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答案小抄版.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17543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答案小抄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电大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答案小抄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电大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答案小抄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大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答案小抄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答案小抄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科技方法论一、什么是科学技术研究(科研、科技创新)?简称科研,又称科技创新,是指做前人或他人未做过的或未做完的理论、技术研究课题,或他人虽已做完的但对世人保密的理论、技术研究课题。三个含义:绝对原创相对性原创研究未公开:公开标志a专利形式b论文或著作的形式发表或出版,运用:培养创新意识,多问做没做过、做没做完、公没公开,满足任一个都是创新。二、试述科学技术研究的宏观机制。即科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宏观机制,是从科学技术研究自身内部结构方面所揭示出其发生发展有内在的规律性,包括以下五个方面构成:对象:科学认识和改造的客体,是那些对主体对象性活动具有现实意义而被纳入其结构中并与主体发生相互作用的客

2、观事物。包括:物质与精神,天然对象,人工对象等劳动者:科学认识和改造的主体,指具有一定科学技术知识,以科学仪器和科学方法为工具,以探索和运用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规律为基本任务的脑力劳动者。科学实践:科研劳动者和科研对象的桥梁。科学技术研究的中介工具:科研主体认识科研客体的手段。科学技术研究的成果: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三、试述科研的基本程序及具体步骤。发现提出问题,科研选题,搜集资料感性认识方法理性经验材料,加工资料理性认识方法形成科学家说,验证假说设计科学实践科学理论,撰写论著科研论文专著科学理论体系。四、试述科学技术方法论的结构体系。科学研究起点1、 什么是科学问题?是科学家对科学背景知识与

3、新接触的未知领域碰撞的理性觉察,从而引起科学家好奇、怀疑、思考,产生求解的欲望和冲动,推动他们进行新的探索和创造,我们把具有这种科学探索性的问题,称之。注意:并非任何问题都能成为科学问题。只有那些与已知的科学背景知识相撞击的、具有科学探索性价值的问题,才能成为科研的问题。科学背景知识-就是指特定时代的科学家所接受的各种知识的总和,既包括当时的理论知识和经验知识,也包括当时社会流行的思维方式。2、 科研选题的基本程序:选择研究方向,调查研究,发现、提出问题,目标分析,课题论证报告,选题决策。3、 科研选题的具体步骤选择研究方向:确定你在一定时期从事研究工作的领域。调查研究:调研或进行试探性实验。

4、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从而进行科研选题。目标分析:根据科研选题的七大基本原则,对目标进行分析选择。4、 科研选题途径:首先要着眼于生产实践发展的需要提出问题,从而进行选题。要着眼于科学技术本身发展的需要所提出的问题中选题a从旧理论与新科学事实的矛盾中选题b从科学实验意外发现的总是中选题。 机遇选题法从总结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使之上升到理性认识选作研究课题,从而导致科学上的重要发现和技术上的重大发明。着眼于军事科技发展的需要所提出的问题中选题。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疾苦,从人民群众的疾苦提出的问题中选题。从受不同学科的启示而联想的问题中选作研究课题。开垦科学的处女地 从不同学科的交叉点或知识的空白区中发

5、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选题。从读书发现和提出的问题中选题。从对自然事物发生的兴趣中选择研究课题。从好奇心和留心意外事发现的问题中选题从科技考古所发现的问题中选题。从学术争论提出的问题中选题。头脑风暴选题法从寻求经验事实之间的内部联系和统一解释的需要提出的问题中选题。从某一科学理论自身发展产生的逻辑矛盾中发现问题和选题。从不同理论或学科之间的矛盾中发现问题和选题从科学理论与实践的矛盾中发现问题和选题。从列举所发现和提出的问题中选题。列举选题法从科技预测所提出的问题中选题。从虚拟现实时技术出现的问题中选题从参观、考察所发现和提出的问题中选题。5、 选题必须遵循七项基本原则: 正确的研究方向,科学性

6、,需要性,创新性,可行性,发挥优势,经济和社会效益合理性。科学想象所谓科学想象或创造想象,是以一定的科学事实和经验材料为根据,以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为指导,对研究对象的性质、本质规律及预期事物的形象、未知事物的存在在头脑中将其构思出来的过程,我们把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叫做科学想象方法。科学抽象一、什么是科学抽象?是通过大量的、可靠的感性经验材料在头脑中进行思维加工,把事物的性质、规律概括抽取出来,这种理论思维的过程,叫科学抽象。 二、简述科学抽象的一般进程及其具体步骤。1一般进程:第一阶段:从感性的具体上升到抽象的规定。第二阶段:从抽象的规定再上升到思维中的具体。2、具体步骤:去伪存真核实材料去粗取

