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五_自然灾害与防治.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090416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修五_自然灾害与防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选修五_自然灾害与防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选修五_自然灾害与防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选修五_自然灾害与防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选修五_自然灾害与防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选修五_自然灾害与防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修五_自然灾害与防治.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考定位导航考纲展示考纲解读1.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1)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2)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2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1)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2)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3自然灾害与环境(1)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4防灾与减灾(1)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或应急措施;(2)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1.掌握并分析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产生机制、危害及防御措施。2掌握并分析洪涝、风暴潮等水文灾害的形成原因、危害及防御措施。3掌握并分析台风、寒潮、干旱等气象灾害的成

2、因、危害及防御措施。4掌握并分析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的主要危害;了解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防灾、减灾的措施。考点一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重要程度:1主要气象灾害类型分布成因影响热带气旋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广阔的暖洋面(热带、副热带);充足的水汽;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狂风、暴雨、风暴潮,造成陆地生产、生活损失,海难事故和人员伤亡干旱渐发性、降水不稳定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特别是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较长时间的气候波动或气候异变引起的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使农作物减产或绝收;水上航运中断;水力发电量减少;饮水困难;引起饥荒、难民潮等社会

3、问题;火灾;土地退化等生态问题寒潮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大范围的强冷空气入侵活动气温骤降、大风、雨雪、霜冻、暴风雪、沙尘暴等使农作物和牲畜受到冻害,交通、通讯和建筑物受到很大影响2主要地质灾害(1)地震分布成因影响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和环太平洋地带等板块交界处岩层断裂或错位,地球内能的急剧释放使地面发生震动建筑物破坏、交通线中断、人员伤亡等(2)滑坡形成:结合滑坡发生区的剖面图分析如下:分布: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率较差的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3)泥石流形成分布:地形陡峻、多松散物质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的山区。3主要水文灾害(1)洪涝类型洪水涝渍成因

4、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江河、湖库容纳,水位上涨而泛滥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出分布从地形因素看江河的两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区低湿洼地从气候因素看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关系洪水和涝渍往往接连发生,在低洼地区很难截然分开,所以通常称为洪涝(2)风暴潮类型台风风暴潮温带气旋风暴潮发生季节夏秋春秋海水上涨动力台风温带气旋特点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增水过程相对平缓发生地区受台风影响的沿岸地区常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区,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北方海区沿岸较多4各种灾害在成因上的关联性分析1(2014开封模拟)读图列举A国山区常发的一种自然灾害及其灾害

5、链,并分析其多发的原因。解析:图示区域位于板块交界处而多地质灾害,同时位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海域而多台风灾害;另外要注意山地地形易形成滑坡和泥石流。答案:台风暴雨泥石流、滑坡。接近台风源地(常处于台风移动路径上),台风影响大;台风暴雨在山地易诱发泥石流、滑坡。或地震泥石流、滑坡。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层活跃;山地地形,降水丰富。或台风暴雨洪涝(山洪)。接近台风源地(常处于台风移动路径上),台风影响大;台风暴雨在山地形成洪峰的速度快。考点二中国的自然灾害重要程度:1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发生频率高、强度大,这与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框图

6、表示如下:(2)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成灾人口集中省区:山东、河南、河北、四川、湖北、安徽、湖南和江西等省。(3)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自然灾害分布的地域差异灾种分布地震105E以西、华北及部分沿海地区及岛屿洪涝灾害大江、大河中下游平原气象灾害旱灾以西北、华北、华南、东北中部和西南的东南部最为严重地质灾害阶梯之间的过渡地带我国自然灾害分区灾害带范围主要灾害种类危害海洋灾害带东南和南部海域台风、风暴潮、赤潮等影响海洋渔业、石油平台、船舶、港口东南沿海灾害带连云港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区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海水入侵等对城市、港口、海水养殖场等造成严重灾情东部灾害带地势第三级阶梯洪涝、旱灾、病虫害、霜

7、冻、地震对农业和城市危害严重中部灾害带地势第二级阶梯以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且水土流失、风蚀沙化等土地退化问题严重对农业、交通设施与建筑物造成严重危害西北灾害带西北内陆的新、甘、宁、内蒙古西部地区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等对绿洲农业、城市建筑和畜牧业造成灾害青藏高原灾害带西藏、青海和四川西北部暴风雪、地震、寒潮、雪崩等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灾害2(2015济南调研)下图是中国主要自然灾害造成各种损失的比例(19491998年)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指出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2)简要分析该灾害危害严重的原因。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对我国自然灾害造成经

