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考试模拟题案例试题及答案(附答案).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96900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安全工程考试模拟题案例试题及答案(附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注册安全工程考试模拟题案例试题及答案(附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注册安全工程考试模拟题案例试题及答案(附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注册安全工程考试模拟题案例试题及答案(附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注册安全工程考试模拟题案例试题及答案(附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注册安全工程考试模拟题案例试题及答案(附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安全工程考试模拟题案例试题及答案(附答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案例1 某氧气厂危险因素辨识 某氧气厂具备生产氧气8.7104m3/h、氮气8.0104m3/h、氩气1080m3/h及部分稀有气体的能力,主要产品为气态和液态的氧气。 氧气厂现有从业人员533人,其中特种作业人员,电工、起重工、焊工共计70人。 该地区冬季爱蒙古高压影响,年平均气温为11.6,一月最低,平均为3.4.七月最高,平均为25.1;极端最高气温42.6,极端最低气温-27。4。年平均相对湿度58%,年平均气压为1013。2 hPa.全年日照时数分别为296。2h和185.h.年均降水量为682.9.年雷击日数(最多)48d.抗震设防烈度为八度. 该地区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北,夏季愉南风

2、为主,冬季以北风和西北风为多.年平均风速为2.4m/s.最大风速为24.m/s. 氧气厂共有空分制氧生产线7条.主要工艺流程为:原料空气经过滤去掉尘埃和机械杂质,进入空气压缩机进行压缩;压缩后的空气经冷却和去除水分,然后进入分子筛吸附器吸附除去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使空气纯化;纯化后的空气进入冷箱,经主换热器冷却,瑞进入精馏塔,在塔中利用各种介质沸点的不同,经热质交换将氧、氮和氩进行分离。该厂涉及较多的工艺设备,主要压力容器设备有:空分装置、空压机、膨胀机、氧压机、氮压机、液氧泵、液体蒸发器、球罐、氢压机、压缩机、空分塔、分子筛、冷却塔等设备。企业主要电气设备:变压器、低压配电盘、6kV高压

3、天关柜、低压配电屏,高压开关柜等。企业主要起重设备:双梁桥式起重机、桥式起重机、单梁起重机、单梁桥式起重机、电动葫芦共14台。该厂在用固定式压力容器总计260台,其中低压器215台,其余为中压容器。依用途划分,260台容器中换热容器90台,分高容器132台,贮存容器38台。涉及空气压缩、空气净化、换热、制冷、精馏、氧气压缩、产品贮运等工作系统。容器内介质为空气或其分高产品氧气、氮气、氩气及其他稀有(惰性)气体。依压力容器安全管理规范划分,260台容器中一灯容器215台,二类容器31台,三类容器14台。三类容器中,容积大于等于50m3的球形贮罐10台,低温液体贮存容器4台。容积最大的带压球形贮罐

4、为一氧气贮罐,其容积V=650m3,工作压力P=3.MPa.该厂内所有输送带压原料气体、中间气体、成品气体的管道及蒸汽管道均属于压力管道。其中氧气管道最大管径500,工作压力1.6MPa;蒸汽管道管径160,工作压力0.6MPa。该厂有高压氮气钢瓶300只,氩气钢瓶1120只,其他稀有气体钢瓶1535只,汽车槽车一辆。厂区3.5104 m3/h制氧机组,其电源由十总降供给。十总降内供电电源为110Kv,由两电源供电,一路引自九总降,另一路引自热电站。九总降至十总降的110kV电源全线采用架空导线(LGJ240型,载流量为536A),热电厂到十总降的110kV电源全线采及电力电缆ZQCI-110

5、,3(1600)型,载流量为420A。十总降内设三台主变压器,其中两台使用,一台备用。在制氧厂变配电室,来自十总降的10kV电源经10kV母线同氧压机、氮压机、空压机等10kV负荷供电。制氧厂设有变压器2台,将10kV高压变为0。4kV向低压负荷供电。还设有与工艺设备配套的高压天关柜和低压天关柜。变配电室的进出电缆采用电缆沟敷设方式。低压系统采用TN-C系统。厂区接地系统共用。厂区建筑物抗震设计均按八度设防。厂房周围无外源性机械振动源。各类管道和容器均使用安全设标,低温液体贮罐及氢气生产场所设置了安全标志。厂区道路和作业场所均设置了照明灯具,登高操作平台设有扶梯、通道。氧气调节阀组设在了厂房外

