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师本革命”看教师角色转变.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06754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师本革命”看教师角色转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从“师本革命”看教师角色转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从“师本革命”看教师角色转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从“师本革命”看教师角色转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从“师本革命”看教师角色转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师本革命”看教师角色转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师本革命”看教师角色转变.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从“师本革命”看教师角色转变摘 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育教学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而传统教师的角色也受到了极大地挑战。邯郸市教育局于2009年提出了以理念革命、校长革命、师本革命、生本革命、课业革命、评价革命为内容的“校本革命”行动。其中,“师本革命”要求,教师要打破从教谋生的职业化意识,树立成就事业、为国育才的高远追求;打破为师者尊的传统观念,树立师为生范的意识,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打破“教书匠”的惰性,树立“终身学习”的职业追求;破除片面注重学历达标的意识,树立专业发展观念;杜绝侮辱、体罚、停课、开除等简单粗暴行为,树立以爱和责任为核心的高尚师德;杜绝有偿家教、雇人代课

2、、私自办班、兜售教辅等以教谋私行为,树立爱岗敬业、淡泊名利、知耻自律、大爱无疆的师表形象。所以,面对新课程的教育理念、结构,以及评价方法对教师的挑战,广大教师只有深刻理解“师本革命”的内涵,深入开展“师本革命”行动,以“革命”的行动去完全打破传统的束缚,打破“教书匠”的惰性,不断学习和创新,提升研究能力,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和发展,进一步树立高尚师德和良好的师表形象,才能使教师角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变,以致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供动力。关键词:课程改革;师本革命;教师角色;转变第1章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意义1.1传统的教师角色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受到的挑战新课程改革以不可阻挡的汹涌之势,对每一

3、个教育者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传统的思维模式和知识结构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什么是教师?教师在教学中有什么样的地位?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何进行教学?许多原本是常识的问题,现在也似乎变得模糊起来。时代要求我们教育者必须对固有的东西作出思考,在困境中去求得新的发展。31.1.1对教师教育观念的挑战长期以来,在我国中小学教育领域中奉行以知识传递为价值取向的教学观,致使课堂中教师的讲授成为主要的教学形式,轻视甚至否认主体活动给予学生素质发展的真正价值。4教师把学生看作是消极的知识的“容器”,是被动的、缺乏力量的客体,课堂上讲什么、怎样讲,对学生的要求等等,主动权始终掌握在教师手里。尽管过去也强调学生的主体参

4、与,但是在教师的教学观方面,在深层次上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51.1.2对教师知识储备的挑战许多教师的知识面往往是狭窄的,基础薄弱、学科素养低等问题也同时存在。许多教师只是懂得所教学科甚至只懂得某个年级段的某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对其他学段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却是所知寥寥,出现了“教什么懂什么,不教什么就不懂什么”,“知晓教材的内容,而与教材相关的内容知之甚少,无关的内容一说就茫然”的令人咋舌的怪现象。4而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5、、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这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又是一个挑战。因为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往往是教师始料未及的。比如,小学语文田忌赛马一课,所涉及的知识除了语文以外,还有历史知识、体育一般比赛规则、美术作画、电视直播知识等,如果教师知识储备不足的话,如何应对呢?再比如,一位教音乐课的教师,她的书桌上堆满了服装、剪纸、中国民俗、京剧脸谱、诗歌等书籍。她深有感触地说:“音乐教材的变化大大超出我们的预料,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主题,每一个主题都渗透了舞蹈、戏剧、诗歌、散文、绘画等多种意识成分,教师要上好这样的课,除

6、了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和专业技术外,必须有大量配套的教具、学具和音像资料等,教师要寻找、开发、制作教学资源和资料,没有广泛的阅读根本无从谈起。”所以,传统教师知识储备现状,也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了。1.1.3对教师与学生关系的挑战传统的师生关系可以用“传道、授业、解惑”来形容,即强调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相对而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需要。而且对学生采取一刀切、齐步走的统一要求,扼杀了学生的个性,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

7、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51.2“师本革命”的界定师本。水小琴认为,所谓“师本”是人本理念在教师教育领域内的反映,贯穿着关注人、尊重人和发展人这个新课程所倡导的主题。6所谓“革命”,就是破坏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的发展。7本文所提的“师本革命”是针对“师本教育”来说的。所谓“师本教育”,就是以教师、

