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评分细则.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82306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评分细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评分细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评分细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评分细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评分细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评分细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评分细则.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临床技能考试一、概述1998年6月26 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医师资格考试制度”。我国自1999年开始实施医师执业考试。执业医师考试采用了理论知识考试和临床技能考试二种方式。临床技能考试选用经过改良的多站考试法。医师资格鉴定:由国家授权对医科毕业生进行以授予医疗执照为目的的医学考试。如我国进行的由国家医学考试中心承担的我国医师执业资格考试。考试评价范围:认知领域(知识)-理论考试,笔试精神运动领域(技能)-技能操作,操作、口试或 笔试情感领域(态度)-难以量化,口试或试演(今年 起增加情感领域试题,即医德医风考核)二、临床技能考试的范围、 原则及方法医生的临床能力

2、,应包括为进行临床实践所必须的一般技能和为完成某种特定临床工作所必须的特殊技能。临床能力的评价应着重于非认知领域的行为。是在系统观察的基础上对个人为完成临床实践所必需的能力进行测量。(一)临床技能考试的范围WHO专家委员会认为,医学教育中非认知领域的行为包括9项: 1采集病史,向病人提出各种问题的技能; 2进行体格检查的技能; 3使用各种实验室和医疗器械进行诊断和治疗技能; 4对患者进行观察和处理的技能; 5认识对病人应负的医疗责任; 6关心和考虑病人及家属; 7与同事有效的合作与共事能力; 8医疗上各种措施的应用及其限制性认识; 9调查研究和继续教育的愿望和能力;我国卫生部在1985年针对实

3、习医生临床能力考核列出临床技能评价的项目共8项: 1采集和书写病史的能力 2实施全面体格检查的能力 3做出诊断的能力 4制定治疗计划的能力 5临床操作的能力 6言语表达能力 7自学能力 8工作态度综合以上,临床技能考试基本应包括以下四方面:1采集病史,体格检查,接待病人,职业 行为道德 等;2诊断性检查的应用及其结果的解释,如 心电图、X线检查、超声检查等;3病例分析及诊断技能;4提出诊断计划、治疗决策的技能;(二)临床技能考试的原则 1实践性原则:应尽可能结合临床诊 疗操作实际进行。 2客观性原则:考试要客观、公平、 可靠。 3保护性原则:注意对病人的保护性 医疗,取得病人的支持与理解。(三

4、)临床技能的考试方法1临床综合考试法: 主考人-病人-应试者:直接完成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诊断、治疗决策及主考人当场提问口试等 优:直观、针对性强、实用性强 缺:难以达到标准化考试环境、病例 选择困难2病人处理程序考试法: 主考人-纸面模拟-应试者:模拟完成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诊断、治疗决策及主考人当场提问口试等。优:客观、无病例限制、系统化、标准化缺:理论化、对于临床实践技能考核可能不全面3标准化病人考试: 主考人-模拟病人-应试者:通过模拟病人完成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诊断、治疗决策及主考人当场提问口试等。4客观结构临床考试(多站考试法): 分站考核(主考人-模拟病人-应试者):按考试内容分

5、类,设若干考站,如采集病史+身体检查技能,临床实际操作,诊断性检查结果判读等。应试者在指定的时间内,在预先设定的若干考站内(可以是数个病人,或数个临床问题)进行临床技能测试的方法。以上两种方法均系基于标准化病人而设计的临床能力考试方法。主要优点:可考核范围广:包括临床基本技能,基本操作,医德医风等;考试客观性高(标准化考核表);病人标准化不足之处:标准化病人和评估者需严格训练,存在标准化病人差异,多站测试内容分离,缺乏完整性,同时费用较高。三、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 考试的思路与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医师资格考试制度”,我国自1999年开始实施医师执业考试。我国执业医师考

6、试采用了理论知识考试和临床技能考试二种方式。理论考试采用多选题形式的综合笔试,临床技能考试选用了经过改良的多站考试法。(一)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的特点 及设计思路考试对象:大学、大学专科及中等医学院校毕业一年的医师考试性质:是一个入门考试总体设计:执业医师或助理医师应掌握的最基本的临床技能命题原则:系基本要求,病例选择是各科常见疾病问题考试范围:不分专业,强调临床基本操作技能 临床专业主要包括五部分: 病史采集(测试项目17项) 病例分析(测试病种29项) 体格检查(测试项目20项) 基本操作技能(20项) 辅助检查结果判读(心电图11项,X线 片12项,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20项)一、体格检查

