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西师大版5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085055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117 大小:4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新西师大版5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2019新西师大版5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2019新西师大版5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2019新西师大版5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2019新西师大版5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新西师大版5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新西师大版5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doc(1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全册教案一、小数乘法1.小数乘法第1课时 小数乘整数教学内容:教科书P13,例1、例2,课堂活动、练习一的14题。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探索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3.体会转化思想方法在小数乘法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探究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小数乘整数的算理,积的末尾有0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 教学用具:课件,展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了解学生的知识起点。1.课件出示主题图(1)这是小明在暑期拍摄到的照片,从图中你知道了

2、些什么数学信息,能提出哪些问题,能解决吗?(2)抽学生回答,根据情景图列出算式。 1.64 0.5286 1.9541 2.观察说说这些算式都有什么共同特点?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学习怎样计算小数乘整数。(板书:小数乘整数) 二、探索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1.学习例1:一位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竖式计算的书写算法 我们先来思考买西红柿的问题:每千克4.2元的西红柿,买6千克要多少元?这个问题,能不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呢?(1)学生尝试解答。(2)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解法。预设1:4.26表示6个4.2相加,即4.2+4.2+4.2+4.2+4.2=25.2元预设2:4.2元转化为42角,4

3、26=252(角),252角就是25.2元根据同学们的回答,你有没有什么问题想问问大家的?预设:为什么要把“元”化成“角”来计算呢?他用了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把“元”化成“角”就是把4.2这个小数转化成整数,然后再计算。他采用的是“转化”的方法。)预设:除了用“角”来计算可以把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外,你还能想到用那些方法把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呢?(4.2扩大10倍就变成整数)预设:252是4.26的结果吗?那应该把252怎样处理呢?为什么要把252缩小10倍?比较几种解法,你喜欢那种?为什么?(喜欢把因数扩大成整数来计算,再把积缩小相同的倍数)小结:计算4.2乘6,把4.2扩大

4、10倍,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再把积缩小相同的倍数。(在竖式中相应板书)(3)在菜市场里选择一个自己想解决的问题来解决。学生自由选择,全班交流,说出解法。(4)观察这些算式中因数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你发现了什么? (因数中有一位小数,乘出来的积也是一位小数)(板书)(5)怎样计算小数乘整数? 归纳:小数乘整数的计算可以先按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再看因数中的小数位数确定积的小数位数。(一按整数乘,二打小数点)(6)规范小数乘整数竖式的书写方法(一般:小数乘整数只需要将两个因数的末尾对齐,不需要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即时练:91.8 学生独立完成,注意竖式的对位。 1.8 1.8 9 9(不对)

5、2.学习例2:两位小数乘整数(1)学生独立审题,尝试解答。(2)展示学生的算法。 (3)计算中你认为要注意什么问题?预设1:这里的小数位数是两位,不能把小数点点错了。预设2: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更简便。 三、课堂小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吗?强调,把新知识转化为以前的旧知识,这就是转化的思想,它能帮助我们又快又好的掌握知识。2.试一试 17.518= (元)3.议一议: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四、课堂练习1.课堂活动3页2.即时练习:练习一1、2、3、4题。 第2课时 小数乘整数练习课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5页练习一51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

6、一步巩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辨析、纠正错误,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强化相关的计算法则,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树立自信。3.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分析错误、提出改进的策略,从而强化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乘积中间有0、末尾有0的笔算竖式。 教具学具: 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揭题这两天,我们都在研究与小数有关的乘法。会算吗? 1.直接写得数。 0.63= 2.7410= 520.1= 5.3100= 900.6= 0.0041000= 80.5= 100.7= 20.24= 2. 独立计算,核对结果。你错哪题?什么原因

7、? 问:0.0041000= 是怎么算的? 80.5= 怎么想 ? 3.小结(并板书):他把小数先当成整数来乘,再点上小数点。最后化简。不仅口算是这样想,其实笔算竖式也是这样写的。二、基本练习 1.练习一第5题。学生独立计算连线,集体订正。 2.练习一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思考。通过计算你发现什么?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教师点评总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就跟着扩大或缩小 。)3.独立完成练习一第6题。先回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注意强调单位。 三、解决问题 1.独立完成练习一第8、9、10题。 学生自己读题,认真分析题意,注意计算的准确性。 2.独立完成练习一第10每2人

