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生产与技术》作业答案.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83612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110 大小:4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种植业生产与技术》作业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种植业生产与技术》作业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种植业生产与技术》作业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种植业生产与技术》作业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种植业生产与技术》作业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种植业生产与技术》作业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植业生产与技术》作业答案.doc(1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种植业生产与技术作业答案简答题1. 简述20世纪作物栽培学的代表性理论。作物产量源库理论、作物叶龄模式理论、作物群体质量理论、作物化学调控理论。2简述21世纪作物栽培学的发展方向省力、省工、节本型高效栽培技术;适宜于适度规模经营的机械化栽培技术;信息科学与作物栽培学有机结合;作物化控技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设施栽培技术;规范化、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3. 简述我国南方地区作物生产特点人多地少,自然资源丰富,复种指数高;主要作物生产在全国举足轻重;作物生产的集约化程度高,区域之间不平衡;作物类型、品种资源丰富,种植制度复杂多样论述题1.试析我国作物栽培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方向。(1)省工、省力、节

2、本型高效栽培技术 (2)适宜于适度规模经营的机械化栽培技术(3)信息科学与作物栽培学的有机结合(4)作物化控技术(5)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6)设施栽培技术(7)规范化、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2. 分析作物栽培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我国作物栽培学取得的主要成就。(1)作物栽培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作物产量与品质的形成规律、作物生长发育与环境因子间的互作规律、各种栽培措施及调控技术的作用机理等。目的是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作物生产技术体系。(2)我国作物栽培学研究取得了重要成就,体现在:在理论上:创立了作物栽培理论体系,包括作物产量源库理论、作物叶龄模式理论、作物群体质量理论、作物化学调控理论等。(要

3、求适当分析)在技术上:建立了一系列的调控技术,包括:精量播种与培育壮苗(秧)技术、优化施肥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旱地农作技术、设施栽培技术、化学调控技术、规范化栽培技术、模拟技术、轻简栽培技术、抗逆栽培技术等(要求适当分析)第一章 水稻名词解释1. 水稻感光性:水稻在适宜生长的条件范围内,缩短日照可缩短生育期,延长日照可延长生育期,水稻这种对日照长短变化而引起生育期变化的反应称为感光性。2. 水稻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主茎总叶数减去伸长节间数的叶龄期。是控制水稻大田群体的关键时期之一。3. 水稻生态需水:是指用于调节空气、温度、湿度、养料、抑制杂草等生态因子,创造适于水稻生长发育的田间环境所需的水

4、分,主要包括棵间蒸发和稻田渗漏两部分。4. 水稻基本营养生长性:在适宜水稻生长发育的高温短日条件下,仍需一定时期的不被高温短日所缩短的营养生长期,才能开始幼穗分化。水稻的这一特性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性。5. 再生稻:是利用头季稻稻桩上的腋芽,在适宜条件下萌发成苗并抽穗结实再次收获的稻。6. 水稻生理需水:是指直接用于水稻正常生理活动以及保持体内水分平衡所需要的水分。主要用于水稻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7. 叶龄指数:主茎已出叶数占主茎总叶数的百分比。8. 水稻的“三性”:品种的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是决定水稻品种生育期的三个主要内在特性,常简称为水稻品种的“三性”。9. 水稻生殖生长期 结

5、实器官的生长,包括稻穗的分化形成和开花结实,分长穗期和结实期。10. 水稻不完全叶 发芽时最先出现的是无色薄膜状的芽鞘,从芽鞘中长出的第一片绿叶,只有叶鞘,一般称为不完全叶。11. 水稻分蘖节 稻茎基部的节间不伸长,各节密集,节上发生根和分蘖,称它为分蘖节。12. 水稻拔节 节间伸长初期,是节间基部的分生组织细胞增殖与纵向伸长引起的,生产上称为拔节。13. 生物产量 生育期间生产、积累的有机物质总量,即地上部植株所以干物质的收获量。14. .群体质量 反映群体发育优劣的多项性状指标的优化值的综合状况。15. .抛秧 利用秧苗带土重力,通过抛甩使秧苗定植本田的栽秧方法。16晒田 水稻分蘖盛期后到

6、幼穗分化前的排水晒田。二、简答题简述移栽稻本田期不同阶段的田间管理技术要点1.(1)移栽稻本田期一般分为返青分蘖期、拔节长穗期、抽穗结实期三个时期。(2)技术要点:返青分蘖期:查苗补缺;深水返青、浅水促蘖、晒田控蘖;看苗及早施用蘖肥;防治病虫害。 拔节长穗期:巧施穗肥;深水养胎(不缺水不受旱);防治病虫害。抽穗结实期:抽穗开花保持水层,乳熟期干干湿湿,黄熟初期断水;看苗酌施粒肥;防治病虫害;适期收获。2. 简述直播稻的生育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1)生育特点:全生育期缩短、植株变矮,主茎叶片数减少;分蘖早而多,有效穗数多,成穗率偏低;根系发达,集中分布于表土层;株型矮小。(2)高产技术要点:

7、选用良种;确保全苗;防止草害;防倒防早衰。3. 简述水稻产量的构成因素及构成因素间的关系。水稻产量是由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与千粒重4个因素构成。它们在形成中表现出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补偿的关系。仅结实率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其它产量因素间均呈负相关。4. 简述稻米品质的调控技术优质水稻品种选择与合理布局;水稻适宜播栽期的确定;群体起点密度调控;土壤培肥与品质调优的施肥技术;品质调优的水分灌溉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的控污技术;适时收获与合理干燥技术。5. 简述搁田的作用及技术要点(1)生理生态作用一是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更新土壤环境,促进生长中心从孽向穗的顺序转移,对培育大穗有利

8、。二是调整植株长相,促进根系发育,促进无效分蘖死亡,使叶和节间变短,秆壁变厚,植株抗倒力增强。(2)晒田技术晒田常根据气候、土壤、施肥和秧苗长势不同而掌握不同的晒田时期与晒田程度。晒田一般多在水稻对水分不甚敏感的时期进行,以分蘖末期至幼穗分化初期较为适宜。晒田程度要视苗情和土壤而定。苗数足,叶色浓,长势旺,肥力高的田应早晒、重晒,以人立不陷脚,叶片明显落黄为度;相反则应迟晒、轻晒或露田,田中稍紧皮,叶色略退淡即可。6. 简述水稻超高产栽培概念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基础,以具超高产强力品种(系)的利用为前提,充分发挥生产区自然资源优势,综合利用各种栽培措施的叠加效应,努力塑造水稻理想的株型与群体结构

9、,全面提高水稻群体的动态质量,从而获得水稻超高产目标。第四章 玉米名词解释1. 见展叶差:某一时期玉米的可见叶数与展开叶数之差值。2. 玉米穗三叶 指玉米的穗位叶及其上、下各一叶组成的三叶。3. 玉米穗肥:是指玉米雄穗发育至四分体、雌穗发育至小花分化期追施的肥料,是决定雌穗大小和粒数的关键性肥料。4. 气生根 着生在地上茎节的根。5. 玉米秆肥 在拔节期间施用的肥料,即基部节间开始伸长时追施。6. 特用玉米:玉米子粒中某一特殊物质含量较高、或是利用玉米的不同器官、或是在特殊的采收时期用于特殊用途,是普通玉米以外的具有特殊的营养品质或适合特种需要的各种玉米类型。7. 高油玉米:子粒中含油量比普通

10、玉米高1倍或1倍以上的一种特殊的高附加值玉米类型。8. .青饲玉米:指收割玉米鲜嫩植株,或收获乳熟初期至蜡熟期的整株玉米,或在蜡熟期先采摘果穗,然后再把青绿茎叶的植株割下,经切碎加工后直接作牲口饲料,或贮藏发酵后用作牲畜饲料。简答题1. 简述特用玉米的栽培技术。精细整地;品种隔离;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收获2. 简述玉米不同生育时期的田间管理技术要点。(1)玉米的生长发育过程一般划分为苗期、穗期和花粒期三个时期。(2)田间管理技术要点苗期:防旱、防板结、助苗出土;查苗、补种、育壮苗;中耕施肥除草;防治病虫穗期:中耕施肥培土;合理灌溉排水,确保土壤适宜含水量;防治病虫。花粒期:根

11、外追肥;人工辅助授粉;合理灌溉排水 3. .简述我国玉米的产区分布。北方春播玉米区;黄淮平原春、夏播玉米区;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区;南方丘陵玉米区;西北灌溉玉米区;青藏高原玉米区。4. 按籽粒的形态与结构,玉米可分为哪几类?硬粒型;马齿型;半马齿型;糯质型;甜质型;爆粒型;粉质型;有稃型;甜粉型。5. 简述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生长的相关性展开叶龄与幼穗分化的关系;见展叶差与穗分化的关系;叶龄指数与穗分化的关系。论述题1. 从产量构成因素形成的角度,通过综合分析归纳,提出水稻高产栽培的途径。水稻产量是由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与千粒重4个因素构成。上述各因素的形成与各器官建成、群体物质生产、运输

