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规划师模拟题城市规划师200573630654.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96797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73 大小:3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规划师模拟题城市规划师20057363065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注册规划师模拟题城市规划师20057363065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注册规划师模拟题城市规划师20057363065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注册规划师模拟题城市规划师20057363065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注册规划师模拟题城市规划师20057363065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注册规划师模拟题城市规划师20057363065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规划师模拟题城市规划师200573630654.doc(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05年06月16日城市规划师2005规划原理2一、单选题共70题,每题1分,总计70分1、下面四项中,不是城市物质环境构成要素的是( )。A公共设施B基础设施C非公共领域D学校、医院、政府等单位所属设施2、城市进化理论以为,从工业化社会到后工业化社会,各个城市发展具有相似的进化过程,对于其过程下列不对的一项是( )。A“绝对集中”时期B“相对集中”时期C“相对分散”时期;“绝对分散”时期D“绝对开发”时期;“相对开发”时期3、在城市经济中可以把所有的产业划分为两个部分,即是( )。A主要产业和基本产业B经济产业和从属产业C基础产业和服务性产业D主要产业和次要产业4、城市化的实质含义是( )

2、。A人类进入封建社会时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和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的过程B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时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和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的过程C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和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的过程D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和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下降的过程5、“后工业化”是指( )。A第二产业的增长足以取代农业的衰退,导致总就业岗位保持不变或者增加B第三产业的增长足以取代第二产业的衰退,导致总就业岗位保持不变或者增加C第三产业的增长足以取代农业的衰退,导致总就业岗位保持不变或者

3、增加D第三产业的增长足以取代第二产业的衰退,导致总就业岗位保持不变或略微减少6、下列不属于完整的城市体系分析所包括的内容的是( )。A特定地域内所有城市的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城市规模上的相互关系和地域分布上的相互关系B城市职能关系依据经济学的地域分工和生产力布局学说而得到展开;不同城市在规模上的相互关系符合“等级-规模”关系C不同城市在生活空间上的分布则被认为遵循人均生活空间理论,并将这一理论看作是获得空间合理性的关键D不同城市在地域空间上的分布则被认为是遵循中心地理论的,并将这一理论看作是获得空间合理性的关键7、下面对混合审视方法中的项目决策的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A项目决策又称微观决策

4、,也称为小决策B项目决策是基本决策的具体化,受基本决策的限定,在此过程中,是依据分离渐进法来进行的C基本决策是在项目决策的整体框架下进行的,从而保证了基本决策是为实现项目决策服务的D项目决策是执行具体的任务8、城市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中心,城市的发展也会影响整个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建设布局。对于这句话的理解不对的一项是( )。A区域规划所确定的规划建设项目在城市的空间安排等内容,需要城市规划来进一步予以落实B区域规划所确定的规划城镇性质,城镇人口规模及其合理的空间分布均需通过城市规划使其进一步具体化并得到落实C区域规划所确定的城镇用地的主要发展方向,以及区域内城镇之间的合理分工与联系等,均需通过

5、城市规划使其进一步具体化并得到落实D在区域规划具体落实过程中,有可能需要对城市规划的原方案作某些必要的修订和补充9、( )是由于斜坡上大量滑坡体(土体或岩体)在风化、地下水及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向下滑动而造成的。A滑坡B水土流失C地震D崩塌10、技术经济条件的评价主要包括( )。区域经济条件交通运输条件用水条件供电条件用地条件ABCD11、城市总体布局是通过城市用地组成的不同形态体现出来的,研究城市用地各项主要用地之间的内在联系,城市总体布局内容的核心是城市用地功能组织,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工业企业的组群方式布置,形成城市工业区按居住区、居住小区等组成梯级布置,形成城市生活居住

