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学期末考试答案小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学期末考试答案小抄.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 是以高深知识为核心所展开的教育活动。高等教育传授的是高深知识,培养的是掌握高深知识的人才,所研究的更是高深学问。 高深知识:是严谨的知识概念中的一种程度阐释。简言之是高等教育所经营的知识的范围和层次。 高等教育本质: 主体在高深知识的生成与创造中实现自我的生成、发展与完善。高等教育培养的是完成完全中等教育后的人,使其成为具有高深知识的专门人。高等教育的过程实质上也是高深知识的生成、选择和创新的过程。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即不同学科领域的构成状态。是对高等教育机构所培养人才的知识与才能性质不同进行的一种分析。一般以高等教育机构所授学位、文凭与证书的科类划分为准。高等教育结构:
2、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及组合方式,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复杂系统。 大学的职能:是高等教育功能的具体体现,它是指大学应当承担的社会职责和履行这种职责的能力的统一体。功能:它是指高等教育活动、高等教育系统对于个体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实际作用和影响。职能:指“人、事物、机构应有的作用”,是某一机构的职责和能力,其中蕴含着一定的价值期待,是主观上宣称要达到的作用。 通才教育:是指高校全体学生所应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旨在养成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富有社会责任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所必须具备的广泛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 专才教育:亦称专门教育,是使受教育者成为专业人才
3、的教育。 英才教育:它是建立在高深学问基础上的,以心智和人格的养成为核心,目的是让少数具有天赋和潜质的学生成长为高精尖的教育。 大众教育:是指基于普通科学知识的基础上,以智力开发与人格养成为中心,旨在培养国家所需的各行各业的普通建设者的教育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化:是指高等学校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授高等学校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变现专业到的,兵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高等学校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教师与学校相结合,在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测定、总结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做
4、出有效的安排。专业培养目标:是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在不同专门化领域和不同类别高等教育的具体化,具体规定了各专业所要培养人才应达到的基本要素和基本规格。专业的三个要素: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及专业中的人,即教育主体。品牌专业:是指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高、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声誉好的专业。课程结构:指课程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一般指课程类型、各类型课程所占比例及各类型课程怎样构成整体。高等学校课程:为实现一定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全部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和分量、进程的总和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学生学习量的计算单位,以选课制为核心,以取得一定量的学分作为毕业条件的一种课程组织形式,其基本特点是
5、“自主选择、因材施教、灵活培养”。高等学校教学计划:是高等学校根据培养目标而制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制的有关学科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是编写或选用教材,组织实施教学和进行课程质量评估的依据。它对稳定教学秩序,搞好教材建设,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学大纲一般包括说明、本文、附录三部分。高等学校教材建设:包括编写、选择和使用三个方面。精品课程: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是体现现代性、科学性、先进性和具有鲜明特色,并具有辐射作用的优秀课程。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在
6、实现自身功能的过程中对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的体现程度。这种程度包括高等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现程度,也包括高等教育适应并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体现程度高等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种高等教育机构和教育规范系统的总和。三个层次:1.教育根本制度,主要指国家教育方针2.教育基本制度,包括教育体制、学制和各种教育政策、法律与法规等3.教育具体制度,指各种具体的教育行为规范、办事程序和运行机制学年制 学年制是学生按学年计划读满规定的学习时数和学年,考试合格为毕业标准的一种课程组织形式。又称学年学时制。课程结构 指课程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一般指课程类型、各类型课程所占比例及各类型课程
