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广播电视大学(电大)期末考试《法理学》课程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精编.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82720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广播电视大学(电大)期末考试《法理学》课程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精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最新广播电视大学(电大)期末考试《法理学》课程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精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最新广播电视大学(电大)期末考试《法理学》课程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精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最新广播电视大学(电大)期末考试《法理学》课程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精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最新广播电视大学(电大)期末考试《法理学》课程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精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广播电视大学(电大)期末考试《法理学》课程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精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广播电视大学(电大)期末考试《法理学》课程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精编.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填空题1、个别性调整是针对具体主体、具体情况所确定的行为方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的 一次性 调整。2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 国家强制力 作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3社会主义产生的一个带有规律性的特点是 人民群众 参加法的创建。4法律调整机制有四个基本要素,其中机动性要素为 法的适用 。5一般禁止型法律调整是按“凡 法律所不允许的 ,都是禁止”的原则进行调整。6社会主义法的重大特点之一是 阶级性 和 人民性 统一7法律规范在人们的行为中的具体落实,即权利被享用,义务被履行、禁令被遵守,叫做 法的实现 。8、法与生产力的联系一般是以 生产关系 为中介的。9、法制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 法律制度 简称。10

2、由各个互不相同,但有联系的分支学科构成的法学知识系统,称为 法学体系 。11法的调整职能反映的是社会生活的 合法 状态,建立合法关系,和法秩序的职能。12以古代罗马法为基础和以19世纪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为 大陆法系 。13法的基础构成因素是 法律规范 。14划分法的部门的主要标准是法律的 调整对象 。15法学是一切以 法律现象 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16个别性调整是按照针对 具体 人、 具体 事所确定的行为方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的 一次性 调整。17法律是由 国家 制定或认可的。18法的最基本的两种职能是 阶级统治职能 和 社会公共职能 。19建设社会主义法的指导

3、思想是 无产阶级理论 。20社会规范归根结底是被 社会经济基础 制约的,是一定经济要求的体现。21法律调整的对象是社会关系参加者的 意志行为 。22法制以 法 为核心,包括法律意识以及法律实践。23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 法 和 法律 的思想、观点、知识的心理的总称。24法的制定过程比较复杂,但一般可以分为两个独立的阶段,即 准备阶段 和 确立阶段 。25法律规范一般由 假定 、 处理 和 制裁 三个因素构面.26法的体系是一定 经济 关系的反映。27统治阶级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是法的 物质渊源 。28法的实现是法律规范的具体落实,即 权利 被享用、 义务 被履行、 禁令 被遵守。29法律规范的效力

4、,是指法律规范的 生效范围 。30法律关系是以主体之间 权利 与 义务 关系形式表现出来的特殊社会关系。31按合法行为所实现的法律规范的性质的不同,可分为 常用权利的 合法行为、 履行积极义务的 合法行为、 遵守禁令的 合法行为和法的适用行为。32法律监督包括 主体 、 客体 和内容三个要素。33马克思主义法学是以 辩证唯物主义 和 历史唯物主义 为指导思想。34规范性调整是对 某一类 主体、 某一类 情况而使用一般行为规则进行的 重复 调整。35法律是由 国家强制力 作保障的规范。36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罚体现了法的工具性价值中的 保护性 价值。37法治指的是依法治国的 原则 。38社会主义

5、过渡时期需要国家和法,归根结底是被 经济条件 决定的。39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专门法律原则主要包括 法治 原则和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原则。40社会主义法的首要任务是对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的确认和保护。41一定事实关系多次反复,成为人们行为的习性而形成的社会规范,是 习惯 。42基本的法律调整方式有:积极义务的调整方式、 允许的调整方式 和 禁止的调整方式 。43执法心严是指 执法机关 和 执行人员 要依法办事。44根据人们对法律现象认识的阶段划分,法律意识分为 法律心理 和 法律思想体系 。45法律案不同于立法建议,它只能由享有 立法提案权 的国家机关和个人提出。46法律规范按照是否允许当事人

