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教师招聘中学英语理论知识参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点:教师招聘中学英语理论知识参考试题.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师招聘中学英语理论知识参考试题教师招聘中学英语理论知识参考试题第一部分:填空题:1.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2.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目标的各个级别均以学生、_、_、和五个方面的综合行为表现为基础进行总体描述。(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3.语言技能包括_、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说、读、写)4.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5.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英语学习的策略包括_、_调控策略、和资源策略等。(认知策略、交际策略)6.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
2、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_的思想。(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7.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_,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拓宽学生学习渠道)8.英语课程标准_为9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第八级为_的基本要求。(第五级,高中毕业)9.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_、忽视_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_,_出发,倡导_的学习方式和_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_。(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 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 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 任务型,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10.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
3、价主体的_多元化 和评价形式的_多样化。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_发展过程 以及_学习的效果,采用_形成性评价 与_终结性评价第二部分:简答题:一.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什么?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二.在设计任务型
4、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注意哪些问题?1、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2、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3、活动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4、活动应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像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5、活动要能够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三.教师如何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
5、略是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教师应做到:1、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制订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2、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或询问等方法进行学习;3、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4、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5、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四.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可以从哪方面进行取舍或调整。1.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删减2.替换教
6、学内容和活动3.扩展教学内容或活动步骤4.调整教学顺序5.调整教学方法6.总结教材使用情况五.为什么要把情感态度列为课程目标?1.语言与情感态度有密切关系。2.情感态度对语言学习的结果有重要影响。3.情感态度本身就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4.关注情感态度是国际基础教育改革趋势的重要特征之一六.为什么要把学习策略列为课程目标?1.学生使用学习策略能够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2.发展学习策略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3.培养学习策略有利于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4.学习策略可以与教学策略相互促进七.为什么要把学习策略列为课程目标?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有什么区别?1.学生使用学习策略能够提高英语学习
7、的效果。2.发展学习策略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3.培养学习策略有利于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区别:1.学习策略包括学习者对学习的认识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采取的具体做法、步骤等行为。根据这个定义,学习策略包括学习方法,但不是所有的学习策略都是方法。2.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区别类似于足球中技术和战术的区别。3.策略的概念比方法的概念更全面,涵盖的内容更丰富。八.简述文化意识的五级目标要求:1、了解英语交际中常用的体态语,如手势、表情等;2、恰当使用英语中不同的称谓语、问候语和告别语;3、了解、区别英语中不同性别常用的名字和亲呢的称呼;4、了解英语国家中家庭成员之间的称呼习俗;5、了解英语国家正式和
8、非正式场合服饰和穿戴习俗;6、了解英语国家的饮食习俗;7、对别人的赞扬、请求等做出恰当的反应;8、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赞扬、请求等意义;9、初步了解英语国家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历史等;10、了解常见动植物在英语国家中的文化涵义;11、了解自然现象在英语中可能具有的文化涵义;12、了解英语国家中传统的文娱和体育活动;13、了解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假日及主要庆祝方式;14、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九.英语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
9、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2.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将课程目标设定为九个级别并以学生能够做某事具体描述各级别的要求,这种设计旨在体现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能力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和课程要求的有机衔接,保证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
