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税务师税法一章节考点总结精编 完整版.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119728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 页数:129 大小:7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税务师税法一章节考点总结精编 完整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9页
注册税务师税法一章节考点总结精编 完整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9页
注册税务师税法一章节考点总结精编 完整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9页
注册税务师税法一章节考点总结精编 完整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9页
注册税务师税法一章节考点总结精编 完整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注册税务师税法一章节考点总结精编 完整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税务师税法一章节考点总结精编 完整版.doc(1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2年注册税务师-税法一章节考点总结精编 完整版前言1第一章税法基本原理2第二章增值税33第三章消费税72第四章营业税87第五章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104第六章资源税108第七章车辆购置税114第八章关税121前言一、关于2012年教材1、与2011年教材的结构相同,共8章,涉及7个税种。2、略有变化。二、考试题型、题量及分值分布情况: 单选:40题1分/题=40分(4选1)多选:30题2分/题=60分(5选2项以上,多选、错选不得分,少选每个选项0.5分)计算:2道大题,每个题目4小问,2分/每小题,共16分。综合:2道大题,每个题目6小问,2分/每小题,共24分。合计:140分,

2、及格线84分。三、考试特点:1、全部题型为选择题目;2、全面考核,重点突出;第一梯队: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占总分值65%)第二梯队:税法基本原理(分值比例比较高,可到15%左右,但难度不高,故属于该梯队)、关税(5%)第三梯队:城建税、资源税、车辆购置税(15%)3、综合性强。四、复习建议:1、全面复习,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2、结合考试的特点,抓住重点;3、适当练习,提高计算能力,尤其是跨税种的计算综合问题。第一章税法基本原理考情分析年 份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计算题综合分析题合计2011年6分12分-18分2010年7分14分-21分2009年7分14分-21分2008年7分16分-23分

3、教材内容税法概述、税收法律关系、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税法的运行、国际税法、税法的建立与发展。内容精讲 第一节税法概述 一、税法的概念与特点(一)税法概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最高权力机关)、地方立法机关(拥有一定的立法权)、行政机关(获得授权制定某些税法)。税收分配关系包括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和各级政府间的税收利益分配关系两个方面。广义税法:税收实体法、税收程序法、税收争诉法构成的法律体系(包括各级有权机关制定的税收法律、法规、规章)。狭义的税法指的是经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正式立法的税收法律。税收是经济学概念,侧重解决分配关系;税法是法学概念,侧重解决权利义务关系。【例题

4、单选题】在税收分配活动中,税法的调整对象是()。A.税收分配关系B.经济利益关系C.税收权利义务关系D.税收征纳关系答疑编号3609010101正确答案C(二)税收和税法特点:(1)税收的特点:a.征税主体是国家,除了国家之外,任何机构和团体无权征税;b.国家征税的依据的是其政治权力;c.征税的目的是满足国家财政需要;d.税收分配的客体是社会剩余产品,不课及C和V部分,这种分配关系通过法的形式才得以实现;e.强制性(基本保证)、无偿性(核心)、固定性的特征。【例题单选题】税收是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形成的以国家为主体的()。A.社会剩余产品分配关系B.社会剩余产品分配活动C.社会产品分配关系D.社会

5、产品分配活动答疑编号3609010102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从税收的本质来看,税收是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形成的以国家为主体的社会剩余产品分配关系。 (2)税法的特点:a.从立法过程看,税法属于制定法,而不属于习惯法;b.从法律性质看,税法属于义务性法规,而不属于授权法规;义务性主要体现三点: 税收是纳税人的经济利益向国家的无偿让渡;(选择)权力义务对等是一个基本的法律原则,但从税法的角度看纳税人以尽义务为主;纳税人的权利是建立在其纳税义务的基础上,是从属性的,这些权力从总体上看不是纳税的实体权利,而是纳税人的程序性权利。c.从内容看,税法属于综合法,而不属于单一法。【例题单选题】税法的特点体现在许多

6、方面,从立法过程来看,税法属于()。A.义务性法规B.授权性法规C.习惯法D.制定法答疑编号3609010103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从法律性质来看,税法属于义务性法规;从立法过程来看。税法属于制定法。 【例题单选题】下列关于税法特点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从立法过程来看,税法属于制定法B.从法律性质看,税法属于授权法规C.从税法的角度看,纳税人以尽义务为主D.纳税人的权利具有从属性答疑编号3609010104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从法律性质来看,税法属于义务性法规。 【例题单选题】下列有关税法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2011年考题)A.税法属于制定法而非习惯法B.从法律性质上看,税法属于授

