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课程复习题参考答案.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09384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课程复习题参考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教师资格课程复习题参考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教师资格课程复习题参考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教师资格课程复习题参考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教师资格课程复习题参考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课程复习题参考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课程复习题参考答案.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心理学思考题名词解释及思考题第一部分一 名词解释学习:学习是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疾病或药物引起的,而且也不一定表现出外显的行为。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动作技能。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内部动机: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不在活动之外。外部动机: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不在活动之内,而在活动之外。认知内驱力: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自我提高内驱力:

2、指个体那种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附属内驱力:一个人为了保持长者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个别差异:心理的个别差异一般是指个性差异,即个体之间在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包括性格、能力或兴趣等方面的差异。学习方式:简单讲,学习方式就是人们在学习时所具有或偏爱的方式。具体的讲,学习者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认知方式:在加工信息时所习惯采用的不同的方式。二 思考题1.你认为应如何看待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关系?参考答案:即使一种有效的学习理论也无法告诉我们如何进行课堂教学,但它确实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发现一般教学原理的最切实可行的起

3、点。如何才能有效地控制教学情境中的关键因素,其可靠的答案的大多来自学习理论研究。可以说,一种合适的学习理论并不是改进教学的充足条件,但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理论必须建立在有关的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当然,教学理论不是学习理论的简单的和直接的应用,我们不能把教学理论看作是学习理论的直接派生物。学习理论可以为有效的教学理论提供一般方向,教学理论的形成,还需要进行许多补充性研究,以说明学习理论不涉及的一些实际问题和新的教学变量。正如1978年,奥苏贝尔所指出的那样,“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并不是相互排斥的。两者都是一种完善的教育科学所必经的,没有哪一个能代替另一个。教学理论必须建立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但必须更加

4、注重应用。”2.用自己的话陈述有效教师应该具备的认知特征和人格特征以及这些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略,参见讲座PPT)3.如何依据教育与身心发展的辨证关系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参考答案: 由于教育与身心发展的关系是通过个体的学习活动得以具体体现的,而学习与身心发展具有辩证关系,因此,教育与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也是辩证的。这种辩证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1)个体的身心发展的水平与特点是教育的起点与依据,是教育的前提。 当儿童缺乏接受某种教育的身心条件而强迫对其进行教育时,有可能导致两种不良后果: 一是影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过难、过严、过高的教学要求可能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甚至逃避、拒绝学习。二是影

5、响教学的效果。教学效率低,学生不理解,只能生吞活剥,死记硬背。一旦这种学习方法成为习惯后,必将有害于以后的学习。所以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准备性。(2)个体的身心发展又依赖于教育,是教育的产物、结果。教育虽然不能逾越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但是适宜的教育可以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提高儿童身心发展的质量。当儿童已具备相应的身心发展水平时,如果剥夺他接受教育的机会或推迟他接受教育的时间,那么他的身心就难以得到正常的发展。依据教育与身心发展的辩证关系,为了最大限度地通过教育来促进身心发展,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教学不仅要依据儿童已经达到的心理发展水平,而且要预见到今后的心理

6、发展,即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头,而不是迁就原有水平。只有这样,教学才能加速发展。具体讲,就是教学要创造最近发展区,并落实于最近发展区。发展性教学是最限度地促进个体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学可以任意决定个体的身心发展,而是说教学应以个体得以有的身心发展状态为前提,依据新的发展的可能来进行。4.试论述埃里克森社会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对教育的启示。参考答案:埃里克森社会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几个顺序不便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有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尾花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成功而合理的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将导致

7、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发展健全的人格;否则,危机没有得到解决或解决得不合理,个体就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导致人格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个体解决发展危机的成功程度一般都处在从积极到消极连续过程中的两个极端之间的某一点上。人格发展的各阶段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每一个阶段都从他的前一个阶段中开始和发展起来,然后由并存于后几个阶段之中。后期阶段的成功依赖于早期阶段危机解决的程度,而后期阶段仍有可能产生先前已解决的冲突。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个体的终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依次为:1、基本的信任对基本的不信任感;2、资助敢对羞耻感和怀疑;3、主动感对内疚感;4、勤奋感对自卑