7、1(两位考生互相检查不同项目,例:甲给乙检查血压,乙给甲检查眼,依次类推)测试项目21项: (一)一般检查(小项目)1、血压(间接测量法)(6分)it博客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it博客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it博客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it博客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it博客it博客 it博客 i

8、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it博客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it博客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it博客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it博客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it博客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t博客 i

9、t博客 (1)检查血压计(1分); 关健:先检查水银柱是否在“0”点。 (2)肘部置位正确(1分); 肘部置于心脏同一水平。 (3)血压计气袖绑扎部位正确、松紧度适宜(1分); 气袖均匀紧贴皮肤缠于上臂,其下缘在肘窝以上约23cm,肱 动脉表面。 (4)听诊器胸件放置部位正确(1分); 胸件置于肱动脉搏动处(不能塞在气袖下)。 (5) 测量过程流畅,读数正确(2分); 向气袖内充气,边充气边听诊,肱动脉搏动声消失,水银柱再升高2030mmHg后,缓慢放气,双眼观察汞柱,根据听诊和汞柱位置读出血压值。 考官可复测一次,了解考生测定血压读数是否正确。2、眼(眼球运动、对光反射)(6分) (1)眼球

10、运动检查方法正确(2分); 检查者置目标物,如棉签或手指尖,于受检查者眼前3040cm,嘱病人头部不动,眼球随目标物方向移动,一般按左、左上、左下,右、右上、右下6个方向的顺序进行。 (2)对光反射(间接、直接)检查方法正确(2分); 直接对光反射是将光源直接照射被检查者瞳孔,观察瞳孔变化(1分)。 间接对光反射是指光线照射一眼时,另一眼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线,瞳孔扩大。间接对光反射检查时,应以一手挡住光线,以防光线照射到要检查之眼而形成直接对光反射(1分)。 (3)眼球震颤检查方法正确(2分)。 嘱被检查者头部不动,眼球随医师手指所示方向垂直、水平运动数次,观察眼球是否出现一系列有规律的快速

11、往返运动。3、浅表淋巴结(6分) (1)颈部淋巴结检查(2分) 检查时,嘱被检查者头稍低,或偏向检查侧,放松肌肉,有利触诊。医师手指紧贴检查部位,由浅及深进行滑动触诊,一般顺序: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骨下区、颈后三角、颈前三角。 (2)腋窝淋巴结检查(1分) 检查腋窝时面对被检查者,检查者应一手将被检查者前臂稍外展,以右手触诊被检查者左侧腋窝,左手检查右侧腋窝,检查腋窝两侧由浅及深至腋窝顶部。 (3)锁骨上淋巴结检查(1分) 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头部稍向前屈,检查者用左手触病人右侧,右手触病人左侧,由浅部逐渐触摸至锁骨后深部。 (4)腹股沟淋巴结检查(1分) 被检者平卧,检查者站在被检者右

12、侧,右手四指并拢,以指腹触及腹股沟,由浅及深滑动触诊,先触摸腹股沟韧带下方水平组淋巴结,再触摸腹股沟大隐静脉处的垂直组淋巴结。左右腹股沟对比检查。 (5)触及淋巴结时能表述部位、大小、质地、数量、活动度、有无粘连、压痛、局部皮肤变化等八项)(1分) 能讲出四项的,可得1分;仅讲出2项者,得0.5分。4、颈部(甲状腺触诊、气管触诊)(6分)(1) 甲状腺触诊手法正确(3分); 甲状腺峡部触诊:检查者站于受检查者前面,用拇指(或站于受检者后面用示指)从胸骨上切迹向上触摸,可触到气管前软组织,判断有无增厚,此时请受检者作吞咽动作,可感到此软组织在手指下滑动,判断有无增大和肿块(1分)。 甲状腺侧叶触

13、诊:一手拇指施压于一叶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示、中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侧叶,拇指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受检者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可触及被推挤的甲状腺。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叶甲状腺。注意在前位检查时,检查者拇指应交叉检查对侧,即右拇指查左侧,左拇指检查右侧。 后面触诊:被检者取坐位,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后面,一手示、中指施压于一叶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拇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示、中指在其前缘触诊甲状腺。再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侧甲状腺。在检查方法中可以任选一种,操作正确者得2分,如: 在检查过程中,如果没有令被检查作吞咽动作