12、和积累等过程紧密相关。(1)单位面积穗数的形成与调控单位面积穗数是产量构成中形成最早的因素,由基本苗和单株有效分蘖数决定。应在培育壮秧、确定适宜的基本苗数量与高质量栽插的基础上,早施适量的分蘖肥,促分蘖早发快长;在群体总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时及时控制肥水,调节分蘖的发生与发育,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使最高茎蘖数适宜,成穗率提高,实现预期的穗数。(2)每穗颖花数及其调控增加每穗颖花数有2个途径:一是促使颖花多分化,而是减少颖花退化。调节颖花数目的施肥应延迟至颖花分化期,不仅可以促进颖花适量增加,而且更有利于减少颖花退化,(3)结实率及其提高抽穗前植株体内的化学物质组成、输导组织和着生颖花数对

13、结实率影响较大。抽穗后到胚乳大体完成增长期间光合量的多少对结实率有决定意义。这一时期强调“养根保叶”。(4)千粒重及其提高一方面增大谷壳的体积,同时又要增重谷壳内的米粒。增大谷壳的体积除选用大粒品种外,从二次枝梗分化期开始应保持良好的环境条件,使颖花分化时稻体的营养状况和生理机能保持良好的状态。增重谷壳内的米粒,着重是加强抽穗后的光合作用,同时又要降低呼吸消耗,增加净光合量及其向谷粒的转运。2. 论述特用玉米的种类及栽培技术(1)种类以加工利用为主的,主要有优质蛋白玉米、高油玉米、高淀粉玉米、爆裂玉米、笋玉米;以鲜食为主的,又称果蔬玉米,如甜玉米、糯玉米;以饲用为主的,如优质蛋白玉米、青饲玉米

14、。(2)栽培技术精细整地;品种隔离;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适时收获。第六章 甘薯名词解释1. 纤维根:甘薯根的一种,由茎节上的不定根原基长出,形状细长,有分枝与根毛,具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2. 梗根:甘薯根的一种,粗约0.21.0cm的肉质根,整条根形状细长、粗细均匀。由于加粗过程中遇到不良条件而成,此根徒耗养分、应控制产生。简答题1. 简述甘薯的需肥规律与施肥技术要点。(1)需肥规律:生产1000kg薯块一般需要吸收氮约4kg;氮:磷:钾比例大致为1:0.35:1.6。氮素吸收以前中期为多;磷素吸收在后期(薯块膨大期)增多;钾素的吸收在整个生长期均比氮、磷要多,后

15、期吸钾更多。(2)施肥技术要点:有机无机配合、氮磷钾配合。基肥占总量的70%,以有机肥为主,磷肥一般都作基肥。追肥以“前轻中重后补”为原则。前期“促苗肥宜早,中期施“促薯肥”,后期施“裂缝肥”。2. 简述甘薯贮藏的基本要求与措施。(1)基本要求:保持窖温10-15,湿度80%-90%,注意通气,并在入窖前剔除病薯、伤薯。(2)措施:前期:入窑后20天内。以通风降温、散湿为主。打开气孔,降温排湿,当窖内温度下降到15时堵塞气孔,使窑温稳定在1315,相对湿度控制在8090%。中期:入窑20天后到来年的2月初(立春)。以保温防寒为主。当窑温下降到13时开始封窑(小雪前后),在低温期,窑内加草以保温

16、。后期:2/初到育苗阶段。以稳定窑温为主。及时打开气孔,排出CO2,保持薯块的正常呼吸;温度以1214为宜。3简述甘薯根的类型细根;柴根;块根。4. 根据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生长关系,甘薯的生育时期可分为哪些时期?发根分枝结薯期;茎叶盛长,块根膨大期;块根盛长,茎叶渐衰期。5. 简述甘薯育苗技术。(1)育苗方式。塑料薄膜覆盖育苗;酿热温床覆盖薄膜育苗;露地育苗。(2)排种技术。种薯选择和种薯消毒;排种量和排种期。(3)苗床管理。根据不同的育苗方式,进行温度、湿度、营养及病虫害等的管理。第七章 棉花1. 衣分 皮棉重占籽棉重的百分比。2. 衣指:100粒籽棉的纤维重(g)3. .铃期 从开花到吐絮

17、所需的天数。4. 伏前桃 棉株上7月15日以前成的铃。5. 伏桃 棉株上7月16日至8月15日成的铃。6. 秋桃 8月16日以后结的能正常吐絮的铃。7. 纤维长度 纤维伸直后两端的距离。8. 纤维整齐度 考察的若干粒子棉中,纤维平均长度在2mm范围内的粒数所占的百分率。9. 纤维强度 拉伸的1根或1束纤维在行将断裂时所承受的最大负荷。10. 吐絮期 指从开始吐絮到全田收花基本结束、拔秆的时期。简答题1. 简述控制棉花株形的作用及技术途径。(1)控制棉花株形可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改善养分供应与分配状况,创造良好的蕾铃生长发育条件,有利于保铃、增铃。(2)技术途径:人工整枝:除叶枝、打顶心、打旁