8、感;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6、亲密感对孤独感;7、繁殖感对停滞感;8、自我症和对绝望感。埃里克森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如幼儿园及学前儿童面临着自主性与内疚感危机,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自我探索与尝试的机会已发展起自主的人格;对学龄初期儿童,则应鼓励其想象与创造,对儿童的建议表示赞赏,并耐心回答其问题,以发展起主动的人格。教师应给进入学校的儿童创设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儿童理解失败也是学校学习过程中必然存在的现象;教育学生

9、学会如何理解与帮助他人。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勤奋感,教师应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再起帮助下确立实际的目标并为之努力,要给学生显示独立性和责任感的机会,同时对那些丧失信心的学生提供适当的支持。初中与高中阶段正是青少年儿童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教师要理解学生需要大量的机会来体验各种职业选择和社会角色,同时提供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我。通过讨论的形式是它们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在这当中,教师要始终给学生有关其自身状况的真实的反馈信息,以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确定合理的、适当的自我同一性。5.试论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对教育的启示。参考答案:美国的柯尔伯格在吸取皮亚杰对偶故事法的优

10、点的基础上,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结果发现,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它们分别是前习俗水平(服从与惩罚定向、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习俗水平(好孩子定向、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定向)、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定向、普遍的伦理原则定向)。学生原有的道德认知水平处于哪一个阶段将制约新的态度和品德的学习。道德判断水平的高低,虽然不能完全决定道德行为选择,但对道德行为选择有重要制约作用。我国在品德教育中流行的一句名言是“晓之以理”。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研究对我们在品德教育中为什么要晓之以理和如何晓之以理都有重要启示意义。根据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研究,我们对儿童和青少年讲“理”,即

11、传递社会认可的道德价值时,不能脱离儿童和青少年的接受能力。若被教育者的道德判断能力处于其发展的第三阶段,我们最多只能向他们讲述与第四阶段的理,以促进其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若不顾他们的发展阶段,一味向他们灌输述与发展的第五阶段或第六阶段的大道理,儿童可以将这些大道理背得烂熟,但是不能被他们的认知结构同化,自然也不能作为一种内在的道德价值而付诸行为。6.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参考答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保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颖性。在教学中以丰富、有趣、逻辑性和系统性强的教学内容和灵活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可以进一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新异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探究反应,

12、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与变化,可以不断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活动,从而可能产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2)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所谓创设问题情景,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感到既熟悉又不能单纯运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这时就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3)从内部动机入手,培养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驱使学生去学习的强大的内部推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有极大的吸引力,能带动学生主动愉快地去努力求知,乐而不倦的勤奋钻研。它不仅对学生当前的学习起着巨大作用,也是日后学习生涯和事业生涯取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心理保证

13、。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4)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学习结果的反馈就是将学习结果信息提供给学生。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可以强化正确的学习动机,克服不正确的学习动机,从而促进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这就是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为什么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其原因就在于: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后,一方面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求知欲得到满足,从而使学习的态度和手段得到及时强化;另一方面,又能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激起克服缺点和不足的信心与决心,并较快地得到改正和弥补。(5)正确运用表扬和批评。教师正确地评价、恰当的运用批评和表

14、扬,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之一。因为这种表扬和批评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肯定与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正确运用表扬和批评,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激发其上进心、自尊心、荣辱感和集体主义精神等。然而,不正确的表扬和批评则会使学生或是盲目骄傲,或是灰心失望,丧失自信心。(6)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成功。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要符合个体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设立各自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是可以把握成功的,只要自己比过去努力就一定能成功,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充满信心,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而不是灰心丧气,总觉得自己不如他人。(7)恰当的运用竞争与合作。

15、学习竞赛历来被当作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争取优良成绩的有效手段之一。因为在学习竞赛活动中,学生的成就动机更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就更增强,学习和工作效率一般都有很大的提高。但是,过度的强调竞争的激励作用会使很多学生以失败而告终,使他们丧失学习信心,降低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竞争的奖励系统所形成的同伴关系也会干扰学生的学业努力,它常常造成学生之间出现一种不友好的,缺乏沟通的,甚至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同伴关系。研究表明,竞争主要对简单的、机械性的操作任务有着积极的影响,而对于那些比较复杂的活动尤其是智力活动,过度的竞争环境不仅没有促进作用,反而会使个体产生过高的焦虑和紧张,从而阻碍了最后的结

