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的考试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118460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生理学的考试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运动生理学的考试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运动生理学的考试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运动生理学的考试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运动生理学的考试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动生理学的考试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生理学的考试复习资料.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名词解释:1. 肥胖:是一种常见的,明显的,复杂的代谢失调症,是可以影响整个机体正常功能的生理过程。2. 体重:是人体各部分(骨骼,骨骼肌,关节,韧带,脂肪组织等)的总重量,即以重量为单位的人体各组成成分的总和。3. 体质指数:是体重(千克)与身高(米)平方的比值。是肥胖诊断指标之一4. 运动性免疫抑制:在长时期的大强度运动训练的影响下,机体免疫系统可出现明显的免疫功能抑制现象,表现为免疫功能下降,对感染性疾病的易感染率上升。所以将这一种由于运动为诱发的免疫功能降低现象称作运动性免疫抑制。5. 免疫:机体能够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并排除“非己”成分以保持机体安全的一种生理功能。6. 非特

2、异性免疫:人体对抗性异物的抵抗力,有些是天生具有的,记载种系发育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经遗传获得的,称为先天性免疫,因其并非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微生物故,称为非特异性免疫7. 抗原:能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反应并产生抗体的物质。8. 抗体: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所分泌的具有免疫功能的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9.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免疫细胞发育分化的场所10. 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扁桃体,接受免疫细胞的组织11. 抗原性物质进入机体后所激发的免疫细胞活化、分化和效应的过程称为免疫应答(免疫反应)。12. 机体依靠肌肉收缩克服和对抗阻力来完成运动的能力称为肌肉力量13. 肌肉横断面积:指

3、横切某块肌肉所有肌纤维所获得的横断面面积,由肌纤维的数量和粗细决定。14. 静力性力量练习:肌肉在等长收缩时所产生的力量,它使身体维持或者固定于一定得位置和姿势,而无明显的位移运动15. 动力性力量练习:根据肌肉动态收缩形式的不同,分为向心收缩、离心收缩力量、等速肌肉力量和超等长肌肉力量等16. 最大肌肉力量:通常是指肌肉进行最大随意收缩时表现出来的克服极限负荷阻力的能力17. 离心练习:肌肉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力量训练方法18. 超等长练习:肌肉在离心收缩之后紧接着惊醒向心收缩的力量训练方法19. 等长练习:肌肉收缩而长度不变的对抗力的力量训练方法20. 等张练习:肌肉进行收缩缩短和放

4、松交替惊醒的力量练习方法21. 需氧量:人体为维持某种生理活动所需的氧量。 22. 吸氧量(耗氧量、摄氧量):在肺换气过程中,由肺泡气扩散入肺毛细血管,并供给人体实际消耗或利用的氧量。23. 人在进行运动时,吸氧量随运动负荷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在运动初期运动所需要的氧和吸氧量之间出现差异,这种差异称为氧亏。24. 最大吸氧量: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参加的长时间激烈运动中,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所能摄取的氧量。25. 运动后过量氧耗:运动后恢复期内为了偿还运动过程中的氧亏,以及在运动后使处于高水平代谢的机体恢复到安静水平时消耗的氧量26. 有氧耐力:指人体长时间进行有

5、氧工作的能力。27. 乳酸阈: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随运动负荷的渐增而增加,当运动强度达到某一负荷时,血乳酸浓度急剧上升的开始点。28. 通气阈:在渐增负荷运动中,用通气变化的拐点来测定乳酸阈称为通气阈。29. 赛前状态:人体参加比赛或训练前某些器官、系统产生的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30. 准备活动指在比赛、训练和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之前,有目的进行的身体练习。31. 进入工作状态:在进行运动练习开始后一段时间内,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工作能力不可能立刻达到最高水平,而是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这一段机能变化称为进入工作状态。32. 极点:在进行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剧烈运动中,由于运动开始阶段内

6、脏器官的活动不能满足运动器官的需要,练习者常常产生一些非常难受的生理反应,如呼吸困难、头晕、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甚至不想再继续运动下去,这种机能状态称为“极点”。33. 第二次呼吸:极点”后,坚持并调整运动节奏继续运动,不良反应可逐渐消失,动作轻松协调,呼吸均匀,运动员能以较好的机能状态运动下去,这种状态称为“第二次呼吸”。34. 稳定状态在进行运动练习时,进入工作状态阶段结束后,人体的机能活动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在一个较高的变动范围不大的水平上,这种功能状态称为稳定状态。35. 运动性疲劳: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继续机能在特定水平上进行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36. 超量恢复:运动中所

