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区教师队伍现状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07305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我区教师队伍现状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关于我区教师队伍现状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关于我区教师队伍现状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关于我区教师队伍现状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关于我区教师队伍现状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我区教师队伍现状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我区教师队伍现状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鄂城区教师队伍现状及解决问题的建议-鄂城区教育局2010年12月8日推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尽快实现农村教育城乡一体化,必须要有一支素质过硬、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学科专业的教师队伍。现对我区教师基本情况进行深度剖析,并提出相应解决办法,供参考。 一、基本情况全区中小学117所,其中高中3所,初中19所,小学95所。全区农村现有中小学生43769人,其中,小学22172人,初中16277人,高中5320人。、教师编制情况2003年,市编委核定我区中小学教师编制3311人。其中高中227人,初中1144人,小学1940人。目前,我区中小学教师实有人数3360人。其中高中273人

2、、初中1053人、小学2034人。专任教师3206人。我区中小学在编区级财政统发教师2864人、无编区级财政统发教师279人、乡镇财政供养代课教师171人、学校自筹自请代课教师46人。其中泽林高中、秋林高中在编区级财政统发教师169人、无编区级财政统发教师76人、学校自请代课教师28人。、教师结构情况1、年龄结构:我区中小学50岁以上教师人数815人,约占教师总人数的24.2%;40-50岁之间教师人数853人,约占教师总人数的25.3%;30-40岁之间教师人数1024人,约占教师总人数的30.4%;30岁以下教师678人,约占教师总人数的20.1%。2、学历结构:全区中小学教师拥有研究生学

3、历的9人,仅占教师总人数的0.2%;本科学历的教师811人,约占教师总人数的24.1%;专科学历的教师1556人,约占教师总人数的46.3%;中专及以下学历的教师984人,约占教师总人数的29.4%。3、职称结构:全区中小学教师拥有中高职称的214人,约占教师总人数的6.7%;中级职称的教师有1426人,约占教师总人数的44.5%;助理级及以下的教师1566人,约占教师总人数的48.8%。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是高中和初中普遍缺编,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按现有学生人数,省定高中13.8:1,初中16.8:1,小学21.6:1标准核算,高中应配教师362人,初中应配教师827人,我区高中和初中普遍缺

4、编,其中20所初中共缺编91人。面对人手不足的情况,为维持正常教学,各学段学校纷纷从低一级学段学校抽调在编的优秀教师。如泽林高中从本区部分初中抽调20多名教师补充教学,秋林高中从汀祖镇四所中学抽调18名(仅汀祖中学就被抽调9名)优秀教师到高中任教。初中从小学抽调优秀教师,如新庙中学从本乡镇小学抽调12名优秀小学教师到该校任教;汀祖中学从该镇小学教师中抽调10人到校任教,汀祖镇全镇70以上的初中教师是从小学抽调上来的。这样层层“掐青苗”,一方面造成中小学教师年龄、专业上的结构性断层,使高中自身教学质量有所下降,给初中和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及管理工作造成极大影响。二是由于编制核定标准不科学,农村小学

5、虽然超编严重,但实际任课教师不足,教师教学负担过重。我区农村中小学教师定编标准是在原有的应试教育的基础上确定的,编制政策比较滞后。而且,2003年我市对学校教师的定编标准,是在湖北省编制标准的基础上提高了2个百分点(我省其他市州基本按省编制标准定编)。单从学生数量来看,这个比例似乎符合我市实际,但从推行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现有教师的配备标准是不科学的。一方面,随着计划生育工作提高人口生育率的下降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学校生源呈逐年递减之势,农村小学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超编现象,部分学校出现“理论超编”与“实际缺编现象”,但在实际教学中,小学任课教师又显现不足。由于我区农村小学多,生源分散,规模偏

6、小,学生数虽然减少了,但大多数小学年级数、班级数却没有减少(很多农村小学都是单级单班)。我区95所农村小学中,学生不足200人的有82所,占全区农村小学的86.3。另一方面,国家推行素质教育,课程科目又有大幅度增加,而且要求全面开课:小学由原来的9门课程增加到13门,初中由原来的12门课程增加到17门,学校开课的课程数和教师的课时量大幅度增加。农村小学教师周授课量大多在2026节(国家规定的标准是1622节/周),低年级甚至普遍存在包班(30节以上/周)现象。花湖镇八庙小学一名英语教师同时兼任该镇东庙小学的英语教学,每周在两所学校之间走教,各带9节课。长港镇高沟小学现有7个班,在校学生140人