18、心、除赘芽、打老叶。化学调控:使用缩节安等生长调节剂控高控果枝长度,减小顶部叶片面积。2. 简述引起棉花蕾铃脱落的主要原因。(1)内因:有机养料供应不足和分配失调;棉株体内有机养料运输与分配的局限性;棉株体内碳、氮比例失调;蕾铃中植物激素平衡失调。(2)外因:环境条件不良;病虫为害;机械损伤。3. 简述棉花的栽培种类型非洲棉;亚洲棉;陆地棉;海岛棉。4. 简述棉花的主要栽培技术措施选育良种,培育壮苗;合理密植;覆盖地膜;合理施肥;减少蕾铃脱落;及时防治病虫;控制株形;优化成铃;中耕、除草、培土;适时灌、排;酌情催熟;勤收细摘。论述题1. 论述棉花生长发育特点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棉花生长发

19、育的特点。喜温好光,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重叠时间长;无限生长习性;再生力强;分枝发育的两向性;花期和成熟吐絮期长;常异花授粉;蕾铃脱落。(2)棉花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光照。光周期与光强影响棉花生长发育。温度。棉子萌发最低临界温度为10-12,胚根维管束分化需12-14,下胚轴伸长发育形成导管需16以上的温度。出苗适温为17,气温达19-20才出现蕾,花铃期的适温为25-30,棉纤维发育成熟需21以上的温度。水分。棉花是需水较多的作物,每生成1kg干物质需水400-600ke或更多。矿质营养元素。棉花对无机营养元素的吸收量与比例在不同生育时期与不同产量水平下,均有所不同。从不同生育期氮、磷、钾

20、的吸收量来看,苗期少,蕾期增多,花铃期最大。除氮、磷、钾三要素外,微量元素中的硼、锰、锌等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水平的提高有显著影响。土壤中的氧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土壤质地与理化性质。适宜棉花生长的土壤质地以壤土为好,过黏或过沙均不宜。土壤pH以7-8为宜。第八章 油菜名词解释1. 双低油菜:指低芥酸、低硫代葡萄糖甙的油菜。2. 薹茎叶:着生在油菜苔茎段上的叶片。3. 油菜春性品种:低温春化阶段对低温要求不很严格,一般在10-20下经15-20天甚至更短的时间就可进入生殖生长的油菜品种。4. 根颈:栽培学上指油菜子叶节以下的整个幼茎,植物学上指油菜根与幼茎连接处的一段小茎。5. 根拔:当播种或移

21、栽过迟,整地质量差,且土壤水分较多时,瘦小或扎根不深的油菜苗,若遇-5-7的低温,土壤结冰膨胀,抬起土层并带起根系,待白天气温上升,冻土融化下沉时根系被扯断形成根拔外露的现象。6. 油菜“花而不实”现象:油菜开花不结实的现象,主要是由于油菜缺硼造成的,是油菜缺硼的主要症状。7. 优质油菜 按常规方法育成的具有优良品质特性的油菜。8. 杂交油菜利用两个遗传基础不同的油菜品种或品系,采取一定的生产杂种的技术育成的油菜。9. 免耕油菜 作物收获后在不耕翻的板茬地上进行播种和移栽油菜的方法。10. 油菜的感温性油菜一生中必须通过温度较低的时间才能现蕾开花结实,否则就停留在营养生长阶段,这一特性称为油菜

22、的感温性。简答题1. 简述油菜的温光反应特性及其应用。(1)反应特性:油菜为低温长日照作物。根据对春化阶段低温的要求不同,可分为冬性、半冬性与春性品种。根据对光照的敏感性可分为强感光型与弱感光型。(2)应用:在生产上可利用温光反应特性,进行: 指导引种;指导品种选用与播种;指导田间管理。2. 简述油菜的营养特性及施肥技术要点(1)营养特性:需肥较多,对磷、硼敏感,吸硫较多;亩产100-150kg时,氮磷钾比例约为1:0.4:1。(2)施肥技术要点:总量:亩产150kg菜籽,在亩施3000kg农家肥基础上,一般施N12kg、P2O5 6kg K2O 6kg。 分期施用:底肥:占30%-40%;追

23、肥:早施增施苗肥,稳施薹肥,巧施花肥3. 简述油菜的类型白菜型油菜;芥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4. 简述油菜的温光反应的类型及温光反应的应用。 (1) 温光反应的类型冬性型;半冬性型;春性型。(2) 温光反应的应用引种;品种的选择与搭配;栽培管理。第一章植物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形成这一章包括植物各器官的形态、生长发育以及作物产量、品质的形成两方面的内容。首先说整个植物界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我们的种植业所涉及的植物主要是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可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类。第一节 植物各器官的形态、生长发育植物的生长发育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植物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生长的重点不