8、济损失比例最大的是气象灾害;可从人员伤亡、农作物受灾面积、经济损失比例等角度归纳。答案:(1)气象灾害。(2)原因: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高;造成人员死亡的比例高;我国是农业大国,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大;气象灾害对交通等基础设施破坏严重,进而影响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2我国的地质灾害中国山区面积广大,地质灾害多发,其原因、特点、分布列表如下: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特点分布地震灾害我国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又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带的边界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烈度较高、危害大、东重西轻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主要有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地区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山地面积

9、广,山高沟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性相对松软;夏季多暴雨;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等分布广泛,类型齐全,暴发频繁,规模巨大主要发生在我国的山区,特别是西南地区,在地域上有广泛和相对集中的分布特点3(2015郑州模拟)东北地区有连片多年冻土分布,河流发育,近年来该地区泥石流发生的规模和危害越来越大。如图是东北地区泥石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分析该地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解析:该区域纬度较高,冻融作用显著,土层松脆,地势起伏大,山麓地区洪积物多,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物质基础;春季融雪、夏季暴雨提供了动力来源,泥石流多发。答案:东北地区冻融作用强烈,土层松脆;河流发育,山麓冲积扇洪积物较多,为泥石流

10、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多低山丘陵,地势起伏大;春汛致使山坡下滑、坍塌;降雨集中,且强度大(多暴雨);河网密布,汇流速度较快,易形成洪水。3我国的水文灾害类型时空分布成因分析影响洪水灾害暴雨洪水49月;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台风、锋面等引起降水多且集中;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人类活动不合理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易导致涝灾发生融雪洪水45月融雪洪水,78月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东北高纬度山区气温升高,积雪、冰川融化形成洪水对农业影响较严重冰凌洪水初冬和初春,河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黄河上游的宁夏、内蒙古河段和部分下游河段及松花江部分河段初冬时下游河段先冰

11、冻,初春时上游河段先解冻,从而引起上游河水越过下游冰面,溢出两岸,形成洪水对交通影响较严重风暴潮灾害台风风暴潮710月(8、9月最为集中);东南沿海台风(热带气旋)引起影响东部沿海地带的城市、工业、交通、海洋渔业等温带风暴潮春季和秋季;渤海和黄海沿岸地区温带气旋4(2015湖北联考)下图为浙江省风暴潮高潮位达到各警戒级别比例逐月分布图,其中红色、橙色和黄色代表超过当地警戒水位由高到低变化。读图,完成下题。据图归纳浙江省风暴潮高潮位超警戒潮位的时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浙江省610月份遭受风暴潮影响最严重,尤其是8、9月还出现了红色预警。这主要是夏、秋季节该地受夏季风影响

12、较大,同时台风频发,因而受风暴潮灾害影响显著。答案:风暴潮主要集中在610月份,其中8、9月份最多。原因:夏、秋季节该地盛行东南风,台风等热带气旋频发,加剧风暴潮的危害。4我国的气象灾害类型时空分布差异成因旱灾东北地区以夏旱为主气温升高,雨期推迟华北地区的春旱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雨季尚未来临长江地区,发生在7、8月的“伏旱”梅雨过后,受副高控制,形成伏旱华南地区以夏秋旱为主、春旱次之雨带推移到北方,受高温天气影响西南地区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旱灾受西南季风干热风和高温天气的影响台风夏秋季节,东南沿海的粤、琼、闽、浙等省区濒临热带气旋多发的西北太平洋寒潮冬半年(9月至次年5月),除滇南、青藏、

13、台湾、海南外大部分地区源于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的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5(2015石家庄质检)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3年10月6日,浙江、福建沿海受到强台风“菲特”影响,中午时浙江温州、瑞安等验潮站的潮位已经超过橙色预警级别。浙江沿海多处在6日晚上22点至23点出现天文高潮位,浙江沿海最高水位出现在7日凌晨2点前后。材料二台风“菲特”路径示意图。(1)浙江7日凌晨2点前后出现最高水位的原因。(2)台风“菲特”实际产生的降水A地大于B地,解释其原因。解析:第(1)题,依材料信息可知,最高水位的出现既有天文大潮因素,也有台风的影响。第(2)题