16、果。所以,在教育中教师要恰当的引导学生的竞争与合作,培养个人对集体的责任感和相互协作的精神,实施竞争与合作相结合,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7.试述韦纳的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参考答案:韦纳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1)人们所有的归因要素可以分为三个维度:原因源(即内外型)、稳定性和可控性。原因源维度指的是造成事实的原因属于个体内部还是外部的因素;稳定性的维度指的是作为行为原因的内外因素是否具有持久的特征;可控性维度指的是行为归因能否为行动者或他人所支配或驾御。(2)韦纳通过研究发现,尽管人们会将自己的行为结果的成败归因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最主要归因于以下四个方面:能力稳定

17、、内部而不可控的要素;努力不稳定、内部而可控的要素;任务难度稳定、外部而不可控的要素;运气不稳定、外部而不可控的要素。韦纳归因理论对教育的实践意义表现为:(1)根据学生的归因可预测未来的学习动机。通过韦纳的归因模式,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自己学习成败的归因倾向,更可以预测到他以后的学习动机。比如:两名在考试中获得了同样好分数的学生,如果前者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努力,后者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运气,我们可以很容易的预测到前者将会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因为他把成功归因于努力 一个内部而可控的因素。他认为学习是一件自己可以控制和把握的事情,只要付出努力就会再度获胜。而后者将成功归因于运气一个外部而不可控的因素

18、,个人对此无能为力,下一次的成功只有听天由命。(2)学生的自我归因未必正确。人们有时对自己的能力与周围环境并不十分了解,难免在成败归因时,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做出不正确的归因。因此,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成功和失败,不屈服于外界环境的影响,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系统。(3)教师的反馈是影响学生归因的重要因素。韦纳发现,在师生交互作用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自己学业成败的归因,并非完全以其考试分数的高低为基础,而是受到教师对其成绩做出的反馈的影响。因此,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在反馈中给与的鼓励、支持、指导,应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条件。(4)教师应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努力归因”,一个内部但可变的归因。最

19、重要的做法是在鼓励和表扬时,强调他们的成功来自于勤奋,而不是表扬他们天生聪明;在批评孩子时,强调它们的失败是因为用心不过,不够努力,而不指责他们脑子笨。这样,不但给孩子成功的自信,在成功时看到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而且在失败时也能反省自己,预期到下次只要努力就会成功。8.如何理解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参考答案: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模型既期望价值理论模型,其基本含义是:个体某种行为趋向(T)乃是动机、主观上期望达成目标的可能性或概率(P)以及完成任务的诱因价值(I)三者的乘积。阿特金森认为,动机是个体在早期生活中所获得的潜在稳定的特质。个体的成就需要或动机都是有两种相反的内容所组成:一是追求或

20、希望成功的动机,以是回避失败的动机。人们在完成任务时,都存在着争取成功和回避失败的两种行为趋向,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一个人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做出争取成功的行为,取决于其求成动机的高低,以及对成功的期望值和成功的诱因价值的大小。个体是否做出回避任务的行为取决于回避失败的动机、自认为失败的概率和失败时可能带来的不愉快程度的函数。如果回避失败的行为趋向小于争取成功的行为趋向,个体就会去完成任务;反之,个体就会拒绝或逃避完成任务。两者如果相等或相差无几,个体往往采取观望态度或处于犹豫不决状态。一个人在特定情况下到底采取何种行为方式,取决于争取成功和回避失败两种趋向的合成。阿特金森提出的成就动机理论模型提

21、出了需要、期望、诱因价值的综合动机理论,把人的动机的情感方面和认知方面统一起来,并用数学模型简明表述出来,提示了影响动机的某些变量和规律,并用实验检验和证实了其理论假设的合理性和客观性,突破了传统动机理论的框架结构,对动机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巨大的贡献。但是,这一理论也有不完善的地方,其中最主要的缺陷是:他把人们的行为趋向和成就动机看成仅仅由于内部因素激发而来,更多受到内部因素的影响,而没有充分看到外部社会生活条件对人的成就动机的作用。事实上,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成就动机也是一种社会性的动机,它的形成、发展、变化都受到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和制约。虽然阿特金森后来修正了自己的公