7、消耗的能源物质以及降低的身体机能在运动结束后不仅能得以恢复,而且会超过原有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超量恢复。37. 整理活动:在正式练习后所做的加速机体功能恢复的较轻松的身体练习。38. 运动负荷阈:指体育课和训练课中适宜生理负荷的低限至高限的范围。39. 训练效果:运动训练的本质就是通过反复的身体练习给予机体各器官系统一系列的生理负荷刺激,使人体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物化学等方面发生一系列积极的适应性变化,从而提高运动能力,这一良好的适应性变化称为训练效果。40. 身体素质:人体在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机能能力统称为身体素质。41. 耐力: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

8、能力,即对抗疲劳的能力。42. 无氧耐力机体在氧供不足的情况下较长时间进行运动的能力。43. :速度素质速度素质: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或用最短时间完成某种运动的能力44. 强力手段:指一切不通过运动训练来提高运动成绩的措施或方法,统称为运动训练的强力手段。45. 生理学手段:指利用专门的物质以改善人体能量产生的生理过程或充分利用人体自身各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从而提高运动能力的手段。46. 营养学手段:在运动训练和比赛期间,合理加强运动员营养,确保机体代谢所需要的一切营养素供给,以促进训练水平和比赛成绩提高的手段。47. 药理学手段:指利用中、西药物作用在既不违反体育道德、法规,又不危害身体

9、健康的情况下,来增强人体机能,提高运动能力、促进功能恢复和加速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手段。48. 兴奋剂:一切运动训练和正常的营养方法以外的,旨在提高体能和运动成绩的人工合成的物质与特殊手段,统称为兴奋剂49. 青春性高血压:青春发育后,心脏发育开始速度增快,血管发育相对于落后状态,加之内分泌功能的影响,血压明显升高,一些人甚至出现暂时偏高的现象,称为青春性高血压。50. 身体素质敏感期:儿童少年各项身体素质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现象.填空题1. 标准体重:以身高为基准的体重2. 人体的脂肪分为:必要脂肪和储蓄脂肪3. 肥胖分类:原因:单纯性肥胖和续发性肥胖;脂肪分布;腹部型肥胖和臀部型肥胖;解剖特点

10、:多细胞和大细胞性肥胖4. 体成分:组成人体的各组织、器官的总成分。5. 体成分估算方法:人体测量法、身体密度法、生物电阻抗分析法、生化方法6. 新陈代谢是机体生命的基本特征,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糖、脂肪和蛋白质是人体需要的三大营养物质。7. 人体每天所消耗的能热量可代表每天所需要的能量,可分为三部分:满足基础代谢所需要的能量,食物热效应和体力活动所需要的能量8. 肥胖原因:遗传因素、生理因素中枢体重“调定点”理论、代谢因素、环境和行为因素9. 体力活动能量消耗的评估方法:心率法、计步时、运动加速度感应计、气体代谢分析法、双标水法、直接观察法、问卷调查。10. 心率是最容易测量并且对受试者

11、活动影响最小的指标,已经成为科学而简便易行的评价和监控体力活动的方法11. 减肥运动处方的制定原则:安全性、可接收性、有效性12. 运动方式:有氧为主、耐力运动:步行、慢跑等、辅助运动项目:太极拳、乒乓球等、抗阻力量练习:部位、主观体力感觉程度13. 体重分为脂肪重(体脂重)和去脂体重(瘦体重)14. 人体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与免疫分子共同组成15. 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粒细胞16. 免疫分子包括抗体、补体与细胞分子等17. 免疫机能作为机体抵抗力的标志,是身体体质的代表性指标之一18. 肌肉力量的分类:静力性力量、动力性力量、向心收缩力量、离心收缩力量等19. 按表示

12、方法分:绝对力量;相对力量:20. 按表现形式和构成特点分:最大肌肉力量;快速肌肉力量:爆发力、力量耐力21. 机体对运动负荷的反应特征:耐受、超量恢复、疲劳、消退、恢复22.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变化的规律:赛前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稳定状态、 疲劳、恢复23. 真稳定状态特点:生理指标稳定;有氧氧化供能24. 运动负荷阈四要素:强度、持续时间、练习密度和数量25. 运动负荷阈:度量负荷量的大小:心率、血乳酸、VO2max26. 等长肌力的测定包括握力、背力、臂力和腿部力量27. 促进人体功能恢复的措施:活动性手段、整理活动、营养性手段、中医药手段、睡眠、物理手段28. 竞技运动本身就标志着