7、权性法规C.税法是由国家制定而不是认可的D.税法具有综合性答疑编号3609010105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从法律性质上看,税法属于义务性法规,而不是授权性法规。 二、税法原则(掌握)【例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税法基本原则的是()。A.税收公平主义原则B.税收法律主义原则C.实质课税原则D.法律优位原则答疑编号3609010106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法律优位原则属于税法适用原则。 税法原则重点内容典型例题法律主义 又称法定主义,功能上偏重于保持税法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具体包括课税要素法定原则、课税要素明确原则和依法稽征原则【例题单选题】下列有关税收法律主义原则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200

8、8年考题)A.税收法律主义的功能侧重于保持税法的稳定性B.课税要素明确原则更多地是从立法技术角度保证税收分配关系的确定性C.课税要素必须由法律直接规定D.依法稽征原则的含义包括税务机关有选择税种开征和停征的权力答疑编号3609010107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纳税人和税务机关都没有选择开征、停征、减税、免税、退补税等权利,即使征纳双方达成一致也是违法的课税要素法定原则:1.课税要素不仅包括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等要素,还包括征税基本程序和税务争议的解决办法等;2.课税要素的基本内容应当由法律直接规定,实施细则等仅仅是补充,以行政立法形式通过的税收法规、规章,如果没有税收法律作为依据或者违反税收法律

9、的规定都是无效的;3.税收委托立法只能限于具体的个别的情况,不能作为一般的、没有限制的委托,否则也是违反了课税要素的法定原则 课税要素明确原则:1.是从立法技术角度保证税收分配关系的确定性。2.在税法中做出的比较原则的规定,不是对税收法律主义的违背;3.税务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权不应是普遍存在和不受约束的 依法稽征原则:纳税人和税务机关都没有选择开征、停征、减税、免税、退补税等权利,即使征纳双方达成一致也是违法的 公平主义 税收负担必须根据纳税人的负担能力分配,负担能力相等,税负相同;负担能力不等,税负不同。纳税人既可以要求实体利益上的税收公平也可以要求程序上的税收公平 【例题单选题】对税法执法

10、中收到的不公正待遇,纳税人可以通过税务行政复议、诉讼制度得到合理合法的解决,体现了税收的()原则。A.公平主义 B.法律主义 C.实质课税 D.法律优位答疑编号3609010108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法律上税收公平是有具体法律制度予以保障的。对税法执法中收到的不公正待遇,纳税人可以通过税务行政复议、诉讼制度得到合理合法的解决。 合作信赖主义 征纳双方关系从主流上看是相互信赖,相互合作的,而不是对抗的。这一原则与税收法律主义存在一定冲突,许多国家税法在应用这一原则时都作了一定限制:1.合作信赖表示应是正式的;2.对纳税人的信赖必须是值得保护的;3.纳税人必须信赖税务机关的错误表示并据此作出某种纳税

11、行为才可以引用税收合作信赖 【例题单选题】下列关于合作信赖主义的陈述错误的是()。A.合作信赖主义与法律主义存在一定冲突B.征纳双方关系从主流上看不是对抗的C.税务机关用行政处罚手段强制征税也是基于合作关系D.税务机关作出的解释或裁定存在错误时,纳税人并不承担法律责任,但纳税人因此而少缴的税款需要补缴答疑编号3609010109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税务机关作出的解释或裁定存在错误时,纳税人并不承担法律责任,甚至纳税人因此而少缴的税款也不必再补缴。 实质课税原则 依纳税人真实负担能力决定其税负,不能仅考核其表面是否符合课税要件。可以防止纳税人避税与偷税,增强税法适用的公正性 【例题单选题】纳税人通

12、过转让定价减少计税所得,税务机关有权重新估定计税价格,并据以计算应纳税额, 体现了税法基本原则中的()。A.公平主义原则 B.公平主义原则C.合作信赖主义原则 D.实质课税原则答疑编号3609010110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依纳税人真实负担能力决定其税负,不能仅考核其表面是否符合课税要件。 法律优位原则 法律行政法规规章。效力低的税法与效力高的税法发生冲突,效力低的税法即是无效的 略 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 对同一事项两部法律分别订有一般和特别规定时,特别规定的效力高于一般规定的效力 【例题单选题】下列关于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的陈述错误的是()。A.凡是特别法中作出规定的,即排除普通法的适用B.随

