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之路.ppt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113990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8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之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之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之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之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之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之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之路.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之路,一、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变革,土地改革阶段 农业生产互助组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人民公社阶段,二、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发展取得了巨大 的成就,中国农村终于找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中国农民将逐步经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小城镇、城乡一体化而走向终结。,第一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1、确立过程 1956-1957年曾出现最初形式,是在“三包一奖”制(包工、包产、包成本和超产奖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包产包户责任制。1978年安徽省肥西县和凤阳县一些生产大队自发实施“三包”到田、责任到人的生产经营方式。1

2、980年9月发生了阳关道(集体经济)与独木桥(包产到户)的争论。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下发指出实行的各种生产责任制都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1984年底全国农村已普遍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特点 联产承包,分户经营。统分结合,双层经营。3、影响 直接 粮食增产,解决温饱问题,收入提高。间接 加快农村结构和城乡格局的 转换;促进非农产业的发展;冲破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4、不足 从1985年开始我国农业增产急剧减速,制度弊端逐渐暴露。a 规模问题 b 农地产权问题 c 平均承包问题 d 农民组织化问题,5、完善建议 a 寻求群体规模优势 b 健全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 c 走集约化

3、经营之路6、其他制度形式实例 山西平度的“两田制”北京顺义的集体农场 广东南海的土地股份合作制 安徽风阳县的“反租倒包”山西吕梁的“四荒”拍卖 红色亿元村南街村 天下第一村华西村,第二步 农村工业化 乡镇企业,1、产生背景 a 农业大幅度增产,农民有了资金积累 b 出现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 c 户籍制度制约与城市国营企业效益低 2、作用 a 吸纳了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 b 加快农村社会分化 c 为农村城市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3、不足 a 布局分散(村村办厂,户户冒烟)b 企业素质低,第三步 小城镇建设 独特的中国农村城市化之路,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小城镇,大战略”、党的十六大又进一步提出“全面繁

4、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必然趋势。小城镇是农村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信息服务的中心。是联系城乡的纽带和桥梁。而小城镇建设在我国由传统的、以农业为主的乡村社会向现代的、工业主导型城市社会的转变进程中起着重要的先导和载体作用。,作用:1、为农产品提供市场 2、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 3、有利于调整农村工业布局 发展目标:优化小城镇发展布局,引导县城和重点建制镇适当加快发展速度扩大城镇规模,把3000个左右的小城镇建设成为人口在3万以上经济繁荣、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健全、环境优美富有特色的新型小城镇,成为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农村区域性

5、经济文化中心,其中少数具备条件的小城镇将发展成为辐射和带动能力更强的小城市,使全国小城镇人口规模达到2.8亿人左右。,第四步 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的含义:第一,城乡分割的格局不再存在,城市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体制同农村没有重大差别;第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和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不再有十分重大差别;第三,农民已经现代化;第四,大量人口居住在城市,只有少部分居住在农村。可见,城乡一体化意味着农村人口的大量转移和交通、通讯条件的迅速提高。,三、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与建设,背景 第一、我国农村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第二、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阶段。意义:1)是贯彻落实科学发

6、展观的重大举措。2)是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3)是保持国民经济持久增长的动力。4)是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1、生产发展 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 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要求 要以粮食生产为中心 保证粮食安全,2、生活宽裕 核心目标 增加农民收入 看病(1)解决农民的“三难”子女结婚 子女教育 从事农业收入(2)农民收入来源 务工收入 其 他(3)扶贫模式 使农民有持续经营的技能,3、乡村文明 精神文明建设(1)打破“文化贫困”(2)移风易俗4、村容整洁 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 a 规划房舍、街道 b 解决饮水问题 露天厕、泥水街、c 改造厕所 压水井、鸡鸭院,5、管理

7、民主 健全村民自治制度 第一,要建立一个有能力的领导班子。第二,建立完善村民自治制度。a 民主决策 b 民主管理 c 民主监督新农村建设要注意的问题 1)要务实 2)农民是主体 3)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耕者有其田,做法:没收地主阶级及富农的土地无偿分配给佃农或贫农,实行农地个人所有制,即实行耕者有其田效果:解放了被封建关系束缚的生产力,激 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1952年与1949年相比农业总产值增长了53.4%,粮食总产量由2264亿公斤上升至3278亿公斤。农民说:“1年够吃,2年添家具,3年有富裕”。,互助组,特点: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按自愿互利原则组建。目的:为克

8、服农户劳动力、耕牛、农具等不平衡的问题,自发自愿组建的各种劳动互助组织。形式:临时性的互助组(4-10户)常年性的互助组(具有较高的组织 形式,合伙购买农资、开荒),初级社,初级社采用土地入股、统一经营、按土地和按劳比例分配收益。农民拥有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私有权。合作社有一部分公有生产资料,如有的社把农户的牲畜、农具已折价归公,有的社用公共积累购买农具等,因此初级社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高级社,在高级社中,生产资料的私有和生产资料的统一使用的矛盾已经消除。通过赎买和强制手段,农民家庭所有的生产资料变成了公有财产;分配上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基本组织形式是生产队,合作社管理委员会是负责统一经营、规

9、划、分配和领导的最高机构。,人民公社,特点:一大二公,政社合一,农工商学兵统于一体,是一个兼顾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军事的农村基层实体。分配制度:平均主义、大锅饭。影响:农业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在人民公社的20年中,农村经济一直徘徊不前。在20年中,农业生产年均增长率只有1.48%,粮食产量平均增长率为2.13%,人均占有粮食水平大体相当于1957年的水平,近23%的生产队年人均口粮在180公斤以下,全国平均每个生产大队的集体积累不到1万元,有些地方甚至不能维持简单再生产,集体经济已名存实亡。,农业现代化,内涵 用先进科学技术和设备武装农业、用先进的科学方法和组织和管理农业,不断提高农民的素

10、质,把落后的传统农业改造成高效、持续的现代农业。内容:生产手段现的代化 生产技术的现代化 劳动者的现代化 组织管理的现代化,粮食问题,粮食生产能力=耕地总面积播种面积农田水利设施的提高技术进步我国近今年粮食状况(单位:亿公斤)恩格斯说:“在人增地减的情况下,科技进步是支撑我们信心的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1996年耕地面积19.51亿亩到2006年减少到18.37亿亩,减少1.2亿亩,每年平均减少1200万亩。,农村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标准,南街村,河南省临颖县南街村,村民3100人,外来打工的职工1万多人,从1993年到现在经济总量增加了2000多倍,年产值20多亿元。分配分两块:一块是村民,一块是职工。村民是高福利,低工资。分为三级,供给部分占70%,工资部分占30%。职工是高工资,低福利。南街村村民最高月工资是250元。福利:统一的住房,统一配备家具电器;集体承担学生从小学到研究生的全部费用;公费医疗等。农业:土地回归集体(农民自愿),集体添置农业机械,兴建基本水利设施,基本实现了现代化。经营农业的只有70多人,粮食产量一直稳定在750公斤左右。,缩小 城乡差距,保护耕地提高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 提高生产率 提高农民的素质理顺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