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100个建议读后感.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117908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教师的100个建议读后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给教师的100个建议读后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给教师的100个建议读后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给教师的100个建议读后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给教师的100个建议读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教师的100个建议读后感.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用心教书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有感鄞州区古林镇蜃蛟小学 陈洪亮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已经十多年了,经常在思考一个普通的问题:我该怎样去教育我的学生?我该如何教书?社会上,喜欢老师的人把老师比作春蚕和蜡烛,说教师是陪上了自己的一切去教育学生的。这个说法我觉得略显夸张,看上去轰轰烈烈却又叫人悲伤无比。也有人对当前的教师作出了如此描述:教师就是用别人的东西去说给别人听,有拿别人钱的家伙。这样的说法同样也会让很多老师感到愤恨,显得我们老师纯粹是拿来主义,只是一个知识的传送带,是一个没心思、没感情、没创造力的机器。显然,这种说法也不能叫人信服。那么,我们处在现在社会的大熔炉中又该如何教书呢?这几天在翻看

2、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老师的建议,虽然没有像学生看教科书那么烂记于心,却也让我拿出了久违的耐心。每看一篇,总能激起我的反思,这是好久都没有的感觉了。总感觉这本书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淡淡的温馨,一种对教育的拳拳之心。我觉得可以归纳为几个字:用心去教书,用自己的心去透视我们的教育,改造我们的的教学。“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很明白,要求我们老师把深邃的目光投向全体的学生。在老师和蔼而又慈祥的眼中,学生应该是不分优劣、不分贵贱的。他们应该都能得到他们所需要的教育、对他们有用的教育。实际上我们知道,每个

3、学生都是具有鲜明个性的个体,每个人的个性、基础发展都是迥然不同的。对我们教师来说,如果不问青红皂白,对每个学生都采取唯一的评价标准,那么,对大多数儿童来说,这是不科学的,因为这样大多数儿童的力量是发挥不出来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两个孩子游泳,一个孩子能游100米,另一个只能游50米。如果让他们都朝100米的目标游去,那个只能游50米的孩子就会面对100米的水波望而生畏。或许,这个孩子勇气可嘉又有点义气用事,不顾一切地朝目标游去。但是事实上我们可以想象的到的是这个孩子基本上是游不到目的地的,还会发生危险,这是我们都不愿看到的。从此以后,他可能对学习游泳因为心有余悸而失去的当初的兴趣。还有一种情况

4、就是他面对100米长的水波干脆缴械投降,放弃了之。这对孩子学习游泳的积极性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换一种说法,如果一开始让他们都去游50米的目标,那个能游100米的孩子就会感到没有发挥出自己的全部力量,如果经常性地只游50米的距离而不去游更远的距离,渐渐地,或许到后来,他会认真地怀疑自己:我是不是只能游50米啊?也许真的有一天面对100米的距离时,他也会感到莫名的恐怖。如何才能避免类似的悲剧?这就要我们老师用心去了解每一位学生。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做到这一点,就要我们在平时花很多的时间去调整自己的教学心态,用个

5、别对待的方式去要求我们学生,根据他们自身的发展不同给他们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在这个前提下,用心给学生布置各具层次的作业。我相信,在这种做法下,所有的学生都会前进,只不过有人快一点,步子大一点;有人缓慢一些,步子小一点。但我们时刻应该记住,我们学生的心是纯洁的,在教师用心浇灌下,他们每个人总会扬起学习的风帆和探索的尊严。“儿童学习困难,功课不及格,落后于别人,其原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在于儿童早期所受的教育和他周围的条件不够好”苏霍姆林斯基应该说在每个学校都会有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儿童。他们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被称之为“后进生”。在老师眼里,他们总比别人慢一拍或多拍。有些地方把这个群体称作为“学困生”

