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教师招聘考试南开版教育学笔记整理(可编辑).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10793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教师招聘考试南开版教育学笔记整理(可编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深圳教师招聘考试南开版教育学笔记整理(可编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深圳教师招聘考试南开版教育学笔记整理(可编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深圳教师招聘考试南开版教育学笔记整理(可编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深圳教师招聘考试南开版教育学笔记整理(可编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圳教师招聘考试南开版教育学笔记整理(可编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教师招聘考试南开版教育学笔记整理(可编辑).doc(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深圳教师招聘考试南开版教育学笔记整理 目录绪论2一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3二 学校4三 学生7四 教师8五 教育目的10六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12七 课 程13八 教学(上)15九 教学(下)18十 学生集体与集体教育21十一 学校咨询与辅导22十二 教育测验与评价23十三 教育法制25绪论掌握教育学概念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概念:三种含义:1、所有教育学科门类的总称。2、一种课程的名称。3、一种教材的名称。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 二、熟悉教育学创立的标志和条件 1、 教育学的萌芽 毕达哥拉斯金言、柏拉图理想国与美诺篇、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与尼各马可伦理学、昆体良雄辩术原理以

2、及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老子老子、庄子庄子、无名氏中庸、朱熹四书集注、王守仁传习录。 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明确提出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 2、 教育学的创立 主要标志:1、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受到了思想家或教育家们的特殊关注;2、从概念和范畴方面,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3 方法方面,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4、结果方面,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5、从组织机构方面,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三、了解教育学创立的简要过程 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中第一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 夸美纽斯

3、大教学论,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德国的康德康德论教育;赫尔巴特是现代教育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被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英国的洛克教育漫画;法国的卢梭爱弥儿;瑞士的裴斯特洛齐林哈德和葛笃德。 条件:教育学的创立是种种主客观条件综合作用下产生的;1、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客观需要,就教育学而言,主要来源于教育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2、与近代以来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和一般科学方法论的奠定有着密切的关系;3、教育学的独立与一些著名学者和教育家们的努力也是分不开的,使教育认识从教育术的阶段上升为教育学的阶段,从前科学转变为科学。 四、了解教育学的发展和主要几种教育学派别和教育思想 1、 实验教育

4、学: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 2、 文化教育学:(精神教育学),德国的狄尔泰、斯普郎格、利特。 3、 实用主义教育学:美国的杜威、克伯屈 4、 制度教育学:法国的 F.乌里、A.瓦斯凯、M.洛布斯 5、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观点:1、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存在脱离社会影响的教育,2、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劳动方式和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改变,3、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4、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5、在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它们的制约,

5、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它们,对于促进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6、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的基础,既要看到教育现象的复杂性,不能用简单化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教育研究,又要坚信教育现象是有规律可循的,否则就会陷入到不可知论和相对论的泥坑中去。 6、 批评教育学:美国的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吉鲁和法国的布厄迪尔总之,我们可以发现:1、教育学的发展总是受到具体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的制约,反映着具体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要求,2、教育学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教育学传统和风格,3、教育学的发展得益于不同教育学派之

6、间的相互批评和借鉴,4、不同的教育学派在相同的 教育问题上越来越难以取得共识,教育学理论内部的分歧有加大的趋势,教育学的科学声誉也因此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五、了解当代教育学的发展状况 1、 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 2、 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3、 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同时也出现了个中层次与类型的综合 4、 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5、 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 教育学的价值 1、 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2、 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3、 养成正确的教

7、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4、 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5、 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一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掌握教育的定义:人们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给教育下定义,一个是社会角度,一个是个体的角度;从社会角度,可以把教育定义区分为不同的层次:一、广义的,凡是增进人民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民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二、狭义的,主要指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三、更狭义的,有时只思想教育活动。 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

8、、 掌握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者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材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和代表,是直接教育者。 受教育者,即各级各类学生,也即教育的对象。 教育影响,即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从内容上,主要就是教育内容和教育材料,从形式上说,主要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以上三中要素既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规定的,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没有教育者,就没有受教育者,也就没有具有特殊发展价值的教育影响,