13、人类向自然,向自身极限的挑战29. 营养的调理主要是针对影响免疫系统机能的重要营养因素:糖的补充、谷氨酰胺的补充、抗氧化物的补充、微量元素的补充30. 肌肉力量的影响因素:肌源性因素、神经源性因素、其他因素31. 最大等张肌力常用的检测形式包括卧推、蹬腿、屈臂和负重蹲起32. 肌肉力量训练的若干生理学原理:超负荷原则、特异性、安排练习原则33. 有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心肺功能、骨骼肌的特征、神经调节能力、能量供应特点34. 影响乳酸阔的因素:性别、年龄的影响;肌纤维类型及酶的活性,训练水平的影响,运动项目的影响、环境条件的影响35. VO2max侧定法是评价有氧耐力的最佳指标,它是心肺功能,肌

14、肉耐力以及抑制品质的最佳综合反映36. “刺激反应适应”是生物机体的具有的基本特征37. 机体对运动负荷的反应特征:耐受性、疲劳、恢复、超量恢复、消退38. 运动性疲劳发生地部位:中区神经、外周疲劳;中医的理论:形体疲劳、脏腑疲劳、神志疲劳。选择题:1. (B)1、标准体重是以 为基准的体重。A.年龄 B.身高 C.性别 D.体成分2. (A)2、脂肪主要沉积在腹部的皮下及腹腔内属于 肥胖。A.向心型 B.外周型 C.多细胞性 D.大细胞性3. (D)3、下列选项中, 可以作为肥胖诊断的标准。A.标准体重 B.肥胖度 C.体成分 D.体质指数4. (A)当体重增加,体脂增多时,人体能量代谢处于

15、 状态。A.能量正平衡 B.能量负平衡 C.能量平衡 D.以上都不是5. (B)下列选项中, 占人体每天所消耗能量的份额最多。A.食物热效应 B.基础代谢 C.体力活动 D.以上都6. 从事等长练习能有效的发展 B 。A.肌肉绝对力量和静力耐力 B.速度耐力 C.爆发力 D.相对肌力7. 多级跳和跳深属于 A 。 A.离心练习 B.等长练习 C.等张练习 D.超等长练习8. 发展肩、胸部肌肉力量的练习采用下列哪种训练方式 A 。A.提铃、推举 B.肩负杠铃俯卧上体起 C.仰卧起坐 D.负重提踵9. 发展背肌力量的练习采用的训练方式是 B 。A.提铃、推举 B.肩负杠铃俯卧上体起 C.仰卧起坐

16、D.负重提踵10. 发展腹肌力量的练习采用的训练方式是 C 。A.提铃、推举 B.肩负杠铃俯卧上体起 C.仰卧起坐 D.负重提踵11. 发展小腿肌力量的练习采用的训练方式是 D 。A.提铃、推举 B.肩负杠铃俯卧上体起 C.仰卧起坐 D.负重提踵7、适合举重和投掷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最佳负荷是 D 。A.30RM负荷 B.10-15RM负荷 C.6-10RM负荷 D.5RM负荷8、适合100m跑和跳跃运动员力量训练负荷的最佳负荷是 C 。A.30RM负荷 B.10-15RM负荷 C.6-10RM负荷 D.5RM负荷9、适合400m和800m跑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最佳负荷是 B 。A.30RM负荷 B.

17、10-15RM负荷 C.6-10RM负荷 D.5RM负荷10、适合长跑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最佳负荷是 A 。A.30RM负荷 B.10-15RM负荷 C.6-10RM负荷 D.5RM负荷11、力量训练可以增加人体肌肉中的 B 。A.肌糖原物质 B.收缩蛋白 C.三磷酸腺苷 D.肌红蛋白1、限制最大吸氧量的中央机制是 B 。A.肺通气功能 B.心脏的泵血功能 C.血红蛋白的含量 D.肌纤维线粒体数目2、运动成绩与最大吸氧量相关性最高的运动项目是 D 。A.400米跑 B.800米跑 C.1500米跑 D.10000米跑3、衡量肌细胞摄取氧能力的最佳指标是 C 。A.肌纤维线粒体数量 B.有氧代谢酶的

