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村保护发展规划大纲湖南省人民政府.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120335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5.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村保护发展规划大纲湖南省人民政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XX村保护发展规划大纲湖南省人民政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XX村保护发展规划大纲湖南省人民政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XX村保护发展规划大纲湖南省人民政府.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XX村保护发展规划大纲湖南省人民政府.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村保护发展规划大纲湖南省人民政府.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村保护发展规划大纲湖南省人民政府.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附件XX村保护发展规划大纲(参考范本)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村镇建设处湖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二所2013年9月前 言 为方便全省科学组织编制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规范规划成果,确保规划质量,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求按时保质编制、审查和上报我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大纲,争取国家资金支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村镇建设处在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及其规划二所的大力支持下,以我省某村为例,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编制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大纲的范本,供各地参考借鉴。因范本编制的时间很短,内容不尽完善,请各地在具体编制规划时坚持因地制宜,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紧紧围绕资源比较集中的核心区域,科学规划,合

2、理布局,突出重点,严格保护,确保资源可持续利用。各地编制大纲的框架和主要内容,宜与范本保持基本一致。具体技术问题,请与湖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二所肖云所长联系(13974919668)。目 录1.XX村特征分析与价值评价11.1场地特征分析11.2历史环境要素11.3风貌构成11.4村落建设现状21.5建筑风貌和特征分析31.6传统建筑细部特征41.7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51.8价值评估52.XX村保护与发展规划112.1保护发展规划框架112.2分类分级保护规划112.3保护措施规划122.4传统建筑物构筑物122.5非物质文化遗产152.6传统村落发展规划152.7分期建设项目计划及

3、投资估算17说明:大纲文字内容应包括目录二级标题中的所有内容;大纲中必有的表格应包括景观资源分类一览表、现状建筑年代分类统计表、建筑保护与整治一览表、分期投资估算表等,另应根据各村落的自身情况增加其他有必要表格;必有的图纸应包括现状综合分析图、现状建筑分析图、分级保护规划图、建筑风貌保护及示意图,另应根据各村落的自身情况增加其他有必要图纸;必有照片应包括村落整体风貌照片、村落内主要的景观资源照片,村落周边环境照片等,可在文字中单独插入也可附在图纸里。1. XX村特征分析与价值评价1.1 场地特征分析影响聚落选址的因素很多,不仅包括自然生态因素,还包括社会文化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因素,XX村的选址

4、,显示了多种因素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其顺山势依次而造,酷似椅子,有“椅子福地”之称。但在定居之初,自然环境作为主导影响因素,使得XX村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自觉保持着整体形态的稳定状态。地形地貌特征:XX村处于马颈山、马粮山与观音山的狭长地带,村庄周围群山逶迤,地势起伏较大,主要山脉走向与区域构造方向基本一致,呈东北西南向伸展,山上植被丰富。岗地和山丘主要用作林地和园地,平地为农田和村庄建设用地。地质特征:村庄内地质土壤主要以红壤、黄壤为主,土层深厚,结构疏松,保水保肥性好,有机质含量较高,是各种植物生长的天然基地。水文特征:洽比河由北向南流经村落,由于地处降水充沛的山区,植被保护较好,水量丰富,

5、水质属中性淡水,含沙量较少。气候特征:XX村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全年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1.2 历史环境要素XX村苗族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苗族人民创造的精神文化,与汉、瑶等其它兄弟民族文化息息相关,相互渗透,却又有其独特的东西,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文化遗产中难得的文化瑰宝。从湘西整个历史时期的背景来看,XX村在湘西清代的历史上是一个繁荣的苗族古村落,是通往花垣、保靖的必经之道,传统驿道商业文化底蕴深厚。1.3 风貌构成(一)人工要素:XX村是苗族传统村落空间历史遗存的缩影,凝聚了苗族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全寨目前现存苗族古建筑