7、怎样构成整体。教学风格 它是指一个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技能、技巧的合理组合和运用,体现着教师个人一贯的稳定的教学心理品质。 高等学校专业 是高等学校以社会职业分工和学科分类为依据,分门别类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教育单位,是社会分工、学科知识和教育结构单位一体的组织形态简答题1西方中世纪大学及其特点中世纪大学规定,必须设立文科以及医科、法科、神科三个高级学科的一种,才可称之为大学。 不久,大学的学科设置就包括了上述四种学科,涵盖了当时可以称得上是高深学问的所有知识。如巴黎大学就设有四个学院:文学院、神学院、法学院和医学院。其中文学院为低级学院,进行“七艺”(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
8、几何、天文和音乐)教育,相当于现在的本科学院,毕业后授予学士学位;其他三个学院为高级学院,进行专业教育,授予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特点: 1宗教色彩浓厚 2自治权力高度凸显 3国际界限模糊 4制度不健全2高深知识的特征有哪些?一、高深知识的外在特征:第一、高深知识是知识中比较深奥的部分。第二、高深知识是专门化和系统化的知识。第三、高深知识通常有专门传播、发表和认可制度。第四、高深知识总是与特定的机构相联系二、高深知识的内在联系(一)高深知识的复杂性 第一、高深知识的对象是复杂的。第二、高深知识的获得过程是专业这一特定群体的特殊实践结果。第三、高深知识的表达形式也是复杂的。(二)高深知识的有序性高
9、深知识是以学科为依托。学科的形成、发展以及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历史的、逻辑的规则之上的,规范、严谨的学科制度可以看作是高深知识的系统整合。(三)高深知识的变动性3. 高等教育与高深知识之间有怎样内在的联系?首先,高深知识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基本前提。高等教育传授的是高深知识,培养的是掌握高深知识的人才,所研究的是高深学问。高深知识的繁荣以及社会对高深知识再生产的需要,催生出了各种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其次,高深知识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工作材料。再次,高深知识规定了高等教育活动的边界。拥有高深知识领域的多寡和深入程度、运用程度划分大学的类型和层次。最后,高等教育是高深知识最重要的制度化载
10、体。4.高等教育结构具体分为哪些类型高等教育结构主要分为类型: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水平结构),是指高等教育内部由于教育程度和教育水平的高低不同而划分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它包括高等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是指不同学科领域的构成状态,是对高等教育机构所培养人才的知识与才能性质不同进行的一种分析。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中各种教育类型和教育形式的横向结构,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如何兴办高等教育所采取的种种途径与方式方法的反映,同时也体现这高等教育与科学文化以及生产技术就业等各项经济结构之间的各种关联。高等教育的分布结构(区域结构),是高等教育机构在地区分布上的
11、构成状态。5. 我国高等教育的专业科类结构的特点存在哪些问题特点:1.各科专业向均衡性发展。2.增设了不少的新型学科。3.各科类结构在不同层次中均衡发展。存在问题:1.科类专业设置的短期行为较为严重,部分高校为迎合市场需求,盲目设置热门专业,造成了人才质量的低劣。2.一些应用科类专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多数高校不从宏观角度理性的思考科类专业的废立,而是从自身利益出发盲目建设,既带来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也造成了人才的结构性过剩。3.适应科学发展的新兴学科边缘学科比较薄弱,复合型应用型学科较少。4.专科教育的科类结构缺乏有效的调控和监督,影响整体科类结构的优化。6. 高等教育的功能分为哪些类型
12、?第一种类型:从社会学角度除服,分为育人功能和社会功能。育人功能即指培养人才,促进人的身心的全面发展;社会功能即指高等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分为政治、经济、文化等几个方面。第二种类型:从文化学的角度出发,认为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是文化功能,个性的发展和文化积累是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第三种类型,从教育哲学的角度出发,即通过高等教育探究高深学问的本质来研究高等教育的功能问题,朱九思认为:传递高级文化、探究高深学问、培养高级人才。7. 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 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1.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公民高度民主的政治意识,公平、公正的社会理想和团结协作、和谐一致的民众意识,以及促进社会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健全
13、的责任。2.表现在它选择和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方面,而这一点,又是以民主制度为保障的。3.表现在高等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会对社会的各种政治变革产生重要影响,有力地促进社会各要素和谐平衡地发展,维护社会的公正与平等。 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 1.高等教育是生产人力资本的产业。2.高等教育是生产知识的产业。3.高等教育是生产高科技的产业。 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1.文化传承和传播2.文化选择3.文化的批判4.文化创新8. 大学职能的历史演变纽曼式单职能大学 洪堡式双职能大学 范.海斯三位一体大学 大学成为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大学。克尔式巨型大学大学职能的整合 教学、科研职能的重新整合与拓