10、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4.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5.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着重检测学生综合语言技能和语言应用
11、能力。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6.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注:本试题主要来源于英语课程标准2010年湖北省武汉市招教考试模拟题一、选择题B1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A培根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可夫C2我国教育目
12、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A社会本位价值取 B人本位价值取向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A3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知能力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D4马克思主义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理论联系实际 B做到因材施教C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5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 B小组教学C班级授课制 D复式教学D6、孔子说:“其身正;
13、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教师应该具备哪方面的素质( )A、忠于职守B、团结协作精神C、人际交往能力D、良好的道德修养B7、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B8.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 B学校教育 C环境 D家庭教育C9.心里断乳期是指( )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B10.“举一反三”、“闻一知十”是指( )A定势 B迁移 C应用 D技能B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考核的机构主体是( )A教师所在地的政府机关B教师所工作和服务的学校C教师所在地的教育行政部门
14、D教师所在地的教育督导机构A12.教师在教学中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来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成为A变式 B反例 C正例 D比较B13.个人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某种欠缺而为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是( )A 学习动机 B 学习需要 C学习兴趣 D学习期待A14. 在学业成功与失败归因中,内在的、可控的、不稳定的因素是( )A努力程度 B能力高低 C 运气好坏 D 任务难易C15. 新课改提出初中课程的设置是( )A综合课程为主 B分科课程为主 C综合和分科课程相结合 D综合实践活动为主二、填空题16、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本质区别在于,教育活动是 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17、誉为“教育学之父”的捷克
15、教育夸美纽斯于1657年发表的 大教学论,被认为是近代最早的教育学专著。18、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人的心灵是“一块白板”,人的发展是由外部力量决定的,这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说中的 外铄论。19、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中,有关课程管理的改革趋势是实行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20、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是 教学,学校教育工作必须以此为中心。21、1922年颁布的学制是 壬戌学制。22、下列不需要智力活动参与的是 意志力。23、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是弗洛伊德。24、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人是马斯洛。25.教育法颁布于1995 年26.提出少年免费的教育法规是义务教育法。27.规定教师资格的教育法规是教
16、师法。三、判断题28.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9.升学率是衡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唯一标准。( )30.男女智力总体水平大致相等,但智力结构有差异。()31.负强化和惩罚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32上课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33.依法执教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然要求。( )34“勤能补拙”充分说明力因素对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35.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个教育法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36.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总是一致的。( )37.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
17、教育。()38.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来影响受教育者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39.新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所以应抛弃传统的接受性学习。( )40.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41.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42.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它所引起的行为及行为潜能的变化是暂时的。( )43. 高创造者必须具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44.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是一种发展性评价方法。( )45.某中学开设了线条画、垂钓技术等课程供学生自愿选择,这是地方课程。( )46. 农村留守儿童出现问题应归咎于家庭,与学校无关。( )47.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
18、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方面。( )四、论述题48、有人说:“启发式就是问答式”,也有人认为“启发性的关键就在于教师主动性的发挥”,而更多的人则是感到困惑:“在教学中为什么总是启而不发?”那么,你认为启发性的关键或核心是什么?在教学中又应该如何贯彻启发性的原则?答:启发性的关键或核心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a.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b.启发学生独立思考;c.让学生动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d.发扬教学民主。49、小王是班上出了名的“调皮鬼”,上课不专心,课后追逐打闹,乱花钱,无节制,甚至连回家的钱都向老师借,老师找他谈话后答应改过,但并无