18、活性C.动-静脉氧差 D.呼吸膜两侧氧分压差4、从事耐力训练的运动员,最大吸氧量比一般人高,主要原因是 D 。A.血液运氧能力提高 B.慢肌纤维的百分含量C.肌细胞内有氧代谢酶的活性增强 D.心泵功能和肌细胞对氧的摄取与利用能力提高5、无氧阈值高的运动员是 D 。A.短跑运动员 B.投掷运动员 C.体操运动员 D.长跑运动员6、最大吸氧量自然增长的峰值,男子年龄为 A 。A.18-20岁 B.20-23岁 C.25-26岁 D.10-12岁7、下列项目中,最大吸氧量的相对值最小的项目是 D 。A.越野滑雪 B.马拉松 C.划船 D.100m跑8、乳酸阈值较高的运动员是 D 。A.百米运动员 B

19、.体操运动员 C.摔跤运动员 D.马拉松运动员9、一般成人无氧阈值相当于最大吸氧量的 D 。A.90% B.100% C.20-30% D.60-80%10、与无氧阈值大小无关的是 D 。A.受试者的训练水平 B.受试者的年龄 C.受试者慢肌纤维的百分组成 D.受试者无氧酵解的能力1、赛前状态时运动员的脉率变化为 B 。A. 变化不定 B. 加快 C. 减慢 D. 不变2、赛前状态产生的机制是 B 。A.非条件反射 B.条件反射 C.痕迹效应 D.以上都不是( )3、下列选项中, C 可以提高机体的工作能力。A.起赛冷淡 B.起赛热症 C.良好的赛前状态 D.以上都不是4、赛前状态可引起肺通气

20、量和吸氧量(A)。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先突增后稳定5、运动开始后不久,运动者常感到呼吸困难,胸闷、头晕,心跳加快,肌肉酸软无力,动作不协调等反应,这是( B)。A疲劳现象 B. “极点现象” C. 假稳定状态 D. 进入工作状态( )6、产生进入工作状态的主要原因是 B 。A.反射时 B.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大 C.运动器官的生理惰性大 D.以上都不是( )7、“极点”现象多出现在 B 运动项目中。A.短跑 B.中长跑 C.超长距离跑 D.跳跃( )8、进行中小强度的长时间运动时,摄氧量能满足需氧量是 A 。A.真稳定状态 B.假稳定状态 C.以上都是 D.以上都不是( )

21、9、进行较大强度时间较长的运动时,摄氧量已达最大水平,仍不能满足需氧量,这种状态是 B 。A.真稳定状态 B.假稳定状态 C.以上都是 D.以上都不是( )10、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后,食用高脂肪高蛋白膳食 B 。A. 肌糖原恢复速度较快 B. 肌糖原恢复速度较慢 C. 两者都是 D. 两者都不是( )11、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后,食用高糖膳食 A 。A肌糖原恢复速度较快 B. 肌糖原恢复速度较慢 C. 两者都是 D. 两者都不是( )12、欲使运动中堆积的乳酸尽快消除,运动刚结束后应采用 D 有效的恢复措施。A. 平卧休息 B. 静坐 C. 睡觉 D. 活动性休息( )13、体育教学与训练过程的生理

22、本质,就是通过有目的的身体练习使人体 C 。A.机能水平获得提高 B.运动能力获得提高 C.生理功能、生物化学和形态结构产生适应性增强 D.各器官功能的协调( )14、运动后恢复最快的物质是 C 。A. CP B. 肌糖原 C. 氧合肌红蛋白 D. 肝糖原1、发展磷酸原系统供能能力,要求运动强度大,而最合适的持续时间是(A)。A.10s以内 B.10-20s C.20-30s D.30s-1min2、短跑运动员从听到发令枪响到起动的时间属于(A)。A.反应速度 B.位移速度 C.动作速度 D.加速度3、投掷运动员器械出手的速度属于(C )。A.反应速度 B.位移速度 C.动作速度 D.加速度4