6、民居57栋,约200间,13000平方米,有堡寨楼、垛口、枪眼、燎望台,院坪村巷均用青石板铺就,户户相连,村村相通。建筑多为悬山顶穿斗抬梁式结构,青瓦屋面,翘脚飞扬,其木雕石刻,柱础、窗花、彩绘等多姿多彩,特色鲜明,充分体现了苗族工匠丰富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表1-1 现状文物资源一览表文物名称级别建造年代现状情况国家级省级市级(二)自然要素:XX村深藏在云贵高原最末端之中,坐落在海拔800多米的马颈山、马粮山和观音山环保的峡谷中,发源于保靖县吕洞山区的洽比河穿村而过,浇灌着两岸农田。XX村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全年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三)人文环境要素:该村始建于清乾隆末

7、年,乾嘉苗民起义失败后,苗寨被焚毁,大部分举家背井离乡,留下来的幸存者在废墟上依山伴水恢复重建,继续守望着这块“风水宝地”,繁衍生息。民国年间成立了中窝乡,管辖德夯、矮寨、坪郎、庄家和平年,1945年并乡后改为XX。表1-2 景观资源分类一览表(必要表格)景观资源类型代表资源传统文化资源古建筑群、古桥、水车、水碾、造纸坊、人文活动苗族刺绣、打花带、织布、造纸、榨油、碾米、打戽桶、打土炮、罩鱼待客、猴儿鼓、武术、舞狮、傩戏、法术、山歌水域风光和生物景观恰比河、恰比河两岸基本农田地文景观马颈山、马粮山和观音山1.4 村落建设现状XX村依山而建,恰比河从村前流过,河流两岸峡谷,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现

8、状建设用地功能分区比较明确,主要分为村民居住用地、公共建筑用地、农林种植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和水域五类,村落建设用地较为集中。目前,全寨共X户、X人,人均纯收入X元,土地总面积X亩,耕地X亩,林地X亩。表1-3 XX村人口现状一览表户数(户)人口(人)主要从事行业总数男性女性14岁以下儿童65岁以上老人XXXXXXX道路交通方面,XX村有一条公路从南往北穿过村落,道路宽4.5米,水泥路面,为村落主要对外交通道路,同时也是往花垣、保靖等其它县的过境道路。村落入口位于村南部500米处设有入口牌坊,村民在此迎接宾客的到来。村落内部道路主要为青石板道路,宽约1米,顺应地形的高低起伏与建筑的错落有致,形成

9、独具苗族景观空间特色的道路空间。1.5 建筑风貌和特征分析(一)建筑风貌XX村内保留较好风貌的传统建筑为村内的乡公所,高度为2层,是清末明初时期的建筑,带有典型的民国建筑风格,却又与村内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较为协调,该建筑为省级文物保护建筑;村内有大量的清代和民国时期民居,多为木结构,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这些都属于重点风貌建筑。 较好风貌现代建筑,为解放后建设的有传统风貌的新民居,小青瓦坡屋顶,有些外墙进行了粉刷和砖砌。较差风貌现代建筑,层数多为2-3层左右,为90年代以后修建的新建筑,外墙饰白色或转红色面砖,部分新建建筑还采用马头墙这一形式,明显与当地民族特色严重不符,立面无论是在色彩、材料等

10、方面更不符合与XX村风貌协调的要求,对整个古村落景观破坏较大。(二)建筑年代XX村村内建筑布局较为紧凑,但新老建筑的分布较为混乱,呈现出不同的年代建筑特点与建筑风貌,从整体情况而言,建筑年代主要以清代的建筑、民国时期的建筑、6080年代建筑和90年代至今四个时间段进行分类。在村内,绝大多数的传统建筑建造于清代和民国年间,约占一半般左右,建筑大多为湘西民居,集中成片,是村内风貌的主导部分,解放后的新建筑(主要建造年代为60-80年代)也占有一定比例,这些建筑多为居民自建低层住宅,建筑风貌也属于传统风貌建筑,与传统风貌建筑较为协调;但90年代后至今建造的新建筑都为砖混结构,极大的破坏了村内的传统风

11、貌,与传统建筑环境极其不协调。表1-4 XX村现状建筑年代分类统计表(必要表格)明代及以前建筑清代建筑民国建筑50-70年代建筑80年代后建筑合 计建筑面积(平方米)XXXXXX所占比例(%)XXXXXX(三)建筑质量房屋的质量状态和风貌特征同它的建造年代基本吻合,表现出一个规律,90年代至今建造的房子大部分都质量较好,但在风貌上不符要求。在体量上,形体和构件都和传统建筑有一定冲突,如不加以及时控制,将对XX村的风貌造成更大的破坏。60-80年代修建的房子至今已有一定历史,质量大多一般,这个时期的建筑多为木结构,与传统风貌建筑较为协调;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建筑则是保护的重点;村内还有少量缺乏日常的