19、实际行动。假如你是小王的老师,将如何运用有关德育规律的知识来解决这一现实问题。答: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过程;既要提高小王的道德认识,又要重视道德情感、意志和行为培养;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教师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提升小王的思想品德修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思想内部的转化的问题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长期性和反复性的过程,教师要长期不懈,坚持长期抓,反复抓。五、案例分析题50.某重点大学毕业生小李,在公开招聘中以优异的成绩被聘为某初中老师,刚上班时,他虚心向同事请教,认真备课,努力把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工作高度负责,教学效果好,在期末的评定中
20、成绩优越,但随着工作的熟悉与社会交往的增多,便越来越不重视备课和对教学环节的把握,开始变得浮躁,他认为:“教师上课就那么回事,我备好一遍课可以用好多年!”上学期学生评教,小李排名倒数。校长找其谈话,她还不以为然:“我重点大学毕业生,难道还教不了初中生?”之后,他把对校长和学生评教的不满都撒到学生身上,上课时对不专心听讲或成绩差的学生或挖苦讽刺或罚站,甚至赶出教室。试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分析这位教师的行为。答案要点提示: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应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51. 某初二(3)班的许多学生,在一次考试中,因成绩不理想而情绪低落,教师里失去了往日
21、的欢快和活泼。班主任为缓解这种气氛,带领学生去溜冰。学生一次次摔跤一次次又站起来,丝毫没有沮丧和气馁。班主任就借机告诉学生:“学会溜冰尚且需要经过无数次的摔跤才能成功,更何况复杂艰苦的学习呢?”于是学生们放下心理包袱,信心十足的又投入学习中。 结合教育学理论分析案例。答案要点提示:从德育的原则来看: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从德育方法来看:实际锻炼法52、小明平时学习挺好,但是一到考试发挥就很不理想,他很沮丧,如果你是他的班主任老师,你该如何去帮助他答案要点提示:(1)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指导其正确的面对挫折:一切分析原因,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在共同分析问题作出
22、假设时,利用耶基斯-多德森定律(3)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表现教师的期待和信任2010山东省教师招聘考试某市真题【提前看】内部一、不定向选择题(30分)ABCD1、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ACD2、教育目的的作用有()A、导向作用B、教育作用C、激励作用D、评价作用ABCD3、教师的一般角色有()A、传道者B、榜样C、管理者D、朋友BCD4、新课程标准从()几个方面阐述课程具体目标。A、理想与爱好B、知识与技能C、过程与方法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BD5、属于我国古代学记中的教学原则有()A、教学相长B、“预”“时”“孙”“摩”C、因材施教D、“长善
23、救失”ABCD6、个案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A、追因法B、临床法C、产品分析法D、跟踪法CD7、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有()A、教育人文化B、教育化C、教育民主化D、教育多元化ABD8、学校文化是由()几部分构成的。A、观念文化B、规范文化C、校园文化D、物质文化ABCD9、作为社会权利主体,青少年儿童主要享有的合法权利有()A受教育权B、身心健康权C、人格尊严权D、名誉权和荣誉权ABCD10、CIPP评价模式包括的步骤有()A、背景评价B、输入评价C、过程评价D、成果评价C11、()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基本的研究方法。A、调查法B、问卷法C、观察法D、实验法D12、德育的体谅模式
24、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为学校德育学家()所创,风靡于英国和北美。A、柯尔伯格B、班杜拉C、皮亚杰D、彼得麦克费尔ABCD13、衡量测验题目的质量指标主要有()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A14、把大班教学、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的这种教学形式叫()A、特朗普制B、道尔顿制C、分组教学制D、班级授课制BC1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通常采用()等几种形式A、铺垫式B、直线式C、螺旋式D、问答式ABCD16、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原则有()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D、无歧视原则BCD17、班会的特点主要有()A、协商性B、集体性C、自主性D、
25、针对性AD18、班级管理总结一般分为()几类A、全面总结B、教师总结C、学生总结D、专题总结ABCD19、我国中学德育的主要原则有()A、疏导原则B、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C、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ABCD20、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主要有()A、生成性B、综合性C、自主性D、开放性BCD21、课程设计主要涉及()几个层面A、培养目标B、课程计划C、学科课程标准D、教材ACD22、学校文化的功能主要有()A、导向功能B、评价功能C、凝聚功能D、规范功能。B23、人力资本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提出的。A、赞可夫B、舒尔茨C、布鲁纳D、昆体良ABCD24、教师劳动的特点有()A、复
26、杂性B、创造性C、示范性D、系统性A25、学记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属于()教学原则A、循序渐进原则B、巩固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直观性原则BCD26、德育的特点主要有()A、观念性B、社会性C、历史性D、相对独立性。A27、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是()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洛克D、杜威C28、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这是()A、实质教育论B、素质教育论C、形式教育论D、应试教育论BD29、新课程的
27、主要理论基础是()A、素质教育学习理论B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C、探究教学D、多元智能理论ABCD30、德育过程是由()几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A、教育者B、受教育者C、德育内容D、德育方法二、填空题(15分)1、20世纪60年代,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郎提出了_终身教育_的理论。2、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_婆罗门_教和佛教手中。3、泰勒在1949年出版的_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_,被公认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之作。4、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_埃拉斯莫斯。5、_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_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成为现代教育和古代教育的分水岭。6、教师职业经历了非专