14、展 科研和社会服务职能的整合与创新9高等教育如何实现制度创新 1以诱致性制度变迁(民众在利益最大化、需要最大化)为主,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相结合是基本原则 2以理顺政府与高等学校的关系为突破口 3以改革高等学校的内部组织管理结构,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为根本 4完善高等教育系统的制度执行体系是保障10正确认识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关系: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并重是由其特点决定的;大众教育与英才教育并重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并举是符合我国实际的明智选择;11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须遵循的原则:速度要适中;以内涵发展为主;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发展终身教育;正确认识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关系
15、:正确处理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关系的前提是正确认识它们的关系;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并重是由其特点决定的;大众教育与英才教育并重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并举是符合我国实际的明智选择;12怎么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途径(1)教育价值观念的变革是实现整合的基本前提。(2)课程改革是实现整合的基本路径。具体做法有:兼顾科学课程和人文课程开设综合性课程;开设活动课程,这是以儿童生活需要解决的问题为起点,以解决问题为基本过程,以经验整合的改组和改造为目的的一类课程;大量开设选修课;重视“隐性课程”。(3)教育者知识结构的改善和思维方式的变革是实现整合的基本条件。(4)构建科学教育与
16、人文教育整合的文化场。可以从实施创新教育和创建校园文化两方面入手。怎样通过课程改革实现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整合 兼顾科学课程和人文课程,开设综合型课程 开设活动课程以解决问题为起点以解决问题为基本过程已经验整合的改组和改造为目的的一类课程教给学生以不同的探索模式认识现象获取知识。;大量开设选修课;开设隐性课程13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1专业发展的自主性。2专业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3专业发展的情境性。4专业发展的多样性。14高等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岗前培训;业务进修;教学导师制;设立教师专业发展组织;实施反思性教学;15高校学校教师如何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一)了解影响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因
17、素;二)了解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适应阶段练就教学基本功阶段形成经验和技能阶段教师成长的“徘徊阶段”教师“成名”阶段;教师“成家”阶段;三)把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框架;四)掌握制定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和方法。1)充分认识自己发展善。何谓自我反思自我反思的作用自我反思的内容框架自身素质特点的反思成长环境的分析教学活动过程的反思成长历程的反思。自我反思的方法。2)了解教学工作特性。3)自我定位与目标设计。自我定位确定职业生涯路线进行具体的目标设计;4)成长阶段的设计;5)评估与回馈;五)确定教师生涯规划的表达形式。16高等学校学生的本质属性1高等学校学生是人第一,高等学校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
18、人。第二,高等学校学生是具有独立性的人。第三,高等学校学生是有独特性的人。第四,高等学校学生是有思想情感的人。2高等学校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把学生作为一个发展的人来对待,就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就要允许学生犯错误。3高等学校学生是完整的人,全面的人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以其整个身心投入高等学校生活,并以整个身心来感知、体验、享受和创造这种生活。4高等学校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17高等学校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1基础课学习与专业课学习有机统一2广博性学习与专业性学习有机统一3独立性和自主性不断增加4理论与实践有机统一5继承和创新有机统一18高等学校专业的基本内涵高等学校专业是高等学校以社会职业
19、分工和学科分类为依据,分门别类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教育单位。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基本内涵:第一、高等学校专业必须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两方面的结合来划分。第二、高等学校专业是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服务的。第三、专业是高等学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单位。19专业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一)专业和学科学科一般指学术的分类和教学科目或学习科目。在高等学校中,与学科最联系密切的是专业,学科是专业划分和设置的基础,学科分类是专业形成的主要依据之一。专业和学科不同。第一、从人才培养来看,专业主要用于本科生以下的专门教育,而学科主要用于研究生以上的专门教育;第二、从专业和学科的起源来看,学科分化在前,专业形成在后
20、,专业具有相对稳定性,而学科可以相对地分化;第三、专业与学科的构成也不同。第四、学科与专业所追求的目标不同。(二)专业和职业职业是指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并以其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的种类。职业对工作而言,专业对学科而言。(三)专业和系在高等学校,系通常由一个专业或若干个相近的专业组成。(四)专业和课程专业,就是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学完所包含的全部课程,就可以形成一定的知识与能力结构,获得该专业的毕业证书。专业的构成要素:1专业培养目标2课程体系3教育主体20专业培养目标的内容1.培养方向2.使用规格3.规格与要求21专业划分一般遵循以下几方面原则:第一、以学科为基础的原则。第二、职业适应性原
