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预习案(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逍遥游》预习案(含答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逍遥游预习 主备:栗心军 同备:高二语文组 审核:赵庆旺一、课标要求:1了解庄子其人及逍遥游的基本思想。2理解本文借助丰富的想象和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3整体感知文言文,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二、学习重点:1鉴赏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2、庄子思想、艺术手法对后世的影响。三、学习难点1、对庄子“逍遥游”主旨的理解。2、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四、教学课时:两课时五:学习内容和过程:一、庄子及庄子思想简介 (结合注释,教师补充 )二、熟读课文 1听录音,扫清文字障碍。 2找出生字难词,通过做练习的形式,来强化掌握。三、自学自
2、练:1、字音识记鲲(kn)鹏 抟(tun) 齐谐(xi) 坳(o)堂迁徙(x) 北冥(mn) 夭阏() 沮(j)丧榆枋(fn) 斥鴳(yn) 舂(chn)米 晦朔(shu)泠(ln)然 蓬蒿(ho) 翱(o)翔 恶(w)乎待哉穷发(f)之北 知(zh)效一官 决(xu)起而飞 数数(shu)然 飡(cn) 蟪(hu) 蜩(tio)2、通假现象(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溟”)(2)三飡而反(飡通“餐”,反通“返”)(3)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 (4)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5)而征一国者(而通“能”) (6)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7)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3
3、、虚词、实词怒而飞(怒:奋发) 志怪者也(志:记载)以六月息者也(去:离开;以:凭借)则风斯在下矣(斯:则,就) 莫之夭阏者(夭阏:阻塞)之九万里(之:到去) 之二虫(之:这)众人匹之(匹:相比) 彼且奚适(奚:哪里)是鸟也(是:这) 抟扶摇(抟:环旋着往上飞)置杯焉则胶(置:安放;胶:粘着地) 而后乃今陪风(陪:凭)而后乃今将图南(图:计划,打算) 适百里(适:往)以久特闻(特:独) 穷发之北(发:毛,指草木)恶乎待哉(恶:何;待:凭借)4、词类活用(1)水击三千里(水: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2)而后乃今将图南(南:名词作动词,南飞)(3)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非: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非)5、
4、文言句式(1)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2)齐谐者,志怪者也。(判断句)(3)莫之夭阏者。(宾语前置) (4)之二虫又何知!(宾语前置)(5)奚以知其然也?(宾语前置)(6)彼且奚适也?(宾语前置)(7)彼且恶乎待哉?(宾语前置)6、实词、虚词的解释(1)志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志向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训俭示康立志 齐谐者,志怪者也逍遥游记述、记载 博闻强志屈原列传记住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桃花源记标记、做标记 (2)名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逍遥游名称、名字 名之者谁醉翁亭记命名、起名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声名 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
5、处也口技说出、指出 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赤壁之战名义 (3)、而化而为鸟、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而后乃今将图南 (连词,表顺承)怒而飞、夫列子御风而行 (连词,表修饰关系)水浅而舟大也 (连词,表并列关系)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连词,表转折关系)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连词,表因果关系,译为“因而”)而御六气之辩 (连词,表递进关系,译为“并且”)而征一国者 (通假字,通“能”)一、 研读课文1、提问:题目逍遥游的含义是什么?明确:就是无所羁绊,无所依靠,无所凭借,悠游自得的意思2、作者用众多的比喻所描写的物和人是不是就是无所羁绊,无所依靠,无所凭借,悠游自得呢?第1段中哪些句子描写飨鹏
6、之大?明确:鲲之大,。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3、提问:形体硕大无比的辊鹏如何飞上九万里高空的?齐谐书里如何写的?明确:“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4、提问:这说明鲲鹏上九万里,非逍遥,有所待。有所待的是什么?明确:是海运时的六月巨风。5、提问:课文用了哪些比喻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也是非逍遥的?明确:“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拗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
7、而舟大也。”6、蜩学鸠是怎样嘲笑大鹏的?作者是怎样解释的?明确: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至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作者反驳:“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区之二虫又何知!”7、提问:蜩与学鸠“枪榆伤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说明什么?明确;照样讲明它们也不逍遥,都是不自由的。8、提问:作者为了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个道理,举了哪些例子?明确:“朝菌不知晦朔,编站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8、!”9、根据本段中的“小”“大”观点,第一段中的事物哪些是“小”哪些是“大”?从时间上说,朝菌、蟪蛄是“小年”,冥灵、大椿是“大年”。与众人比,彭祖是“大年”,但他与冥灵、大椿比,又是“小年”。鲲鹏是“大智”,蜩、学鸠、斥鴳等见识浅陋,只能算是“小智”。10、提问:第三段作者提到的两个人说明什么?明确:所提到的宋荣子、列子,同样说明两人也还未逍遥。11、提问:那作者所认为的真正的逍遥到底是什么?这是怎样的境界?哪种人能达到种境界?明确:“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也只有课文最后提到的“至人、神人、圣人”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因为他们“无己、无功、无名。”12、要求学生读后回答:这篇文章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哲理,这个哲理是什么?庄子散文有时像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有时像万搬源泉,随地涌出,汪洋恣肆,先破后立,善用比喻,想象奇特。但是逍遥游中所表达的思想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幻想,是不满现实的自我超腿的空虚。他企图以此达到逃避现实、保存自己的目的。实际上这种境界是不存在的,只能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