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090145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课件.ppt(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1,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一章,2,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 1、现实依据:资本主义的历史性巨变(1)生产力(2)生产关系“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一切固定的僵化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等级的和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出自共产党宣言)(3)阶级关系,第一章,3,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1)阶级斗争的发生(2)阶级斗争的新特点

2、(3)无产阶级的觉醒,第一章,4,3、思想前提:三大理论来源(1)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第一,初步探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 第二,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 第三,初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起源 第四,初步探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3)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第一,强调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 第二,深入批判了资本主义私有制 第三,肯定了阶级斗争在历史上的重大影响和作用 第四,对未来作出了许多天才的设想,第一章,5,4、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贡献(1)对劳动人民具有深厚的感情“劳动创造了宫殿,但是给工人创造了贫民窟。”“劳动创

3、造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劳动生产了智慧,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愚钝和痴呆。”(2)积极投身革命实践(3)艰苦卓绝的科学研究勤奋好学,成绩斐然团结合作,相互尊重甘于清贫,锲而不舍,第一章,6,二、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转变 1、马克思的思想转变(1)1835.101841.4:参加青年黑格尔运动 1818.51830.101835.101936.101841.3 1841.4 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世界的哲学化的同时也就是哲学的世界化。”,第一章,7,(2)1842.101843.3:开始转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摩塞尔记者的辩护 1843年3月:退出莱

4、茵报 1843年4月:莱茵报被查封,第一章,8,(3)1843.41844.2:彻底转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 第一,1843年写成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揭露了黑格尔国家观与社会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国家制度在这里就成了私有财产的国家制度。”第二,1843年秋到巴黎后创办德法年鉴,发表了两篇文章:论犹太人问题:只能用人间压迫来说明宗教的压迫;区分了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导言:实现彻底批判的“两个基本前提”(革命的理论和革命的社会阶级),第一章,9,2、恩格斯的思想转变(1)18371841.9:参加青年德意志运动,奠 定思想基础1839年:乌培河谷来信(2)1841.91843:参加青年黑格尔运动,思想开

5、始转变批判谢林,捍卫黑格尔的辩证法 1842年9月到英国后,发表系列文章,认识到经济到社会存在发展的作用.,第一章,10,(3)1844年初在德法年鉴发表两篇文章,标志着思想彻底转变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马克思:“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第一个天才大纲”第一,揭露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阶级局限性第二,深入批判了私有制第三,揭露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原则,揭示了未来社会的若干基本特征,第一章,11,英国现状评托马斯卡莱尔的:批判唯心主义宗教观和英雄史观,强调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只有大陆上不熟悉的那一部分英国人,只有工人、英国的贱民、穷人,才是真正值得尊敬的人,尽管他们

6、粗野,道德败坏。将来拯救英国的却正是他们,他们还是可塑性的材料;他们没有受过教育,但他们也没有偏见,他们还有力量从事伟大的民族事业,他们还有前途。而贵族-目前包括资产阶级-已经日暮途穷;它的全部思想,一直到最新的结论,都已卖弄净尽,见诸实际,它的统治迅速走向灭亡。”,第一章,12,三、唯物史观的发现过程1、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于1844年48月在巴黎研究政治经济学时写的著作手稿,又称巴黎手稿,现在的名称是后人加的。马克思生前没有发表,现部分原稿已轶失。(1)劳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我们连同

7、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恩格斯)劳动(人)的本质:人的物质活动、本质活动,第一章,13,(2)异化劳动理论 第一,异化劳动的内涵 劳动产品和劳动者相异化 劳动本身和劳动者相异化 人和人的类本质相异化 人和人的关系相异化 第二,异化劳动的前提和结果:私有制 第三,异化劳动的消除:铲除私有制(3)对共产主义的理论论证“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第一章,14,2、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