14、,从图中可以看出,A、B分别位于台风的北部和南部,结合台风本质上属于热带气旋的知识,可分析降水差异。答案:(1)天文大潮,台风引起的风暴潮。(2)A地位于台风北部,吹偏东风,从海上带来充足的水汽,受山地抬升,多地形雨。B地位于台风南部,吹偏西风,地形抬升作用不明显,降水少。考点三防灾与减灾重要程度:1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1)自然灾害的防御性措施非工程性措施工程性措施 (2)主要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措施主要气象灾害灾害种类防灾减灾措施台风a.加强监测、预报;b.植树造林;c.修建水利和护坡工程,加固堤防;d.制定救灾应急预案寒潮提前发布寒潮消息或警报干旱a.农牧林结合,营造防护林,改善生态环境,选

15、择耐旱作物;b.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c.跨流域调水;d.循环用水,节约用水;e.改进耕作制度等暴雨洪涝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等。非工程措施:a.监测、预报;b.洪泛区土地管理;c.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d.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e.实行防洪保险等主要地质灾害灾害种类防灾减灾措施地震a.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b.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c.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地震);d.护坡固坡,植树种草,恢复植被(滑坡、泥石流)滑坡泥石流(3)主要自然灾害的个人应急措施灾害正确应急方法位置方法泥石流在山区往垂直于泥石流

16、前进方向的高处跑,避开山谷洪水被洪水围困尽量逃向高处或借助木板等漂浮物等待救援,巧借身边物品发求救信号地震家中躲到厨房、浴室、厕所等管道较多的房间,避开玻璃门窗、橱窗等空间较大、人口拥挤的场合就地择物躲藏,切忌夺路乱逃在车上不可迅速下车室外空旷地带避开高大建筑物2主要减灾工程工程名称主要措施取得的成就长江防洪体系建设工程中下游:治理支流、加固干流堤防;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上游: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治理水土流失;建设三峡工程提高了防洪标准和能力,减轻了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的威胁,改善了生态环境“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人工造林、封山封沙育林和飞机播种造林;实行乔、灌、草相结合,带、片、网相结合

17、,多树种、多林种相结合防风固沙、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重点治理区的环境质量有较大改善,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明显淮河流域治理工程治理上中游水土流失;除险加固病险水库、河堤;疏通河道经历洪水和旱灾考验,治理任务仍然艰巨6(2015浙江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当年在南美洲智利沿海考察期间,第一次经历了地震。他感觉到大地在脚下跳舞,一开始他还以为是自己身体不适,产生了幻觉,然而原本坚硬的地面开始了颤抖,这个现象唤醒了达尔文的地质学经验。他描述道:地震突如其来,持续了2分钟,但是感觉时间很长,地面张开了裂缝,岩石破碎了。这场地震将一堆海底的贻贝提高至海平面上约2.5米处。

18、(摘编自达尔文与进化论纪念达尔文诞辰200周年)请问,为什么达尔文以前没有经历过地震?假如这次地震发生时达尔文正在安第斯山区的山坡上,他应该如何保护自己? 解析:达尔文为英国人,英国地处板块内部,因而地震较少。在山坡上遇到地震要及时抱住树木等以防滚下山坡,造成伤害;也可趴在垂直于等高线的坡下,同时注意防范滚石、滑坡等次生灾害。答案:达尔文是英国人,英国处于亚欧板块内部,地壳稳定,不易发生地震,所以达尔文考察以前没有经历过地震。如果达尔文在安第斯山脉的山坡上遇到这次地震,他应该及时抱住树木或者抓住灌木、草墩等,防止地震将他摇翻,滚下山坡,造成不测;如果没有可抓之物,应该头朝山顶脚朝山谷垂直于等高

19、线趴下,仰望山顶,躲开滚石;应该避开裂缝、陡崖和沟谷,以防滑坡和崩塌。命题角度一洪灾的成因及防治例1(2014福建高考)下图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读图回答问题。(1)说出滨湖地区涝灾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涝灾的自然原因。(2)简述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解析第(1)题,当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时,滨湖地区可能发生涝灾,形成原因要结合气候(降水)、地形等进行分析。第(2)题,防治涝灾的主要措施有完善抗洪排涝系统,退田还湖,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推广耐涝作物等。答案 (1)可能发生在6月9月(夏秋季节)。地势低洼,排水不畅;6月9月雨季,降水多且集中;河湖均处于高水