6、区组织城市绿化系统,建立各级休憩场所组织公共建筑群,形成城市的公共活动中心体系划分城市道路的类别,形成城市道路交通体系ABCD12、城市主要公共建筑分布最为集中的地段是( )。A城市公共活动中心B科技教育公共活动中心C商业服务公共活动中心D文化娱乐公共活动中心13、人口的部门构成(是城市产业结构的一种表达形式)、人口的劳动构成、人口的文化构成、人口的民族和宗教构成等及其历史变化是指( )。A人口的自然变动B人口的迁移变动C人口的社会变动D人口的政策变动14、城市规划编制各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A分区规划属于总体规划B分区规划属于初级规划C分区规划不属于总体规划D分区规划属于城市总体规划阶

7、段,是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规划安排,为详细规划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15、城市的用地规模指的是( )。A到规划期末城市建设用地范围的大小B在规划前期城市建设用地范围的大小C在规划时城市建设用地范围的大小D在规划完成一段时间后建设用地范围的大小16、城市规划示意图纸比例为( )。A1:500001:200000B1:100001:25000C1:250001:50000D1:500001:100000017、社会环境的调查不包括的一方面是( )。A人口方面,主要涉及到人口的年龄结构、自然变动、迁移变动和社会变动B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方面,主要涉及构成城市社会各类群体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C城市与

8、周边发生相互作用的其他城市和广大的农村腹地所共同组成的地域范围D政府部门、其他公共部门及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18、下列对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叙述有误的一项为( )。A城市公共事业和市政工程管线一般要沿道路敷设B城市道路应根据城市工程管线的规划为管线的敷设留有足够的空间C道路系统规划还应与城市人防工程规划密切配合D各类工程管线的敷设都必须经由管线主管部门或指定工作人员进行19、持续的规划程序的具体目标为( )。A一般为2025年,以5年为一期,每5年修订一次B一般为1824年,以6年为一期,每6年修订一次C一般为2024年,以4年为一期,每4年修订一次D一般为2124年,以3年为一期,每3

9、年修订一次20、下列关于城市防灾措施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市防灾措施分为政策性措施和工程性措施,二者相互依赖,相辅相成B政策性城市防灾措施建立在区域防灾政策基础上,有利于保障城市防灾工程的逐步进行和持续稳定C政策性城市防灾的一个主要内容是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建立与完善D城市的工程性防灾措施是在城市防灾政策指导下,建设一系列防灾设施与机构的工作21、名城保护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关系密切,下列对名城保护规划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以保护城市地区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及历史环境为重点的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B1982年欧洲通过的阿姆斯特丹宣言,对历史城

10、市保护有最为全面的定义,涉及到隔离保护和建筑遗产问题C历史文化名城总体规划从城市发展的整体和宏观层次上为名城保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D保护规划属于城市总体规划范畴的专项规划,比其他专项规划更具综合性22、下列不是城市交通政策内容的是( )。A政策目标B政策背景C政策范围D政策种类23、( )项体现了公民、法人和社会团体实施团体规划的作用。A公民、法人和社会团体如果是完全出于自身利益的投资和置业等活动,即不可认为是对城市规划的实施B公民、法人和社会团体所做出的活动,不论是否遵守城市规划的规定,客观上有助于城市规划目标的实现,即可视为是对城市规划的实施C公民、法人和社会团体根据城市规划的目标,可以主动

11、有所为,如对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公益性和公共性项目进行投资,关心并监督城市规划的实施等D公民、法人和社会团体有任何有助于实现城市规划目标的想法和活动,必须首先向有关部门审请,经批准后方可实施24、财政机制在城市规划实施中有着重要地位,其表现之一为( )。A政府可以按城市规划的要求,通过公共财政的预算拨款,直接投资新建某些重要的城市设施,特别是城市重大基础工程设施和大型公共建设设施B政府可以自由发行财政债券来筹集城市建设资金,以加强城市建设C政府可自由调节税率,实现城市规划的目标D政府可以雇佣工作人员,直接投入资金,以实现城市规划的目的25、以下选项中,( )是正确的。A不合理的行政行为属于不适当的