24、同,一般生长初期主要是营养生长,营养生长到一定阶段,就开始逐步向生殖生长转化,那么这段时间可能就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后来主要是生殖生长。植物的各个器官都是种子萌发后逐渐发育形成的,种子的萌发是营养生长的起点。一、营养生长植物的种子,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便开始萌发,生根并形成茎和叶,植物由小长大,这样,植物的体积和重量都增加,这就是植物的生长现象。从种子的萌发到幼苗的形成以及根、茎、叶的长大,是植物营养生长的过程;营养生长到一定阶段后,植物开始开花并形成果实和种子,这是生殖生长的过程。种子植物的外形、大小差别虽大,但基本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构成。各器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

25、约,从而保证植物体的协调统一。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种子是种子植物所特有的繁殖器官,是由胚珠发育而来的,凡是由胚珠发育形成的种子才是真正的种子。种子的大小、形状、颜色各不相同。成熟的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构成。胚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四部分组成,胚是种子中最重要的部分,胚乳是为胚的生长提供营养物质的。风干种子处于休眠状态,遇到适宜的水分、温度和氧气后,就开始萌发。种子吸水膨胀、种皮变软,贮藏的营养物质陆续分解与转化,供胚生长。胚根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形成根,并依靠胚轴的伸长,将胚芽或子叶顶出土面,开始出苗。种子萌发时,下胚轴伸长的种子形成子叶出土的幼苗;下胚轴不伸长的形成子叶留土的幼苗。幼苗末出

26、现绿叶之前是靠种子内的胚乳或子叶里贮藏的营养进行生长的,因而选用籽粒饱满、充分成熟的种子是保证全苗、壮苗的基础。(二)根、茎、叶的形态及生长发育1根根是植物在长期适应陆地生活的过程中形成的地下营养器官,根的重量可超过整个植株重量的一半。根的分枝能力很强,根系分布广,往往植物地下部分表面积比地上部分大515倍。根瘤是微生物和植物根系共生形成的瘤状物。菌根也是植物的根系与真菌菌丝体互相共生形成的。根的主要作用是将植物体固定在土壤中,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类。按根发生部位的不同,分为主根、侧根和不定根三种。一株植物根的总体叫根系,根系可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两类。根生长的基本形式是长粗和长长,根有一个

27、发生、发展与衰亡的过程,根有生长高峰期。根的变态类型有:肥大直根(萝卜)、块根(甘薯)、支持根(玉米)、寄生根(菟丝子)。实践证明,要使作物高产、稳产,必须有一个发育良好的根系,使地上部和地下部保持相对均衡。耕作、施肥及水分管理等都是以根际为对象,对根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如深中耕暂时抑制侧根的生长,密植促进根的垂直生长,移栽和培土则能促进不定根的发生。栽培中看到的许多生理障碍常与根系发育不良、生理机能降低有关。因此,不断地改进耕作技术,加强水肥管理,提高土壤肥力,以形成疏松肥沃的耕作层,给根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是夺取丰产的保证。2茎茎的主要作用是输导水分和养分、支持枝叶和花果在空间合理展布。大

28、多数植物的茎是直立的,茎的外形一般为圆柱形,少数植物为三棱柱形和四棱柱形。茎上着生叶的部位称为节,两个节之间的部分叫节间。茎与根在外形上的主要区别是:茎有节和节间,而根则没有。茎、叶、花都是芽发育成的。按芽在枝上着生的位置分为定芽和不定芽,按发育后形成器官的差异分为枝(叶)芽、花芽和混合芽。按叶腋内芽的数目,分为单芽和复芽。按在叶腋中的位置分为主芽和副芽。芽从原基出现到萌发所需时间差异很大,短的几天,长的近两年。芽分化的速度和状况与营养、环境条件等有密切关系。栽培措施可以改变芽发育的进程。一些植物(如果树、棉花)的枝条可分为营养枝和结果枝两类。果树的结果枝通常又分为长果枝、中果枝、短果枝和花束