8、4)“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就是对英国资产阶级的起诉书。”“向全世界控诉英国资产阶级所犯下的大量杀人、抢劫以及其他种种罪行。“工人阶级的状况是当代一切社会运动的真正基础和出发点,因为它是我们目前社会一切灾难的最尖锐最露骨的表现。”“除了许多畸形者,还可以看到大批的残废者:这个人缺一只或半只胳膊,另一个人缺一只脚,第三个人少半条腿;简直就好象是生活在一批从战争中归来的残废者里面一样。”“我曾经在你们当中生活过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对你们的状况有足够的了解。我非常认真地研究过你们的状况,研究过我所能弄到的各种官方的和非官方的文件。我抛弃了社交活动和宴会,抛弃了资产阶级的葡萄牙红葡萄酒和香槟酒,把自己的空

9、闲时间几乎都用来和普通的工人交往;对此我感到高兴和骄傲。”,(1)通过对产业革命及其影响的分析,阐释了物质生产的发展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英国工业的这一次革命化是现代英国各种关系的基础,是整个社会的运动动力。”(2)通过对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分析,揭示了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争取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3)通过对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关系的研究,阐明了阶级斗争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工人必须设法摆脱这种非人的状况,必须争取良好的比较合乎人的身份的状况。如果他们不去和资产阶级本身的利益(他的利益正是在于剥削工人)作斗争,他们就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第一章,16,3、马、恩的神圣家族 全称是神圣家庭,或对

10、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驳布鲁诺鲍威尔及其伙伴。写于1844年911月间,1845年2月在法兰克福出版单行本。“神圣家族”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泰尼亚(143l1506)一幅名画的题名,画中的人物是圣母玛利亚抱着圣婴耶稣,旁边有玛利亚的丈夫圣约瑟及一些天使等人。神圣家族:“奠定了革命唯物主义的社会主义的基础。”(列宁),第一章,17,(1)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主观唯心主义,唯物辩证地解决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在物质生产

11、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第一章,18,(2)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历史观,揭示了物质生产在社会历史中的基础和决定作用“以往的历史理论至多只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研究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没有探索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没有把物质生产的发展程度看作是这些关系的根源。”历史的发源地不是在“天上的云雾中”,而是在“尘世的粗糙的物质生活中”。,第一章,19,(3)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英雄史观,指明了人民群众是历史中的创造者“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第一章,20,4、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

12、哈的提纲(1845)-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1)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在于不了解社会实践的意义“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一章,21,(3)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任务和历史使命“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理解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尽管青年黑格尔派思想家们满口讲的都是震撼世界的词

13、句,而实际上他们是最大的保守分子。他们只是用词句反对词句。既然他们仅仅反对现存的词句,那么他们就绝不是反对现实的、现存的世界。”费尔巴哈“和其他的理论家一样,只是希望达到对现存事实的正确理解,然而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任务却在于推翻这种现存的东西。”“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毛泽东),第一章,22,5、马、恩的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对唯物史观的正面论证和全面制定(1)系统地确立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第一,历史活动的主体(确立唯物史观的前提和出发点)是“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已有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

14、动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第二,人类历史活动的基本因素 物质资料的生产 新的需要的生产 人自身的生产 社会关系的生产,第一章,23,第三,存在与意识的关系“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的精神生产也是这样。”“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意识从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第一章,24,(2)系统地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15、和基本范畴 第一,阐述了生产力和交往形式(生产关系)的辨证运动规律“起初是自主活动的条件,后来却变成了它的桎梏,它们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构成一个有联系的交往形式的序列,交往形式的联系就在于:已成为桎梏的旧交往形式被适应于比较发达的生产力,因而也适应于进步的个人自主活动方式的新交往形式所代替;新的交往形式又会成为桎梏,然后又为别的交往形式所代替。由于这些条件在历史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是与同一时期的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所以它们的历史同时也是发展着的、由每一个新的一代承受下来的生产力的历史,从而也是个人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第一章,25,关于社会分工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分工是物质生产的具体形式,包括

