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汇总.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17947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汇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汇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汇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汇总.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汇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汇总三月,我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专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深深地被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观点折服了,真的有些惭愧,以往认为自己参加工作也有几年了,在教育教学方面做得不错了,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也够了解的了。可读过这本书后,真的意识到自己在很多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书中每一条建议都充满教育智慧,事例生动、分析精辟,启人深思。从中我明白了许多鲜明的教育观点,好庆幸,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本好书。书中每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教育教学中的实例,用平实生动的语言,娓娓道来。它在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

2、故事中渗透进教育大师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他用30多年的时间向我们阐述了教育的真谛,他闪烁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如同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教育工作者干渴的心灵!书中的许多经验都值得我学习和反思。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学生的兴趣是潜在的,需要教师的精心呵

3、护与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的学生,培养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为何刚入学的孩子对学习充满了好奇与渴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学习的热情却越来越少?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没有兴趣的指引和铺垫,学生会觉得学习是枯燥无味的,从而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教师要从细小方面入手,不可放过任何一个刺猬。培养孩子学习兴趣,教给孩子学习方法,使他们顺利获取知识,激发学习的动力;同时教师要钻研教学方法,用科学的教法引领学法。苏霍姆林斯基还给我们指出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容易拿一些新奇的、鲜明的、形象的手段(比如现在用的多媒体)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如果不合适的运用,不但起不到应

4、有的作用,反而是有害的。经验证明:讲课当中过分地追求激动人心的、鲜明的、形象的东西,会使得过度兴奋,这时教师不得不提高声音,压倒学生的喧闹声,学生就会更加兴奋。其次,教师要弄明白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关系,因为这关系到学生掌握知识的质量及在头脑中的保持,同时也会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示出已知的跟新的东西之间的内部的深刻的联系-这是激发兴趣的奥秘之一。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用了一个比喻,把课堂的教学活动比作是师生建立的一座高楼,当教师将新的知识这块砖递到学生手上的时候,学生应该知道放在哪个位置,并且它还应该站在远一点看看,这块砖与上一块以及整个建筑之间的关系,这样他才能将这块砖(新的知识)放好。要将已

5、学过的知识变成掌握新知识的一个工具。另外,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我想,今后,读书将成为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来读了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觉得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常读常新,每次读都有新的收获与体验。读完这本书后,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它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了

6、自己在教学中的很多不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而我却还没有细细地去品味,着实无地自容。我将秉承大师建议中写道的: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挤出时间,继续拜读这位大师的经典,吸取经验,反省自己,完善不足。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汇总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的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我们不妨打个比喻:让所有刚刚入学的7岁儿童都完成同一种体力劳动,例如去提水,一个孩子提了5桶就

7、精疲力竭了,而另一个孩子却能提来20桶。如果你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一定要提够20桶,那么这就会损害他的力气,他到明天就什么也干不成了,说不定还会躺到医院里去。儿童从事脑力劳动所需要的力量,也是像这样各不相同的。一个学生对教材感知、理解、识记的快,在记忆中保持的长久而牢固;而另一个学生的脑力劳动进行的就完全不同:对教材的感知很慢,知识在记忆中保持的不久而且不牢固。虽然到后来(这是很常见的事),正是后一个学生在学习上、在智力发展上,比最初学习较好的那个学生取得了大的多的成就。可以把教学和教育的所有规律性都机械地运用到他身上的那种抽象的学生是不存在的。也不存在什么对所有学生都一律适用的在学习上取得

8、成就的先决条件。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能否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取决于教师对这个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人成绩的看法。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任何一门学科的任何教学大纲只是包含一定水平和一定范围的知识,而没有包含活生生的儿童。不同的儿童要达到这个知识的水平和范围,所走的道路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孩子在一年级时就已经能完全独立地读出和解出应用题,而另外一些孩子直到二年级末甚

9、至三年级末才能做到这一点。教师应当善于确定:要通过怎样的途径,要经历什么样的阻碍和困难,才能引导儿童接近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水平,以及怎样才能在每一个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具体地实现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就是说,在学习中,无论就脑力劳动的内容(作业的性质),还是就所需的时间来说,都应当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有经验的教师,在一节课上给一个学生布置2、3道甚至4道应用题,而给另一个学生只布置1道。这个学生做的是比较复杂的应用题,而另一个学生做的则是比较简单的。这个学生在完成语言的创造性作业(例如写作文),另一个学

10、生则在学习文艺作品的片断。在这种做法下,所有的学生都在前进-有的人快一点,另一些人慢一些。儿童完成作业而得到评分时,从评分中看见了自己的劳动和努力,学习给他带来了精神上的满足和有所发现的欢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心与相互信任相结合。学生就不会把教师单纯地看成严厉的监督者,也不会把评分当成一种棍棒。他可以坦率地对教师说:某某地方我没有做好,某某地方我不会做。他的良心是纯洁的,他不可能去抄袭别人的作业或者考试时搞夹带。他想树立起自己的尊严。在学习中取得成就,-这一点,形象地说,乃是通往儿童心灵中点燃着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的那个角落的一条蹊径。教师要爱护这条蹊径和这点火花。给教师的一百条

