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浅探.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06993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浅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浅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浅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浅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浅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浅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浅探.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浅探开原市三家子乡中心小学林 佳2011年5月18日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浅探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教学发展的时代需求。它为我们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扩大教学对象,变革教学方式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加强个人学习,熟练掌握并应用这门技术于课堂教学之中,并做到及时有效的反思,提高个人的信息技术专业水平,加快基础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师 专业发展英文摘要Under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vironment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

2、elopment shallow EthanABSTRACTstin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teaching application is the era of teaching development needs. It for us bett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enlarge teaching object, reform teaching methods provides certain material base. As a new era of teachers, we should str

3、engthen individual learning, master and application of these techniques in classroom teaching, and be a timely effective among the reflection, improve person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level, based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promote accelerate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education tea

4、ching. 前言在课程改革和信息技术的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谋求发展,教育谋求长盛不衰的必由之路。只有专业的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校的“第一资源”。学校拥有专业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既关系到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又是新课程改革能否推广的关键。 为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性,实现教师终身学习、自我更新和专业成长,同时探索一条教师专业发展的科学途径,本文就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下,教师专业发展等问题提出一点看法。正文一、 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传统社会教师的专业素质为“师德+专业知识+教学技能”,信息环境下教师的专业素质为“师德+专业知识+学科实践+

5、英语+信息技术”,这是社会知识化、知识信息化、教学网络化、文化全球化时代带来的重要变化。知识在剧增,环境在改变,教师凭借多年前掌握的知识年复一年地重复过去话题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学科实践技能也必须顺势而变。越来越多的学校通过光纤加入到Internet的大家庭,越来越多的教师将信息技术纳入课堂教学,诸多教学研究和实践成果昭示出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重要价值,如果教师依然忽视变革,墨守成规,必将为世界潮流的弃儿退出教师职业舞台。时代呼唤着教师角色、教师的素养必须适应信息化教育环境的形成进行演变和提升。二、信息化环境中的教师专业发展(一)在新课程改革的学习、培训、研修中获得专业化发展学

6、习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不竭动力,我们当代许多成功的教育家,无不是勤于学习,广于阅读的,是我们学习的典范。现代信息技术是近几年兴起并深度影响了我们生产生活与学习的一门全新技术,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而对于我们广大教师、特别是边远的农村教师来说,却是比较陌生的。要达到其在教育教学中的真正运用,这条路还很长。为此我们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进行深入而有效的学习,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为我们的实践保驾护航。(1)个人学习。由浅入深,由易及难,选择适合自己起点的书籍资料,网上搜索合适的学习资源,浏览名家Blog,下载相应的学习内容等进行个人自修,继承和发展原有的教学理念,从不同角度(如教学方案的设计,

7、课件的使用方法,教学的呈现方式等)出发,建构新观念。(2)同伴互助,彼此共进。建立或加入校级、市级乃至省级的信息技术QQ交流群,积极参与bbs论坛讨论,互发email等,达到相互交流,相互鼓励与促进的目的。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课题立项等活动中,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吸纳他人的先进经验,修正自己的学习错误,便捷自己的学习过程,开拓自己的学习眼界,丰富自己的学习内涵。(3)专业引领,迅速提升。通过网上视频或实际的专家引领这一途径,达到提升自我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目的。比如:我市的全体教师就进行了全员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初、中级培训,这从根本上进一步提升了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与应用能力。(二)在课堂教

8、学实践中获得专业化发展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感性认识都要经过它的检验才能内化为我们的理性认识。我们对待信息技术,也要本着“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一边反思。”的原则,对于各种教育观念、设想和做法,进行实践后的重组,成就自己特色的专业发展之路。(1)积极参与校本研修活动,推进自我信息技术的专业发展。校本研修是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及特点,有效开展各项校本活动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校本研修的活动过程中,参与教师能积极的提出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展开细致而广泛的讨论,协商合作,寻求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与办法。从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讨论与分析,再到问题的解决与思考,全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

9、面都拓宽了教师的思路,增加了教师的经验与积累,有助于教师个人的实践能力与业务水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2)积极尝试,适度偏“右”。为了让广大教师能够尽快的掌握并应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在相对的一段时期内要求全体教师:能进行包含信息技术内容的备课就尽量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方案设计;能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上课的就尽量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上课;能采用信息技术手段管理与评价的地方就尽量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评价与管理。这就犹如一个人读到一本好书一样,可以适当牺牲一点吃饭与休息的时间。(3)对不同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学校要敢于压担子,强调具体任务的落实,要求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做出示

10、范与引领;对于中青年教师,学校可以提出或制定明确的发展计划,相应的时期完成相应的任务,每一名教师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所提高;而对于老年教师,学校则应坚持鼓励的原则,提倡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而不做出具体的要求。(三)在集体备课活动中获得专业化发展集体备课是实现经验共享,优势互补,开发潜能,生成智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新课标要求“教师要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学研究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当前,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需要转变思想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水平。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时间还比较短,教师应紧紧抓住集体备课中互助合作的内涵,大力开展教师之间的同伴互助

