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辅导学生总结.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09409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辅导学生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师辅导学生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师辅导学生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辅导学生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辅导学生总结.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师辅导学生总结教师辅导学生总结这次体验有挺多的感受,但是都很细节,也没有梳理出一个逻辑来,所以一直没有动笔。今天听了大家的体会,也许都是初次体验吧,所以感觉大家说的都很类似,那么我就按照今晚讨论的框架来梳理一下吧。首先是我做的工作:1. 在第一次面对面交流的时候我们一起做了自我介绍,了解了各自目前的工作,并且选定了一个我们要做的主题和范围,与小组成员一同完成了分工。2. 此后我们进行了2次网上集中辅导,第一次在已有框架和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小组成员对项目定位和课程设计部分做了大刀阔斧的修改,第二次在已修改的基础上做了些更精细的完善,并对其他三个模块的修改提出了方向和一些意见。3. 在方案进一步

2、修改后,楠晨给小组成员发了一个邮件,进一步指出了目前方案中的问题,我看了以后觉得问题点的非常到位,但是个别地方学生看了可能会有点茫然,所以我补发了一个邮件,对其中一些问题阐述多,建议不太具体的地方做了细节性的展开,也许能对小组成员产生影响。在这次辅导中,我感觉到以下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一个和学生直接接触的教师来说:1. 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其实无论是寻求学术性支持还是非学术性支持,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寻求帮助是要付出代价的。遇到学术型问题时,他需要一个了解他的人知道他的处境、理解他的问题,并且能平等的、不带有任何嘲笑、讽刺意味的理解他为何能提出这样的问题,之后给予一定的点拨,最后能让他

3、在思考中享受成功的快乐。遇到非学术性问题,比如情感问题,管理问题,尤其是一些琐碎的细节性问题时,学生同样需要被心平气和、耐心的解答,尽管有些问题你认为只要教一遍就应该会,况且你已经说了无数次,比如如何编辑wiki,如何所搜文献等等。综上,只有和学生发展一种良好、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相互信任,他才可能会没有压力、不功利的寻求帮助、接受建议。2. 了解学生的水平和背景,与学生在项目中共同成长。在第一次的网上集中辅导前看到wiki上的内容时,我第一感觉是学生的三个不了解:对所学知识不了解,对项目定位不了解,对具体的工作内容不了解。当时真的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去辅导。后来在辅导的过程中,我有意识的把

4、项目内容和他们的学习经历结合在一起,我才隐约的体会到学生水平和背景与项目要求之间的差距。所以在以后的集中讨论中,我们都从现有的wiki内容和学生自己的经历与思考出发,不断的发问,不断的探索和优化,我能够体会到在这个项目中与学生的共同成长。最后,来说说在本次体验之后仍然存在的问题:1. 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仍然没有找到组内成员平等交流、建立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的法门。在新接触一个小组的时候,很可以理解我们和组员之间其实还是有一些隔阂的,对对方的习惯、背景和经历都不是很了解,在没有这些信息支持下,开展合作挺困难的,所以就需要一些破冰的活动。而组织和参与这样的破冰活动对我来说不是强项,所以这在一定程

5、度上就阻碍了建立和-谐关系的可能性,也就为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造成了阻碍。在这两周的辅导中,我还是没有能够克服这个困难,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了解,这个是一个挺严重的问题。2. 然后要说的,就是我对于这些同学的学习以及课程设计的反思。当我一开始发现学生水平与项目要求的落差的时候,我还一下子挺迷茫的,不知道该怎么辅导,也会觉得学生学习不认真,不爱学习之类的。但是后来我觉得,不是这样的,他们能够利用工作的空余时间来学习,并且投入的扮演学生的角色,担当学生的抉择,这已经非常可贵了,大家可以想像一下毕业工作之后再来学习的状态,也许,和他们会差不多。那么我们为什么会觉得有这么大的落差?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

6、2最简单的,也许是我们的心态不够包容,没有接受和我们不同群体的耐心。他们听到对于cnki使用方法的讲解,就好像大家听到我给大家讲研究生毕业生的离校手续该如何办理一样,既有点感觉,又不知道具体和自己的联系在哪里,所以会需要重复讲解。他们也许没有参观过网院,也许对于网络教育学院概念的理解,和大家听到下丘脑这个概念是一样的,尽管是个实体,却那么虚无缥缈。而当学生表露出这样的问题的时候,不能接受甚至有些许的排斥和厌恶,是我们自身心态的问题。其次,表面上的,学习内容和项目内容选择的问题。学生相关经历比较稀缺,以普通高校本科生的标准引入的大量概念,在没有自身经历的前提下,很难找到与自己的契合点,深化理解。

7、而项目本身,又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的领域,虽然我们认为可能不是很难,但是当学生用一些一知半解的概念理解去填充一个没有接触过的实体的设计的时候,去找相似的内容复制粘贴进对应的模块已经是一个不轻松的工作了,所以后来我能够理解为什么学生更愿意在不同的地方粘贴远程教育对应模块的特点,也是由于这个,我们组才一直强调学生结合自己 的 经历和兴趣,补充信息,只做一个项目或主题的设计。最后,本质层面的,夜大的教育是一个什么层面的教育,它对学生的要求是什么?补偿性的还是 发展性的?如果是补偿性的,在传统大学本科生的要求上,哪些需要放低,哪些需要保留?对于这些本质上原则性的内容我们也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们也很难说在他们现有的水平上,做到哪个程度是可以接受的。也正是因为对这个问题不了解 ,我们才会假想可能需要学生达到什么什么的水平,也才会有和学生实际水平落差的感觉。以上就是我本次作为辅导教师的体验,其实遇到的问题挺多的,应该说这是特别好的事情,让我接触到了实际的辅导过程,有了亲身的工作体验,又发现了不少问题。相信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随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