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互助课堂磨课实践研究》中期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112224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伴互助课堂磨课实践研究》中期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同伴互助课堂磨课实践研究》中期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同伴互助课堂磨课实践研究》中期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同伴互助课堂磨课实践研究》中期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同伴互助课堂磨课实践研究》中期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同伴互助课堂磨课实践研究》中期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伴互助课堂磨课实践研究》中期研究报告.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同伴互助课堂磨课实践研究中期研究报告新桥中学课题组执笔:韩岳元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教研活动的核心是教师的课堂教学。我校校本教研的现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课堂老师“主讲”未变;教研迷信权威而缺少反思;被动教研效果不佳;就课论课主题不明;学校的师资队伍比较年轻,课堂教学有激情但经验和技术含量不够,但我们每个教师都渴望提高,每个教师都渴望成功,只是不知道如何去提高、如何才能有效地改善这样的现状。基于这样的现状,我们认为学校迫切需要新的提升。首先要促进教师的发展,也就是要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研活动的“含研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技术含量”。而以“同伴互助磨课”为载体的校本教研正

2、是集教学、科研、培训于一体的完整教研方式,能有效促进教师的内涵发展。以“磨课”为载体的校本教研搭建了“研教训一体化”工作平台,能有效地推动了教师专业素质的快速发展。 “磨课”校本教研是带着问题、带着主题进行的,沿着“制度重建、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思路,把对教师的培训纳入其中,构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开放、动态的校本教研,是一种融学习、工作和研究于一体的教师教育实践活动,是促进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的有效途径。二、概念界定1、同伴互助:本课题的同伴互助主要是以教研组为主要形式,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师间发生的、以专业发展为指向、通过多种手段开展的、旨在实现教师持续主动地自我提升、相互合作并共同进

3、步的教学研究活动。2、磨课;本课题的磨课是指基于同伴互助下指向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活动,一般是由教研组共同确定课题,探究案例,由同一教师在不同班级面对不同学生就同一课题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教学实践活动;也可以是围绕同一内容由不同教师进行的跟进式的研讨活动。主讲教师上完一节课,组内听课教师及时就主讲教师的课堂教学从“教学目标、板块设计、情境创设、问题设计、反馈矫正”等几方面展开热烈讨论,进行客观评价,提出修改建议,然后再由同一教师进行第二次课堂尝试或由不同教师进行的跟进式的探索实践。实现“教学探究再教学再探究”循环反复,层层递进,再三磨合,让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学习者、合作者、研究者,以此提高教师课

4、堂教学策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并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丰富学校内涵。三、课题研究的目标1、探索同伴互助校本教研的形式和磨课的内容、形式、策略。同伴互助的主体对象是学校中的教师,目的是加快教师发展,提升教师素质。因此,同伴互助着眼于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围绕磨课的内容、形式、策略进行实践研究,通过有效的交流反思,使参与磨课的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等有较大提高,从而磨出一批优秀教师和优秀教师团队(备课组、教研组)。2、建构“同伴互助磨课”校本教研模式。本课题组试图通过扎实的实践研究,探索一套符合本校实情的校本教研的实践途径和操作细则,加快教师的专业提升和学校的内涵发展;同时为同类

5、学校的校本教研提供有效操作借鉴。四、课题研究内容1、同伴互助形式、磨课内容、磨课策略研究。在磨课实践研究中,提倡教研组内的合作研究,对同伴互助形式、磨课内容、磨课策略进行研究,归纳总结。2、同伴互助磨课模式构建。探索“同伴互助磨课”实践模式,加快教师的专业提升和学校的内涵发展。五、课题的研究方法1.个案研究法:对具体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进行深入而具体的研究。2.行动研究法:在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边实践、边研究,边改进,按研究目标和内容分阶段开展研究。3.经验总结法:根据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分析教学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4.文献研究法:组织课题

6、组成员学习磨课有关理论知识和他人研究实践经验,提升本校的磨课水平。六、研究过程(一)、研究的进步情况1、成立课题组。精选在高中各学科教学中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较强的教改能力、热心课题研究的骨干教师为课题组成员,校长任课题组长;课题组多次对课题方案进行修改、论证,确保磨课研究的可行性和科学性。2、做好后勤保障.为了保证磨课的正常需要,学校为课题组配备了两台数码摄像机,加之先前每个教室已经安装了监控探头,教师在办公室就可以通过电脑观摩课堂和同步录像,为磨课活动提供了物质保障。3、开展学习培训。学校组织课题组认真学习了课题方案,邀请省教研室的万伟博士,来校作课题研究专题讲座,同时先后组织部分课题组成员