13、着特别法的规定,原有居于普通法地位的税法即告废止C.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打破了税法效力等级的限制D.居于特别法地位级别较低的税法,其效力可以高于作为普通法的级别较高的税法答疑编号3609010111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随着特别法的规定,原有居于普通法地位的税法继续有效 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 新法实施后,之前人们的行为不适用新法,而只沿用旧法 【例题单选题】对2001年1月1日车辆购置税暂行条例开始实施前购买的各类汽车使用的单位和个人,不征车辆购置税。这样处理,符合税法适用原则中的()。A.法律优位原则 B.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C.法律优位原则 D.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答疑编号3609010112正确

14、答案D 新法优于旧法原则 新法旧法对同一事项有不同规定时,新法效力优于旧法 【例题单选题】新法优于旧法原则的适用,以()为标志。A.新法公布的日期 B.税收法律事实发生的日期C.新法生效实施日期 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答疑编号3609010113正确答案C 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 实体法不具备溯及力,而程序法在特定条件下具备一定溯及力。即对于一项新税法公布实施前发生的纳税义务在新法公布实施后进入税款征收程序的,原则上新税法具有约束力 【例题单选题】税务机关在税务检查过程中发现某企业在新所得税法实施前的某项偷税行为,在计算该企业应当补缴的税金时按原税法执行,该处理遵循了()税法原则。A.新法优于旧

15、法原则 B.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C.程序优于实体原则 D.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答疑编号3609010114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实体法不具备溯及力,而程序法在特定条件下具备一定溯及力。按原税法计算应当补缴的税金,按新税法的方法来填表申报 程序优于实体原则 在税收争讼发生时,程序法优于实体法。(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也要先缴税,然后在通过诉讼解决,以保证税款及时、足额入库) 【例题单选题】纳税人必须在缴纳有争议的税款后,税务行政复议机关才能受理纳税人的复议申请,这体现了税法适用原则中的()。A.新法优于旧法原则 B.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C.程序优于实体原则 D.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答疑编号36090

16、10115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在税收争讼发生时,程序法优于实体法 【例题单选题】关于税法适用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是()。A.新法优于旧法原则的适用,以新法公布为标志B.提请税务行政复议必须缴清税款或提供纳税担保,体现了程序优于实体原则C.法律优位原则主要体现新法与旧法的效力关系D.程序性税法一律不得具备溯及力,体现了程序从新原则答疑编号3609010116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选项A,新法优于旧法原则的适用,以新法生效实施为标志;选项C,法律优位原则在税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处理不同等级税法的关系上;选项D,程序性税法在特定条件下具备一定的溯及力。 三、税法的效力与解释(一)税法的效力基本分类重点内容税

17、法的空间效力在全国范围内有效(除个别地区,包括港、澳、台和保税区) 在地方范围内有效(包括地方性税收法规、规章以及具特别法性质的法律、法规等)税法的时间效力 税法的生效(三种情况)税法通过一段时间后开始生效; 税法自通过发布之日起生效;税法公布后授权地方政府自行确定实施日期。这种税法生效方式实质是将税收管理权限下放给地方政府税法的失效(三种类型)以新税法代替旧税法;(常见方式)直接宣布废止; 税法本身规定废止的日期税法的溯及力我国及许多国家的税法都坚持不溯及既往的原则税法对人的效力 属人主义原则:凡是本国的公民或是居民,不管其身居国内或者国外,都受本国税法管辖属地主义原则:凡是本国领域内的法人

18、和个人,不管其身份如何,都适用本国税法。属人、属地相结合的原则(我国适用)(二)税法的解释:1.特性:专属性、权威性、针对性、普遍性和一般性【例题单选题】法定解释应严格按照法定解释权限进行,任何部门都不能超越权限进行解释,因此法定解释具有()。(2011年考题)A.全面性 B.专属性 C.判例性 D.目的性答疑编号3609010201正确答案B 2.原则:文本解释原则、立法目的原则、合理合法原则、经济实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3.分类:分 类解释主体法律效力按解释权限立法解释(通常指事后解释)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最高行政机关;地方立法机关 可作判案依据 司法解释(办理税务刑事案件和税务行政诉讼案

