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税务师-税法I-冲刺班-讲义(全).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19642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2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税务师-税法I-冲刺班-讲义(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注册税务师-税法I-冲刺班-讲义(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注册税务师-税法I-冲刺班-讲义(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注册税务师-税法I-冲刺班-讲义(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注册税务师-税法I-冲刺班-讲义(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注册税务师-税法I-冲刺班-讲义(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税务师-税法I-冲刺班-讲义(全).doc(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1注税税一冲刺班叶青讲义(全)前言一、考情介绍(一)税法1教材结构级考试命题分布8章按重要程度划分: 重要程度章节题型分值非常重要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除客观题外,计算题、综合题共40分,均出在这三章三章合计分数8590分,占总分数62%左右比较重要税法基本原理均出客观题,但题量多、分值大一般占2025分,占总分数15%左右。重要资源税、车辆购置税、城市建设维护税、关税主要是客观题题型,但计算题、综合题也会涉及每章分数一般不超过10分,四章合计3035分,占总分数25%以内总体情况:变化不大,各章情况如下:第二章:增值税 :有关一般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纳税辅导期管理;新增2010年1月1

2、日以后开具的扣税凭证进项税额的抵扣时限(P119),扣税凭证丢失后进项税额的抵扣对辅导期一般纳税人使用专用发票的规定做了调整(P119)。第四章:营业税:对境内、境外劳务的划分;第九节、第十节、第十一节中均有优惠政策性增或变化,如:变更个人销售住房的优惠政策(P243)第五章: 城市维护建设税与教育费附加:自2010年12月1日起,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及外籍个人开始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与教育费附加。第六章:资源税:新增第七节“新疆原油天然气资源税改革”。(二)近三年计算题与综合题:主要测试考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考核知识点多,解题步骤多,难度相对较大。但由于计算分析题与综合题是分步骤设问

3、,在解答过程中,考生只要一步一步按照所设问题答题,仍可保证完整而清晰的答题思路。 年份计算题综合题2010年1.建筑公司1.化妆品厂2个月业务2.卷烟厂2.小轿车企业2009年1.煤矿2个月的业务1.酒厂和批发企业两个单位2.日化厂2.综合型公司2008年1.建筑工程公司和防水建筑材料生产企业1.轿车生产企业2.商场经营批发和零售2.卷烟厂生产卷烟和雪茄烟二、串讲的原则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总复习,按各章节把重点、难点及考试中经常出现的考点问题来进行强调。把一些强调不足、学员问题比较多以及今年教材中新增加的一些内容明确的来进行复习针对考试命题思路,梳理重要考点,串联相关联的知识点,强化本门课程的重点

4、难点。历年串讲班都是用来总复习的,所以总复习就是对这门课程本身知识点里面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或者说平时讲课过程当中强调不够的,以及大家问的比较多的问题进行一下总复习。串讲班的内容不是来押题,猜题、蒙题的,串讲是全面复习,总复习、提纲挈领的复习。三、复习方法 现阶段:听课为辅,做题、查缺补漏为主1.复习单选、多选是以教材为主,特别是不容易记忆的或者新增内容,一定要多看、多浏览,近一步加深记忆。不要只重大题,不重小题。注册税务师考试的命题特点决定了前面的单选题、多选题占100分,140分里超过了60%是客观题,单选题、多选题所有知识点都在教材上,建议大家在考前,将教材和串讲班结合起来复习,串讲班

5、是对知识点的总复习。2.计算题、综合题是知识点的具体运用,光听串讲班是不够的,关键要练,在习题精讲班中有习题,另外在最后的跨章节练习中,也给大家讲了解题的方法,因此综合题一定是要通过适当的练习,做近3年考题。3.做2-3套模拟题,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种题型。第一章税法基本原理本章考试题型:单项选择题每年基本上是7道题,多项选择题每年基本上是7-8道题,第一章会出15道题左右的小题目,本章的考试分数是20-25分。本章主要内容:共六节第一节税法概述第二节税收法律关系第三节税收实体法与程序法第四节税法的运行第五节 国际税法第六节税法的建立与发展 第一节税法概述 二、税法原则(一)税法的基本原则