12、行为,作出不适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B不合理的行政行为属于不适当的行为,作出不合理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C不合理的行政行为属于不规范的行为,作出不规范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D不合理的行政行为属于不适当的行为,作出不合理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26、行政机制的法律基础在于( )。A政府机关享有的行政行为的羁束权限及自由裁量权限B一定规模人口和面积的地域空间C一个明确的上下级隶属关系的行政等级D政府机关享有的行政行为的羁束权限27、在中国城市化的道路上被称为“温州模式” 的城市化,也可称为( )。A市场推动型B地方推动型C辐射扩散

13、型D外资促进型28、巴西将首都迁往巴西利亚是运用了( )的结果。A城市增长极核理论B城市全球化理论C经济基础理论D城市辐射作用理论29、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可以体现在以下( )方面。A城市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城市布局的区域空间结构B城市发展规模、城市性质。城市型体建设空间C城市职能、城市发展方向、城市布局的区域空间结构D城市性质、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生产结构30、“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出自于我国古代( )文献的记载。A春秋B周礼考工记C商君事D墨子31、巴黎的城市改建体现了( )的影响,形成放射状的街道,且轴线对称,具有雄伟壮丽的宫殿和规整对称的公共广场。A中

14、世纪城市B古罗马风C古典主义思潮D现代城市规划32、下面关于“田园城市”的论述有( )项不妥。A田园城市实质上就是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B通过田园城市来控制城市规模C提高田园城市绿地率,改善生态环境D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33、我国城市规划的控制作用主要是通过( )制度来得到保证的。A一书两证B引导和控制C管理D法规34、一般城市规划分为( )两个层面。A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B城市规划控制和城市建设C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控制引导D区域规划和总体规划35、控制性详细规划图纸比例为( )。A1:100001:2000:2000B1:50001:10000C1:10001:2000D1:5001:100036、

15、城市居住用地的代码是( ),道路广场用地代码是( )。AH;HBJ;RCR;SDZ;Y37、下列各项法规中,( )不属于相关法的内容。A城市规划编制办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38、根据我国的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实行( ),由( )负责组织编制城市规划。A统一体制;国务院B分级编制;各级城市规划管理部门C分级编制;各级城市的人民政府D统一体制;建设部39、在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中,分区规划是( )。A战略性发展规划B实施性发展规划C开发控制规划D宏观规划40、城市规划常用的分析方法有( )。A定性分析、定量分析B宏观分析、微观分析C

16、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空间模型分析D宏观分析、中观分析、微观分析41、青岛市的城市职能有:外贸、海港、纺织机械工业、国防、疗养、海洋科学研究中心,青岛的城市性质是( )城市。,A港口B轻工业C疗养D海洋科学研究42、一般来说,在政治经济比较稳定的时期机械人口增长率呈现的状态是( )。A稳定B不稳定C很难说D不变43、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用地标准规定,级城市的规划人均用地指标为( )m2/人。A60.175B75.190C90.1105D112044、下列关于城市总体布局中工业区布局的叙述,( )不正确。A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需要有方便的联系,职工上下班要有便捷的交通条件B有污染的工业区与居住区之

17、间要有足够的防护用地C工厂在布置上应相互保持一定距离,以免相互影响D工厂出入口避免过多地干扰对外交通45、城市住宅区中,无电梯住宅不应超过( )层。A五B六C七D八46、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长度不宜大于( )。A220mB150mC120mD100m47、住宅区通向城市交通干道的车道出口间距为( )。A不小于100mB不小于150mC不大于800mD不大于1100m48、港口等级的划分依据是( )。A用地规模B服务半径C吞吐量D水域深度49、港口岸线水深( )时,可停泊万吨级船舶。A6mB8mC10mD15m50、航空港在满足选址的各项条件下,距城市的距离一般以( )km为宜。A10B20C30

18、D5051、城市交通系统一般包括四个基本元素,分别是( )。A连线、交通工具、场站、控制中心B交通工具、空间、管理规则、管理人员C连线、交通工具、场站、管理规则和人员D连线、交通工具、运行人员、管理人员52、在城市道路路段上,同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 )m,异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 )m。A50;30B60;40C70;50D50;10053、在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和立体交叉口上设置的车站,换乘距离不宜大于( )m。A250B200C150D10054、城市出租车营业站的服务半径控制在( )之内。A300mB500mC1000mD1500m55、35kV电压等级的变电所供电半径为( )km。A510