20、位,且河流水位更高,湖水难于外泄,甚至河水倒灌入湖。(2)完善抗洪排涝系统;合理退田还湖;培育、推广耐涝作物;调整耕作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减少灾损面积;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监测预警水平。(答三点即可)思维建模洪涝灾害问题的分析思路(1)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因素影响自 然 原 因流域状况降水强度降水强度大,历时长,造成洪水水量大,水位高地面坡度地面坡度大汇水速度加快,有利于洪水形成土壤含水率土壤含水率大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低水 系 状 况支流多少支流多,特别是扇形水系排水速度减慢,容易形成洪水河道曲直河道弯曲河谷坡度纵向坡度小入海口宽窄入海口狭窄人 为 原 因破坏植被导致流域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

21、土流失和河道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诱发或加剧洪水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调节能力减弱(2)暴雨洪水分布与副高位置移动正常年份时间副高位置雨带位置图示春末、5月份北纬1520华南(A)夏初、6月份北纬20左右长江中下游(B)78月份北纬2530华北(C)、东北(D)9月份副高南退雨带随之南退北方雨季结束异常年份若夏季副高发展强大,西伸至我国大陆位置持续偏南时,雨带则长时间滞留在江淮地区,易造成江淮地区洪涝灾害,北方干旱;当副高季节性北移时间提前、位置较常年偏北时,我国北方地区就容易出现洪涝灾害,南方则干旱。(3)洪涝灾害的防御措施目前防洪减灾措施主要分为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两大类:工程

22、措施主要有:兴建水库、退耕还湖、修筑堤坝、疏浚河道、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等。非工程措施主要有:提高防灾减灾意识,保护植被,建立统一的防灾体制及应急计划,加强水利工程建设资金及科技投入等。命题角度二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分布例2(2014全国高考新课标卷)福建省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下图示意该区域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概括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说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解析据图概括地质灾害的月际分布特点。由图可知,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其低山丘陵区各月都会发生地质灾害,只是灾害的次数不同,58月次数较多,6月次数最

23、多,11月次年2月次数较少。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多少与降水量密切相关,降水多的月份地质灾害就多,6月份发生次数最多,说明6月份受夏季风影响大,山地迎风坡降水多,且多暴雨;7月份地质灾害相对较少,说明7月份降水少,原因是该月份受夏季风影响相对较小,受副热带高压影响较大。答案特点:各月都有地质灾害发生,(夏季多,冬季少)58月相对集中,其中6月份发生次数最多。原因:福建省低山丘陵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6月,降水多,且多暴雨,易引发地质灾害;7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减少。思维建模地质灾害的分析思路(1)造成滑坡的主要原因组成山体的岩石是一些古老的岩系,如千枚岩、片

24、麻岩等,经过多次地质构造运动的作用,破碎严重,容易发生滑坡。岩层的倾斜方向和山坡方向一致,往往会造成顺岩层滑坡的现象。地下水和地表水浸湿坡面物质,使其软化,降低了黏聚力,所以在大雨后和地下水丰富地区容易发生滑坡。此外,风化作用、人为因素和地震等也会促使滑坡发生。(2)形成泥石流的主要条件山坡上有松散的土层和风化物质覆盖,为形成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有陡峻的地形,沟谷上游有一定的汇水面积,下游窄小,沟床纵剖面坡度较陡直。在中、上游地区有暴雨或冰雪大量消融及湖泊的溃决等形成补给水源。此外,强烈的地震、植被的严重破坏等都可以引起泥石流的暴发。命题角度三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例3(2014山东高考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农业生产以草地畜牧业为主。20世纪50年代以来耕地面积比重增加。该地区是我国冰雹天气多发地区,但近60年来冰雹天气次数呈下降趋势,冰雹成灾次数却呈明显上升趋势。下图为三江源地区19502011年各月雹灾累积次数统计图。(1)简述三江源地区冰雹灾害的年内分布特征。(2)分析近60年来三江源地区冰雹成灾次数呈上升趋势的原因。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直接读出三江源地区冰雹灾害的分布特征是夏季多,冬、春两季少。第(2)题,原因可从冰雹对种植业的危害比畜牧业大、种植业面积不断扩大等方面分析。答案(1)年内分布不均(雹灾发生在410 月,其他月份无雹灾);主

