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教师高级职称考试真题公共题和专业题.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10643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泰州市教师高级职称考试真题公共题和专业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泰州市教师高级职称考试真题公共题和专业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泰州市教师高级职称考试真题公共题和专业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泰州市教师高级职称考试真题公共题和专业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泰州市教师高级职称考试真题公共题和专业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泰州市教师高级职称考试真题公共题和专业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泰州市教师高级职称考试真题公共题和专业题.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1年公共科目填空题:5分1.教育法是调整各级各类教育的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 .教师法明确规定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职务制度和教师聘任制度,从而奠定了教师任用与管理的新机制,构成了教师管理法律制度的核心。3.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4.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5.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6、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的评价体系。7.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8.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

2、价值观 目标。9、教师资格证书10、选择题5分1. 根据法律的规定,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为_( D )。A、教师负责制 B、校务委员会负责制 C、家长委员会负责制 D、校长负责制2. 教师资格证书的适用的地域范围是:_( A )。A. 在全国范围适用 B. 只在本地区适用C. 只在本校适用 D. 在外国也适用3.学校_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担任工作人员。( B )A.可以 B.不得 C.特殊情况可以 D.经批准可以4.校本教研的主体是(C )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校长5.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C 以学生发展为本 培养环境意识 以 创 新 精 神 和 实 践

3、 能 力 培 养 为 重 点 减 轻 学 生 学 习 负 担. A。 B. . C D。 6.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A. 以综合课程为主 B. 以分科课程为主 C .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 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7.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A.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B. 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C . 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 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8. 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D、9

4、0%9. 是教师晋升职称,奖励表彰的依据答案:考核成绩10. 评价是新课程的全新理念之一A.过程性 B. 发展性 C. D.判断题:4分1、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国定制”改为“国审制”,形成了教材编写、出版、选用混乱的局面,不利于教师把握教学和考试的标准。( ) 2、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的培养目标,只能在语文、美术、音乐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没有办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 3、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只能在思想品德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无法实现这一培养目标。( ) 4.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是新课程

5、对教师的要求了。( )5、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实验新课程的过程作为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 ) 6、新课程提倡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是要求老师讲课时多提问,学生积极地举手回答。( )7、公民不分国籍、 民族 、性别、家庭出身、财产 依法享有受教育权( )8、简答题:6分1.2010-2020国家基础教育发展纲要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2. 为什么说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首先,教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通过自身修养对学生“言传身教”,学生通过“耳濡目染”可以从教师身上 学到很多东西,这种潜移默化有时比课堂上的传授效果

6、要好;其次,教师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选择、开发和利用,是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再完美的课程也必 须经过教师的实施,理想中的课程与教师实施的课程肯定存在一个“落差”,教师能否合理选择课程资源,对于缩小这个“落差”非常重要。2011语文职称试题必考题现代文阅读15分眼睛 刘万里 胡厂长把车开进小区时,门口的保安递给他一个信封。胡厂长接过信封一看,落款是“某某省检察院”,心里一咯噔。自他搬进新家,除了亲朋好友外没人知道他的 地址,可以说这是他搬进新家后收到的第一封信。胡厂长揣着信上楼时心里像一面鼓咚咚响,省检察院他没有认识的人,检察院来信肯定不会有好事。 胡厂长掏出钥匙开门,开了半天才打开。老婆带着

7、儿子去欧洲15国旅游去了,家里只有他一人,他感到非常冷清,躺在沙发上点燃一支烟,猛吸几口,鼻腔里袅袅升起的烟雾在他头上盘绕着 胡厂长用颤抖的手撕开信封,由于用力过猛,信掉了出来。他捡起来一看,原来是一幅画,画了一棵树,树上长满了眼睛。眼睛代替了树叶,眼睛叠眼睛,密密麻麻的。胡厂长笑了起来,这个人的智商怎么这么低,简直像个小学生在胡乱涂抹。 胡厂长抽完第3支烟时,他盯着这幅画开始坐立不安了,他感到这不是一般的画,里面肯定有内容。眼睛象征着什么呢?寄信的人为什么要送他一幅满是眼睛的画?这些年来,他从一个小办事员混到今天的厂长,期间他收了 多少礼送了多少礼他自己都搞不清了。为了当厂长,击败几个候选人

