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考试理论大纲.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10289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6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检验科考试理论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检验科考试理论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检验科考试理论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检验科考试理论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检验科考试理论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检验科考试理论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检验科考试理论大纲.doc(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检验科理论考试大纲临床基础检验专业单元细目要点一、血液样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1.血液生理概要(1)血液组成(2)血液理化性质(3)血液特性(4)血液生理功能2.采血方法(1)静脉采血法(2)皮肤采血法(3)真空采血法(4)方法学评价(5)质量控制3.抗凝剂选择4.血液涂片制备(1)载玻片的清洁(2)血涂片的制备5.血液细胞染色(1)瑞氏染色法(2)吉姆萨染色法6.方法学评价(1)血涂片的制备(2)血液细胞染色7.质量控制(1)血涂片的制备(2)血液细胞染色二、红细胞检查1.概要(1)红细胞生理(2)血红蛋白分子结构、成分、合成和代谢2.红细胞计数(1)检测原理(2)方法学评价(3)质量控制(4)

2、参考值(5)临床意义(6)操作方法3.血红蛋白测定(1)检测原理(2)方法学评价(3)质量控制(4)参考值(5)临床意义(6)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操作4.红细胞形态检查(1)检测原理(2)方法学评价(3)质量控制(4)参考值(5)临床意义5.血细胞比容测定(1)检测原理(2)方法学评价(3)质量控制(4)参考值(5)临床意义(6)操作方法6.红细胞平均指数(1)检测原理(2)方法学评价(3)质量控制(4)参考值(5)临床意义7.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1)检测原理(2)方法学评价(3)质量控制(4)参考值(5)临床意义8.网织红细胞计数(1)检测原理(2)方法学评价(3)质量控制(4)参考值(5

3、)临床意义(6)操作方法9.点彩红细胞计数(1)检测原理(2)方法学评价(3)质量控制(4)参考值(5)临床意义(6)操作方法10.红细胞沉降率测定(1)检测原理(2)方法学评价(3)质量控制(4)参考值(5)临床意义(6)操作方法三、白细胞检查1.概要(1)粒细胞(2)单核细胞(3)淋巴细胞2.白细胞计数(1)检测原理(2)方法学评价(3)质量控制(4)参考值(5)临床意义(6)操作方法3.白细胞分类计数(1)检测原理(2)方法学评价(3)质量控制(4)参考值(5)临床意义4.嗜酸性粒细胞计数(1)检测原理(2)方法学评价(3)参考值(4)临床意义(5)操作方法5.白细胞形态检查(1)检测原

4、理(2)方法学评价(3)临床意义四、血液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1.概述2.检测原理(1)电阻抗法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2)光散射法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3.检测参数(1)检测参数(2)检测结果及表达形式4.血细胞直方图(1)白细胞直方图(2)红细胞直方图(3)血小板直方图5.方法学评价(1)仪器性能的评价(2)干扰血液分析仪检测的因素(3)血细胞分析仪的室间质评与室内质控6.临床意义(1)部分检测参数的临床意义(2)红细胞直方图在贫血中的应用五、尿液检查1.尿液生成和标本采集及处理(1)尿液生成机制(2)尿液检验目的(3)尿液标本采集方法(4)尿液标本处理、保存与质量控制2.尿液理学检查(1)尿量:质量

5、控制、参考值、临床意义(2)尿颜色和透明度(3)尿比密测定(4)尿渗量测定(5)尿气味:正常尿、病理性尿3.尿有形成分检查(1)检测方法、方法学评价、质量控制(2)尿细胞检查(3)尿管型检查:形成机制与临床意义(4)尿结晶检查:生理性、病理性结晶(5)尿沉渣定量检查4.尿液化学检查(1)尿液酸碱度测定(2)尿液蛋白质检查(3)尿糖检查(4)尿液酮体检查(5)尿液胆红素检查(6)尿液尿胆原和尿胆素检查(7)尿血红蛋白检查(8)尿液本周蛋白检查(9)尿液微量清蛋白测定(10)尿液蛋白电泳(11)尿液肌红蛋白检查(12)尿液2-微球蛋白测定(13)尿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查(14)尿液Tamm-Ho

