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大学(电大)期末考试《阅读与写作基础》课程形成性考核册试题及参考答案整理汇总.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03888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3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播电视大学(电大)期末考试《阅读与写作基础》课程形成性考核册试题及参考答案整理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广播电视大学(电大)期末考试《阅读与写作基础》课程形成性考核册试题及参考答案整理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广播电视大学(电大)期末考试《阅读与写作基础》课程形成性考核册试题及参考答案整理汇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广播电视大学(电大)期末考试《阅读与写作基础》课程形成性考核册试题及参考答案整理汇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广播电视大学(电大)期末考试《阅读与写作基础》课程形成性考核册试题及参考答案整理汇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播电视大学(电大)期末考试《阅读与写作基础》课程形成性考核册试题及参考答案整理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播电视大学(电大)期末考试《阅读与写作基础》课程形成性考核册试题及参考答案整理汇总.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4-2015年度广播电视大学(电大)期末考试阅读与写作基础课程形成性考核册试题及参考答案整理汇总作业1一、填空题1、左氏春秋传,左丘明 2、春秋,儒家 3、战国,道家 4、小戴礼记,戴圣5、裴松之,三国志 6、“靖节” 7、幽明录,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 8、韩文公,文道合一 9、柳河东,韩愈10、诗文革新,欧阳文忠公集二、名词解释1、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阐述自己学说的著作,是“百家争鸣”的产物。由于它是随着争辩之风而发展起来的,其基本趋势烛从简约到繁复,从零散到严整。愈是后期的著作,篇幅愈宏大,论点愈集中,逻辑愈严密。诸子散文在文学上的贡献主要在于

2、对语言的提炼和创造上。论语的语言简约朴素,但包含着深刻的内涵;庄子的语言则灵活多变,汪洋恣肆,有很强的独创性和丰富性;除此之处,诸子散文还善于运用文学形象说理,善于运用比喻、寓言来阐明观点,有很强的文学性。 2、“竹林七贤” 魏晋时期,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子咸、王戎、刘伶等友善,常同游于竹林、故称“竹林七贤”。三、解释语段中加点的词(黑体字标注)1、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率尔:草率地,急忙地 千乘:拥有一千辆兵车摄:迫、夹处饥馑:饥荒为:治理比及:等到方:规矩,这里指礼义。 哂:含讥讽意味的微笑

3、。2、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箕踞:伸开两腿坐着,如簸箕形状,是一种轻慢不礼貌的坐姿盆:瓦缶,古时乐器。四、简答题1. 简述冯谖客孟尝君中人物描绘的特点。见大学语文P910 答:史书原有“记事”、“记言”两类,而战国策则在“记事”“记言”传统之外,别开生面,拓出“记人”一途。这一新开拓,意义重大。 “记事”、“记言”虽侧重点不同,但目的都是紧扣“史”,与史有关则记,无关或关系不大者,则不记或略记,此所谓“详略得当”。但战国策“记人”,则目的已不在“史”,而在于为人树碑立传。故在此篇开首孟尝君与冯谖的对话,冯谖以后的三次弹铗而歌,从“史”的角度说,无甚意义;但从记人角度说,则关

4、系重大;不如此则人物不生动不鲜活,不如此则不能显示出冯谖之深谋远虑,孟尝君这宽厚颟顸也。故战国策叙事写人,写人物性格要处则详,与人物性格无关者,则略。此亦“详略得当”也。 2. 简述世说新语“雪夜访戴”一则中对文人士大夫丰神特点的描写。答:“雪夜访戴”一则,描写主人公夜中觉醒,大雪纷飞,大自然以别样的面目呈现,敏感心灵再难沉睡。对酒赏雪,雅兴已是不浅,彷徨吟诗,诗境的高雅脱俗益显己身寂寞难耐。于是想起数百里外的知友,当此雪夜,那位当代高隐亦徘徊无眠吧!会面的冲动一经产生,立即付诸实行。一夜行舟,神思起落万端,文中皆一字不提,仅以一个出人意表的拒绝姿态,主人公纯任本心,于外物(包括友人)了无依托

5、的孤傲即呼之欲出。刻画出主人公洒脱无拘,孤高任性特点。五、分析题1.分析史记伯夷列传表达的主要观点。 答: (1)、在本店主训,作者借伯夷、叔齐兄弟让国、饿死不食周粟的故事阐明了下列问题:对传统的天道观念提出质疑。汉武帝时代,为在思想上适应巩固中央集权的需要,儒生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说”,认为天和人能够相互感应,相互沟通。天的意志即是“仁”,人遵循天意施行仁义就会得到上天的赞赏。司马迁虽曾师从董仲舒学习公羊春秋,但对他的天人感应说并不苟同。他在报任安书中说他写作史记的目的之一是“究天人之际“,就是探究天与人的关系。他的这一目的在本文中体现较明白显。司马迁以伯夷、叔齐兄弟让国,饿死不食周粟的历史