12、维护的传统木构建筑,虽然原有建筑形式保留,但门窗、墙体和屋顶已有较大程度的破坏。需要尽快采取措施加以保护修缮,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有些价值很高的文物古迹质量很差。(四)建筑高度XX村内现状建筑分为为一层、二层、三层,以一层的传统民居建筑为主。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2000年后由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出现了一定规模的拆旧建新情况,但村内内基本保持着二层左右的高度,仅有一栋三层的建筑,高度基本控制得较好,XX村周边视觉环境基本得到保障。1.6 传统建筑细部特征(一)窗古村落的窗户为木制窗,按其开启方式及分布位置主要为平开窗,少有横披。平开窗因其经济实用而被广泛采用,窗通常分为左右两扇,扇叶大小和材质

13、以屋主的喜好及木材而定。横披多用于高墙的门窗上方,因墙壁过高而加设的,一般不能开启。窗户棂格的装饰图案丰富多样,各户不同。各种基本形式相互嵌套衍生出的图案,形式丰富多样。(二)撑拱古村落的撑拱为支撑屋檐的结构,其图案多以抽象的花纹为主。撑拱的装饰简洁有致,以一种图案为主体,将木材简洁加工使之有曲线的外形,强调形体线条的流畅和整体的效果。其实用性强于装饰性。(三)雕花雕花造型古朴大方,雕刻精致,显示出古村落丰富雅致的生活情调,多以质地细密的木材制成。内容多以植物、卷草、云纹为主,转角边缘等次要部位饰以曲线,以柔化直角的刚硬线条,体现吉祥如意的愿望,颇具特点。1.7 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XX村是当地

14、苗族真正的“苗鼓舞”和“四月八”的发源地。苗语“重午”,汉语“中心、大度、吉祥”之意。到目前为止还保存着许多相关的民间工艺,有苗族刺绣、打花带、织布、造纸、榨油、碾米,还有一系列原生态的生活休闲节目,如猴儿鼓、武术、舞狮、傩戏、法术、山歌等,村民人人能歌善舞,当地苗族同胞自编自演的极具民族风情和生活气息的农家乐、田里罩鱼、打戽桶、巫傩绝技等节目多次在湘鄂黔渝四省市边区民族民间艺术大赛上获大奖,同时在祭祀、民间医药、民间文学、民间手工艺等方面特色突出。1.8 价值评估(一)价值评估体系的构建为了研究XX村空间布局的聚落特征,掌握当地原住民的历史发展脉落,我们从史实和文献中寻找村落发展的点滴记忆,

15、解读村落构成中建筑、山水、道路等风貌背后的历史、社会、文化信息,分析村落的自然景观特色,通过座谈与走访等方式感受其民族风情和风俗习惯,多方面、多角度地总结XX村存在在长期生长过程中所特有的空间布局,从而总结出其所在价值。XX村按照历史功能和使用特性来分,一般包括历史建构筑物、近现代建构筑物、石刻等基本类型;按照空间形态和格局特征则可分为“点、线、面 (点:独立实体要素,即乡公所;线:村内巷道;面:围合实体要素)3类。通过对“点、线、面”的试评估.进一步完善评估指标体系。表1-5 历史文化价值评估的基本指标表资源类型一级指标及其权重二级因子点状历史文化资源建筑艺术/科学价值(25%)(1)是否著

16、名建筑师设计(2)反映历史时期艺术创作和建筑技术(3)反映某种典型的风格和特殊的建筑类型历史价值(35%)(1)反映历史时代特征(2)与历史事件相关(3)与历史人物相关(4)在历史格局中的地位环境价值(30%)(1)与城市开放空间、城市干道的关系(2)是否形成地标景观(3)是否位于历史地段内(4)是否位于风景区内(5)在文化空间网络中的地位使用价值(10%)(1)现状保存状况建筑质量(2)与现代功能的关系(3)建筑的再利用转换和发掘新功能的修缮成本线性历史巷道历史价值(30%)(1)在国际国内的历史知名度(2)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相关(3)在历史空间格局中的地位景观价值(30%)(1)空间环境风