7、到山东杜郎口中学、常州中学、扬州中学、镇江一中等学校学习取经,拓展教师的视野,更新观念,通过学习和辅导,课题组成员初步明确了如何开展磨课实践研究。4、开展磨课实践研究。在磨课研究的起始阶段,首先由常州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地理教研组长黄建华老师在阶梯教师开始地理磨课活动,全校老师参加观摩,邀请常州市教师培训中心主任李岩进行总结和点评,全校老师受到一次感性的磨课培训。接着开展骨干教师磨课观摩活动,由校内的市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研组长高燕萍、包立伟、储岩、臧燕芬等率先开设磨课活动,在各学科起带头示范引领的作用;随后再延伸到普通老师磨课,各教研组每个月至少开展一次磨课活动,以磨课为抓手,通过“磨

8、”达到“合”教与学的融合,理念与实践的融合。5、开展总结交流 为了保证磨课的实效,课题组及时通报磨课情况,并召开专题研讨会,总结交流磨课的经验,找出磨课中的不足,提出建议。修改了新桥中学研究课磨课活动记载表,见附件二,要求及时上传上交相关材料,强化过程管理。同时在校园网开设同伴互助课堂磨课实践研究专题网页,方便课题组交流学习和管理。6、巩固研究成果为了巩固磨课研究成果,课题组配合学校开展了“磨课达标验收”活动。通过同伴互助磨课活动,同伴感觉进步明显的老师申请达标验收,由教科室、教务处组织相关经验丰富的老师组成验收组进行验收,借助于全员观摩、评议、互动方式,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能力;为了展示磨课的

9、实效,2011年3月我校面向全市开展了“优化问题串与活动串设计,构建生命化课堂”为主题的教学开放日活动,向外集中展示了精心打磨的26节课,接受兄弟学校老师的的检验,受到了一致好评。7、做好激励评价工作。为了点燃老师们的磨课热情,我们努力为课题组的教师搭建课堂教学展示的舞台,让他们的研究成果有充分展示的空间。举行青年教师评优课比赛。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乐、体育、美术十二个学科以青年教师课堂能力大比武,倡导教师教学行为改变,不断促使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进行校际课堂同题异构教学研究活动,与兄弟学校互派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先后与常州一中

10、、常州二中、田家炳中学、西夏墅中学、安家中学等学校的老师登台进行课堂同题异构教学研究活动,精心打磨完美课堂。承办市、区教研活动。为了创设教师成长的平台,学校教务处、教科室积极与市和区教研室联系、协调,为市、区教研活动提供课堂样本,使我们的教师有更多的机会精心磨课,展示磨课的效果。本学期,学校的黄建华、李萍、周峰、郑小玉、汶红娟等老师为市教研活动上研究课,受到了较好的评价。(二)、具体内容的研究1、同伴互助的教研形式的研究在实践中,我们探索出同伴互助的互助形式:交流对话、同伴协作、同伴帮助。教师同伴互助的基本形式主要有对话、协作和帮助三种形式。同伴互助是教师与同行的对话,是校本教研的重要组织形式

11、。 我们从学校的教研发展实际出发,积极开展“同伴互助”教研活动,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加强教师之间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共同成长,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1)鼓励对话。无声的对话教师之间积极进行信息交流,共同受益。如:把自己阅读过的好书、采集到的好资料、个人的教学设计、案例、课件上传到学校网站上,与大家分享,建成了新桥中学资源库。 集体的对话举办教师论坛。如组织了青年教师成长训练营, 开展了“责任进取”和“磨课成长”的教学论坛;又组织了 “如何增强互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为主题的网上论坛等,为教师搭建一个自由、开放的对话平台,进行集体的深度交谈,使教师各抒己见,敢把深藏于心的看