8、,晚上他偷偷溜到县长家里,给县长夫人塞了5万元钱。结果不久,他便顺利地当上了厂长。当 了厂长后,他利用国企改革之机,为了把国有资产变为私有资产,他又趁拜年之机给当时的县长等主要领导每人送了两根沉甸甸的金条。由此,大批工人下岗,企业 面临破产,但几百万的资金却流入了他自己的口袋。这一切他做得可以说是天衣无缝,没有人知道,但这幅画的含义又是什么呢?难道有人抓住了他的把柄? 胡厂长在忐忑不安中度过了几天,生活像以前一样风平浪静。 不久,胡厂长又收到一封落款是省检察院的信。他打开一看,还是一幅画,这次不但树上长满了眼睛,连白云、山川、河流都长满了眼睛胡厂长一夜没睡,盯着这幅画抽了整夜的烟。第二天,胡厂

9、长开着车上班,在红灯前停了下来。他突然想到电子眼睛正在监视着他的车,他又想到人们生活的空间处处充满了眼睛,比如银行、酒店、车站都有一双双眼睛在监视着人们,眼睛无处不在。胡厂长突然感觉到有人在盯着他,回头一望却没有人。从那以后,胡厂长每天总觉得背后有一双眼睛在盯着他,他一回头,又啥都没有。胡厂长感觉到了那一双双眼睛里充满了仇恨,一会儿是张三的眼睛,一会儿是李四的眼睛,目光都像一把把刀刺向他的身体 胡厂长每天都在不安中度过,他感到那些眼睛像幽灵一样在缠绕着他,他开始茶饭不思,日渐消瘦。 那天晚上,他又陷入眼睛的包围中,地上、树上、天上到处都是眼睛,眼睛像星星一样寒光闪闪。有的还像飞碟一样朝他飞来,

10、他跑,眼睛就在后边追,眼睛把他追到悬崖峭壁时他惊叫一声醒来,原来是梦。胡厂长每天晚上都要做这样一个相同的梦。这天,胡厂长在抽完一支烟后,自言自语地说,“看来生活中真的充满眼睛,要叫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第二天,胡厂长揣着画,提着包到公安局自首去了。不久,胡厂长的老婆和儿子到看守所来看他。胡厂长掏出那两幅画对年仅13岁的儿子说,“这是深刻的教训,长大后你要好好做人,要叫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儿子接过画说,“这是我在夏令营认识的画友,当时我们互相留了地址,收信人我留的是你。我们互相交流画作,我画的寄给他,他画的寄给我,他爸好像是检察院的。” “啊”胡厂长听完儿子的话一下子晕倒了。(选自天池小小说

11、2007年第5期)1.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胡厂长什么样的心理? (4分)2.小说中分别写到了两幅画上的“眼睛”、红绿灯旁边的“眼睛”,这三处对“眼睛”的描写,与刻画胡厂长的形象都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2.处通过动作写心理,写胡厂长收到第一封信时,“开了半天才打开”门,生动地刻画出胡厂长紧张的心理。处用梦境写心理,写胡厂长梦见眼睛像飞碟一样将他追到悬崖边,说明他已惶恐之至,精神防线彻底崩溃。(每处2分)3.第一幅树上画满眼睛的画,使胡厂长仅仅感到不安;第二幅连白云、山川、河流都长满眼睛的画,使胡厂长的这种不安变得更加强烈;红绿灯旁的电子眼使他觉得生活中眼睛无处不在。心情由不安变成恐惧,终

