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积山导游词.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01890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麦积山导游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麦积山导游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麦积山导游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麦积山导游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麦积山导游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麦积山导游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麦积山导游词.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麦积山石窟导游词各位游客:1.大家好!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在西秦岭北支脉的东段,总面积215平方公里,包括麦积山、仙人崖、石门、曲溪四大景区和街亭古镇。其中,以麦积山石窟最为著名。麦积山为典型的丹霞地貌,因形态如农家麦垛而得名,山崖拔地而起,高80米,山势险峻,周围绿树成林,环境清幽。西汉末年,麦积山已成为天水名将隗嚣的避暑宫。十六国后秦(公元384-417年)时期,开始修凿石窟,后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十多个朝代,1500多年的开凿重修,已成为我国著名的大型石窟群之一。2.麦积山石窟开凿在二三十米至七八十米高的悬崖绝壁上,龛窟层层相叠,密如蜂房,龛窟之间全由架在崖面上的

2、栈道连通。栈道曲折,“凌空穿云”,其惊险陡峻为世上罕见。洞窟最大的横宽30米,最小的仅l米左右。大约在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因强烈地震,麦积山崖面中部塌毁,窟群便分为东、西崖两部分。直到1972年,架起新栈道,两部分才接通。东崖现存洞窟54个,西崖140个,共有窟龛194个,保存了从4世纪末至19世纪约1500多年间的泥塑、石雕等文物7200余件,壁画1300多平方米,尤以泥塑艺术见长,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馆。3.麦积山石窟是中国诸多石窟寺庙中风景最为秀丽的一座,以七佛阁、万佛洞、牛儿堂、寂陵等最为著名。泥塑以形传神,神形兼备,反映的内容具有彻底的世俗和浓厚的生活情趣。塑绘手法是上彩但不重

3、彩,特色鲜明。在艺术造型和特点上,泥塑生动优美,石雕技艺精湛,壁画古朴典雅,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雕塑、绘画艺术的独特风格。对研究我国占代泥塑、石雕、壁画、建筑以及宗教等有关历史,提供了形象而系统的实物资料。麦积山石窟是中国四大名石窟之一,于一九六一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和仙人崖、石门、曲溪、街亭温泉一起于一九八二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37号洞窟4.各位游客,这是来到景区参观的第一个洞窟,编号是37。37号洞窟开凿于隋代,隋唐时期宽广博大、海纳百川的文化气势使妙相庄严的佛国造像也受到了影响,生活的气息也点点滴滴的渗透到了洞窟里面佛国。5.我们沿着栈道拾级而上

4、,由于栈道狭窄、陡峭请各位游客注意安全。“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并且将手机、相机妥善保管好防止“高空坠物”的发生。继续前进。13号洞窟6.在这里我们稍作停留,同时抬头仰望一下麦积山之最。7.我们上方的这组摩崖大佛造像是麦积山石窟中最大的一组造像,洞窟编号为13号。中间的主尊佛释迦牟尼高16米。左胁侍为文殊菩萨,右胁侍为普贤菩萨两尊菩萨高度为13米。佛像为石胎泥塑,据资料记载始凿于隋代。经后代不断施工修缮风雨飘摇中历经变迁纵览世事沧桑形成今天这般模样。三尊塑像造型敦厚,气势磅礴。唐代时天水地区的强烈地震对石胎外侧的泥塑表层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南宋绍兴15年也就是公元1150年麦积山的僧人募化善款

5、、召集工匠对破损的塑像进行了重塑。8.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年的施工队伍中也不乏虔诚的佛教信徒,出于对神佛的敬仰,工匠们在佛像头部放置了两件物品。这两件物品在1982年文物工作者修缮大佛时无意中发现,一经发现便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注目,经过国家又管部门鉴定,这两件物品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9.这两件一级文物到底是什么呢?咱们上去再说。好了,各位游客咱们继续沿着栈道拾级而上。10.拾级而上后我们的眼前是豁然开朗,我们现在到高度能更加全景的观赏13号洞窟的摩崖大佛造像。11.主佛释迦牟尼气势宏伟、头发呈低平的螺旋状,面相饱满,额上镶有宝珠,悲天悯地俯视人间,显示了佛至高无上的气度。右侧的普贤菩萨云髻高束