6、1.税收法律主义(1)含义:是指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必须由法律加以规定,税法的各类构成要素都必须且只能由法律予以明确的规定,超越法律规定的课税是违法和无效的。(2)功能:保持税法的稳定性与可预测性(3)具体原则:课税要素法定、课税要素明确、依法稽征。2.税收公平主义(1)含义:税收负担必须根据纳税人的负担能力分配,负担能力相等,税负相同;负担能力不等,税负不同。(2)法律上的税收公平与经济上的税收公平经济上的税法公平往往是作为一种经济理论提出来的,可以作为制定税法的参考,但是对政府与纳税人尚不具备强制性的约束力。3.税收合作信赖主义(1)含义:征纳双方关系从主流上看是相互信赖,相互合作的,而不是

7、对抗的。(2)这一原则与税收法律主义存在一定冲突,许多国家税法在应用这一原则时都作了一定限制。4.实质课税原则(1)含义:依纳税人真实负担能力决定其税负,不能仅考核其表面是否符合课税要件。(2)意义:防止纳税人避税与偷税,增强税法适用的公正性(注意选择)。(二)税法的适用原则1.法律优位原则税收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立法的效力,税收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税收行政规章效力,效力高的税法高于效力低的税法。关系:法律法规规章2.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新法实施后,之前人们的行为不适用新法,而只沿用旧法3.新法优于旧法原则新法旧法对同一事项有不同规定时,新法效力优于旧法4.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对同一事项两部法律分别

8、订有一般和特别规定时,特别规定的效力高于一般规定的效力5.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实体法不具备溯及力,而程序法在特定条件下具备一定溯及力6.程序优于实体原则在税收争讼发生时,程序法优于实体法,以保证国家课税权的实现三、税法的效力与解释(一)税法效力1.空间效力2.时间效力(1)税法的生效(2)税法的失效(二)税法的解释特点:(1)专属性 :法定解释应严格按照法定的解释权限进行,任何有权机关都不能超越权限进行解释。(2)权威性:法定解释同样具有法的权威性。(3)针对性:法定解释大多是在法律实施过程中,特别是在法律的适用过程中进行的,是对具体的法律条文、具体的事件或案件作出的。但其效力不限于具体的法

9、律事件或事实,而具有普遍性和一般性。1.按解释权限划分(1)立法解释三部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最高行政机关、地方立法机关作出的税务解释(2)司法解释两高: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两高联合解释,作出的税务刑事案件或税务行政诉讼案件解释或规定(3)行政解释国家税务行政主管机关(包括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四、税法的作用五、税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关系 第二节税收法律关系一、概念与特点(一)概念 了解税收法律关系是税法所确认和调整的,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税收分配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两种学说及含义:权力关系说和债务关系说(二)特点4点(掌握)1.主体的一方只能是国家2.体现国家单方面的意志

10、3.权利义务关系具有不对等性4.具有财产所有权或支配权单向转移的性质二、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征纳双方(一)征税主体:以税务(国税、地税)机关为主,还有财政机关、海关。1.税务机关职权2.税务机关职责(二)纳税主体:纳税人(自然人、法人、非法人单位)1.纳税人权利2.纳税人义务(三)其它税务当事人的权力和义务其他税务当事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银行、工商、公安等。(注意多选题)三、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消灭了解第三节税收实体法与税收程序法一、税收实体法(重点掌握)税收实体法:规定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实体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总称。是税法的核心部分。税收实体法结构的特点:规范性(一税一法)、统一

11、性(税收要素固定)涉及实体法的六个要素,分别是: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减税免税、纳税环节、纳税期限。(一)纳税人:1.含义:税法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包括法人和自然人。2.与纳税人有关的概念有:(1)负税人:实际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不一致的原因:价格与价值背离,引起税负转移或转嫁。纳税人与负税人有时一致,如直接税(所得税)。纳税人与负税人有时不一致,如间接税(流转税、具有转嫁性)。(2)代扣代缴义务人有义务从持有的纳税人收入中扣除其应纳税款并代为缴纳的企业、单位或个人。(3)代收代缴义务人有义务借助与纳税人的经济交往而向纳税人收取应纳税款并代为缴纳的单位。(4)代征代缴义务人因税

12、法规定,受税务机关委托而代征税款的单位和个人。(5)纳税单位(了解)申报缴纳税款的单位,是纳税人的有效集合。(二)课税对象掌握1.含义:课税对象是税法中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征税的依据,解决对什么征税。2.作用基础性要素:(1)是区分税种的主要标志,(2)体现征税的范围,(3)其他要素的内容一般都是以课税对象为基础确定。3.与课税对象有关的3个要素:(1)计税依据(税基):是税法规定的据以计算各种应征税款的依据或标准。(2)税源税源:税款的最终来源,税收负担的归宿,表明纳税人负担能力。(3)税目1.含义:税目是课税对象的具体化,反映具体的征税范围,解决课税对象的归类。2.作用:明确征税范围;解