11、活动,充分发挥每一个教师的积极作用,在实践中更加注意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使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可以互相诉说困惑、提出问题、展示案例、阐释设想,在各抒己见、共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产生灵感,达成共识,升华认识。这样,集体备课就从过去的以老教师为中心的单向信息传递转变为在平等基础上的双向或多向信息交流,不仅可以用老教师的知识经验弥补新教师的缺陷不足,而且还可以用新教师的新理念和新观点撞击老教师的旧思想、旧模式。这样,集体备课就真正实现了新老教师的同伴互助、资源共享的共同发展目标,从根本上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竞争力,集体备课是信息技术教师获得专业化发展肥沃土壤。(四)从互动交流中获得专业化

12、发展信息技术教师拥有最便捷、最广阔的互动交流平台互联网。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与专家、同行进行跨时空、跨地域的互动交流。通过与同行们开展平等、坦诚的专业切磋、交流、探究,互相学习,彼此借鉴,共同分享经验。通过参与这种最便捷、最广阔,多层面、多渠道的学习交流活动,信息技术教师足不出户就能接受到前沿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培训。互动交流是信息技术教师获得专业化发展的捷径。(五)从参与课题研究中获得专业化发展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会有些感悟,有些反思,可能会是一些片段,不成篇章,系统持续深入反思的过程就是课题研究的过程。课题研究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也

13、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增强教师的凝聚力;通过课题研究开发教师潜能,激发教师的创造力;通过课题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也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只要用心教育,用心钻研,相信信息技术教师通过参与课题研究,一定会在专业上更大程度的提升自己,成为一名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信息技术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呼唤教师自我更新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存在着巨大差异。传统教学以教师授课为主,网络环境下以教师启发、引导并与学生共同探讨为主;传统教学基本上是灌输式教学,信息化条件下是交互式教学;传统课堂教学目标单一,注

14、重知识、注重智力;信息化课堂教学目标的多样性,智力与非智力并重,注重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传统教学内容上主要以语音、符号刺激为主,信息化条件下以图像、语音和符号多种方式综合传递,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综合教学技术,不仅可以扩大教学内容传递方式,而且可以沟通课堂与外界环境的联系。网络学习极大地拓展了传统的教育空间和教育时间的概念。因此,教师要适应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变迁,必须应对挑战,主动进行自我更新。1教育观念的更新信息技术与课程相整合的过程决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简单运用过程,它必将引发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哲学理

15、念,认识到每一个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而且是“学习的主权者”,保障“学习权”即保障基本人权。把课堂还给学生,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每个学生各得其所,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发展;把世界引进教室,使课堂成为社会的组成部分,使学生与现实零距离接触;把信息化为知识,把知识化为智慧,使有限的课时得到最大的收益。教育实践证明,要实现上述目标,仅仅有形技术的介入并不能使教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信息技术只有当有形技术与观念形态的技术两者密切配合和精心设计才能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发挥作用。传统的教学活动主要是以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为主,学生的学习活动处于被动地位。在交互网络学习新环境下,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是

16、主动的,教师的任务是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进行学习策略指导。教学方法由原来单纯的基于讲授语言知识或者归纳语法要点转化为基于“情景创设”、“问题解决”、“协作指导”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对象由针对好学生到关注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教学评价由以考察学生记忆知识多寡为主要评价方式转化为着重检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方式、运用语言能力;教学方式上提倡合作学习,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寻找动力。为此,面对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浪潮,教师应该是信息、思想及知识的先觉者,更多、更快、更好地传播最新、最前沿的先进文化信息。教学不只是传授语言逻辑知识,

17、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搜集、分析、加工和运用信息资源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2专业知识的更新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专业精神,增强专业修养、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教师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因此,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观察他人教学的同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并在理论指导下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要树立终身学习和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观念,只有这样才会从自己的生命体验中

18、懂得终身学习的价值,努力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习惯和能力,真正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理论实践与文化的统一。3教研观念的更新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它呼唤教师的创造,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科研知识与能力,永远站在学科的前言,矢志不逾地追求真理。没有科研活动,只靠背讲义,念讲义的教师是不称职的、落伍的教师。科研能力是高质量教育和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在信息化教学研究中,教师要坚持教学相长,在师生交互中发展自己;反思教学实践,在总结经验中提升自己;学习教育理论,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己;投身教学改革,在把握规律中端正自己;尊重同行教师,在借鉴他人中完善自己。在教学中,没有教师

19、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的精神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四、结论日新又新的信息技术在当代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全国课程改革的热点之一,教师已经成为推进信息化教育的重要力量,这对实现人口大国到人才大国、教育大国为教育强国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我们要借信息技术的双翼,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推进教师专业化、信息化的协调发展,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最终促进21世纪我国现代国民教育的展翅腾飞。【参考文献】1 叶澜,教师的角色与教师的发展新探M .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2 何克抗,E - Learning 与高校教学的深化改革J,教育技术通讯J . 2001 , (12) :25;3 北京教科院,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C,4 赵勇,教师应当掌握怎样的技术J,中国远程教育,2003.5,(34-35);5 小清,信息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和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2,(35-36)。6朱艳,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J,吉林教育,2007.097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58 肖成全,有效教学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