12、法、思想、智慧展示出来,常有智慧碰撞、动态生成,实现了共同提高。与专家的对话。邀请专家进行理论指导,教师直面专家,现场对话。如邀请省教研室万伟博士来校作课堂研究专题讲座;邀请市、区资深教研员,多次进行教学现场指导,教师在与专家共同备课、评课中,教师围绕教学实践中碰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与专家交流,在有效的讨论中获取到独立思考所得不到的见解。(2)倡导协作。教研组活动主题化。教研组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教研组的“中心发言”制度,使教研组每次活动都要有明确的主题,一个人主发言,其他人积极回应讨论,不同的主题由不同的人来主导活动,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活动形式多样化,使全体成员都主动参与到研

13、究活动中。使教研组成为教师之间合作与交流的平台。集慧式备课。这是同伴互助的典型方式,它使教师有了互相切磋问题的伙伴,教师之间可以通过其活动来分享备课资料和课堂教学技巧,共同分析教学情况,共同磋商教学策略的改进。我们坚持每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同伴的智慧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利用教师的录像课“解剖麻雀”。在校本教研中,我们坚持集体听课、评课,坚持“对同伴讲真话、对同伴生质疑”, 每次评课记录发在校园网“听课评价”栏目中,充分发挥其研讨、评价的功能,促进教师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同伴教师利用网络在办公室用电脑把课堂教学进行全程录相,刻录光盘,在课后,由骨干教师组织同科组教师一起进行评价分

14、析。“录像课”反复播放,仔细解剖,寻找教学不足。帮助上课教师及时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及时矫治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能力。(3)注重帮助。学校着力培养教师的自我成长意识。每位教师认真制订“新桥中学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五年规划书”,对自己的成长目标,实现目标进行年度设计,学校进行跟踪目标进行年度考核,督促自我成长。 开展“一帮一”行动。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学校组成学科指导小组,指导青年教师或教学能力相对薄弱的教师,促进其业务水平不断提升。由教务处、政教处制定“一帮一”的指导方案,明确师徒各自的职责、任务和目标,每年进行“优秀教学师徒”和“优秀班主任师徒”

15、的评选,有效促进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提高。2、磨课内容的研究(1)磨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定位是教学设计和实施的灵魂。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学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目标定位一旦发生改变,教学设计和实施必然随之发生变化。因此校本磨课的首要环节是磨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是否考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便于检测。以往的教学目标,站在“教师本位”的立场上,选用描述内部心理的词语来陈述,比如“理解”(概念理解),“掌握方法”(技能形成),“培养情感”(德育渗透),学生的能力是否因教学而切实改进,这样的教学目标是无法落实完成的,也是含糊的,更是无法测量的。比如某位老师上“细胞的分化”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使学生能理

16、解细胞分化的概念及其意义。使学生理解细胞全能性的概念。使学生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和非洲爪瞻的蝌蚪实验过程。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观。在磨课中,有老师提出,新课改已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观点,教学目标应主要选用反映学生外部行为变化的词语来陈述,说清学生通过一定的学习活动后,其内在的能力或情感的变化,并尽量使这种变化可观察、可测量。于是教学目标改为:能说出细胞分化的意义。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细胞分化和细胞全能性的概念。能叙述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非洲爪瞻的蝌蚪实验过程、克隆羊“多莉”培养的过程;能说明上述实验得出的相关实验结论;能看懂图6-11和图6-1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更加尊

17、重科学,努力地学习科学,能将有关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磨课以后重上,从课堂反应和作业反馈来看,教学目标达成度就比较高。经过磨课,老师对教学目标认识更清晰,使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落实,更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磨”出学生主体求知的需求 备课,教师考虑比较多的是怎样设计能使自己在一节课上畅通无阻,直至课堂结束。往往忽略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学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学生才是主体。 在教学设计中,我注重学生在某个知识点产生时,会有怎样的求知需求,围绕学生的这种需求再去设计教案。因为新课程倡导的课堂应该是一种生生、师生间不断互动的过程。(2)磨问题设计问题设计的目标要清晰。你设计的这个问题,要解决什么问题,