22、式,补充了TE(即寻求外部奖赏的行为趋向)这一变量,但从总体来说,他的理论对社会生活条件、对人的成就动机和行为的决定性作用方面,缺乏充分的阐述和探讨。9. 能力的个别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参考答案:能力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的类型和能力发展水平两方面,即质和量两个方面。能力质的差异表现在:各人具有不同的特殊能力;在一般能力方面,个体之间也有差异,有些表现在记忆方面,有些表现在言语和思维方面,等等。能力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的发展水平不同,如智商不同,有的“早慧”,有的“大器晚成”。10. 请列出不同学习风格的种种表现,并根据所学知识,制定有利于其发展的教学对策。(略,参见讲课PPT)第二部分

23、一 名词解释经典条件反射:由条件刺激(铃声)替代无条件刺激(食物)引发的反应,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如果一种反应不管有没有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之后伴随一种强化物,那么在类似环境里发生这种反应的概率就增加。这种由有机体主动发出,受强化而习得的反应,称作操作条件反射。强化:通过某一刺激(强化物)使反应发生概率增加,或维持某种反应水平的过程。试误说: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基本学习方式是试误学习。在他看来,动物通过尝试与错误,以及偶然获得成功,逐渐消除错误动作,而把成功的反应保持下来。顿误说: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就是知觉的重新组织,这种知觉经验变化的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而是突然顿悟的,

24、所以格式塔的学习论又称为“顿悟说”。观察学习:班杜拉发现榜样的行为也会影响到儿童的行为,从而发生学习,他称这种学习为观察学习。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横向迁移:把习得的内容应用于类似的新情境中去。纵向迁移:把某种理智技能作为更高一级理智技能的基础。最近发展区:是儿童不能独立解决问题,但能在成人的引导或者和一个更有能力的同伴协作下成功解决问题的区域。 二 思考题1.该如何看待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参考答案:首先,行为主义理论十分注重纯粹的实验室动物实验,而不是对教育实际中人类学习行为进行直接研究,他们得出的学习规律虽然具有科学的可验证性,但难以用来解释人类复杂的学习理念。其次,在行为主义

25、者看来,学习是反应的获得,他们根据动物实验的结果,把学习看作是一种机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成功的反应自动地受到强化,失败的反应自动地被削弱。学习者被视为被动的接受者,其行为全部由来自环境的奖与惩所决定,而忽视学习者的能动性。不过,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作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其历史贡献还是应该给予承认,不能厚今薄古。而且这种理论也适合于解释动物学习和人类的低层次学习现象,对于儿童早期行为的塑造和态度的改变都是具有指导意义的,因而我们应该加以扬弃,吸收其精华,使其有用的理论部分与认知主义加以融合。2.简述学习的三种联结理论的共性与差异性。参考答案:学习的三种联结理论是指经典条件反射、桑代克的联

26、结说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它们都认为学习的最终结果是建立某种刺激(S)与某种反应(R)之间的联结,都强调外在的刺激与能测量的外在的反应,而对内在的心理过程不重视。它们的主要差异表现在四个方面:(1)联结建立的程序不同;(2)刺激(S)的含义不同;(3)反应(R)的含义不同;(4)适用条件不同。3.简述记忆的三级加工系统的特点。参考答案:记忆的三级加工系统的特点主要有:(1)瞬时记忆系统。瞬时记忆又称为感觉记忆,实质上就是感觉信息的瞬间储存。外部刺激作用于感官,产生感觉映象,刺激作用停止后,这个映象仍可保持极短的片刻,这种现象称为感觉记忆。感觉记忆信息容量很大,以感觉映象形式储存,保持的时间很

27、短,如是视觉映象一般在1秒以内,瞬间消失。(2)短时记忆系统。瞬时记忆的信息受到主体注意,就被输入到短时记忆中去。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组块。组块的作用就是在短时记忆中合并“单位”,减少“单位”数量,扩大“单位”所包含的信息。这种组块的能力依赖于个体的知识与经验。(3)长时记忆系统。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经过复述的强化进入长时记忆系统。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以意义编码形式储存的。长时记忆是一个真正的信息库,容量巨大,保持时间长。记忆系统加工的信息最终都要在长时记忆中储存,长时记忆存储着我们关于世界的一切知识,为我们的一切活动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使我们能够进行学习,获得概念、规则和技巧,使我们能够进行言语

