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煤层反射波教材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095279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8.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讲煤层反射波教材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第二讲煤层反射波教材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第二讲煤层反射波教材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第二讲煤层反射波教材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第二讲煤层反射波教材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讲煤层反射波教材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讲煤层反射波教材课件.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煤层反射波及其地质异常的反映,g.瞬时相位,主讲人:杨双安河南理工大学资环学院,第二讲,煤层反射波及其地质异常的反映,一.煤层的地震特性及煤层反射波二.煤层反射波上显现的地质异常三.地震资料上水和瓦斯信息的提取与分析,一.煤层的地震特性及煤层反射波,煤层是煤田地震勘探的主要目的层。煤层是一个岩性、厚度横向稳定、连续性好的岩层。煤层的厚度一般小于10-15m,个别地方煤厚大于20m,目前开采的矿井煤层厚度多数在2-10m范围内。,.煤层的物性及其反射,1)煤层及其围岩的物性,可见,在煤系中,煤层是一个低速、低密度的夹层。,上式分别为地震波的反射、透射系数公式,R为反射系数,T为透射系数;其中1、

2、1分别为界面上覆岩层的密度和速度;2、2分别为界面下伏岩层的密度和速度。速度和密度之积称之为波阻抗,所以说波阻抗差异是煤层地震反射波的物质基础。若不考虑波前扩散和介质的吸收作用,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之和等于 1。经计算顶底界面的反射系数(0.15-0.5)。一般当界面反射系数0.1时,就认为是强反射面。顶底界面反射系数大小差不多,但是极性相反。,2)煤层的顶、底界面都是强反射面,综合反射定律和透射定律的内容,并扩展到多层水平层状介质的情况,可以得到斯奈尔定律。它还包括横波和纵波的传播。设各层的纵波、横波速度分别用Vp1,Vs1,Vp2,Vs2,.Vpi,Vsi表示,则斯奈尔定律的形式如下:P称为

3、射线参数。在水平层状介质中,当波的某条射线以某一角度入射到第一个界面后,再向下透射的方向将由上式决定,这条射线就对应于一个射线参数值Pi。,理想VTI、TTI介质中地震波传播示意图,3)煤田地震有良好的反射波组新生界与煤系地层是一个良好的反射界面,可获得连续性较好的新生界底界面反射波。煤系地层沉积稳定,主要标志层间距变化不大,岩性、岩相组合特征清楚,物性差异明显与其围岩波阻抗差异明显,所形成的反射波波形稳定,能量强,连续性好,可连续追踪。,三维地震单炮记录,静校正前后单炮对比,三维地震勘探的成果是以5m*5m*1ms为单元的三维数据体,5m5m1ms网度的纵、横时间剖面和等时切片,.煤层是“薄

4、层”,1)煤层的“薄”、“厚”是相对地震波长而言。一般认为当层厚小于四分之一波长时,就是薄层。若地震的主频50Hz,煤层地震波速度是2000m/s,试计算煤层中地震波长、垂直入射到厚度分别为1、3、5、7、9m时上下界面反射波的时差多大?,2)煤层顶、底界面的反射波一般不能分辨,最终形成复合反射。,3)煤层厚度对地震波振幅具有调谐效应:,调谐效应:,当然,参与复合(叠加)顶、底两个反射间是有相位差的。相位差=时差/厚度不同,时差不同,叠加后的合成振幅也不同,即煤层的调谐作用:当厚度较小,相长干涉,合成地震波振幅与煤厚近似正比的关系;当 时,合成地震波振幅达到最大;当 时,合成地震波振幅逐渐下降

5、,最后保持一个常数,意味着顶、底界面两个反射完全分开了。,。,,煤层反射波模型,.煤层具有强的屏蔽作用,由于煤层的屏蔽作用导致下组煤层能量弱、连续性差,要想达到解决地质任务的目的比较难。一般与上组煤层相距不远,根据上组煤层构造相似性来推断。,.煤层内、煤层间多次波较发育,层间多次将可能模糊深部的反射,.地质层位和反射波的关系,煤层反射波分析,合成地震记录和井旁地震道的对比,地震剖面上的反射层和钻孔柱状上什么层位相当?合成记录就是地震剖面与钻孔地质剖面的桥梁。哪个波来自哪个层位的?采用逐一围岩替代法。,3号煤层,9号煤层,15号煤层,钻孔柱状图,人工合成记录,钻孔位置,3煤反射波,9煤反射波,1

