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10960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环境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环境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环境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环境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环境学概论复习资料考点1 环境科学的对象内容及环境问题一、概念题:1.环境:环境科学中研究的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整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环境科学:环境科学是以“人类-环境”系统为其特定研究对象,是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以及改造和利用的科学。3.环境要素:也称环境基质,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4.环境系统:是指地球表面各种环境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5.环境问题:是指环境中出现的各种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二、选择题:1.环境

2、按空间结构可以分为( )2.环境按介质类别可以分为( )3.环境按性质可以分为( )4.环境问题可以分为( )简答题:1.简要说明环境的特性?参考:(1)环境具有整体性。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是由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组成的整体。(2)环境具有区域性。不同区域的环境,由于其组成要素不同,往往呈现出不同的特点。(3)环境的相对稳定性。环境作为一个整体,其中的诸要素在形成相互作用关系之后,会保持一定的动态平衡。在没有被破坏时,呈现出相对的稳定性。(4)环境变化的滞后性。由于环境是多要素组成的复合系统,如果某一地区的环境受到干扰和破坏,需要通过整个系统的生态和物质循环逐渐表现出来,因此环

3、境变化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这也是环保工作任务艰巨的原因。(5)环境的脆弱性。环境系统虽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恢复,因此必须重视环境保护。2.环境科学的研究任务?参考:环境科学的基本任务就是揭示人类-环境系统的实质,研究人类-环境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掌握它的发展规律,调控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以改善环境质量,造福人民,促进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具体包括:(1)探索全球范围内自然环境演化的规律;(2)揭示全球范围内人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3)探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4)研究区域污染综合防治的途径。3.环境科学的发展阶段?参考:(一)初期发展阶段(1)明

4、确提出“环境问题”、“公害”的概念。(2)首次提出“环境科学”的概念,开辟专门的环境科学研究领域。(3)环境研究的相关分支学科仍然分散,环境科学处于多学科发展阶段。(二)整体化发展阶段(1)强调人类-环境系统的整体性,运用系统分析和组合方法进行全面研究。(2)跨学科横向联系和多学科渗透交叉,产生综合环境学和部门环境学。(3)研究方向由单纯解决环境问题到寻求人类-环境可持续发展。4.环境科学的分科?参考:(一)理论环境学主要内容包括环境科学方法论、环境质量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合理布局的原理和方法、综合利用联合企业及生产地域综合体组成的原理和方法、环境规划和环境区域的原理和方法,以及人类生态系统和社

5、会生态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二)综合环境学主要内容包括全球环境学、区域环境学、聚落环境学等。(三)部门环境学包括与自然科学过渡的自然环境学、与技术科学过渡的工程环境学、与社会科学过渡的社会环境学等。论述题:1.详细论述一起你所了解的环境污染事件(包括时间、地点、起因、危害程度、解决办法等)。要点:水俣病事件:19531956年在日本熊本县水俣市。含无机汞的工业废水污染水体,使水俣湾的鱼中毒,人食鱼后受害。1950年出现了中枢神经性疾病患者和疯猫疯狗。水俣湾和新泻县阿贺野川下游有汞中毒者283人,其中60人死亡。1973年两次水俣病患者共900多人,死亡近50人,两万多人受到不问程度的危害。考点2

6、 大气组成结构概念题:大气:大气是指包围在地球外围的空气层。 选择题:1.平流层中有( )层。2.属于大气固定组分的是( )。3.( )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4.以下关于CO2描述正确的是(是植物进行光和作用的必要条件,能够产生温室效应) 。5.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大气的( )。6.大气层可以分为( )五层。7.大气的组成包括( )8.大气中( )属于可变组分。考点3大气污染及类型概念题:1.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的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2.大气污染源:大气污染源是指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