12、于促使他到公安局自首。这三处所写的眼睛生动地再现了胡厂长自首前心理矛盾斗争的过程,将一个由于贪腐而不安恐惧、精神崩溃的贪官形象逐层深入地描画了出来。(前三处对眼睛的分析各2分,最后的总的分析2分,共8分)3 选择题4选择题古文阅读10分范睢者,魏人也,字叔。家贫无以自资,乃先事魏中大夫须贾。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睢从。齐襄王闻睢辩口,乃使人赐睢金十斤及牛酒,睢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既归,心怒睢,以告魏相。魏齐大怒,使舍人笞击睢,折胁摺齿。睢详死,范睢得出。当此时,秦昭王使谒者王稽于魏。王稽遂与范睢入咸阳穰侯相,以太后故,私家富重于王室。且欲越韩、魏而伐齐纲寿,欲以广其陶封。范睢乃上书,于

13、是秦昭王大说,使以传车召范睢。于是范睢乃得见于离宫,详为不知永巷而入其中。王来而宦者怒,逐之,曰:“王至!”范睢缪为曰:“秦安得王?秦独有太后、穰侯耳。”欲以感怒昭王。昭王至,闻其与宦者争言,遂延迎,因进曰:“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今释此而远攻,不亦缪乎!今夫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王其欲霸,必亲中国以为天下枢,以威楚、赵。楚强则附赵,赵强则附楚,楚、赵皆附,齐必惧矣。齐惧,必卑辞重币以事秦。齐附而韩、魏因可虏也。” 卒听范睢谋,使五大夫绾伐魏,拔怀。客卿范睢复说昭王曰:“秦韩之地形,相错如绣。秦之有韩也,譬如木之有蠹也,人之有心腹之病也。王不如收韩。”昭王曰

14、:“吾固欲收韩,韩不听,为之奈何?” 对曰:“王一兴兵而攻荥阳,则其国断而为三。夫韩见必亡,安得不听乎?若韩听,而霸事因可虑矣。”王曰:“善。”且欲发使于韩。魏闻秦且东伐韩、魏,魏使须贾于秦。范睢闻之,为微行,敝衣间步之邸,见须贾。范睢曰:“汝罪有三耳。”入言之昭王,罢归须贾。 后五年,昭王用应侯谋,纵反间卖赵,赵以其故,令马服子代廉颇将。秦大破赵于长平,遂围邯郸。已而与武安君白起有隙,言而杀之。史记范睢蔡泽列传【注】魏齐:即魏相。永巷:宫中长巷。绾:人名。应侯:即范睢。5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齐襄王闻睢辩口 此小大之辩也B、闻其与宦者争言,遂延迎,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C、罢归

15、须贾后五年,吾妻来归D、昭王用应侯谋,纵反间卖赵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7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范睢故意与宦官高声争吵,将矛头指向太后、穰侯,击中秦国弊政的要害,赢得了秦王的欢心,表现了他的胆识。B、范睢为秦王提出了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促进了秦国的发展。C、范睢是能屈能伸的大丈夫,他受辱假装死去,并到秦国取得了秦王的信任,建立了功业。D、范睢虽受到须贾的侮辱,却能不计前嫌;而他与白起有矛盾时,却进谗言,让秦昭王杀掉了白起。8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和课本中的语句:(3分,每题6分)(1)王其欲霸,必亲中国以为天下枢,以威楚、赵。大王如果打算称霸天下,就必须先亲近中

16、原(国家)把它作为控制天下的关键,来威胁楚国、赵国。(关键词:中国、枢、以) (2)或告有大盗入境且及门,公自勒兵阻水拒之。2011江苏卷有人上报有大盗入境将要到达城门,陈公亲自统率士兵在水边阻止抵御盗贼。教学设计15分6分1.为什么说“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的“实质上”能不能删掉? “实 质上”不能去掉,因为它是限定,是从本质上说,从生活现象上说,各人在生活中的情况不一样,不一定都是“苦旅”。原文中这个问题他讲得很好。他说在路上也 并非都是苦旅,有人坐的是豪华的游艇,有人坐的是舒适的火车或飞机,但从本质上讲他们同样是想达到目的地而不能达到,想实现理想而不能实现自己所