16、自然分工和社会分工。“分工只是从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分离的时候才开始成为真实的分工。”分工导致了对劳动及其产品分配的不平等,导致了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和阶级对立。“分工和私有制是两个同义语,讲的是同一件事情,一个是就活动而言,另一个是就活动的产品而言。”分工“首先引起工商业劳动和农业劳动的分离,从而也引起城乡的分离和城乡利益的对立。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导致商业劳动和工业劳动的分离。”,第一章,26,第二,阐述了阐述了市民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及其矛盾运动“在过去一切历史阶段上受生产力所制约、同时也制约着生产力的交往形式,就是市民社会。这个市民社会是全部历史的真正发源地和舞台。”市民社会“始

17、终标志着直接从生产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这种社会组织在一切时代都构成国家的基础以及任何其他的观念的上层建筑的基础。”“国家不外是资产者为了在国内外相互保障自己的财产和利益所必然要采取的一种组织形式。”“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隶属于这个阶级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表现。”,第一章,27,(3)论证了共产主义的特征及其必然性 第一,共产主义是生产力和交往形式矛

18、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二,共产主义不是地域的历史现象,而是世界性的历史事件“交往的任何扩大都会消灭地域性的共产主义,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就像共产主义它的事业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可能实现一样。”第三,共产主义是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的 第四,共产主义是改造现存社会的实践“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第一章,28,唯物史观的完整表述:“这种历史观就在于: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阐述现实的生产过程,把同这种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

19、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从市民社会作为国家的活动描述市民社会,同时从市民社会出发阐明意识的所有各种不同的理论产物和形式,如宗教、哲学、道德等等,而且追溯它们产生的过程。”,四、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1、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1847年)(1)批判蒲鲁东经济学的哲学基础,阐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 第一,揭露了蒲鲁东经济学的唯心主义基础“普鲁东先生用自己头脑中奇妙的运动,代替了由于人们既得的生产力和他们的不再与此种生产力相适应的社会关系相互冲突而产生的伟大历史运动,代替了一个民族内各个阶级间以及各个民族彼此间准备着的可怕的战争,代替了唯一能解决这种冲突的群众的实践

20、和暴力的行动,代替了这一广阔的、持久的和复杂的运动。总之,历史是由学者,即由有本事从上帝那里窃取隐秘思想的人们创造的。平凡的人只需应用他们所泄露的天机。”“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率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第一章,30,第二,对生产力在历史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决定作用的进一步阐述“人们不能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生产力这是他们的全部历史的基础。”要素一:“在一切生产工具中,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要素二:“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第一章,31,第三,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法的进一步阐述“社会关

21、系和生产力密切相联。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谋生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生产力在其中发展的那些关系不是永恒的规律,而是同人们及其生产力发展的一定水平相适应的东西。人们生产力的一切变化必然引起他们的生产关系的变化。”,第四,对社会历史的客观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的本质的阐述“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 这是他们的全部历史的基础,因为任何生产力都是一种既得的力量,是以往的活动的产物。可见,生产力是人们的实践能力的结果,但是这种能力本身决定于人们所处的条件,决定于先前已经获得的生产力,决定于在他们以前已经存在、不是由他们创立而是由前一代人创立

22、的社会形式。后来的每一代人都得到前一代人已经取得的生产力并当作原料来为自己新的生产服务,由于这一简单的事实,就形成人们的历史中的联系,就形成人类的历史,这个历史随着人们的生产力以及人们的社会关系的越益发展而越益成为人类的历史。”“经济学家蒲鲁东先生非常明白,人们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范围内制造呢绒、麻布和丝织品的。但是他不明白,这些一定的社会关系同麻布、亚麻等一样,也是人们生产出来的。”,第一章,33,第五,对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实质的阐述 蒲鲁东的形而上学研究方法的要害是不懂得辩证法的核心即矛盾的学说,并把任何经济范畴都机械地分为好和坏两个方面“两个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就