7、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3.一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质,如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颗粒物等。 4.二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还强。最常见的二次污染物如硫酸及硫酸盐汽溶胶、硝酸及硝酸盐汽溶胶、臭氧等等。选择题:1.以下属于天然污染源的是(火山喷发)2.大气污染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大气污染物浓度超过( )3.( )是目前大气质量评价中的一个通用的重要污染指标。4.碳氢化合物又称( )。5.碳的氧化物在大气中主要包括( )两种。6.大气中的硫氧化

8、合物主要是指( )7.造成大气污染的氮氧化物主要是指( )。8.以下哪些属于交通运输过程排放的污染物(碳氢化合物、含铅化合物)9.大气污染物按存在的物理状态可分为( )10.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包括( )11.气体状态污染物包括( )12.以下对于SO2的危害描述正确的是(刺激人体的呼吸系统/能损害植物叶片/能腐蚀建筑物)13.主要的大气污染类型包括( )14.煤烟型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包括( )15.交通型污染生成的二次污染物的是( )16.洛杉矶烟雾属于哪种污染类型( )论述题:从发生条件、污染物组成、危害等方面详细论述四种主要的大气污染类型。要点:(1)煤烟型污染:主要发生在以煤炭为燃料的地区,

9、如我国北方地区取暖使用煤或者火力发电厂等常常是煤烟型污染的重要来源。煤烟型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SO2、NOX、CO和颗粒物,发生的机理是在低温、高湿的阴天,且风速很小并伴有逆温存在的情况时,一次污染物扩散受阻,在低空聚积,生成还原型烟雾。20世纪著名的环境公害事件伦敦烟雾事件就是属于这种类型。因此也称为伦敦烟雾型。煤烟型污染所形成的这些污染物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内,不经过肝脏的解毒作用,直接由血液运输到全身。(2)交通型污染:这种类型的污染主要来源是汽车尾气、燃油锅炉燃烧及石油化工生产等过程。这些过程排放的一次污染物CO 、NOX、CxHy在阳光照射下能引起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臭氧、醛类

10、、酮类、过氧乙酰硝酸酯等物质。20世纪著名的环境公害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就是属于这种类型。交通型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具有强氧化性,对人眼及粘膜能引起强烈刺激,因此危害性较大。(3)特殊型污染:指有关工业企业生产排放的特殊气体所造成的局部小范围的污染。如生产磷肥的工厂造成周围大气的氟污染,以及水泥厂向周围大气排放粉尘等造成的大气污染。(4)其它型污染:指由于某些可变人为因素造成的非常规的大气污染。如煤烟型污染和交通型污染合并的类型、由于人为排放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引起的酸沉降污染等。考点4大气污染的转化和扩散概念题:1.辐射强度: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通过的能量值。2.辐射能谱:按波长顺序排列的辐射

11、能量。 3.光子:一个电子在两个能级之间做一次跃迁所发射出的电磁波。4.光化辐射:由于大气中存在着各种光吸收物质,使到达对流层的都是波长大于380nm的光,只有这部分光才能参与对流层的光化学反应。因此,将波长大于等于380nm的光称为光化辐射。5.光化学反应:大气中存在的各种吸光物质(原子、分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一个光子所引发的反应,称为光化学反应。 6.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受大气水平运动、湍流扩散运动,以及大气的各种不同尺度的扰动运动而被输送、混合和稀释,称为大气污染物的扩散。7.温度层结:是指地表上方大气随高度的变化情况。8.大气稳定度:是指垂直方向上大气的稳定程度。

12、9.气温直减率:是表示空气温度在铅直方向上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数值。常用每升高100米,空气温度降低的数值来表示。 10.干绝热直减率:干空气或未饱和湿空气在绝热上升或下沉过程中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率。11.湿绝热直减率:饱和状态的湿空气,在绝热上升或下沉过程中的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率。12.逆温: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温度上冷下热。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个高度范围内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即下冷上热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13.湍流:大气除了水平运动外,还存在着不同于主流方向的各种不同尺度的次生运动或漩涡运动,这种大气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大气湍流。选择题:1.能量较高的单