6、rsfall 蛋白测定(15)尿乳糜液和脂肪检查(16)其他化学物质检查:含铁血黄素等5.尿液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2)尿沉渣分析仪(3)仪器性能评价六、粪便检验1.标本采集(1)概述(2)标本容器(3)标本采集2.理学检查(1)量(2)外观(3)寄生虫及结石3.化学检验(1)隐血试验(2)脂肪(3)胆色素4.显微镜检查(1)操作方法(2)细胞(3)食物残渣(4)结晶(5)病原生物(6)粪便分析工作站5.质量控制(1)标本采集与运送(2)显微镜检验的质量控制(3)隐血试验的质量控制七、脑脊液检验1.标本采集与处理(1)脑脊液检验的适应证和禁忌证(2)标本采集与处理2.理学检

7、查(1)颜色(2)透明度(3)凝固性(4)比密3.显微镜检查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4.化学与免疫学检查(1)酸碱度(2)蛋白质(3)葡萄糖(4)氯化物(5)酶学(6)蛋白电泳(7)免疫球蛋白(8)其他检查5.病原生物学检查(1)细菌学检查(2)寄生虫检查6.质量控制与临床应用(1)质量控制(2)临床应用八、浆膜腔积液检验1.胸腔、腹腔和心包腔积液检查(1)标本采集与保存(2)理学检查(3)化学检查、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4)免疫学检查(5)显微镜检验(6)病原生物学检查(7)质量控制(8)临床应用2.关节腔积液检查(1)标本采集与保存(2)理学检查(3)化学检查(4)显微镜检验(5)病原生物学检查

8、(6)质量控制(7)临床应用九、精液检查1.概述(1)精液的组成(2)精液检查的主要目的2.标本采集3.理学检查(1)精液外观和气味(2)精液量(3)精液液化时间(4)精液粘稠度(5)精液酸碱度4.化学检查(1)精浆果糖测定(2)精浆-葡糖苷酶测定(3)精浆乳酸脱氢酶同工酶X(LD-X)测定(4)精浆酸性磷酸酶测定(ACP)5.显微镜检查(1)涂片检查方法(2)涂片检测指标(3)精子计数(4)精子形态检查(5)其他细胞6.免疫学检查抗精子抗体检查方法7.微生物学检查8.精子功能检查精子低渗肿胀试验9.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1)概述(2)CASA 精子运动速度和运动轨迹特征10.精液检查的质量控制

9、十、前列腺液检查1.标本采集2.理学检查(1)量(2)外观(3)酸碱度3.显微镜检查(1)检查方法(2)微生物学检查十一、阴道分泌物检查1.标本采集2.一般性状检查(1)外观(2)pH3.清洁度检查(1)检查方法(2)临床意义4.病原学检查(1)阴道毛滴虫(2)真菌检查(3)加德纳菌检查(4)淋球菌(5)衣原体5.阴道分泌物检查的质量控制临床血液学检验专业单元细目要点一、造血与血细胞分化发育1.造血器官及造血微环境(1)胚胎期造血的特点(2)生后造血器官:骨髓造血、淋巴器 官造血、髓外造血(3)造血微环境2.造血干细胞分化与调控(1)造血干细胞:定义、基本特征(2)造血祖细胞(3)造血调节因子

10、及其作用3.血细胞的增殖、发育与成熟(1)血细胞的增殖(2)血细胞的命名(3)血细胞发育成熟的一般规律(4)血细胞发育成熟中的形态演变规律4.细胞凋亡(1)细胞凋亡的基本概念(2)细胞凋亡的基因调控二、血细胞形态及免疫表型的变化1.血细胞形态(1)各系细胞各阶段形态特征与变化(2)正常血细胞形态:粒系、红系、淋巴细胞、巨核细胞、浆细胞,正常血/骨髓中形态相似细胞的鉴别(3)正常血/骨髓象细胞比例(4)异常骨髓细胞形态变化特点及其意义2.血细胞免疫表型的变化(1)定义(2)正常各系各阶段细胞免疫表型特征(3)异常免疫表型及临床意义三、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1.骨髓检查的内容与方法(1)骨髓检查