6、故事对传统的善的善报,恶有恶报的天道观念提出质疑:“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絜行如此而饿死。”然后作者从古代的颜回好学早夭、盗趾“暴戾恣睢”而寿终,以及当世的作恶者“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行善者“遇祸灾者,不可胜数”的事实,进一步发问:“所谓天道,是邪非耶?”这是从反面批驳。 (2)、司马迁虽以“考信于六艺,折中于夫子”作为自己取材的原则,但他并不盲目遵从古圣先贤们的看法,而是收集史料,以事实为依据,得出结论,“成一家之言”。在本文中,作者根据流传下来的“轶诗”,对孔子的“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说:“由此观之,怨邪非耶?”反

7、问之下,肯定伯夷、叔齐内心有怨言的用意十分明显。以古讽今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目的之一。司马迁在他的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本世争利,维彼奔义,让国饿死,天下称之,作伯夷列传第一。”伯夷、叔齐视荣华富贵如浮云,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来立名立节,这和汉代开国以来君臣、父子、兄弟、叔侄之间的“争利”、“争国”恰成鲜明的对照,寓意深刻。所以,陈直在史记新证自序中说:“世家首吴太伯,列传首伯夷,推崇让德,其意至微亦至显。”2.分析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一文中嵇康与山巨源“绝交”的原因。 答: 山涛早年与嵇康同游,他与嵇康非不相知,现在山涛身居显位,升迁之后举荐嵇康。嵇康婉言谢绝,也不为失礼,却偏要讥刺指斥,不留

8、余地,甚至绝交。若以常情衡量,实为过激,但如此写来,锋芒实为指斥执政者的政教基础,以表明嵇康的天性和对礼教的严拒态度。作者开始就自居高明,高傲地宣称对方并不了解自己,讥刺杂于嘻笑,言辞十分锋利。然后慨然陈说古圣先贤,绎出顺遂已志这一玄言式的命题。又诉说自己的天性和对礼教的严拒态度。以阮嗣宗为例,指出放达者与礼法之士之间的紧张关系,说明逃避世俗,有着逃避迫害的一层计较。进而又从内在因素着笔,列举自己身上的“七不堪”与“二不可”,在对比中强化避世的心灵世界与俗世的礼教世界之间的尖锐对抗。淋漓尽致的一番说白后,作者又从交道上,说明“真相知”的内涵,痛斥对方举荐是强天性的迫害。最后意气转入平静,称说自

9、己的心灵皈依;而意气终不能平,谦虚中时见倔强,推重处不失讥讽。以滑稽故事对之加以嘲弄,高高在上,桀骜不驯的形象终于更加鲜明。 作业2一、填空题1、李贽,明 代思想家、文学家,号卓吾 ,提出“童心” 说。2、谭元春与钟惺为明后期文学竟陵 派的创始者,人称钟谭。二、名词解释梧桐派清代散文流派。以程朱理学为作文内核,讲究文章的义理、考据和辞章,是乾嘉学风在散文创作上的体现。三、 解释语段中加点的词(黑体字标注)1、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藉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数奇,屡试辄蹶。诸生:俗称秀才。 藉甚:盛大。校:主持考试、考核。目:称数奇:命运乖舛,遇事不利。蹶:挫,跌倒。在此

10、为挫折、失败之意。 2、上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更:古时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拿:牵引毳衣:羽绒做的衣服。毳,鸟兽的细毛。雾淞沆砀:像雾一样的寒气。沆砀:白气。四、 简答题1.简述谭友夏小品二则中借景借人说己的写作手法。 答:谭友夏题、小引小品二则,此“二草”,一篇是对自己的诗集写序,另一篇则是为他人诗集作序。但人与我的对比,历历可见。说到底,都是在借他物、他人发一己之情怀,鸣自我之不平。前篇之中“不积”、“不媚”、“不燥”,既在说秋,也在说秋中给人带

11、来的一股禅意;“逢高僧”、“侣韵士”、“露英雄”、“新位置”、“洗烦秽”、“待人至”,既在说秋,也在说人对秋中禅意的懵懂以及自己对这种禅意的领悟。言他人之不能清其胸,他人之未尝有悲而悲之,都是衬托自己的性灵。五“恍然”及“山山若遇”,是与秋的相知相合;“见秋而外皆家居”,则这种相合相通,也未必都是在山水、在自然中才能得到。说“亦可乐也”,那么秋给人的快乐,又不仅仅在秋,同时也在人,在我,在心,在心中本有的一种快乐。因为秋,这种快乐得到了激发。后者之“湖上人”、“闲人”、“冥悟人”、“学道人”、“诗人”、“飘渺远近”,固然是在赞扬修微才情,难道不是在赞扬自己之才情?两人有惺惺相惜之情在。有的说作