17、有的理 想,实质上还是一场苦旅。所以“实质上”不能去掉。2.课前播放歌曲故乡的云师:刚才大家听了故乡的云,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怀?生:思乡之情。师:中华民族有安土重迁的传统,中国人就喜欢呆在故乡。我们的祖先认为,一切事物都有返本归元的本性,鸟思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尺,叶落归根。所以在我 们祖先看来,所有在外的游子,都会思念自己的故乡,思念自己的祖国。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漂泊异乡的老舍又是怎样思念他的故土北平的。点评:课堂导入妥帖自然。媒介形式合学生的口味,歌曲选得很经典恰当,营造了很好的情绪氛围,过渡到文本水到渠成。2.4分如“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这句话,“泻”字写月光穿过夜色和“淡淡

18、的云”“薄薄的雾”时由上而下透射的动态,确是形象生动,“静静”则表现月光诱 发的宁静感,暗示了月光“柔和”这一鲜明特征。如果把“特征鲜明”和“形象生动”作为最佳描写效果,那么,运用形容词和动词应做到具体可感,准确入微。 福楼拜提倡从所有的词语中找出最具表达效果的“一个词”,我国古代文论主张的“炼字”也暗合福楼拜的一词说。在教学中可做选词填空之类的练习,辨析近义词 语形象色彩,感情色彩方面的细微差别,以便体会文章遣词之妙。如“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为什么雾是青色而不是白色的?为什么是“浮起”而不是升起或 飘起?用“青”字是因为雾很薄,透过雾气可看到田田的荷叶,由于荷叶的光华,似乎雾都染成青色

19、了。这是错觉,但又准确地传达了作者当时的感受。如果是四处 弥漫的大雾,当然就是白雾了。用“浮”字,是因为当时只有“微风”,所以不会升空而去,也不会飘来飘去,它只是浮在荷塘上面不远处,薄薄的,柔柔的,使叶 子和花“像笼着轻纱的雾”。“轻纱”的比喻惟妙惟肖,“笼”字也妙不可言,它表现了雾“薄、透、轻”的质感,如果换成“盖”“罩”就显得过于密实、厚重 了。3. 5分 师:在前一阶段的演讲和周记中,同学们大多选择伟人、名人作为自己的精神坐标,因为是他们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但是,当我们把目光投向我们周围也会发现,只要人格高尚,平凡的人也和伟大的人一样,即使在底层,他们的光芒也会如日月星晨般熠熠发光。比如杨

20、绛先生笔下的“老王”。(投影老王课题及形象素描) 师:在阅读调查中大家都喜欢课文老王,那么我想知道“老王”在大家的心中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请大家根据文本,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用评点的方式来点评一下“老王”。 生1:老王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人,送的冰比前任大一倍,冰价相等,愿意车费半价,始终没有看透或者想到要去算计好欺负的主顾,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师:不错,概括能力挺强。 生2:老王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他在临终前还送香油和鸡蛋给作者一家。课本54页写他送东西的场面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师:比如说? 生2读课文“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送给我们的。” 师:作者写他外表之可怕、活动

21、之艰难衬托他一颗淳朴善良的心。老王虽不善言辞,但我们可以体会到他诀别的深情。你评点的这一段这描写具体突出,给人印象深刻,很好! 生3:老王是一个不幸的人,他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还有他的眼睛又不好,一生凄凉艰难,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不幸者。 生4:我觉得老王是个非常可怜的人,他没有家。 师:他不是住在一破落的大院里?你是说他没有亲人? 生4:不仅如此,他打了一辈子光棍,又没有亲人,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破烂烂的,作者说“后来我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我从这里看出了老