11、的主要临床应用(2)检查的适应证与禁忌证(3)骨髓标本的采集(4)骨髓涂片检查方法(5)骨髓象检查的注意事项(6)骨髓象的分析与报告2.骨髓细胞形态学正常骨髓象、各种常见血液系统疾病细胞特征及骨髓象特征四、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1.常用血细胞化学染色的原理、结果判断及临床意义(1)过氧化酶染色(2)过碘酸雪夫反应(3)碱性磷酸酶染色(4)氯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5) 醋酸萘酚酯酶染色(6)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7)碱性-丁酸萘酚酯酶染色(8)酸性磷酸酶染色(9)铁染色2.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1)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2)贫血类型的鉴别五、血细胞染色体检查的临床应用1.染色体的基本概

12、念(1)染色体命名(2)染色体的基本特征(3)染色体的结构(4)核型(5)核型书写(6)染色体畸变2.血液病染色体畸变检查的应用(1)淋巴细胞白血病与淋巴瘤(2)髓系白血病(3)其他血液病六、贫血概述1.贫血的概念、分类2.贫血的临床表现3.贫血的实验室检查特点和鉴别要点七、溶血性贫血的实验诊断1.溶血性贫血检验概述(1)溶血性贫血的定义(2)溶血性贫血的分类(3)确定有无溶血(4)血管内与血管外溶血的鉴别 (5)溶血性贫血的红细胞形态异常(6)溶血性贫血的实验诊断步骤2.溶血性贫血的筛查项目与应用(1)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2)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3)血浆高铁血红蛋白测定(4)血红蛋白尿测定

13、(5)尿含铁血黄素试验八、红细胞膜缺陷性贫血及其实验诊断1.红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1)红细胞膜的组成与结构(2)红细胞膜的功能(3)影响红细胞膜稳定的因素2.红细胞膜缺陷的检验及其应用(1)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2)自身溶血试验及其纠正试验(3)酸化甘油溶血试验(4)蔗糖溶血试验(5)酸化血清溶血试验(6)红细胞膜蛋白电泳分析3.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性贫血的实验诊断(1)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2)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4.获得性红细胞膜缺陷性贫血的实验诊断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九、红细胞酶缺陷性贫血及其实验诊断1.红细胞酶代谢与功能(1)维持红细胞能量代谢的主要酶(2)红细胞酶的功能改变与酶

14、缺陷2.红细胞酶缺陷的检验及其应用(1)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2)变性珠蛋白小体检查(3)G6PD测定(4)丙酮酸激酶测定3.红细胞酶缺陷性贫血的实验诊断(1)红细胞G6PD缺陷症(2)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陷症十、血红蛋白异常所致的贫血及其实验诊断1.血红蛋白的结构与功能(1)血红素(2)珠蛋白(3)生理性血红蛋白(4)血红蛋白的功能2.血红蛋白异常的检验及其应用(1)血红蛋白电泳(2)抗碱血红蛋白测定(3)异丙醇沉淀试验(4)红细胞包涵体试验(5)HbA2测定(6)珠蛋白肽链分析(7)红细胞镰变试验3.血红蛋白病的实验诊断(1)血红蛋白病的定义和分类(2)镰状细胞性贫血(3)血红蛋白E病(4)

15、高铁血红蛋白血症(HbM)(5)不稳定血红蛋白病(6)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十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及其实验诊断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检验及其应用(1)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定义和分类(2)抗人球蛋白试验(3)冷凝集素试验(4)冷热溶血试验2.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实验诊断(1)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冷凝集素综合征(3)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十二、铁代谢障碍性贫血及其实验诊断1.红细胞铁代谢与功能(1)铁的代谢(2)铁的功能(3)铁代谢障碍2.铁代谢的检验及其应用(1)血清铁测定(2)血清铁蛋白测定(3)血清总铁结合力测定(4)转铁蛋白饱和度测定(5)转铁蛋白测定(6)血清转铁蛋白受