28、交际,进行思维推理,解决问题等等。短时记忆是直接与从感觉系统输入的当前信息打交道,而长时间则是把现在的信息保存下来以供将来使用,或者将过去储存的信息用于现在。所以长时记忆的作用在于把人的活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成一个整体。因此,长时记忆在人的整个心理活动中占重要地位。4.试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参考答案: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有:(1)个体、环境和行为三者是相互联系的一个系统。三者相互双向影响,影响的强度可能因不同的活动、不同的个体和不同的环境条件而有所不同。(2)人类不仅可以通过直接的经验产生学习,而且还可以通过观察他人即榜样的行为而产生学习,获得间接经验。观察学习在人类学习

29、中占有重要地位,一般而言,受奖的榜样行为更易被观察者所模仿。(3)观察学习受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心理过程(即注意、保持、动作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的)支配。5.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参考答案: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主要以罗杰斯对学习的论述为代表,其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点:(1)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过程,即是指学习者主动参与、全身心投入、积极的自我评价的一种学习过程。通过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等发生积极的变化。 (2)有意义的学习是通过“做”中学习的。促进学生最有效的方式是让学生直接面临实际问题,从解决实际问题中进行学习。(3)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育者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

30、感、需要、价值观等,形成良好的师生交往关系,创设情感融洽的学习情景,使学习能够自由、自愿地学习,帮助学生实现潜能。6.概念学习的基本方式有哪些?参考答案:概念学习的基本方式有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概念学习是指人获得和掌握概念的过程,即获得和掌握被认知事物关键属性的过程。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是概念获得的两种主要方式。噢苏泊尔认为概念形成只是入学前儿童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而学生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是概念同化。概念形成的过程本身带有解决问题性质,也体现了发现学习的特点,所以发现学习是概念形成的主要方式。发现学习一般分为四步:第一步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具体事务,辨别关键属性;第二步是提出假设;第三步是有检验

31、假设上升到概念;第四步是灵活应用。概念同化就是利用新旧概念之间的关系,把新学的概念与自己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某些适当的概念相结合,就可以获得概念。概念同化有三种模式:类属性同化、总括性同化和并列结合性同化。接受学习就是教师引导小学生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所以接受学习是概念同化的典型方式。7.规则发现学习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参考答案:规则发现学习的基本条件包括两方面:规则发现学习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内部条件是学生完全掌握了构成某规则的全部概念。如果只掌握了部分概念,那么发现的规则就可能是一个不适当的,甚至是歪曲的规则。外部条件主要体现在教师为讲授规则而给学生呈现的若干例证和言语指导。一般来说,例证越直

32、观越有利于发现规则。言语提示在学生规则发现学习中的地位更为重要,它不仅给学生提示线索,而且还影响线索探究思考的方向,有时起一语道破的作用。8.请举例说明有哪些主要的学习策略?参考答案:主要的学习策略有:(1)复述与复习策略。该策略适用于记住、保持学习材料于头脑中。如对语文课文进性口头复述或默默地在心里进行复述以加强记忆。因为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可以在适当的时间组织复习,尤其对新学的材料复习次数要先多后少,间隔时间要先短后长。比如记忆英语单词,开始每隔一天复习一次,以后每隔三天复习一次,再以后每隔一周复习一次,间隔时间可以逐渐加长。(2)精细加工策略。比如对极易形成表象的内容的记忆可以运用表象记

33、忆或表象联想法,记忆“公鸡手表”这一配对词就可以想象“公鸡的颈脖上带着一块手表”。对有些没有意义联系的内容可以用谐音记忆法,比如记忆圆周率可用谐音记忆法“山颠一寺一壶酒”等。(3)组织策略。一是对新学的材料进行归纳、归类,加以系统化。如将“石灰石、花岗石、大理石、鹅卵石等”归为“建筑用石”;对一段课文进行概括也是一种组织策略。(4)其他一些学习策略。如元认知策略:课前制定学习计划、并监督、评价自己的准备情况等;阅读理解策略:如SQ3R五步阅读法、PQ4R法等;问题解决策略:主要解决思维策略的问题,有专门的一般思维策略,也有与学科结合的具体思维策略,如IDEAL就是一般思维策略,应用题解题策略是