29、状结果枝等等。水稻、小麦等禾本科植物,在它们接近地面的几个节上,由腋芽长出分枝,分枝的基部长出不定根,这种现象叫做分蘖。产生分蘖的数个节构成分蘖节。分蘖与产量有密切的关系,分蘖数目过多或过少对生产都不利。茎的生长和根一样,可分为加长生长和加粗生长。植物主茎与侧枝的生长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主茎顶端在生长上占有优势。主茎的顶芽抑制下部侧芽或侧枝生长的现象叫顶端优势。不同植物的顶端优势强弱不同。茎的变态可以分为地上茎的变态(包括肉质茎、茎卷须和茎刺)和地下茎的变态(包括根茎、块茎、球茎、鳞茎等)两类。3叶叶最重要的作用是进行光合作用。植物体内90左右的干物质是由叶片合成的。此外,叶片还具有呼吸、蒸腾

30、、吸收等多种生理功能。有些植物的叶还有贮藏养分和水分的作用。叶一般由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构成,这种叶叫完全叶。凡缺少其中一部分或两部分的叶叫不完全叶。叶可以分为完全叶和不完全叶。叶有单叶和复叶之分。植株单叶的发育是从叶原基出现开始的,经叶片、叶柄的分化,直到叶片展开、叶片停止增加为止。叶有三种生长方式,即顶端生长、居间生长和边沿生长。幼小的叶片制造的营养只供小叶片本身使用,一般只有叶面积达到成年叶的60%-70时,光合产物才向其他器官输送。叶的变态有鳞叶、苞叶、叶卷须、叶刺几种类型。二、生殖生长1开花花是被子植物重要的繁殖器官。双子叶植物的花为典型花,由花柄、花托、花被(包括花瓣和萼片)、雄

31、蕊(包括花丝和花药)和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五部分组成。一朵花中包含有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的称完全花;缺少某一部分或几个部分的叫不完全花。包含雄蕊和雌蕊的花称为两性花;仅有雄蕊或雌蕊的,则分别称雄花或雌花,雄花和雌花都是单性花。雄花和雌花生于同一植株上的称雌雄同株,如棉花、南瓜、核桃等。雌花和雄花分别生长在不同植株上,称雌雄异株,如菠菜、猕猴桃、石刁柏等。大多数植物的花是许多朵花依一定的规律着生在茎上,称之为花序。花序分为无限花序和有限花序两类,这两类花序又可分为若干类型。花原基的形成,花芽各部分的分化与成熟,称为花器官的形成或花芽分化。花芽分化受植物内部和外界环境两方面的影响。双子叶

32、植物花芽分化过程分为花萼形成、花瓣形成、雄蕊和雌蕊形成、生殖细胞形成等几个阶段。单子叶植物花芽分化常称为幼穗分化,幼穗分化过程通常可分为茎尖伸长、枝梗分化、小穗分化、小花分化、花器分化、生殖细胞形成等几个阶段。授粉的方式主要分为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2种子和果实的形成花粉传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授粉,卵细胞和精细胞相互融合的过程叫受精。受精作用后,子房发育为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双子叶植物的一朵花可有数个胚珠,开花受精后一般子房首先开始迅速生长,形成铃或荚等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的过程稍为滞后。禾本科植物的一朵小花只有一个胚珠,开花受精后子房与胚珠发育同步进行。果树、蔬菜中有未经授粉受精而形成果实的

33、现象,叫单性结实。单性结实包括自发单性结实和刺激单性结实。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基础,营养生长不好,生殖生长也不会好。但营养生长过旺会推迟生殖生长。植物的整体或某一部分在某一时期自发地暂时停止生长的现象叫做休眠。休眠是植物对不良季节的一种适应。第二节作物产量、品质的形成一、产量形成产量是指作为收获对象的那一部分生产量,由单位面积上的各产量构成因素的乘积计算。以营养器官为产量器官的作物,由于生育过程中没有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协调问题,因此产量的形成过程较易控制;以生殖器官为产量器官的作物产量形成过程比较复杂。穗数、穗粒数和粒重是禾谷类作物产量的三个基本构成因素。对玉米、高梁等无分蘖成穗的作物来说,

34、穗数的多少主要取决于种植密度。生产上常用的方法是增加播种量,待出苗后进行间苗和定苗,因此穗数的多少实际上决定于定苗后的株数。对大多数有分蘖的禾谷类作物来说,穗数由种植密度(包括移栽作物水稻等的插植密度)和单株有效分蘖数决定。穗粒数可分解成每穗可育颖花(小花)数和颖花结实率两个方面。每穗可育颖花数由幼穗分化过程决定;颖花结实率是指每穗结实粒数与可育颖花数的比值。开花前后是作物体内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也是一生中对环境条件最为敏感的时期。粒重的高低主要由作物的灌浆过程决定。灌浆过程可分为灌浆长度和灌浆强度两个方面。双子叶作物基本的产量构成因素由单位面积株数、每株铃或荚

