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农耕方式的演变教材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090676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3.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课-农耕方式的演变教材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第一课-农耕方式的演变教材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一课-农耕方式的演变教材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一课-农耕方式的演变教材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一课-农耕方式的演变教材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课-农耕方式的演变教材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课-农耕方式的演变教材课件.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如何学习经济史?,从涉及的内容来说,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及经济政策、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等。从知识掌握的层次看,主要包括总体特征、经济发展原因、表现及影响四大块。,历史必修古今中外的经济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起反作用。经济问题是国家问题之根本。,与历史必修1政治文明历程相比,其主要内容有哪些呢?,什么叫生产力,什么叫生产关系?分别包括什么内容?,2、生产力 劳动者(主导)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生产力是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创造物质资料的能力。,3、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过程中,所形

2、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产品分配方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是什么意思?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的时候,生产力能够较快地发展,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都能得到提高,社会将在安定的状态下发展。而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原有的生产关系会从适应逐渐变成不适应,这时,就需要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调整之后的生产关系又会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里就体现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适应,而又不调整或无法调整生产关系的时候,生产力只能缓慢发展,甚至停滞不前或后退,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将不能提高。这里就体现为生产关系

3、对生产力的阻碍作用。随着社会矛盾的日益积累,最终将会导致政权的更改,并组织起新的、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这里就体现为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也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五谷丰登庆天平,龙凤呈祥歌盛世,五谷,稻(大米),黍(黄米),稷(粟,小米),麦(小麦),菽(豆类),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始终。,汉景帝,第一课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沈丘一高:张子涵,神农氏发明农业的传说,神农氏塑像,神农尝百草,早期农业的出现,(一)起源1、时间:距今一万年左右2、表现:(1)民间传说神农氏发明农业(2)考古发现河姆渡遗址稻谷遗存3、地位:中国是世界上最

4、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地域差别南稻北粟,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碳化稻谷(河姆渡遗址出土),炭化了的粟和菜籽(半坡遗址出土),一、中国古代的耕作方式,1、按生产工具分:,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耜耕)铁犁牛耕,2、按组织形式分:,原始群耕 千耦其耘 个体农耕,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国农业起源,海南岛黎族人刀耕火种之后进行播种的情景,出现青铜农具、耕作技术提高,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马桥文化石锄,半坡遗址出土的磨制石斧,返回,春秋战国,耕作工具:,铁犁、牛耕,水利灌溉:,水利工程:郑国渠、都江堰,灌溉工具:桔槔,铁制农具,铁制农具,返回,西汉时期的耦犁(形象图

5、),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中国作为世界农业起源的三大中心之一,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据此回答题目。1、古代农业的第一个阶段是()A、刀耕火种阶段 B、简单模仿阶段 C、石器锄耕阶段 D、铁犁牛耕阶段2、商周时期农业的进步主要在()青铜农具的出现 开沟排灌技术 除草培土技术 沤制绿肥技术 治虫灭害技术A、B、C、D、,A,D,3(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09届高三摸底考试)下列农具的出现标志农业生产力水平有了划时代进步的是A 石斧 B 骨制耒耜 C 铁犁 D 曲辕犁4(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09届高三一次月考)孔子有两个学生的字号带有“牛”字,一个是冉耕,字“伯牛”;另一个是司马

6、耕,字“子牛”。他们有趣的名字可以印证春秋时期的历史现象是A农民可以接受教育 B牛耕的出现 C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 D铁器的产生,5(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09届高三一次月考)余秋雨先生写过这样一段文字,“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请你判断一下,余先生笔下的“它”指的是: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大运河,A、耕作方式的进步B、土地制度的变化C、手工业的进步D、赋税制度的变化,6、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7、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A牛耕的

7、推广 B手工业的发展 C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D铁器时代的到来,8、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革命最早出现在()A、商周时期 B、战国时期 C、春秋末期 D、秦汉时期9、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A、青铜工具与铁农具的并用 B、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C、施肥与灌溉技术的进步 D、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二、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2、奴隶社会:贵族土地国有制,井田制,(1)特点:,土地国有;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分封,受田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土地不能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国王承担义务;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庶民与奴隶集体耕作,是奴

8、隶制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2)作用:,提高劳动效率,推动奴隶制经济的发展,为分封制奠定了经济基础。,(3)兴废过程:出现于商,盛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为什么在春秋时期瓦解?,(4)瓦解原因:,根本原因: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发生变化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直接原因:各国的税制改革,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私田的出现,表现,导致,天子赐,抢夺,(5)瓦解过程:春秋时期,鲁国“初税亩”,承认土地私有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正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所)有制,(1)形成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春

9、秋战国时期的改革,(2)土地所有制形式:,国有土地,地主土地私有制,小农土地私有制,封建国家掌握土地,分给农民使用,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主体,广大农民占有很少的土地,(3)特点:土地私有,可以自由买卖和转让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4)土地兼并:,含义: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实质:影响:抑制兼并,大地主与封建国家争夺财源,激化社会矛盾,导致农民起义;影响国家财政收入,目的:维护统治,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措施:,曹魏时期的屯田制,北魏至唐前期的均田制,明代的鱼鳞图册,(08广东单科)齐国管仲说:“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之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

10、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某研究者据此得出“中国精耕农业的产生与专制国家农业政策密切相关”的结论。该判断: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D,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有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据此回答13题。1、下列有关西周井田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它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一切土地属于国王 B、春秋时期,由于铁农具的使用,井田制被废除 C、受田者只能世代使用,不得转让与买卖 D、它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2、春秋时期,直接促使土地逐步 由国有向私人转变的因素是()A、铁器的使用 B、牛耕的推广 C、各国税制的改革 D、战争的影响3、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是在()A、秦始皇统一六国后 B、西汉建立后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C,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