21、则。第三、独特性原则。第四、层次性原则。应据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三个层次划分专业,分别确定每个层次的培养目标和规格。22专业结构调整是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专业结构调整包括两个层面:其一、宏观的专业划分、专业结构的调整;其二、微观的专业内部要素的调整。一般认为,专业结构调整主要是指宏观的方面,而专业内部要素的调整则属于专业建设的范围。1.专业结构调整是适应经济体制的需要2.专业结构调整是适应新世纪科技发展的需要3.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是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23高校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区别与联系:一 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两者工作任务不同.专业建设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制定
22、专业培养目标,确定专业设置的口径,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等,具体表现在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术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图书资料,实验设备等物质条件的改善和管理工作的提高等等二紧密联系,专业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地,即专业为学科承担人才培养职能提供基地,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学科建设为专业建设提供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教学与研究基地、包括学科发展最新成果的课程教学内容。所以高校必须处理好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的关系。高等学校抓好学科建设天经地义毋庸置疑。但从本科教育着眼,必须同时抓好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为专业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专业建设有为学科建设提供广阔的
23、空间,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24品牌专业建设的意义第一、品牌专业建设是高等教育产业化、大众化的要求,是适应市场化需要的产物。第二、品牌专业建设是适应高校专业调整改革的需要。第三、品牌专业建设是提高高等学校办学层次的需要。第四、品牌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提高专业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25品牌专业建设的目标1.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数量充足,水平高2.较好的办学条件和先进的教学手段3.教学过程规范,专业改革力度大,教学改革成果显著4.学术水平高,学生创新能力强,教学质量高5.专业特色鲜明,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声誉好26品牌专业建设中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1.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2.准确定位,突出专业特
24、色3.品牌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调整的关系4.高等院校要加强对专业建设的宏观引导。27教学计划的构成: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主要教学形式时间分配学年编制。28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任务1.传授知识和进行技能,技巧的训练2.发展学生的智能:包括发展智力和能力。3.促进个性发展,培养合格公民4.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一定的科研方法29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特点:1.以综合评估为主,把学校教学工作全局作为评估对象,评估过程和评估结论也侧重于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整体的综合的分析,便于学校从全局和整体上改进工作。30正确处理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的关系 所谓通才教育(General Educatio
25、n),也被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或通识教育,目的在于探索高深的纯理论知识,培养高尚情操和高级思维,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所谓专才教育,是指以培养具有某一门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某种职业或进行某个领域研究的人才为基本目标的教育活动或教育模式。专才教育是要使受教育者能够适应社会某一职业、行业的实际需要。并存与互补。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两种教育理念和实践模式,社会发展的任何阶段都需要通才与专才,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都是高等教育的应有之义。高等教育的本体功能高等教育的育人功能应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促进受教育这能力增强,使个体自我性和社会性的连接。二赋予个体谋生能力 培养社会的建