19、B1530C3050D406056、城市送电网中一次送电网一般以( )方式结送为宜。A放射式B环式C联络线D多回线式57、直埋电缆埋置深度为( )m。A0.4B0.7C1.0D1.258、某城市郊区面积为80km2,人口20万的地区,应设邮政局所数量为( )个。A4B5C6D759、园林城市中,绿化达标单位应占全市各单位总数的( ),先进单位占( )。A50%;20%B45%;18%C40%;15%D35%;10%60、以下各种绿地中,不能作公园使用的是( )。A公园绿地B生产绿地C防护绿地D居住绿地61、北京天安门广场是( )。A市民广场B纪念广场和建筑广场C商业区广场及市场D交通集散广场6

20、2、1982年首批( )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公布,标志着我国名城保护制度的初创。A18B20C22D2463、观赏古建筑的水平距离为建筑物高度( )倍时最佳。A1B2C3D464、历史文化名城是( )。A保存文物特别丰富,有悠久历史的城市B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C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D城市历史悠久,保存了很多文物,又建了仿古建筑的城市65、历史街区保护区的绝对保护区环境噪声应控制在( )dB以下。A45 B55C65 D7566、区划奖励的目的是( )。A政府运用规划权来使开发者加大城市土地开发强度B政府鼓励开发者加大开发地段的容积率C政府运用规划权来引导

21、开发者提供公共设施D政府鼓励开发者以公众利益作为其开发的首要目的67、城市规划实施中经济机制的主要表现不包含( )。A政府依法律规定及城市规划的控制条件有偿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B政府所属机构可以借贷以解决实施城市规划的资金缺口C政府经必要的程序可发行财政债券来筹集城市建设资金D通过出让某些城市基础设施的经营权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68、某城市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35021,前幢房屋高(H)为14m,后幢房屋窗台高度(H1)为1.5m,该时的日照间距为( )。A12mB16mC18m D20m69、编制分区规划的主要任务是( )。A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确定研究分区规划的重大原则,为详细规划提供依据

22、,B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和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做出进一步的安排C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规定分区范围内各类不同使用性质用地的界线。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及有条件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D在总体规划基础上,对分区内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70、城镇体系规划的期限一般为( )年。A5B10C20D30二、多选题共30题,每题1分,总计30分71、影响建筑物价值变化趋势的因素包括( )项。A经济和社会发展B区位条件变化C技术进步D可达性72、北美城市的社会空间分布的特征可以体现为( )的不同。A政治地位B经济地位C家庭类型D种族背景73、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可以归纳为以下

23、( )的特点。A城市化增大势头猛烈而持续B城市化发展的主流已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C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重增加速度很不稳定,波动十分明显D城镇人口增长较多,但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增加不快74、下列主张中,( )是“有机疏散”思想的主张。A强调城市中人的个性,反对集体主义B将日常生活进行功能性集中,将这些集中点进行有机分散C将城市范围划分成不同的区域D把安静、朝向、卫生、安全放在首要地位75、关于卫星城的概念,以下( )种说法不妥。A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B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

24、会生活,但又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土地归公众所有C与中心城市有依赖关系,往往是中心城市某一功能疏解的接受地D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中心城市,为其本身周围地区服务,并且与中心城市发生相互作用,对涌入大城市的人口起一定截流作用76、国家的城市规划体系包括( )三个方面。A规划法规B规划行政C规划运行D规划文件77、下列关于区域规划的论述有( )条正确。A区域规划就是在一个地区内对整个国民经济社会进行总体的战略部署B区域规划是一项具有综合性、战略性和政策性的工作C区域规划的任务就是促使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各项建设事业协调发展D区域规划主要指以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中心的宏观战略性规划78、