34、具体解题策略。9.学习策略与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的关系怎样?参考答案:学习策略是学习者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积极操纵信息加工过程,进行学习方法的选择、运用与调控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活动,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来的。认知策略是指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心智加工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技能,它包括记忆策略、理解策略、信息编码策略、思维策略等。元认知策略是指对认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指导、监控与调节的学习策略,如怎样集中注意力、设置学习目标、确定和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有效地安排学习时间、评估自己的学习结果等 。学习策略与认知策略的关系是:(1)内容不同。认知策略包括记忆策略、理解策略、信息编码策略(包括组织、精

35、细加工)、思维策略等;而学习策略不仅包括信息内部加工过程中的认知因素,还应包括促进学习活动的“生成学习技术”(如有选择性地记笔记、画线、评价、作摘要等)、对学习时间的计划、管理等策略。此外,学习策略除认知以外,还包括情感和技能等领域。(2)学习策略所涉及的范围远大于认知策略。(3)认知策略在学习策略中起核心作用。认知策略的获得导致学习活动的改进。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的关系。(1)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甚至相得益彰。(2)认知策略是元认知策略应用的基础,元认知策略则是对认知策略的选择、转换和执行,具有统帅和导向作用。(3)一般说,元认知策略的发展落后于认知策略的发展,

36、但元认知策略对认知策略的运用的调节与控制是必不可少的。(4)认知策略的功能在于减少尝试与错误的任意性,缩短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它直接作用于学习活动;而元认知策略并不直接对学习活动发生作用,而是通过对整个学习活动,包括策略性知识的调节而发生作用。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学习策略是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等在内的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的一切活动。其中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起着核心的作用。10.简述促进学习迁移的基本条件。参考答案:学习迁移发生的条件主要有:(1)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因素。共同因素是指学习对象在知识技能等方面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成分。(2)已有经验的泛化水平。即学习者能概括出两种学习存在的共

37、同要素。(3)学习的理解与巩固程度。认知结构变量与迁移原理告诉我们,如果进行两种学习,当某种学习还没有达到全面、深刻地理解和相当的巩固程度时,在头脑中就缺乏可利用、可辨别和稳定的认知结构,难于同化或接受新的知识,这样进行另一种学习时,容易产生负迁移。(4)智力水平。在同等条件下,每个人的迁移效果是不同的,也就是说,迁移还受个人的智力水平这一主观条件的影响。(5)定势。定势是指先前影响所形成的、往往不被意识到的一种倾向性或心理准备状态,它将支配人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同类后继学习活动。11.如何理解“接受学习不一定是机械的,而发现学习不一定是有意义的”这句话?参考答案:接受学习是指将别人的经验变成自

38、己的经验,所学的内容是以某种定论或确定的形式通过传授者传授的,无需自己去独立发现。而机械学习是指在缺乏某种先前经验的情况下,靠死记硬背来进行的学习。有人认为,接受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机械的,发现学习是有意义的,因而断然否定接受学习的作用,盲目提倡发现学习。这是对上述四种学习的曲解,或是理解不全面。实际上接受学习不一定是机械的,而发现学习也不一定是有意义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这句话:(1)接受学习既可以是机械的,也可以是有意义的。如果接受学习是通过接受者对所输入的信息进行一系列的主动的心理加工并产生了理解,则这种学习就是有意义的、高效的,能够真正的将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反之,如果接

39、受者处于消极被动的承受状态,并在缺乏理解的情况下死记硬背,则这种接受学习就是机械的,也不可能产生真正的收益。(2)发现学习既可以是机械的,也可以是有意义的。动物通过盲目尝试获得某种经验即属于有意义的、机械的、低效的发现学习,而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则是有意义的、高效的发现学习。(3)将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截然对立起来是不恰当的。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二者并非是对立的,接受学习为高水平的发现与创造提供必要的知识、技能的准备。事实也证明,历史上科学的重大发现和创造都是在接受前人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不应将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对立起来或者割裂开来。12、阐述建构主义对学习的基本解释、教学原则及典型的教

40、学策略。参考答案:(1)建构主义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简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学习不是知识有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这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着,相反,它要主动的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有其他人代替。学习者的这种知识建构过程具有三个重要特征。主动建构性。面对新信息、新概念、新现象或新问题,学习这必须充分激活头脑中的先前知识经验,通过高层次思维活动,既需要付出高度心理努力的有目的、有意识、连贯性的对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应用、反思和评价