6、,头戴花蔓冠,颈挂项圈,胸饰璎珞,右手持花于胸前,左手提净瓶,面容温和安祥。左侧文殊菩萨的造型与服饰和普贤菩萨大体相同。两尊菩萨的眉宇间也流露出一种“观照大千”的非凡气度。1982年文管部门在维修主尊释迦牟尼塑像的时候在佛头部分发现了两件文物。一件是佛头白毫部位的宋代耀州瓷碗。9号洞窟12.看完摩崖大佛,转过头来我们再看一看眼前这座编号为9号的洞窟。9号洞窟为一字排开七券顶佛龛,内供七佛、开凿于北周。现存的佛像已经过后代重修,尽管如此,每尊造像仍显得雄劲丰厚。体现了最初的塑造特征。在民间前来礼佛的善男信女们约定俗成的把它称之为“中七佛阁”。与编号位第4窟的“上七佛阁”和编号为28号、29号、3

7、0号洞窟组成的“下七佛阁”遥相呼应相映成辉。13.七个券顶佛龛除正中的一龛为一佛二弟子塑像外其余均为一佛二菩萨的塑像。我们把参观的重点放在中间这个佛龛上。一佛二弟子的造像经过宋代重塑,明清的时候又重新妆彩。造像衣着上依稀可见的龙、凤、花卉等图案就是那个时候的作品。这种工艺手法叫做“沥粉堆金”,它的特点是线条细密、流畅自如,装饰效果很强。佛龛正中为主尊释迦牟尼,两旁站立者是他的得意弟子阿难和迦叶。14.阿难:全称“阿难陀”。汉语的意思是“欢喜”、“欢庆”等,他是释迦牟尼的堂弟,他跟随释迦牟尼出家,侍从二十五年,为十大弟子之一,在师兄弟中称“多闻第一”,也就是长于记忆。传说释迦牟尼涅槃后,五百大罗

8、汉聚集在一起,为了防止异端邪说,便由阿难背诵出释迦牟尼生前的言论,并举各自所闻确系无误者,集结成佛教的经典。迦叶:全称“摩诃迦叶”,意为饮光,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人,属婆罗门种姓,也是十大弟子之一。传说他少欲知足,年轻时常修头陀行,故称作“头陀第一”,意思是说去掉身上的尘垢烦恼。修头陀行的规定很苛刻,大概有十二种。例如:穿衣服要穿破衣烂片缝纳的“粪扫衣”,吃饭要向别人乞食,每天只能吃一顿午饭,并且不能吃饱,住要住在远离人家的空地,平时休息要坐在坟地里或露天的地方,还只能长坐不卧等等。由此看来,迦叶是个苦行僧,他是释迦牟尼涅槃后第一次五百罗汉大会的召集人,也是首席大罗汉。15.汉传佛教的寺院和石

9、窟在塑造、描绘着两大弟子的形象时总是把阿难表现为才气横溢朝气勃发的青年的形象。而迦叶则是老成持重饱经风霜的长者形象。这座佛龛也不例外。经历了岁月的沧桑造像已略有些残损,特别是主尊佛像的双眼仅剩下两个浅窝。据现存资料的记载释迦牟尼佛祖的眼睛使用琉璃珠做的,可能是被见利忘义的市井之徒抠去了。佛龛内烟熏炭黑的痕迹很重,但我们依旧能看到色彩艳丽的明代彩绘的壁画。16.仔细看佛像上部火焰宝珠的地方有一个振翅高飞、人面鹰嘴、身着虎皮战裙、生有一双利爪的形象。这个神话形象被称为大鹏金翅鸟佛经中也把它叫做“迦楼罗”。相传迦楼罗原来性情暴虐以龙为食,后来被佛祖释迦牟尼用佛法点化收尾护法。经常在佛祖的背光之上护卫

10、庄严的佛法。17.在佛像背光的两侧还有另外一种长翅膀的神话形象。这叫双头童子,一身二头长着鸟的翅膀和鸟的爪子所以也被称为“共命鸟”。共命鸟的形象新颖别致,色彩清爽明朗,画面中童子面如满、月双手合十,虔诚中充满了儿童的的天真和活泼。168号洞窟18.出了中七佛阁我们继续向上攀登,现在所走的石头台阶为北周时期所开凿,台阶长14米,共由21级人工开凿的石头台阶组成,坡度为45,垂直落差将近10米。所以它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步步高”。在麦积山石窟中它的编号为168号。经历了1400多年岁月的磨砺,台阶依旧承载着登上千佛廊、散花楼的重任。我们脚下走稳、手上扶好、眼中留神继续上行。3号洞窟19.爬完“步步

11、高”,我们现在来到的洞窟是编号为3号。说它是洞窟,其实更像是一条长廊,所以3号窟又被称为“千佛廊”。千佛廊始凿于北周,建筑形制仿照宫殿、园林构造中的长廊。上部有脊檩、檐檩、月梁等建筑构造完全仿木构长廊而凿。共计十四个开间长36.5米。值得一提的是千佛廊是中国石窟中唯一的一个长廊,这种建筑形制在其他石窟中是没有的。20.千佛廊名为“千佛”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多。最初佛像分为六列,共有300尊。但是唐开元二十二年也就是734年的时候,天水地区发生的大地震对部分佛像造成了损坏。所以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只有297身塑像。这些佛像乍一看都大体相同,如出一辙。但仔细观瞧却又各不相同。每身佛像的发式、表情、手印、坐