17、貌连续性(2)文化、艺术或科学价值环境区位影响(20%)(1)与周边开放空间、交通干道的关系(2)是否有地标景观功能活力(20%)(1)可供挖掘和展示的潜力(2)现状保存状况(3)个体资源级别与丰富度(4)现代功能适应性面状历史文化资源格局与风貌(50%)(1)构成要素完整性(2)建筑风貌连续完整性(3)历史建筑所占比例(4)与自然山水互动关系(5)用地规模整体历史价值(20%)(1)类型稀缺性:时代代表性;历史格局关联度个体资源重要性(10%)(1)文物古迹情况:无形要素影响度功能活力(20%)(1)现状保存状况(2)传统功能保存状况(3)现代功能适应性(二)评估结论通过对指标的逐条解析,得

18、出以下结论:在点状历史文化资源(乡公所)方面,XX村的优劣势体现在建筑科学价值与历史价值,由于缺乏文献资料,对乡公所的设计者已无从考究,在历史格局中的定位也缺乏领军效应;优劣势体现在环境价值和使用价值,虽其地处偏远,建筑风格却在苗寨中独树一帜,中西结合却不失协调,且保存较为完好,完成建筑的再利用转换工作较为简单,发掘新功能的修缮成本也较低。在线性历史巷道(村内巷道)方面,XX村的优劣势同样体现在历史价值,村内的巷道虽有一定年代,但较为普遍,且损坏严重,替代率高;在景观价值这一点也较为弱势,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不高,加之交通闭塞,环境影响评分也不高;其功能活力价值更是少之又少。因此XX村在线性历

19、史巷道方面价值较低。在面状历史文化资源(围合实体要素)方面,XX村的劣势主要体现在从上个世纪末开始新建的建筑,其风貌与传统建筑极不协调,严重的破坏了古村落的整体性及建筑风貌的连续性,但古村落在格局与风貌这点上整体仍是优势,因为古村落的建筑风貌整体的延续性较好,从清末、民初,一直到解放初、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等都有代表,历史建筑所占比例大,且与自然山水关系协调(除新建砖房);民国建筑(乡公所)与传统建筑的特有搭配且不失协调,具有类型稀缺性,因此在整体历史价值和个体资源重要性这两点有较大优势;古村落整体山水环境非常优美,部分历史传统(服装、风俗)仍清晰可见,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农耕、晒谷、放牛)得以保存

20、延续,且有一定的现代功能适应性(逐渐开放),因此在功能活力也具有较大优势。附:现状照片堡寨楼 乡公所 寨门 XX村整体格局现状 碾坊 水车图- 现状照片附:现状分析图(重点反应现状景观资源分布、建筑年代质量风貌及高度现状、道路交通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等,可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用一张图或多张图表达。)图1-2 现状综合分析图(必要图纸)图1-3 现状建筑分析图(必要图纸)2. XX村保护与发展规划2.1 保护发展规划框架遗存RBmains对现状资源情况进行盘点。RBmains保护RBmains系统整理并确定传统建筑的保护模式。RBmains更新RBmains提取传统村落的核心要素,注入新的功能和业态

21、。RBmains复苏RBmains通过对传统村落的系统规划,恢复街区活力。RBmains再现RBmains对传统村落的重要节点、历史建筑、街道景观等进行详细设计,重现传统村落的往日风采。RBmains2.2 分类分级保护规划为保护村落现有格局,控制村落发展对自然山体、水域的破坏,保护农田、耕地,将规划范围分为4个等级,分别是核心保护区、自然环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和风貌协调区,总面积为X公顷。(一)核心保护区为保存古村落生活的原真性,保护古村落格局和文化环境,将XX村现状村落形成的一片居住聚居地划定为核心保护区。该区域建筑风格独特,地方民族风情浓郁,是苗族传统村落空间历史遗存的缩影,是苗族村落特