6、5煤反射波,二.煤层反射波上显现的地质异常,.典型的煤层反射波剖面,.不整合,不整合面是一个良好的反射界面。不整合界面之下的岩性不断变化,所以,沿该界面波阻抗变化大,反射波的能量、波形也变化大,甚至连续性差,不易准确对比。根据上下同相轴角度相交,还是易于辨认的。,.煤层的背、向斜构造,.绕射波,.煤层分叉合并、变薄的解释,.煤层冲刷带解释,.采空塌陷区解释,大多小煤窑不放顶任其自然坍塌采掘率相等低,相应其地球物理特征相当复杂。这些小煤窑的采空区也能形成能量较强、连续性较好的煤层反射波阻,在时间剖面上易识别,不易分辨是不是采空区(老窑采空区富水性几率大)与陷落住,图6-3老窑采空区的向斜形态特征

7、,老窑采空区大范围的赋存,由于采空区内或是坍塌堆积,或是以空洞存在,或是积蓄矿水形成下陷。其综合效应是引起反射波时间延迟现象,时间剖面上形成向斜形态特征,形似但不是地层向斜,老窑采空区的时间剖面特征,.小断层,图 7mFe21正断层在时间剖面及等时切片上的反映,Fe21,微小断层,漳村煤矿经过2005年井下开采验证F1断层,在巷道揭露点为0.8m,与三维数据体对比分析见如下时间剖面,依此从巷道揭露点0.8m位置开始到解释为3m断点的位置。从理论上分析,查明3米的断层可能性比较小。假设煤系地层的平均速度为3000m/s(更何况煤系地层速度一般大于3000m/s),那么,视觉要分辨2ms。一般来说

8、在地形平坦,浅层地震地质条件比较好,激发层位在浅水位以下35m,原始记录的甲级率在80%左右,资料处理做到保真处理,类时间剖面在90%以上;或者说在复杂山区能够集多种浅层地震地质条件激发的有效地震波主频接近,查明3米断层还是可行的。,图5-14 Inline213、214、216时间剖面,断点,断点,3,3,逆断层,Fw17,.陷落柱,图 Xe17陷落柱在偏移及方差剖面上的反映,微小陷落住,.两平行回风石门 埋深:460m间距:50m 坡度:0.3%,.煤矸石,煤矸石,目前,还没有看到用地震勘探技术探测煤层夹矸的报道,而在煤矿开采中发现了个别三维地震勘探区有区域煤矸石。如在晋城寺河煤矿98年度

9、三维地震勘探研究中,地震资料解释为3米的断层。经开采23011和23015巷道穿过地震解释的落差3m的断层 时,发现不是断层而是最大厚度仅1.4m,其平面形态为椭圆的煤矸石。,煤矸石在不同方向时间剖面的反映,图5-11 左中为inline剖面、右为crossline剖面,.裂隙发育区在时间剖面上的反映,.已验证不是断层而是瓦斯富集区在时间剖面上的反映,3号煤,瓦斯富集区,三.地震资料上瓦斯信息的提取与分析,三维地震勘探资料3号煤层能量分布,1)与钻孔瓦斯检测值的对比分析,钻孔瓦斯值-能量对比分析表,2)井下瓦斯监测数据对比分析,见煤点瓦斯监测值-能量对比分析表,3号煤层井下采掘巷道、能量及瓦斯

10、预测分布图,3号煤层底板及瓦斯富集区分布图,预测结论:成果充分利用新技术将三维地震资料的信息作了深层次的提取与利用,预测的结果反映的是煤层及顶、底板富含的游离态瓦斯及吸附态和液态瓦斯的综合效应。根据五个钻孔资料瓦斯检测值和八个井下瓦斯监测值与三维地震资料预测的反映瓦斯富集区的能量分布图对比可知,已知的瓦斯值与预测的能量值成正比例关系,经计算预测的能量值是已知瓦斯值的3.37.0倍的关系。由于预测的能量分布图的规律性不强,采用颜色的差别表示能量的差异,读取的能量值反映的瓦斯含量值在以下范围内:能量值80时,瓦斯含量值16立方米/吨;50能量值80时,12立方米/吨瓦斯含量值16立方米/吨;20能量值50时,6立方米/吨瓦斯含量值12立方米/吨;0能量值20时,瓦斯含量值6立方米/吨。,综上所述,煤层反射波里包含着丰富的地质信息。可采用地震属性技术,在地震地质条件较好的地区,可以解决的以下主要地质问题:(1)解释小构造,特别是落差小于5m的断层;(2)探查直径大于20m隐伏陷落柱;(3)探查采空区、煤矸石和古溶洞;(4)预测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发育带;(5)解释煤层的分叉、合并、冲刷变薄带;(6)预测瓦斯富集带。,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