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大气热力环流》.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094527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6.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课稿《大气热力环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说课稿《大气热力环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说课稿《大气热力环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说课稿《大气热力环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说课稿《大气热力环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课稿《大气热力环流》.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说课文稿教学课题大气热力环流使用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学校铜陵市第三中学姓名石友爱教学背景分析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大气热力环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与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六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首先说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的第二部分内容“大气热力环流:该部分内容是现阶段自然地理部分的重点内容,是选择性必修一学习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基础和前提。新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等,说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热力环流的原理较为抽象,且理解过程中学生易混淆垂直运动和水平运

2、动的先后顺序关系,因此按照教材设计,安排实验环节,通过实验发现问题,分析解释问题。在理解原理的基础上,补充与热力环流相关的生活现象,完成课标要求的“解释相关现象”,达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二、学情分析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完成对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的学习,对大气这一地理要素已有基本的认知。学生探究欲较强。但是学生的经验阅历和相关学科知识有限,对日常现象的理解与综合理性分析能力不足,因此需要教师引导和铺垫。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说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并绘制示意图,提升观察能力和绘图能力2、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海陆风、城市风、山谷风

3、等生活现象,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能力,及热爱地理学科的情感。教学重难点结合以上分析,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与现象解释;也是难点。教学方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成教学目标,本课我主要采用问题教学、任务驱动、实验探究、启发式教学等进行教学。实验活动设计思路教学过程问题任务链I-K为何白天想要以大海为背景拍照时,风从背后吹来?1-2、为何晚上面朝大海想要吹海风时,风又从背后吹来?2-1、玻璃箱中在垂直方向上烟雾是如何运动的?2.2、玻璃箱中水平方向上烟雾是如何飘动的?2-3、请尝试画出玻璃箱中烟雾的环流运动示意图。3-1、先有垂直运动还是水平运动?3-2、此时,同一水平面

4、的大气压强和密度是否相同?3-3、解释玻璃箱内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4、绘制示意图,并解释原因。(城市风、山谷风)5、绘制示意图,并解释原因。总结并布置任务教学活动设计活动内容活动意图创设情境导入【呈现材料】呈现一幅白天以大海为背景的头发凌乱的自拍。【问题】(1) 为何白天想要以大海为背景拍照时,风从背后吹来?(2) 为何晚上面朝大海想要吹海风时,风又从背后吹来?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验探究【实验准备】长方形玻璃箱、黑色硬卡纸、泡沫隔热板、塑料薄膜、透明胶、肥皂水、切短蜡烛、冰块、多个倒流香、打火机等。【实验步骤】(1)将玻璃箱放在室内桌上,玻璃箱的背面及两侧粘贴黑色硬卡纸;(2)将隔热泡沫板

5、上下各挖一个洞,放置在玻璃箱中间固定住;(3)用肥皂水擦拭玻璃箱内壁,将蜡烛和冰块放置在玻璃箱两端;(4)用塑料薄膜和透明胶将玻璃箱上部密封,静置5分钟增大玻璃箱内部温差;(5)在放置冰块一侧的上方和中间靠热源一侧各开一个小洞;(6)将4个倒流香粒点燃备用;(7)选择恰当位置轻轻掀起塑料薄膜,点燃蜡烛,并将2个香分别放1、完成并观察实验,直观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提升观察能力3、引入热力环流原理解释教学活动设计置在蜡烛旁边、玻璃箱底部中间靠冰块一侧;(8)迅速将玻璃箱上部密封。(9)将剩下2个香分别放置在上方提前开好的2个小洞内。【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实验:(1)玻璃箱中在垂直方向上烟

6、雾是如何运动的?(2)玻璃箱中水平方向上烟雾是如何飘动的?(3)请尝试画出玻璃箱中烟雾的环流运动示意图?热力环流原理【问题】(4)先有垂直运动还是水平运动?(5)此时,同一水平面的大气压强和密度是否相同?(6)解释玻璃箱内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总结】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地面冷热不均一大气垂直运动一A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大气运动的直接原因是,根本原因是O结合实验视频,逐步分解热力环流过程,并将示意图转换为文字语言,便于学生理解并记忆热力环流原理,提升图文转换能力。呼应课堂引入【布置任务】根据以上所讲热力环流示意图及其原理,绘制示意图,并解释导入问题?由生活现象到原因分析,阶梯式完成热力

7、环流的应用教学。迁移运用:山谷风、城市风【展示图文资料】【拓展延伸】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选用古诗词等恰当情景引入山谷风等案例,选择1-2个进行分析,绘制示意图,并解释原因。或者结合高考题情景作为课后拓展延伸。培养提升学生利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和解决生活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总结】呈现本节课框架图和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梳理课堂学习成果,巩固学习知识。实验现象U高压Ik,低压压;高压热冷(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冷热不均T大气的乖出运动卜一同水平面气压的差异T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热力环流1U应用:海陆风、城市风、山谷风1 .传统热力环流实验常用实验教具及常见问题:通常采用长方形透明

8、玻璃箱作为外革材料,这样玻璃反光,现象不易观察;盛满热水的盆模拟受热较多的地面,水汽蒸发会在玻璃上凝结,难以观察气流运动;并在冰块上方小孔处插入一束普通香束制造烟雾,烟雾很不明显:玻璃箱内无隔断工具,冷热源差异不明显;使用纸片等固态物体观察水平气流运动方向,由于产生的动力有限,效果很不明显。2 .针对以上问题,对实验进行了改进与创新:以黑色硬卡纸为背景,避免玻璃反光;教学反思用切短的蜡烛模拟受热较多的地面,再用肥皂水擦拭玻璃箱内壁,避免雾气;将普通香束替换为烟雾较浓的倒流香粒;添加上下留孔的泡沫隔热板,增大箱体内冷源和热源的温差;玻璃箱内壁上下两个面居中部分别放2个香粒,参照点燃香粒烟雾的运动方向观察水平气流运动方向;3 .实验改进创新的效果:与传统热力环流实验相比,改进后的教具实验效果极为显著,烟雾垂直和水平流动方向均十分明显,热力环流示意图的绘制水到渠成。有效促进了学生对热力环流原理的高效掌握,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