13、决征税对象的归类(税目税率同步考虑税目税率表,如: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3.分类:分为列举税目和概括税目两类。(三)税率掌握税率是计算税额的尺度,代表课税的深度,关系着国家的收入多少和纳税人的负担程度,因而它是税收政策的中心环节。税率的形式: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其他形式。1.比例税率:同一征税对象或同一税目,规定一个比例的税率。(1)形式:产品比例税率,行业比例税率,地区差别比例税率,有幅度的比例税率;(2)特点:税率不随课税对象数额的变动而变动;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纳税人相对直接负担越轻;计算简便;税额与课税对象成正比。2.累进税率:是指同一课税对象,随数量的增大,征收比例也随之

14、增高的税率。(1)全额累进税率(2)超额累进税率(3)超率累进税率适用于土地增值税(4)超倍累进税率(了解)3.定额税率:(1)含义:根据单位课税对象,直接规定固定的征税数额。(2)目前使用: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资源税、车船税、消费税中部分应税消费品。(3)基本特点:税率与课税对象的价值量脱离了联系,不受课税对象价值量变化的影响。适用于对价格稳定、质量等级和品种规格单一的大宗产品征税的税种。由于产品价格变动的总趋势是上升的,因此,产品的税负就会呈现累退性。4.税率的其他形式(三组)(1)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熟悉名义税率是指税法规定的税率。实际税率是指实际负担率,即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缴纳税

15、额占其课税对象实际数额的比例。通常:名义税率实际税率,原因:(注意多选题)计税依据与征税对象可能不一致;税率差异;减免税使用;偷漏税;错征税款。(2)边际税率与平均税率熟悉(3)零税率与负税率零税率是以零表示的税率,是免税的一种方式,表明课税对象的持有人负有纳税义务,但不需缴纳税款。负税率是指政府利用税收形式对所得额低于某一特定标准的家庭或个人予以补贴的比例。(四)减税免税掌握【提示1】减税指减征部分税款,免税指免征全部税款。【提示2】减免税权限:减免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法律授权国务院的,按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1.减免税的基本形式(1)税基式减免使用最广泛,即:直接缩小计税依据的

16、方式实现减免税。具体包括起征点、免征额、项目扣除、跨期结转等。【区分起征点与免征额】起征点是征税对象达到一定数额开始征税的起点。免征额是在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2)税率式减免适用于流转税(解决某个行业或产品)具体包括重新确定税率、选用其他税率、零税率等形式。(3)税额式减免具体包括:全部免征、减半征收、核定减免率、抵免税额以及另定减征税额等。2.减免税分类:法定减免、临时减免(困难减免)、特定减免(大多是定期减免)3.与减免税相对立的,是加重税负的措施,包括两种形式:(1)税收附加:也称地方附加(2)税收加成:加一成相当于加征应纳税额的10% (五)纳税环节生产环节(如资源税)

17、、流通环节(商品税)、分配环节(所得税)、消费环节(车辆购置税)(六)纳税期限掌握1.决定因素:税种的性质、应纳税额的大小、交通条件2.形式:(1)按期(如流转税)(2)按次(如耕地占用税、屠宰税)(3)按年(但要分期预缴,如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二、税收程序法(一)作用(二)税收程序法主要制度1.表明身份制度2.回避制度3.职能分离制度4.听证制度5.时限制度(三)税收确定程序税务登记、账簿凭证管理、纳税申报(四)税收征收程序税款征收、税收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措施(五)税务稽查程序税务稽查的基本程序包括选案、实施、审理、执行(2)滞纳金:对欠税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按日征收欠缴税款万分

18、之五的滞纳金。(3)税款的补征和追征制度因税务机关的责任造成的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税务机关可以在3年内要求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补缴税款,但不得加收滞纳金;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造成的未缴或者少缴税款,在一般情况下,税务机关的追征期为3年,在特殊情况下,追征期为5年。税务机关在追征税款的同时,还要追征滞纳金。对偷税、抗税、骗税的,税务机关可以无限期地追征偷税、抗税的税款、滞纳金和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所骗取的税款。2.P38税收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措施税收保全措施:书面通知纳税人的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冻结纳税人的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存款;扣押、查封纳税人的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