28、业化兼职教师、_非专业化专职教师_到专业化专职教师三个阶段。7、在西方,对独生子女的看法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消极悲观的观点,二是积极乐观的观点,_前者_处于主导地位。8、说服教育法包括语言说服和_事实说服_两种。9、班会一般有三类:常规班会、生活班会和_主题班会_。10、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_环境_和学校教育。11、教师的新角色中,_学生学习的促进者_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12、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属于_启发式_教学原则。13、一般说来,教育科学研究过程包括研究的构思与设计、_研究的组织与实施_、成果的分析与总结三个大的环节。14、美国学者博比特确定了现代
29、课程领域的范围和研究取向,提出了研究课程的_活动分析法_。15、教师劳动的特点有复杂性和_创造性_、示范性、系统性三、判断对错并做简要说明(25分)1、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错。这是对素质教育倡导的“学生的主动发展”和“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误解。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是因为学生是主体与客体统一的人,因而是具有自主发展意识的人;素质教育强调“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因为学生具有与教师平等的独立人格。这种观点忽略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忽略了学生的特点。教师是教育实践的主体,在教育实践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客体,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
30、这决定了教师首先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个性的塑造者、人生的引路人、潜能的开发者,其次才是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2、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这是对考试的误解,考试包括百分制考试本身没有错,要说错的话,哪就是在应试教育中使用者将其看作学习的目的。考试作为评价的手段,是衡量学生发展的尺寸之一,也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手段之一。3、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正确。具体看来:(1)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2)新课程标准为教科书编写的多样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3)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4)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合理性
31、。4、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正确。(1)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3)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5、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正确。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兴办教育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生产力水平制约人才规格和教育结构。人才规格是对人才的素质结构的要求。生产力的发展尤其决定人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规格。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四、简答题(20分)1、学校文化是怎样形成的?(1)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对原有文化的传承与改造的过程(2)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对文化构成要素进行整合的
32、过程(3)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学校文化主体积极创建的过程(4)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一个良好行为的改造和积累过程。2、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这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标志之一。(2)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3、一个好的班集体具有哪些特征?(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明确的奋斗目标(2)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3)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纪律(4)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4、如何衡量一个问题能否成为研究课题?问题必须具有研究意义。主要考虑两方面:一是课题的应用价值,即对教育改革的实践是否具有指导作
33、用;二是学术价值,即对教育学科理论建设是否有贡献。问题必须有科学性;问题必须明确具体;问题要新颖;问题要有可行性。只有主观条件、客观条件、研究时机都具备时,才宜选定。5、简述教师的作用。(1)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延续中起桥梁与纽带作用(2)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轻一代的品格中起着关键性作用(3)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开发者,对个体发展起促进作用。五、论述题(30分)1、结合实践试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对教育的要求。(1)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的身心发展不仅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而
34、且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这个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循序渐进地做好教育工作。循序渐进并不是消极地迁就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而是要向学生不断提出高于现有水平又能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要求,以促进学生的发展。(2)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所谓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这个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与此同时,还应看到
35、各年龄阶段又是相互联系的,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3)不平衡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不是一个匀速前进的过程。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根据人的身心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发展期的现象,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对个体某一方面的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成效,并能充分发挥个体在这一方面的潜力。教育教学工作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4)互补性: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如