23、、跑速属于(B )。A.反应速度 B.位移速度 C.动作速度 D.加速度5、优秀耐力运动员腿部肌纤维的百分组成最多的是(D )。A.白肌纤维 B.红肌纤维 C.快肌纤维 D.慢肌纤维6、从能量供应的方式耐力可分为(A )。A.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 B.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 C.力量耐力和速度耐力 D.静力性耐力和动力性耐力7、速度主要依靠( A)供能。A.磷酸原系统 B.乳酸能系统 C.有氧氧化 D.无氧系统( )1、通常用腋下温度、口腔温度、直肠温度代表体温,三个部位的温度由高到低依次为 B 。A.直肠温度腋下温度口腔温度 B.直肠温度口腔温度腋下温度C.口腔温度直肠温度腋下温度 D.口腔温度腋

24、下温度直肠温度( )2、机体在安静时,主要由内脏器官产热,其中 C 产热居首位。A.脑 B.心脏 C.肝 D.肌肉( )3、当机体运动或劳动时, D 成为主要的产热器官,占总产热量的90%左右。A.脑 B.心脏 C.肝 D.肌肉( )4、当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时, D 是唯一的散热途径。A.辐射 B.传导 C.对流 D.蒸发( )5、调节体温的基本中枢位于 A 。A.下丘脑 B.脊髓 C.大脑 D.上丘脑( )6、在气温低的情况下,人体的产热主要为 C 来增加产热,产热量可达基础代谢产热量的25倍。A.肌肉 B.肝脏 C.寒战 D.脂肪()1、少儿肌肉与成人的相比力量和耐力不如成人,易疲劳,肌肉工

25、作疲劳后恢复与成人的相比 A 。A. 恢复快 B. 恢复慢 C. 恢复时间相同 D. 因运动项目不同而不同()2、儿童少年的血压与成人的相比显得 B 。A. 高 B. 低 C.一样 D.接近()3、根据儿童少年氧运输系统的特点,活动应以 D 练习为主。A.长时间耐力性 B. 力量性 C. 静力性 D. 短时间速度性()4、儿童少年各项身体素质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现象,称为身体素质的 A 。A. 自然增长 B. 逐年增长 C. 年龄增长 D. 自然发展()5、在儿少的运动训练中,开始时宜采用短时间大强度的练习,随之逐步在不降低强度的基础上逐渐延长时间或距离,以提高他们的 A 。A. 糖酵解供能能

26、力 B. 糖有氧供能能力 C. 脂肪酵解供能能力 D. 脂肪有氧供能能力()6、儿童少年大脑皮层神经活动过程表现为 A 。 A. 兴奋过程占优势 B. 抑制过程占优势 C. 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平衡 D. 兴奋与抑制占优势相互交替()7、儿童时期神经活动中两个信号系统的特点是 D 。A. 第二信号系统占优 B. 两个信号系统一样 C. 交替占优 D.第一信号系统占优()8、在田径运动员选材时,一般是 A ,但有些项目可以时选材和定向相结合,不过不是一经决定就不能改变。A.先选材再定向 B. 先定向再选材 C. 定向与选材相结合 D. 看具体情况而定()9、在判断儿童实际发育水平和预测儿童最终发育

27、程度时,人们往往比较重视 C 。A.日历年龄 B. 生长年龄 C. 生物年龄 D. 发育年龄判断题1、大多数成年肥胖一般属于多细胞肥胖。()2、身高体重相同者,体脂也相同。( )3、 运动员的体脂是愈低愈好。()4、一般来说,长跑、体操等项目运动员体脂比游泳、投掷等项目的运动员要高。()5、成年人体重的减轻只是脂肪细胞数量的减少,而不是脂肪细胞体积的减小。()6、一般来说,女子的体脂/肌肉比率比男子大。()7、减体重等同于减肥。()8、遗传是肥胖的主要决定因素。()9、现代流行的肥胖绝大多数是继发性肥胖。()10、长期规律的运动训练可以使瘦体重增加。()11、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是决定肌肉力量的重

28、要因素,其生理横断面愈大,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就越大。()12、力量训练可以使肌肉的体积增大,横断面增大,这主要是肌纤维增多的结果。()13、力量训练可以使肌纤维增粗,其实质是肌肉中蛋白质含量的增加。()14、力量素质是许多项目取得优秀运动成绩的基础。()15、重复次数少而阻力大的练习,有利于提高肌肉耐力和增大肌肉体积。( )16、力量训练中应考虑肌群的练习顺序,一般是先练小肌群,后练大肌群。( )17、重复次数少而阻力大的练习,能很快的提高肌肉力量。( )18、骨骼肌中快肌纤维百分比高及其横断面面积大的人,其肌肉收缩力量也大,尤以快肌纤维百分比高对力量的影响更大。()19、超负荷原则是指超过本