9、没有受教育者,整个教育工作就失去了对象;没有教育影响,教育工作也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 3、熟悉教育发展的阶段及其每一阶段的特征 一、原始社会与原始教育 特点:1、教育水平低。2、教育没有阶级性。3、教育与原始宗教或仪式有着紧密的凉席。 二、古代社会和古代教育(一)、奴隶社会及其教育 特征:1、古代学校的出现。学校的产生标志着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的第一次分离。 2、教育阶级性的出现。 3、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二)、封建社会及其教育 特征:1、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合统治阶级所学要的官吏、牧师或骑士。 2、学校教育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严格的等级性或浓厚的宗教性。 3、教育的

10、内容主要是以道德文章或宗教经典为主。 4、教育教学方法主要以严格的纪律约束为主,辅以个人自学和修行。 5、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育经验,提出了比较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 三、现代社会与现代教育 (一)、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教育 与封建社会的差别:市场经济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机器大工业生产逐渐地代替了以经验积累为基础的手工生产。 特征: 1、教育的目的在于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统治人才,又要给予广大的劳动人民 以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 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是普鲁士,时间是 1754 年。 2、建立了现代学校制度。双轨制。 3、课程结构

11、、内容得到了不断的调整,尊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新教学方法不断出现。 4、师生关系民主化。师生关系民主化是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反映和内容。 5、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产生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二)、社会主义社会及其教育 社会主义教育与资本主义教育的共同地方在于两者都要适应并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满足现代社会的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建立完备而灵活的学校教育制度,不断地调整课程结构和更新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教育科学事业,提高教育实践的科学化水平。 特征: 1、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民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人才。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教育科学的研究有了科学方法论

12、的基础。 四、现代教育的特征 1、现代教育的公共性 现代教育的公共性是指:现代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公共事业,是面向全体人民,而不是面向一小部分人的,是为全体人民服务,而不是仅为一小部分人服务的。 2、现代教育的生产性 现代教育越来越与人类的物质生产结合起来,越来越与生产领域发生密切的,多样化的关系;生产的发展也越来越对教育系统提出新的要求。 3、现代教育的科学性 一方面,科学教育是现代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最重要的方面,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依靠教育科学的知道,摆脱教育经验的束缚。 4、现代教育的未来性 一方面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目标定位等回对未来社会和个体的发展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另一方

13、面是指现代教育的发展不仅要考虑到当前社会和个体发展的要求,从当前社会和个体的发展需要出发,而且要考虑到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 5、现代教育的国际性 现代教育应该从态度、知识、情感、技能等方面培养受教育者从小就为一个国际化的时代做 准备,也就是要面向世界。 6、现代教育的终身性 现代教育不局限于学龄阶段,而是贯穿人的一生,现代教育的改革应该着眼于创造一个适合于终身学习的社会,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 二 学校 一、掌握学校的定义: 是一种古老的、广乏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及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

14、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学校的基本功能:用一定的教育教学设施和选定的环境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具备的条件:教学设施、教师队伍和标准配置的仪器和器材。 学校的特性:1、实体性 2、目的性 3、系统性 4、程序性 1、垄断性 2、非自愿性 3、公益性 二、了解学校制度的发展 学制:是由纵向的学校阶段和横向的学校系统构成。 首先产生于欧洲,大学及后来大学为顶端,向下产生的大学预科的中学,形成了现代教育的大学和中学系统,有小学,再中学(职业学校),到现在的高等职业学校,前者为学术性的现代学校系统,后者是普及性的现代学校系统。单轨学制:由初级中学继续上延到高中。中国近

15、代教育史上第一个现代学制系统,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第一个正式实施的 学制是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1911 辛亥革命后,壬戌学制,六三三。1951 颁布的,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的特点:1、继承了我过单轨学制的传统,2、职业教育学校在学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3、重视工农干部的速成教育和工农群众的业余教育,4、加强了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三、掌握学校公益性特点: 1、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2、教育必须与宗教实行分离 学校和企业的区别:1、设置目的不同,2、手段不同,3、与政府关系不同,4、产出不同 四、掌握学校文化的概念既构成 学校文化是由学校成员在教育