26、设者 第三,赋予个体享用功能。根本上来说要使受教育者学会求真向善粹美,人格上实现真善美的统一实现人生意义和幸福。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1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2文化选择,高等教育所选择的文化一般是社会的主流文化3文化批判功能 对文化批判地接受4 文化创新 促进人类价值观念的转型和人文资源的开发为社会提供精神动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的必要性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创新型人才发展个体发展的需要;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各自的价值和局限性高等学校如何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处理好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关系(比例一般掌握在3:1)博与专之间的关系 结合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实际情况使课程结构始终保持
27、在博与专的和谐平衡中;必修课和选修课之间的关系。必修课力求多而活,必修课多质量,选修课多品种,学习上快节奏高等学校教材建设包括哪些方面 包括编写、选择和 使用。编写教材是选择和使用教材的前提, 适应性原则 思想性 科学性系统性平衡性发展性原则。教材的选择(高校要从提高教学质量的高度加强教材的精品意识,为所开设的课程选用高质量 严格选用程序 加强教材质量跟踪 及时进行信息反馈)教材的使用教师要以教材为载体,吃透教材利用教材 利用教材,使教材由“控制”“规范”教学转向“为教学服务”。简述高校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及其特点所谓高校教师专业化,是指高等学校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授高等
28、学校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高等学校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特点 :专业发展的自主性 专业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专业发展的情境性 专业发展的多样性12高校专业培养目标包括哪些内容(1)培养方向通常是指该专业培养的人才所对应的未来职业门类。 使用规格 同类专业中不同人才在未来使用上的规格 比如分为理论型 应用型。规格与要求 指该专业培养的人才素质,即对同一培养方面、同一培养规格人才在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具体要求三、论述题1、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思路。高等教育多元化p52 在产业结构变化的直接影响下,在大众化、国际化的浪潮中,世界各国的高等
29、教育结构的改革都呈现出多元化、综合化的趋势。1、多元化是高等教育层次和类型结构的多样化 发展短期高等教育增加研发机构, 重视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2、是高等教育科类和专业的多样化3 高等教育投资结构和管理结构的多元化。思路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教育大众化 逐步找到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切合实际的平衡点,确立二者协调发展的价值取向。 发展自我特色,避免模式照搬 建立规范完善的制度保障改革的进行。2谈谈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认识。(必然性)答: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呼声不是空穴来风,它是社会、教育和科技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也是世界发达国家教育发展历程在中国的再现。从世界范围看,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初衷无非
30、有二:一是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追求教育民主和平等。我们将前者称为社会目标,后者称为本体目标。事实上,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乃至世界高等教育大众化,更多考虑的是前者而非后者。首先,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与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和发展目标相干适应的要求与体现。从经济发展阶段来看,我国正从基本实现小康各初步实现现代化迈进。这是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一般认为,在工业化初期,必须普及义务教育,以保证劳动者的基本素质适应其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进入工业化时期,必须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可见,高等教育大众化是进入工业社会的必经之路,因此,积极发展高等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从而
31、促进科技进步与加快人才培养,是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强国之路。其次,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推动教育民主化进程的需要,教育民主化一开始并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是提供教育的入学机会均等,放宽入学者的社会基础,重在教育数量的扩大和普及。从更广的意义上说,我国高等学校向所有希望恢复学习、接受和丰富知识或渴望满足文化生活的成年人敞开校门还不够,因此要提高整个国民素质和推进民主化进程的高度来看,要广辟渠道,为愿意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创造更多的机会。高等教育大众化要求高等学校日益成为面向全民的文化场所和学习场所。3请结合实际,谈谈高等学校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1)专业素养是专门职业对人业人员的整体要求。(1分)(2
32、)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必须具备一系列内在专业素养,这种专业素养应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道德和专业情意等方面。(3)结合实际,可着重一个方面。(5分)高等学校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1)本体性知识。这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专业和学科的知识。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2)、条件性知识。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它是教师成功地进行职业活动所必备的知识。3)、实践性知识。这是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4)、一般文化知识。高等学校教师的专业技能,包括教师的教学技巧、教育教学实际能力、教学研究能