12、者与修微相逢于西湖,十余年聚散离合,情浓思苦,所谓知己相投,人以群分。文中“世犹不知,以为妇人”一句,一方面替修微鸣不平,同时也是在为一己鸣耿耿不平。2.简述与友人论学书的主要内容。 见大学语文P108答:在这篇论学书中,作者旁征博引,有理有据地驳斥了宋明以来空谈心性,“置四海之困穷不言而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的“空虚之学”,阐发了自己“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两相结合的治学思想。文章可以分两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包括第一、二自然段,重在“破”,即驳斥“百余年来之为学者”。在这一部分中作者先确立自己驳斥的靶子,然后引经据典对他们“言心言性”、“置四海之困穷不言而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的治学方法和治学

13、态度进行驳斥。宋明理学自产生至当时己有几百年历史,在人们心中已是根深蒂固,要将之驳倒岂是易事?作者以理学家们自己标榜的孔孟之学来批驳,可谓选取了一个最佳角度。顾炎武直接引用孔孟不思想言论,将之与理学家们所奉行的闭门读书,空谈心性的治学方法与治学态度两相比较,相较之下,宋明理学家们的“空虚”之处昭然若揭,他们自己所标榜的儒学正统的言论也不攻自破。这就为第二部分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铺平了道路。第二部分为第三自然段,重在立。在这一部分中作者阐发了自己的治学思想。他将孔子的“好古敏求”、“行己有耻”加以发挥,提出“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治学观点,将做人与做学问密不可分地结合起来。认为“士而不先言耻,

14、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在这一部分中,作者对“行己有耻”做了重点阐述,认为“耻之于人大矣”。他不仅将“耻”贯穿到“自子臣弟友以及出入往来,辞受取与”的日常生活中来,而且将之加以发挥,与他经世致用的治学思想结合起来凡人为“圣人之道”应当“不耻恶衣恶食”而是以“匹夫匹妇之不被其泽”为耻。这正体现了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五、分析题1.论述李贄提倡“童心论”的目的和意义。见大学语文P8889答:明代的社会风气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逐步壮大,传统的思想已经开始丧失了号召力。新的生活

15、方式、新的思想观点以及由此衍生出新的文学观点开始涌现。李贽的童心说观点正是在这样的大气候下诞生的。在李氏的思想中,“童心”是一核心概念:人活在世上,贵莫于做真人,说真话,作真文。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具有一个前提:有“童心”。所谓“童心”,就是“真心”。它是“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为保持这种可贵的“最初一念之本心”,就要排斥“道理闻见”、“多读书识义理”,因为“道理闻见”、“读书识义理”阻断了人们通向“童心”的路。甚至六经、语、孟也是靠不住的,虚假的,是圣贤们有迂阀门徒,懵懂弟子之辈,“记忆师说”整理出来的“有头无尾”、“得后遗前”的东西,对涵养“童心”也是有害的。李氏大力提倡“童心说”的

16、目的有两层意义:一是在世俗生活层面上肯定人性、真情,反对宋明理学、圣贤经义对人的思想的钳制。在他看来,只要是出自人内心的东西,如追求物质享受、好色好货、为自身谋利益等倾向都是真的,因而是应该被肯定的。这与“克己复礼”的理学观点有天壤之别。二是在文学创作层面上肯定和呼唤创作主体真实的情感。文学最重要的目的在于它的审美功能,而要实现这一功能则必须通过情感这一通道。明初文学创作,内容空洞,情感萎缩,显示出一种创作颓势。原因之一,就是当时的文坛丧失了真切的生活体验和丰富的情感内容。2.分析湖心亭看雪是如何把写景、记事与抒情融为一体的?见大学语文P103104答: 文章开头简单地交代了时间与地点,接着便

17、切入描写的对象雪。作者只用了“湖中人、鸟声俱绝“七个字加以概括、烘托,简洁得近乎吝啬。用字虽然少,却为我们提供了最广阔的审美想象空间。加之从雪后之景起笔,宁静、空明的景致传达出清凉、孤寂的意绪。这种自然氛围和内心情绪,奠定了全文纯净、明洁的色彩和清冷寂的基调。之后文章进入看雪具体过程的描写。先写出游的时间和情景,次写舟中所见,再写亭上所遇和归舟的情形。舟中所见是全文描写的核心。看似疏陋,实则境界开阔,用情幽深。联系作者的身世变迁,就不难体会他在作品中渗透的那种伤感、落寞与凄凉。亭中所遇这段文字表面上看平淡无奇,实质上却传达出丰富的内心活动。既道出饮酒人的惊讶,同时也道出作者的惊讶。由于有了意外