22、王的孤苦伶仃,精神孤独。正常情况下应该回答说“是的。”我们都把自己住的地方当作自己的家,而老王却说他住在那儿没有说是他的家,可见他没有温暖。 师:说得真好,有自己独到的发现和见解,深入到了人灵魂的深处。 师:大家在评点老王的时候既理解了老王的“善”(板书),又关注了老王的“苦”(板书)。可以说比较全面,下面请用一句话总结一下老王的形象。 生5:老王是一个老实善良又不幸的人。 生6:老王是一个忠厚老实而命运悲惨的底层劳动者形象。 师:很好。特别是“底层”这两个字,注意到了我们专题的内涵。像老王这样的人在不幸的生活中却能不改变其善良的本性,这种品格是多么可贵。这是一个遭受社会漠视的人的善良,是真正

23、的善良、纯正的善良。作者借此揭示了底层人物身上的光芒,正是他们所坚守的道德良知构成了我们社会的基石。除了对他们的敬意和赞颂(板书:赞颂),作者还要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从作者的态度和反思入手深入探究。作者一家是怎样对待老王的? 生7:作者一家对老王很照顾,我常坐他的车,照顾他的生意,还经常和他聊天。作者的女儿给老王吃鱼肝油治好了老王的夜盲症。 师:可见作者对老王除了赞颂还有? 生(齐):同情。(板书:同情) 师:作者一家对老王这样一个下层的劳动者这样关心、尊重、爱护,但作者多年后仍对老王感到“愧怍”? 生8:是感觉对他的帮助还不够吧? 师:对,这是作为知识分子的悲天悯人情怀的体现,更主要的是她让

24、读者思考为什么在新社会,老王这样好的人却还处在那样苦难的状态,而且生活每况愈下?作者既提出了社会应该怎样关心不幸者的问题也含蓄地写出了她对时代的批判或思考。这也是文章的深刻主题所在。(板书: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师:在关注人物形象的同时体味作者的情感倾向是鉴赏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方法,除此之外,大家还要注意主题的多面性。可能因为时代和作者风格的因素,文章的主题显得含蓄了些,那么让我们来讨论一下阅读难点。 生9:文章开始说“我常坐老王的三轮”,后来送钱钟书医院,为什么又说“我自己不敢乘三轮”? 师:这里涉及到“文革”背景,我来解释一下,文化大革命时知识分子是“臭老九”,工人阶级是国家的主人,坐三轮车

25、被认为是资产阶级,是剥削阶级。文中有很多地方,比如说“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其实是被打的,作者却说不知怎么的,是一种隐忍的辛酸。知识分子被抄家和批斗,所以老王悄悄问他们还有没有钱,包括“载客三轮都取缔了”都有时代的影子,也是作者含蓄的语言风格的体现。 生10:为什么老王送香油和鸡蛋给我,我要“强笑”? 师:那你把“强”字去掉再读一遍如何?想想当时的语言环境。 生(读):我明白了,是因为我看到老王的惨状而有的特定表情。 生11:老王送香油和鸡蛋给我说不是要钱,那他为什么又站着等我拿钱,最后又拿了钱? 师:谁来解答这个问题? 生12:因为他怕我再托人捎给他,这可以看出老

26、王不愿麻烦别人的善良本性。 师:完全同意。 师(环顾教室):如果没有疑问,现在请大家思考:为什么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能那么关心、尊重、爱护?现实生活中社会地位、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要有什么精神才能像作者那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生:要有爱心和平等观念。对不幸者怀有一颗爱心,才能这么关心人,爱护人。 师:说得好,在生活中我们是否会遇到像老王一样生活困苦的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们?(出示一组图片)仔细观察这组图片,描述一下他们的生存状况,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生:(略) 师:这篇写人记事的散文,材料琐碎,但是经过作者的组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想想看,作者是怎样选材的?又是