19、件做出的)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以及以上二者的联合解释 有法的效力,可作判案依据。在我国,税法的司法解释限于税收犯罪范围行政解释(执法中作出的) 国家税务行政主管机关,包括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执行中有普遍约束力,但原则上不作法庭判案的直接依据按解释尺度字面解释必须严格依税法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解释,既不扩大也不缩小。税法解释的基本方法,首先坚持字面解释限制解释对税法条文所进行的窄于其字面含义的解释扩充解释对税法条文所进行的大于其字面含义的解释【例题单选题】下列税法解释中不能作为法庭判案直接依据的是()。A.字面解释 B.扩大解释 C.行政解释 D.司法解释答疑编号360901

20、0202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字面解释和扩大解释是按解释尺度划分的,不涉及法律效力问题。行政解释执行中有普遍约束力,但原则上不作法庭判案的直接依据。 【例题单选题】下列有关税法解释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税法解释不具有针对性B.税法解释不具有专属性C.检察解释不可作为办案的依据D.税法立法解释通常为事后解释答疑编号3609010203正确答案D 【例题单选题】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劳务报酬所得按次征收”,实施条例规定“劳务报酬所得属于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这一税法解释属于()。A.司法解释 B.字面解释 C.扩充解释 D.行政解释答疑编号3609010204正确

21、答案C 四、税法作用(了解)五、税法与其他部门法关系种类重点内容税法与宪法的关系1.宪法是根本大法。税法属于部门法,其位阶低于宪法2.包括直接依据宪法的条款制定和依据宪法的原则精神制定两个层面 税法与民法的关系1.联系:借用了民法的概念、规则和原则。2.区别:调整的对象不同。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属于横向经济关系;而税法调整的是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税收征纳关系,属于纵向经济关系。税收法律关系的一方固定是国家及其税务机关;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双方则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法人、公民之间不固定的关系。法律关系的建立及其调整适用的原则不同。民事法律关系建立及其调整是按照自愿、

22、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进行的,民事主体双方的地位平等,意思表示自由。民法原则从总体上说不适用于税收法律关系的建立和调整。税收法律关系中,体现国家单方面的意志,权利义务关系不对等。调整的程序和手段不同 税法与行政法的关系1.联系: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税法具有行政法的一般特征:调整国家机关之间、国家机关与法人或自然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法律关系中居于领导地位的一方总是国家;体现国家单方面的意志,不需要双方意思表示一致;解决法律关系中的争议,一般都按照行政复议程序和行政诉讼程序进行。2.区别:税法具有经济分配的性质,并且是经济利益由纳税人向国家的无偿单向转移,这是一般行政法所不具备的;税法与社会再

23、生产,特别是物质资料再生产的全过程密切相连,不论是生产、交换、分配,还是消费,都是税法参与调节,其联系的深度和和广度是一般行政法所无法相比的;税法是一种义务性法规,并且是以货币收益转移的数额来作为纳税人所尽义务的基本度量,而行政法大多为授权性法规,少数义务性法规也不涉及货币收益的转移 税法与经济法的关系1.联系:税法具有较强的经济属性,即在税法运行过程中,始终伴随着经济分配的进行;经济法中的许多法律、法规是制定税法的重要依据;经济法中的一些概念、规则、原则也在税法中大量应用。2.区别:从调整对象来看,经济法调整的是经济管理关系,而税法调整对象则含有较多的税务行政管理的性质;税法属于义务性法规,

24、而经济法基本上属于授权性法规;税法解决争议的程序适用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行政法程序,而不适用经济法中的普通采用的协商、调解、仲裁、民事诉讼程序 税法与刑法的关系1.联系:税法与刑法在调整对象上有衔接和交叉;对税收犯罪的刑罚,在体系和内容上虽然可以认为是构成税法的一部分,但在其解释和执行上,主要还是依据刑法的有关规定;税收犯罪的司法调查程序同刑事犯罪的司法调查程序是一致的;税法与刑法都具备明显的强制性。并且,从一定意义上讲,刑法是实现税法强制性的最有力的保证。2.区别:从调整对象来看,刑法是通过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罪犯的惩罚来实现打击犯罪的目的;而税法是调整税收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两者分属

25、不同的法律部门;税法属于义务性法规,而刑法属于禁止性法规,二者性质不同;就法律责任的承担形式来说,对税收法律责任的追究形式是多重的,而对刑事法律责任的追究只能采用自由刑与财产刑的刑罚形式 税法与国际法的关系1.被一个国家承认的国际税法也应该是这个国家税法的组成部分;2.立法时会吸取国际法中合理的理论、原则及有关法律规范;3.国际法高于国内法的原则,使国际法对国内法的立法产生加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例题多选题】税法与刑法是从不同的角度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下列有关税法与刑法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有()。(2008年考题)A.税法属于权力性法规,刑法属于禁止性法规B.税收法律责任追究形式具有多重性,