18、的相遇,全文的色调在这里得到调节,清冷的基调融入了些许暖色。这种暖色来自情趣相投的喜悦与抚慰。最后一节文字在基调上紧接上一段,是一种暖色的持续。在这里,清凉的雪景隐退了,落寞的心境也因亭是偶遇而变得微温。舟子的话,是对作者内心感慨的点白。本篇除了在情绪的传达上朦胧幽深外,在写作手法上也极富艺术感染力。首先,文章围绕西湖大雪赏雪所见亭中所遇这一线索展开,逐层递进又峰回路转;其次,描写景物时分吸取了中国写意山水画的手法,不追求局部的细腻而注重全局的生动与传神,不求多而求简,追求以少胜多,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作业3一、填空题(以下问题主要在课本单元导读中查找 P122124)1、1928年,蒋光慈、冯

19、乃超等人提出建设“革命文学” 有口号,要求文学成为革命斗争的武器。 2、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宣告成立,无产阶级文学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3、茅盾的之夜,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代表了二十世纪30年代长篇小说创作的高峰。4、曹禺的雷雨、日出是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5、萧红的小说生死场用纤细敏锐的笔触再现了“九一八”前后东北农村百姓的生活场景。6、刘纳鸥、穆时英、施垫存等都是“新感觉派”小说的代表作家。7、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成立,标志着各派作家的大联合,有关抗战的文学一度兴盛。8、张天翼的华威先生,沙汀的在其香居茶馆里等小说,掀起了抗战时期国统区暴露、讽刺小说的浪潮。

20、9、“七月派”作家路翎以财主底儿女们历史地广阔地展现了抗战前后知识分子的艰难选择。10、著名诗人艾青的创作重建了诗歌与土地、人民的血肉联系,深沉有力地表现了抗战时期人民的苦难和捍卫家园的决心。11、1942年,毛泽东在处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地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口号,指明了解放区文艺民族化大众化的发展方向。12、赵树理的小说是解放区文艺的杰出代表。13、钱钟书的长篇小说围城,以冷峻苛刻的笔墨提示知识分子阶层的生活面貌。 14、梁启超的著述骗为饮冰室合集。15、鲁迅散文集有野草、朝花夕拾。16、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文学30年代长篇小说艺术的三大高峰之一,他本人也被誉为现代文学史

21、上杰出的“市民诗人”。二、名词解释1、“文学研究会” 见大学语文P122 文学研究会是五四时期新文学社团,是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最早、影响和贡献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它于1921年1月4日在北京中山公园来今雨轩成立,主要作家有郑振铎、周作人、沈雁冰、王统照、叶绍钧等, 被看作是“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多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注重对黑暗社会和人生的提示。小说创作有冰心的超人、王统照的沉思、叶绍钧的这也是一个人?等。2、“新月派” 见大学语文P122123 五四时期新文学社团,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是“新月社”内部发展出一个“新月诗派”,努力对新诗格律进行探索,闻一多的红烛、徐志摩的雪块的快

22、乐都是“新月诗派”脍炙人口的佳作。3、“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见大学语文P123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是中国共产党于1930年3月2日在中国上海领导创建的一个文学组织。目的是与中国国民党争取宣传阵地,吸引广大民众支持其思想。“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标志着无产阶级文学逐渐发展壮大起来,文学开始与广阔的社会现实紧密相连。4、“京派” 见大学语文P12320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废名、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等。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京派”小说的创作主要有废名的桥、沈从文的边城等,前者有比较

23、深厚的传统文化气息,后者创造出了现代文明这外的民间世界。三、简答题1、简述周作人小品文苍蝇的内容。 见大学语文P137139答:本文告诉我们,从最古老的时代,在最广大的地域,在苍蝇这样的事物和主题上,人类文明留下了怎样的痕迹。文章说:苍蝇不是一件很可爱的的东西,却与我们很有关系。这种关系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是在儿童时代它可能成为我们的玩物,我们把它捉了来,以它为活道具,做种种很好玩的游戏。但是,现在我们都受了科学的洗礼,知道苍蝇能够传染很多病菌,不仅不是什么好东西,而且是“美和生命的破坏者“,那么,对它残酷一点,“诅咒你的全灭”,正是我们该有的立场和态度。而且,像我们小时候那样地玩弄苍蝇,办法也

24、并不是个别偶然的,不仅在中国的不同地方可以见到,两千年前的希腊(古罗马)典籍中就已经有类似记载了。接着“希腊”的话头往下讲,从神话传说,到荷马史诗,到现代法布尔昆虫记,然后从欧洲转向亚洲,由中国和诗经,讲到日本的俳谐,又回到中国典籍、绍兴儿歌,最后仍然收于希腊记载。这样的一番神游,展现的是一部微型的“苍蝇文化史”。它把我们由个人经验中儿童时代对苍蝇的厌嫌和折磨,引向了人类文化记忆中与苍蝇接触和交往的漫长历史。这些接触和交往,不只是好玩有趣而已,还涉及了人类精神和文化生活的一些主要形态,如文艺想象、科学观察、品德教养、生活审美等,并体现出古今中外高度的共通性。也就是说,在人类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形