16、、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如教育和管理观念、历史传统、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风俗习惯、教育环境和制度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学校校风和学校精神。学校文化从形式来看,可分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 五、熟悉学校的制度文化对学生的发展的影响 学校中的传统、仪式和规章,一般统称为学校制度文化。 学校传统是一所学校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影响所有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定势。 学校仪式是学校的某种固定化的活动程序和形式。 学校规章是学校中的一种制度化了的行为规范。 六、掌握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 1、 行政管理方法 2、 法律方法 3、 思

17、想教育方法 4、 经济方法 5、 学术方法 七、掌握我国中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 1、 思想品德教育管理 2、 教学工作管理,教育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3、 教务行政管理 4、 总务工作管理 八、领会学校组织的管理沟通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 功能:1、信息传递 2、控制 3、激励 4、情感交流 正式沟通:按照学校机构设置的渠道所进行的信息传递 非正式沟通:指正式沟通之外的信息传递,分三种途径:1、个人之间的自发交往 2、非正 式的接触或聚会 3、社会传闻 九、领会学校绩效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 学校绩效是指学校功能发挥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是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标志。 如何评价学校的绩效: 1 目标模式 2

18、、投入-产出模式 3、需求满足模式 4、环境适应模式 5、学校内质优化模式 按性质分:1、定性评估 2、定量评估 按形式分:1、口头评估和书面评估 2、个别评估和集体评估 3、直接评估和间接评估 按主体分:1、上级评估 2、同级评估 3、自我评估 4、下级评估 按时间分:1、日常评估 2、定期评估 3、不定期评估 按标准分:1、绝对标准评估 2、相对标准评估 十、熟悉国家对中小学的管理和监督的内容 1、 学校课程计划的编制和颁布制度 是国家根据规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内容的文件 2、 教科书的编写、审定和使用制度 教科书是根据规定的课程标准编写和审定的系统反映学校内容的教科用

19、书,是学校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是实现法定教育目的的重要工具 3、 学校的学籍管制度 中小学的学籍管理包括成绩评定、升级和毕业等项内容,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 4、 教师人事管理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纳入国家干部管理制度进行管理 十一、掌握学校、家庭、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学校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学校对中小学生身心的影响是受多方面因素制约的,这种影响就不是单向的。 1、 学校工作的知道思想对学生发展有直接的影响 2、 学校的教育水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 3、 学校与社会、家庭的联系程度如何,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 家庭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家庭的特点是受

20、生产方式制约的家庭关系和家庭教育分为:1、独裁型 2、保护型 3、和平共处型 4、合作型 家庭教育的任务:1、根据子女情况,制定家庭教育的计划和措施,并与学校密切配合做好 教育工作 2、加强对子女的思想品德和健康人格教育 3、为子女的学校创造良好条件 4、保护子女的身心健康,增强他们的体质 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它包括伦理思想和在伦理思想指导下人的行为所体现的情感、风格、情操等。 社会文化主要包括音乐、美术、戏剧、文学等艺术作品,电视、电影、书报刊物、音像制品等 社会教育的主要任务: 1、 组织校外社会文化教育场所,对青少年儿童实

21、施德、智、体诸方面的教育 2、 在学校和家庭的配合下,组织好学生的寒暑假生活及节假日的活动 3、 为学校培养科技、文艺、体育、美术等学生骨干,推动学校的课外活动 4、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使学生通过活动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树立服务社会、 服务群众的观点 5、 开展各种家庭服务,如设立校外青少年儿童活动站,为少年儿童的校外活动提供场 所,为家长解决双职工子女的午饭问题 十二、领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相互配合 学校对家庭教育的知道与配合 分为几类:1、一般性指导 2、针对性指导 3、分类指导 4、个别指导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互相配合的方法:1、互访 2、家长会 3、家长委员会 学校

22、教育与社会教育的配合 主要途径有:学校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校外社会教育机构组织的活动,关心了解学生在校外活动中的表现2、学校应经常向校外教育机构提出建议和意见,给予具体的指导;应经常向有关部门反映意见和要求;向学生家长广泛宣传校外教育的重要意义;应动员学校的人力和物力,为校外教育机构的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3、学校利用社会各种团体为儿童提供的活动条件对学生施加影响 4、学校通过社区教育委员会的组织形式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三 学生 一、掌握三种主要的儿童发展观 1、遗传决定论 代表:柏拉图的人分三等论,基督教的原罪说和中国古代的性善性恶论等。 性善以孟子为代表,性恶以荀子为代表,董仲舒和韩愈提出