6、并在其周围设置了混凝土防护墙,手动阀门的阀杆伸出防护墙外。根据上述事故案例回答下列问题:(1) 以上述资料为背景,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划分危险、危害因素方法,辨识该企业可能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并指出危险、危害因素存在的部位。(2) 以上述资料为背景说明该企业应建立哪些安全管理制度?(3) 以上述案例为背景,列举该企业事故救援预案中3个主要危险目标。(4) 对该企业的应急预案编制提出哪些要求?案例1 某氧气厂危险因素辨识参考答案1危险因素辨识 (1)火灾 电气系统的设备、电缆等;制氧设备;电解水制氢生产线、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贮槽;贮氧容器等 (2)其他爆炸 电气系统的

7、设备、电缆等;制氧设备;电解水制氢生产线。 (3)触电 电缆,配电室,变压器,主要电气设备。 (4)容器爆炸 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贮槽;贮氧容器o (5)机械伤害 空压机、氧压机以及各种泵、风机与电动机的联轴器或皮带轮等旋转运动部位。 (6)高处坠落 空分塔、分子筛、冷却塔等设备。 (7)起重伤害 起重机14台,主要用于制氧设备维修保养。 (8)中毒或窒息 中毒危险主要来自于作为金属表面脱脂剂使用的三氯乙烯,窒息危险性来自于高浓度的氮气或惰性气体。 (9)灼烫 空压机机体表面;蒸汽管道阀门;机修时金属焊接、切割等部位o(10)车辆伤害 液氮槽车,其他机动车辆行驶等。2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

8、制度包括厂长安全生产责任制、生产副厂长安全生产责任制、车间主任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生产工人安全生产责任制。各职能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管理制度应包括安全教育制度、安全检查制度、伤亡事故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特种作业及危险作业安全规程;危险设备、物品安全管理规定;危险及有害场所检测和管理制度;事故调查处理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三同时”制度;劳保、环保措施计划制度;消防制度;厂区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制度;临时作业规定安全值班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特殊工种管理制度;外来施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办法。3事故救援预案中3个主要目标650m3带压

9、球形氧气贮罐工作压力P3.0MPa;空分制氧生产线;气瓶库等。一、 指导性意见对于重大事故灾难的预测辨识评估明确应急救援各方职责指挥与协调资源(场内外及人力、物质等)应急恢复的措施现场恢复能力满足演练及法规要求二、具体实施1)确定应急救援预案的目标并策划考虑因素(考虑7个方面)2)组织预案编制小组并培训。3)危险分析及能力评估。4)明确预案的编制框架并分工编制预案(1+4结构和核心功能及要素)。5)应急预案应进行评审和发布。6)应急预案应演练、实施和应急管理(四个过程)案例2某公司污水处理站硫化氢中毒事故某公司污水处一星半点 在对清水池进行清理时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3人死亡。事故的发生经不定期

10、为:该公司9月28日发出国庆节节日期间检修工作通知,其中一项任务是要求污水处理站站长宋某和另一名职工周围某心及一名临时杂工徐某于10月1-3日进行清水池清理,并明确宋某全面负责监护。10月1日上午,宋某等三人完成清理汽浮池后,下午1时左右(此时气温高达31)开始清理清水池(该池结构不大合理,池体较大,为封闭型,上方只有一个0.6m0.6m的小孔洞,内部气体很难散发出去)。公司制定了清洗清水池作业计划和操作规程,其中要求必须很对清水池进行多次冲水排污,作业人员在确认没有毒气的情况下,才可以佩戴有效的防护用品下池清洗。但宋某没有对清水池进行多次排污的情况下,就让徐某戴一滤毒罐(经查防毒效果不佳)下

11、池清理,周某监护,宋某离去。过了半个多小时,周某见徐某还没有上来,预感情况不好,当即喊叫救命。这时,两名租用该公司厂房的个体业主施某和邵某闻声赶到。周某即下池营救,施某和邵某在洞口接应,与此同时,宋某也赶到,见周某没上来随即也下去营救,并嘱咐施某与邵某在洞口接应。宋某下洞后邵某也跟随下洞,站在下洞的梯子上,上身在洞外,下身下洞内,当宋某夹起周某叫邵某接应时,因洞口较小而邵某较有毒气,赶紧起来爬出洞口报警。救护人员赶到,救出三名中毒人员,经抢救无效全部死亡。根据上述事故案例回答下列问题:(1) 分析这起中毒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2) 为了便于事故调查分析,往往要收集现场有关物证,现场物证包