8、教材、课堂为中心,教师左右着学习者的思维和教学活动的始终,学习者课堂跟着教师转,课后围着教材跑,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学生只相当于知识信息的“接受器”,教师要“传道、授业、解惑”,“学问”在老师那里,学生只能在被动和闭塞的环境里应付式地跟学。8而“师本革命”,就是要本着不破不立的精神,按照“否定扬弃创新提高”的工作思路,坚决摒弃一切不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思想观念和教育教学行为,以“革命”的行动去完全打破传统的束缚,打破“教书匠”的惰性,以科学的态度、务实的精神、“革命”的行动重新塑造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地位和角色,进一步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1.3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1.3.

9、1研究的理论意义现在全国上下正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它的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叶澜教授也为我们描绘了未来教师理想风采:“对人类的热爱和博大的胸怀,对学生成长的关怀和敬业奉献的崇高精神,良好的文化素养,复合的知识结构,在富有时代精神和科学性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育能力和研究能力,在实践中凝聚生成的教育智慧”。9而“师本革命”也正是关注了教师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也在追求未来教师的理想风采。它对于进一步探索新时期教师的角色与定位也起到了积极的借鉴作用。1.3.2研究的实践意义“师本革命”所提出的新举措,为广大一线教师在日常工

10、作中更好地转变自身角色,全身心地服务于学生发展,找到了坐标、提供了参考。今年,我区(峰峰矿区)开展了“强力提师能,创建新课堂”活动,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要以“师本革命”为统领,进一步发挥教师的主动性,激发教师的责任感,找准突破口,实现教师角色真正意义上的转变,对于促进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我区的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实现“科教开放兴区”的目标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第2章 “师本革命”中的现代教师观2.1成就事业、为国育才在现阶段我们发现,大多教师关注追求的不过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和策略,以及怎样才能取得理想考试成绩这一结果,而没有真正去思考我们追求的是什么,忽略了事物的本质及内涵

11、性挖掘。教育的目的由教师的思想决定的。而教师思想的差异反映出其教育境界的高低,具有什么样的教育境界就会有什么样教学观。我认为目前教师的教育境界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低境界,即停留在教书层面。教师瞄准的是一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着眼点是学生的学习成绩,简单地讲就是分数。目标就是升学,即学生将来能考上理想初中、高中、大学等。这样的境界不能说不好,但至少不全面,追求的格调不够高。这样的教学成绩再好、教师成绩再好,也不过属于以教为主,以考为主,是教书匠所为。第二类是中境界,即上升至育才层面。教师瞄准的是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着眼点是学生的全面发展,

12、简单地说就是培养学生成才。这样的境界显然比第一类要高。但由于过于看重培养学生成才,那么就容易将目光和精力放在优等生身上,极易跑偏,习惯将班级分成快、慢班,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或好、中、差,着眼精英人才而忽视大多数、忽视全体。第三类是高境界,即发展到育人层面。教师瞄准的不仅是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而且是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生命目标。着眼点是学生的生命、生长和生活,简单地说就是成长。这样的境界与前两类相比会明显不同,它超出了功利的、传统的、偏面的认识窠臼,更加全面、生动和神圣。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能否升入理想学校,而且会因人而异、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因此,在“师本革命”行动

13、中,教师一定要打破教书匠从教谋生的低级、狭隘认识,真正把从事的教育活动看成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把自己认同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真正尽到传授知识、启迪智慧、点化生命的职责,树立正确的事业观、教育观和师生观,爱生如子、教书育人、勤奋学习、勤勉从教,把自己从事的工作视为有趣味、可享受的快乐事业,矢志不渝地履行自己认同的教育行为,执着追求,无私奉献,消除功利思想和职业倦怠,增强成就动机,树立远大的成名成家理想,争做名师,争做教育家。2.2师为生范2.2.1新的教师观传统的教师都以“传道、授业、解惑”为自己的天职,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极力维护着“师道的尊严”,甚至于以为“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将