22、色的物质载体。规划面积约X公顷。规划要求对村落特有的苗族居住聚居地进行严格保护,严禁在该区乱拆乱建,严禁随意改变现有村落格局和建筑风貌。严格保护传统建筑的空间布局、群体组合、结构形式、色彩、材料与门窗细部,在修缮、更新、重建中必须按原风貌以“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严格控制新建建筑,不得随意加建改建。严格保护街道空间格局和风貌,采用石材修补石板路、台阶。恢复重要历史建筑;对风貌不协调的建筑进行立面改造和局部环境改造;拆除影响传统风貌景观的建筑。(二)自然环境保护区由于村落的特殊性,规划将周边的基本农田划为自然环境保护区域,以保护村落的原始风貌,衬托古村落自然朴实的气氛及田园环境。规划面积约X公顷。

23、规划要求严禁占用及改变农田使用性质,以发展观光农业为主,同时可作为开展传统苗寨农耕文化体验活动场所。(三)建设控制区建设控制区范围确定为南北侧以恰比河为界,东西向至山体。规划面积约X公顷。规划要求以村落入口牌坊为界,入口牌坊北部建筑严格按原风貌以“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且不得破坏现有村落布局及山水环境。入口牌坊南部建筑立面应尽量采用传统特色或经提炼的传统建筑符号,避免大面积使用玻璃幕墙和铝板等现代材料。(四)风貌协调区以村落主要空间观赏点视线背景为限,以视线可及周边群山山脊线为界,划定村落风貌协调区,控制村落外部空间环境,规划面积约X公顷。规划要求严禁对现有植物乱砍滥伐及对山体大的填挖方;保证

24、视野通畅;严格控制对其风貌有不良影响和破坏的建设项目,在山体范围内不得修建与旅游景观无关的任何建构筑物。2.3 保护措施规划自然环境要素的主要保护策略为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严格控制人工建设的发生与蔓延,保护山体植被与水源清洁,保护生物资源的多样性,严禁掠夺性的资源开发。人工环境要素主要为古建筑群,主要有堡寨楼、垛口、枪眼、燎望台等。人工环境要素的主要保护策略为保护村落基本布局形态,慎重维修及合理利用各种类型的人工环境要素,严格控制及审批历史构筑物保护范围内的新建设,严禁破坏历史建筑外部界面的改建活动,并根据历史资料适当整理与缝合已失落的连续性空间体系。人文环境要素的主要保护策略为维护及创建古村落

25、居民的现实社会生活网络,补充及重现社会生活所需的场所空间,重视体现地方性与民族性的传统文化的整理与创造发展,重视对村民与外来人口的教育与熏陶。2.4 传统建筑物构筑物(一)建筑风貌保护更新规划根据建筑质量、风貌以及建筑所处位置的要求确定建筑更新保护方式。1、保护对建筑风貌较好,建筑质量好或中等的建筑采取保护措施。保存现状,真实反映历史遗存,反映历史生活的原真性。对个别构件加以维修,剔除近年加建部分,恢复原有建筑和院落空间。2、修缮对建筑风貌一般,建筑质量中等的建筑实施修缮和恢复。保持原有建筑结构不变,更换门窗,添加细部,立面油漆。同时,重点对建筑内部加以更新改造和结构加固,完善市政设施,满足居

26、民生活需要。3、更新对建筑风貌较差,建筑质量好的近期建筑实施外立面改造,通过平改坡,盖小青瓦屋面,木板包装,刷板栗漆,建筑形式上增加门窗雕花、雕刻柱础等各种民族特色符号,使之与古村落传统风貌相协调。4、拆除对建筑质量差的危房及严重影响古村落风貌的现代建筑采取拆除新建。新建建筑形式须采用小青瓦屋面、木板墙、木门木窗,严禁使用瓷砖等现代材料,与传统风貌协调。符合建筑设计规范,改善居住环境质量,满足居民生活需要。为整治空间环境需要,村内需拆迁建筑10栋,面积共计1467.7平方米。表2-1 建筑保护与整治一览表(必要表格)编号使用性质建筑面积建筑年代建筑风貌建筑结构建筑质量改造方式134680差砖木

