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的要求.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10512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的要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的要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的要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的要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的要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的要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的要求.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的要求 摘要 校本课程开发赋予了教师一定的专业自主权,使教育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但教师对校本课程仍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解与困惑,而教师又是校本课程的编制者、实施者,搞好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的观念、素质、能力等必须与之相适应。关键词 校本课程;教师素质;教学监控能力;创新能力校本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凸显的新型课程形态,也是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开发在越来越多的学校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与探索。据了解,校本课程在部分地区和学校已经形成特色,出现了范围逐步扩大、类型日渐丰富、管理日趋规范,

2、为更多的师生和家长所认同的局面,丰富了学校课程体系,满足了学生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开发是社会进步、科技发展、教育变革的客观要求,是课程体系对此做出的相应调整与重构的结果,是课程深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要承担者、实际的操作者,又是校本课程的编制者、实施者,是活动成败的关键人物,在整个课程开发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和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要求下,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提升个人素养,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校本课程可以说是一种新生事物,它的诞生不仅是学校单一的课程改革,对学校来说是一次深刻的综合性的改革。作为

3、课程的编制者、实施者和评价者的广大教师,将不再是一个教书匠,而应成为一名研究者。教师应具备“两个观念”“三种素质”和“四方面的能力”。 一、观念层面 首先,应具备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由于教师是校本课程的规划者、组织者、实施者和评价者,因此,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知识观、课程观和教育质量观等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影响学生和学校的发展。开发校本课程要求教师有全新的质量观,要贯彻终身教育的思想,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确定、知识点、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充分反映终身教育的思想。教师应避免局限在狭小的学校教育内思考问题,要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学生一生,注重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机培养,学

4、习方法传授和学习能力提高,教会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提高。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健康发展。 其次,要具有课程意识与课程观念。教师的课程意识与课程观念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前提条件。可是在较长时期里,我国教师只是国家课程的被动接受者和实施者,执行国家指令性的课程计划,教师只能考虑“如何教”,而无需考虑“教什么”和“为什么教”,他们不可能也不需要具备多少课程意识和课程观念。因此,多年来,教师只有教学的概念,没有课程的概念;在教育理论方面,也只有教学论而没有课程论。随着校本课程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也要成为课程的编制者和评价

5、者。开发校本课程,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与观念是当务之急。 二、素质层面 所谓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对我国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知识素质 教师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参与者,专业自主权受到了尊重,但同时也对教师的知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既要有精深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相当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同时还必须具备相应的教育科学知识。 首先是精深的专业知识。这是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是开发校本课程的基本条件。作为校本课程的规划者、组织者、实施

6、者和评价者,教师应掌握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及基本技能;了解这门学科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并使本学科知识力求反映该学科知识领域的最新成果与发展的新趋势;要勇于淘汰那些已经被社会实践证明是过了时的陈旧理论、观念和知识,从不同学科发展的交叉点上去发掘新的知识,懂得这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方法,高屋建瓴地开发课程、实施教学。 其次是广博的文化知识。与学科综合化的趋势相一致,校本课程反对学科领域的严格划分,提倡按需要把跨学科的内容组织成教学主题,并把课程与学习者身处的环境和个人经验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具有综合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和思维结构。因此教师应力求掌握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多门学科理论,成为知识面广、视

7、野开阔的博学多才者,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第三是丰富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理论能使教师了解学生不同阶段身心发展规律,熟悉学生心理特点,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原则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校本课程要求教师从更高层次、应用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去考察和探索教育教学工作,坚持教改实验,积累资料,将获得的经验进行理论的概括。如杜威指出的那样,科学家与教师的学科知识不一样,教师必须把学科知识“心理学化”,以便学生能理解。 (二)心理素质 校本课程对人的培养是全方位的,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需要教师的关照。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要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教师必须具备