12、括哪些?对现场物证应如何处理?如何获得更清楚、更完善的现场物证资料?(3) 针对本案例简要写出整改措施。案例2 某公司污水处理站硫化氢中毒事故参考答案1事故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1) 直接原因 按照国家标准企业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中规定,属于机械设备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的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池内无通风,有毒气体硫化氢蓄积属于人的不安全行为中的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和冒险进入作业场所、在必须使用个体防护用品的作业和场所中忽视其使用等情况。.主要是清洗人员违章作业。即在清水池内积聚大量超标的硫化氢气体而又未做冲水排污处理的情况下,清洗人员没有佩戴切实有效的防护用具,贸然进人池内作业,引起硫化氢气体中

13、毒。(1) 间接原因。按照企业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6442-1986中规定,有以下几个方面问题:设计和技术上的缺陷,如该池结构不合理,池体较大,为封闭型,上方口过小,有毒气体难散发,没有通风设施。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作业人员缺乏基本的安全操作技术知识,对可能产生毒气的情况认识不足。劳动组织不合理,作业人员缺乏救护知识,后两人贸然救人,使事故损失扩大。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公司领导没有在节假日期间加强监管。缺乏安全操作规程,对于气温等情况变化时没有相应的措施,以至在当日气温较高,硫化氢挥发加快,而清水池本身有缺陷(洞口太小),硫化氢气体无法散发,造成池内硫化氢积聚情

14、况下仍下去作业。没有相应的防范措施,对于事故隐患整改不力,一人下去已经中毒,其他人仍下去。没有制定应急计划和措施,作业人员的救护能力不佳。3物证,物证的处理和获取(1)现场物证 包括破损部件、碎片、残留物、致害物等以及相关的位置图资料。在本例中物证应包括:清洗人员所用防护用品(滤毒罐)、清洗用具、梯子等清水池内物品取样,如池中气体测定浓度清水池的污泥测定及当天气温测定资料、清水池结构状态事故现场照片、事故现场草图等。2物证,物证的处理和获取(1)现场物证 包括破损部件、碎片、残留物、致害物等以及相关的位置图资料。在本例中应包括清水池内物品取样、清洗人员所用防护用品、清洗用具、事故现场照片、事故

15、现场草图等。(2)对现场物证应做如下处理。在现场收集到的所有物件均应贴上标签,注明时间、地点、管理者。所有物件应保持原样,不准冲洗擦拭。对健康有危害的物品,应采取不损坏原始证据的安全防护措施。(3)为了获得更准确、完善的物证资料,可以通过对事故现场进行拍照或录像来实现。在本例中可以把清水池的内部结构及外观以及小洞口情况用拍照或录像形式加以记录。3整改措施(1) 物证,物证的处理和获取(1)现场物证 包括破损部件、碎片、残留物、致害物等以及相关的位置图资料。在本例中物证应包括:清洗人员所用防护用品(滤毒罐)、清洗用具、梯子等清水池内物品取样,如池中气体测定浓度清水池的污泥测定及当天气温测定资料、

16、清水池结构状态事故现场照片、事故现场草图等。(2)对现场物证应做如下处理。在现场收集到的所有物件均应贴上标签,注明时间、地点、管理者。所有物件应保持原样,不准冲洗擦拭。对健康有危害的物品,应采取不损坏原始证据的安全防护措施。(3)为了获得更准确、完善的物证资料,可以通过对事故现场进行拍照或录像来实现。在本例中可以把清水池的内部结构及外观以及小洞口情况用拍照或录像形式加以记录。4整改措施(1)要认真吸取深刻教训,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健全各项安全规章制度,修改和完善清理清水池安全操作规程;(2)全面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考核,对违章违纪严肃处理,决不手软。(3)加强检测、检查和对尘

17、毒危害治理,今后凡是有尘毒作业的必须进行检测,达不到国家卫生标准的,要限期整改。(4)加强对职工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重点要突出岗位安全生产培训,使每个职工都能熟悉了解本岗位的职业危害因素和防护技术及救护知识,教育职工正确使用个体防护用品,教育职工遵章守纪。(5)强化现场监督检查,凡是临时制定的生产、检修计划,必须制订安全措施、强化现场监督,明确负责人和监护人,严格按计划和规程执行。(6)从技术上加强改进措施,企业要添置必要的检测仪器,进入管道、密闭容器、地窑等场所作业,首先了解介质的性质和危害,对确有危害的场所要检测、查明真相,加强通风置换, (7)正确选择、带好个体防护用具,并加强监护.(8