25、态和载体里,保留了人类将苍蝇涵纳进自己的生活,使之为我所用的诸多痕迹。文章通过这样的展示,告诉读者,即使是在苍蝇这样的事物和主题上,人类智慧照样可以找到施展余地,使之由一个我们不得不被动接受的不受欢迎的对象,变成丰富和美化我们生活的媒介之一。由此,文章最终提供的,是对人类智慧的伟大优裕的见证,也是对一种宽博睿智的胸襟和生活的赞美。文章结尾对于“中国人”生活的微词,所隐含的也正是对于中国人心灵和精神境界的进一步丰富和扩大的期待。2、简述老舍想北平的主要内容。 见大学语文P152答:本文抒写的就是作者对北平的热爱之情。爱北平与感觉说不出自己对北平的爱,这或许是每个人都曾有过的体验,对一物爱之深,却

26、忽然发现自己词汇贫乏,想象苍白,无法尽述所爱之物的可爱之处与自己的热爱之情。其实,这正是爱之深的一种表现,一切尽在不言中,倘使运用最华丽的词藻来大事渲染,言词挤占了情绪空间,反倒显得虚假造作。老舍一直感觉自己说不出对北平的爱,就象爱母亲一样,爱是在心里,这才是最诚挚的爱。将北京放到与母亲同样的位置上,足见其在老舍心目中的重要性。虽然说不出,但还想说,于是老舍便用了各种方式平试图写出北平之可爱。首先,北平是“我”的北平,它不是一点、一处的风景,而是老舍心灵中的一部分,“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与这古城所赐给的”,此时,北平已经是情绪化的北平。接下去作者又说,“我不能爱上海与天

27、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爱得何等专一与执着,感觉还是说不出。于是又用了比较法,将北平与欧洲四大“历史的都城”相比,在比较中北平的好处一一尽显。关健的是,它能给人以家的感觉。家不必奢华,但求安适。北平完全符合这一点,它使人“无所求也无可怕”,“使人自由的喘气”。老舍是一个浸润传统文化很深的人,他喜欢自然安定老派传统的生活方式,这也就是为什么与巴黎的高楼相比,北平安静的小胡同更让他喜爱。北平代表了一种传统的自然的生活方式,“它没有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作为一个平民,老舍在这座城市里会感觉很自在,很踏实。3、简述沈从文老伴的主要内容。 见大学语文P159答:本文是沈从文回忆当年行伍中的三个同

28、伴而写的一篇散文,其中透露出来的人事沧桑令人感慨。开头几段给我们描述出了极富地域色彩的沪溪风光:那夹在壁立山峰间的河水,那小小黑色洞河船,那短粘精悍的花帕苗,那头包格子花帕,腰围短短裙子的白面秀气的所里人,还有那行船泊船的风俗,那摇船人的促撸长歌,共同构织了一幅绮丽神秘,令人神往的图景。沈从文曾长期和湘西下层人民接触,为他们身上那种坚韧鲜活、率真自然的生命力所感动,同时又为他们曲折悲惨的命运而悲哀。湘西又是苗民的聚居区,历史上民族之间的流血冲突一直不断,本文中记叙的那场民变,就是这种冲突的一个反映。这次民变,使得军队里一大批军官死亡,而平民死去约七千,“半年内小城中随处还可以现白骨”,耳闻目睹

29、了生命如此悲惨地殒灭,作为一个有着浓厚人道主义思想的作家,沈从文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引起作者忧伤情绪的还有另一层因素,那就是他从当年伙伴的命运中发现了人类命运的无常和时间轮回的残酷。他的极要好的朋友之一沈万林,曾是那样一个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突然某一日便被土匪砍死在路边。人的生命是如此卑微而不可把握吗?还有那个叫开明的小伙子,曾经爱得那么大胆,那么真挚,也终究抵不过时间的无情流逝,十七年后,当作者故地重游时,发现当年的老伴已被时间与鸦片烟毁去了形貌与活力。而他的女儿却正是青春年少,很象当年自己的母亲,也许新的一轮人生悲喜剧又将在她身上重演。在这时,作者感觉仿佛“被时间意识猛烈地掴了一巴掌”,他

30、的思索已从人物命运的表层深入到哲理的深层;在历史面前,人是一种宿命,“过去的,有谁人能拦住不让它过去,又有谁能制止不许它再来”?四、分析题1、试析鲁迅春末闲谈的现实针对性。 见大学语文P133134答:本文尽管没有直接指名道姓,却是有着明显的现实所指的。文章将“遗老的对经贤传法,学者的进研究室主义,文学家和茶摊老板的莫谈国事律,教育家的勿视勿听勿言勿动论”并举,类比于细腰蜂在小青虫的运动神经球上的一螫,其中“学者的进研究室主义”,就是指胡适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进研究室”、“整理国故”等主张,认为这些主张实际发挥的是麻痹反抗神经,服务统治阶级的功效。这样的现实所指,体现的是五四运动