12、姿、袈裟、都有一定的差别。以栈道为界,上层为两排有92身佛像,下层为四排有205身佛像。均为石胎泥塑,上面两排表层泥皮经过宋代重修。下面四排为北周原作,没有经过后代修整。由于千佛廊高踞地面数十米,再加上刚刚攀爬了险峻陡峭的“步步高”石头台阶,使得刚到达千佛廊的的信徒僧侣、文人墨客以及今天的游人都下意识的紧靠崖壁双手攀佛,谨慎的挪步前行,因此在我们触手可及的地方部分佛像已严重磨损变得模糊不堪。虽然佛像泥层的剥落着实令人感到惋惜,但是想到我们攀登险峻的山崖时有佛相伴,能在陡峭高耸的崖壁上与佛并肩同行应该也算是一种难得的福份啊!4号洞窟21.穿过千佛廊爬上栈道,我们来到的这座殿堂般的洞窟也是一处麦积

13、山之最最宏伟壮观的4号洞窟散花楼。22.整个洞窟宽31.7米、高16米、进深13米。洞窟始凿于北周。当时的秦州(天水)大都督李充信为了给祖父祈福,笃信佛教的他筹集资金召集工匠在麦积山开窟造像以求神灵的佑护。整个洞窟依山而建,窟顶为庑殿顶。在山岩上凿出屋脊、鸱尾、瓦垅等建筑构件。屋顶之下并排开列七间四角攒尖帐形佛龛。佛龛外部的装饰华丽大气、彰显尊贵。上雕火焰宝珠和鳞片网珞花饰。下垂帐幔帷幕、两端分别塑有口衔垂地流苏的龙、凤、象等瑞兽祥鸟造型。在每个佛龛的内部四角各雕有一个八角形帐柱,在帐柱和帐杆交接的地方又塑造了一个莲花花蕾的装饰,这个莲花花蕾既是结构的需要,同时又起到了很好的装饰效果。这种形制

14、布局完全是依照古时候供奉佛像的宝帐而设计和雕凿的。每一个佛龛中贡奉一佛,共有七佛。在最辉煌鼎盛的时候宝帐形佛龛前檐共有八根石柱,每根石柱高7.3米,直径1.2米。石柱下有莲花柱础,石柱上有大斗、额枋、齐心斗、散斗等斗拱构件。屋顶有天花板、每一间分为六块。整体建筑雕凿精细、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在全国众多的石窟中是最大的一个仿宫殿形制开凿的洞窟。中国四大石窟中的另外三座,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中的同类型窟龛无论从整体的规模上还是从细部的装饰上都远逊于这个洞窟。遥想当年的施工场面真可以用叹为观止来形容!遗憾的是在隋朝开皇22年也就是公元600年天水地区发生了一场规模很大的地震,散花楼中间的六根石

15、柱在这次灾难中轰然塌毁,现在仅剩下东西两侧靠近山体的石柱及一小部分天花板5号洞窟23.穿过了石洞我们现在来到是编号为5号的洞窟牛儿堂。这座洞窟开凿于隋末唐初,为三间四柱仿宫殿式洞窟。三个大龛前面原来有四根方柱,但是在唐代开元22年的地震中塌毁。仅剩下靠近右上侧山体的半根石柱。24.三个佛龛中,中间的规模最大。里面的塑像为一佛八菩萨,均为隋代原作、明代重新彩妆。主佛神情庄重、稳健肃穆,有一种从内向外的张力,气度不凡。两旁佛龛内的造像为一佛二菩萨,是唐代作品。佛像微微下视、面带微笑有很强的亲和力。25.牛儿堂的雕塑中最值得一看的就是佛龛外面的这尊天王像,天王名为鸠摩首罗天,因为脚下踩一头神牛所以民

16、间又称它为“踏牛天王”。鸠摩首罗天高鼻深目、上身着铠甲、下身者战裙、双拳紧握,显示出威武不可侵犯的英雄气概。宛如驰骋沙场统领万军的将军。将军应该去治国安邦、建功立业,可他为什么却在这里千百年始终如一的执著的踩着一头牛犊呢?26.这还要从天水历史上频发的地震说起,天水地处于青藏高原北部地震区、宁夏龙门山地震亚区、昆仓秦岭巨型纬向构造带和南北地震带的交汇地区,天水地区从公元193年到公元2006年天水地区共发生破坏性地震130余次。古时候的人们自然科普知识水平有限,认为地震是怪兽在捣乱,为了趋吉避祸人们总希望能用神灵来镇住制造地震的怪兽,这项重任便交给了鸠摩首罗天,而他所降伏的地震祸首便是脚下的这