14、的,应扣1分。(2)能表述甲状腺肿大程度、对称性、硬度、表面光滑或有无结节、压痛感等(1分)(3)检查气管方法、三手指放置部位正确并能表达气管正中或偏移(2分)。 检查时让受检查者取舒适坐位或仰卧位,使颈部处于自然正中位置,检查者将示指与环指分别置于两侧胸锁关节上,然后将中指置于气管之上,观察中指是否在示指与环指中间,或以中指置于气管与两侧胸锁乳突肌之间的间隙,据两侧间隙是否等宽来判断气管有无偏移。5、外周血管检查(6分)(1)脉搏:测试脉率、脉律方法正确(2分); 检查者以示指、中指,环指指腹平放于被检查者手腕桡动脉处,数其每分钟搏动次数和感知其律。(2)测毛细血管搏动征及水冲脉方法正确(2

15、分); 细血管搏动征:用手指轻压被检查者指甲末端或以玻片轻压被检查者口唇粘膜,可使局部发白,发生有规律的红、白交替改变即为毛细血管搏动征(1分)。 水冲脉:检查方法是握紧被检查者手腕掌面,示指、中指、环指指腹触于桡动脉上,遂将其前臂高举超过头部,有水冲脉者可使检查者明显感知犹如水冲的脉搏(1分)。(3)射枪音检查,操作正确(2分)。 枪击音:在外周较大动脉表面(常选择股动脉),轻放听诊器胸件可闻及与心跳一致短促如射抢的声音。主要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状腺机能亢进。(二)胸(肺)、心、腹、神经(大项目)(任选二题共14分)胸 部6、胸部视诊(7分)(1)能指出胸部体表主要骨骼标志(肋脊角、剑突

16、、胸骨角、肋间隙)、主要垂直标志线(锁骨中线、腋前线、肩胛线)及主要自然陷窝(锁骨上窝、锁骨下窝、胸骨上窝、腋窝)(3分);能指出上述全部内容的得3分,指出8项者得2分,少于4项者得0.5分。(2)在视诊胸廓形状等内容方面,能提到桶状胸、扁平胸、肋间隙是否饱满、乳房是否对称、脊柱形态等(2分);能提到45项者满分。2项者得1分,少于于34项者1分。(3)视诊呼吸运动的主要内容时,能提到呼吸频率、呼吸节律者(2分)。能讲出呼吸频率1分,讲出呼吸节律1分。7、胸(肺)部触诊(7分)(1)胸部(廓)扩张度双手触诊方法,姿势正确(3分); 前胸廓扩张度的测定,检查者两手置于被检查者胸廓下面的前侧部,左

17、右拇指分别沿两侧肋缘指向剑突,拇指尖在前正中线两侧对称部位,两手掌和伸展的手指置于前侧胸壁(2分)。(或也可取后胸廓扩张度的测定,则将两手平置于被检查者背部,约于第10肋骨水平,拇指与中线平行,并将两侧皮肤向中线轻推。) 嘱被检查者作深呼吸,观察比较两手感触到胸廓的活动度情况。(2)语音震颤触诊方法正确(2分); 检查者将左右手掌的尺侧缘轻放于被检查者两侧胸壁的对称部位,然后嘱被检查者用同等强度重复轻发“yi”长音(1分)。 自上至下,从内到外比较两侧相应部位两手感触到语音震颤的异同、增强或减弱(1分)。(3)能正确演示胸膜摩擦感操作方法(2分)。 操作手法同胸廓触诊,部位常于胸廓的下前侧部,

18、当被检查者吸气和呼气时均可触及 (2分)。8、胸(肺)部叩诊(7分)(1)间接叩诊:手指动作、方法、顺序正确(3分) 以左中指的第一、二节作为叩诊板指,平紧贴于叩击部位表面,右手中指以右腕关节和指掌关节活动叩击左手中指第二指骨的前端或第一、第二之间的指关节(1分)。 顺序正确:首先检查前胸,由锁骨上窝开始,自第一肋间隙从上至下逐一肋间隙进行叩诊,其次检查侧胸壁,嘱被检查者举起上臂置于头部,自腋窝开始向下叩诊至肋缘。最后叩诊背部,嘱被检查者向前稍低头,双手交叉抱肘,自上至下进行叩诊,叩诊时应左右、上下、内外对比叩音的变化(1分)。(2)直接叩诊手指方法正确(1分);检查者用中指掌侧或将手指并拢以