26、要集中在59月;8月最多。(2)冰雹对种植业的危害大于畜牧业;该区种植业面积增大。思维建模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1)时间分布规律(2)空间分布规律我国气象灾害空间分布示意图1(2015福建模拟)下图示意19501998年我国南方某山区洪、旱灾害受灾面积的变化状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19501998年该区域洪、旱灾害的变化特点,并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形成原因。(2)简述当地政府为减轻洪、旱灾害损失应采取的措施。解析:第(1)题,可从洪、旱灾害的变化趋势和两者的关系来分析。我国洪、旱灾害频繁,主要是受夏季风的影响。第(2)题,减轻洪、旱灾害损失采取的措施应从监测、预报和防御等方面

27、来分析。防御包括非工程性防御措施和工程性防御措施。答案:(1)洪、旱灾害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同一年份旱灾与洪灾程度呈负相关。夏季风各年强弱不一,引起降水年际变化大;夏季风强盛的年份,降水量大,该年份洪灾严重则旱灾较轻。(2)加强气象灾害研究,加强灾情监测和预报;建立防灾、减灾应急机制;推行防灾保险;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民众防灾减灾意识;兴修水利设施,增强引排水和蓄洪抗灾能力;山区加强植树造林,提高涵养水源能力;引导民众迁出洪灾多发区,减少洪水带来的危害。(任选四点即可)2(2015吉林检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干热风又称“火风”,是小麦生长发育后期的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气象灾害

28、,是我国北方冬麦区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干热风一般出现在5月初至6月中旬,此时正值华北、西北及黄淮地区小麦抽穗、扬花、灌浆时期,干热风导致植物蒸腾急速增大,造成小麦灌浆不足甚至枯萎死亡而减产。材料二华北平原近50年来年平均干热风日数分布(如图所示)。(1)描述华北平原年平均干热风日数分布特征。(2)提出华北平原减轻干热风危害的具体应对措施。解析:第(1)题,事物空间分布特征描述,要先总体、后个体(即特别之处)表述。第(2)题,材料一中提示会带来干旱和风,则要合理灌溉和营造防护林,另外也可从作物品种角度分析。答案:(1)中部日数多,南北部少(或北部日数多,南部少);平原中部偏北处日数最多,东南部最

29、少(或北部日数中间多周边少,南部西多东少)。(2)营造农田防护林;选用抗干热风的小麦品种;适时合理灌溉;改革耕作制度、栽培技术;施用化学药剂,提高小麦抗干热风的能力。(任答三点即可)3(2015湖北模拟)读某区域自然灾害分布图,回答问题。依据图示信息,推断图例甲、乙分别表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甲、乙两类地区分别应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解析:图中甲区域多洪涝和湖泊,说明地势较低平,应为平原;乙区域有冰川必然地势高,同时多滑坡和泥石流,地势落差大,为山地。防灾减灾措施可依据洪涝灾害和滑坡、泥石流的防御措施回答。答案:甲为平原,乙为山地。甲地区:修建排水、蓄水、堤坝等水利工程,疏浚湖泊,加强灾害预警预报

30、等。乙地区:植树造林、修建水库、修建护坡工程,加强灾害预警预报等。(任答三点,但甲、乙各至少一点)4(2015湘潭模拟)低温冷冻灾害主要是因为来自极地的强冷空气和寒潮侵入造成的连续多日气温下降,使作物因环境气温过低而受到损伤以致减产的农业气象灾害。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平均每年冻害出现的次数等值线图(单位:次)。读图,完成下题。对比东北地区与长江下游地区平均每年冻害出现次数的差异,并说明原因。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长江下游地区出现冻害的次数要高于东北地区。这主要是因为长江下游地区纬度较低,冬半年农业活动较多,受降温影响较大;而东北地区冬半年农业活动较少,因而受降温影响较小。答案:差异:东北地区平均