27、怎样组织的?请大家借鉴作者的选材和组材,以“在底层”或“平凡的人给我最多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投影)。(下课)【同行指导意见】一、课文思想内容和课文语言的结合 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已成为语文老师的共识。即课文的内容和课文的语言不是两块皮,而是一个整体,只有把两者很好的结合,才能借助精妙的语言来感悟文中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丰富的情感。落实到每一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想每个教师应该清晰的认识到,既要有对文本的深入认识,又需要设置与之相照应的语言教学环节,任何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如果离开语言的支托,那文本内容的精髓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反之则一样。老王的第三个教学设计就因为在文

28、本内涵的挖掘上很好地借助语言的品味来实现,学生的内心对什么是善良,什么是尊重、什么是平等都有了自己的体验。 二、理解突出个性,语言品得实在 、个性的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理解的个性化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往往是作为读者与文本对话,在这“前理解”上应当对课文的内容有自己的理解与心得。这就要求教师自己在阅读中要认真质疑文本,让自己的心灵与文本撞击,在撞击中受到触动,真正读出一点心得感受。不能浅尝辄止,不能失此顾彼,也不能混沌不明,面对洋溢着至理至善、真情妙理的文章,如果自己没有心得,以俗读,浅读,误读来理解来“说文解义”,可能会缺乏智慧而让精彩文章变得庸俗,可能会缺乏明辨而让清晰内容一团雾水,所以我以为一

29、个好的教学设计,教师对文章内容该有自己个性的理解,尤其对文本的提炼、加工、组合,或朴实或大气,或精巧,全在教师的“会之于心”的彻悟。如老王的第三个教学设计就是在阅读文本时感受到作者行动上的善良,既而感受在她的意念上更有着强烈的愿望,希望老王的生活能好起来。所以最后决定在“善”“愧怍”上立足。有了自己的心得与感悟,有了整体的考虑,但如果没有恰巧的新颖的教学角度切入,这也不能体现教学的个性。老王的第三个设计就是抓住文章最后一句中的“愧怍”而展开的。、有效的品读,课文语言品得实在新课标理念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在语文课上不能少了语言的品味,在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上,都有感悟品味语言这一环节,这是一个很大的

30、改观。但在设计这一环节时,现在好多的教师都“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好?”这样的提问来设置这一环节,我总是有这样的疑惑和担心。怎么样才算好?这是比较模糊的。虽然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揣摩品味了,在品中对语言有自己的想法,有了一点感悟,但这样的品总显得有点零碎,这样的说总有点东凿一斧,西掘一刨的味道,有许多学生的鉴赏因为没有教师的总结归纳而成了昙花一现。我以为在品味语言教学这一环节中,必须在“情”“质”的带动下品,去感受、体验语言表情达意的表现力和生命力。如上次在萧山的优质课的评比中,有一老师在济南的冬天的语言品味中做得很出色。她把所有的有儿化音的句子找出来,引导这是北方的语言的特点,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儿化

31、音。学生读了之后马上就感觉有了儿化很软,感觉上很亲切,很温暖,这是老舍对济南有感情,去掉就会觉得冷冰冰。这种语言教学的设计才是有效的,实在的。学生明白了爱济南可以爱济南的山山水水,也可爱它特有的方言并运用它。所以品语言,要让学生在品中体会作者不用那个词而偏要用这个词的原因与情感。如果这样去考虑品味语言的教学设计,那肯定能让学生在语言的品味中品出味道。总之,在教学设计中无论以文本内容为切入,还是以文本语言的推敲为切入,均要牢牢地把握内容与形式如漆似胶,互为依存的这条线。这样无论侧重哪点,都会让你的教学设计略胜一筹。值得注意的是:以为教师只要在教学设计时挖深挖透,语言品足品够,过于追求自己教得深刻、教得顺畅、教得轻松,即为“教”而设计的教学设计是行不通的。只有在关注文本的同时,关注内容,关注语言,教出自己的个性,不忘给学生上实实在在的语文课,这样,任何的教学设计都是一个好设计。作文40分为孩子找对支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