16、体测定3.缺铁性贫血的实验诊断(1)缺铁性贫血的分期(2)血象与骨髓象特点(3)铁染色与铁代谢的检查特点4.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的实验诊断(1)血象与骨髓象特点(2)铁染色与铁代谢的检查特点十三、脱氧核苷酸合成障碍性贫血及其实验诊断1.维生素B12缺乏症和叶酸缺乏症的实验诊断(1)血象与骨髓象特点(2)维生素B12和叶酸含量变化2.恶性贫血的实验诊断(1)血象与骨髓象特点(2)维生素B12和吸收试验十四、造血功能障碍性贫血及其实验诊断1.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试验诊断(1)概念与发病机制(2)血象与骨髓象特点(3)诊断标准(4)急性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鉴别诊断2.急性造血功能停滞的实验诊断(1)概念

17、(2)血象与骨髓象特点3.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实验诊断(1)概念(2)血象与骨髓象特点十五、白血病1.白血病概念2.急性白血病临床特征3.急性白血病分型标准(1)WHO分型(2)FAB分型4.急性白血病疗效观察(1)急性白血病缓解标准(2)急性白血病复发标准(3)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诊断标准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其实验室诊断(1)血象、骨髓象(2)WHO、FAB分型(3)细胞化学染色(4)细胞免疫分型、染色体及分子生物学检查6.急性髓系白血病及其实验室诊断(1)血象、骨髓象(2)WHO、FAB分型及其特征(3)细胞化学染色(4)细胞免疫分型、染色体及分子生物学检查7.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实

18、验诊断8.微量残留白血病的实验诊断十六、骨髓增殖性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MPN(1)定义、分型(2)血象、骨髓象特征(3)细胞化学染色(4)遗传学特征2.MDS(1)定义、分型(2)血象、骨髓象特征(3)细胞化学染色(4)遗传学特征3.MDS/MPN(1)定义、分型(2)血象、骨髓象特征(3)细胞化学染色(4)遗传学特征十七、恶性淋巴瘤及其实验诊断1.霍奇金病的实验诊断(1)定义、分型(2)血象、骨髓象特征2.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实验诊断(1)B细胞肿瘤(2)T细胞和NK细胞肿瘤十八、其他血液系统疾病实验室诊断1.树突细胞肿瘤2.肥大细胞增生症十九、其它白

19、细胞疾病及其实验诊断1.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的实验诊断(1)概念(2)血象、骨髓象特征2.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实验诊断(1)概念(2)血象、骨髓象特征3.类白血病反应的实验诊断(1)概念(2)血象、骨髓象特征(3)细胞化学染色特征(4)与慢粒白血病的鉴别4.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实验诊断(1)概念(2)血象与骨髓象特点(3)细胞化学检查二十、类脂质沉积病及其实验诊断1. 戈谢病诊断2. 尼曼-匹克病诊断二十一、血栓与止血的基本理论1.血管壁止血功能(1)血管壁的结构与调控(2)血管壁止血功能2.血小板止血功能(1)血小板结构及特点(2)血小板生化组成、代谢(3)血小板止血功能3.血液凝血

20、机制(1)凝血因子种类、特性(2)凝血机制(内源凝血途径、外源凝血途径)4.抗血液凝固系统抗凝物的种类及抗凝机制5.纤维蛋白溶解系统(1)纤溶系统组成及特性(2)纤维蛋白溶解机制6.血液流变学(1)血液流动性和粘滞性特性(2)影响血液粘度的因素7.血栓形成(1)血栓类型(2)血栓形成机制二十二、血栓与止血检验基本方法1.筛查试验(1)一期止血缺陷筛查试验(2)二期止血缺陷筛查试验2.血管壁检验(1)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检测(抗原检测和vWF瑞斯托霉素辅因子活性检测(2)血浆6-酮-前列腺素F1检测(3)血栓调节蛋白检测3.血小板检验(1)血小板生存时间(2)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检测(3)血小板