7、精选择材料由此及彼揭示事物的联系:a纵向联系:事物发展各个过程之间;b 横向联系:事物之间。由表及里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性质、规律。理想化实验方法一、什么是理想化方法?1、定义:是根据科学抽象的理想纯化作用,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合理的逻辑推论及外延,在思维中排除一切无关因素和次要因素的干扰,使研究对象处于极端状态,在头脑中构思出理想化的研究客体,即:理想化模型和理想化实验,用以代替原型去进行“实验”研究,并将研究的结果略加以修正,推论到原型上去,这种科学研究方法。 2、体现了思维过程:在头脑中构思出理想化的研究客体用理想化的模型和实验代替原型进行“实验”研究将研究的结果略加以修正,推论到原型上去类

8、比法 比较法 分类法一、什么是科学类比方法?其结构和基本公式是什么?适用条件、范围及其局限性是什么?1、定义:把两个或两类对象(事物:一个是用作比较事物,已知的;另一个是我们要研究的事物,未知的)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或相似点,并以此为根据,推出它们在其它方面可能也有相同或相似点的结论,这种逻辑推理方法,叫做2、结构和基本公式:类比的根据:已知A对象具有abcd等属性、事物、规律、数学方程式;B对象具有abc 等属性、事物、规律、数学方程式;且abc分别与abc相同或相似;推出结论:B对象可能也具有d 属性、事物、规律、数学方程式,且d与d可能相同或相似。3、注:其根据与结论之间无逻辑上的

9、必然的关系结论具有或然性仅适用于不同类事物之间逻辑论证的力度等于0。二、比较法的定义、分类、适用条件范围及其局限性1、定义:确定差异点和共同点的逻辑方法2、分类:时间上的比较、空间上的比较3、注:适用的条件与范围:对同类、不同类事物均适用,比较前应先界定比较范围。先后顺寻:先找相同点,后找不同点。参考点/参照坐标:即时间点与空间点。结论与根据之间无逻辑上的必然性。结论具有或然性。逻辑论证的力度等于0。三、分类方法的作用和规则1、作用:使科学材料条理化系统化科学合理的分类系统为人类认识提供指导。2、规则:相应相称原则:子项之和等于母项 唯一标准:始终坚持一个标准逐级划分:按照自然界的层次进行思考

10、。3、注:标准:来自事物的属性,所以分类的标准也有很多。原则:相应相称原则、唯一标准原则、逐级划分原则结论与标准无逻辑上的必然关系结论具有或然性逻辑论证力度等于零。归纳和演绎一、 归纳法的定义及分类1、 定义: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原理的逻辑思维方法。2、 分类:全称性:以全称命题的形式表述其归纳成果的一种方法完全:把所有个别事实完全列举出不完全:a简单枚举:对某类事物中的部分对象都有某一属性,又未遇到反例,而概括出一般性结论。b科学归纳。统计性:统计性归纳法是以概率命题的形式表述其归纳成果的一种方法。大多数的统计概括是应用不完全归纳法的或然性概括,即抽取一部分个体作为样本, 由对样本的考察

11、概括出总体的概率统计特性。3、 注:完全得到的结论一定正确逻辑论证力度最强仅适用于个别事实数量有限的范围其结论与个别事实间无逻辑上的必然关系。4、 注:不完全结论具有或然性对个别事实数量有限无限都适用结论与个别事实间无逻辑上的必然关系。逻辑论证力度一般。二、科学归纳法的定义及公式1、定义:根据对某一门类的部分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因果关系的研究,揭示事物的必然联系,作出这一门类全部对象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即:寻求研究对象(事物或现象)因果关系的归纳法,叫2、公式求同归纳法:根据ABC-a,ADE-a,AFG-a推出A-a求异:ABC-a,BC-非a推出A-a同异并用:ABC-a,AED-a,AFG-

12、a,AMN-a,MN-非a推出A-a剩余:ABCD-abcd,B-b,C-c,D-d推出A-a共变:A1BCD-a1,A2BCD-a2,A3BCD-a3推出A-a。3、适用范围:只适用于线性的、简单的和确定的因果关系。4、局限性 科学归纳法不适用于现代科学研究中所涉及的非线性的、双向的和随机的因果关系。 推理的结论具有或然性。三、科学演绎的定义及其公式、特点1、定义:科学演绎方法是从一般到个别的逻辑推理方法,与科学归纳相反。2、公式:大前提:所有的是;全称判断;小前提:这个是;特称判断;结论:这个是。3、特点结论和前提具有逻辑上的必然关系结论具有或然性。其正确性取决于大小前提,只有大小前提正确