8、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作为现代心理学的新概念,它应该包括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心理健康素质和潜能素质等心理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施加影响不仅是传授知识上,还有就是对学生个性的影响。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凭借对学生的爱心,对教育事业的责任心,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教师,能够凭借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研究每位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创造适合不同学生的成功方法。在充满竞争的21 世纪,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三)行动研究的素质 在传统观念上,教育教学研究是学者专家的事,与教师没有多少关系,教师只是使用

9、研究成果,而没有参与研究的权利。但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背后所蕴含的理念,是把课程开发的权力还给教师,让教师来从事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活动。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再停留在课程的执行者的角色地位,教师更应该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由此,必然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教育研究素养。当然教师进行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工作,不可能也不需要像专家那样,恪守严格的研究规范与操作程序。基于客观现实条件,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进行教育行动研究是最为恰切的。教育行动研究重在“反思”,其直接目的不是理论的产出,而是提高与改进教育实践的质量,具有强烈的实践倾向。校本课程开发秉持的是一种现场本位的原则,同样地具有强烈的实践倾向。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课

10、程研制开发的流程,是一个课程不断完善的过程。它遵循的是“开发实施观察反思再开发”这一螺旋上升的过程,其核心环节也是“反思”。校本课程开发过程本质地体现了教育行动研究的特质。可以说,教育行动研究是校本课程开发内在的要求。因此,校本课程开发本质上要求教师具有教育行动研究的素养。通过对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情境的不断反思,从而不断地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 三、能力层面 首先要具备课程知识与课程开发能力。校本课程开发以学校为主体,学校可根据社区、学校和学生的需要开发多样化课程,也可以对一些尚未开发出教学材料的主题进行教学。因此所有的教师都必须掌握如何自己编制课程的基本技能,也要学会如何根据学校的教育哲学思

11、想而制定出的课程标准来选择、改编或整合他人编制的课程。无论是哪种方式的课程开发活动,都对教师的课程知识、课程开发能力等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其次要具备教学监控能力。教师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也是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因素。教学监控能力强的教师能根据具体的情况经常评估、修改课程,使理想课程与现实课程较为一致。他们重视学生的意见反馈,并及时纳入课程计划,使校本课程更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第三要具备教学创

12、新能力。创新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和本质力量的最高体现,人的素质的发展最根本的就是创新性的发展。校本课程开发中重要的精神之一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创新型的人才,而培育创新型的人才必然要求有创新型的教师。创新型教师是指那些具有创新能力,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造就创新人才为己任的教师。校本课程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是博专的、开放的、复合的,其思维必须具有深刻性、灵活性、独特性、批判性与敏捷性。教学创新是一种动态性的教学,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独立探究,特别是根据学生提出的新角度、新思路、新观点、新办法,解决问题的需要,及时给予恰当的辅导。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是在教师具备一般教学能力的

13、基础上,能想出优质高效的新方法,进行创造性的教学。一般说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既有内部的原因,也同时受外部因素的影响。主观努力和大胆实践是创新型教师成长的内部动因。教师应该树立创新志向,涵养科学精神,要突破习惯性思维定势,追求新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积极参加创新实践,在教学和科学实践中培养创造力。 第四要具备合作态度和组织协调能力。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学校,它要求学校与教师之间、教师与课程专家、家庭、社区之间加强联系,紧密合作。学校、家庭、社会是学生成长的一体化环境,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承担者,不仅要在课堂内教好书,而且要有走出课堂和校园的能力,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要学会与人交往和合作

14、,主动在学校、社会、家庭之间穿针引线,起纽带作用和融合作用,组织协调各种教育资源为学校教育服务,以形成对学生教育的合力。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主体中的核心因素。校本课程开发的任务,最终要落到学校教师身上,要靠教师去具体推进,包括课程问题诊断、目标拟订、方案设计、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等,都要依赖教师的传统角色,使教师从原来国家课程实施者转变为校本课程的规划者、组织者、实施者和评价者。而且,教师作为实践者还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参与者。校本课程特别强调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核心地位”,强调充分地赋权给教师相应的课程责任,避免把教师视为课程的“被动消费者”和课程计划的被动执行者,尊重教师的专业自主权,但同时也对教师的发展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有与校本课程发展相应的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