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造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创造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061813 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学时数:54学时 学分数:3执笔者:范向阳 编写日期:2004年8月一、课程性质与目的创造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中的一门主干课程。创造心理学,属理论知识与方法课程,也是形成学生创新素质的专门课程。创造心理学课程的目的,分成以下几个部分:1,使学生掌握创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体系。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创造技能,特别是提高创造思维能力水平。3, 使学生的创造情意水平得到培养与提高。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创造活动与相关心理现象(4课时)(一)教学要求1, 学习了解创造活动的一般过程2, 学习了解对于从事创造活动与创造事物的心理产
2、生过程3, 学习了解对于创造活动与创造事物的不同心理反应4, 学习掌握对于创造活动与创造物应有的理性控制5, 自主探索学习,深入思考表达,健康情感体验(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创造活动的过程。创造的内涵外延。创造活动中的理性与非理性心理。2, 教学难点:创造创新的准确界定。创造活动中理性心理必然性。第一节创造活动的一般过程一、创造活动过程结构的普遍性二、创造活动过程结构的特殊性。第二节 非理性心理一、 创造活动与创造物审视非心理的产生过程。二、 非理性心理的典型表现。第三节 理性心理一、 创造活动与创造物审视理性心理的产生过程。二、 理性心理的典型表现。科学观念。伦理观念。美学观念。第二章
3、从事创造活动的心理素质(1)(12课时)(一)教学要求1,学习了解创造的心理素质范围与内容2,创造心理素质提出与定义的思维分析3,创造思维中的逻辑思维及其品质训练4,学习行为目标:自主探索学习,深入思考,表达表现,健康情感体验(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了解创造活动必须的主要的心理素质,理解逻辑思维与创造思维、创造活动的关系,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品质。2, 教学难点:逻辑思维多形式与品质的促进发展第一节 从事创造活动的心理素质的一般认识一、 思维素质。二、 操作能力素质。三、 情意素质。四、 知识构造素质。第二节 逻辑思维的功用与训练一、 逻辑思维在创造活动中功用。二、 逻辑思维及其品质的认识
4、。三、 逻辑思维的训练。第三章从事创造活动的心理素质(2)(16课时)(一)教学要求1, 学习了解非逻辑思维在创造活动中的一般功用2, 学习了解非逻辑思维的不同种类与品质及其在创造活动中的特别功用3, 非逻辑思维及其品质的训练4, 自主探索学习,深入思考,表达表现,健康情感体验(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理解非逻辑思维在创造思维、创造活动中的功用,熟悉非逻辑思维形式,提升学生的非逻辑思维品质。2, 教学难点:非逻辑思维不同形式的运用,非逻辑思维品质的促进发展。第一节 非逻辑思维在创造活动中的功用一、 非逻辑思维的品质。二、 非逻辑思维的种类。三、 非逻辑思维在创造活动中的功用。第二节 非逻辑
5、思维的训练一、 直觉思维训练。二、 侧向思维训练。三、 想象训练。四、 发散思维训练。五、 灵感思维训练。第四章从事创造活动的心理素质(3)(4课时)(一) 教学要求1, 学习了解非智力因素在创造活动的中一般功用2, 学习了解非智力因素不同种类及其在创造活动中的特别作用3, 非智力因素训练4, 自主探索学习,深入思考、表达表现,健康情感体验(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了解非智力因素的内涵,理解非智力因素在创造活动及创造思维中的重要性。2, 教学难点:非智力因素在创造思维或创造活动中的功用的训练与体验第一节 非智力因素及其品质的理解一、 非智力因素内涵。二、 非智力因素的品质。第二节 非智力因
6、素在创造活动中的作用一、 兴趣爱好的作用。二、 动机的作用。三、 情绪情感的作用。四、 意志的作用。五、 性格的作用。第三节 非智力因素的训练一、 动机训练。二、 情绪情感训练。三、 意志训练。四、 性格训练。第五章创造技能与创造技能形成运用心理(12课时)(一)教学要求1,学习了解创造活动中常用的技法技能知识2,学习了解创造活动中人们形成与运用创造技法的心理3,训练使用常用的创造技法4,自主探索学习,深入思考、表达表现,健康情感体验(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创造技法的认识与运用体验,创造技法及其运用的心理分析。2, 教学难点:创造技法的运用的自我心理体验与分析第一节 常用创造技法一、程序
7、性相对较低的创造技法。二、程序性相对较高的创造技法。第二节 创造技法形成与运用过程中的心理一、 创造技法运用中的心理因素与创造能力构成的心理因素的关系二、 创造技法运用中的种种心理认识第六章创造心理素质的因果与测评(2课时)(一)教学任务1,学习了解人的生理素质与创造心理素质形成的联系2,学习了解人的社会文化环境对人的创造心理素质形成的影响3,了解创造心理素质的测评的一般方式4,自主探索学习,深入思考表达,健康情感体验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了解影响人的创造才能的外在因素。理解改进外在因素的主要的方法。了解测评创造才能的量表的科学性。2, 教学难点:影响创造才能的统计因素与非统计因素的
8、对比第一节 创造心理素质的生理源泉一、 人脑“超剩余性”的假说。二、 心理发展的条件。三、 大脑的宏观结构和神经元的生物化学第二节 创造心理素质的社会源泉一、 家庭文化。二、 社会文化。三、 教育文化。第三节创造心理素质测评的一般方式一、 托兰斯测验二、 其他测验第七章创造教育活动与创造心理(4课时)(一)教学要求学习认识创造教育活动的本质与表现形式1, 学习认识创造教育活动过程中相关人员的心理现象2, 学习调控设置有利于创造教育发展的条件3, 自主探索学习,深入思考表达,健康情感体验 (二)教学内容1,教学重点:理解创造教育的根本原理。理解创造教育的条件性。认知创造教育活动中主要的心理现象。
9、2,教学难点:创造教育的文化心理认知第一节 教育活动中的创造性现象与心理认识一、 课程教学中的创造性现象与心理二、 课外教育活动中的创造性现象与心理第二节 创造教育实施的原理与方法一、 创造教育的本质与现象二、 创造教育设计原则三、 创造教育实施原理四、 创造教育实施的方法三、课程教学形式与安排创造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形式,主要有:课堂讲授,自学,讨论,作业训练等。1,课堂教学创造心理学相关理论多,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把握系统主要脉络,阐述清有关基本原理,要加强核心观念的学习认知,为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感知理解,可以适当播放相关影响资料。2,自学创造心理学一般学生能阅读理解的内容,不宜在课堂上讲解。
10、可安排自学。3,讨论创造心理学课程中涉及一些较深的心理学问题,一些属于实践性、体验性并有争议的问题,都可以组织讨论。如精神正常与非正常状态与创造,不同动机与创造,学科创造教学的系统性等。4,作业与考试安排作业分成三部分,一是培养创新意识类的作业,数量宜多,宜经常;二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类的作业,多在课堂上的即时训练,宜经常,三是培养创造技能的作业,体现出较深较系统的要求,作业宜少,宜小组形式。本课程的学业成绩计算,包括平时学习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为引导学生注重自己的创新心理素质,一般以选取较为实际的问题、较为技能性的对象,作为考试的内容。形式上以开卷为宜。四、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用书教学参考用书:范向阳等创造理论与实践,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陶国富创造心理学,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年郭有橘创造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周忠昌创造心理学,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