13、,结论才正确逻辑论证力度非常强适用范围非常广,对个别事实数量有限无限都适用运用时应遵循三段论规则:在演绎中只有三个判断,如果出现多个则违反了三段论原则不同的演绎之间无逻辑上的必然关系(局限性)。分析、综合一、 科学分析的含义、基本特征及其局限性1、 含义:就是人们在思维活动中把研究对象由整体分解为它的各个组成部分, 即把一个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部分或要素,再分别对各个部分或各要要素进行研究,揭示出它们的性质、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思维方法。2、 特点一是深入事物或现象的内部,了解和掌握它的各个细节,揭示它内部的各个方面、各个因素的本质; 二是暂时地分割,暂时孤立地进行研究,变整体为部分,变复杂为简

14、单,化难为易。3、 局限性:逻辑论证力度非常弱。 引向或限制在狭隘的领域。 孤立地、静止地或片面地看问题。二、综合法的含义、特点、局限性1、含义:就是在思维中把研究对象的各个组成部分或各要素联结起来组合成有机整体,从整体上揭示和把握事物性质、本质和规律的一种科学思维方法2、特点:一是从整体上、从研究对象内部的有机联系上,去研究和把握事物;二是变局部为整体,变简单为复杂,化零为整。3、局限性:逻辑论证力度非常弱。科学假说一、科学假说的定义及其两重性、分类1、 定义:所谓科学假说,就是以一定的科学事实和经验材料为根据,以已有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为指导,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其性质、规律做出假定性的说明

15、或推测性的解释。假说是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的形式。2、 特点:两重性科学性:是否有依据?什么依据?依据:科学的事实和经验材料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注意:毫无科学依据的神话缺乏逻辑基础的幻想宗教和神学的“假说”伪问题(永动机)。猜测性:假说“假”在什么地方?假说包含对事物本质和规定的猜测,这是因为,科学的探索总是伴随着资料不足、检验条件不完备等困难。所以,爱因斯坦把假说形象地比喻为“猜谜”, 猜测一个设计得很巧妙的字谜。猜测性集中突出了科学家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当旧有的科学理论与新发现的科学事实之间发生矛盾时,就是人们思想空前活跃从而推动人们去猜测和设想之时。易变性:假说是可以不断修正和变化的

16、时间上:新假说不断取代旧假说;空间上:同一学说内,不同假说共同存在。3、 分类:单称判断形式:通过科学假说把新出现的科学事实纳入已有的理论框架。目的:不是否定已有理论,而是通过对未知事物的预言来肯定已有理论的正确性全称判断形式:是指一个系统性的科学假说,即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假说来建立起新的理论体系。二、创立科学假说的模式及其特征和基本原理1、达尔文模式:突出归纳思维。长期考察和思考的结果。2、魏格纳模式:突出演绎思维。先提出假说,再进行科学论证的。3、爱因斯坦模式:突出思想实验。“思维的自由创造”是“纯”理论思维或思辩的结果。科学理论一、定义: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性质、本质和规

17、律的正确认识,是借助于一系列概念、判断、推理表达出来的,经实践检验过的理性认识。二、特征:内容上客观真理性,结构上逻辑完备性,功能上科学预见性。三、基本结构:由逻辑基础部分和逻辑推论构成1、 逻辑基础部分:由基本概念和基本关系构成的基本概念:是构成科学理论出发点的起始概念,它指那些能在构拟理论体系时发挥中心作用,作为逻辑出发点,能把其他概念、定律连成一体的概念。基本关系:是指连接基本概念的判断,它可以是公理、公设、定律、定理和数学公式等形式。两层含义:指这类理论的核心部分,稳定而不易动摇、破坏;基本概念+基本关系=科学理论体系的内核;指其最本质的部分,抽象度最高,离经验最远。逻辑基础是科学理论全部逻辑演绎的出发点和前提,决定其性质,制约其发展方向,且统一其所覆盖的一切已知和未知的经验材料。2、 逻辑推论:定义:由科学理论中基本概念和基本关系演绎出来的派生性概念和判断,即由理论的基础部分出发,运用正确的推理规则和推理形式,就可以得到各种各样派生出来的概念和判断。这个推导的过程和得到的结论,统称为逻辑推论。作用:执行着科学理论的解释功能和预见功能。两层含义:一是指科学理论的外围部分,它可以比喻为原子核外的空间区域,或者是树的枝干和枝条,因而它是科学理论中比较容易动摇和破坏的部分;二是指科学理论的低层次的本质部分,它的抽象程度较低,离经验要近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