31、高潮之后,20年代初知识阶层的思想分化和斗争。但这一层面的斗争并非你死我活、势不两立的,而是带有更多的规劝和说服的意图;文章的更主要的现实针对性,仍是在新文化运动的共同的思想目标和工作方向上,那就是:开启民智,促进自由思想,养成更多的“执于戚而舞”的邢天那样的“精神界之战士”,“无头也会仍有猛志”,使“阔人的天下”“难得太平”。五四之后的知识界,尤其是其中领袖人物的思想分化则中国现代史上的大问题,对此后的社会发展影响十分深远,鲁迅作为其中一个方面(左翼思想)的代表,20年代中期以后逐步放弃曾经奠定了他的文坛地位的小说创作,转而大量创作杂文,并以此终其天年,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深深卷入了因“同一

32、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而导致的处境和思想困难,而不得不在“彷徨”中艰难求索,努力前行。进入30年代之后,鲁迅曾把自己的这种处境概括为“横站”,即采取一种可以同时对付前后来袭的站位姿势。杂文是他找到的在这种站位之下最称手的思想斗争工具,它来自现实,针对现实,作用于现实,同时便于调动他深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积累,也便于发挥他观察敏锐、行文犀利的文学特长。2、分析张爱玲谈音乐一文所表现出的人生态度。 见大学语文P178答:张爱玲的散文,没有名士气,没有仙风道骨,有的只是市民阶层的凡俗人生。张爱玲笔下,她将钢琴、小提琴、爵士乐、申曲,古今中外,一一透析,析出了其中人生的底色。她的喜好,依然是能给人

33、真实亲切感觉的音乐,从而张爱玲的谈音乐给读者的也是一份真实亲切的感觉。虽是谈音乐,文章的开头几段却先谈颜色、气味,看似离题,实际上却为下面进一步谈音乐作了铺垫。张爱玲喜欢颜色和气味,因为他们,尤其是颜色,能给人一种踏实的感觉,“使这世界显得更真实”,因而是可喜的。由此便引出了张爱玲的审美情调,也即是一种世俗的、踏实的人生态度。这一态度便决定了她对音乐的态度;挑剔、有选择地接受。接下去张爱玲谈了几种乐器和音乐,以及她和音乐发生关系的经历。看似散漫,其实却都是围绕着她的审美情调来进行评析,她喜欢二胡的“远兜远转,依然回到人间”,喜欢“本埠新闻里的姑娘”的市民情趣,她为母亲和姑姑的弹唱所感动,与其说

34、喜欢音乐,毋宁说喜欢感受那份静谧的亲情。她的趣味又是古典的、民族的,同样是喧哗吵闹,她喜欢锣鼓,却不喜欢交响乐,而民族乐里,她又喜欢申曲而不喜欢鼓书,就是因为前者“老实恳切”,后者有耍贫嘴之嫌。作业4一、填空题1、长篇小说林海雪原的作者是曲波,红旗谱的作者是梁斌,青春之歌的作者是杨沫。2、游园惊梦的作者是白先勇。 3、杨绛记叙干校生活的一组散文是收集在干校六记中。4、王安忆的长恨歌曾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5、古希腊罗马文学,是欧洲文学的源头。6、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但丁开启了新世纪的曙光,他的长诗神曲,是对神学世界的全面总结,也是对觉醒了的人的心理的一次生动的展现。7、卢梭的自传体小说是忏悔录,

35、教育小说爱弥儿,卢梭的创作常被认为是开了法国浪漫主义的先河。8、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和九三年等,塑造人物的原则,贯彻着作者浪漫主义的主张。9、法国作家斯丹达尔发表了长篇小说红与黑,是批判现实主义成熟的标志性作品。 10、巴尔扎克系列小说人间喜剧中较著名的有长篇驴皮记、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幻灭等11、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 12、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堂吉诃德。13、早期象征派作品有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创作的恶之花。二、问答题1、简析一只独立独行的猪中作者对独立独行的感慨与思考。见P225226答:这是一篇与众不同的奇特的猪,除了它的行动敏捷像山羊

36、,它的灵敏的嗅觉和潇洒的派头等,令人喜欢甚至尊敬的是它对被安排和设置的反抗。比如,它不愿意像其他的公猪一样被劁掉;它对被过度的生育搞得走了形的母猪不感兴趣,以及它最终成功地逃脱了几十个人和几十条枪的围杀。这倒不是说,这只猪有多聪明而人比它要愚蠢。其实,反抗的成功与否倒在其次。事实上,智慧和力量的大小、强弱的对比往往会因为信仰而有无穷的增减。就像这只猪为什么战胜了人。这只特立独行的猪为此已不容人走近它了,包括厚爱它的“我”,它和人保持了戒备的距离。或许,善良、正直的人会有些遗憾,但我们也实在没有理由再更高地要求它了,比如能辨别善人、恶人等。因为,它终究是一只猪啊。王小波是一位自由的思想家。自由人