6、自主调整,可以分为 任意性法律规范 和 强行性法律规范 。47法的体系可分为若干法的部门、子部门和 法律制度 。48在法律发展的早期,法的主要渊源是 习惯 。49法的实施的目标是 法的实现 。50法律一般只适用于生效后发生的事件和行为,而不适用于生效前的事件和行为,这是法律的 不溯及既往 原则。51按着是否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法律事实基本上可以分为 事件 和 行为 。52按行为方式的不同,合法行为可以分为 作为 的合法行为和 不作为 的合法行为。53法律监督的重点是国家机关 创制法 和 适用法 的活动。54法的阶级意志性归根到底决定于法的 物质制约性 55法系是按照法的 历史传统 和对法的

7、法的外部特征 进行的分类。56 无产阶级理论 是建立社会主义法的指导思想。57 无产阶级取得政权 是社会主义法得以产生的前提条件。58社会主义法是在 摧毁旧法体系 的基础上产生的。 59 阶级性 和 人民性 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法的重大特点之一。60社会主义法律的核心是 马克思主义法律观 。61法的创制是法的形成的 结尾 阶级。62法的创制的基本形式除了法律规范的制定和法律规范的认可两大类外,在某些国家中 全民公决 也是法的创制的一种形式。63我国法学界一般认为,我国社会主义法的体系包括 主导 法律部门宪法和 基本 法律部门,如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婚姻法、劳动法、刑法。诉讼法。64一国或一地区现

8、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称为 法的体系 。65统治阶级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条件是法的 物质渊源 。66国家制定和认可的、具有不同法律效力和不同形式的各种 规范性法律文件 ,是法的渊源。67我国审判机关适用法的基本要求是 正确 、 合法 、 及时 、合理、公正。68正式解释根据解释的国家机关的不同,分为 立法解释 、 司法解释 和 行政解释 。单项选择1法律调整是一种( B )。A. 个别性调整 B规范性调整 C. 习惯性调整 D具体性调整2自由与纪律在法律上的体现为( A )。A权利与义务 B允许与禁止 C. 积极义务与消极权利 D正义与利益3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法律制

9、度的总称为( A )。A法制 B. 法治 C. 法系 D法律4法的社会本质归根结底取决于( C )。A. 一国的历史传统 B地理环境 C. 经济基础的性质 D一国的民族文化特点5法律规范中关于该规范适用的条件的部分为法律规范的( A )。A假定 B. 处理 C. 制裁 D后果6、马克思主义法学产生于( D )。A18世纪90年代 B18世纪19年代 C19世纪初 D19世纪40年代7、社会主义法同社会主义道德具有共同点,表现在( C )。A规范内容相同 B要求相同 C指导思想相同 D调整范围相同8、在法律意识系统中,可以自发形成的是( A )。A法律心理 B法律思想体系 C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意识

10、 D社会法律意识9、法的创制的结果是( C )。A产生监督法律的活动 B产生行政行为C产生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规范 D产生司法活动10、我国刑法规定,以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告诉的才处理。这一规定属于( D )。A义务性规范 B禁止性规范 C强行性规范 D任意性规范11法理学与部门法的关系是( A )的关系。 A. 一般与特殊 B整体与局部 C. 理论与实际 D论与史12法的第三层本质是( C )。 A法体现统治阶级意志是统一和整体的 B. 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 C法的内容决定于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D法的内容就是确定权利和义务13英美法系是以( D )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

11、律的总称。 A. 教会法 B罗马法 C. 日耳曼法 D英国法14保证社会主义法实施的方法是( C )。A单纯说服教育 B必要的强制 C. 说服教育和必要的强制相结合 D单纯的强制惩罚15 违法行为是指( C )。 A一切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 B. 既违反法律又违反道德的行为 C. 一切具有社会危害性的有过错的不合法的行为 D各种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16法制和法治是两个( B )的概念。 A相同 B不同 C. 意思不一样,用法相同 D意思一样,用法不同17在我国,法律案的通过是指( D )。 A. 有关领导对法律案予以圈阅 B中央书记处对法律案予以批准 C人大委员长会议对法律案表示同意 D. 立法机