31、每年冻害出现次数比长江下游地区少。原因:冻害主要发生在冬半年;冬半年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活动较少,降温对该地区农业生产活动影响较小;而长江下游地区冬半年农业生产活动较多,降温对该地区农业生产活动影响较大。5(2015长江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沙尘暴天气及沙漠化严重威胁人类生产、生活。承德市位于首都北京与北部最近的沙地浑善达克沙地中间,是沙地扩张南侵的必经之路,因而成为抵御沙尘危害,守卫首都北大门的要塞。如图示意承德市近五十年沙尘暴平均日数空间分布。描述承德市沙尘暴发生日数的分布特征,并分析河谷地形对沙尘暴发生的影响。解析:注意等日数线的变化与弯曲方向,进而描述其分布特征。注意图中河谷的走向

32、与高低起伏,这些都增强了风力,加大了影响,春季河道裸露提供了物质条件,因而河谷地区沙尘暴日数较多。答案:特征:沙尘暴发生日数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减;河谷地带沙尘暴日数比两侧多。影响:河谷走向与冬季风风向一致,有利于大风在河谷内穿越;河谷狭管效应促进了风力增强,提高了输沙能力;河谷西北高东南低利于风场的维持,为风沙远距离输送提供了条件;春季河道干涸,裸露的河床存在大量松散物质,为其提供了沙源。6(2015辽宁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随着陕西交通,特别是高速公路的迅猛发展,大雪以上降雪天气给陕西公路、铁路、民航等交通运输和人们的出行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如图示意陕西省暴雪频率空间分布。描述陕

33、西省暴雪频率空间分布特点,并为陕西交通运输应对暴雪提出可行措施。解析:特点的描述要注意从整体变化趋势、极值出现的位置等角度分析。加强预报、减少出行、加强路段的管理等是有效的措施。答案:特点:全省暴雪频率呈明显的西北低、东南高的分布格局。全省暴雪频率南部差异大,北部差异小。宝鸡北部和榆林最低,商洛、安康、汉中的东南部最高。措施:了解降雪出现频率,注意气象部门发布的道路结冰预警信号,在中雪以上降雪天气尽量减少出行并注意交通安全;交通管理机构加强雪天监测,适时封闭高速公路,以减少降雪带来的交通事故和财产损失。7(2015河南六市联考)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2年2月20日,我国首部地面沉降防

34、治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在我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地面沉降被定义为“缓变性地质灾害”,目前全国遭受地面沉降灾害的城市超过50个,华北地区尤为严重,累计损失高达三千多亿元。材料二下图为华北某城市附近地面沉降量等值线分布图(单位:mm)。(1)指出图示地区地面沉降幅度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其主要成因。(2)针对该地区的地面沉降,除了加强宣传和监测外,你还能为该地区的地面沉降防治工作提出哪些合理的建议?解析:第(1)题,从图中等值线数值可看出沉降幅度分布特点,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开采过量。第(2)题,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量是根本措施;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要实现减少地下水开采,必须合理开发地表水或减

35、少用水量;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答案:(1)特点:沉降幅度由东北向西南减小;沉降幅度由城区向四周减小(距主城区越近沉降幅度越大,靠近河流的地方沉降幅度较小)。成因:城区用水量大,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发生沉降。(2)引河水对城区地下水开采层位进行人工回灌;合理开发地表水资源,控制地下水开采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约用水;公众参与。(答出两点即可)8(2015德州模拟)森林火灾位居破坏森林的三大自然灾害(火灾、病害、虫害)之首,它不仅给人类的经济建设造成巨大损失,破坏生态环境,而且还会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图1是我国北方某地区2013年森林火灾频次统计图,图2是某地区火灾发生时的资料

36、图。气象与森林火灾的关系非常密切。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图1 图2(1)分析判断在火灾发生后,及时获得图2中影像资料的技术与传统监测手段相比有何优点。(2)依据材料,从气象因素分析我国北方森林火灾多发的季节和原因。解析:从资料图中可以判断出获取信息的技术主要是遥感。它与传统方式相比,主要是获取信息的速度、数量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具有动态性和实时性。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北方的火灾多发生在春季。影响火灾多发的气象要素主要从气温、降水、大风等方面分析。答案:(1)遥感(RS)技术具有探测范围大、信息获取量大、获取速度快、实时性好、动态性强的特点。(2)春季。春季气温回升快,气温偏高;春季降水少,气候干旱;大风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