25、城市的性质是( )。A城市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B城市的主导职能C城市建设的总纲,是体现城市的最基本的特征和城市总的发展方向D由城市人民政府确定的79、城市性质确定的一般方法是采用( )方法。A定性分析B定量分析C定位分析D空间模型分析80、城市人口中的劳动构成分为( )类。A劳动人口、被抚养人口B基本人口、服务人口、被抚养人口C基本人口、非基本人口、从属人口D固定人口。流动人口81、住宅区在环境质量方面的量化指标主要包括( )。A绿地率B容积率C人口密度D建筑密度82、港口的组成有( )部分。A水域B陆域C航道D堆场83、热力管一般不应与( )管道共沟。A雨水

26、管B电力管线C通信电缆D污水排水管84、城市空间场所中,构成“场所”应满足以下( )要求。A具有可使用的空间B具有一定的人群规模C具有一定的时间D具有一定的空间容量85、民族及地方特色类国家历史文化城有以下( )。A拉萨B潮州C建水D平遥86、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物质形态包括以下( )内容。A城市所根植的自然环境B语言、文字C城市独特的形态D城市生态结构87、通常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主要表现为以下( )方面。A文物古迹特色B城市格局特色C建筑风格和城市风貌的特色D城市的历史88、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由( )审批。A国务院B建设部C国家文物局D省、自治区人民政府89、城市更新的方式分为(

27、)。A重建或再开发B拆除C整建D保留维护90、在均衡论者看来,在人类社会里,引起社会各要素平衡的有以下( )原因。A法律制度B经济活动和联系C社会联系D空间布局91、城市规划行政行为合法应具备( )。A行政行为主体合理B行为的权限合法C行政行为的内容合法D行政行为符合法定形式92、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应包括( )。A论证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原则确定规划期内城市发展目标B原则确定城市性质、规模、总体布局,选择城市发展用地,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的初步意见C预测区域城镇化水平,调整现有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职能分工和空间布局,确定重点发展的城镇D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的建议93、城镇体

28、系的构成要具备以下( )条件。A城镇体系内部各城镇职能应接近,联系密切B城镇体系内部各城镇地域上应邻近,具有便捷的空间联系C城镇体系内部各城镇共同构成系统的等级原则D城镇体系内部各城镇之间应具有中心城镇的引力作用E城镇体系内部各城镇均具有自己的功能和形态特征94、城市用地的属性包括以下( )的特性。A自然属性B政治属性C社会属性D环境属性E经济属性95、城市交通调查时,居民出行调查的数据搜集方法有( )。A现场踏勘B座谈法C邮寄回收法。D问卷法E路旁询问法96、考核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要从( )方面来衡量。A迅速B准点C安全D方便E卫生97、集中式城市布局的空间结构形态包括以下( )类。A

29、带状B星座状C放射状D多中心组团状E环状F单中心块聚状98、影响规划与建设的气象要素主要有( )。A太阳辐射B风向C日照间距比D温度E热岛F降水99、影响城市仓库用地规模的因素包括( )。A城市规模与发展战略B城市的性质C城市储存货物的特点D国家经济力量与人民生活水平E风向F仓库建筑在城市的布置与楼层比例100、城市道路网类型主要有以下( )类型。A方格网B环形放射状C带状D星状E环状F星座状答案:第1题试题答案:D试题解析:城市物质环境的构成可以分为两种领域:公共领域指社会公众所共享的那部分物质环境,主要是公共设施(如公共绿地、公共的医院和学院等)和基础设施,通常是公共投资和开发的范畴;非公

30、共领域指社会个体所占用的那部分物质环境(如办公、商业、工业和居住等各种楼宇),一般是非公共投资和开发的范畴。综上所述可知D项不能作为构成要素。考点: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考点9:城市物质构成; 城市物质构成包括公共领域和非公共领域,其中公共领域的开发起主导作用。 城市物质环境的构成具有空间属性,表现为可达性和外部效应两方面。 可达性:空间联系的便利程度,与城市道路交通网络有关,影响城市的级差地租及空间分布。从水平方面:从中心到边缘可达性降低,物质环境分布为商业/商、居住、工业;从垂直方面:从下部到上部可达性下降。 外部效应:城市经济学的一个突出表现,有正负两种外部效应。第2题试题答案:D试题