29、人负荷的能力。( )1、运动结束后,由于肌肉活动停止,机体的吸氧量可立即恢复到安静水平。() 2、最大吸氧量是评定人体有氧工作能力的指标,而无氧阈则是反映人体无氧工作能力的指标。()3、研究证实,耐力跑成绩与最大吸氧量呈高度正相关,因此,最大吸氧量指标是决定耐力跑成绩的唯一重要因素。()4、近来研究表明,用无氧阈强度进行训练能有效地提高机体的有氧工作的能力。( )5、有良好耐力训练的人最大吸氧量比一般人高,主要原因是有训练者在运动中呼吸频率快,肺通气量大之故。()6、最大吸氧量指标存在着自然增长规律,一般来说,男子在1820岁,女子在1517岁时,达到本人的峰值。( )7、肺通气是体内有氧运输

30、系统的一个基本环节。因此,肺通气功能是影响有氧工作能力的因素之一。( )1、训练水平越高,当时机能状态越好,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就越短。( )2、“极点”与进入工作状态产生的原因相似。( )3、在赛前状态中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愈高,对机体工作能力的发挥越有利。()4、为了调整起赛热症,赛前应做些强度较大的接近比赛内容的练习。()5、运动中运动强度越大,进入工作状态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6、借助于按摩、红外线照射、超生波和热疗法等被动手段使身体发热同样可达到主动准备活动的目的。()7、反射活动越复杂、动作难度越大,进入工作状态所需要的时间则越长。() 8、良好的赛前状态和充分的准备活动可延长进入

31、工作状态的时间。()9、“第二次呼吸” 表明进入工作状态尚未结束。()10、在运动竞赛和运动训练中,运动性疲劳就是身心的疲劳。( )11、习惯性的、自动化程度高的、节奏性强的动作不易疲劳,而要求精力高度集中以及运动中动作多变的练习,则较易产生疲劳。( )12、在短时间、高强度的间歇训练后,无论食用普通膳食还是高糖膳食,肌糖原的完全恢复都需要24h,而且在前5h恢复最快。( )13、肌肉活动量越大,消耗过程愈剧烈,超量恢复就愈明显。()14、在肌肉工作中消耗的氧合肌红蛋白在运动后需要几分钟才能完全恢复。()15、做整理活动时动作应尽量缓和放松,强度不可过大。( )16、负荷愈大,适应的效果就愈好

32、,功能能力的提高就愈显著。()17、在生理范围内负荷愈大,适应的效果就愈好,功能能力的提高就愈显著。()18、运动练习的强度、持续时间、密度和数量是组成及影响负荷阈的四个基本因素。()1、在完成运动过程中,运动技能愈熟练,动作速度也就愈快。()2、周期性运动的位移速度主要取决于步长和步频及其协调关系。( )3、体操运动员在体操器械上十分敏捷,在球场上也必然十分灵敏。()4、强度大、时间短的速度性练习主要依靠糖酵解供能。()5、用无氧阈强度进行训练能有效的提高有氧耐力。( )6、低乳酸值的间歇训练是发展无氧耐力的主要训练方法。()7、高原训练时机体要承受高原缺氧和运动缺氧两种负荷的刺激,使机体产

33、生复杂的生理效应和训练效应。( )1、兴奋剂都是起兴奋作用的物质。()2、血液兴奋剂是一种被禁用的生理性手段。()3、飞行药检是对各项目运动员进行赛外抽检。()4、一般来说,以某些含有一定量的属于兴奋剂性质的化学成分的天然动植物形式作为食物摄入体内的物质,也属于兴奋剂范畴。()1、在高原低压条件下,一定范围内,距离越长,成绩下降越明显。()2、在高原环境下,运动成绩都会有所下降。()3、墨西哥奥运会的资料认为2500m的海拔高度是导致运动能力提高的临界高度。()4、在一昼夜中人体体温呈现周期性波动,清晨26时体温最高,午后26时,体温最低。()1、儿童少年与成年人相比,骨质含有机物较多无机物较