19、财产强制执行措施:书面通知纳税人的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扣押、查封、依法拍卖或者变卖其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税务机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时,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未缴纳的滞纳金同时强制执行。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等采取保全措施或强制执行措施应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 第四节税法的运行一、税收立法(一)概念及要点税收立法是指国家机关依照其职权范围,通过一定程序制定(包括修改和废止)税收法律规范的活动,即特定的国家机关就税收问题所进行的立法活动。通常所说的立法活动是包括制定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等,体现出广义立法的范畴。【要点1】从税收立法的主体来看

20、,国家机关包括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及其有关职能部门、拥有地方立法权的地方政权机关等,按照宪法和国家法律的有关规定,可以制定有关调整税收分配活动的法律规范。【要点2】税收立法权的划分,是税收立法的核心问题。【要点3】税收立法必须经过法定程序。税收立法严格遵守各种形式法律规范制定的程序性规定,这是法的现代化的基本标志之一。【要点4】制定税法是税收立法的重要部分,但不是其全部,修改、废止税法也是其必要的组成部分。(二)税收立法权及程序1.税收立法权税收立法权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依法所行使的,通过制定、修订、废止税收法律规范,调整一定税收法律关系的综合性权力体系。【要点1】税收立法权的划分,应与国

21、家一般立法权的基本类型结合起来,从而成为划分税收立法权的法律依据。一般来说,立法权分为如下几种类型:国家立法权;专属立法权;委托立法权、行政立法权;地方立法权。【要点2】在我国,划分税收立法权的直接法律依据主要是宪法与立法法的规定2.税收法律、税收法规(1)税收法律:创制程序(4项):特别注意第一、第四项目前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税收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适用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税收条例的决定等。(2)税收法规是目前我国税收立法的主要形式创制程序(4项):特别注意第一、第四项

22、目前有: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等都属于税收行政法规。效力:税收法规的效力低于宪法、税收法律,而高于税务规章。(三)税务规章1.税务规章的权限范围(1)属于法律、法规决定的事项,三个要点:只有法律或国务院行政法规等对税收事项已有规定的情况下,才可以制定税务规章,否则,不得以税务规章的形式予以规定,除非得到国务院的明确授权;制定税务规章的目的是执行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而不能另行创设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所没有规定的内容;税务规章原则上不得重复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已经明确规定的内容。(2)对于涉及国务院两个以上部门

23、职权范围的事项,一般应当提请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2.税务规章的制定程序【提示】特别注意第四项(P44):审议通过的税务规章,报局长签署后予以公布,在国家税务总局公报上刊登的税务规章文本为标准文本。3.税务规章的适用与监督(1)税务规章的施行时间:税务规章一般应当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也可公布之日起实施。(2)税务规章的解释税务规章由国家税务总局负责解释。税务规章解释与税务规章具有同等效力。(3)税务规章的适用。税务规章的适用规则包括:一是税务规章的效力低于法律、行政法规;二是税务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都作出过规定,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

24、定;三是税务规章一般不应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地保护税务行政相对人的权力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4)税务规章的冲突裁决机制:税务规章与地方性法规对同一事项的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税务规章就不再适用;认为应当适用税务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税务规章与其他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的,由国务院裁决。(5)税务规章的监督(四)税收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管理1.税收规范性文件的概念与特征(1)含义:税收规范性文件,是指县以上税务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规定程序制定公布的,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其他税务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在

25、本辖区内具有普遍约束力并可反复适用的文件。【要点1】税务行政规范虽然不是法律的构成形式,但它是税务行政管理的依据,税务行政相对人也必须遵循。【要点2】税收规范性文件与税务规章的区别表现在4方面:制定程序、设定权、效力、发布形式。(2)特征:一是属于非立法行为的行为规范。二是适用主体的非特定性。三是不具有可诉性。四是具有向后发生效力的特征。2.权限范围:(1)内容上的范围:税收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税种开征、停征、减免退补税、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事业性收费。(2)制定权范围:县以下税务机关以及各级税务机关的内设机构、派出机构、直属机构、临时性机构,不得以自己名义独立行使职权并

