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教育学预测试卷.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09276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教育学预测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教育学预测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教育学预测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教育学预测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教育学预测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教育学预测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教育学预测试卷.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教育学预测试卷、单项选择。1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是()A智育B体育C学校德育D美育2通过学生提出未思考过的问题,一步一步也能引导他们去深入思考和探取新知识的方法是()A启发谈话B总结谈话C复习谈话D评价谈话3启发的首要问题是调动学生学习的()A创造性B交往性C多样性C主动性4学生学习间接经验的基础是()A直接经验B理论知识C科学知识C实践知识5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A朱熹B孔颖达C夸美纽斯D斯宾塞6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这是()A后勤职工B行政干部C学生D教师7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具有天然的()A可爱性B可敬性C权威性D厌恶性8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学校是(

2、)A文法学校B琴弦学校C文士学校D骑士学校9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的官学体系。A官学合一B官师合一C政教合一D科举制10学校是语言的发展达到了较为完备的()形态后出现的。A文字B文化C文学D书本11组织实施的后继环节,&考&试大$也是新一伦班级管理的起始环节是()。A评价总结B组织实施C制定计划D机构建设12小学德育的特点具体表现为基础性、生活性、开放性和()。A发展性B活动性C普及性D阶段性13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是()。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教学方法14课程建设的基础是()。A课程内容B教师C学生D课程资源15教师的根本职责是()。A教书育人B培养

3、人C教育人D搞好教学工作16决定教育目的及相关内容的是()。A文化B历史C学生D政治17分支学制是在20世纪上半叶()建立的一种学制。A美国B前苏联C欧洲D中国18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的想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演示法19专门培养教师的师范教育最早出现于()。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20班级授课制出现以后产生了()。A教师B班主任C学生D校长二多项选择。1关于人的身心到底是怎样发展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典型的观点有()。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二因素论D个人发展论E遗传素质论2学生的认识过程与人的认识过程有显著的不同,其特殊性表现在()

4、。A间接性B交往性C目的性D教育性E简捷性3制约课程的因素有()。A社会B历史C知识D环境E儿童身心发展规律4教育是由()因素构成的。A教师B学生C教育内容D教育方法E学校5学校产生的条件有()。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1A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B有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C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D出现了文字E政治民主化三、填空。1教育是()的一种社会活动。2学生是具有发展()和发展()的人。3()是指学生享有受他人尊重,保护护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4()是学校教育的基础。5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为基础。6()是不断吸收新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的基础。7辅导的方式主要有()和()辅导两种。8教学以()

5、为根本目的,是通过(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掌握,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的活动。9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10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大兴,()、()两家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11表扬一般可分为()和()两种方式。12我国在20世纪初实行(),1938年起中学改为导生制。13强调美育对()的促进功能已成为美育的核心。14德育的个体功能可以描述为德育对个体生存、发展、()发生影响的三个方面。15孔子提出了“()”的著名教学要求,这是“启发”一词的来源。16实践证明,许多操作性的智能如动手能力的培养等主要应通过()的方式去实现的。17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在以下两个层次上谈论人的全面发展的

6、:(1)(指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2)指克服人发展的一切片面性、()。18人的素质包括国民基础素质和各种专业或职业素质。&考&试大$国民基础素质主要包括()、()、()、()等。专业或职业素质包括。19德育过程是()社会化与()个体化的统一。20学校德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具有()。四、判断题。1学校教育制度应该适应儿童年龄发展的多样性变化,可以随意制定。2劳动技术可以综合教育、智育、体育和美育。3教师的教育是影响学生成长因素的有机组成部分。4民主的师生关系要最大限度的给予学生自由,满足学生的任何要求。5教学活动的本身具有教育性。6在开展活动之前,活动教师不应对学生进行有关技能技巧的训练,使学生有独立创新能力。五、简答题。1什么是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方针?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2什么是学校教育制度?简述学校教育制度的基本类型?3班主任应怎样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4如何理解教学的含义。5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的具体表现。6衡量一个问题能否成为研究课题,主要注意什么?六、论述题。1试分析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2试述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3论述学校文化是如何形成的。4试述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