23、了分上中下三等的观点。 2、环境决定论 洛克的教育学漫画教育万能论和华生的环境决定论。 3 辐和论 又叫二因素论,施太伦的早期儿童心理学 二、掌握皮亚杰关于儿童发展观的主要观点 皮亚杰 1968 年结构主义1970发生认识论原理。 皮亚杰的理论中,儿童的发展是以发展主体的自我调节为机制的自我演变过程。这一过程得以产生的基础是儿童健全的神经系统,但这遗传素质知识儿童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发展得以产生的动因,更不能预定发展结果,儿童发展的环境因素对儿童的作用,产生于儿童主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活动之中;在遗传、环境和儿童主体的活动这三者之间,惟有儿童的活动才识其发展的真正原因;儿童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变

24、的建构过程,在这过程中,儿童主体的活动是第一性,是发展的根本原因,遗传与环境只是儿童发展的必要条件。 他非常重视儿童的自主能动的自我调节功能,认为它在儿童发展中起关键作用。 三、掌握杜威关于儿童发展观的主要观点 杜威认为,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作为发展的主体,儿童对教育活动的参与和体验是影响其发展尤其是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的因素。这中发展,不是自然成熟和强迫灌输与训练所能奏效的,必须依赖于儿童的自我参与和自我体验提出了,教育即生长的论断。 他们 2 个人的思想,推进了儿童发展观的进步与成熟;皮亚杰的贡献,在于明确地揭示了儿童主体协调机制在连接刺激与反映过程中的关键作用,突出了儿童发展过程中儿童的主体

25、地位和作用。杜威则在肯定儿童主体重要性的同时,指出了环境条件的特点对对于儿童主体发展的意义,提出对环境,尤其是对教育这一特殊的儿童生活环境的改造与控制,使其能适应儿童发展的倾向,满足儿童发展的需要。 四、领会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涵义 1、 儿童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2、 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 3、 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五、掌握儿童个体发展的定义 是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身心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 六、领会儿童个体发展概念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 1、 发展不是简单的变化 2、 发展不是单纯的生理成熟 3、 教育

26、不等于发展 七、领会儿童个体发展表现出的几个普遍的特点与规律 1、 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2、 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3、 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4、 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5、 儿童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八、领会实现教育在儿童发展中起主导作用需要把握的几项要求 1、 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的发展 2、 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3、 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 4、 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九、领会学生主体性的基本内涵 从结构出发:认为主体性是人所具有的本质特性之一,它是人对外界刺激的选择反应从认识论的角度:主体性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基础,只有发挥主体

27、性,外界刺激才能转化为主体自身认识结构的一部分。 从主体性的结构上看:主体性具有几个基本结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1、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2、重视培养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让学生获得主体参与的体验,尤其让学生体验成功 3、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育 主体性教育要求在班机管理中,突出学生自主管理,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班机管理中来;在课程上,重视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采取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相结合,尤其强调小组教学的作用 十、掌握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的几个基本原则 1、 教育、教学活

28、动的组织,要尊重学生的感受 2、 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 3、 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四 教师一、掌握教师的概念的含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含义:1、教师是专业人员,这是教师的身份特征而言的。 2、教师的职责是教育教学 3、教师的使命是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 二、掌握教师地位的含义 教师的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社会地位,它是由教师在社会中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文化地位构成的。 三、领会教师专业化应用具备的条件 1、具备专门的

29、知识技能 2、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 3、具有为学生和社会所公认的复杂知识技能权威和影响力 4、具有充分自治和自律性,有正式的专业组织对行业服务、培训及资格认证进行管理 四、掌握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地位的根本途径 1、从社会和政府的角度上,应确保教师的收入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2、从学校和教育行政的角度看,应确保教师能够有效地参与到学校教学管理中,同时加强教师的培训,以充分地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能够获得正常的晋升和学习提高的机会。 3、从教师自身的角度看,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自身的教育能力,以自己的专业素质获得社会的认同。 五、掌握中小