21、聚集试验(4)血小板释放产物测定(5)血浆血栓烷B2测定(6)血小板膜糖蛋白测定(7)血块收缩试验4.凝血因子检验(1)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2)凝血因子含量与活性测定(3)血浆因子定型试验(4)血浆因子亚基抗原检测5.生理抗凝蛋白检验(1)抗凝血酶测定(2)蛋白C测定(3)蛋白S测定(4)活化蛋白C抵抗试验6.病理性抗凝物质检验(1)狼疮抗凝物测定(2)血浆因子抑制物检测(3)血浆游离肝素时间(甲苯胺蓝纠正试验)7.纤溶活性检验(1)血浆纤溶酶原测定(2)血浆纤溶酶原活化剂测定(3)血浆纤溶酶原活化抑制物测定(4)血浆2纤溶酶抑制物测定(5)D-二聚体检测(6)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22、7)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8.血液流变学检验(1)全血黏度检测(2)血浆黏度检测(3)红细胞变形性检测二十三、常见出血性疾病的实验诊断1.出血性疾病的概念(1)概念(2)分类2.血管壁异常性疾病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1)过敏性紫癜(2)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3)其它血管壁异常性疾病3.血小板异常性疾病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血小板功能异常性疾病4.凝血因子异常性疾病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1)血友病(2)血管性血友病(3)维生素K缺乏和肝病所致的凝血障碍(4)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陷症和因子缺乏症5.循环抗凝物质增多及相关疾病 1)概述(临床特

23、征等) 2)实验室检查6.原发性纤溶亢进 1)概述(临床特征等) 2)实验室检查二十四、常见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概述(临床特征等)(2)病因及发病机制(3)检验及诊断标准2.血栓前状态(1)概念(2)分子标志物检查3.易栓症(1)概念(2)实验室检查二十五、抗凝与溶栓治疗的实验室监测1.抗凝治疗监测(1)肝素治疗的监测(低分子量肝素和普通肝素)(2)口服抗凝药治疗的监测2.抗血小板治疗监测(1)阿司匹林治疗的监测(2)噻氯吡啶治疗的监测3.溶栓治疗监测(1)尿激酶治疗的监测(2)链激酶治疗的监测(3)tPA治疗的监测二十六、出凝血实验的自动化1.出凝血实验的方法和原理

24、2.仪器性能评价3.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评临床输血专业单元细目要点一、免疫血液学基础1. 血型抗原(1) 红细胞血型抗原2. 血型抗体(1) 抗体的结构(2) 血浆中主要的免疫球蛋白3. 抗原抗体反应(1)抗原抗体反应的形式(2)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4. 抗原抗体的免疫应答(1) 抗原抗体鉴定的基本原理(2) 血型抗体的检查(3) 血型抗体的特异性鉴定二、ABO血型系统1. ABO血型系统抗原抗体的特性(1)ABO 血型抗原的生物合成(2)ABO 血型抗原的遗传(3)ABO 血型抗原抗体的特性三、Rh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抗原抗体的特性(1)Rh血型的命名(2)Rh血型抗原抗体的特性四、输血前

25、检查1. 输血前检查的主要内容(1) 输血申请(2) 受血者ABO和Rh定型(3) 意外抗体筛查和鉴定(4) 交叉配血试验(5) 发血2. ABO 正反定型不一致的原因及处理(1) 技术和管理原因(2) 血清异常(3) 红细胞原因(4) 其他3. ABO血型鉴定方法(1) 盐水直接凝集法4. Rh血型鉴定方法(1) 抗球蛋白法(2) 酶法(3) 凝聚胺法(4) 盐水直接凝集法 5. 意外抗体的筛查和鉴定抗体筛查和鉴定的方法和意义6. 交叉配血交叉配血的方法和意义五、血液成分的制备和应用1. 各种血液成分的特点各种血液成分的制备、性质、保存和运输2. 各种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特点各种血液成分的临床

26、应用适应症六、新生儿溶血病1. 新生儿溶血病的概念、发病机理(1) 能够造成新生儿溶血病的血型免疫抗体(2) 胎儿红细胞对母体免疫系统的刺激(3) 影响ABO新生儿溶血病严重程度的因素2. 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查(1) 产前检查(2) 新生儿血样本的检查临床化学检验专业单元细目要点一、绪论临床化学(1)基本概念(2)临床化学检验及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3)各种生化标本的核收、保存与处理二、糖代谢紊乱及糖尿病的检查1糖代谢简述(1)基础知识(2)血糖的来源与去路(3)血糖浓度的调节(4)胰岛素的代谢2高血糖症与糖尿病(1)高血糖症(2)糖尿病与糖尿病分型(3)糖尿病诊断标准(4)糖尿病的代谢紊