34、少,因此骨骼弹性大硬度小,不易发生骨折也不易弯曲变形。()2、根据儿童少年氧运输系统的特点,活动应以短时间速度性和力量性练习为主,不宜采用过多的耐力性、静力性练习。()3、为了争取尽快成材,儿童少年在选材后应该尽快定向。()4、人的年龄可分日历年龄和生物年龄,在判断儿童实际发育水平和预测儿童最终发育程度时,人们往往比较重视日历年龄的确定。()问答题一、什么是体成分?体成分与体重控制有何意义?体成分:组成人体的各组织、器官的总成分。意义:(1)人体健康需要合理的体重和体成分比例,体重过轻或过重以及体成分比例失调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体脂量过多,会造成肥胖,不仅给生活、工作带来诸多不便,而且严重

35、影响健康。(2)运动员需要保持适宜的体重和身体成分比例,获得最佳运动成绩。为了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在比赛中取得佳绩,训练期或比赛前保持合理的体重和体成分比例是很重要,因此,各类运动项目的理想体重和体成分就成了教练员,运动员和体育科研人员关注的问题。测定体成分对指导运动员达到理想体重、发挥运动潜力、提高运动能力,帮助教练员找到合理的体重调控方法,合理的安排训练以及运动员的科学选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二、简述肥胖的诊断方法和判定标准。1、.肥胖是机体组成成分之一脂肪在体内积累过多的表现,在介绍肥胖的诊断方法之前应了解几个概念,如体重,标准体重,肥胖度,体成分,理想体成分,体脂百分比,身体指数等。(

36、1)体重,标准体重及肥胖度:体重是人体骨骼、关节、肌肉、韧带和脂肪组织等各部分以重量为单位的总和。体重是反映人体充实程度的整体指标,可以间接地反映人体营养状况。体重过轻可作为营养不良或患有疾病的重要特征;如体重过重,出现不同程度的肥胖;标准体重是以身高为基准的体重。标准体重()=身高(cm)1000.9;肥胖度(实际体重/标准体重1)100;(2)体成分:组成人体的各组织、器官的总成分。体重:体脂重、瘦体重,体质体脂重/体重100(3)体重,体成分控制:人体健康需要合理的体重和体成分比例,体重过轻或过重以及体成分比例失调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体脂量过多,会造成肥胖,不仅给生活、工作带来诸多不

37、便,而且严重影响健康。2、肥胖诊断标准: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超重:BMI23;肥胖:BMI25;腰臀围比(WHR);男性:WHR0.95;女性:WHR0.80三、论述运动防肥减肥的可机制1.耐力运动消耗脂肪:耐力运动是消耗大量的能量,脂肪氧化供能是主要的形式,因此,耐力运动对人体内脂肪代谢的影响最明显。运动时体内的脂肪利用受脂肪水解、脂肪动员、脂肪酸的运输以及骨骼肌对血浆游离脂肪酸的摄取等因素的影响。2.适度运动降低食欲:运动对食欲的影响比较复杂,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为了保持能量平衡,往往食欲,摄食量会随着运动量的增加而增加,弥补运动时的能量消耗;然而,这种增加不成

38、比例的,运动量大到一定程度,使机体消耗太多的能量,出现运动性疲劳时,与摄取有关的神经内分泌因素会发生变化,食物往往会降低,机制尚待深入研究。3.增加基础代谢:单独依靠减少能量摄入而减肥的效果,往往因人体基础代谢率的降低而抵消;而体育运动能增加瘦体重,人体基础代谢率与瘦体重呈正相关系。正常情况下,瘦体重越大,人体基础代谢率越高。运动能防止因能量摄入减少而降低的能量代谢。4.抑制脂肪生成:运动可通过降低血浆胰岛素和减少能促进脂肪合成酶表达的物质,实现脂肪合成酶基因表达下调,妨碍脂肪的生成。一、简单回答力量训练的原则及方法。1、超负荷原则是肌肉力量训练的一个基本原则,超负荷不是指超过本人的最大负荷能

39、力而是指力量训练的负荷应不断超过平时采用的负荷,超负荷力量训练能够不断对肌肉产生较大的刺激,从而使其产生相应的生理学适应,导致肌肉力量的增加,而采用低于平时的负荷,则不能够有效地促进肌肉的增加。;特异性原则:力量训练的特异性或者专门化是指被训练肌肉对不同代谢性质、收缩类型和练习模式的力量训练产生特定反应或者适应的生理学现象,是影响力量训练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安排练习原则:a练习的顺序:力量训练是由多种力量练习组成,而练习的顺序可以直接影响训练的效果。b训练的节奏:力量训练的强度、运动量和训练频率应符合训练计划和比赛计划的要求。2、方法:等长练习;等张练习;离心练习;等速练习;超等长练习;电刺激