8、为一组,合作解决一个问题。学生小组研究,小组汇报。教师加强环保教育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好的经验愿意与大家分享?2.小数乘小数第1课时 小数乘小数(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P67例1、2,课堂活动1题,练习二的1、2、3题。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探索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小数乘小数的计算。2.学会用转化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3.感受小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探索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算理的理解、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教学用具:课件,展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说说下面各题积的结果是几位小数。再口算0.3

9、32 0.98 2.332.一块长方形的地的宽是3.1米,长12米,这块长方形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提问:小数乘整数怎样计算。 二、新知探究 1.学习例1,探索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例1:这块黑板长3.1米,宽1.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读题理解题意。列出算式。3.11.2= (2)估算结果。 (3)提问:如何算出准确结果呢?(用“转化为整数”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4)学生小组讨论,尝试计算。(5)抽一生说出计算过程。(把3.1看成31,原数扩大了10倍,把1.2看成12,原数扩大了10倍,积就扩大了1010100倍,所以算出积后,要把积缩小100倍)(6)引导学生看书中的虚线

10、框,抽生讲解略。得出:两个因数分别扩大10倍,积就扩大100倍,要使积不变,就要把算出的结果缩小100倍。(板书) (7)提问:观察因数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之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板书) (8)比较3.112和3.11.2的计算方法有什么异同(相同点都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不同点是3.112中只有一个因数需要转化成整数,而3.11.2中有两个因数需要转化成整数。)(9)课件出示例1第二问,独立解答后集体讲评。漆这块黑板,如果每平方米要用油漆0.6kg,一共需要油漆多少千克?3.720.6= 2.教学例2,巩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1)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11、独立计算。(2)学生交流算法。提问:小数乘小数怎样计算,积的小数位数怎样确定。(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再全班交流)填空:小数乘小数,先按照( )方法算出积,再看( ),就从积( ),点上小数点。法则中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小数中的“积”指的是什么时候的积? (3) 你能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课件出示)8.7 7 2.9 16.5 0.9 0.0 4 0.6 7 8 3 2 9 1 6 99 0 三、巩固练习 1.教科书P9,课堂活动,对口令。 2.练习二第13题。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第2课时 小数乘小数(二) 教学内容:P710,例3、课堂活动第2题以及练习二4

12、、5、6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对小数乘法的理解。 2.经历数学规律的探究过程,培养探究规律、发现规律的数学能力。 3.运用发现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当积的数位不够时,要用0补位,再点小数点;探索数学规律。 教学用具:课件,展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笔算:抽人板演,全班练习。10.62.4 1.423.6提问:小数乘小数怎样计算?(小数乘小数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引出课题:这节课继续学习小数乘小数。(板书课题) 二、新

13、知探究 1.学习例3 ,当积的数位不够时,要用0补位,再确定积的位数的算理 (1)出示0.250.14,说说这道题的积是几位小数。 (2)尝试计算 计算中发现什么问题?(如果学生说没有发现问题,则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处理的。如果学生说发现了问题则让他们说发现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能用上一册学的有关小数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用0补位)怎样用0补位呢?(在积的前面添0)应该加多少个0?为什么?学生说明理由后,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竖式。通过刚才的计算,你知道了什么?(小数部分差一位,小数部分前面就添1个0;小数部分差两位,小数部分前面就添2个0小数末尾的0在确定小数点后划去)小结:小数乘小

14、数,当积的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2.学习试一试,探索规律。(1)出示试一试0.170.02= 0.430.12= 0.050.25= 0.370.28=(2)学生独立计算,抽人板演,集体订正。(关注补位)提问:观察这些算式的因数和积,你有什么发现?(两个因数都小于1,它们的积一定小于1;两个因数都小于1,积比其中任意一个因数小)(3)指出:这个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对乘积进行估算,并检验运算结果。 3.探索因数大小变化引起积的大小变化的规律,出示9页课堂活动第2题中3.20.8和3.21.3(1)学生先估计,再计算。提问:把计算出的积与3.2比较,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估

15、计与什么有关?(估计与另一个因数有关) (2)把另一个因数换成0.6和2.3,看看你的猜测对不对。(3)出示0.7212和1.0512用刚才得出的结论猜测这两道算式的积哪个大于12,哪个小于12。 (4)验证猜测是否正确。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得出:两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当一个因数比1大时,它的积要比另一个因数大;当一个因数比1时,它的积要比另一个因数小。(5)提炼: b1 ca(a0)ab=c b1 ca(a0)b=1 c=a(a0) 三、课堂练习 1.练习二4题。(运用规律填空) 2.练习二5。(独立计算) 3.练习二6题。(运用规律判断,然后改错)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