35、数、每荚粒数和粒重(棉花为衣分)等构成。单位面积的株数由种植密度或移栽密度决定。大多数双子叶作物,都会形成一定数量的分枝,在分枝上再着生花序或花芽。 因此,每株铃荚数首先受分枝数的影响,其次是受每分枝分化的花序或花芽数的影响。分化的花芽能否成为有效的铃荚,取决于花芽形成的时间、营养或激素失调、病虫为害等原因。在双子叶作物中,果实(铃、荚)和种子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和依存的关系。子房的发育需要胚珠受精和种子发育的刺激,而种子发育和充实需要果实提供的光合产物。因此,双子叶作物中粒重的高低通常与果实的发育密切有关。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能大幅度地提高产量。二、品质形成作物品质的优劣是以人类的需要决定的,优

36、良品质的标准是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需要。作物产量与品质之间并没必然的联系,有时也可能是矛盾的。对食用作物(包括饲料作物)来说,品质的要求主要包括食用品质和营养品质等方面;对于经济作物来说,品质的要求主要包括工艺品质和加工品质等方面;很多需要经过初加工或深加工后才能食用的植物,也存在加工品质问题。品质的优劣是相对的,其评价标准也是相对的。目前,具体评价作物品质的指标主要有形态指标和理化指标两类。作物品质的形成过程在时间上主要集中在产量器官的物质积累阶段,与作物生产关系最为密切的品质性状是作物的理化品质,即蛋白质、氨基酸、淀粉、糖类、维生素等物质在产量器官积累的数量和比例。改善作物品质可以从选育优

37、良品种、改善作物生态环境、改进栽培技术三方面着手。第二章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环境主要包括光照、温度、水分、土壤和营养四部分内容。这些是植物生长的基本环境条件。一、光照光不仅影响作物生长和发育,也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方法主要是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光能利用率和扩大复种指数。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吸收光能,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并放出氧气的过程,所合成的有机物质主要是糖类。光合作用在自然界的物质与能量循环中至关重要,它是农业、林业和其它切种植业以及畜牧、水产养殖、渔业等的基础。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还进行着光呼吸作用。光呼吸作用与一般的呼吸作用不同,只有在光合作用时才发生,

38、并且要消耗光合作用制造的一部分有机物质。在一定的光照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大。但光照强度也不是越强越好,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加。要使作物群体生产较多的干物质,必须有定数量的绿色叶面积,但叶面积增加将减弱群体内的光照。综合光照与叶面积两方面的因素,作物在不同发育期应有一个最适叶面积,使作物在一天中以至全生育期中光合产物的累积量最高,从而获得最高产量。光能利用率是指一定时间内,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光合产物中贮存的能量占其得到光能的比率。理论上光能利用率的最大值为有效光辐射的5左右,但事实上农田实际光能利用率比理论值要低得多。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方法主要是提高单位土地面积

39、的光能利用率和扩大复种指数。二、温度常用的基本温度指标有5个,即最适温度、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受害温度与致死温度。在农业上除了五个基本温度指标外,还要有一些重要的温度指标,即界限温度。所谓界限温度是指标志某些重要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之开始、终止或转折点的温度。把作物整个生育期或某一生育阶段内需要的高于一定温度(生物学零度或有效温度)以上日平均温度的总和称为某一作物或某发育阶段的积温。积温可分为有效积温和活动积温两种。有效积温的计算方法是某段时间内的超过生物学零度的日平均温度减去生物学零度所得差数之和,活动积温为高于生物学零度的日平均温度的累积。农业上的灾害性天气包括低温冷害、干热风害、霜冻、冻害

40、等。温度的控制措施包括:选择和培育适宜的品种;地膜覆盖;防护措施;农业措施等。三、水分根系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毛区。在农业生产上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促进作物根系的生长,以使作物能更好的吸收水分。植物根系吸收水分的动力主要是叶片蒸腾作用所产生的蒸腾拉力。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98以上消耗在蒸腾作用中。蒸腾作用对植物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意义。首先,蒸腾作用所产生的蒸腾拉力是植物根系吸收和传导水分的主要动力;其次,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可以散失多余热量,保持适当的体温而免受热害;第三,通过蒸腾作用可促进植物体内矿物质和有机物的运输。干旱引起植物萎蔫。抗旱:增源节流和提高作物的抗旱性。提高作物抗旱性

41、的生理措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作物进行干旱锻炼,二是合理施用肥料。土壤水分分为:吸湿水和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根据土壤水分含量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土壤水分含量有以下三个指标:致死量、萎蔫系数和田间持水量。应根据作物的需水特性进行合理灌溉。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因素很多。作物种类和品种不同,对水分的需求也不同,农作物一生中各个生长发育时期对水分的需求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生育前期和后期需水较少,中期生长旺盛,需水较多。农作物在其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对水分的敏感程度是不一样的。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称为作物的水分临界期。对农作物进行合理灌溉是保证作物高产的重要前提,不及时灌溉、灌溉水分数量不足或过多都会