11、建议读书笔记汇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汇总我有一个朋友伊·格·特卡琴柯,他是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他谈到自己备课的情况时说:我周密地考虑每一个学生在上课时将做些什么。我给所有的学生都挑选出这样的作业,使他能在作业中取得成就。如果学生没有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前进哪怕是很小的一步,那么这堂课对他来说就是白费了。无效劳动-这大概是学生和老师可能遇到的莫大的严重危险。让我们看看帕夫雷什中学教师阿·格·阿里辛柯和姆·阿·雷萨克的数学课吧。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而解题占用上课的90%的时间),他们所教的班好像分成了好几个组。

12、在第一组里,是学习最好的儿童,他们无需任何帮助就能很容易地解出任何应用题;其中还有一、两个学生能够即席口头解答,不需要做书面作业:教师刚刚读完条件,学生就举手要求回答。对这一部分学生来说,除了教学大纲规定的题目外,教师还要挑选一些超过大纲要求的习题:应当给这些学生的智慧以力所能及的、但并不轻松的、要求紧张地动脑的工作;有时候,需要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习题,使他不能独立地解答出来,但是教师给予的帮助只能是以稍加指点和提示为限。第二组里是一些勤奋努力的学生,他们能很好地完成作业,是和进行一定程度的紧张的脑力劳动、探求和克服困难分不开的。教师们常说,这-部分学生是靠付出劳动和用功学习而取胜的,他们能顺利

13、地学习,是因为他们勤奋用功和坚持不懈。第三组学生,能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完成中等难度的习题,但是对复杂的习题则有时解答不出。在他们做作业的过程中,对这些学生的帮助要有高度的教育技巧。第四组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很慢,解答也很慢。他们在一节课上所能完成的作业,要比第二组、第三组学生所做的少一半到2/3。但是教师无论如何不要催促他们。第五组是个别的学生,他们完全没有能力应付中等难度的习题。教师要为他们专门另选一些题目,始终只能指望他们在一节课上有所进步,哪怕一点点进步也好。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汇总#from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汇总来自学优网 end#1、【摘录】: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

14、汇总文章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汇总出自请你记住,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要掌握这一门艺术,就必须多读书、多思考。你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应当好比是你的教育车间里增添了一件新的精致的工具。教育者还必须具备一种对美的精细的感觉。你必须热爱美、创造美和维护美(包括自然界的美和你的学生的内心美)。【心得】:读着读着,我惭愧起来,我发现我自己并没有做到那几点,比如多读书、多思考、小心翼翼地触及学生幼小的心灵。实际上,从刚刚开始工作到这半年下来,我关于教育方法上的理念发生了些微的变化。我觉得这样的变化有点可怕,让我嫌恶起自己。大学时候,脑袋里接受的理念是教育学生要关

15、注他们的心灵,就像大师说的这样: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然而到了真正的工作中,发现这些理念被自己表现成了温柔地讲话和做事情,以为这样就是对的,却连连碰壁,班级管理陷入混沌和困境。于是我板起脸来,采用教师霸权主义,显然奏效了,那个时候我怀疑了,动摇了,以为那些理念纯粹是理想主义,以为对小学生的教育是不是必须要强权政治呢?谈什么平等?他怕你自然就听你的了。发现了自己的变化,我对教育第一次产生了怀疑。而今,当我和大师对话,我发现大学时候自以为消化吸收了的理念实际上仅仅皮毛而已,因为理解得肤浅、不深刻,所以经不起工作中真枪实弹地轰炸,理想中的育人构想想五彩斑斓的肥皂泡一样很

16、轻易的就破碎了,取而代之的是盲目的否定自己、仿效他人。现在我明白,不是理念有误,而是我仍然需要学习,仍然与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谈心,而且也不要随意地抛弃自己对教育的信念。2、【摘录】: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会遇到落伍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心得】:是这样吗?就是说如果我对他们多一些个别关注,就可以提高他们的成绩喽。3、【摘录】:有经验的教师,在一节课上给一个学生布置2、3道甚至4道应用题,而给另一个学生只布置1道。这个学生做的是比较复杂的

17、应用题,而另一个学生做的则是比较简的。这个学生在完成语言的创造性作业(例如写作文),另一个学生则在学习文艺作品的片断。在这种做法下,所有的学生都在前进有的人快一点,另一些人慢一些。儿童完成作业而得到评分时,从评分中看见了自己的劳动和努力,学习给他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有所发现的欢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心与相互信任相结合。学生就不会把教师单纯地看成严厉的监督者,也不会把评分当成一种棍棒。【心得】:我在想,在这次期末考试复习时,当我发现我要求学生做的试卷对个别孩子来说太难,而他们不认真去做的时候,想到了给他们布置不同的、简单的、针对性的功课,当时还有些怀疑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现在看来是有