19、其指尖对被检查者胸壁进行叩击。(3)叩肺下界移动度(3分)。 患者在平静呼吸时,检查者先于被检查者肩胛线叩出肺下界的位置,然后嘱被检查者作深吸气后并屏住呼吸的同时,沿该线继续向下叩诊,当由清音变为浊音时,即为肩胛线上肺下界的最低点(1分)。 当患者恢复平静呼吸时,再嘱作深呼气并屏住呼吸,然后由上向下叩诊,直至清音变为浊音,即为肩胛线上肺下界的最高点(1分)。 能讲述最高至最低点之间距离即为肺下界移动度的(1分)。9.胸部(肺)听诊(7分)(1)听诊方法、顺序正确(3分); 听诊的顺序一般由肺尖开始,自上而下分别检查前胸部、侧胸部和背部,而且要在上下、左右对称部位进行对比。(2)能表述肺部听诊四

20、种主要音的名称(4分) 正常呼吸音、异常呼吸音、罗音、胸膜摩擦音。心 脏10、心脏视诊(7分)(1)心脏视诊方法正确(3分); 被检查者仰卧位,暴露胸,检查者在其右侧(1分)。 开始时检查者视线与被检查者胸廓同高,观察心前区有无隆起及异常搏动(1分)。 然后,视线逐步高于胸廓,全面观察心前区(1分)。(2)观察心前区隆起与凹陷、心尖搏动、心前区异常搏动三个主要内容,并能指出其部位(4分); 能指出心尖搏动并能描述其部位正确(2分)。 能提到还可观察心前区隆起与凹陷(1分)。 能提到可观察心前区异常搏动(1分)。11、心脏触诊(7分)(1)触诊手法正确(3分); 检查者右手掌置于被检查者心前区开

21、始触诊(1分)。 然后逐渐以手掌尺侧小鱼际或示指、中指、环指并拢,以其指腹进行触诊(1分)。 触诊时手掌按压力度适当(1分)。(2)在心尖搏动区(可用单一示指指腹)确认心尖搏动,并能表达搏动所在体表位置(2分);(3)触诊震颤、心包摩擦感(2分); 震颤: 用手掌或手掌尺侧小鱼际肌平贴于心前区各个部位,以触知有无微细的震动感(1分)。 心包摩擦感:用上述触诊手法在心前区胸骨左缘第4肋间触诊。或说出如何能使触诊满意的条件(前倾位、收缩期、呼吸末、摒住呼吸(1分)。)12、心脏间接叩诊(7分)(1)叩诊手法、姿势正确(2分); 以左手中指为叩诊板指,平置于心前区拟叩诊的部位。或被检查者取坐位时,板

22、指与肋间垂直,当被检查者平卧时,板指与肋间平行。(2)心脏叩诊顺序正确(2分); 先叩左界,后右界,由下而上,由外向内。左侧在心尖搏动外23cm处开始叩诊,逐个肋间向上,直至第2肋间(1分)。 右界叩诊,先叩出肝上界,然后于其上一肋间由外向内,逐一肋间向上叩诊,直至第2肋间(1分)。(3)叩出正常心浊音界,并能在胸廓体表量出心浊音界(3分)。 叩诊手法同前,自左侧心尖搏动外2-3cm处开始叩诊,由外向内闻及由清变浊时作出标记,并测量其与胸骨中线垂直距离,再逐一肋间向上叩诊直至第二肋间,将其标记点画成连线。右侧方法同上,将心浊音界标记点画成连线。正常人心相对浊音界:右 界(cm) 肋 间 左 界

23、(cm)2-3 2-32-3 3.5-4.53-4 5-6 7-9(左锁骨中线距胸骨中线为8-10cm)评分办法:方法和结果正确正确(3分)。方法和结果基本正确(2分)。方法和结果基本正确,画出心浊音界不正确(1分)。13、心脏听诊(7分)(1)能正确指出心脏瓣膜各听诊区(3分);(2)听诊顺序正确(2分);从二尖瓣区开始 肺动脉区 主动脉区 主动脉第二听诊区 三尖瓣区,逆时针方向或称倒8字。(3)能表达心脏听诊主要内容(2分)。心率、心律、正常心音、心音改变、心脏杂音、心包摩擦音等。腹 部14、腹部视诊(7分)(1)腹部的体表标志:肋弓下缘、腹上角、腹中线、腹直肌外缘,髂前上棘、腹股沟、脐)