27、乱(5)糖尿病急性代谢合并症3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查内容、方法学评价、参考值和临床意义(1)血糖测定(2)尿糖测定(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4)糖化蛋白测定(5)葡萄糖胰岛素释放试验和葡萄糖C肽释放试验(6)糖尿病急性代谢合并症的实验室检查4. 低血糖症的分型及诊断(1)低血糖症概念(2)空腹型低血糖(3)餐后低血糖5糖代谢先天性异常(1)糖原代谢异常(2)糖分解代谢异常(3)G6PD缺乏三、脂代谢及高脂血症的检查1血浆脂质、脂蛋白、载脂蛋白、脂蛋白受体及有关酶类的分类、结构、功能(1)胆固醇、甘油三酯(2)脂蛋白(3)载脂蛋白(4)脂蛋白受体(5)脂质转运蛋白和脂蛋白代谢的重要酶类2脂蛋白代谢及

28、高脂蛋白血症(1)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低密度、高密度脂蛋白代谢(2)高脂蛋白血症及其分型3脂蛋白、脂质与载脂蛋白测定方法评价、参考值及临床意义(1)胆固醇、甘油三酯测定(2)高密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3)载脂蛋白AI、B测定(4)脂蛋白(a)测定(5)各种脂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四、血浆蛋白质检查1主要血浆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功能和临床意义(1)前白蛋白、白蛋白、2-巨球蛋白、2-微球蛋白、血红素结合蛋白、转铁蛋白(2)1-抗胰蛋白酶、1-酸性糖蛋白、结合珠蛋白、铜蓝蛋白、C-反应蛋白(3)免疫球蛋白(详见免疫学检验)2血浆蛋白质测定、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1)血浆总蛋白、

29、白蛋白测定(2)血清蛋白电泳及在相关疾病时血浆蛋白电脉图谱的主要变化特征3急性时相反应蛋白(1)概念、种类(2)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急性时相反应进程中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五、诊断酶学1血清酶(1)分类、生理变异与病理生理机制(2)酶活性与酶质量测定方法及其评价(3)同工酶及其亚型测定的临床意义2常用血清酶及同工酶测定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1)肌酸激酶及同工酶和其亚型(2)乳酸脱氢酶及同工酶(3)氨基转移酶及同工酶(4)碱性磷酸酶及同工酶(5)谷氨酰基转移酶及同工酶(6)淀粉酶及同工酶(7)酸性磷酸酶及同工酶六、体液平衡紊乱及其检查1机体水、电解质平衡理论、重要电解质检查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1)

30、体液中水、电解质分布及平衡(2)水、电平衡紊乱(3)钾、钠、氯测定及方法学评价2血气及酸碱平衡紊乱理论、检查指标、参考值及临床意义(1)血液气体运输与血液pH值(2)血气分析各种试验指标的定义及其临床意义(3)酸碱平衡紊乱分类及如何根据试验结果进行判断3血气分析技术(1)仪器原理(2)标本采集和运送七、钙、磷、镁代谢与微量元素1钙、磷、镁代谢(1)钙、磷、镁的生理功能(2)钙、磷、镁代谢及其调节(3)钙、磷、镁测定的参考值、临床意义及方法评价2微量元素(1)微量元素分布及生理功能(2)铁、锌、铜、硒、铬、钴、锰、氟、碘的生理作用与代谢(3)微量元素与疾病的关系八、心肌损伤的标志物1酶学检查(1

31、)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肌酶及标志蛋白的动态变化(2)肌酸激酶及同工酶和同工酶亚型、乳酸脱氢酶及同工酶检查在心肌损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及方法评价2肌钙蛋白、肌红蛋白检查及BNP/Ntpro-BNP(1)肌钙蛋白T和I的测定及其在心肌损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2)肌红蛋白测定及其在心肌损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3)在诊断心肌梗死和进行溶栓治疗时,综合考虑应选择的试验及其临床意义(4)BNP/Ntpro-BNP临床应用九、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1肝胆生化(1) 肝脏的代谢(2) 肝脏的生物转化功能(3) 胆汁酸代谢紊乱与疾病(4) 胆红素代谢与黄疸2肝胆疾病的检查(1)酶学检查(ALT、AST、ALP、GGT、 C