31、解析:从工业化社会到后工业化社会,各个城市的进化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A、B、C所述。考点: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考点7: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 1城市发展与基本经济部类、城市经济基本理论: 城市经济,可以分为基本的和从属的两种部类。 基本经济部类:是为了满足来自城市外部的产品和服务需求,即以出口为主的经济活动,是城市发展的动力。 乘数效应:城市基本部类每一次的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最后在城市所产生的连锁反应的结果总是数倍于原来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城市基本活动所引起的这种放大机制被称作乘数效应。非基本经济部类:为了满足城市内部的产品或服务需求。 城市发展过程:专门化、综合化、成熟化、区

32、域化。 2城市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 绝对集中时期:工业化初始期,城市人口不断增长。 相对集中时期:工业化成熟期,城市人口增长比郊区人口增长多。 相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初期,郊区人口增长超过城市人口增长。 绝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成熟期,城市人口下降,郊区人口上升。 3城市发展与区域空间经济:增长极核理论 经济增长不可能在各地同时出现,而只能以不同的强度发生在有限的区域极点内,然后以不同的程度扩散到周围地区。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于少数几个城市比分散状态能形成更快、更有效的区域发展。区域中各个城市发展并不是均衡的。 4城市发展与国际劳动分工、经济全球化理论: 与全球化直接相关的研究是城市的信息化和网

33、络化。 工业化的发展使发展中国家产生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可以使制造业成本降低,因此,在新一轮国际劳动分工中,发展中国家成为生产/装配基地,在世界范围内呈扩散式空间分布;发达国家成为控制/管理中心,呈集聚式空间分布。第3题试题答案:C试题解析:基础产业的生产除少量供应当地消费之外,主要是为满足城市以外地区的需要而进行的;而服务性产业的生产主要是为满足本城市居民的消费需要。考点: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考点8:经济学理论; 城市产业分为基础产业(主要满足城市以外地区需要)、服务性产业(主要满足本市消费需要)。第4题试题答案:C试题解析:与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动相适应,出现了乡村人口的比重逐渐降低,城市人口

34、的比重稳步上升,居民点的物质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向城市型转化或强化的过程。考点: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考点14:城市化的含义; 城市化是工业革命后出现的一种重要现象,有一定的规律。 城市化就是向城市发展,是人口集中到城市的过程。表现为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增加,乡村城市化。 城市化的本质是:产业经济结构城市化,社会结构城市化,文化结构城市化,空间建设环境城市化,城市职能结构与内在结构的城市化。第5题试题答案:B试题解析:“后工业化”是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可能表现出的两种过程之一。考点: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考点7: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 1城市发展与基本经济部类、城市经济基本理论: 城市经济

35、,可以分为基本的和从属的两种部类。 基本经济部类:是为了满足来自城市外部的产品和服务需求,即以出口为主的经济活动,是城市发展的动力。 乘数效应:城市基本部类每一次的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最后在城市所产生的连锁反应的结果总是数倍于原来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城市基本活动所引起的这种放大机制被称作乘数效应。非基本经济部类:为了满足城市内部的产品或服务需求。 城市发展过程:专门化、综合化、成熟化、区域化。 2城市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 绝对集中时期:工业化初始期,城市人口不断增长。 相对集中时期:工业化成熟期,城市人口增长比郊区人口增长多。 相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初期,郊区人口增长超过城市人口增长。

36、 绝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成熟期,城市人口下降,郊区人口上升。 3城市发展与区域空间经济:增长极核理论 经济增长不可能在各地同时出现,而只能以不同的强度发生在有限的区域极点内,然后以不同的程度扩散到周围地区。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于少数几个城市比分散状态能形成更快、更有效的区域发展。区域中各个城市发展并不是均衡的。 4城市发展与国际劳动分工、经济全球化理论: 与全球化直接相关的研究是城市的信息化和网络化。 工业化的发展使发展中国家产生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可以使制造业成本降低,因此,在新一轮国际劳动分工中,发展中国家成为生产/装配基地,在世界范围内呈扩散式空间分布;发达国家成为控制/管理中心,呈集聚式空