14、师生关系同化于师徒关系。因而不可避免地激化了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矛盾,使本该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过程变成了一种机械的僵化的模式。为消除上述弊端,“师本革命”要求教师必须树立现代的教师观。教师从课堂教学中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管理者;由知识的权威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教师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不光传授知识,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而且要充分重视学生在情感、品德、意志、身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在师生关系上,教师不仅作为学生学习的激励者、引导者,而且是共同的学习者、研究的合作伙伴,在职能方面,从单一的“教书匠”变为承担组织管理计划咨询、评价各种职能的“多面手”。在教学手段上,从利用黑板

15、粉笔、教科书到学会广泛使用各种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手段的“灵巧人”。因此,教学过程成了师生互动、沟通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是民主、平等合作的伙伴似的关系。师生间的教学活动,主旨是培养学生学会积极主动的学习。课堂教学是对话、交流与知识建构的过程,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愿学、乐学、创造性的学习的过程,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人为本”,心中有学生,增强服务意识,正确引导和评价学生,这样的创造潜能才会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开挖。2.2.2新的学生观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

16、发展性和可塑性,把学生成长进步作为我们教师施教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具有巨大潜力并等待开发的。我们必须用动态的、发展的积极的眼光看待学生,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找到一把合适的钥匙,去打开每一座学生心智与能力发展资源宝库。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和尊重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通过学生的自主感受,主动探索,协作互助,总结交流,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锻炼各种能力,发展个性特长,丰富自身体验,促进个体发展。例如:一位教师在讲苏轼的赤壁赋时,让学生翻译“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一句。一个学生译作:“享受它们,

17、无人禁止,而且永远也享受不完。”这时,一位女生站起来说:“我不太赞成他的翻译。他只做到了对字面上的理解,但忽视了这两句的句式结构。苏轼的这篇赋还是讲究句式整齐对偶的,这一大句中出现三组对偶句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因此在翻译时得注意到对偶这一特点。而且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这两句之间应是并列关系,但按他的翻译就成了递进关系,我觉得译作占有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无穷无尽比较好。”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有的双手赞同,有的在思考,有的在讨论,有的翻阅原文,有的查字典又站起来一位男生说:“我同意对偶句式的特点,但 无禁译作无人禁止,是主谓结构;不竭译作

18、无穷无尽,是并列结构。这样不合对偶特点,是不是禁通尽,和竭一样都是完、尽的意思,这样的话,这一句可以按互文来翻译,译作占有使用它们无穷无尽。”课堂讨论发言的气氛很热烈,几乎成了辩论赛,老师这时才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了总结。只有这样让大家去探求真知,思辩求理,由个人竞争变为交流合作,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一个广阔的舞台,为学生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能力,促进个体的发展。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个体的差异,“因材施教”。就是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学生存在的差异性,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要做到“以人为本”,忌教育方法的单一化、公式化、简单化。教师要在尊重每一

19、位学生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浓厚而持续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丰富而热烈的情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3章 “师本革命”中的教师发展观3.1打破“教书匠”的惰性,树立“终身学习”的职业追求3.1.1要树立新的学习观学会学习,与时俱进,养成苦耕不辍,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是对现代教师的基本要求。 教师要做到“学会学习”,应当具有以下学习能力,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学会学习的方法,有效地沟通与表达;广泛地阅读和深刻的理解,积极的探究和严密的推理;解决疑难的能力;获得,处理与应用信息的能力;开拓创新的意念等等。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

20、师,这个职业是崇高的,同时也是非常特殊的。作为教师,首先要一专多能,他既是一个专家,又是一个杂家。既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修养,又要有广博的跨学科的知识修养,并且要高度重视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所以,作为教师,必须终身学习,与日俱进,才能适应教育的要求,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3.1.2要树立新的技能观教学质量的高低,固然与教师的知识量有关,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技巧和业务能力。由于教学能力总是通过教学活动展现出来,所以必须借助对教学行为的观察才能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而教师在一切教学过程可以直接观察到的教师行为,如教师讲话、写板书、提问、控制课堂秩序等,恰恰又决定于教师的教学技能在具体的教学