18、达到什么目的,应当一目了然。 问题设计必须有清晰的层次性。这种层次性不仅能体现内容逻辑联系,而且还应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认知规律;问题的设计应力求体现出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内在的联系:或由浅入深,或由近及远,或由小到大,或由表及里,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感性到理性。 问题设计的内容要有针对性。针对性体现在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设计出真正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才有价值。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问题,正好遵循了传统的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问题设计的难度要适当。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做到难易适度,尤其是难度较大的知识点,一定要精心设计成一系列由浅入深,以旧导新,从易到难的系列问题,使学生通过问题解

19、答,逐步突破难点,把握要领,掌握规律,使学生能从解答问题中享受到获取新知识的欢愉和乐趣。问题设计要有新意。好奇心人皆有之,同样一个问题老是“旧调重弹”,将会令学生感到乏味,如果变换一下角度,使之新颖奇特,那么学生就会兴趣盎然。 兴趣乃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是靠教学中创造良好的情境诱发出来的。因此教师要从教材中选择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热点,力求提问形式新颖别致、富有新意,使学生喜闻乐答。如高一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一篇老课文,如果老课文老上法,学生肯定乏味。某位教师在课堂上在分析了全文之后,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文中的思想家、科学家和革命家,这三者究竟是怎样的关系?”

20、有的认为是并列关系,有的认为是层进关系。执教老师先让学生各自阐述自己的理由,然后从他们分析的漏洞中帮助他们找出原因。由于在全文第一句话中“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是作为马克思这个名字的替代语而出现的,无疑是对马克思的一个总体性的概括与评价。行文中又先后出现了“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第6段)、“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第7段)这样的话。正确理解这几个称谓之间的关系就成为把握讲话逻辑结构的关键。之所以说马克思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就在于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更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是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的双重巨人。进一步而论,马克思之所以一人而具备科学家与革命家的双重品质,并且这两个方面又是密

21、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的,就在于马克思有着远远超越于一般科学家或一般革命家之上的崇高精神境界和革命的科学观(第6段)。由此可见,讲话是用马克思既是伟大的科学家又是伟大的革命家的基本事实说明马克思是当之无愧的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的。这样一来,几个概念间的逻辑关系就十分清楚了:“思想家”是属概念,“科学家”和“革命家”是“思想家”这一属概念统领下并列存在的三种概念。通过这样的引导,同学们顿时云开雾散,豁然开朗。(3)磨情境创设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

22、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来解决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旧知与新知、背景与知识以及问题与思维的关系和矛盾,既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做基因分离规律模拟实验时,听课教师提出不用小球,让每个学生准备二个硬币,正反面分别代表A,a基因,用抛硬币代替摸小球,采纳修改后重新实践,发现简便易行,效果特好。3、磨课操作策略的研究、 “磨课”的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管理过程,从目标的制定到具体实施,再到最

23、后的总结评价,正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流程。在“磨课”的每一个环节中,都是集体参与讨论、策划、修订和完善,它反映了集体的意志和智慧。“磨课”过程是一个研究行为继续跟进、研究轨迹螺旋上升的过程。经过近两年的“磨课”实践,主要有三种方法磨课操作策略值得推广:第一种是“两备两上”方式,一堂课由同一位执教者上两次,上完第一次,经过集体探讨和修改教学方案,然后重新执教,纵向对比成败得失,并进一步修改完善,不断优化,不断超越。老师们有机会经历深入比较、多样的教学思维碰撞, 实现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目的。 第二种是“同题异构”方式,“同课异构” 指的是针对相同的教学主题,两位教师灵活、有侧重地贯彻课程标准的理念

24、、落实教材理解,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的教学设计以及个性化的教学实施。“异构”的方式呈现的对“同题”的理性思考和灵性实践,能彻底打破很多教师头脑中“非好即坏”、“非此即彼”的单一思维方式,从呆板走向灵活,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多元。同一堂课由两位教师同时执教,而且执教者的地域跨度越大,往往执教风格和思路差异越大,研究探讨的价值也就越大,这样的磨课,往往能让执教者之间更好地进行取长补短、借鉴改进、优化整合。第三种是“聚焦”方式,针对课堂实践中某一点或某一个问题精选不同思路、不同方法进行突破,比较这些思路、方法的效果和效率。“聚焦”方式往往演绎出个性课堂、智慧课堂、风格课堂,能有效拓展