37、间分布。第6题试题答案:C试题解析:完整的城市体系分析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城市职能、规模、地域空间分布上的相互关系。第7题试题答案:C试题解析:项目决策是在基本决策的整体框架之下进行的,从而保证了项目决策是为实现基本决策服务的。考点: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 考点10:城市规划方法的发展; 1综合规划:以系统思想及其方法论为其基础。特征:综合性、总体性和长期性。 2分离渐进规划:分解问题,就事论事地解决。 3混合审视规划:基本决策-综合规划;项目决策-分离浙进规划。 4连续性城市规划:不同城市规划要素的不同时效性;城市规划应当是从现状出发的不断推演过程。第8题试题答案:D试题

38、解析:D项应为在城市规划具体落实过程中,有可能需要对区域规划的原方案作某些必要的修订和补充。考点:第三章 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及与其他规划的关系 考点11: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相互关系;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关系十分密切。两者都是在明确长远发展方向和目标的基础上,对特定地域的各类建设进行综合部署。广义的城市,即包含其受影响的地区,如大城市及其郊区或“市带县”地区,其规划简称城市地区规划。这种规划本身就具有区域规划的性质。狭义的城市,即中心城或一个小城市,其规划简称城镇规划。这种规划就要受区域规划的制约,即城镇发展的方向、性质、规模,甚至规划结构都要受地区的条件制约。 城市规划可以说是区域规划的继

39、续和具体化。反过来,区域规划也因城市规划而充实和完善,有了比较扎实的基础。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计划、经济计划、国土规划、城市规划与专业规划都与区域规划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规划体系。第9题试题答案:A试题解析:滑坡是由于斜坡上大量坡体(土体和岩体)在风化、地下水及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向下滑动而造成的。常发生在山区和丘陵地区。崩塌的成因主要是由山坡岩层或土层的层面相对滑动造成山坡体失去稳定而塌落。当裂隙加大,且节面顺向塌崩的方向,极易发生崩落。过份的人工开挖尤其容易导致坡体失去稳定而造成崩塌。考点: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考点9:城市规划中的调查内容和主要方法; 1调

40、查内容 (1)区域环境调查: a城市化水平:城镇和人口的数量;城市化水平的历年变化;农村各行业劳动力、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和发展可能;耕地总量的历史变化;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流动方向;城镇建设投资的数量及增加量。 b城镇体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特征和其影响范围的作用、地位;资源状况;经济、社会结构状况;各城镇地位、社会经济发展、主导产品、产业;市域交通供给水平、利用率。 (2)历史环境调查: 体现在社会环境和物质环境两个方面。 (3)自然环境调查: 自然地理、自然气象、自然生态。 (4)社会环境调查: 人口、社会组织和结构、家庭、政府、企业和社区。 (5)经济环境调查: 整体经济状况、各产业部门、

41、土地、建设资金。 (6)城市土地使用。 2主要方法 (1)现场踏勘和观测;(2)问卷和抽样调查;(3)访谈和座谈会;(4)文献分析。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考点12:滑坡与崩塌; 滑坡是由于滑坡体沿一定滑动面向下滑动而造成的,不稳定的滑坡体及其下滑方向不宜作为城市建设用地;第10题试题答案:C试题解析:这些条件包括:城市是否靠近原材料、能源产地和产品销售地;对外交通联系是否畅通便捷;是否能经济地获得动力和用水供应;是否有足够合适的建设用地;城市与外界是否有良好的经济联系。第11题试题答案:A试题解析:这些方面构成了城市总体布局的主要内容。城市总体布局是要使城市用地功能组织建立在工业与居住等功能区的合理分布这一重要的原则基础上,使城市各部分间有简捷而方便的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