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17909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郑州十八中高二年级数学组 张香莉对于给教师的建议最初我是这样一种态度:我总认为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怎一个“难”字了得,岂一条“建议”能行?而今日,学校领导给我们每位教师都发了这本书,倡导我们认真去读去践行。于是,我只得打开。随手翻动的是第54条建议“学习愿望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因”。一看题目,尚感兴趣,于是一口气读将下来,心有感触却又无法言表。于是迅速又读一遍。这一次,可是将我深深吸引。文中列举的例子,简直是我们现在学生的翻版:“对学习,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别人的学习成绩,抱着某种消极的、漠不关心的态度。”对老师的评价“显得无动于衷”。是的,我们的学生有很多都处于这种状态。我

2、也在工作中发现了诸如此类的问题。但到底怎样解决呢?苏霍姆林斯基给了我们很好的建议。他说:“必须在课的本身、在教育过程的组织中去寻找学生这种冷漠态度的原因。”具体原因是:“教师本人在工作中缺乏坚持的热情。”这无疑给了我当头一棒!多么尖锐的目光,多么准确地判断!是啊,我还算是个对工作有热情的人,平日的教学中,我在学生求知火花的逐渐熄灭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记得一次汇报课,同样在别的班级顺利上完的一节课,在那次的课堂上竟然上不下去?一样的教案,一样的导语,一样的教学步骤。那节课,我自认为状态还不错,可为什么会这样?这让我心灰意冷了好长时间。真遗憾,没有早早读这本书,如今我明白了这个道理,我绝不会再沿

3、用以往的成功教案,每节课都会根据学生的特点,融入自己对教材的认知和热情,重新安排和调整教学设计。苏还总结了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抱着冷淡缺乏热情的态度”。学生课堂上问题回答得不好,教师没有去认真思考分析原因,而是圆滑地说:“想得还不很到位,接着想!” 幸运的是,我校当今的课堂,放手让学生参与去展示问题和方法,教师让回答得好的同学谈谈他的思路,让其他同学也学学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这种对学生参与热情的呵护和因势利导,不正是在实践苏老前辈的这一建议吗?从苏的建议中我还明白了,对待学生的展示,决不能让他们满足于老师对他的态度,而应逐步的分别地提出要求,让他们自己通过努力达到一个个目标。

4、当然还是不能机械的照搬,而应该结合具体问题具体解决。我想,作为我,首先应该在备课时,深刻而周密的考虑,这节课,我要教给学生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克服将会出现的难题。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克服困难所得到的喜悦。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热烈的学习愿望。充分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只要能答出自己所思考的,一定给予肯定,并且有目的的向正确答案引导,以激起学生更高的思考热情。要树立起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责任感。同时,还要创造一种精神振奋的、生机勃勃的“情调”,要让学生觉得课堂是既紧张又和谐。这也就是苏所言“课堂教学应当引起师生良好的情绪感觉,师生从教与学中得到的满足感,从突破和掌握新知识的紧张劳动中得到健康的疲劳感”。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句句是金,闪耀着光芒,指点着我去分析并克服教学工作中的种种难题。虽然,我还没有读完全书,但是,我一定把它放在手边,不断学习,细细研读,并把这一条条建议与我的教学联系起来,反复研究,努力探索,力求掌握教学的真谛。做一个有知识、有智慧的新时代教师!让这虽年代久远却光辉依然的教育论著,指引我们走向教育教学的康庄大道吧!我的感想不深,敬请大家多多包涵!谢谢大家!2011-2-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