13、重态分子,可以跃迁到( )2.SO2的主要光化学过程是形成激发态的( ),而不是直接解离。3.SO2的催化氧化过程是SO2被气溶胶中的水滴吸附,然后再氧化为SO42-。并且在有金属盐(如铁、锰)存在时能很快被溶解氧化成( )。4.NO2在大气中的化学反应主要是( )反应。5.NO2与O3反应是是大气中( )的主要来源。6.热力湍流是由于垂直方向上( )分布不均匀引起的。7.热力湍流的强度取决于( )。8.( )可以成为室内二次污染物。9.由于硝酸的溶解度很高,吸水能力强,很容易与空气中的水汽结合形成( )降落到地表,可腐蚀植物。10.( )是描述温度层结和决定大气稳定度的重要因素。11.一般情

14、况下气温直减率平均值取( )。12.自然界排放的一些低价硫化物可以在大气中被氧化成SO2,生成生成( )。13.亚硝酸在大气中发生光解反应,生成( )。14.在空气中,三重态的SO2不稳定,存在两种转化方式( )15.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因素有( )。16.影响大气污染扩散的热力学因素主要是指( )和( )这两个重要指标。17.影响大气污染扩散的动力学因素是指( )和( )。18.气温直减率是描述( )和决定( )的重要因素。19.根据逆温生成过程,可将逆温分为( )几种。20.湍流按形成原因可以分为( )和( )。21.( )和( )是决定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稀释的最直接最本质的因素。22.机

15、械湍流的强度取决于( )和( )。23.地形和地物对污染物扩散影响表现在( )等影响风向风速的变化。24.大气污染源按污染源的几何形状分类,可分为( )、( )、( )。25.按施放污染物的持续时间分类,大气污染源可以分为( )和( )。26.按排放源的高度大气污染源可分为( )、( )等。简答题:1.简要说明大气污染的化学转化及其发生条件?参考:从污染源排放进入大气中的污染物,在扩散、输送过程中,由于其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和其他条件(如阳光、温度、湿度等)的影响,在污染物之间,以及它们与空气原有组分之间进行化学反应,形成新的二次污染物。这一反应过程称为为大气污染的化学转化。大气污染的化

16、学转化需要两个条件:(1)有能够产生能量的太阳辐射作为原动力;对流层大气中所进行的化学反应,往往是以穿过平流层的太阳辐射所产生的光化学反应作为原动力。(2)存在吸收太阳光并发生光化学反应的物质,这些物质吸收或放出能量,使自身的形态结构发生改变,生成新的物质,从而完成化学转化。2.简要说明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光化学反应特点及基本反应过程?参考:(1)硫氧化物主要是SO2在大气中发生的光化学反应主要有两个过程:SO2的直接光氧化:在低层大气中,SO2的主要光化学反应过程是形成单重态和三重态的SO2,激发态的SO2可以与O2反应生成SO3,也可以发生猝灭反应,重新转化为SO2。催化氧化:SO2被气溶

17、胶水滴吸附,在催化剂作用下形成H2SO4。大气中低价硫的氧化主要是指CS2、H2S等,它们发生光解反应最终形成SO2,除了光解反应外就是与OH、O3、NO3反应,生成络合物和有机物。 (2)氮氧化物的光化学反应:主要是指二氧化氮、亚硝酸和硝酸的光化学反应。NO2的光化学反应过程是NO2吸收光子形成NO和激发态O,激发态O和O2继续反应生成O3;NO2的化学反应:是指NO2与OH反应生成HONO2,与O3反应形成NO3;C.HONO的化学反应,生成H2O和NO2;D.HNO3的化学反应,生成H2O和NO3,或者与NH4反应生成铵盐。3.气温直减率与大气稳定度之间的关系?参考:气温直减率与大气之间