33、力和科学研究能力。教师的专业道德是指高等学校教师在职业生活中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和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包括:尊重学生、公正严格、以身作则、甘于奉献教师的专业情意,包括: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和专业自我。4高等教育质量存在什么问题,怎样改善的建议宏观质量:不能充分适应和促进社会经济以及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 对社会经济、文化的积极作用贡献不大;学科、专业结构不合理;过多追求外部质量。中观质量:忽视外适性质量和个适性质量的协调发展。外适性质量压制个适性质量(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人才培养缺乏独立性 3、个适性质量被边缘化(制度设计体现管理导向;资源配置方式上以管理效率为中心;教学过程中以
34、教师为中心等)(三)微观质量:缺乏对课程、课堂以及学生投入性学习的高度关注。 (一)宏观上的建议 1、多渠道增加高等教育经费2、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3、吸引优秀人才进入高校任教 4、促进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二)微观上的建议 1完善学生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引进国外先进教材;集中优秀学者编制教材;完善教材选择机制;增加社会实践方面的课程。专业设置与招生计划:适当设置综合化的专业;缩减部分培养水平不高的学校的招生计划。课堂教学:鼓励大学教师探索多样的教学形式;改变大学生对大学课堂的认识。培养方式:增加社会实践;提高毕业门槛;增加通识教育内容;改变硕士研究生的学术型定位。 2、改革高校教师评价机制 教学
35、型大学以教学质量为主要评价标准,将其作为职称评定标准。适当缩小科研绩效所占的比例。研究型大学要调整教学业绩与科研业绩在职称评定中的比例。建立注重科研成果质量而非数量的科研评价制度。改革高校管理制度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授治校、通才教育,实行学者的自我管理。教育部和省级主管部门应当转变角色,从对正规高等教育体系的高度管制转向确保整个体系的质量和公平性”,“将教育主管部门的角色由教育提供者转换为教育质量的保证者给予高等教育机构更大的自主权”。 4、坚持学术标准把好入口 硕士和博士,以学术能力为录取标准。加强学术腐败纠察力度 建立学术评价和学术腐败纠察的中间机构或民间机构,或者学术
36、团体自律委员会。5、适当引入淘汰机制提高毕业和获得学位的门槛将淘汰机制引入大学教师中高校师生存在什么问题,怎样建立大学病症状:师生关系就是没关系理想师生关系的特征 1尊师爱生,相互配合 2民主平等,和谐亲密 3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正确的学生观包括: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学生的不成熟性具有成长价值;学生具有主体性,特别是创造性;学生是责权主体,有正当的权利和利益;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正确的学生观来自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来自教师向学生的学习和对自我的反思 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5努力提高自我
37、修养,健全人格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高校课堂讲授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课堂讲授的概念课堂讲授是当前我国高等学校班级教学的基本形式。它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并控制学生掌握知识信息的一种教学形式。()高校课堂讲授的特点及存在问题特点:课堂讲授学时大幅度下降,自学时间显著增加;教师讲授的量有所减少,而课堂讨论、答疑、实验等有所增加;教师要从单纯性传授知识更多地改变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独立学习。课堂讲授要体现出积累知识与发展智能,并逐渐以发展智能为主,促使学生所学知识向智能转化。提高高等学校课堂讲授的质量,需要做好以下几点:明确课堂讲授的目的;保证讲授的科学性、思想
38、性和系统性,并请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讲授要有一定的艺术性;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材料题1、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 经济 政治功能教育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技术知识再生产的手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技术的手段。政治功能通过年青一代的教化而实现;B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为政治服务;C教育系统本身作为一种政治力量对社会政治经济有直接影响。2、结合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学术不端答案:1、学术不端是指学术界的一些弄虚作假、行为不良或失范的风气,或指某些人在学术方面剽窃他人研究成果,败坏学术风气,
39、阻碍学术进步,违背科学精神和道德,抛弃科学实验数据的真实诚信原则,给科学和教育事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极大损害学术形象的丑恶现象。2、(1)建设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和谐统一的学术氛围;(2)建设制度规范与自我约束有机结合的控制机制,(3)建设事先预防和事后处理互为补充的教育手段,对于学术失范事件,根据严重程度给予不同形式的惩处。同时,着重致力于学术失范的预防机制建设,避免潜在的学术失范现象的发生;(4)建设表现形式与实质内容并重的成果评价体系。3、(1)了解影响学术生涯规划的因素。它包括主观方面:个人之力 能力 兴趣。客观方面:社会环境、人际关系、 机遇(2)了解影响学术生涯的发展阶段: 适应阶