16、什么疑问吗?第3课时 小数乘小数的估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页的例4、例5,练习二710题。 教学目标:1.掌握小数乘小数的估算方法,小数连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2.使学生养成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来思考估算方法的习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3.体会估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能运用发现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小数乘小数的估算方法,小数连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计算的准确性 教学用具:课件,展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不计算,说出下面各题积是几位小数。(生说老师板书)0.120.038 0.241.92 4.7070.01 2.估算:3

17、248 32199抽生口答估算方法。小结:我们在进行乘法的估算时,要把不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估算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后再估算。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学习小数乘小数的估算。(板书课题) 二、新知探究 1.教学例4,掌握小数乘小数的估算方法。 (1)出示例4的情景图。(肉重1.9千克,每千克24.9元。小朋友带了50元钱,够吗?) 提问:要知道钱够不够,需要精确地算出买肉究竟要多少钱吗?你能估算出小女孩带的钱够吗?(2)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估算。(3)组织全班交流估算方法。预设:1、将24.9看成25,把1.9看成2,225=50;2、把1.9看成2,24.92=49.8提问:为什么有这么多

18、估算结果? 哪一种估算方法快一些,为什么?谁的结果更接近精确数一些?为什么?你认为估算方法关键在什么地方?小结:尽管同学们估算的方法不尽相同,但都是把不是整个、整十、整百的数看成整个、整十、整百的数后再估算,这就是能化繁为简的关键所在。(购物时的估算,我们应尽量把数往上估计,否则钱不够就买不到了。)(4)练习:1千克大米5.98元,李阿姨买了5.5千克 李阿姨带35元够吗?付款时,李阿姨应付多少钱?上面2个问题你准备怎样算的?说说你的理由? 2.教学例5,掌握小数连乘的运算顺序。小狗只有0.7米高,梅花鹿的高度是小狗的2倍,长颈鹿的高度是梅花鹿的的3.5倍,长颈鹿有多高?(1)引导审题、列式:

19、0.723.5 (2)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集体交流、讲评。提问:0.72表示谁的高度。为什么要再乘3.5。 0.723.5的运算顺序怎样? (从左往右依次计算)(3)P10,7题。 三、课堂练习 1.出示教科书中的12题,检查发票开得对不对,拿出事先准备的发票。同桌的同学相互检查,看看阿姨是怎样开发票的,再检查发票开得对不对。 2.思考题。用数字卡片1 2 3 4 ,小数点和乘号,组成1 个一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的乘法算式。想一想,怎样组合才能使这个算式的积最小? 3.独立作业,练习二,811题。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一般来讲如果是一位小数如:0.2 0.3 0.

20、5 0.7 0.9就不要看作0或者是1)3.积的近似值第1课时 积的近似值(1) 教学内容:教科书P1215、例1,练习三的1、2、3题。 教学目标:1.理解求积的近似值的意义。学会根据实际需要,自己确定应该保留几位小数,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2.自觉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需要保留适当的小数位数。 教学用具:视频展示台,调查自己家本月用水的吨数和我们本地水的单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按要求取下面各小数的近似值0.384(保留一位小数) 2.859(保留两位小数) 3.4(保留整数) 7

21、.996(保留两位小数)提问:你是怎样求各小数的近似值的?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求积的近似值。(板书课题) 二、探究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1.课件出示情境图,获取信息:(板书“张奶奶这个月用了8.5吨水,每吨水3.45元,奶奶应缴多少钱) 2.列出算式,说出根据(单价数量=总价) 3.估算大约缴多少钱。 4.竖式计算。提问:算出结果29.325元,你能拿出29.325元钱帮助奶奶缴水费?为什么?(因为人民币的最小单位是分,分以后的钱就不能拿出来了?) 该怎么办呢? 5.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再小组讨论得出: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比较公平并且符合生活实际。提问:写结果时要注意什么呢?(用约等

22、于) 怎样求积的近似值?(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是先求积,再根据要求保留小数位数)小结:求积的近似值是生活需要,它的方法是先求出积,再根据要求,一般用“四舍五入”保留小数位数。生活中我们缴费时通常是缴整元数,超出的部分将作为余额,在下次缴费时扣除。 6.算一算题中小女孩和小男孩应该各缴多少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小结:今后遇到付款的问题时,如果小数部分位数较多,要自觉地进行四舍五入,一般精确到分。书写时注意,先求出积的精确值,再写出它的近似值,近似值前要用“”符号。 7.议一议,为什么要取近似值?怎样取积的近似值?你认为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与乘法的估算有什么不同? 三、课堂练习 1. 课堂活动