18、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况:当r-rd0时,a0,气块加速运动,大气不稳定;当r-rd0时,a0,气块减速运动,大气稳定;当r=rd时,a=0,大气是中性的。4.气温直减率与大气的温度层结之间的关系?参考:气温直减率(r) 的数值变化决定了大气层结的类型。大气中的温度层结有四种类型:(1)正常层结: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即r 0(2)中性层结:气温直减率等于或近似等于干绝热直减率,即r=rd(3)等温层结:气温不随高度变化,即r=0(4)逆温层结: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即r05.简要说明湍流及其对大气污染扩散的影响?参考:大气除了水平运动外,还存在着不同于主流方向的各种不同尺度的次生运动或漩

19、涡运动,这种大气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大气湍流。湍流包括热力湍流和机械湍流。热力湍流是由于垂直方向上温度分布不均匀引起的,强度取决于大气稳定度。机械湍流是由于垂直方向上风速分布不均匀以及地面粗糙度引起的,强度取决于风速梯度和地面粗糙度。实际的湍流是这两种湍流的叠加。湍流对大气污染扩散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风速越大,湍流越强,污染物的浓度就越低。风和湍流是决定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稀释的最直接最本质的因素,其他一切气象因素都是通过风和湍流的作用来影响扩散稀释的。论述题:1.试述“光化学烟雾”的特征、形成条件及其危害?要点:光化学烟雾:是指含有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的大气,在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下反应所产生

20、的产物及反应物的混合物。(1)光化学烟雾的特征是:烟雾呈蓝色,具有强氧化性,刺激人的眼睛,伤害植物叶子,能使橡胶开裂,大气能见度降低。(2)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条件:地理条件:由于烟雾的形成与NO2的光分解有直接关系,而光分解又必须有290-430波长的辐射作用下才有可能。因此,纬度大于60度的地区,入射角较大,太阳辐射小,不容易发生光化学烟雾。季节:夏季发生光化学烟雾的可能性比冬季大。一天中,中午前后光线最强,发生的可能性较大。污染源条件:以石油为原料的工厂排气和汽车尾气是形成烟雾的前提。(3)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机理NO向NO2转化是产生烟雾的关键;碳氢化合物是产生“烟雾”的主要成分; (4)光化

21、学烟雾的危害刺激眼睛,这是由具有刺激性的二次污染物甲醛、PAN和丙烯醛引起的。臭氧会引起胸部压缩、刺激黏膜、头痛、咳嗽、疲倦等症状。臭氧能损害有机物质,如橡胶、尼龙、棉布等。2.试述逆温的类型、成因及其与大气污染扩散的关系?要点: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温度上冷下热。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个高度范围内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即下冷上热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根据逆温生成过程,可将逆温分为辐射逆温、下沉逆温、平流逆温、湍流逆温和锋面逆温。(1)辐射逆温:晴朗夜间风速小,地面辐射迅速冷却、较高气层冷却慢,形成逆温。(2)下沉逆温:是冷空气下沉(地形逆温)。在山谷与盆

22、地区域,由于冷却的空气会沿斜坡流入低谷和盆地,因而常使山谷和盆地的辐射逆温得到加强,往往持续数天而不会消失。(3)空气平流(平流逆温)。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水面上,会发生接触冷却的作用。(4)湍流逆温:由低层空气湍流混合形成。(5)锋面逆温:在对流层中的冷空气团与暖空气团相遇时,暖空气团爬升到冷空气上,形成锋面。如果冷暖气团温差大,就形成逆温。无论哪种条件造成的逆温,都会对大气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这是因为逆温层的存在,造成局部大气上热下冷,阻碍了空气对流运动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等聚集在它的下面,使能见度变差,空气污染加重;尤其是城市及工矿区上空,由于凝结核多,易产生浓