12、关中法定多数人对法律案表示正式同意,从而使法律案成为法律18一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称为 ( A ) A法的体系 B. 立法体系 C. 法的历史类型 D. 法系19下列属于法的适用的有( D )。 A. 公安局购买办公用品 B检察官进行法律宣传 C. 人大制定、通过立法法 D法院冻结某一公司的银行帐户20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我国法律规定称为 (B )A限制行为能力人 B无行为能力人 C. 有行为能力人 D法人21“凡法律所不允许的,都是禁止的”的原则适用于( A )的法律调整。A一般禁止型 B一般允许型 C一般积极型

13、D一般义务型22法的创制是( A )A制定新的法律规范的活动 B不包括修改旧的法律规范的活动C不包括废除旧的法律规范的活动 D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规范的活动23法律、法规中关于该法何时开始生效的规定,属于( C )A一般性规范 B定义性规范 C原则性规范 D业务性规范24我国社会主义法的体系的主导法律部门是( A )A宪法部分 B行政法部门 C基本法部门 D民法部门25以下属于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是( C )A司法判例 B行政法规 C基本法律 D司法解释26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是( D )A社会变革 B在上屋建筑中的地伴不同 C新政权推翻旧政权 D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27法

14、律调整的对象是社会关系参加者的( A )A意志行为 B思想活动 C道德行为 D习惯28实行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是( B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29法院依法对案件作出判决的行为属于( D )A法的执行 B法的遵守 C法的实现 D法的实施30我国法律监督的主导和核心是( C )A司法监督 B行政监督 C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D社会监督31法形成的最终标志是( B )A商品的交换 B国家的形成 C阶级的出现 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32大陆法系是以( C )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A法国民法典 B英国法 C罗马法 D美国法33我国宪法第5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

15、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其中“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就是该法律规范结构的( C ) A假定部分 B制裁部分 C处理部分 D后果部分 34法的体系的基本因素是( C ) A法律条文 B法律文件 C法律规范 D法的原则35作为专门的法学术语,法的渊源这一概念在法学研究中有其因有的特定含义,是指( C ) A统治阶级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条件 B统治阶级的政策 C法律效力的来源 D引起特定法律制度、法律原则、法律规范产生的历史事件和行为多项选择题1以下属于理论法学的学科有( ABCD )。A. 法理

16、学 B法哲学 C. 法社会学 D比较法总论2在以下哪种情况下法发挥了法的保护性职能( ABC )。A赔偿损失 B罚款 C. 追缴税款 D依法纳税3法的价值具有两方面的特性,分别是( AB )。A. 客观性 B. 主体性 C. 变异性 D. 多维性4以下关于法与利益的说法正确的有( ABCD )。A. 社会利益的分化导致法的产生 B. 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决定着法的存在和本质C. 法既可以促进也可以阻碍一定利益的形成和发展 D. 法可以协调和实现利益5社会主义法直接调整和保护生产力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BC )。A社会主义法对劳动者加以保护 B. 社会主义法对生产力资料加以保护C.

17、社会主义法对科学技术加以保护 D社会主义法保护多劳多得的分配方式6法具有( ABCD )等特征。A规范性 B阶级意志性 C国家强制性 D物质制约性7以下关于新法与旧法之间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BCD )。A新法肯定旧法 B新法批判旧法 C新法继承旧法 D新法否定日法8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专门法律原则包括( AC )。A法治原则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D坚持改革开放原则9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D )。A有国家就有法制 B有国家就有法治 C有法制就有法治 D有法制不一定实行法治10我国的立法程序,通常包括( ABCD )。A法律案的提出 B法律案的审议 C法律案的通过 D法