25、参与磨课教师的视野,点燃磨课教师的智慧火花。这三种磨课方法,都采用了“同伴互助”和比较法的研究策略;教师通过比较反思,把握实践情境下具体问题的本质,获得对教学的感知与顿悟,不断生成实践创意,提升实践智能,改进教学实践。这个过程既优化了教育教学效果,又推动了教师专业能力水平的提高。七、课题组取得的阶段成果。1、同伴互助的校本教研氛围初步形成。在研究的过程中注重集体合作,在磨课的思路有创新,在磨课实践中团结协作,共同成长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2、初步探索出一适合新桥中学的“同伴互助磨课”校本教研模式初步建构了以同伴互助研究为核心内容的校本教研机制。我校的磨课基本模式为:“个人设计-课堂实践(同步录相

26、)个人观看反思集体观看评议达成共识重新实践” 将个人感悟与集体参与有机结合,通过同伴互助这个载体,落实了三位一体的三种对话:教师与自己的对话、教师与同行的对话、教师与理论的对话,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自我成长和发展的空间,为教师之间分享教学经验、加强沟通与交流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3、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得到整体提高,教学行为进一步优化。吴琛燕老师获全国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音乐学科一等奖,黄淑菁老师获常州市区语文基本功竞赛一等奖,刘晓萍、孙建荣、顾玉成获常州市基本功竞赛二等奖。4、有一定数量的论文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上发表。杨仁元校长的以“磨课”为抓手引领学校校本教研发表在教师文苑127期上,周文荣副

27、校长的谈校本培训的实践与思考发表在教育界2011年14期,韩岳元老师的“扎实推进磨课活动,提升校本教研质量”获国家奖励基金会论文评比二等奖。另外一批相关论文发表或奖,见附件二。5、录制了一批优秀教学录像。见附件三。6、促进了教研组建设。磨课活动推进了校本教研,促进了教研组建设,在2012年新北区第五届中小学优秀教研组评比中,语文组、化学组被评为新北区优秀教研组。八、研究过程遇到的困惑在这一阶段的课题研究中,课题研究的优势和成果已初步显现。但还有很多困惑和现实问题需要解决。研究过程遇到的主要困惑有:1、我们的教科研意识、教科研能力有待提高,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指导以及对骨干教师的系统培养还不够,参

28、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的科研理论基础有限,很难将课题研究提升到较高的理论层次,急需专家的引领,而专家指导受到时间等限制。2、同伴互助在本学科之间进行的较多,跨学科进行的相对较少,尤其在评课方面,不容易出现“他山之石”的效果。3、同伴互助的学校管理策略与评价机制等的研究不够,如何让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都积极参与磨课教研,提升自我;同伴互助力求与教师的成长需求结合,从教师的生存、生活、生命三个方面入手,进一步构建人性化的校本教研管理策略与评价机制,是值得学校深思并逐步构建完善的。4、录制的教学录像课受条件和技术原因,音质和画面、拍摄角度等需提高。九、下阶段研究设想 1、制定完善阶段性研究计划,保证研究工作

29、正常开展。在前一阶段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将对磨课研究的重点和方向进行适度调整,使课题研究工作能达成研究目标。 2、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通过丰富的理论知识学习帮助我们尽快地找到更合适有效的方法,在磨课研究中更加思路清楚,方法得当。 3、扎实推进课堂教学实践,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把磨课研究工作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磨课研究牢牢扎根在课堂这块肥沃的土壤之中;进一步把磨课研究专题具体化,展示一定阶段的实践收获,并继续做好过程管理,更换部分设备,提高效率。4、加强反思小结,提升研究成果。创设平台,让更多的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在各类竞赛中获奖;继续撰写论文,力争有更多的论文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 5、继续邀

30、请专家指导、引领,继续做好校际交流,掌握最新动态,为以后开展推广实施或更深层次的研究提供有力支撑。我校开展的“磨课”的实践研究,让我们尝到了甜头。磨“课”是一种载体,在这个磨的过程中,不仅磨出了一堂堂优质课、一则则完美的案例,更重要的是“磨”出了许多教师的自信心,磨课教师自身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从设计、授课到课后反思、总结提炼,全面提升。同伴互助磨课活动让集体中的每一位老师在互相探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启迪,改进自己的不足,实现共同成长。同伴互助是校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校本教研的发展趋势是向学校回归、向教师回归、向教学实践回归;磨课是校本教研的抓手,只要真正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