23、雾天气,有的甚至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如光化学烟雾。考点5大气污染的危害与防治选择题:1.当今世界公认的三大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产生与( )污染有关。2.各国政府应鼓励发展( )产业,积极改善或淘汰( )产业。3.大气污染控制的技术手段包括( )。4.以下措施对节能减排、减少大气污染有利的是(出门多乘公交少打的,能骑自行车或步行更好,以节约汽油的消耗量/在日常生活中,随手关灯,节约用电/降低能源的使用量,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5.植被尤其是森林的覆盖面积影响到对阳光的反射率和大气中温室气体CO2的沉降,因此我们应该( )简答:1.简要说明大气污染的危害?要点:(一)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二)对植物

24、的危害(三)对材料的危害(四)对自然环境的影响2.简要说明大气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要点:(一)水生生态: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二)土壤生态:使土壤酸化,造成养分淋失,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使土壤肥力降低,导致农作物减产;(三)植物生长:腐蚀树叶,使光合作用受阻,影响森林生长,林木成片死亡;(四)建筑物: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的损坏。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是当今世界公认的三大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它们的产生与大气污染有关。论述:1.论述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参考: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危害极大。当前世界各国大气污染状况依然十分严重。城市大

25、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污染一直在较高水平;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全球性大气污染所带来的灾害是全球性的,危及到每一个人的,使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严峻的挑战。因此,综合治理全球性大气污染需要各国政府协调一致的行动,需要全人类共同努力。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努力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并为此作出贡献,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和义务。针对目前的环境现状,应该在如下几方面加强治理,以减轻大气污染,达到综合防治的目的。(一)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制定并履行国际协议,严格控制全球性大气污染气体的排放。(二)使用清洁能源,改变燃料构成。

26、研究开发洁净无污染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风力、水力、潮汐及氢燃料等,这些新能源的使用,一方面避免CO2等气体的产生,防止空气污染,另一方面又能充分利用资源。各国政府应鼓励发展低耗能、低污染产业,积极改善或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加强产业升级,引进相关技术,削减CO2排放量。(三)选择有利污染物扩散的排放方式。(四)植树造林,提高环境自净能力。充分利用森林及绿色植被对温室效应的调节作用。扩大生物链中的碳量,使大量碳不能转化为CO2进人大气中;适应气候变化,培育出适宜气候变化的农作物新品种等。具体来说,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行动:(1)从自我做起:降低能源的使用量,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从内心去

27、珍惜能源、爱惜环境。在日常生活中,随手关灯,节约用电;出门多乘公交少打的,能骑自行车或步行更好,以节约汽油的消耗量。减少温室气体的产生量,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量,提高能源效率与节能,这是控制C02排放的主要措施,也是目前控制CO2排放量的最经济可行的办法。(2)开源节流:采用不产生二氧化碳的替代能源,最重要的替代能源有太阳能、风能、波浪能、核裂变与核聚变能。(3)绿色处方: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CO2 ,产生02,其中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的作用最大。因为植被尤其是森林的覆盖面积影响到对阳光的反射率和大气中温室气体CO2的沉降,所以我们一方面要阻止现有森林的破坏,另一方面要有计划地造林,大量培养

28、绿色植物,以发挥其净化大气的功能。考点6 水体环境概念题:1.水体:水体是地表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以相对稳定的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2.水体污染:当水中的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体后,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使水体的水质和水体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3.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的现象,被称为水体污染。4.化学耗氧量:在规定条件下,使水样中能被氧化的物质氧化所需耗用氧化剂的量,以每升水消耗氧的毫克数表示。5.生化需氧量:指在好气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体中有机物质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所需溶解氧的量。6.总有机碳量:水中溶解性和悬浮性有机物中存在的全部

29、碳量,是评价水体需氧有机物的一个综合指标。7.总需氧量:当有机物全部被氧化时,碳被氧化成二氧化碳,氢氮硫被氧化成水、一氧化氮和二氧化硫等时氧化所需的氧气总量。选择题:1.占地球总水量百分比最大的是( )2.大气降水的硬度和矿化度一般( )。3.地下水的特征是( )4.属于地球表层水体的是( )5.水体的范围包括( )。6.水体按类型可划分为( )和( )两类。7.天然水的物质组成包括( )。8.属于水体污染源的是( )。9.水体污染中常用的有机物污染指标包括( )。10.使用磷肥、氮肥或者工业生产中的( )和( )的盐类物质,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简答:1.天然水化学成分的形成?参考:(一)固