32、hE)方法学评价、参考值及临床意义(2)胆红素代谢产物(血浆总胆红素、结合与未结合胆红素,尿胆红素及尿胆原)和胆汁酸测定的方法学评价及临床意义(3)肝纤维化标志物(III、IV型胶原等)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4)肝昏迷时的生化变化及血氨测定3肝细胞损伤时的其他有关检查及临床意义(1)蛋白质代谢异常的检查(2)糖代谢异常的检查(3)脂代谢异常的检查(4)各种急、慢性肝病时综合考虑应选择的试验及其临床意义十、肾功能及早期肾损伤的检查1肾脏的功能(1)肾小球的滤过功能(2)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3)肾小管与集合管的排泄功能(4)肾功能的调节2肾小球功能检查及其临床意义(1)内生肌酐清除率和肾小球滤过率计

33、算公式、血清胱抑素C、肌酐、尿素和尿酸测定、参考值及临床意义(2)各试验的灵敏性、特异性、测定方法及评价3肾小管功能检查及其临床意义(1)有关近端肾小管功能检查的试验(2)肾浓缩稀释试验(3)尿渗量与血浆渗量(4)自由水清除率(5)各试验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4早期肾损伤检查及其临床意义(1)尿微量白蛋白及转铁蛋白(2)尿中有关酶学检查(3)尿低分子量蛋白4早期肾损伤检查及其临床意义(1)尿微量白蛋白及转铁蛋白(2)尿中有关酶学检查(3)尿低分子量蛋白十一、胰腺疾病的检查1胰腺的功能(1)外分泌功能(2)外分泌功能在胰腺疾病时的变化2胰腺疾病的检查,方法学评价及其临床意义(1)淀粉酶及其同工酶测定

34、的方法(2)胰脂肪酶 、胰蛋白酶测定(3)胰腺功能试验(4)急性胰腺炎的实验室诊断十二、 内分泌疾病的检查1甲状腺内分泌功能紊乱的检查(1)甲状腺激素代谢及其调节(2)甲状腺功能紊乱与其主要临床生化改变(3)甲状腺激素与促甲状腺激素测定及其临床意义、相关疾病的实验诊断程序2肾上腺内分泌功能紊乱的检查(1)肾上腺激素代谢及其调节(2)肾上腺功能紊乱与主要临床生化改变(3)肾上腺髓质激素代谢物测定在嗜铬细胞病诊断中的应用(4)血、尿中糖皮质激素代谢物测定的临床意义3下丘脑-垂体内分泌功能紊乱的检查(1)下丘脑-垂体内分泌激素代谢及其调节(2)下丘脑-垂体内分泌功能紊乱与临床生化改变(3)生长激素测

35、定的临床意义4性腺内分泌功能紊乱的检查(1)性激素的功能及其分泌调节(2)性激素分泌功能紊乱与临床生化改变(3)性激素测定的临床意义、相关疾病的实验诊断选择十三、临床化学常用分析技术1临床化学常用分析方法光谱分析、电泳技术、离心技术、层析技术、电化学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2酶和代谢物分析技术(1)酶质量分析技术、原理和应用评价(2)酶活性测定方法分类、原理、优缺点及应用(3)工具酶的概念、代谢物测定中常用的指示反应、代谢物测定的方法分类及其特点3临床化学方法的建立(1)方法建立的根据(2)方法建立的过程(3)方法的评价(4)方法建立后的临床观察十四、 临床化学自动分析仪临床化学自动分析仪的类

36、型与性能评价(1)临床化学自动分析仪的类型、工作原理、优缺点及性能评价(2)临床化学自动分析仪的发展方向临床免疫学检验专业单 元细 目要 点一、概论1免疫学简介(1)免疫学概念与免疫应答(2)免疫组织与器官(3)免疫细胞(4)免疫分子2临床免疫学(1)免疫病理与免疫性疾病(2)移植免疫(3)肿瘤免疫(4)感染免疫3临床免疫学与免疫检验(1)免疫学技术的发展(2)临床免疫学与免疫检验二、抗原抗体反应1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1)抗原抗体结合力(2)抗原抗体的亲和性和亲和力(3)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2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1)特异性(2)可逆性(3)比例性(4)阶段性3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1)反应