40、;震动二、试述影响肌肉力量的因素答:肌源性因素:1.肌肉横断面积:是指横切某块肌肉所有肌纤维所获得的横断面积,它是由肌纤维的数量和粗细来决定的。一般横断面积越大,肌肉力量越大,但不是决定肌肉力量的唯一因素,力量训练使肌肉横断面积。2.肌纤维类型:快肌纤维百分比高,肌肉力量大。3.肌肉初长度,牵张反射;弹性组织。4.关节运动角度。神经源性因素:1、中枢激活:动员的肌纤维数量,收缩力量,力量训练能提高运动神经元的放电频率;2.中枢神经对肌肉活动的协调和控制能力;3.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状态。其他因素:1、年龄:女生:20岁到峰值;男生:2030岁2、性别:绝对力量:女子比男子上肢肌力低50%;下肢肌

41、力低30%,相对力量:男女的差别减小3、激素作用睾酮、生长激素、甲状腺素。4、力量训练:肌肉壮大:肌纤维增粗(蛋白合成增多),改善肌肉控制、肌纤维类型转变、肌肉代谢能力增强。一、试述最大吸氧量产生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最大吸氧量: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参加的长时间激烈运动中,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所能摄取的氧量。反映机体氧运输系统工作能力,评价机体有氧工作能力,绝对值(Lmin-1)和相对值(mlmin-1kg-1),滑雪、马拉松等耐力项目,相对值最大;短跑VO2max最小。吸氧量=心率每搏输出量动静脉氧差 。影响:1、心脏泵血功能(中央机制):影响VO2max的主

42、要机制:心脏容积和心肌收缩力。2、肌肉利用氧的能力(外周机制):1动静脉氧差:肌纤维类型(型:毛细血管、线粒体、氧化酶活性)3、其他因素:(1)遗传因素:遗传度为93.4%。(2)年龄、性别因素:男女,血红蛋白、心输出量、睾酮。(3)训练的影响:训练增大心容积和心肌收缩力;训练提高慢肌纤维的有氧代谢能力;训练可改变肌纤维的生理特性二、为什么说运动后过量氧耗并不等于运动中的氧亏?试述运动后过量氧耗产生的机制?答:运动后恢复期内为了偿还运动过程中的氧亏,以及在运动后使处于高水平代谢的机体恢复到安静水平时消耗的氧量,称为运动后过量氧耗。在进行低强度的运动中,运动开始后由于吸氧量满足不了需氧量,此时有

43、ATP、CP分解功能,并由此而形成了一部分氧亏。继续运动时吸氧量逐渐满足于需氧量,虽形成稳定状态,但运动结束后,肌肉活动虽然停止,而机体的吸氧量并不能立即恢复到安静的水平。这是因为运动后恢复期的吸氧量与运动中的氧亏不相等,运动后恢复期的吸氧量并不完全只用于偿还运动中所欠下的氧,而且还用于偿还运动结束后,恢复到运动前安静水平所消耗的氧三、简述研究乳酸阈、通气阈的意义。乳酸阈: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随运动负荷的渐增而增加,当运动强度达到某一负荷时,血乳酸浓度急剧上升的开始点。意义:反映人体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没有急剧堆积时的最大吸氧量实际所利用的百分比,即%VO2max。通气阈:在渐

44、增负荷运动中,用通气变化的拐点来测定乳酸阈。意义:非损伤性方法反映乳酸阈。四、试述有氧耐力的生理基础。有氧耐力:指人体长时间进行有氧工作的能力。1、心肺功能(中央机制) 肺通气与肺换气机能;血液循环功能:血液载氧能力心脏泵血机能(限制因素)心输出量=SVHR 2、骨骼肌特点(外周机制):骨骼肌摄取和利用氧的能力氧的利用率:每100ml动脉血流经组织时组织利用氧的百分率。肌纤维类型、线粒体、氧化酶活性、毛细血管数量等3、神经调节能力4、能量供应特点:氧化酶活性、动用脂肪能力一、简述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氧运输系统的活动,使VE、VO2和心输出量增加,骨骼肌毛细血管扩张;体温适度升高;降低肌肉粘滞性,增强弹性,预防运动损伤;增强皮肤血流量,有利于散热;调节不良的赛前状态。二、简述极点产生的原因。由于内脏器官的机能惰性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