24、及分区(4区法、9区法)表述正确并能在腹部指示(2分); 能讲出6个体表标志的1分,讲出35个得0.5分。 能表述4区法、9区法两种划分法的得1分,只会一种分区法得0.5分。(2)视诊方法正确(3分); 被检查者平仰卧,充分暴露全腹,双腿屈曲,嘱被检查者放松腹肌,检查者在其右侧(1分)。 检查者视线与被检查者腹平面同水平,自侧面切线方向观察(1分)。 再提高视线自上而下视诊全腹(1分)。)(3)能表述视诊主要内容(2分)。 腹部外形、膨隆、凹陷、腹壁静脉(1分), 呼吸运动、胃肠型和蠕动波(1分)。)15、腹部触诊(7分)(1)浅部触诊手法、顺序正确(3分); 检查者立于被检查者的右侧,前臂应

25、在腹部表面同一水平,先以全手掌放于腹壁上,使患者适应片刻,并感受腹壁紧张程度,然后以轻柔动作开始触诊。(1分)。 从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进行触诊,触诊时手指必须并拢,应避免用指尖猛戳腹壁(1分)。 检查每个区域后,检查者的手应提起并离开腹壁,不能停留在整个腹壁上移动(1分)。(2)在下列项目触诊中,操作方法正确(4分)。 腹部异常包块触诊:触及异常包块时应注意:位置、大小、形态、质地、压痛、移动度(1分)。 液波震颤:患者平卧,双腿屈曲,放松腹壁,检查者以一手掌面贴于患者一侧腹壁,另一手四指并拢稍屈曲,用指端叩击对侧腹壁或指端冲击腹壁。为防止腹壁本身的震动传至对侧,可让另一人手掌尺侧缘压于脐

26、部腹中线上。(1分)。 压痛及反跳痛:检查者用手触诊被检查者腹部出现压痛后,手指可于原处稍停片刻,使压痛感觉趋于稳定,然后迅速将手抬起,离开腹壁,被检查者感觉腹痛骤然加重(2分)。16、肝脾触诊(7分)(1)肝脏触诊(4分);单手触诊:检查者将右手四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地放在被检查者右上腹部或脐右侧,估计肝下缘的下方。随被检查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深部,再次吸气时,手指向前上迎触下移的肝缘。如此反复进行中手指不能离开腹壁并逐渐向肝缘滑动,直到触及肝缘或肋缘为止(2分)。双手触诊:检查者右手位置同单手触诊法,而左手托住被检查者右腰部,拇指张开置于肋部,触诊时左手向上托推(2分)。(

27、2)脾脏触诊(3分);检查者左手绕过腹前方,手掌置于左腰部第710肋处,试将其脾从后向前托起,右手掌平放于上腹部,与肋弓大致成垂直方向,配合呼吸,以手指弯曲的力量下压腹壁,直至触及脾缘(1分)。当平卧位触诊不到脾脏时,嘱被检查者取右侧卧位,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曲,此时用双手触诊法(1分)。临床上,常将脾肿大分为轻、中、高三度:深吸气时,脾缘不超过肋下2cm,为轻度肿大;超过2cm至脐平线以上,为中度肿大;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则为高度肿大,即巨脾。能描述以上脾肿大者(1分)。)17、腹部叩诊(7分)(1)叩诊手法、动作、力量、正确(1分); 间接叩诊、直接叩诊均可,一般常用简接叩诊。(2)移动

28、性浊音叩诊方法正确(2分); 让被检查者仰卧,自腹中部开始,向两侧腹部叩诊,出现浊音时,板指手不离开腹壁,令被检查者右侧卧,使板指在腹的最高点,再叩诊,呈鼓音,当叩诊向腹下侧时,叩音又为浊音,再令被检查者左侧卧,同样方法叩击,这种因体位不同而出现的浊音区变动现象称移动性浊音。(3)膀胱叩诊方法正确(1分); 叩诊在耻骨联合上方进行,当膀胱充盈时,自脐向下叩,当鼓音变为浊音时即为膀胱浊音界,排尿后可转为鼓音。(4)脊肋角叩击痛检查方法正确(1分); 检查时,被检查者采取坐位或侧卧位,检查者用左手掌平放在患者脊肋角处,右手握拳用轻到中等的力量叩击左手背。(5)肝浊音界上界叩诊方法正确(1分)。 沿右锁骨中线,由肺区向下叩至腹部。当由清音转为浊音时即为肝上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