7、(按市编标准计算需配备教师6人),在岗教师10人,多数教师的周课时在25节以上,教务处刘主任带有8个学科的课,每周课时量达到26节,还要负责学校的教务工作。但两所学校现有在编教师都超出了应配备教师人数,光从课时量来看,这两所学校教师所承担的教学工作量都高出教育部规定的教学工作量标准,而且不少教师跨年级、跨学科授课,难以应付日常工作,这样的情形显然与编制有关。如果按照市编制标准来确定教师编制数则工作根本无法打开局面。对这类学校按师生比来配备教师是不科学的。近几年来,随着学校布局调整,全区农村小学学生数在150人以下的学校还有所64所,占全区小学总数的67.4,学生数低于100人的农村小学及教学点

8、全区仍有5所,这些学校和教学点教师的授课工作量和学生管理工作量更大,这些学校在编教师都在10人左右,除去离岗退养、长年病假和工勤人员外,实际任课教师并不多,现有定编数实际上根本不能满足学校日常工作正常运转的需要,个别学校因任课教师偏少,甚至出现一个老师教遍所有学科,一个班一天所有的课由一个教师上的情况,从教学质量上来讲,根本达不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另外,许多学校教师属于“民转公”,是“半边户”(爱人在家务农),消耗他们精力的不仅仅是学校的教学工作,还有家里负担的农活。平日里在学校紧张工作,双休日还要抽时间忙家里的农活。班主任工作尤其辛苦,这些情况既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也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发展。三是

9、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师老化严重。据统计,该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编在岗的2695人中,30岁以下的只占20.6;40岁以上的占89.4,教师队伍明显趋于老龄化。由于到龄老教师不断退休,受编制和待遇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中青年骨干教师流失,近几年来全区又没有通过招考等方式补充年轻教师。按这样发展,未来五年教师队伍将会出现严重的断层。我区新庙中学大部分教师年龄在45岁以上;花湖镇八庙小学15名教师中,50岁以上的就有8人;汀祖镇李坳小学、王边小学教师平均年龄都在50岁以上。我区农村小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存在此类情况。教师队伍严重老龄化,青黄不接,一方面形成了“哥哥姐姐教高中,叔叔阿姨教初中,爷

10、爷奶奶教小学”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又造成了学历结构和知识结构的老化, 先进教育思想、教学手段不能应用,学校教学教研活动难以展开,新教材无力应付,各种活动也不能开展,影响我区教育教学质量及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同时,受人事、财政管理制度的制约,师资力量难以调整。四是教师配备不均衡,部分学科专业教师极度匮乏。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中小学要开齐、开足所有课程。小学目前应该开课科目有13科,中学目前应该开课科目有17科,这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区中小学39%的教师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由民办教师转正,46%的教师与所教学科不对口,只有极少数人受过专业教育,大部分是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有

11、相当一部分教师存在教法陈旧、教育观念落后、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狭窄的问题。目前,小学教师虽然超编问题突出,但部分学科教师却严重缺乏,特别是专业要求较高的英语、微机、音乐、美术等学科,因为没有音乐教师,很多乡镇的中小学已经多年没有了孩子们的歌声。初中专业教师缺乏的问题也非常突出,教师第一学历低,师范类教师少,专业性较差。沙窝乡黄山中学55名教师中只有4人的第一学历是专科,7名英语教师只有1人是湖师英语(32)毕业,其他6人都是改任的;政治、化学、历史、地理、生物、音乐、美术等学科根本没有专业教师。该区汀祖中学51名任课教师中(该校是原鄂城区汀祖高中改为初中的学校),也只有15人的第一学历达到专科

12、以上水平;汀祖镇全镇基本无物理、化学、音乐、美术专业教师。泽林高中40个班仅有4名地理教师,其中1名教师带8个班地理,急缺艺术、语文、化学、物理、地理等学科教师。秋林高中28个班仅有3名生物教师,其中,分管教学副校长范广彦带9个班生物,急缺生物、数学、地理、综合实践课、信息技术教师。目前,这些科目缺少的教师都是其他专业教师经过短训后仓促上阵的,专业教师缺乏使得这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难以正常开展,教育教学质量不能得到保证。五是“以区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已基本形成,但管理体制不顺。我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队伍管理中,实行人、财、事分离。市人事编制部门负责管理教师编制,乡镇财政负担教师工资

13、,教育部门负责业务。这种管理体制造成我区无权进人,学校急需的专业教师无钱聘请,教师正常交流不能进行,甚至在本区各乡镇内都不能正常调动,造成教师区域数量比例失衡。汀祖中学被抽调到秋林高中任教的9名教师,仍然占用原学校编制,为维持学校正常教学,汀祖中学只得从镇内其他小学抽调和临时聘请代课教师,给学校造成了一定的经济负担。我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现有在岗不在编和临时代课教师533人,每年解决这部分教师的工资福利所需资金就在1000万元左右,乡镇和学校压力大。六是教师健康状况堪忧,业务能力提升缓慢。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待遇低、生活困难、工作繁忙、学习紧张的情况,部分教师健康状况欠佳:一是待遇低,生活