30、学教师的职业素质要求 (一、文化素养与科学专业知识 1、具有所教学科的全面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教师的威信是教育成功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教育效能的关键 (二、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1、教师必须具有教育理论知识,并有把它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2、教师要具有观察儿童和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3、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教师要具有运用教育机智处理各种突发问题的能力 (三、职业道德素养 1、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于在教师岗位上无私奉献 2、热爱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体现 3、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六、掌握教师资格分类 教师资格

31、条例规定:教师资格分为幼儿园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初级中学教师和初级职业学校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实习指导教师资格;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七、掌握教师资格条件 教师法规定: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的学历或者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具体为下面 4 个条件: 1、 必须是中国公民 2、 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3、 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4、 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八

32、、掌握教师资格的认定机构和认定程序 教师资格的认定机构,是指依法负责认定教师资格的行政机构或依法委托的教育机构 教师资格认定程序: 1、 提出申请 2、 受理 3、 颁发证书 九、领会教师培训的含义 教师培训是指专门教育机构为提高教师的素质、能力对在职教师进行的一种继续教育 十 、领会教师考核的含义 教师考核,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依法对教师进行的考察和评价 十一、领会我国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 教师职务是根据学校教学、科研等实际工作需要设置的有明确职责、任职条件和任期,并需要具备专门业务知识和相应的学术技术水平才能担负的专业技术工作岗位 1、 职务设置 教师职务设高等学校教师职务、中等专

33、业学校教师职务、中学教师职务、小学教师职务、技工学校教师职务五个系列。其中,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设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中等专业学校设教员、助教、讲师、高级讲师;普通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职务设有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其中三级教师、二级教师、小学一级教师为初级职务,中学一级教师和小学高级教师为中级职务,中学高级教师为高级职务;技工学校文化、技术理论课教师职务设教员、助理讲师、讲师、高级讲师,生产实习课教师职务设三级、二级、一级、高级实习指导教师。 2、 任职条件 ( 1、具备各级各类相应教师的资格 ( 2、遵守法纪,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 3、具

34、有相应的教育教学水平、学术水平,能全面、熟练地履行现职务职责 ( 4、具备学历、学位以及工作年限的要求 ( 5、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3、职务评审 各级教师职务由同行专家组成的教师职务评审小组依据现行各教师职务试行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评审 十二、领会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聘任制度 教师聘任制,就是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由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教学岗位设置,聘请有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教师职务的一项教师任用制度。 1、 教师聘任制度的特征 ( 1、 教师聘任是教师与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法律行为 ( 2、 以平等自愿 ( 3、 聘任双方依法签订的聘任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 4、 教师聘任有着

35、严格的程序 2、 教师聘任制的形式 ( 1、 招聘 ( 2、 续聘 ( 3、 解聘 ( 4、 辞聘 十三、领会教师考核内容和原则 所谓教师的考核,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依法对教师进行的考察和评价 教师考核的内容 ( 1、 政治思想 主要包括政治态度和职业道德 ( 2、 业务水平 指与教师所任职务相应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 3、 工作态度 指教师在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中的工作积极性、事业心和责任感 ( 4、 工作成绩 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成绩和贡献 教师考核的原则 ( 1、 客观性原则 ( 2、 公正性原则 ( 3、 准确性原则 五 教育目的 一、掌握教育目的与教育活动的概念 教育

36、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由于教育目的的要回答的是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一个根本问题,所以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 教育活动(广义)所有能够传递人类生产生活经验和精神文化活动都是教育。(狭义)学校教育,与广义教育的相同点在于它们都有目的性,不同点则在于学校目的性更强。 二、掌握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 1、导向功能 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 2、控制性 从宏观上,教育目的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规划以及教育结构的确立

37、与调整等都具有指导、协调作用;从微观上,教育目的对具体教育内容的安排、教育活动的形式及教育手段、方法和技术的选择等都有支配、协调和控制、调节的作用 3、 评价功能 教育活动既然以教育目的为出发点和归宿,那么,检验教育活动成功与否的最根本标准,也应是教育目的。 三、掌握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历史上出现的不同的教育目的论证明教育目的具有强烈的主观性,教育目的的确定首先要反映一定的价值取向和教育思想。但是教育目的的主观性又以客观性为存在的前提,恰当的教育目的的制定又必须考虑到社会发展的现实和要求,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 (一、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观依据 从主观方面来看,教育的首先是教育活动中人的价值选