37、文主义的立场贯穿在他的整个人格和思想之中,他特别崇尚宽容、理性和人的良知,反对一切霸道的、不讲理的、教条主义的东西。在本文中,作者通篇经叙述为主,时发议论,把这只“特立独行”的猪与一般接受安排的猪,再与人围绕设置与被设置及反抗设置的问题作了多重的描述和比较。相比之下,这只“特立独行”的猪是值得尊敬和令人怀念的。文章最后作者说:“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由此显见的是作者强烈的感慨,文章有明显的时代特点和社会批判意味。因为毕竟,相比之下,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被设置的生活习以为常的人太多太多,以至于能

38、像这只独特的猪一样的人却难得一闻了。2、阴翳礼赞(节选)作者对日本建筑“阴翳之美”是怎样品味的?对美的总体和谐是如何阐述的? 见大学语文P247248答:阴翳礼赞(节选)的作者最擅长的,是他对阴翳之美的那种细腻的品味。他说日本居室的美与否,就在于阴翳的浓淡中:微弱的阳光透过纸拉门,淡淡洒落在墙壁,给墙壁涂抹上深浅不一而并无花纹的余光。室内布置的简朴,墙壁平淡的灰色,似乎都是为着去除一切繁琐,只给光影打造成一片柔和的世界,安放 下一颗宁静而又悠闲的心。强烈的光照原是为了让人们看清所照亮的东西,而当光线微弱下去时,纤细昏暗之光,本身成了美,成了人们欣赏的对象,其他物件摆设也就成了多余。墙壁承接了这

39、种昏黄的光,承接了这种光与影的美。让人面对这光影之墙,这有深浅变化的阴翳之墙,只有欣喜,没有他念。他了强调墙壁的阴翳之美,作者进一步说明总体和谐的必要性:壁龛、墙上的挂轴,都应该是为了深化这一阴翳,让这阴翳的浓淡变化更具层次感,而不应该把这墙壁作为背景,让那些壁龛和挂轴从墙壁中凸显出来,哪怕所挂的是名人书画,也不应该让自身显得太耀眼,而只能成为隐约光线掩映中的一个暗淡的面。那种书画挂轴,主要是凭借其纸张、墨色、装裱等古色古香的色调,与暗淡的居室融为一体的。这样,空间意义上的暗淡感,同时也获得了一种历史的深邃性。阴翳礼赞(节选)谈的是日本居室特点以及室内墙面的阴翳之美。对美的部体和谐分三个层次阐

40、述。其一是谈日本居所的建筑特点所带来的屋内大片阴影;其二是谈屋内光影留在沙壁上所造成的阴翳之美的效果;其三是谈古色古香的壁龛和墙上的挂轴,与墙壁阴翳形成的和谐效果。3、乡村中作者描绘的乡村图景特点,从中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理想怎样的追求与思考?见大学语文P261262答:散文诗乡村中,作者把自己悠悠的乡思之情和宁静平和的生活追求相融合,用深情的记忆之笔,描绘了一幅和谐生动的俄罗斯乡村风景风情画:在这幅画中,6月的俄罗斯大地,正是初夏季节,暑气尚未蒸腾, 大地缓缓氤氲着的温和的气息: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没有风,山谷中流淌的清清小溪,天上的云雀在婉转鸣唱,嚼着草的马儿,温驯摇尾的狗儿,空气中弥漫、散发

41、出鲜牛奶和烟草的好闻气味确如托尔斯泰所说:“屠格涅夫是一位这样的风景大师,在他之后没有人再敢触及风景描写这个题目。他只要三两笔一挥,一幅自然风景便跃然纸上。”作家的笔下,一切是那么井然有序,宁静祥和。整个俄罗斯乡村仿佛定格于美与爱的柔和温光中,色彩纯净,而又充满着诗情画意。似乎是闻寻着香浓诱人鲜奶味,画面由远及近,延展至乡村生活的近景描摹:山谷两边的小粮仓,五六户松木农舍,家家户户屋顶上的长长的杆子、门檐上的奔马装饰,窗玻璃辉映出的彩虹颜色,屋前的结实长凳,清凉、幽暗的前室,躺在干草堆上的我,玩耍的孩子们,谈天逗笑的小伙子,劳动着的健壮少妇画面景、物、人和谐统一,一幅简单、朴素、快乐平实的乡村