42、导致作物减产。旱作农业与节水农业强调的都是提高有限水资源的利用率。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最为缺乏的国家之一,发展旱作农业、节水农业非常重要,可能采取这样一些措施:1.培育、使用抗旱节水新品种。2.加强农田基本建设。3.积极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包括: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包括滴灌、渗灌等)以及地面灌溉的节水技术等。4.充分利用自然降雨资源。5.合理灌溉,提高土壤水和灌溉水的利用率。6.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应开采、节制、涵养、回灌统筹兼顾,使地下水处于良性循环的状态。7.积极稳妥的利用处理后的污水进行灌溉。城市里发展中水。四、土壤和作物营养土壤是指陆地表面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是作物扎

43、根、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我国将土壤质地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大组。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具有土壤肥力,土壤肥力包括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水、肥、气、热是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土壤肥力。良好的团粒结构性是土壤肥力的基础。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占土壤重量的百分数叫做土壤质地,也称为土壤的机械组成。土壤有机质一般是指有机物残体经微生物作用后,形成的一类特殊的、复杂的、性质比较稳定的多种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有多方面的影响。土壤耕性是土壤对耕作的综合反映,包括耕作的难易、耕作质量和宜耕期的长短等。土壤的酸碱性直接关系到土壤的许多性质以及肥力状况,与作物的生长也密切相关。目前

44、我国分布最广中低产田为红壤类土壤、低产水稻土、盐碱土,应针对其低产致因采取不同的改良和利用措施。作物体内的必需营养元素有十六种。大量营养元素:包括碳、氢、氧、氮、磷、钾;中量营养元素:有钙、镁和硫;微量营养元素:包括铁、锌、铜、锰、钼、硼和氯。作物营养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是整个营养期的两个关键性施肥时期。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还有一个对某些养分要求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都最多的时期,这就是作物吸收养分最多的时期。营养诊断分为土壤诊断和植株诊断两种。肥料包括化学肥料、有机肥料、气肥等,应根据肥料的性质、作物对营养的需求、土壤的营养状况合理施肥。配方施肥是一项综合的科学施肥技术。包括配方和施肥两个部分

45、,所谓配方就是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应养分能力、灌溉条件、耕作管理措施和计划目标产量,结合肥料特性及其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等,开出施用肥料的品种和数量的处方。施肥是配方的执行,即将所用肥料在作物不同的生育时期,进行合理的分配,并采用不同的方法施入土壤,以获取尽可能多的农产品和经济效益。第三章 种子生产三部分内容,一是引种的规律和原则、二是优良品种的主要选育方法、第三是新品种审定程序和良种的生产、推广。一、引种首先应明确优良品种都是在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和一定的生产条件下来评价的,因而具有局限性,即其相对性、地区性和时间性。所谓优良品种一般是从产量、品质、适应性、抗逆性等几个方面来衡量的。引种所需

46、时间比育种要短。引种分简单引种和驯化引种。引种工作要遵循引种规律。重要的是温度和光照,纬度和海拔是影响温度、光照的重要条件。海拔高的地方温度就会低一些。例如高纬度地区冬季气温低,夏季日照长,而纬度相同时,高海拔地区气温较低,光照强度较大。引种时考虑到海拔对不同纬度的调节作用,比如低纬度高海拔地区由于气温较低,使作物整个生育时期向后延长,使其生长旺盛时期的日照长度与高纬度低海拔地区相近似,因而可以相互引种。根据对温度、光照的反应,植物分为低温长日性植物和高温短日性植物,引种时,它们的情况不同。1低温长日性植物原产高纬度地区的品种,引到低纬度地区种植,往往因为低纬度地区冬季温度高于高纬度地区,春季日照短于高纬度地区,造成了生育期延长,有的甚至不能抽穗开花。但茎叶等营养器官茂盛,成熟期延迟,容易遭受后期自然灾害的威胁,或者影响后作的播种、栽植。原产低纬度地区的品种,引到高纬度地区,由于温度、日照条件能很快满足,表现生长期缩短。但高纬度地区冬季寒冷,春季霜冻严重,所以容易遭受冻害。植株可能缩小,不易获得较高的产量。2高温短日性作物原产高纬度地区(如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的高温短日性作物,大都是春播的,属早熟春作物。它们向低纬度引种时,由于气温高于原产地,往往缩短生育期,提早成熟,造成植株、穗子和籽粒变小。原产低纬度地区的高温短日性作物品种,有春播、夏播之分,还有的秋播。如水稻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