21、情景中的运用。因此,最终决定教学效果乃至教育效果的,实际上仍然落实到教师教学技能层面。教师,要不断学习,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各项技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自觉灵活地运用各种技能。只有这样,广大教师才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真正推行素质教育。3.2破除片面注重学历达标的意识,树立专业发展观念叶澜教授说:“没有教师的质量的提高,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的精神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9现如今,有的教师认为学历达标就意味着可以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再追求上进,“本分”、机械地干工作,忽视了自身业务水

22、平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师本革命”提出,要扎实开展“十力提师能”培训活动,即努力提升教师的学习力、研究力、创新力、驾驭力、表达力、感召力、观察力、反思力、执行力、沟通力等“十个力”,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2就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要求教师要摒弃过去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观念,需要教师作为一个“研究者”而不是一个“教书匠”去学习和工作,迫切需要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而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开展课题研究。3.2.1通过参与课题研究,可以提高教师工作效率教科研工作从来不是额外的工作,教学和科研也不是截然分开的“两张皮”。表面上看,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大量的时间不得不投入教学。其

23、实教师所进行的研究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研究”,是对教师自己的教学进行思考和探究,这种研究的目的不是为教学增加另外的负担,而是力图使教学以更有效的方式展开。因此,尽管在研究之初教师可能费时费力,但一旦进入研究的正常状态,当教师从自己的研究中找到了有效的教学策略时,就有可能熟练地解决种种“教学困惑”、减少无效的重复劳动,在不一定增加时间的前提下提高教学效率。可见,工作与研究并不矛盾,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需要改变的就是观念:变无意识劳动为有意识的行为。学会要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工作为研究提供实践资料,研究推动工作效率的稳定提高,形成“工作课题化,课题工作化”的局面。3.2.2通过参与课题研究

24、,可以提高教师理论修养教师在课改中发现问题,进行课题研究,要广泛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要以先进的理念作为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理论依据,并在研究中不断探索、验证。同时教师在学术报告、教研活动、专题研讨、教育论坛、成果展示、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的科研活动中,还会受到各种先进思想的熏陶,会接受一次次先进思想的洗礼。教师参与教育科研,促进教师更新观念,树立先进的教学思想、科学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3.2.3通过参与课题研究,可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教师通过研究,会不断发现新问题、不断探索新途径、不断尝试新方法、不断反思新理念、不断攻克新难点,不断收获新体验。并逐步形成一种新的教育科研的工作方式与生

25、活方式探索发现、调查了解、分析研究、反思评价、改进更新。在此过程中,教师的问题意识增强,能把握教育现象,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教师的研究能力增强,能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教师的创新能力增强,能不断探索新知识,获得科学认识与研究成果在教育科研中,教师各方面素质必然得到提升,也必将促使自身由“教书型”走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我区教师进修学校在充分整合区域教师教育资源的基础上,于2003年在邯郸市率先成立了科研部,主管全区的教育科研工作。通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我区科研课题的数量和质量在全市都遥遥领先。教师们都把课题根植于学校自身实际,与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选择自己的

26、研究问题,在教育教学中开展行动研究。为进一步落实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更好地贴近教学实际,并把课题研究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我区与2008年又率先开展了“个人课题”暨小课题研究,所选题目立足于个人在教育教学中具体而微观的教育问题,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研究。同时为促进研究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 我区还创新性地举办了“个人课题研讨课”评比活动。这些都大大激发了教师的参与热情,对于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理论修养,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第4章 回顾与展望4.1重树以爱和责任为核心的高尚师德陶行知先生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教师的职业是一种

27、责任最重大、最光荣的职业。”这些名言都是我们教师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师本革命围绕“三师”活动,着力在师德建设上下功夫。要深入开展“十心立师德”教育活动,大力弘扬和培育教师的忠心、爱心、匠心、痴心、童心、虚心、清心、恒心、良心、雄心等“十个心”,不断强化爱与责任的核心师德。2正因为有了我们对于师德的核心是爱生的实质的理解,才会更好的理解师德的底线是责任,这种责任是教师职业道德中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是一个没有对社会负责任的老师,会把一位养成习惯很差的学生想方设法赶出学校,这样的学生将会给社会带来许多的麻烦,甚至这样的学生还可能会犯罪。一个没有对家长负责任的老师,会对学困生以歧视、甚至虐待他,会因家长