17、只牛犊。传说,这只牛犊只要从睡梦中醒来便会挺身而起,给人间带来房倒屋塌的灾难,所以鸠摩首罗天王丝毫不敢懈怠,日夜紧盯着这头牛犊。一天夜里,月黑风高。小牛睁开了双眼四下观瞧,见周围漆黑一片,除了呼呼作响的山风外再无他人,便要奋蹄而起。眼看着人间就要发生一幕惨剧。说时迟那时快,鸠摩首罗天王早在一旁看个分明,还没等牛犊站起来便纵身一跃,踩在了它的背脊之上,千钧的重量牢牢的镇住了牛犊,喘了几口粗气后便老实了下来。为了不再让人间发生惨剧,鸠摩首罗天王从那一天开始再也没有放松警惕,双脚一直踩在牛犊的身上,直到今天。27.现在我们看到的塑像便是反映了那一夜的惊心动魄。天王脚下的牛犊极为生动,牛头昂起、牛眼圆

18、睁注视前方,鼻翼张开、脖颈上的青筋暴起仿佛是喘着粗气还不肯罢休,依然使出蛮劲想站起身来。怎奈何天王岿然不动,面带自信、双脚稳立。整个塑像寓动于静,给人以强烈的美感。在五代的文献资料中,成这头牛犊为“金角银蹄的犊儿”由此可见,这头神牛在古时候犄角和蹄子是镏金饰银的非常漂亮。在主龛左侧踏牛天王相对的位置上原有一尊孔雀天王,可惜由于长期的风雨侵蚀和人为损坏已经不复存在了。这座牛儿堂地势险要,还被人们冠以“鹞子翻身”来形容。天桥28.离开牛儿堂我们继续前行,前边这段栈道便是麦积山最先要的地段天桥,在今天混凝土栈道的上方我们还可以看到古代木制栈道的桩孔。从历代维修的题记上看,“天桥”这个名字在宋代就被叫

19、开了。这里高出地面80多米如行虚空之中,原望群山逶迤,下看苍生如蚁。惊险程度是他处难以比拟的。再次强调:“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手上抓牢、脚下踩稳、眼睛放亮我们依旧鱼贯而行!”98号洞窟29.下了栈道,我们继续下行,我们现在要去看的是第98号洞窟。回过头来,站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麦积山石窟另一组石胎泥塑的摩崖大佛塑像。它的编号是98号,为了和我们已经看过的13号东崖大佛相区别,我们把它称为西崖大佛。西崖大佛是凿于北魏,北宋时期进行过大规模的重修。三尊造像为西方三圣,主尊为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高约13米。两侧为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高约9米。与东崖大佛相比虽然高度略低,但开凿年代却

20、要早近百年时间。佛脚踩如意云头,屹立于石壁之。上俯视着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在东崖大佛没有开凿之前,这尊大佛是麦积山石窟群中最引人注目的景观。有一种佛既是山、山既是佛的雄浑之感。虔诚的善男信女在很远的地方便可看见这尊导引他们去极乐世界的大佛。尊敬和欢喜之心会自心地升起。30.主尊右侧的菩萨像已经风化,只能看到内部的石胎。石胎之上的木桩是北宋的时候工匠们重塑大佛时留下的。其目的是为了减轻泥层的重量、加快塑造工程的进度。为了展现佛像塑造的工艺过程在1982年修复大佛时文管部门刻意将原貌保留了下来。31.值得一提的是主佛的袖子在1982年时,曾经按照古代泥塑工艺重新修补过,但是仅仅过了20多年就产生了

21、严重的风化,这不得不让我们感慨高科技的无奈和古代工匠技术的高超。在当年修复大佛的工作中还在大佛的胸部发现了一件珍贵的文物宋代的“钱币璎珞”。璎珞通常指佛像上的装饰物。中华佛教百科全书中对这个词的音译又作吉由罗、枳由罗,意思是由珠玉或花等物编缀而成的装饰物,相传最早源自于古印度富贵人家佩戴的装饰物。这件璎珞由288枚钱币串缀而成。钱币有汉代的五铢、宋代的雍熙通宝、元丰通宝。用钱币串成璎珞在其他地区尚未发现。是一件较为独特的佛教文物。对研究麦积山地区宋代的经济和佛教的发展有着非常高的研究价值。32.游客朋友们,听完我的介绍,大家是否对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份宝贵历史文化遗产感到骄傲和自豪呢?好了,麦积山石窟的游览到此结束,欢迎大家再次前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