26、刑事法律责任的追究只采用自由刑与财产刑形式C.刑法是实现税法强制性最有力的保证D.有关“危害税收征管罪”的规定,体现了税法与刑法在调整对象上的交叉E.对税收犯罪和刑事犯罪的司法调查程序不一致答疑编号3609010205正确答案BCD答案解析选项A,税法属于义务性法规;选项E,税收犯罪的司法调查程序同刑事犯罪的司法调查程序是一致的。 第二节 税收法律关系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点(一)概念:税收法律关系是税法所确认和调整的,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税收分配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二)特点:1.主体的一方只能是国家:一方可以是任何负有纳税义务的法人和自然人,但是另一方只能是国家。 2.体现国家单方面

27、的意志:只体现国家单方面的意志,不体现纳税人一方主体的意志。税收法律关系的成立、变更、消灭不以主体双方意思表示一致为要件。3.权利义务关系具有不对等性:纳税人和国家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但在权利义务方面具有不对等性。国家:权力义务;纳税人:义务权力。这种不对等性不仅表现在税法总体上,而且表现为各单行税法、法规中;不仅表现为实体利益上的不对等,而且表现为法律程序的不对等。4.具有财产所有权或支配权单向转移的性质。【例题多选题】税收法律关系的特点有()。A.体现国家单方面的意志B.权利义务关系具有不对等性C.主体的一方可以是纳税人,另一方只能是公益部门D.具有财产所有权或支配权单向转移的性质E.纳税人

28、享有的权利多于纳税人应尽的义务答疑编号3609010206正确答案ABD答案解析选项C,主体的一方可以是纳税人,另一方只能是国家;选项E,纳税人享有的权利少于纳税人应尽的义务。 二、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一)征税主体:国家是真正的征税主体,其通过法律授权方式赋予具体的国家职能机关代其行使征税权力,使得税务机关成为法律意义上的征税主体。1.税务机关职权(6项)2.税务机关职责(7项),注意多选题。其中提请注意的内容:A:税务机关的职权的:(1)税务违法处理权中注意对违反税法的纳税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触犯刑律的,移送有权机关追究刑事责任。(2)税收行政立法权(制定税收行政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3)

29、代位权和撤销权。其他项一看就知道,例如税收管理权、征收权、检查权。 B: 税务机关的职责:应当按照规定付给扣缴义务人代扣、代收税款的手续费。【例题单选题】下列职权中不属于税务机关职权的是()。A. 税收检查权B.税收行政立法权C.代位权和撤销权D.税收法律立法权答疑编号3609010207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税收法律立法权,属于国家权力机关的职权,税务机关没有制定税收法律的权力。 (二)纳税主体:纳税人(自然人、法人、非法人单位)1.纳税人权利(14项) 2.纳税人义务(10项)。1.纳税人权利:(1)保密权:税收违法行为信息不属于保密范围;(2)纳税申报方式选择权: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如采取邮寄

30、方式办理纳税申报,以邮政部门收据作为申报凭证。邮戳日期为实际申报日期。(3)申请延期申报权;经核准延期办理申报、报送事项的,应当在税法规定的纳税期内按照上期实际缴纳的税额或者税务机关核定的税额预缴税款。(4)申请延期缴纳税款权: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机关批准,可延期缴纳税款,最长不超过3个月。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满足一下任何一个条件,均可申请延期缴纳税款:1、不可抗力造成较大损失,正常经营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的;2、当期货币资金在扣除应付职工工资、社会保险费后,不足以缴纳税款的。(5)委托税务代理权:可以代理的事项很多,注意:除增值税专用发票外的发票领购手续。(6)税收法律救济权: a: 在纳税上

31、发生争议的,必须先缴纳或者解缴税款及滞纳金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然后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b: 对税务机关的处罚决定、强制执行措施或者税收保全措施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2.纳税人义务:(1)依法进行税务登记的义务: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天内,办理税务登记。(2)按时、如实申报的义务:没税款、减免税期间都按规定办理纳税申报。(3)按时缴纳税款的义务:未按规定缴纳的,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缴税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4)报告其他涉税信息的义务:a:合并时未缴清税款的,合并后的纳税人继续履行;分立时未缴清税款的,分立后