23、:第一问。重点讨论:应该保留几位小数?让学生明白,这个题是以千米作为测量桥的长度,因此小数点后面的第三位表示多少米,而几米的长度对于用驾车的方式测大桥的长度来说影响不大,因此应该保留两位小数比较合理。 2.练习三,2题。(先计算,再按照要求填表) 3.练习三,1、3题。(独立作业) 4. 拓展:请同学们将自己调查的自己家本月用水的吨数和本地水的单价说说,根据这些信息和我们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算一算你们家本月该缴多少水费。 四、课堂小结说说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在哪些方面要特别注意?第2课时 积的近似值(2) 教学内容:教科书P13、例2,课堂活动,练习三的47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能借助

24、计算器计算较复杂的小数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掌握保留积的近似值的方法,会根据具体情况保留积的近似值。 教学重点:掌握保留积的近似值的方法,正确地按要求保留积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况求积的近似值。 教学用具:学生老师共同准备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下面各题,得数保留一位小数。(得数精确到十分位)(1)1.21.4 (2)0.378.4 学生独立完成,抽人板演,集体订正。提问:怎样求积的近似值?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求积的近似值。(板书课题) 二、新知探究,根据要求取积的近似值。教学例2:每千克油菜子可以榨0.47千克油。这里有3286千克油菜子可

25、以榨多少油?(得数保留整数)(学生收集完信息后,老师追问:此题应估算呢还是求积的近似值呢?帮助学生区分估算与近似值的不同) 1.学生先独立列式。指出:两个因数的位数比较多,计算起来比较麻烦,可以用计算器来计算。 2.用计算器算一算。 提问:得数保留整数是多少?(就是精确到个位) 为什么要把得数保留整数?(不到1千克的榨油量对于3000多千克的油菜籽来说微不足道,这样取近似值,不影响对榨油量的判断) 3.课堂活动:独立完成第一问。 4.议一议:你认为得数应该保留几位小数?(学生明白,这个题是以千米作为测量桥的长度,因此小数点后面的第一位表示几百米,第二位表示几十米,第三位表示几米,而几米的长度对

26、于用驾车的方式测大桥的长度来说影响不大,因此应该保留两位小数比较合理。) 5.提问:怎样求积的近似值?(先算出积,再求出积的近似值)你认为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与乘法的估算有什么不同?小结:乘法估算是把因数估算成近似数后再计算;求积的近似值是先精确地算出积,再把精确计算出的结果按要求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6、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遇到了哪些较大数相乘的例子,积的小数位该怎样确定。 三、课堂练习 1.先估算,再求出积的近似值。(保留一位小数)3.84.12 90.28.6 2.一个两位小数保留到十分位是0.8,这个两位数最大是( ),最小是( )。 3.今年伦敦奥运会奖牌多2100枚。每枚奖牌的下径是0.

27、085米,厚0.007米,33枚奖牌摞在一起大约有多厚?(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4.练习三:4题:了解1千瓦时电的作用,自己计算85千瓦时的电能做些什么?5题:先判断。再说理由6、7题独立完成。 5.思考题。0.2733.1,里能填的数最大是( )。先把待定的因数确定为3.5来思考,因为这是在3和4中间的一个小数,便于学生根据算出的积调整待定的因数。3.50.273=0.9555,分析待定的因数每增加0.1,积就增加0.0273,增加0.2,积就增加0.0546,把这个结果加上0.9555就是1.0101,这个结果大于1,所以,这个待定的因数应该是3.6。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4.

28、问题解决第1课时 问题解决(1) 教学内容:教科书P15,例1,练习四第15题 教学目标: 1.能用所学小数乘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从中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2.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3.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解题思路的引导和解题方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1.能根据天然气表的读数计算实际用量并正确计算应缴的钱数。2.能根据题目的相关表述区分计算、估算和求积的近似值。 教学用具:了解天然气表的读数方法和计算用气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昨天,老师布置大家回去了解天然气表的读数方法和计算用气量的方法,通过了解,你知道些