26、承担相应责任。3.制定程序4.其他规定(1)解释权(2)实施(3)备案(4)清理二、税收执法(一)税收执法概述。1.含义: 通常意义上,都是指狭义的税收执法含义而言。即:专指国家税收机关依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将税法的一般法律规范适用于税务行政相对人或事件,调整具体税收关系的实施税法的活动。2.税收执法的特征六个(1)税收执法具有单方意志性和法律强制力。(2)税收执法是具体行政行为。(3)税收执法具有裁量性。(4)税收执法具有主动性。(5)税收执法具有效力先定性。(6)税收执法是有责行政行为。(二)税收执法基本原则:合法性、合理性。1.合法性具体要求:执法主体法定、执法内容合法、执法程序合法、执法根

27、据合法。2.合理性具体要求:公平原则、公正原则、比例原则。(三)税收执法监督1.三个特征:(1)税收执法监督的主体是税务机关。非税务机关的组织或者个人,如审计机关,也可以依法对税务及其工作监督,但这不属于税收执法监督的范围。(2)税收执法监督的对象是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同于税务稽查)。(3)税收执法监督的内容是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具体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税收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制度就是一种重要的事前监督。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制度是事中监督的重要形式。税收执法检查、复议应诉等工作是典型的事后监督。2.税收执法检查(1)含义:税收执法检查是各级税务机关对本级税务机关及

28、其直属机构、派出机构或者下级税务机关的税收执法行为实施监督检查和处理工作的总称。(2)特点:职权性、事后性、全面性、灵活性(3)税收执法检查与税务检查关系都是税务实施的监督检查活动,但两者截然不同。一方面,监督对象不同。税收执法检查是税务机关依照职权,对本级或者下级税务机关的税收执法行为所进行的一种监督活动。税务检查是税务机关依照职权,对税务行政相对人履行纳税义务及其相关行为所进行的一种监督活动。另一方面,监督客体不同。税收执法检查的客体是税收执法行为,而税务检查的客体是行政相对人履行纳税义务及其相关行为。(4)税收执法检查内容:P49(了解)三、税收司法(一)税收司法概述1.含义:广义的税收

29、司法,包括涉税案件过程中刑事侦查权、检察权和审判权等一系列司法权力的行使。税收司法应采用广义的理解,即税收司法是指各级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国家司法机关,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按照法定程序处理涉税行政、民事和刑事案件的专门活动。概念的核心在于:谁能够行使国家司法权处理涉税案件。2.税收司法的基本原则独立性原则、中立性原则(二)税收行政司法1.含义:税收行政司法是指法院等司法机关所受理的涉及税务机关的诉讼案件和非诉讼案件的执行申请等。既包括涉税行政诉讼制度,也包括税务机关或法院所采取的强制执行程序制度。2.作用:(1)作为法律上的一项救济性的制度安排,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是应有

30、之义,也是立法者进行制度架构的初衷。(2)通过对税务机关的征税行为加以审查监督,督促其依法行政。3.税务行政诉讼的具体的受案范围:列举十一项(P52)4.税收司法审查特点:(1)以具体税收行政行为为审查对象,相应排除了将抽象税收行政行为纳入税收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2)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仅局限于合法性审查。(三)税收刑事司法(四)税收民事司法【关注】1.税收优先权(1)税务机关征收税款,税收优先于无担保债权,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2)纳税人欠缴的税款发生在纳税人以其财产设定抵押、质押或者纳税人的财产被留置之前的,税收应当先于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执行。(3)纳税人欠缴税款,同时又被行政机关处

31、以罚款、没收非法所得的,税收优先于罚款、没收违法所得。2.税收代位权、撤销权税务机关可以依照该规定行使代位权、撤销权的,不免除欠缴税款的纳税人尚未履行的纳税义务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第五节国际税法一、国际税法概念及原则(一)什么是国际税法国际税法是指调整在国家与国际社会协调相关税收过程中产生的国家涉外税收征纳关系和国家间税收分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1)国际税法的调整对象,是国家与涉外纳税人之间的涉外税收征纳关系和国家相互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2)国际税收协定最典型的形式是“OECD范本”和“联合国范本”。(3)国际税法的主要内容包括有税收管辖权、国际重复征税、国际避税与反避税等。(二)国际

