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云南省昆明三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118311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卷·云南省昆明三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语文卷·云南省昆明三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语文卷·云南省昆明三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语文卷·云南省昆明三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语文卷·云南省昆明三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卷·云南省昆明三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卷·云南省昆明三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昆明三中2010-2011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请将第一卷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机读卡上,第II卷在答题卷上作答。第I卷(选择题 共20分)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冠冕(gun) 罪愆(qin) 脍炙人口(hu) 前合后偃(yn)B绣闼(t) 孱头(cn) 扶辇下除(nin) 羽扇纶巾(ln)C旃毛(zhn) 亲戚(q) 遥岑远目(cn) 咄咄逼人(du)D喟叹 (wi) 宿怨(s) 前倨后恭(j) 肉袒负荆(tn)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

2、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夫妻俩工作上互相理解支持,生活中互相照顾,真是恩爱和睦、礼尚往来的一对儿。B后来幼儿开始学走路、说话和认识世界,这时同母亲的关系就失去了一部分相濡以沫的重要性,而同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了。C事故发生后,省市主管领导风尘仆仆连夜赶来,下车伊始,就来到事故发生现场,立即投入救援指挥工作。D如果不加紧治理,南水北调这一造福工程可能会成为纵贯南北的污水网,成为贻笑大方的劣质工程。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如果中国不能缓解人口增长对水土资源造成的巨大负担,那么环境的恶化将会危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B廉租房制度建设是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如何解决当前存在的资源不足

3、,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C. 在北大中文系教授李零的新书中这样告诉我们,孔子要求他的弟子们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孔子师徒早将体育放在了高雅的位置上D滥用外来语所造成的支离破碎的语境,既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的严谨与和谐,影响了汉语表意功能的发挥,也消解了中国文化精深而丰富的内涵。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他没有听清我的话, 了我的意思。日本福岛核电站两名员工的病症, 其受到了超量核辐射。做工作不但要考虑到今年,而且还要考虑到明年, 今后几年。A曲解 反应 以致B误解 反映 以至C曲解 反映 以至D误解 反应 以致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每题2分,共6分)提笔忘字

4、: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陈雍君 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

5、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

6、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避免成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兰秋闱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但是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所以,要想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

7、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的法令是不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来喝杯茶的兴致。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 也许,拿起笔享受书写,比将其看作宏图重任更加轻松,更加实际。选自科技日报(2010年8月5日)5、下列对“提笔忘字”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提笔忘字”反映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划书写汉字,而是在使用手机或电脑时用拼音进行交流的现象。B“提笔忘字”指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出忘记的字,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人们生活中普

8、遍存在。C“提笔忘字”如果成为在大部分中国人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将给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华文化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D“提笔忘字”现象可以不再恶化,但必须让能够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6、下列对汉字书字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汉字书写不仅是生存和生活技能,而且寄托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B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不再令人惊叹,也失去了以此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对象的功用。C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使用手写。D“提笔忘字”的最实际解决方案是拿起笔来享受书写,正如中国人停下来喝茶,并享受茶香一样7

9、、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A美国媒体率先发现了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这一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纷报道和评论。B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淡忘了汉字书写却表现出传统文化的衰退。C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华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其原因之一是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中寄托了中国文化精髓。D行政指令或法律无法避免出现数典忘祖的新文盲,正如木兰秋闱无法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810题。(每题2分,共6分)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

10、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

11、羝,羝乳乃得归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

12、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节选自汉书苏武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 论:评论B若知我不降明 若:你C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 除:殿阶D臣事君,犹子事父也 事:侍奉A. 卫律、李陵的劝降方式不同,一是他们与苏武关系不同,二是他们的修养与作为不同,苏武的回答在措辞和态度

13、上也就不同。B. 匈奴明白了威权富贵无法征服苏武,便想到用摧毁肉体的方式来征服其意志,苏武的反抗也由以前的求死而变成以后的求生。C. 李陵劝降苏武时,曾说到汉武帝的刻薄寡恩,苏武明知如此,还是一心守节归汉,这说明他们两人的精神境界是高下分明的。D. 为表现苏武的民族气节,文中写了三个叛徒与苏武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是校尉虞常,一个是原汉将卫律,一个是李广之孙李陵。第卷(非选择题 共80分)四、(共16分)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3分)译文: 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3分)译文: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5分)

14、注:兰溪,在今浙江兰溪县西南。棹歌,渔民的船歌。 诗歌的一、二句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境界?(3分) 整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而读来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诗中的人是怎样的形象?情是怎样的情?(2分)13、古诗文默写。(两题任选其一作答)(5分)(1)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 。(定风波苏轼)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醉花阴李清照)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2)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15、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定风波苏轼)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李清照)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 。 (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 17题。(共18分)乱世中的美神(节选)梁衡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本来,三千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你看,北宋仓皇南渡后不是

16、又夹风夹雨,称臣称儿地苟延了152年吗?尽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陆游愤怒地喊道:“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但朝中的大人们不是照样做官,照样花天酒地吗?你看,虽生乱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咏风月,琴棋书画了一生吗?你看,有多少女性,不学什么辞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但是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