18、律的公布11法律文化是( ABCD)等活动的经验的积累。A. 法的制定 B. 法的实施 C. 法律教育 D. 法学研究12法的阶级统治职能和社会公共职能的关系是( AD )。A二者是内在统一的 B二者截然对立C. 法律规范执行二者中的一个 D. 部分法律规范主要执行社会公共职能13中国社会主义法是( AC )的继续和发展。A. 革命根据地的法 B国民党的旧法律C. 解放初期新民主主义法 D国民党的旧的司法制度14法与政治的区别表现在( ABCD )。A反映的内容不同 B在上层建筑中的地位不同C. 形式不同 D调控的功能不同15法律调整的基本要素是(ABCD )。A. 法律规范 B法律关系 C.

19、 实现权利义务的行为 D法的适用16法律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因为(ABC )。 A. 它是社会经济基础的直接反映 B它的对象是法律现象 C它具有较强的强制性 D它是多层次的意识体系17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包括(ABC )。 A假定 B处理 C制裁 D法律后果18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包括(ABCD )。A法律 B行政法规 C. 地方性法规 D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19在局部区域生效的法律是( CD )。 A. 宪法 B行政法规 C民族自治条例 D地方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20违法的种类有(ABCD )。A犯罪 B民事违法 C. 行政违法 D违宪21按着法律规范调整方式的不同,

20、法律规范可以分为( BD ) A义务性规范 B禁止性规范 C授权性规范 D任意性规范22法的体系包括( ACD ) A法律规范 B法律条文 C法的部门 D法律制度23法的实现的基本形式有( ABCD ) A通过具体法律关系的法的实现 B不通过具体法律关系的法的实现 C法的遵定 D法的适用24法的适用的主体是( AC ) A国家机关 B单位的保卫部门 C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 D企事业单位的法律顾问部门25法律规范的效力包括( BCD ) A对事效力 B时间效力 C空间效力 D对人效力26法学是( ABCD ) A一门如何组织和运用国家权力和学问 B以法律现实为研究对象 C确认和保护社会成叫权利义务

21、的学问 D具有阶级性的科学 27法的形成经历了以下的过程( ABC ) A从个别调整发展为规范调整 B自自发调整发展为自觉调整 C从一般规范性调整发展到法律调整 D从五强制性的规范调整发展为有强制性的规范调整28法与班治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ABCD ) A反映的内容不同 B在上层建军筑中的地位不同 C表现形式不同 D调控的功能不同29我国法的创制工作的基本原则有( ABCD ) A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B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C科学的创见性 D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30法学主要职能有( ABC ) A应用职能 B认识论职能 C意识形态职能 D阶级职能31法学的研究对象包括( ABCD )等法

22、律现象。 A法律行为 B法规范 C法律关系 D法律意识32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基本形式是( BD ) A修改 B制定 C颁布 D认可33法的第一层本质揭示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ABC ) A法是统治阶级意志 B法体现统治阶级的利益 C法律是法的载体 D法是国家意志34法是( ABCD ) A一种规范 B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 C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 D规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规范35法的价值的特性有( BD ) A社会性 B客观性 C主观性 D主体性36下列诸项中属于授权性法律规范的有( ) A公民有宗教信仰 B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合同中自己的义务,不得

23、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 C夫妻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D年满十八的公民有选举权37法的体系( ABC ) A是一个内在统一、互相协调的整体 B是按照一定的结构和层次组织起来的系统 C是一定经济关系的反映 D受法律传统、法的历史发展和法学状况的影响38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式有( ACD ) A法规汇编 B法的创制 C法典编纂 D法规清理39法典编纂的基本特点有:( ABC )A是一种法的创制活动B只能由立法机关进行C对原有法律规范可进行加工和变动D不能废止和修改原有法律40法的适用的基本形式有( ABCD ) A通过具体法律关系的法的实现 B不通过具体法律关系的法的实现 C法的遵守 D法的适用名词