31、人员的三种校本教研基本力量的效用并加以整合,校本教研就会推向深入,优秀教师队伍的群体就会快速形成。附件一:新桥中学磨课情况一览表(2011-2012)序号磨课教师学科磨课内容磨课时间1储岩数学余弦定理2011年2月22日2巢华忠化学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3月2日3蒋永强英语模块三第一单元阅读3月3日4于长江数学数学文化的渗透3月8日5邹小丹数学一元二次不等式3月25日6朱丽萍数学数学建构:复数的代数形式3月25日7臧艳芬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分析综合3月28日8周旭英语文燕 歌 行3月25日9骆志栋英语名词性从句3月16日10蒋波英语模块3第二单元3月25日11黄建华地理地质循环和地质作用3月2

32、8日12高燕萍生物酵母菌呼吸方式的探究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3月8日13陆小琴生物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3月29日14张琴娣生物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3月25日15张阳阳生物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3月25日16芮骏茹化学元素周期律3月25日17任凤娟化学硝酸的强氧化性3月16日18顾秋华化学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3月22日19王荣物理功3月11日20张国珍物理单摆3月25日21黄真伟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3月25日22黄云芳政治政府的职能3月23日23徐红惠政治政府的职能3月23日24左彩英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3月25日25马红峰历史商鞅变法3月25日26巢华忠化学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3月2日27叶佳

33、欣数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4月19日28洪燕语文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4月25日29潘崎语文文言文翻译4月25日30钱媛楠英语Unit24月2日31陈洁英语M7U2 Grammar and usage:动词词组辨析复习4月20日32张建芳化学同素异形和同分异构4月20日33李萍生物与细胞分裂有关的图表试题分类例析4月8日34潘阳光物理电磁感应复习4月22日35万晓芬政治文化创新的途径4月6日36周宏兵政治消费专题复习4月13日37刘晓萍地理常见天气系统4月11日38陈建数学试卷讲评5月9日39章建明数学平面向量专题复习5月9日40刁莲佳语文苏幕遮 怀旧5月9日41施平凡英语非谓语动词5月11日42高

34、斌化学盐类水解应用5月17日43张阳阳生物酵母细胞的固定化5月26日44周峰物理电容器 电容5月21日45高兴新政治政党制度特点5月4日46孙建荣地理热力环流5月9日47黄伟数学导数的应用6月1日48谈海涛数学两平面平行判定定理6月21日49周磊行政治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6月8日50陈继华地理城市化6月16日51刘晓萍地理城市化6月17日52黄建华地理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9月14日53杨芬生物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9月22日54张阳阳生物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9月8日55巢华忠化学物质的聚集状态9月19日56顾玉成数学函数的奇偶性9月26日57刘飞语文始得西山宴游记9月19日58潘琦语文想北平9月19

35、日59蒋波英语The environment9月21日60彭晔化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10月12日61刘晓萍地理荒漠化10月10日62陈继华地理荒漠化10月10日63李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10月12日64万晓芬政治试卷讲评10月11日65芮骏茹化学酚的性质及其应用10月31日66徐振国数学试卷讲评课10月25日67潘采芳数学方差和标准差10月10日68钱媛楠英语非谓语动词复习10月26日69张建芳化学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和正误判断11月28日70任凤娟化学物质的量11月14日71张琴娣生物期中试卷讲评11月17日72郑继军语文项羽本纪11月21日73邵亚明数学直线方程11月15日74杨继来英语模块六第

36、二单元阅读11月23日75孙建荣地理气压带风带12月26日76顾秋华化学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速率时间图象12月13日77封 嵘 婷生物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12月22日78闵文静数学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12月1日79姚良贤数学导数的应用12月13日80高绿岸政治发展生产,满足消费12月1日81芮骏茹化学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4月18日82孙建荣地理气候类型的判断4月16日83张琴娣生物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4月12日84周峰物理波的传播和形成4月16日85高麟霞数学数学归纳法4月10日86周益萍英语完型整理理解及易错题讲解4月18日87周宏兵政治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4月1日88杨乐历史空

