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工程师项目的实践总结.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97050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访问工程师项目的实践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访问工程师项目的实践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访问工程师项目的实践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访问工程师项目的实践总结.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访问工程师项目的实践总结在高职院校实施“访问工程师制度”有利于专业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本文叙述了笔者在访问工程师期间的实践内容及收获,根据访问工程师期间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访问工程师;双师素质;企业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摇 文献标志码:A 编号:1674-9324(2014)16-0029-03 为加快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根据苏教师200815号文件,2008年江苏省教育厅决定实施“高职高专院校访问工程师项目”。即每年在全省高等职业院校中选拔一定数量的教师深入大中型企业或科研院所实践锻炼,跟踪了解生产一线最新技术,参与技术攻关和合作研发,促进产学研合作,提升教

2、师专业素质。通过个人提交申请,系部落实访问企业,省高职师培中心组织审核,省教育厅批准后,获得高级访问工程师到企业实践的机会。从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笔者利用寒暑假、周末及平时没课时间在南京五洲制冷集团有限公司作为高级访问工程师学习和实践锻炼了一年,期间除了参与一般性生产实践工作,还跟随企业导师参与该单位的技术攻关,并最终攻关成功,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水平。实践证明,高职院校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有助于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 一、实践内容 1.安全教育。初入公司时,公司对我进行了包括厂级、车间、班组的安全教育。我系统地学习了安全生产法、员

3、工安全手册、车间管理规章制度等。通过三级安全教育,我深切体会了机械加工制造行业安全生产、正确操作的必要性以及遵守规章制度的重要性,意识到学校人才培养在生产实习、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安全知识教育的重要性。 2.一线生产实践。接受安全教育后,由于企业指定工艺科科长为我的企业导师,我被分到了数控加工工艺科。该科室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公司中产品装配工艺编制、零件加工工艺编制、零件加工工装设计以及产品及零件质量分析等。实践中,我利用该机会与企业员工交流,了解该企业对机电工程专业高职毕业生的人才需求情况,以及零件加工制造、设备操作及设备维护方面学生必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还实践了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主要产品装配工艺

4、卡制定、部分零件的加工工艺编制;零件加工工装夹具的设计,设备改造技术分析;零件加工及装配过程中出现的现场技术问题。通过参与工艺制定、设备操作及产品检验等一线生产实践,我对产品质量有了新的认识,无论待交货产品加工时间多么紧迫,企业员工即使加班加点也仍然要做到严把产品每一道工序的质量关,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落到实处。 3.参与企业技术攻关。在企业实践过程中,企业导师提出该企业的换热器产品系统清洁度差,并一直未解决,决定选择“铜管孔加工(冲孔、翻边)工艺攻关及专用设备技术改造”作为课题进行技术攻关。决定进行技术攻关后,先对换热器中每个产品进行了拆卸和检查,发现其关键零件汇集管的管接头位置焊缝有小

5、裂纹,通过分析发现,汇集管中主管与支管联接处焊接质量问题是导致系统清洁度差的根本原因。如何提高焊缝的质量问题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对该产品使用特点和现有加工工艺的分析,发现现有孔的加工方法无法改进的现状,只有在孔口位置流出翻边,利用孔的翻边与支管焊接,有利于提高焊接质量。加工翻边孔,目前的加工设备是无法做到的,只有采用具有冲孔翻边技术的专用加工设备才有可能解决该问题。通过考察附近几个企业在汇集管的加工工艺以及这些企业所用的夹具及设备,最终通过设备改造实现翻边孔加工技术解决了该产品的加工质量问题,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的同时提升了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 二、实践收获 1.提升了专业实践能力与教科研实践

6、能力。通过这次企业实践锻炼,丰富了我的企业实践经验,提升了专业实践能力,我会在不经意间将实践锻炼中获得的直接与间接经验融入教学活动,比如会以企业典型实践工程案例为载体,将零件的加工制造中可能涉及的图纸规范、安全生产、工作态度、工艺编制及零件加工知识和技能融入教学内容,同时增加企业的新标准、新规范与新工艺、新技术方面的知识,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生产实际需要,也使教学内容更充实、生动,更具针对性。 2.促进了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与企业零距离接触,及时了解企业对高职人才的技能和知识需求情况,这对把握专业办学方向,找准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在企业实践中能够了解企业岗位的工

7、作过程,这对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课程内容的开设、怎么开设课程以及如何进行教学情境和工作任务的设计等均有启示,促进了课程改革。 3.加深了校企深度合作。通过访问工程师项目的实施,增加了专业教师与企业的联系机会,增强了对彼此需求的了解,建立了良好的友谊。特别是我在企业实践锻炼期间,与企业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积极思考访问企业的需求,主动参与科研项目,利用自身优势协助企业改进工艺,切实帮助企业解决了难题,这大大提高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和积极性。目前该单位已是我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并承诺给我专业学生在该企业“顶岗实习”的机会,同时企业导师也成为我专业群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指导我专业群的建设,并参与我专业的课程建设等工作,促进了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