32、税法的基本原则1.国家税收主权原则2.国际税收分配公平原则3.国际税收中性原则二、税收管辖权(一)税收管辖权概念及分类1.税收管辖权的概念税收管辖权,是一个主权国家在税收管理方面所行使的在一定范围内的征税权力,属于国家主权在税收领域中的体现。税收管辖权具有明显的独立性和排他性。独立性是指主权国家在税收征收管理方面行使权力的完全自主性,即对本国的税收立法和税务管理具有独立的管辖权力;排他性是指在处理属于本国税收事务时不受外来干涉、控制和支配。2.税收管辖权的分类目前世界上的税收管辖权分为三类:来源地管辖权、居民管辖权和公民管辖权。(二)约束税收管辖权的国际惯例1.约束居民(公民)管辖权的国际惯例

33、法人居民身份的一般判定标准:(1)管理中心标准;(2)总机构标准;(3)资本控制标准;(4)主要营业活动地标准。2.约束来源地管辖权的国际惯例三、国际重复征税(一)国际重复征税及其避免1.国际重复征税的概念国际重复征税,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或地区,在同一时期内,对参与或被认为是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同一或不同纳税人的同一征税对象,征收相同或类似的税。2.国际重复征税发生的原因国际重复征税的发生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纳税人所得或收益的国际化、各国所得税制的普遍化、各国行使税收管辖权的矛盾性。3.避免国际重复征税的一般方式:单边方式、双边方式和多边方式4.避免国际重复征税的基本方法(1)免

34、税法指一国政府对本国居民(公民)来自国外的所得免予征税,以此彻底避免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2)抵免法指一国政府对本国居民(公民)来自国内外的所得一并汇总征税,但允许在本国应纳税额中扣除本国居民就其外国来源所得在国外已纳税额,以此避免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二)国际税收抵免制度1.抵免限额的确定抵免限额(来自居住国和非居住国全部应税所得居住国所得税率)(来自非居住国应税所得来自居住国和非居住国全部应税所得)(1)分国抵免限额(简化式)来自某一非居住国应税所得居住国所得税率(2)分国限额法与综合限额法比较3.直接抵免法与间接抵免法(1)直接抵免含义:指居住国的纳税人用其直接缴纳的外国税款冲抵在本国应

35、缴纳的税款。适用:同一经济实体即总、分机构间的税收抵免2)间接抵免含义:对跨国纳税人在非居住国非直接缴纳的税款,允许部分冲抵其居住国纳税义务。适用:适用于母子公司的经营方式,又适用于母、子、孙等多层公司的经营方式4.税收饶让指居住国的政府对居民纳税人在非居民国得到的税收优惠,特准给予饶让。特点:它不是一种独立的避免国际重复的方法,是抵免法的附加作用:(1)鼓励本国居民从事国际经济活动的积极性(2)维护非居住国利益 四、国际避税与反避税(一)国际避税的基本方式和方法1.通过纳税主体的国际转移进行的国际避税2.不转移纳税主体的避税3.通过纳税客体的国际转移进行的国际避税4.不转移纳税客体的避税(二

36、)国际避税地(三)国际反避税(四)转让定价税制1.含义:转让定价税制,是一国政府为防止跨国公司利用转让定价避税策略从而侵犯本国税收权益所制定的与规范关联方转让定价行为有关的实体性规则和程序性规则等一系列特殊税收制度规定的总称。转让定价税制与所得税制密切相关,也可以看作是完整的所得税体系中一个特殊组成部分。2.转让定价税制的管辖对象公司集团内部的关联交易3.转让定价调整方法目前各国普遍能够接受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可比非受控价格法、再销售价格法、成本加成法、利润分割法。五、国际税收协定(一)国际税收协定的概念国际税收协定,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或地区,为了协调相互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本着对等的

37、原则,在有关税收事务方面通过谈判所签订的一种书面协议。【提示】在国际税收实践活动中,缔结的国际税收协定绝大多数是双边税收协定。(二)国际税收协定的基本内容1.税收管辖权的问题2.避免或消除国际重复征税的问题3.避免税收歧视,实行税收无差别待遇4.加强国际税收合作,防止国际避税和逃税(三)对外签订的税收协定与国内税法的关系1.税收协定具有高于国内税法的效力2.税收协定不能干预有关国家自主制定或调整、修改税法3.税收协定不能限制有关国家对跨国投资者提供更为优惠的税收待遇 第六节税法的建立与发展(了解) 一、中国历史上的税法1.夏朝是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我国历史上的税法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夏朝及以