24、解释1法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2法学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是切专门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3法系法系,是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法的外部特征对法进行的分类。4法制法制是以法为核心,包括与法相适应的法律意识以及相应的法律实践在内的某国或某地区法律上层建筑的整个系统。5法治法治是主张严格依照法律治理国家的原则。6法的创制法的创制,是国家或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废止法律规范的活动。7法的原则法的原则,是指体现法的本质和内容的法的基本出发点和指导思想。8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产生的,以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

25、的特殊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由主体、肉容和客体三个要素构成。9过错责任过错责任,是指违法者对自己实施的违法行为必须承担的责任。10法律规范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现的一种行为规则。11法律调整法律调整,是指根据一定社会生活的需要,运用一系列法律手段,对社会关系施加的有结果的、规范组织作用。13法律权利法律权利是指法律所允许的权利人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由其他人的法律义务所保证的行为。13法律义务法律是指法律所规定的,义务人按照权利人的要求,为满足权利人的利益,必须作出的行为。14法的部门法的部门,是指对一国现行法规范按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以

26、及与之相适应的调整方法的不同所作出的分类。15法的渊源法的渊源,指法的法律效力的来源,即一个行为规则通过什么方式产生、具有何种外部形式才被认为是法律规范,具有法律规范的效力,并成为国家机关审判案件或处理问题的规范性依据。16法律意识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址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17法的实现法的实现是指法律规范在人们的行为中的具体落实,即权利被享用,义务被履行,禁令被遵守。法的实现强调法实施的结果,强调把法律规范的要求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事实和实际状况。18法的适用法的适用是指国家专门机关和由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按照法律的规定运用国家权力调整和保护具体的祷

27、会关系的活动。它是法的实现的重要形式。19立法体系立法体系称为制定法体系,是指一国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所构成的整体。20国两制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21法的价值法的价值就是法这个客体对满足个人、群体、社会或国家需要的积极意义。22法律文化法律文化是反映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的全部法律活动水平的概念,它是法的制定、法的实施、法律教育和法学研究等活动中所积累起来的经验、智慧和知识的总和。23社会调整社会调整就是通过一定的社会权威,确定社会生活主体的行为方式,指明其发挥作用和

28、发展的方向,有目的地将其纳入一定的秩序之中。社会调整是实现社会秩序、维持社会正常运行的必须手段24违法行为是指个人或单位实施的具有社会危害性的、有过错的不合法行为。25法的历史类型法的历史类型就是按照法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及其体现的阶级意志对法所作的基本分类。26法律规范的效力法律规范的效力,是指法律规范的生效范围,即法律规范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对什么人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27法律监督(狭义)狭义的法律监督,是指有关国家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对法的创制和法的实施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察和督促。28法律监督(广义)广义的法律监督,是指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

29、察和督促。在法的一般理论中,法律监督是指广义而言,它包括国家机关的监督和社会监督。问答题1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有哪些?(1)有法可依。社会主义国家要有健全完善的法律制度。(2)有法必依。任何个人,团体都要依照法律办事。(3)执法必严。办理案件必须以法律为依据,严格依照法律程序办事(4)违法必究任何违法行为都要依法受到追究和法律制裁。2简述法律规范的特征。法律规范的特征有:(1)国家意志性。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 (2)规范性。法律规范规定了社会关系参加者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违反法律规范所应受到的制裁措施。(3)同一性。法律规范使用同一标准指导和评

30、价人们的行为。 (4)逻辑性。法律规范是具有完整逻辑结构的行为规则。3简述法的外部特征。法的外部特征包括:(1)法律是种行为规范;(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3)法律是通过规定社会关系参加者的权利和义务来确认、保护和发展一定的社会关系;(4)法律是有国家强制力作保障的规范。4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措施。(1)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坚持依法治国,严厉打击各种严重的违法犯罪。(2)加强思想、道德、文化和法治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3)依靠人民群众,健全社会防范网络。(4)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5)搞好劳教、劳改、少管工作,提高教育改造的质量,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5法的适用的