30、体物质的溶解和沉淀(二)酸碱反应(三)水化学平衡体系中离子成分与气相间的平衡(四)氧化-还原作用(五)固体物质与水中离子成分之间的交换反应(六)有机物的矿化作用(七)生物化学作用2.简要说明水体污染的类型?参考:(1)感官性状污染(2)需氧物质污染(3)无机污染(4)植物营养物质污染(5)有毒化学物质污染(6)油污染(7)病原体污染(8)放射性污染(9)热污染论述:1.详细论述水体污染物的种类?参考:1.无机无毒物质(1)主要是指酸、碱、无机盐类,他们能使水的矿化度提高。(2)使用磷肥、氮肥或者工业生产中的无机磷和无机氮的盐类物质,在分解过程中消耗大量氧气,使水体富营养化,使水质恶化。2.无机

31、有毒物质(1)重金属:汞、镉、铅、砷、钛、镍、铬等。能够在水生生物体内富集并最终通过食物链危害其他生物。(2)氰化物:能够形成络合物,剧毒。(3)氟化物: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症,毒害肾脏。3.耗氧有机物(有机无毒物质)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木质素、纤维素等大分子物质,分解消耗水中溶解氧。4.有机有毒物质(1)酚类化合物(2)有机农药(3)多环芳烃(4)多氯联苯(5)洗涤剂5.生物污染物6.放射性物质考点7 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和转移概念题:1.推流迁移:是指污染物在水流作用下产生的迁移作用。2.分子扩散:是由分子的随机运动引起的质点分散现象。3.湍流扩散:是由河流水体中的湍流运动引起的质点

32、的分散运动。4.弥散作用:是由于横断面上实际的流速分布不均匀引起的质点的分散运动。5.耗氧有机物:主要是指动植物残体和生活污水及某些工业废水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易分解的有机物,他们在分解过程中要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水质恶化。6.水解反应:是指复杂的有机物分子在水解酶的参与下加以水分子分解为较简单化合物的反应。7.碳水化合物:是由C、H、O组成的不含N的有机物,也叫糖,是自然界存在的最多的一类有机化合物,是一切生命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8.含氮有机物:含氮有机物指除C、H、O外,还含有N、S、P等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包括蛋白质、氨基酸、尿素、腈类、胺类及硝基化合物等。选择题:

33、1.进入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越高,越呈现出容易( )的趋势。2.水中的湍流运动越明显,最终的污染物越( )。3.保守性污染物质进入水体中后,只能( )和( ),但总量不变。4.简单河段是指只有( )排放口的单一河段。5.耗氧有机物在水中的降解包括( )和( )两个过程。6.排入水体的需氧污染物中,从排放的量上看,( )是需氧污染物的最主要的来源。7.葡萄糖和果糖属于( )。8.蔗糖、乳糖和麦芽糖属于( )。9.淀粉和纤维素属于( )。10.碳水化合物的降解过程是微生物在细胞膜外通过水解使其从( )转化为( )后,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作进一步的降解。11.( )是由多种氨基酸分子做成的复杂有机物,

34、含有羧基和氨基,由肽键相连接而成。12.( )是人类和动物尿中主要的含氮物质,是蛋白质的代谢产物。13.在缺氧水体中,含氮有机物后期分解不能进行硝化过程,使硝酸盐又还原为NH3,这个过程称为( )过程。14.耗氧有机物在降解后期在无氧条件下继续氧化,最终产物是生成CH4气体。这就是( )过程。 15.污染物进入水体之后,随着水的( )、污染物的( )以及污染物质的( ),使污染物在水体中得到稀释和扩散,从而降低了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浓度,达到水体的自净。16.推流迁移只改变水流中污染物的( ),并不能降低污染物的( )。17.污染物在河流中的分散作用包括( )、( )和( )。18.非保守性物质在