6、,顾名思义,就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们老师在对待这些学生的方式上,经常碰到的有这么几种:负责任的老师面对在课堂上学有困难的学生,采取课间不足课后补的方式;而有些年轻的老师自认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滴水不漏,又赶在时代的前潮,经常没有花心思去帮助或者很好地帮助这个特殊的群体,用他们的话说:这样的学生是教不会的。其实,大多数情况下,教不会的学生是没有的,如果真有教不会的学生,那么他们的父母是如何教他学会走路的呢?又是如何帮他学会讲话、玩耍、吃饭等等一系列动作的呢?教不会的学生或许有,那也肯定是属于弱智等类似于脑残的人。无可否认,我们一般的学校所面对的基本上都是正常的人。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我们,正像医生细

7、心地研究病人的机体,找出疾病的根源,以便着手进行治疗一样,教师也应当深思熟虑地、仔细耐心地研究儿童的智力发展、情感发展和道德发展的情况,找出儿童在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原因,采取一些能够照顾个人特点和个别困难的教育措施。所以,我们教师是否可以在工作之余,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到学生的家里看看,看看他们的亲人,看看他们的生活环境,与家长交流一下,帮家长回忆一下孩子的少儿成长经历,想方设法地找到这些学生的“困因”。有些孩子可能是单亲家庭,缺乏家庭的温暖;有些学生生活在特殊地段,平时由于各种原因学习受到很严重的影响;有些孩子可能从小由外公外婆、爷爷奶奶抚养教育,处于那种最淳朴的关心,老人们经常会把孩子整天关

8、在家里,因为出于安全考虑。这些孩子不怎么接触别的伙伴,不知道与别人一起玩耍了解了这些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后,也许我们就能对“孟母三迁”的苦心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接下来,我们应该用心与家长联合起来,首先可让家长尽量改善家里学习环境,教师在学校里不可放弃他们,要尽量教给他们思考的方法,多用鼓励,用多表扬,不要强迫他们长久地区抠教科书,而要培养智慧,发展大脑。也行在一段时间内他们还是如榆木疙瘩死不开窍,但是我想,我们用富有层次的作业去训练他们,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只要能忍受学困生这种反反复复的死不开窍,总有一天,他们会让我们眼前一亮,豁然开朗的。“如果教师引导最有才能的学生学习超出教学大纲的范围,那

9、么集体的智力生活就会变得丰富多彩,从而影响到最差的学生也不落后”苏霍姆林斯基长期以来,在中国的班级授课制里,学生是傻呆在座位上干等着喂食的小鸟,而老师就成了那只称职或不称职的老鸟。小鸟的食物呢?就是在大纲的指引下的教科书。不禁感慨:那么多的人把人生最应当无忧无虑的时段狼掷这么几本教科书里、大纲里。得到的东西多么?大纲本没有错,那是经过几代人仔细推敲出来的。学生也没有错,他们学的就是书本为主的前人的经验。看来出问题的是老师了,老师一直以来都是大纲的忠实执行者,就因为太忠实了,不敢说个不字,不敢对教材有所怀疑,有所怀疑也多是发发牢骚。所以,长期以来,学生都在那里兜圈子,无论怎样都跳不出那个圈子。所

10、以,在那么一段时间内,我们老师看上去是多么的奴性。想起了那句话:不跪着教书。试想一下,连老师都不敢用心去超出规定的范围,不敢鼓励学生用批判地看问题,那么,他们的智力生活将是多么的死板,他们的学习将是多么的狭隘。再进一步说,连老师都是跪着的,那我们的弟子还不趴下了?现在的学生一个班级往往来自全国各地,基础状况更加参差不齐,如果我们老师还是照本宣科地教书,这跟在传送带上传送知识有何区别?(很高兴,进几年我们还是改变了不少)用心去改造一下自己的思维,加工一下我们的看法还是很有必要的。上面只是自己很肤浅的一些想法,看了给教师的建议,偶尔拿来再重温一下,用心记一下,想一下自己平时的工作,还是稍有收获的。用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来结尾:用心教书,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