18、) 应急方面的要求.案例3 某村办煤矿斯爆炸、中毒事故 某村办煤矿上井口位于该村一公里处,该矿属于该村村办矿。1996年7月,廖某承包了此煤矿,并于该村村委会签订了五年的承包合同。该矿为高瓦斯矿井,两矿井均为独眼井。上井口共有三个煤巷掘进工作面。只有一个掘进工作面做风路。矿井没有合理的通风系统,只有一个局部的通风设施。1997年5月11日14时,该矿副矿长谭某和中班班长瓦检员谢某在瓦斯超限的情况下,带领工人王某、李某、张某下矿作业。16时,副矿长谭某升井后回家,19时25分班长谢某因头灯不亮到地面换头灯。19时30分,工人王某(非电工)接电钻电缆,井下没有专用的电钻电缆防爆插座,而是将电钻电缆

19、与电源电缆拧在一起,在接的过程中产生火花,引起瓦斯爆炸。矿长廖某听到井下爆炸声,立即指挥地面工人到井下抢险。副矿长赵某、绞车司机何某听到井下爆炸声,立即指挥地面工人的井下抢险。副矿长赵某、绞车司机何某及班长谢某带领另处三名工人首批冲入井下,冲到斜井90m处时,6人先后晕倒。后又有多人冲入井下,并先后晕倒。廖某看到这个情况后,指挥工人田某、陶某才于19时45分从下井口抬来一台局扇,安装在井口,立即向井下送风,20时40分在斜坡上首批救出的13名遇险人员中,有11人轻度中毒,2人窒息死亡,24时市矿务局救护给队赶到现场并立即投入抢救,于12日4时在距斜坡90m处将窒息死亡的4人抬出。根据上述事故案

20、例回答下列问题:(1) 分析导致这起事故的原因。(2) 对于这起事故,担出事故处理意见。(3) 根据这起事故的特点,提出整改措施。案例3 某村办煤矿瓦斯爆炸、中毒事故参考答案1事故原因分析(1)(2) 直接原因。属于机械设备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的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矿井通风不良,风机安放位置不合理,长期循环风,造成井下局部瓦斯浓度超限,没有专用的电钻电缆防爆插座,违章将电钻电缆与电源电缆拧在一起,以致在接线时产生火花,形成瓦斯爆炸的火源:属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矿长在事故发生后没有采取通风措施,违章指挥职工下井抢救遇难者,造成事态进一步扩大。(3) 间接原因按照企业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6442-

21、1986中规定,有以下几个方面问题:设计和技术上的缺陷教育培训不够劳动组织不合理现场工作检查或指导缺乏安全操作规程没有相应的防范措施没有制定应急计划和措施矿井没有合理的通风系统,风量、风速、风质均不能满足矿井生产实际需要,该矿为独眼井,仅有的局部通风设施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致使井下瓦斯很难被及时冲淡排出,没有配备足够的瓦斯检察员,瓦斯管理工作存在严重漏洞;没有严格对职工进行安全知识培训考核,造成从业人员缺乏基本的安全常识,使职工安全意识差、素质低的问题更趋严重,以致人的不安全行为在事故中造成更大伤害。2事故处理意见(1)班长兼瓦斯检察员谢某,在瓦斯超限的情况下,仍安排工人下井作业,对此次事故

22、负有直接责任:工人王某违章接电钻电缆,产生火花,引起瓦斯爆炸,对此次事故负有直接责任。 (2)矿长廖某,作为该矿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没有按规定落实本矿职工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工作,未执行国家有关矿井通风、瓦斯、电气管理规定,且在事故发生后,违章指挥工人下井抢救,造成6名工人死亡,不仅对该矿的日常安全管理负有直接领导责任,而且对事故进一步扩大负有直接责任,由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3整改措施(1)独眼井只许打风路,主扇必须安装在地面,按规程规定进行安装。(2)要配备专职的瓦斯检查人员,跟班上下,按规程要求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3)加强对矿井通风、电气设备的管理,防止瓦斯积聚,防止产生火花,杜绝瓦斯爆炸事故。 (4)强化矿长、工人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培训,矿长、工人必须掌握瓦斯、通风、电气设备等安全方面的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