31、特征有哪些? 法的适用的特征有以下几点: (1)法的适用的主体是国家专门机关和由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 (2)法的适用是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依法行使国家权力的专门活动。 (3)法的适用是严格依照程序进行的活动。 (4)法的适用必须有表明法的适用结果的法律文件。 (5)法的适用结果可以产生、变更或消灭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或对一定主体实行法律制裁。6法律关系的特征有哪些? 法律关系的特征有:(1) 法律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首先,它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次,它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建立的祷会关系;最后,它是国家意志和法律关系参加者意志的统一。(2) 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社会关系。法律

32、规范是产生嘎率关系的前提之一,没有法律规范就没有相应的法律关系(3) 法律关系是主体之间以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关系。任何法律规范直接、间接都是关于社会关系参加者权益与义务的规范。(4) 法律关系是受国家强制力保障的社会关系。7简述社会调整的一般规律。(2章)社会调整的一般规律性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在每一个社会都存在一定的社会调整,缺乏社会调整就会导致社会系统的无组织性,社会调整过多,又容易导致社会系统缺乏活力。社会调整的性质、方式和繁简程度,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有社会经济基础的需要,有文化传统的影响,但是归根到底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调整的决定因素。(2)社会调整的发展过程

33、,一般是由自发到自觉,由个别到一般,由混一到分化。具体来说,就是由自发的个别性调整发展到自觉的规范性调整。(3)社会调整发展过程中,社会性的比重呈增长趋势。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活日益复杂化,社会调整越来越摆脱了自然的因素,而同人们和集体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所具有的社会自由和责任相联系。8法产生的标志是什么。(2章)法产生的标志有两点:(1)国家的最终形成标志着法的形成。法律规范有一个特点,它是运用国家权力保障着人们行为自由,以及与此相应的社会责任,而不再由原始氏族组织处理。(2)当人们有了选择行为的自由,出现了授权性规范,有了权利和义务的划分,从而产生了法。9简述社会主义法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关系

34、。(8章)社会主义法与人民民主专政都是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有密切的关系,其实质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与社会主义法的关系。表现为(1)人民民主专政是杜会主义法的前提条件和政治基础。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权力的建立是产生社会主义法的前提条件,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法得以生存和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 社会主义法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权力的有组织、有系统、规范化的表现; 人民民主专政是保证社会主义法制定和实施的一种力量。(2)社会主义法是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和保障 社会主义法是组织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必要条件; 社会主义法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权力规定了活动依据; 社会主义法是实现人民

35、民主专政的重要保障。10简述社会规范的特点。(9章)(1)社会规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行为规范;(2)社会规范是具有一般性的行为规范;(3)社会规范是一定社会意识的反映,是自发形成的或有目的制定的,为一定社会集团所采纳的一般行为规则;(4)社会规范具有阶级倾向性;(5)社会规范归根结底是被社会经济制度制约的,是一定经济要求的反映;(6)社会规范有继承性,可为不同的社会关系内容服务。11简述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11章)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有法可依是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之一。社会主义国家要求有健全完善的法律制度,使需要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均

36、有相应的制定得比较合理、符合实际的法律规定,使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有法可依,这是做到以法治国、依法办事的前提。(2)有法必依是普遍的守法原则,是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中心环节,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之一。(3)执法必严指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执行法律时必须做到一丝不苟,依法办事,处理公务,办理案件要有法律上的依据,并且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4)违法必究指凡是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不允许任何人或组织享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12如何理解法律规范的特征。(14章)法律规范的特征有(1)国家意志性。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现的行为规则,