35、水中的衰减方式包括两种,即( )和( )。19.污染物与河水的混合包括( )和( )。20.以下对于简单河段水质模型的适用前提的描述中,正确的是(河流中的耗氧是由BOD分解衰减引起的/河水和污染物处于稳态/溶解氧来源于属于大气复氧/河流中不含有氮磷等污染物)21.有机物生物化学分解过程中的氧化反应主要是指( )和( )。22.根据糖可否水解,水解后生成的物质可将其分为( )、( )和( )。23.含氮有机物的降解产物如果在有氧条件下,可由细菌作用继续发生( )和( )过程。24.关于甲烷发酵的描述正确的是(最佳温度为32-70之间/在甲烷细菌作用下/最适的pH值为6.4-7.2/绝对厌氧条件)

36、。简答:1.水体中耗氧有机物的来源?参考:水体中耗氧有机物主要是指人类生产生活中排放的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退水中含有的一些大分子物质。包括:(1)水流经过土壤、泥炭和其他包含有生物遗体的各种形成物后溶滤出来的物质。(2)随污水流到水体中的污染物,包括生活污水、畜禽污水等。(3)工业废水包括造纸、制革、酿造、印染、焦化、石油化工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注入水体,使水中含有各种复杂的有机污染物。2.试说明脂肪和油类的降解过程?参考:(1)脂肪和油类是由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不含氮的有机物。常温下为固体的是脂肪,多来自动物;呈液态的是油,多来自植物。(2)它们的溶解性比碳水化合物小,一般情况更难降解。

37、但可以发生生物降解。(3)脂肪和油可以通过脂肪酶(属水解酶)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脂肪酶不仅存在于人和动物的小肠中,也存在于细菌、霉菌以及富含油脂的植物种子中。(4)在有氧条件下继续水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形成各种有机酸。3.简要说明重金属的污染特性及在水中的迁移转化?参考:(一)重金属的污染特性(1)自然特性:多属于过渡性元素,价态变化多、配位络合能力强,毒性效应明显。(2)分布特点:普遍存在于岩石、土壤、大气、水体和生物体内,一般含量较低,但在某些地区有富集现象。(二)重金属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重金属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包括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和生物迁移三种方式。具体通过如下途径:(1

38、)沉淀-溶解作用。重金属元素与其他阴离子形成化合物时,若离子半径相差大,形成的化合物溶解度大;离子半径相差小,形成的化合物溶解度小。(2)氧化还原转化。可以被氧化还原成其他价态,形成可溶性化合物迁移或被固定。(3)络合作用,与氰化物等形成络合物在水中迁移。(4)胶体化学吸附迁移转化。(5)甲基化作用,如汞可在还原状态下形成可溶的剧毒甲基汞。论述:1.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运动特征?参考:污染物在水中的运动主要表现为推流迁移和分散作用。进入水中的污染物在水流的作用下,以及其自身性质的影响下发生衰减和转化,最终使污染物在水中分散,并通过化学转化使污染物浓度降低。具体的运动特征如下:(一)推流迁移是指污染

39、物在水流作用下产生的迁移作用。推流迁移只改变水流中污染物的位置,并不能降低污染物的浓度。推流迁移的速度取决于河流中污染物的浓度和各个方向上水的流速分量。(二)分散作用污染物在河流中的分散作用包括(分子扩散)、(湍流扩散)和(弥散)。(1)分子扩散:是由分子的随机运动引起的质点分散现象。污染物浓度越高,越呈现出容易分散的趋势。(2)湍流扩散:是由河流水体中的湍流运动引起的质点的分散运动。湍流运动越明显,最终的污染物越分散。但如果看某一瞬时值,则可能有差异。(3)弥散作用:是由于横断面上实际的流速分布不均匀引起的。实际上就是由于湍流扩散受到流速影响使污染物分子发生运动,并最终产生位移。(三)污染物