17、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从骨子里讲,李清照除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上的坚定外,还追求人格的超俗。她总是清醒地持着一种做人的标准,顽强地守着自己的节操。在未遭大难,生活还比较稳定时,已见出她高标准的人格追求。当年赵明诚在莱州做官,她去探亲,见室中诗书不多,竟大不悦。以后世事纷扰,她就更超群拔俗,出污泥而不染。她是站在世纪的高阁之上,穿越时空,俯视众生的,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寂寞。有一本书叫百年孤独,李清照是千年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所以她才上溯千年到英雄霸王那里去求相通,“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还有,她不可能知道,千年之后,到封建社会气数将尽时

18、,才又出了一个与她相知相通的女性秋瑾,秋瑾回首长夜3000年,也长叹了一声:“秋风秋雨愁煞人!”如果李清照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是一个已经麻木的人,也就算了;如果李清照是以死抗争的杜十娘,也就算了。她偏偏是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的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不尽的词作珍品。李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作者的人品,于哀怨缠绵之中有执著坚忍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所以才耐得人百年千年地读下去。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评价说: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别的词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响。她是太

19、高绝一时了,庸才的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已有了答案。可是当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14、作者将李清照称为“乱世中的美神”,她的“美”在文中有哪些体现?试结合全文,分条陈述。(6分)15、如何理解文章开头画线句子“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的含义?(2分)16、引

20、用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试分析文章中引用陆游和王维诗句的作用。(4分)17、文章是写李清照崇高人格的,写祥林嫂、杜十娘、秋瑾这些女性有什么作用?(6分) 六、语言表达(6分)18、第27届联合国大会决定将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每年都要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世界环境日”主题。2011年以“森林保护”为主题,请你设计一句精彩而有号召力的主题词。(不超过20字)(2分) 19、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答题。(4分) (1)请简要说明漫画的内容(2分)(2)概括漫画的寓意(2分)七、(40分) 20、 以“_,我等你回来” 为题写一篇作文。(40分)要求:(1)请将题目

21、补充完整,字数在700字以上。(2)立意自定,文体不限。昆明三中2010-2011学年下学期期末考卷高一语文答案第I卷(选择题 共20分)一、(8分)1、CA 脍炙人口(kui) B羽扇纶巾(gun) D喟叹 (ku)2、D(A礼尚往来,指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不能用在夫妻间;B相濡以沫,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C下车伊始,旧指新官刚到任,现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D贻笑大方,指让内行人笑话。)3、D (A“缓解负担”搭配不当;B缺宾语中心语,应为“如何解决当前存在的资源不足的问题”;C“在中”掩盖了主语。)4、B(误解指理解得不正确;曲解指不顾客观事实或歪曲原意,

22、作错误的解释。反映指反照,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指有机体接受和回答客观事物影响的活动过程。反应指有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化学反应。打针或服药所引起的呕吐、发烧、头痛、腹痛等症状。原子核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变化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以至指连词,表示时间、数量、程度、范围等的延伸;用于下半句开头,表示上述情况所达到的深度或结果。以致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情况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事情。)三、(6分)8、A(论:判罪。)9、D(D为意动用法,其余三项是使动用法)10、D(一个是副使张胜。)第卷(非选择题 共80分)四、(16

23、分)11、(你)不能公平行事,却想要使汉匈两王相斗,来旁观(战争的)祸败。(平心持正、斗、观)(3分)白白地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朝的)信义表现在哪里呢?(空、安、见) (3分)12、(1)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兰溪山色,朦胧飘渺,使人如同坠入仙境。结合“凉”字、“镜”字分析。(3分)(2)写出渔民的欣快欢畅之情,整个画面使人感到兰溪山水充满着蓬勃生机。(2分)13、略(5分,每小题1分,一小题中有多句的,只要一空不对,均不给分)五、(18分)14、李清照的“美”体现在: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立场上的坚定;追求人格的超俗;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不尽的词作珍品。(6分,每点2分

24、)15、在封建社会,作为女人,她们依附于男人而存在,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别人不追求的境界。正由于这两方面的矛盾,她只能生活在孤独与悲哀之中,这就是李清照的悲剧。(2分) 16、引陆游诗句的作用在于借陆游的愤怒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交代了李清照生活的社会背景(2分);引王维的诗句在于赞美李清照如“松间明月”“石上清泉”般的超俗人格(2分)。 17、与祥林嫂对比,表现李清照对现实的关注;与杜十娘相比,显出李清照的坚忍执着;与秋瑾对照,表现她们在人格追求上的相知相通。(6分,每点2分)六、(6分)18、如:让呼吸在绿色中流畅,让土地在根系间凝聚!给世界留下一片绿荫!(2分)19、(1)画面正中画着一个在襁褓里的小老头,旁边还有掉落的奶嘴。画面上方有“永不走路,永不摔跤,永处襁褓”的字样。(2)永远躲在襁褓里是长大不的。要敢于“走路”,无惧“摔跤”,勇敢地尝试独立的生活,人只有历经磨难,才会真正长大。七、(40分)20、参见高考评分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