37、前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4月26日89彭晔化学太阳能、生物能、氢能的开发利用5月14日90刘晓萍地理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5月14日91陈继华地理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5月4日92张阳阳生物DNA的粗提取5月24日93周磊行政治我国的宗教政策5月23日94左彩英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5月23日95胡汝瑾历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5月14日96刁莲佳语文解读小说主旨的可能性途径5月7日97章建明数学两直线的的位置关系5月8日98孙丽娟数学导数的应用5月22日99钱媛楠英语U1 Reading5月9日100张建芳化学糖类6月12日101任凤娟化学从食品中获取有机物5月31日102黄建华地理维护海洋

38、权益,加强国际合作6月4日103高燕萍生物实验材料的比较5月30日104高健数学直线和平面位置关系6月13日105杨继来英语Inverxion6月6日106沈燕芬英语M4U3 Passive Voice6月25日107高斌化学物质的量2012.9.10108封嵘婷生物激素调节2010.9.17109邹晓丹数学奇偶性的应用2012.9.18110蒋波英语虚拟语气2012.9.19111任凤娟化学化学与生活专题复习2012.9.22112臧艳芬语文长亭送别2012.9.26113徐红慧政治意识的作用2012.10.11114左彩英历史两极格局的形成2012.10.11115戴英语文语言综合运动的漫

39、画题2012.10.15116刁莲佳语文虚词的一些特殊用语2012.10.15117张建芳化学金属的性质及其应用2012.10.15118胡汝瑾历史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2012.10.16119周益萍英语任务型阅读专题2012.10.17120高兴新政治消费及其类型2012.10.18121任霞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2012.10.22122储岩数学平面向量的应用2012.10.23123殷洁数学抛物线的几何性质2012.10.9124蒋卓敏语文江南的冬景2012.11.1125林亚萍历史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2012.11.1126李萍生物光合作用的原理与应用2012.11.16127李颖地

40、理地球运动与一般特点2012.11.19128安燕信息板块三串式教学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2012.11.2129高燕萍生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图表题2012.11.20130汶红娟英语任务型阅读与专题讲解2012.11.9附件二:新桥中学研究课磨课活动记载表上课课题重点研究突破的内容(环节)上课教师班级时间参加评课教师开课通知单第一次磨课教学案(第一稿)评课记录表(存在问题及修改意见)评议修改后教学案(第二稿)磨课反思附件三:新桥中学优质录像课一览表(2011-2012)序号磨课教师学科磨课内容磨课时间1储岩数学余弦定理2011年2月22日2巢华忠化学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3月2日3蒋永强英语

41、模块三第一单元阅读3月3日4朱丽萍数学数学建构:复数的代数形式3月25日5臧艳芬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分析综合3月28日6骆志栋英语名词性从句3月16日7黄建华地理地质循环和地质作用3月28日8高燕萍生物酵母菌呼吸方式的探究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3月8日9张阳阳生物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3月25日10芮骏茹化学元素周期律3月25日11顾秋华化学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3月22日12张国珍物理单摆3月25日13黄云芳政治政府的职能3月23日14左彩英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3月25日15马红峰历史商鞅变法3月25日16巢华忠化学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3月2日17洪燕语文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4月25日18陈洁英

42、语M7U2 Grammar and usage:动词词组辨析复习4月20日19李萍生物与细胞分裂有关的图表试题分类例析4月8日20潘阳光物理电磁感应复习4月22日21万晓芬政治文化创新的途径4月6日22周宏兵政治消费专题复习4月13日23刘晓萍地理常见天气系统4月11日24章建明数学平面向量专题复习5月9日25刁莲佳语文苏幕遮 怀旧5月9日26周峰物理电容器 电容5月21日27高兴新政治政党制度特点5月4日28孙建荣地理热力环流5月9日29黄建华地理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9月14日30刘飞语文始得西山宴游记9月19日31陈继华地理荒漠化10月10日32李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10月12日33万晓芬政治试卷讲评10月11日34芮骏茹化学酚的性质及其应用10月31日35徐振国数学试卷讲评课10月25日36潘采芳数学方差和标准差10月10日37郑继军语文项羽本纪11月21日38高绿岸政治发展生产,满足消费12月1日39周峰物理波的传播和形成2012年4月16日40高麟霞数学数学归纳法4月10日41周益萍英语完型整理理解及易错题讲解4月18日42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