37、物自身因素(2)环境因素4免疫学检测技术的类型三、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1免疫原的制备(1)颗粒性抗原的制备(2)可溶性抗原的制备和纯化(3)半抗原性免疫原的制备2抗血清的制备(1)佐剂的种类(2)佐剂的作用机制3抗体的纯化和鉴定(1)免疫动物的选择(2)免疫程序(3)动物采血法4抗血清的鉴定和保存(1)抗血清的鉴定(2)抗血清的保存5抗血清的纯化(1)特异性IgG抗体(2)单价特异性抗血清四、单克隆抗体与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1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1)杂交瘤技术(2)阳性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化培养与冻存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1)单克隆抗体的产生(2)单克隆抗体的纯化(3)单克隆抗体的性质鉴定(4)单克

38、隆抗体的特性3基因工程抗体制备(1)人源化抗体(2)小分子抗体(3)抗体融合蛋白(4)双特异性抗体(5)噬菌体抗体库技术4单克隆抗体的应用(1)检验医学诊断试剂(2)蛋白质的提纯(3)小分子抗体的应用(4)抗体融合蛋白的应用(5)双特异抗体的应用(6)抗体库技术的应用和前景五、凝集反应1凝集反应的特点两时间反应阶段2直接凝集反应玻片凝集及试管凝集试验3间接凝集反应(1)间接凝集反应的类型(2)间接血凝试验(3)胶乳凝集试验(4)明胶凝集试验(5)间接凝集反应的应用4. 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5. 抗球蛋白试验六、沉淀反应1沉淀反应的特点2液体内沉淀试验(1)絮状沉淀试验(2)免疫浊度测定3凝胶内沉

39、淀试验(1)单向扩散试验(2)双向扩散试验4免疫电泳技术(1)对流免疫电泳(2)火箭免疫电泳(3)免疫电泳(4)免疫固定电泳(5)交叉免疫电泳5. 沉淀反应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七、放射免疫技术1放射免疫技术(1)基本类型及原理(2)常用的放射性核素(3) 标记物制备及鉴定(4) 抗血清鉴定(5) 方法学评价2放射免疫分析(1)基本原理(2)实验方法及测定3免疫放射分析(1) 基本原理(2) IRMA与RIA的比较4. 放射免疫分析技术的应用八、荧光免疫技术1概述(1)荧光的基本知识(2)荧光物质2荧光抗体技术(1)荧光抗体的制备(2)标本的制作(3) 荧光抗体染色与结果判断(4) 荧光显微镜的基

40、本结构3荧光免疫分析的类型(1)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2)荧光偏振免疫测定(3) 荧光酶免疫测定4荧光免疫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1) 荧光抗体技术的应用(2) 荧光免疫测定的应用九、酶免疫技术1酶免疫技术的特点(1)酶和酶作用底物(2)酶标记抗体或抗原(3)固相载体2酶免疫技术的分类(1)均相酶免疫测定(2)异相酶免疫测定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1)基本原理(2)方法类型及反应原理4. 酶免疫测定的应用十、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1概 述(1)化学发光(2)化学发光效率2化学发光剂和标记技术(1)化学发光剂(2)发光剂的标记技术3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类型(1)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2)化学发光酶免疫分

41、析(3)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4) 临床应用十一、生物素-亲合素放大技术1生物素的理化性质与标记(1)活化生物素(2)生物素标记蛋白质2亲合素、链霉亲合素的理化性质与标记(1) 亲合素及其活性(2) 链霉亲合素及其活性(3) 亲合素(或链酶亲合素)的标记3生物素-亲合素系统的特点(1)灵敏度(2)特异性(3)稳定性(4) 适用性(5) 其他4生物素-亲合素系统的应用(1)生物素-亲合素系统基本类型及原理(2)生物素-亲合素系统在酶免疫测定中的应用(3) 生物素-亲合素系统在荧光免疫技术中的应用(4) 生物素-亲合素系统在放射免疫测定中的应用(5) 生物素-亲合素系统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十二、固相膜免疫测定1概述(1)常用的固相膜(2)固相膜的技术要求2免疫金标记技术(1)胶体金的制备(2)免疫金制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