40、的衰减和转化(1)保守物质:只能改变位置和发生扩散,但总量不变。包括重金属及高分子化合物等难以分解的物质。(2)非保守性物质:既能改变位置,发生扩散,又能因为自身衰减而降低浓度。非保守性物质衰减方式包括自身原因衰减以及和水中物质发生反应两种方式。由于污染物本身性质的影响,经过一段时间后,污染物本身浓度就会降低。此外由于某些物质可以和水中物质或者其他污染物发生反应,从而转变为其他物质,也可以使原始污染物浓度降低。2.详细论述水体富营养化(包括特点、判断标准、营养物质的转化过程及营养物质污染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要点: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流、海湾

41、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河流湖泊中出现称为水华,在海洋中出现称为赤潮。(一)水体富营养化的特点(1)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富集(2)藻类和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3)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下降(4)鱼类或其它生物大量死亡(二)植物营养物质氮磷在水体中的转化(1)含氮化合物在水体中的转化(2)含磷化合物在水体中的转化a.生物吸收b.有机磷沉淀(三)氮磷污染与水体富营养化若水体中光合生成有机物的速度用P表示呼吸消耗有机物的速度用R表示正常水体中PR当水体中氮磷物质富集水体开始富营养化(1)第一阶段:藻类物质增加。此时光

42、合生成有机物的速度增加,PR(2)第二阶段:藻类物质继续增加,呼吸消耗有机物,水面逐渐被覆盖,光合作用只存在于表层,呼吸耗氧增加,水体内部动植物耗氧增加,水体内部缺氧。(3)第三阶段:由于氧气缺乏,厌氧菌大量繁殖,反硝化过程逐渐占优势。在底部PR形成腐化区,并逐渐向表层扩展,导致水体水质恶化。(四)水体富营养化状态判断标准(1)湖水营养物质浓度(2)藻类所含叶绿素a的量(3)湖水透明度(4)溶解氧考点8 水污染防控及水资源利用概念题:1.尾水:是指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但仍然含有部分污染物的污水。选择题:1.水污染的治理方法包括( )、( )和( )。2.尾水处理回收途径( )。简答:1.我

43、国水资源分布特点?要点:(1)水资源总量不少,人均和亩均水量不多。(2)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衡,年内年际变化大。(3)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匀,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4)水污染的蔓延,大大减少了我国水资源的可用量。论述:1.试述水污染的防控措施?要点:(1)工业水污染的防控措施a.优化结构、合理布局b.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c.就地处理d.强化管理(2)生活水污染的防控措施a.合理规划b.公众教育(3)面源污染的防控措施a.农村面源发展节水农业;减少土壤侵蚀;合理利用农药;截留农业污水;畜禽粪便处理;乡镇企业废水及村镇生活污水处理b.城市径流充分收集利用雨水;减少城市硬质地面;增加城市绿地用地2.详

44、细论述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影响及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要点:水资源短缺的原因:(1)可利用的水资源总量少(2)人口不断增长,用水量增加(3)水资源的年内年际变化大(4)城市硬化路面不利于集水(5)水污染导致可供利用的水量减少(6)气候条件变化对水循环产生影响水资源短缺的影响:(1)对工业生产的限制(2)对农业发展的影响(3)对城市建设的影响(4)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严格防控水污染(2)绿化造林,减少径流(3)节约用水,循环用水(4)修建水利工程,增加天然淡水储备考点9 土壤组成和性质概念题:1.土壤:土壤是位于陆地表面具有天然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土层。它具有独特的组成成分、结构和功能。2.土壤环境系统:由土壤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生物等因素组成的、相互作用的环境要素系统。3.土壤胶体:是指土壤中1-100nm之间的微细土粒分散在土壤溶液中所组成的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