32、的纳税人承担连带责任;b:报告全部账户的义务(15日);c:较大财产处分的报告义务:欠税额5万以上的,处分不动产或大额资产前,应当报告。(三)其他税务当事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银行、工商、公安等。三、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消灭(一)产 生:以引起纳税义务成立的法律事实为标志。(二)变更原因: 1.由于纳税人自身的组织状况发生变化2.由于纳税人的经营或财产情况发生变化3.由于税务机关组织结构或管理方式的变化4.由于税法的修订或调整5.因不可抗拒力造成的破坏(三)消灭原因:1.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2.纳税义务因超过期限而消灭:我国税法规定,未征、少征税款的一般追缴期限为3年,超过3年,除特

33、殊情况外,税务机关不再追缴,税收法律关系消灭。3.纳税义务的免除4.某些税法的废止5.纳税主体的消失【例题单选题】下列关于税收法律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只能是国家B.税收法律关系中权利与义务具有对等性C.税收法律关系的成立不以征纳双方意思表示一致为要件D.征税权虽是国家法律授予的,但是可以放弃或转让答疑编号3609010208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选项A,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一方只能是国家;选项B,税收法律关系中权利与义务不对等性;选项D,征税权不得自由放弃或转让。 【例题多选题】下列情形中能引起税收法律关系消灭的有()。A.纳税义务的免除B.纳税人履行了纳税义务C.税务

34、机关组织结构发生变化D.纳税人自身组织结构发生变化E.某税法的废止答疑编号3609010209正确答案ABE答案解析选项C、D是引起税收法律关系变更的原因,不是税收法律关系消灭的原因。 第三节 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一、税收实体法:(税法的核心,没有税收实体法,税法体系不能成立)实体法的结构具有规范性和统一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税种与实体法的一一对应性,一税一法;税收要素的固定性: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计税依据、减税免税等。1.纳税义务人:是指税法中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分为自然人和法人两种。相关概念负税人:实际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与负税人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纳税人与

35、负税人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价格与价值背离,引起税负转移或转嫁。代扣代缴义务人:有义务从持有的纳税人收入中扣除其应纳税款并代为缴纳的企业、单位或个人。代收代缴义务人:有义务借助与纳税人的经济交往而向纳税人收取应纳税款并代为缴纳的单位。代征代缴义务人:因税法规定,受税务机关委托而代征税款的单位和个人。纳税单位:申报缴纳税款的单位,是纳税人的有效集合。2.课税对象:是税法中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征税的依据。课税对象体现不同税种征税的基本界限,决定着不同税种名称的由来以及各个税种在性质上的差别。课税对象是税法诸要素中的基础性要素: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最主要标志;体现着各种税的征税范围;其他要素

36、的内容一般都是以课税对象为基础确定的相关概念计税依据(税基):是税法规定的据以计算各种应征税款的依据或标准。课税对象与计税依据的关系:课税对象是指征税的目的物,计税依据则是在目的物已经确定的前提下,对目的物据以计算税款的依据或标准;课税对象是从质的方面对征税所作的规定,而计税依据则是从量的方面对征税所作的规定,是课税对象量的表现。计税依据在表现形态上有两种:A:价值形态(以征税对象的价值作为计税依据):课税对象和计税依据一般是一致的,例如所得税的所得额。B:实物形态(以征税对象的数量、重量、容积、面积等作为计税依据):课税对象和计税依据一般是不一致的,例如车船税的课税对象是各种车辆、船舶,而计

37、税依据则是乘船的吨位、数量等。【例题单选题】下列关于课税对象和计税依据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有()。A.所得税的课税对象和计税依据是一致的B.计税依据是课税对象量的表现C.计税依据是从质的方面对课税作出的规定,课税对象是从量的方面对课税作出的规定D.我国车船税的课税对象和计税依据是不一致的答疑编号3609010301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计税依据是从量的方面对课税作出的规定,课税对象是从质的方面对课税作出的规定。 税源:税款的最终来源,税收负担的归宿,表明纳税人负担能力。课税对象与税源的关系:国民收入分配中形成的各种收入为课税对象时,税源和课税对象是一致的(所得税类),但大多数情况下税源不等同于课税对