14、困难。农村教师工资虽然能按月发放,但不足额,与城区教师工资相比,一般相差都在400百元以上。由于工资低,待遇差,加之很多教师是半边户,导致他们普遍存在生活困难的状况。二是工作忙。农村中小学教师周授课量多达2428节,除了每天备课、上课、改作业、管学生外,还要承受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各种考核。 三是学习紧。以前小学和初中教师分别只要求是中师和大专文凭,现在则分别需要大专和本科文凭,为了学历达标,他们除了要学习新课改、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外,还要抽时间学习进修拿文凭。四是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由于诸多原因,加之有的教师上班路途遥远,每天疲惫不堪,不少教师已是未老先衰。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基本处于亚健

15、康状态,年龄偏大的教师更是如此。据不完全统计,该区长期请病假人员达80人之多,教师健康状况堪忧。三、解决问题的建议1、科学地核定编制。综合考虑农村学校的班数、学生数和教师工作量等实际情况,在农村学校教师编制标准的制定上给予政策倾斜;建议按照“退一进一”办法,将死亡、调出、退休等人员的编制腾挪出来,重新核定到2003年后任教而没有编制的教师。科学地核定教职工编制,一是核定教师编制要有通盘考虑,要多种因素共同考量,真正的从教育实际需要出发,不能只硬性规定一个生师比,教师编制除了要考虑教师和学生比之外,还要考虑班级数量、任课门数与教师比、周课时与教师比等因素。二是应以学校为单位,按省定标准(全省其他

16、市州基本是按省编制标准核定编制)核定教师编制。对于农村学校应考虑到办学的规模、班级数与教师比问题,适当考虑山区、湖泊等地的特殊情况,注意向农村和边远地区倾斜。三是合理配备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辅、工勤人员编制,完善学校管理。此外,市(区)编制部门对教职工编制实行总量控制,将农村义务教育编制管理权限下放到区,这样,管理重心下移,符合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的要求,也有利于提高各地工作责任心,防止基层矛盾上交,体现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市(区)教育部门根据各中小学实际情况,统一合理调整编内教师,促进流动。 2、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在依法保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方面,一是要进一步强化政府对教育的依法保障责

17、任,加大教育经费保障力度。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真正实现“区级统筹”,在经费上确有困难的,市级财政应通过转移支付给予一定的补助。各级教育经费支出要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的监督。二是要确保地方政府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三是要确保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缺编补助经费足额划拨,切实解决学校因严重缺编而聘请临时代课教师所产生的沉重的经济负担。3、及时补充专业教师。一是建立教师及时补充机制,实行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积极引进年轻的优秀教师和一些急需的学科教师并落实编制,从根本上解决缺编及专业教师匮乏的问题;二是优化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对工作在

18、教学一线年龄偏大、体弱多病、知识老化等不能满足现代教育需要的教师,采取离岗退养或调离教师岗位等措施,腾出教师编制,公开招聘优秀的师范类本专科毕业生教师,以防止教师断层,满足正常的教学需要,为我区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师资保障。4、进一步落实支教制度。每年通过招聘引进省下派的资教生等形式,招聘部分教师,以弥补历史、地理、生物、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不足。完善城市教师到农村,尤其是贫困、边远地区的薄弱和缺编学校支教制度,积极鼓励城区教师特别是优秀骨干教师下乡支教,鼓励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帮扶,给农村学校输入新鲜血液,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水平,平衡学科分布,满足素质教育需要。5、积极开展教师专

19、业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主要都是年龄偏大、教龄较长的中师或高中毕业生,第一学历低,虽然他们通过自学已完成了学历达标, 但其大多数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自己所任学科专业水平并不高,专业教学能力并不达标,亟待通过培训,提高业务水平。继续加强校长培训和教师培训,设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建立农村教师定期到城市学校进修学习制度,定期安排农村教师到城市学校进修学习,并制定工作规划,促进教师培训经常化、规范化,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努力提高现有在职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6、全面实施农村教师关爱工程。加大经费投入,启动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改善农村教师生活条件;为农村教师办理住房公积金,解决农村教师的后顾之忧;提高农村教师生活补助发放标准,在教师职称评聘中,向农村一线倾斜,鼓励农村教师安心从教;定期开展农村教师心理健康服务和体检,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教师健身或文娱活动,营造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工作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