41、的认知活动。学习者要不断地思考,对各种信息和观念进行加工转换,基于新、旧知识进行综合和概括,解释有关的现象,形成新的假设和推论,并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反思性的推敲和检验。学习者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承担着学习的责任,需要对学习活动进行积极自主地自我管理和调节。社会互动性。学习是通过对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的工具的过程,这一过程常常需要通过一个学习共同的合作互动来完成。所谓学习共同体(或成为学习的社会群体)既有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这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

42、互影响、相互促进担任人际联系,形成了一定的规范和文化。学习共同体的协商、互动和写作对于知识建构有重要的意义。情境性。传统教学观念认为,概括化的知识是学习的核心内容,这些知识可以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来,让学生脱离具体无力情境和社会实践情境进行学习,而所习得的概括化知识可以自然的迁移到各种具体情境中。但是,情境总是具体的、千变万化的,抽象概念和规则的学习无法灵活适应具体情境的变化,因此,学生常常难以灵活应用在学校中获得的知识来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真实问题,难以有效的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因而,建构主义者提出,只是是生存在具体的、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之中的。它不是一套独立于情境的知识符号(如名词术语等),不

43、可能脱离活动情境而抽象的存在。他只有通过实际情境中的应用活动才能真正被人所理解。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2)建构主义教学观由于知识的动态性和相对性以及学习的建构过程,教学不再是传递客观而确定的现成知识,而是激发出学生原有的相关的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经验的“生长”,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以促进知识经验的重新组织、转换和改造。教学要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推理、分析、鉴别等高级的思维活动,同时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处理信息的工具以及适当的帮助和支持,促进他们自身建构意义以及解决问题的活动。基于建构主义的观点,研究者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思路,如情境性教学、支架式教学以

44、及合作学习等,这些模式对数学、科学和语言等领域的教学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总之,当今的建构主义者对学习和教学做了新的解释,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强调学生的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学生是自己的知识的建构者,教学需要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醋精学生的资助建构活动。第三部分 一 名词解释问题解决:一种以目标定向的搜寻问题空间的认知过程。创造力: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展能动思维活动,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先行组织者:为了促进学习和防止干扰,可利用适当相关的和包摄性较广的、最清晰的和最稳定的引导性材料,这种引导性材料就

45、是所谓的组织者。由于它往往呈现在教学内容之前,因此又被称为“先行组织者”。社会助长作用:是指个体在与他人一起进行某些活动时,比一个人单独做是效率高。这种个体在群体中活动增质增量的倾向被称为社会主张作用。社会阻抑作用:是指个体在与他人一起进行抹些活动时,往往不如单独完成得好。这种个体在群体情境下活动减质减量的倾向被称为社会阻抑作用。从众: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和行为方式,而表现出与多数人一致的意见和行为的现象。二 思考题1.基于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型和学习阶段理论谈谈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参考答案:根据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和学习阶段理论,可以提出了如下的教学过程模型:教学步骤 学习过程 教学步

46、骤注意与预期 1.引起注意与告知目标 激活原知识 2.提示学生回忆原有知识 选择性知觉 3.呈现有组织的信息新信息进入原有命题网络 4.阐明新旧知识关系, 促进理解认知结构重建与改组变式练习、知识转化为技能5.对复习与记忆 5.引出学生的反应,提供指导 提供反馈与纠正 根据线索提取知识技能在新的情境中应用6.提供提取 6.提供技能应用的情境知识的线索 促进迁移 根据这一教学模型和教学目标,我们可以区分不同类型的课,并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或技术。例如,以传授信息为目的,采用教师讲授的方法较好,以形成技能为目的的课,适宜的方法是有指导的练习,以转变学生的信念为目的的课,较适宜的方法则是讨论法。下面根据不同学习类型和学习阶段,列出了可供选择的较适宜的教学方法或技术。 (一)新知识习得阶段(新授课)教学步骤主要可供选择的方法或技术预期的目标1.告知教学目标讲述,板书或由问题引入等指引注意引发兴趣2.复习旧知识提问,小测验等激活原有知识3.呈现新知识设计先行组织者、图表;教师讲授;指导学生自学;提供直观材料等选择性知觉新信息4.促进新知识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