29、什么呢?(现在的读数上月的读数=现在的用气量)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要解决生活中有关用电、用气、用水的问题。 二、学习例1,探索求气费一类问题的解题策略。课件出示例1: 1.从题中获取信息。(理解:上月读数和本月读数的意义。上月读数就是上个月底天然气表上显示的数据;本月读数:就是本月底天然气表上显示的数据)怎样求出小华家7月份应缴多少天然气费呢?(天然气单价7月用气量=7月应缴气费) 2.引导:在这个关系式中,哪些量在题中直接告诉了?哪些量在题中不能直接找到?怎样求7月份的天然气用量呢?(本月读数-上月读数=7月用气量) 3.学生独立算出7月的用气量。 4.学生交流汇报,说出每一步算的是

30、什么。 5.抽生完整说说这道题的解题思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小结:解题时关键要理解题意,抓住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正确的解答方法。 7.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下表是某层楼4 户家庭的天然气用量情况,算出每户应缴的天 然气费,把它填在表格中。(2)练习四第3题 三、课堂小结求水费、电费、气费这一类问题,它们的解题思路是相同的,都是先求本月的实际用量,再根据单价数量=总价求出应缴的费用。 四、课堂练习独立作业:练习四1、2、4、5题其中第1、2题,因为条件中是大约有多少,所以虽然问题中用到了“大约”但应该用计算而不是估算。第5题是先求出至少需要多长的铝条,然后求积的近似值,而不是估算。

31、第2课时 解决问题(2) 教学内容:教科书P16,例2,课堂活动及练习四69题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有关计算出租车车费之类的问题,从中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2.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解决出租车车费问题的解题策略。 教学难点:能理解起步价+超出部分出租车费= 一共要付的费用,以及知道所用的钱求出所行路程的解题策略。 教学准备:了解有关本市打出租车费用的相关问题。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坐过出租车吗?对出租车的费用问题你知道些什么?(明白起步价、计价路程等的含义)本地的出租车2千米以内起步价是8元,以后每超过1千米就多1.8

32、元。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要来计算出租车车费问题。 二、学习例2,探索求出租车费问题的解题策略。例2:出租车起步价是8元,2千米以后按每千米1.8元计费,我要去的地方离这儿有6千米,至少需要多少钱? 1.理解题意:读题,题目中有没有你不明白的地方?预计:什么是起步价?2千米以后按每千米1.8元计费怎样理解?应该怎样计算租车费呢? 2.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巡视,帮助困难学生。 3.组织交流。学生在交流时讲清解题思路,教师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 预设1:8+1.8(6-2) =8+1.84 =8+7.2 =15.2(元)预设2:81.86-1.82=810.83.6=15.2(元) 预设3:1.

33、86+(8-1.82) =10.8+4.4 =15.2(元) 4.引导归纳,提问:怎样解决求出租车车费这类问题?(得出:起步价+计价路程的出租车费= 一共要付的费用) 5.课堂活动:生活中还有哪些同类型的问题。 如打电话有10元的月租以后每分钟的通话费是0.1元。打100分钟要多少元?学生互相讨论回答。 6.练习:(1)针对性练习:练习四8、9题。(2)王老师从学校打出租车回家一共用了11.6元,他家到学校一共有多少千米?(11.6-8)1.8+3=5(千米)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堂练习 独立练习:练习四6、7题5.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 复习整理 教学内容:教科

34、书P2123页 教学目标:1.通过系统整理,沟通本单元知识的联系,帮助形成整体认知结构,提高对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水平。2.掌握一些整理知识的方法,形成及时整理知识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沟通本单元知识的联系,形成整体认知结构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形成及时整理知识的好习惯。 教学用具:课件、展示平台。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用你喜欢的形式整理出来。(用画网络图的形式进行整理) 小数乘整数小数乘法: 小数乘小数 求积的近似值 解决问题今天我们就对这几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二、复习整理 1.沟通整数乘法和小数乘法的联系。(1)完成1题。小组内说

35、说整数乘法与小数乘法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两道题都要算27325,但计算2.732.5时,要看因数中一共有小数,积就要取几位小数。)在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因数的小数位数一共是多少位,积的小数位数就有多少位,位数不够,在积的前面写0占位)(2)练习:20页2、3题,先说出积有几位小数,再计算。 2.小数乘法的规律回忆小数乘法有哪些规律呢?(1)两个比1小的数相乘积小于1。 (2)两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当一个因数比1大时,它的积要比另一个因数大,当一个因数比1小时,它的积比另一个因数小。(3)请学生分别举例说明。(4)练习五的1题(5)补充:不计算,在里填上大于,小于或等于。