36、失明者通过听觉、触觉等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人的精神力量、意志对整个机体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这个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首先树立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暂时落后或某些方面有缺陷的学生,通过其他方面的补偿性发展,都会达到与一般正常学生一样的发展水平;其次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自觉。(5)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个别差异首先表现在不同儿童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如有的少年得志,有的大器晚成;其次,表现在不同
37、儿童不同方面的发展存在差异;再次,还表现在不同儿童所具有的不同个性心理倾向上。另外,还表现为群体间的差异。要求教育工作者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2、试分析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问题,争论:其中最典型的是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之争。形式教育论代表人物是英国教育家洛克和瑞士裴斯泰洛齐,形式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
38、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实质教育论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的赫尔巴特和英国的斯宾塞,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须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进入20世纪以来,两种争论趋于缓和,两种观点逐渐走向融合。实际上,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两者统一于一般教学活动中。(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三)掌握知识与形成思想品德相结合。最早明确阐述二者之间辩证关系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他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观点,认为世界上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也不存在“无教育的教学”。(1)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以掌握知识为基础。(2
39、)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四)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作用相结合。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主要表现在:1、教师在教学中具有主导作用。表现在:第一、教师主导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第二、教师影响着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第三、教师影响着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2、学生具有主动作用。具体表现在:第一、受学生本人兴趣、需要、情感、意志和价值观的影响,学生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具有能动性、自觉性。第二、受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能力水平等制约,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内部加工具有独立性、创造性2008年云南省
40、某市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卷(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8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B1. 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是( )。A. 杜威 B. 巴甫洛夫C. 华生 D. 斯金纳A2. 终身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 保罗朗格朗 B. 罗杰斯C. 索尔蒂斯 D. 布鲁纳A3. 苏格拉底法又称为( )。A. 问答法 B. 发现法C. 讲授法 D. 雄辩术C4.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属于( )。A. 人本主义 B. 行为主义C. 建构主义 D. 新行为主义C5. 联结学
41、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A. 练习 B. 学习C. 强化 D. 巩固B6. ( )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A. 上课 B. 教学C. 工作 D. 交往B7. 大学英语等级考试是一种( )测验。A. 常模参照性 B. 标准参照性C. 总结性 D. 发展性C8. 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 )。A. 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 B. 探讨因果关系C. 严格控制自变量 D. 简便易行C9. 程序教学的基础是( )心理学。A. 构造主义 B. 认知主义C. 行为主义 D. 实用主义D10. ( )发明了发现学习法。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C. 凯洛夫 D
42、. 布鲁纳A11.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A. 劳动起源论 B. 生物起源论C. 心理起源论 D. 生物进化论C12. 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A. 观察力 B. 想象力C. 思维力 D. 创造力B13.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课上,某老师把学生回答的关于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A. 巩固性原则 B. 直观性原则C.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C14. ( )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
43、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A. 教育制度 B. 学校教育制度C. 教育体制 D. 学校领导制度C15. 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A. 顺序性 B. 不平衡性C. 阶段性 D. 个别差异性A16. ( )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的出现在教育史上是一大进步。A. 课堂教学 B. 复式教学C. 开放教学 D. 电化教学A17. 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A. 顺序性和阶段性 B. 不均衡性C. 稳定性和可变性 D. 个别差异性D18. 有人急躁易怒,有人活泼好动,有人安静沉稳,有人胆小扭捏
44、,这是个体心理特征中什么的表现?( )A. 性格 B. 情绪C. 人格 D. 气质B19. 视听觉的反射中枢位于( )。A. 后脑 B. 中脑C. 前脑 D. 延脑C20. 吃糖之后再吃药,就觉得药特别苦,而吃完药再吃糖,就会觉得糖特别甜。这是哪一种感觉规律?( )A. 感觉适应 B. 同时对比C. 继时对比 D. 感觉转换A21. 学生在听教师讲课的时候,随着教师的讲述而在头脑中浮现出故事中的情景,就属于( )。A. 无意想象 B. 有意想象C. 再造想象 D. 幻想B22. 俗语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说的是一种( )。A. 激情 B. 心境C. 应激 D. 热情C23.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具有七种基本需要。在这些需要中,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