38、后的商朝及周朝,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这时的税法制度被概括成贡、助、彻。2.唐朝中期税法最大的改革是实行“两税法”。3.明朝赋役制度的改革主要是实行著名的“一条鞭法”。4.清朝实行的主要税法改革是实行摊丁入亩制度。二、新中国税法的建立与发展:四阶段(一)新中国税法建立与修订: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5次会议通过文化娱乐税条例,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的形式颁布。这是我国最高立法机关正式建立以后首次通过的税收法律。(二)税收法制建设的初创阶段(三)税收法制建设的完善阶段(四)税收法制建设的规范化阶段第二章增值税考情分析本章在历年的考试当中都要达到35分到40分之间,每年的单项选择题是九道

39、题,多项选择题是六道题,加一起15道题,总分数达到20分以上。在计算题和综合分析题的四道题里,增值税要涉及到3道题。 第一节增值税概述(了解)第二节纳税人 三、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一)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标准生产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或以其为主,并兼营货物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下是小规模纳税人;批发或零售货物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下是小规模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的为一般纳税人。(二)小规模纳税人管理1.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其它个人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2.非企业性单位、不经常发生应税行为的企业,可选择按小规模纳税

40、人纳税。3.简易办法征收增值税,一般不使用专用发票。年应税销售额,是指纳税人在连续不超过12个月的经营期内累计应征增值税销售额,包括纳税申报销售额,包括纳税申报销售额、稽查查补销售额、纳税评估调整销售额、税务机关代开发票销售额和免税销售额。四、一般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一)一般纳税人的认定管理1.下列纳税人不属于一般纳税人:(1)个体工商户以外的其他个人;(2)选择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的非企业性单位;(3)选择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的不经常发生增值税应税行为的企业。2.纳税人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未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的,应按销售额依照增值税税率计算应纳税额,不得抵扣进项税额,也不得使用增

41、值税专用发票。(三)一般纳税人的认定管理新开业纳税人是指自税务登记日起30日内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的纳税人。除国家税务总局另有规定外,纳税人一经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后,不得转为小规模纳税人。(四)一般纳税人纳税辅导期管理(1)按照本办法规定新认定为一般纳税人的小型商贸批发企业。“小型商贸批发企业”,是指注册资金在80万元(含80万元)以下、职工人数在10(含10人)以下的批发企业,只从事出口贸易,不需要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企业除外。 第三节征税范围一、我国现行增值税征税范围的一般规定(一)销售货物(二)提供加工和修理修配劳务(三)进口货物二、对视同销售货物行为的征税规定1.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

42、1)纳税义务发生时间。(2)计税销售额。2.销售代销货物;(1)计税销售额。(2)收取的手续费,属于兼营收入。3.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到其它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4.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5.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6.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体经营者;7.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8.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给他人。【共同点】1.均没有货款结算,计税销售额必须按规定的顺序确定;2.涉及的购进货物的进项税额,符合规定可以抵扣;

43、【不同点】购买的货物用途不同,处理也不同。三、对混合销售行为和兼营行为征税规定(一)混合销售行为1.含义:即在同一销售行为中既包括销售货物又包括提供非应税劳务。2.税务处理:对于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及个体经营者的混合销售行为,均视为销售货物,征收增值税;对于其他单位和个人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非应税劳务,不征收增值税。3.关于混合销售行为的几项特殊规定。(1)电信部门混合销售行为的确定。电信单位(电信局及经电信局批准的其他从事电信业务的单位)自己销售无线寻呼机、移动电话,并为客户提供有关的电信服务的,属于混合销售,征收营业税;对单纯销售无线寻呼机、移动电话,不提供有关

44、电信劳务服务的,征收增值税。(2)林木销售和管护的处理。纳税人销售林木以及销售林木的同时提供林木管护劳务的行为,属于增值税征税范围;纳税人单独提供林木管护劳务行为,属于营业税征收范围,其取得的收入中,属于提供农业机耕、排灌、病虫害防治、植保劳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属于其它收入的照章征收营业税。(二)兼营非应税劳务1.含义:是指纳税人的经营范围既包括销售货物和应税劳务,又包括提供非应税劳务。2.特点: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与提供非应税劳务不同时发生在同一购买者身上,即不发生在同一项销售行为中。3.税务处理:纳税人兼营非应税劳务的,应分别核算货物或应税劳务和非应税劳务的销售额。不分别核算或不能准确核算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销售额。(三)比较混合销售与兼营非应税劳务四、征税范围的特别规定(一)其他按规定属于增值税征税范围的内容(9项,注意多选题)1.货物期货(包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