36、0.980.991 4.51.064.57.822.562.567.82 6.310.680.68 0.730.970.97 10.491.23 3.估算。完成19页的3题,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我们估算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4.求积的近似值:4.80.32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两位小数) 5.讨论:小数乘法的估算和求积的近似值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的是都是找一个接近于准确值的近似数,不同的是估算是为了计算简便,把两个因数看成近似数后才计算;而求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则是因为生活需要,把精确计算出来的结果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它们的目的和计算过程都是不一样的) 三、练习设计 1.练习五2题,结合

37、估算、积的末尾数字灵活判断投篮。 2.对比练习:练习五3、4题,在练习中进一步体会估算和求积的近似值的不同。 3.独立练习:练习五,59题 四、课堂小结本单元你认为自己哪些知识学得比较好,还有哪些知识不明白,请提出来让老师和同学帮你解答。6.综合与实践 家庭用电调查 教学内容:西师版五上72页7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了解家庭用水用电的情况。查找相关资料,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对比,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初步渗透统计思想和方法,让学生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3.通过对生活实际的分析,认识到节能的重要性,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携手共创美好家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38、:通过活动学会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节约能源的意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 题单 每个小组一个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学习了小数乘除法,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可以用小数乘法的知识来解决。今天我们就开展一次家庭用电调查的实践活动,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 二、实践探索 (一)调查了解:调查学生家庭用电量并计算9月份的电费。 课件出示:现在老师很想知道你家9月份的用电量是多少?该付电费多少元?要解决老师的问题,课前你们是用什么方式去调查的,又了解了哪些相关的数据呢?(板书:调查了解。)课件出示要求:(小

39、组讨论) 视频展示:9月份家庭用电情况登记表姓 名上月电表读数(千瓦时)本月电表读数(千瓦时)本月用电量(千瓦时)单价(元/千瓦时)本月应付电费(元)展示多种调查方式的数据。请你在表格下面写出计算的过程,并把表格填写完整。计算用电量和电费或验证调查数据的正确性。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你是怎样计算本月用电量和电费的。这个数据比较大,请同学们用计算器检查一下自己的答案。不仅电费可以这样计算,水费、气费都可以用一个月的用量乘单价的方法来计算。 (二)计算比较:计算小组学生家庭用电量统计表,分析信息。刚才我们了解了自己的用电情况,现在我们把小组内几个同学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进行计算比较,看看能得到哪些

40、有用的信息。(板书:计算比较) 1.出示9月家庭用电量及费用统计表。将小组内每位同学收集的信息填入表格中。 2.用计算器算出小组的合计。 3.通过这个统计表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小组交流后反馈: 预设1:谁家的电费最多,谁家的电费最少。 预设2:电费的多少由用电量的多少决定。 预设3:推测为什么会用电这么多。 师生一起评价最有价值的信息。9月家庭用电量及费用统计表序 号本月用电量(千瓦时)单 价(元/千瓦时)本月应付电费(元)合 计0.52反馈请学生计算出全班用电总量及电费总量。(课件)输入五个组的合计电费并求出平均数选取多个组用电费的平均数作为基准,估算出全班1年的用电总量 。(板书 )全校60

41、个班的一年的电费。如果范围推广到全区、全市、全国,将会怎样?(用电量非常的大,节约用电)(三)出谋划策 1.是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电量越来越大,可你知道目前我国电资源的现状吗?课件出示:新华网(08.11)(转载自财经时报) 7月以来,华东、华中、华南等地持续高温酷暑,用电负荷接连创历史新高,已有19省市拉闸限电,长江三角洲被迫频频拉闸限电 影响企业近千家,造成惨重损失。江苏省严重缺电,80%的电是从省外甚至国外调入。看到这则新闻,你有什么感想?预设:电能紧缺,节约用电, 2.尽管电能如此紧缺,可在我们的生活中缺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天已经亮了,路灯还开着,没人看电视,却开着;空调没有用了,却一直插着电源,空无一人的教室,灯却亮着.)课件出示一盏灯用电量数据:教室里有10盏40瓦的灯,开1小时用电0. 4千瓦时,电费每千瓦时0. 52元。假定一天无人时开了2小时,我班一天损失了多少电费?课件:那么一月(在校时间约22天)、一年(按9个月算)又损失了多少电费呢?我们学校一共有60个班,一年大约浪费多少电费呢?请学生先估计,再用课件演示。 3.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