23、是辩证运动的实质。”,第一章,34,(2)批判蒲鲁东的经济理论,初步阐述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第一章,35,(3)批判蒲鲁东的小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阐述了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劳动阶级在发展进程中将创造一个消除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联合体来代替旧的市民社会;从此再不会有原来意义的政权了。因为政权正是市民社会内部阶级对立的正式表现。在这以前,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抗仍然是阶级反对阶级的斗争,这个斗争的最高表现就是全面革命。可见,建筑在阶级对立上面的社会最终将导致剧烈的矛盾、人们的肉搏,这用得着奇怪吗?”文末:“不是战斗,就是死亡;不是血战,就是毁灭。问题的提法必然如此。”(乔治桑的小说扬瑞日卡)

24、,第一章,36,2、马、恩的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发于伦敦)-马克思主义正式诞生的标志、无产阶级政政党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于1848年问世的共产党宣言,已对这个学说作了完整的、系统的、至尽仍然是最好的阐述。”(列宁语)“马克思和恩格斯以自己的宣言创造了一个时代。”(斯大林语)(1)基本思想:唯物史观“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恩格斯:1883德文版序言),第一章,37,(2)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 生产力生产方式新社会制度民族国家和世界历史人类社会的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资产阶级

25、革新社会关系的本性,第一章,38,(3)“两个必然”由于社会发展的辩证法,任何社会形态都具有暂时性“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第一章,39,(4)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必然自然)关于斗争“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如果不就内容而就形式来说,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首先是一国范围内的斗争。每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当然首先应该打倒本国的资产阶级。”“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26、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第一章,40,关于专政“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第一章,41,(5)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无产阶级最先进,最有发展前途,最富有组织性和纪律性,最革命“过去的一起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统一战线:

27、小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的资产阶级,第一章,42,(6)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共产党人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只是:一方面,在各国无产者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的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使无产阶级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最终目标:自由人的联合体,第一章,43,五、马、恩对1848年欧洲革命的理论总结-共产党宣言在184年革命中的发展1848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

28、同盟书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 1、革命的类型与革命形势“新的革命只有在新的危机之后才有可能。”,第一章,44,2、不断革命的思想“而我们的利益和我们的任务却是要不间断地进行革命,直到把一切大大小小的有产阶级的统治全都消灭,直到无产阶级夺得国家政权,直到无产者的联合不仅在一个国家内,而且在世界一切举足轻重的国家内部发展到使这些国家的无产者之间的竞争停止,至少是发展到使那些有决定意义的生产力集中到了无产者手中。对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改变私有制,而只在于消灭私有制;不在于掩盖阶级对立,而在于消灭阶级;不在于改良现存社会,而在于建立新社会”。,第一章,45,3、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途径

29、:国家与专政 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一切变革都是使这个机器更加完备,而不是把它摧毁。那些相继争夺统治权的政党,都把这个庞大建筑物的夺得视为自己胜利的主要战利品。”“民主主义的小资产者根本不愿为革命无产者的利益而变革整个社会,他们所要求的社会制度的改变,是想使现存社会尽可能让他们感到满意而舒服。”,第一章,46,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这种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达到消灭这些差别所由产生的一切生产关系,达到消灭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达到改变由这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的必然的过渡阶段”。“我的新贡献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

30、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1852年马克思致约魏德迈的信),历史岳麓版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资料,精品课件欢迎使用,自读教材填要点,一、铁路,更多的铁路 1地位 铁路是 建设的重点,便于国计民生,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2出现 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 至胥各庄铁路建成通车。1888年,宫廷专用铁路落成。,交通运输,开平,3发展(1)原因:甲午战争以后列强激烈争夺在华铁路的。修路成为中国人 的强烈愿望。(2)成果:1909年 建成通车;民国以后,各条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4制约因素 政潮迭起,军阀混战,社会经济凋敝,

31、铁路建设始终未入正轨。,修筑权,救亡图存,京张铁路,二、水运与航空 1水运(1)1872年,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2)1900年前后,民间兴办的各种轮船航运公司近百家,几乎都是在列强排挤中艰难求生。2航空(1)起步:1918年,附设在福建马尾造船厂的海军飞机工程处开始研制。(2)发展:1918年,北洋政府在交通部下设“”;此后十年间,航空事业获得较快发展。,轮船招商局,水上飞机,筹办航空事宜,处,三、从驿传到邮政 1邮政(1)初办邮政:1896年成立“大清邮政局”,此后又设,邮传正式脱离海关。(2)进一步发展: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