37、具有要求全休社会成员一体遵守的属性。(2)规范性。法律规范规定了社会关系参加者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违反法律规范时所应受到的制裁措施。(3)同一性。法律规范使用同一标准指导和评价人们的行为。(4)逻辑性。法律规范是具有完整逻辑结构的行为规则。13如何理解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14章)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是指法律规范在逻辑联系上是由哪些因素或部分构成的。一般认为,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包括三个因素:(1)假定,就是法律规范中关于该规范适用的条件的部分。它指明该法律规范在什么条件下才可以适用。(2)处理,就是行为规则本身,即法律规范中指明人们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的部分。(3)制裁,

38、就是法律规范中关于违反该规范时应承担什么样的法律后果的部分。它说明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人们如果不遵守某一条法律规范,将会引起什么样的法律后果。14简述法的适用的特征。(17章)(1)法的适用的主体是国家专门机关和由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进行适用法律的活动。国家专门机关包括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2)法的适用是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依法行使国家权力的专门活动。国家机关的活动具有多种内容,并不都是法的适用活动。(3)法的适用是严格依照程序进行的活动。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办事,减少随意性和偶然性,使法的适用的每个环节符合法律视范的要求,才能保证法的适用的正确和公

39、正,才能维护有关主体的合法权益。(4)法的适用必须有表明法的适用结果的法律文件。法的适用以法律规范为根据,使法律的一般规定具体化,从而产生个别性的决定,即适用法律的文件。(5)法的适用结果可以产生、变更或消灭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或对一定主体实行法律制裁。15法律权利有何特点。(19章)权利具有以下特点:(1)它以法律的规定为前提。(2)它是以权利人的需要和利益为目的。(3)它是和义务密切联系的。(4)它授予权利人一定范围内的行为自由。16法律义务有何特点。(19章)义务具有以下特点:(1)它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具有法律上的强制力。(2)它是满足权利人的需要和利益的法律手段。(3)它界定了义

40、务人履行义务的范围。17简述法律事实及分类。(19章)法律事实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现象。法律事实是法律规范与法律关系相连的中间环节。法律事实按照是否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法律事实可以分为事件和行为。(1)事件,又称法律事件,指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体事实或现象。事件可以分为自然事件和人为事件。(2)行为,指以当事人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法律后果的行为。行为依其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18简述违法的种类。(20章)违法行为根据其性质、危害程度和调整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刑事违法、民事违法、行政违法和违宪行为。(1)刑事违法,也称犯罪,是指触犯刑事法律

41、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2)民事违法,是指违反民事法律并应追究民事责任的行为。(3)行政违法,是指违反行政法规并应追究行政责任的行为。(4)违宪行为,简称违宪,是指违反宪法的行为。19简述法律责任的种类。(20章) 法律责任的种类有:(1)根据违法的性质,可以分为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违宪责任。(2)根据责任人主观上有无过错,可以分为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3)根据责任承担内容不同,可以分为财产责任、非财产责任。论述题1 试述法的本质。(2章)法的本质是“法的现象”的对称,指法的根本性质是法内部所包含的一系列必然性和规律性的综合,是法这种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相对稳定的、深藏于内部的、

42、只有依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的东西。我们可以把法的本质分为三个层次。(1)法的第一层本质,就是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共同的、抽象的,而不是个别人的意志,也不是全体统治阶级成员意志的简单相加。(2)法的第二层本质,就是法律通过确认权利和义务来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换句话说,统治阶级将符合他们利益的权利和义务规定在法律中以体现他们的意志并确保他们利益。(3)法的第三层本质,也就是法的深层本质。法律的权利和义务的具体规定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法律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社会上层建筑,它的性质、内容取决于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客观需要,其中特别是一定经济关系和所有制关系发展的需要。2 如何理解法与利益之间的一般关系。(3章)(一)利益决定着法的形成和发展 (1)社会利益的分化导致法的产生。法是随着阶级的分化逐渐出现了各对立阶级的利益,原来的社会规范已不能适应社会利益出现阶级分化的状况,而与国家权力相伴而生,或由原来某些规范变化而来的。(2)统治阶级的共同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