18、必要的,可惜没有好好施行,对他们的功课没有进行评价,过程不完善,提高他们成绩、保护他们自尊心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在学习中取得成就,这一点,形象地说,乃是通往儿童心灵中点着”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的那个角落的一条蹊径。教师要爱护这条蹊径和这点火花。4、【摘录】:我有一个朋友伊·格·特卡琴柯,他是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他谈到自己备课的情况时说:”我周密地考虑每一个学生在上课时将做些什么。我给所有的学生都挑选出这样的作业,使他能在作业中取得成就。如果学生没有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前进哪怕是很小的一步,那么这堂课对他来说就是白费了。无效劳动这大概是学生和老师可能遇到的莫大严重危险

19、。”【心得】:我总是在班级里强调喜欢进步的学生,却并没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比如教学、管理班级来给他们每一个人进步的机会和环境,空口的话是没有作用的。看到以上的话,我想,考虑每一个学生在上课时将做些什么,是非常有必要的,不能存在不可能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懒惰心理,或者说可以考虑分层的学生,但是这个层应该怎样呢?我还要在日常教学中想一想吧。起码有这样的一是就是很好的。值得骄傲的是我关注到了进步这个词。帕夫雷什中学教师阿·格·阿里辛柯和姆·阿·雷萨克的数学课上,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而解题占用上课的90%的时间),把班级分成了5个组。就像刚刚我想到

20、的,看来是给学生分层,根据学生的不同的智力水平或者成绩现状,分成5个组,布置不同的作业内容。并且组是流动的,不是固定的。这时我想起了我的语文课教学,新授课上还是要讲好基础知识,适当得拔高,然后布置作业,筛选出不同层次的学生,然后再进行分组教学,简单的可以按照分数段来划分,个别的可以特殊对待。再次分组教学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比如上复习课是发不同的卷纸,或者对于难易程度不一的问题提问不同的学生这样,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保持对于学习的兴趣,这也是很重要的,也是我的目的。要坚持每一天这样夯实他们的知识掌握程度。5、【摘录】: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汇总心得体会,学习心得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

21、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心得】:那天在火车上,只是随便拿起眼前的一本书,读了起来,忽然感觉读书是这样享受的事,文字如涓涓细流流淌在心间,从来没有过的感觉,真是在和我的心对话。所以说,我要读书,只是坚持不懈的形式,并不是决心,因为真正的读书不是任务,而是因为兴趣和需要才去读他,与书为伴,启迪心灵。6、

22、【摘录】: document.write(); tanx_s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tanx_s.type = “text/javascript”; tanx_s.charset = “gbk”; tanx_s.id = “tanx-s-mm_10011797_2351313_23454915”; tanx_s.async = true; tanx_s.src = “ tanx_h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head”)0; if(tanx_h)tanx_h.insertBefore(tanx_s,tan

23、x_h.firstChild);小学面临着许多重要任务,而其中占据首位的任务就是:要教会儿童学习。请你记住: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在学业上落伍,这主要是他们不会学习、不会掌握知识的结果。你应当首先教会儿童熟练地读和写。在小学里,你要教会所有的儿童这样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应当努力做到,使学生在书写的同时进行思考、使字母、音节、词的写法不要占据于他的注意的中心。你还可以向自己提出一个更具体的目标:你给学生讲述一点什么,让他们一边听讲一边思考你所讲述的内容,而同时还要把他自己的思想简明扼要地写出来。【心得】:一边读一边想苏的话,觉得很有道理。欣喜的是自己占了喜欢边阅读边思考的

24、方式,于是在学习上处于前列。最重要的是要怎样训练学生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好习惯,确切地说是一种能力。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可以教育学生了解阅读时思考的重要性,让他们做一个有心人。可以从简单的一句话入手,教学生怎样思考。例如:蓝蓝的天空上飘着几朵白云。告诉学生:这是一句很简单的话,但是你在读它的时候,不可以读读了事,你要去想这句话展示了怎样一幅画面,有哪几个词语可以帮助你完成这幅画,这句话里有蓝蓝的、飘着、白云、几朵,脑海中的图画马上呈现之后,你还能想到什么?比如说很美、天气晴朗或者作者心情不错都可以。让学生去说,然后教师帮助他启发他,随后再找一句和几句,一起边阅读边思考。7、【摘录】:我把2500个

25、词分配如下:每个学习日平均学3个词。孩子们把它们抄在本子里并且记住。这项作业每天只占几分钟。在童年时期,记忆是很灵活、很敏感的,如果你善于使用它,不使它负担过重,它就会成为人的第一个助手。学生在早年记住的东西,常常永远不会忘记。”使用记忆的技术”,在这里表现如下:在学习日开始的时候,(第一节课上课前),我在黑板上写下今天要学的3个词,例如,”草原”、”温度”、”沙沙响”。孩子们一进教室,就立即把这些词抄写词汇本里,这种词汇本他们要连续地记录三年。他们对这些词进行思考,在它们旁边写几个同根词。这项作业总共花3、4分钟时间。孩子们都逐渐地养成了习惯。游戏成分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当然,全部工作都是建立在自觉地掌握教材的基础上,可是也不能不注意到:并不是一切东西都要解释的。我竭力做到,使随意注意、随意识记跟不随意注意、不随意识记结合起来。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