32、邮传部,万国邮联大会,2电讯(1)开端:1877年,福建巡抚在 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2)特点:进程曲折,发展缓慢,直到20世纪30年代情况才发生变化。3交通通讯变化的影响(1)新式交通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2)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异地传输更为便捷。(3)促进了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也使人们的生活。,台湾,出行,方式,多姿多彩,合作探究提认知,电视剧闯关东讲述了济南章丘朱家峪人朱开山一家,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闯关东的前尘往事。下图是朱开山一家从山东辗转逃亡到东北途中可能用到的四种交通工具。,依据材料概括晚清中

33、国交通方式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提示:特点:新旧交通工具并存(或:传统的帆船、独轮车,近代的小火轮、火车同时使用)。原因: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国的贫困,阻碍社会发展;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与示范;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政府及各阶层人士的提倡与推动。,串点成面握全局,一、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1原因(1)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促进中国社会发展。(2)列强侵华的需要。为扩大在华利益,加强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3)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2特点(1)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

34、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2)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3)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3影响(1)积极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2)消极影响: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1李鸿章1872年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前10年盈和,成为长江上重要商局,招商局和英商太古、怡和三家呈鼎立之势”。这说明该企业的创办()A打破了外商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B阻止了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D使李鸿章转变为民族资本家,解析:李鸿章是地主阶级的代表,并未转化为民族资本家;洋务

35、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不是具体以某个企业的创办为标志;洋务运动中民用企业的创办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但是并未能阻止其侵略。故B、C、D三项表述都有错误。答案:A,二、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1)交通工具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不仅推动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而且也促进信息的传播,开阔人们的视野,加快生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2)通讯工具的变迁和电讯事业的发展,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2清朝黄遵宪曾作诗曰:“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这是在描写()A电话 B汽

36、车C电报 D火车解析:从“万钧柁”“动如绕指柔”可推断为火车。答案:D,典题例析,例1上海世博会曾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人士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前往参观。然而在19世纪七十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交通工具是()A江南制造总局的汽车 B洋人发明的火车 C轮船招商局的轮船 D福州船政局的军舰,解析由材料信息“19世纪七十年代,由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可判断最有可能是轮船招商局的轮船。答案C,题组冲关,1中国近代史上首次打破列强垄断局面的交通行业是()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C轮船运输 D航空运输解析:根据所学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这是洋务运动中由军工企业转向兼办民用企业、由官办转向官督

37、商办的第一个企业。具有打破外轮垄断中国航运业的积极意义,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国的权利。据此本题选C项。答案:C,2.右图是1909年民呼日报上登载的一幅漫画,其要表达的主题是()A帝国主义掠夺中国铁路权益B西方国家学习中国文化C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D西方八国组成联军侵略中国,解析:从图片中可以了解到各国举的灯笼是火车形状,20世纪初的这一幅漫画正反映了帝国主义掠夺中国铁路权益。B项说法错误,C项不能反映漫画的主题,D项时间上不一致。答案:A,典题例析,例2(2010福建高考)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

38、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A电报业 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 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信息交流的快捷,故选A。答案A,题组冲关,3假如某爱国实业家在20世纪初需要了解全国各地商业信息,可采用的最快捷的方式是()A乘坐飞机赴各地了解 B通过无线电报输送讯息C通过互联网 D乘坐火车赴各地了解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物质生活的变迁。注意题干信息“20世纪初”“最快捷的方式”,因此应选B,火车速度远不及电报快。20世纪30年代民航飞机才在中国出现,互联网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答案:B,4下列不属于通讯工具变迁和电讯事业发展影响的是()A信息传递快捷简便B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C阻碍了人们的感情交流D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解析:新式通讯工具方便快捷,便于人们感情的沟通和交流。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