28、的不同而用不同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会把学生的点滴进步看成是自己的功劳而不会看作是自己的责任。一个没有对学生负责任的老师,会随意的对学生恶语相加、冷嘲热讽,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上的困难熟视无睹,会面对着学生的作业敷衍了事的批改。一位教师在批阅学生的周记时,看到这样一段话:“老师,这一次期中考试,我又没有考好,我很担心你会找我谈话,可你没有,老师,你是不是已经把我忘记了,还是你看到我退步了,已经把我放弃?”他当时很惊讶,没有认识到这种事情的严重性,没想到在学生的心里竟是一种希望,是老师在乎他的一种最直接的体现。他们渴望接受表扬或批评,担心被忽视。于是,这位教师马上找来这位学生进行了一次长谈,及

29、时弥补了工作中的失误。事后,这位同学又在周记中写到:“老师,也许是我错怪了你,你的工作那么繁忙,我不但不能为你分担,还给你增添了不少麻烦,请你原谅我。我知道你一直都把我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我一定努力学习,老师,我不会让你失望的,请你相信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每一名学生,不要放弃任何人,积极努力的鼓舞学生的士气,让他们每时每刻都能处在良好向上的精神状态,真正树立以爱和责任为核心的高尚师德。4.2重树爱岗敬业廉洁从教的师表形象“爱岗敬业”是当今社会中提倡的一种主人翁精神,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人民教师,更要提高自身素质,树立师表形象,知其业伟,终而不渝。学校存在于社会大环境中,社

30、会上不良风气必然在学校有所反映,作为光荣的人民教师,就要有意识锻炼和约束自已,要遵循时代要求,以人民教师的行为规范要求自已,牢固树立爱岗敬业的责任意识,抵御不良风气的自律意识,用自己的爱心去构筑大爱无疆的师表形象。4.2.1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爱岗敬业是教师基本的职业道德。一方面,教师立足本职岗位,认真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培养合格人才;另一方面,在平凡的岗位,撒播爱心,享受充满活力的人生幸福。教师从事的是一种培养人、教育人的事业,这对社会文明进步发展起一个推动作用,因此,教师职业关系着千千万万的自我价值和人生幸福,关系着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程度。爱岗敬业是一种对事业全身投入和不悔追求的信念,是拼搏

31、奋斗的动力,以及事业成功的保证。教师的职业注定安于平凡,淡泊名利,讲究职业良心,它的平凡才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事迹,如果把平凡而神圣的教师岗位看作个人谋生的手段,那它永远也得不到成功。在教师岗位上,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只有默默无闻的奉献,认真负责,工作严谨是教师的需要,是道德责任感的体现,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在一行,爱一行,千万不能坐在这儿,这山望着那山高。4.2.2为人师表 廉洁从教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定要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事事率先垂范,为人师表,自觉抵制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做一个廉洁奉公的教育工作者。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无论在

32、什么场合,是否有学生在场,是否与学生交谈,都要时刻不忘自己的教师身份,言谈举止要文明得体,切实做到严以律已,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先做到,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动学生、带动学生,共创良好学习氛围。不仅如此,作为教师还要时时刻刻注重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坚守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正体现出真善美的形象,切不可出现为教不廉甚至违法犯罪的行为,玷污“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只有这样,才能用一个高尚美好的人民教师形象去影响学生,熏陶学生,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有序进行,进而促进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结 语综上所述, “师本革命”行动

33、是在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新形势下提出的一项创新举措,它为我们清晰阐述了新时代的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角色定位,也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体会其内涵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使教师从传统的角色定位中走出来,积极投身到新课程改革当中去,只有这样,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求,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真正实现由“教书匠”到教育家的转变。参考文献1 龙亚君.新课程与教师观念与角色的转变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5,12 邯郸市教育局.邯郸市“校本革命”行动纲领Z.20083 陈艳.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思考M.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94 程黎曦.教师与新课程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5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Z.20016 水小琴.走向师本:新课程背景下教研范式的转型J.教学与管理,2008,37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58 周玉娥. 春意来,草自青:生本教育的理念与操作M.北京:朝华出版社,20109 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