40、段基本功阶段 形成经验和技能阶段徘徊阶段成名阶段成家阶段; (3) 把握学术生涯规划的基本框架;(4)掌握制定学术生涯规划的步骤和方法:认识自己的发展状况了解工作特性自我定位和目标设计成长阶段设计评估和反馈(5)确定生涯规化的表达形式。3、怎样贯彻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原则教师把成果融入到上课的过程,把科研内容与教材内容都展示给学生,与学生共同探讨相关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同时也是教师深化自己的研究的过程,师生的共同探讨中可能会使教师的科研更深入,产生更多的观点和见解。从教师备课到上课,再到后来教师接受了课堂上产生的信息之后的继续研究反过来说科研活动。在大学里,教学方法与研究
41、方法常常是密切联系的,在大学里的教学方法与中小学里的教学方法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大学的教学方法具有很深的、很明显的科学研究方法的特点。如果一个大学教师真正从事过的探索性的、创造性的科学研究活动的话,他就能更加理解该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他也会更加清楚的知道如何去面对一个理论,所有的这些东西可能就能直接转化成教学方法,更何况,科研活动中的有些内容还是可以直接作为教学内容的。4、如何在教学中践行为人师表的道德规范模范遵守社会公德,(1) 学为人师 以真立教 (2) 行为规范 以善立教 (3) 表为楷模 以美立教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已,作风正派,
42、以身作则,注重身教。1、学为师表,以真立教。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学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这要求教师要建构精深的广博的知识结构,广泛涉猎,博采众长,完善技巧,提高适应教学能力,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要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要熟悉所教学科中最复杂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一杯水,一桶水,长流水”的关系。教师只有具备了渊博的知识,厚实的功底,讲话才能挥洒自如,引经据典,引人入胜,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到乐趣无穷。曾经听过一节语文课,课堂上,语文老师幽默的话语,灵动的眼神,贴近生活的生动地表演无一不将学生深深地吸引。学生就在这样一
43、种愉悦的宽松的氛围中学习、表演,这样的课堂,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他可能一辈子也会铭记于心。2、行为规范,以善立教。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根据学生模仿性强的特点,教师的表率作用非常重要。要求学生先做到的,老师应该先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应从我做起,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为人师表,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学生成长过程的良师益友。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要求教师“只有当你不断地致力于自我教育的时候,你才能教育别人”。教师只有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化的作用。3、表为楷模,以美立教。教师的外在形象是仪表大方、举止得体,主要包括教师的容貌、发型、着装、饰物、表情和言谈等,它可以体现出教师的内在气质、
44、学识和修养。教师的内在形象是品德高尚、知识丰富,主要包括教师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等。内外兼修才能够真正地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联系我国实际,谈谈如何通过课程改革,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答:(一)我国实际:我国教育从五六十年代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到八九十年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逐步走入应试教育的歧路。90年代以来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正是为了克服以往教育的种种弊端,而使中国教育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二)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含义:科学教育:是指通过演示科学方法,教会学生辨认客观事实,发现客观规律,进而形成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认识结构与能力的教育。
45、科学教育是关于“做事”的教育,是解决“方法论”的教育,是追求“真”的教育。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是通过对熏陶与启悟的方式,使学生的本性、尊严得到最大的实现和发展,促进人的和谐发展的教育。人文教育是关于“做人”的教育,是解决“价值观”的教育,是追求“善”的教育。(三)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是同一种教育的两个方面,是同一活动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的价值追求和取向。二者的区别只在于追求不同、着眼点不同。二者是教育的一体两面。(四)整合的必要性:1、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整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2、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3、是创新型人才个体发展的需要;4、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五)课程改革是实现整合的基本路径:1、兼顾科学课程和人文课程,开设综合性课程;2、开设活动课程;3、大量开设选修课;4、重视隐性课程,如创设良好的校园硬环境,建设优美的校园软环境使校园活动化;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校园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