42、生活图。这时的作者,我。俨然也已成为了这些村民中的一员,画中的一人。从欣赏、描绘者到自己置身画中,角度的转换,反映出作者倾心、陶醉于乡村生活的脉脉温情,对无忧无虑、回归自然的生活理想的追求。写下这篇文章时的屠格涅夫,客居他乡,年老多病,加之特殊的经历,对生活有了更多的理解。旧时的一切,此时想来,无不可亲可爱。而这也正体现出俄罗斯作家普遍具有的博大情怀。三、分析题1、分析故乡的食物(节选)文中故乡食物的特点及其写作方法。 见大学语文P203答:汪曾祺师从沈从文,他的文章,无论小说或散文,很少有轰轰烈烈的政治斗争和社会生活的描写,有的只是民俗风情、轶闻趣事,于平平淡淡中见真情。他曾说自己写散文的理

43、想是“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本文便是这样一篇符合作者理想的散文:平淡、自然、家常。全文写了几种家乡常见的食物。它们都不名贵,但却常见,是百姓餐桌上不可少的食物。作者满含亲切之情、娓娓道来,其色、其味、食法以及与其有关的轶闻趣事、文史典故,尽收笔底。没有惊人之笔,没有浓墨渲染,一幅江南水乡的风情画便如此简洁、传神地勾勒出来了。那感觉,真像作者给“清香”一词下的定义,“如坐在河边闻到新涨的春水的气味”。汪曾祺的这类散文陶冶人的性情,滋润人的心灵,让人们在异地风情的平淡叙述中领略到一种超出自身经验范围的新奇境界,获得审美的愉悦。汪曾祺的散文叙述接近于“叙谈体”,从容委婉,如叙家常。譬如

44、本文,极像是作者与你抵膝而坐,向你介绍他家乡的炒米、焦屑、鸭蛋力图使你明白,引起你的共鸣,一起喜欢这些事物。如他写鸭蛋一段:“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读来朗朗上口,平淡至极又透出一种韵致。文中很少用长句,比如“也有,少”,“把青菜成担地买来,洗净,晾去水气,下缸。一层菜,一层盐,码实,即成”,简洁却生动。而描写吃鸭蛋时,“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如此形象传神,令人馋诞欲滴。汪曾祺的语言既有古典的韵味,又有民间口语的鲜活,二者结合起来运用,水乳交融,说炉火纯青实不为过。比如,“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

45、,我实在瞧不上”,这样特色的语言,也许只有汪老才道得出。2、分析秦腔的表达手法与感情色彩。见大学语文P215216答:贾平凹的秦腔一文写得如陕北的信天游或者干脆就是一曲秦腔,抑扬顿挫,酣畅淋漓。读之,仿佛有西北高坡劲风呼啸着穿过千里平川,风吹处,是开阔雄浑的境界。 贾平凹对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是充满热爱的,他从秦腔、唱秦腔的人们那里汲取了灵感和力量,这是他的根之所在。“这是块多么空旷而实在的土地,在这块土地挖爬滚打的人群是多么二愣的民众”,与南方戏剧的“秀而无骨”比,秦腔的铿锵有力令作者深深地为之自豪。他从秦腔中悟出的不单单是节律唱词,而是八百里秦川浑厚大气的人文。天幕下的帝王陵墓、汉唐残碑

46、,再加上几声雄壮的秦腔叫板,动静相生,烘托出一种厚重苍凉的历史感。想想这片土地上的那段沉甸甸的历史,作者顿觉胸臆中“一股强硬的气魄随着胳膊上的肌肉一起产生了”。本文中有许多精彩的场面描写,把秦腔所及之处的气氛渲染得有声有色、热热闹闹。农闲的夜里,戏班子开始排演了。先是写排演的环境,夏天蚊虫成团,冬天则四面透风,可演员与观众都同样热情,嬉笑怒骂,无拘无束。一出戏排成后,先是建戏台,然后便是开演前喧闹的气氛。锣鼓当当敲,人头密密麻麻,小吃摊一溜摆开,叫卖声络绎不绝。这还仅仅是序幕的序幕,可作者已经把人心里搅得纷纷乱了。接下去便是一次小小的动荡,打破了原先的平衡。台下乱起来了,前后左右、场内场外,你呼我应,间或有吃食在人头上被扔来扔去,及至争吵闹大,动了手脚,平衡终于被打破,于是又是一幅混乱乱的场面,人流从外到内,又从内到外,人身则东倒西歪,跣足蓬发,这后又是小小的平衡:有人来维持秩序了。大幕拉开后,重新又起了骚动,全场人的头颈随着演员的一招一式而上下左右地动这个观戏的场面写得一张一弛,驰中有张,紧锣密鼓,弦弦相扣,勾得人的情绪颤悠悠忽上忽下,怎么也安定不下来,实足以与刘鹗的老残游记中那段著名的听戏相媲美。本文语言形式多样,有长句、有短句,有文言,有土语,有千折百回之韵,又有汪洋恣肆之势。 1921年1月,于北京成立。代表人物:周作人、郑振铎、茅盾(沈雁冰)、王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