38、择。人们在考虑教育目的时往往会受其哲学观念、人性假设和理想人格等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影响。 教育目的的确定还要受到思想家们或制定教育目的者的人性假设的影响 教育目的的设定会受到主体有关理想人格之观念的影响 在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全面发展的人格理想是教育目的确定的重要依据教育目的的确定虽然有较明显的主观性,但是一个合理的教育目的总是要受到客观条件的最终制约,接受社会发展的最终检验,所以教育目的的确定还应有它的客观依据 (二、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指教育目的的制定必须考虑到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与价值取向相比,社会历史条件对教育目的的制约更具有基础和决定的性质。

39、教育目的的确定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主要是指受生产力与科技发展以及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制约,受历史发展进程的制约。此外,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实际及规律也是教育目的的制定的重要制约因素 首先,教育目的的确定受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 其次,教育目的的确定受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制约 再次,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历史发展的进程 实际 ,社会人格的培养和个性发展之间,也可以说是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之间,是一种历史的辨证的关系 首先,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之间在社会历史发展的总体上是统一的 其次,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社会人格和个性发展之间又有矛盾的一面 最后,教育目的的确定一定要依据受教育者身心

40、发展的规律 四、领会不同的教育目的论 由于教育目的首先反映的是不同的教育价值取向,是教育思想的体现,因此不同的教育家往 往都会有不同的教育目的的观念和理论 (一、 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一些教育思想家从宗教的角度或从信仰出发论述教育目的,捷克的夸美纽斯和法国的雅克.马里坦 (二、 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基本主张是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应当 依据社会的要求来决定。 诺笃尔普、涂尔干、凯兴斯泰纳等 (三、 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认为,个人价值远高于社会价值,因此应当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 (四、 教育无目的论 代表人

41、物:卢梭、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等人 杜威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自己的目的 五、领会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涵 所谓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涵,是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尤其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的全面发展概念的具体界定 其一、指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其二,指克服人发展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个性的真正全面和自由发展个性自由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灵魂 六、领会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1、社会生产力及其决定的分工状况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 2、社会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3、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的重要途径 七、掌握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1、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

42、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2、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我国的教育目的始终强调我们所要培养的人才是符合无产阶级根本利益或社会主义方向的人 3、 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八、了解建国后教育目的表述的历史回顾 1957 年,毛泽东我们的教育方针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制定了新时期的教育目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方针主导下的教育目的 1986 年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95 年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9 年 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

43、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九、了解我国教育目的的落实 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核心,教育目的实际上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应当特别注意人才素质的这样几个方面 1、 创造精神 2、 实践能力 3、 开放思想 4、 崇高理想 此外,要认真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还必须正确处理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 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 2、 德、智、体、美诸育之间关系 3、 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4、 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的关系 六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一、掌握德育的概念和功能 概念:德育就是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 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

44、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功能: 1、 社会性功能 指学校德育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对社会发挥何种性质的作用,主要指学校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 2、 个体性功能 个体性功能可以描述为德育对个体生存、发展、享用发生影响的三个方面,享用是最高境界。 德育的核心任务是要赋予每一个个体科学的价值观、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 3、 教育性功能 德育的教育性功能有两大含义:一是德育的教育或价值属性,二是德育作为教育子系统对平行系统的作用 德育对智、体、美诸育的促进功能,就其共性来看主要有三点:1、动机作用;2、方向作用;3、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 二、熟悉中小学德育的任务与主要内容

45、 德育的任务是德育活动要努力培养学生品德素养的教育目标,德育内容则是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价值与规范 关于中小学德育的任务,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并为使他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 内容实际上就是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 1、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 2、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 3、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 三、掌握智育的概念和功能 智育是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 智育的意义可以从其必要性和可能发挥的功能两个角度去理解 1、 人的智慧水平有通过智育去培养的必要 一、在没有学校教育的参与下,人的智力也会在生活中得到一定的发展 二、要智力潜能力得到充分发展,需要将物化的智力成果(客观知识体系)同主观的智力成果(主体的认识能力)结合 2、 智育对社会和个体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社会角度,智育是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催化剂 二、智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智育对于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提高有重要的意义 四、熟悉中小学智育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智育的主要任务是要培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