38、象(如营业税、消费税、房产税)。课税对象是据以征税的依据,税源表明纳税人的负担能力。税目:税目是课税对象的具体化,反映具体的征税范围,代表征税的广度。并不是所有税种都规定税目,但大多数税种,规定税目。分为列举税目和概括税目两类。【列举税目】将每一种商品或经营项目采用一一列举的方法,分别规定税目,必要时还可以在税目之下划分若干个细目。制定列举税目的优点是界限明确,便于征管人员掌握;缺点是税目过多,不便于查找,不利于征管(消费税)。又分为细例举和粗例举。【概括税目】按照商品大类或行业采用概括方法设计税目。制定概括税目的优点是税目较少,查找方便;缺点是税目过粗,不便于贯彻合理负担政策。又分为小概括和

39、大概括。【例题单选题】对税收实体法要素中有关课税对象的表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课税对象是国家据以征税的依据B.税目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最主要标志C.从实物形态分析,课税对象与计税依据是一致的D.从个人所得税来看,其课税对象与税源是不一致的答疑编号3609010302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选项B,课税对象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最主要标志;选项C,从实物形态分析,课税对象与计税依据是不一致的,价值形态二者才一致;选项D,从个人所得税来看,其课税对象与税源是一致的。 3.税率:税率是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比例,是计算税额的尺度,代表课税的深度,关系着国家的收入多少和纳税人的负担程度。是税

40、收制度的核心和灵魂。税率的形式: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其他形式。(1)比例税率:指同一征税对象或同一税目,不论数额大小只规定一个税率,都按同一比例征税。税额与课税对象成正比例关系。又分为产品比例税率(如增值税、消费税),行业比例税率(如营业税),地区差别比例税率(如城市维护建设税),有幅度的比例税率(如营业税娱乐业5%-20%)。特点:税率不随课税对象数额而变动;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纳税人相对直接负担越轻(但有悖于税收公平原则,调节能力不如累进税率);计算简便。【例题多选题】在我国现行税法中,采用地区差别,定额税率的税种有()。A.资源税 B.城镇土地使用税 C.耕地占用税 D.土地增值

41、税 E.城市维护建设税答疑编号3609010303正确答案ABC答案解析现行税制中的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和耕地占用税等属于地区差别定额税率,土地增值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采取比例税率。 【例题单选题】下列税种,实行超率累进税率的是()。(2011年考题)A.房产税 B.车船税 C.土地增值税 D.个人所得税答疑编号3609010304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土地增值税实行的是超率累进税率。 (2)累进税率:是指同一课税对象,随数量的增大,征收比例也随之增高的税率。一般多在收益课税中使用。累进税率的分类主要内容备注额累(绝对额分级累进)全额累进税率以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为基础计征税款的累进税率。1

42、.对具体纳税人来说。在应纳税所得额确定之后,相当于按照比例税率征税,计算方法比较简单。2.税收负担不合理,特别是在各级征税对象数额分界处可能发生税额增加超过征税对象数额增加的不合理现象 超额累进税率以课税对象数额超过前级的部分为基础计算应纳税的累进税率。1.计算方法比较复杂,征税对象数量越大,包括等级越多,计算步骤也越多;2.累进幅度比较缓和,税收负担较为合理;3.边际税率和平均税率不一致,税收负担的透明度差 典型例题见下超倍累进税率以课税对象数额相当于计税基数的倍数为累进依据,按超累方式计算应纳税额的税率。1.超倍累进率是绝对数时,超倍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2.是相对数时,超倍累进税率=超率

43、累进税率 率累(比率分级累进)全率累进税率略超率累进税率 以课税对象数额的相对率为累进依据,按超累方式计算应纳税额的税率。适用于土地增值税【例题单选题】下图为应用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应纳税额的图示(数轴代表应税收入),则级距为1500至2000,速算扣除数为()。(2000年考试原题)A.250 B.110 C.100 D.150答疑编号3609010305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全额累进应纳税额=200020%=400(元)超额累进税率应纳税额=5005%+(1000-500)10%+(1500-1000)15%+(2000-1500)20%=250(元)速算扣除数=400-250=150(元) 【例题单选题】下列关于累进税率的表述正确的是()。A.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复杂,累进程度缓和,税收负担透明度高B.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简单,但在累进分界点上税负呈跳跃式,不尽合理C.计税基数是绝对数时,超倍累进税率实际上是超率累进税率D.计税基数是相对数时,超额累进税率实际上是超倍累进税率答疑编号3609010306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