27、一般B240080一般砖木一般B3幼儿园38480差砖木一般B49170差砖混差D5文庙107650以前好砖木好A6162980差砖木一般B734680差砖木一般B820890一般砖混好C910备注:A保护 B修缮 C更新 D拆除表2-2 经济技术指标表项目面积备注保留建筑796.58共6栋,保护现状,个别加以维修修缮建筑5278.77共68栋,建筑结构不变,改造立面为主更新建筑1355.02共15栋,需更新与传统风貌协调拆除建筑1467.69共10栋以砖混结构为主新建建筑7608.55共新建22栋,其中民居20栋,村部和游客中心各一栋,砖木结构,1-2层为主表2-3 拆除建筑一览表编号 砖混

28、1#砖混2#砖混3#砖混4#砖混8#砖混9#砖混13#砖混14#砖混15#木构60#户主XXXXXXXXXX面积()74.2668.76148.92110.1855.33313.84310.3993.53198.5993.89拆除原因破坏入口景观破坏入口景观影响整体风貌影响整体风貌影响整体风貌遮挡视线影响整体风貌影响整体风貌影响整体风貌遮挡空间新建项目改为耕地改为耕地改为耕地改为耕地改为开敞空间改为开敞空间改为公共空间改为公共空间改为公共空间改为公共空间(二)建筑高度控制严格控制原有建筑高度,以周边山体为天际线,新建或改建建筑一层建筑高度不超过3米,二层不超过6米,居住建筑层数不超过2层。2.

29、5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遗产保护规划应遵循特色原则、发展原则和协调原则,突出以苗鼓舞、造纸房、碾米坊等苗家文化和田园文化为代表的古村落文化特色,提升文化品位,给古老的非物质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与物质文化建设协调发展。规划要求保护古村落的格局、街巷空间和古建筑群等历史文化载体,延续古村落传统文化环境;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进课堂活动。将苗族民间文化遗产列入XX村乃至矮寨镇中小学教育和各级党校、团校、夜校教学科目,编撰乡土教材,全面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进行文化情感培养,增强青少年及人们的文化自觉意识;加大对民族节日活动的宣传与扶持力度。重视“苗鼓舞”和“四月八”节日的开展,采取宣传车、宣传栏及电视报纸

30、等新闻媒介加大宣传力度,对于弘扬本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取多种措施培养和保护传承人。培养和保护传承人,是保护和传承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的方式之一。通过政府奖罚的方式,多渠道强措施地保护和培养传承人;利用非物质文化资源优势,结合旅游和现代居民生活需要,保护和恢复古村落历史悠久的特色建筑和构筑物,如堡寨楼、碾房、造纸坊、古桥等,并通过文化这块平台,将自然风光与苗族节日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民俗风情相结合,形成旅游文化优势,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2.6 传统村落发展规划(一)发展定位XX村是苗族传统村落空间历史遗存的缩影,凝聚了苗族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被第一批列入了中国传统

31、村落名单,是“湖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落”、“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规划以“整体保护,重点整治,发展旅游,改善居住”为保护纲领,将XX村定位为:“弘扬苗族文化之源,展现神秘湘西之魂。”(二)用地发展规划规划采取“继承村落布局特色,集约利用土地”的方针选择建设用地。同时建设用地的选择应符合苗族布局特色和建设习惯,节约土地、保护农田,不得破坏村落整体风貌。规划将原有村落居住用地区设为古建筑保护区,并禁止在保护区内随意增加新建民居建筑,维持原有传统空间格局,但为满足村民生产和生活要求,村落建设用地主要选择两处,分别为:北部山地建设区:该区位于核心保护区东北部山坡地,遵循精明增长原则,采用填充式开发的模式

32、,规划建筑沿山地形成的梯形居住区,与原有坡地组团有机融合,营造并增显苗寨山地建筑特色景观。南部建设区:村落南部靠近村口位置新建游客服务中心及相应的旅游服务设施,并在附近新建停车场,外围车辆截流在村落入口外围。(三)道路交通规划1、对外交通规划从保护景观、保护环境以及扩大古村落景观容量的角度出发,在满足对外交通、过境交通的前提下,尽可能将大规模旅游车截流在外围,避免过境交通对村落产生干扰。规划在XX村规划范围内近期保留现有村落对外交通道路,中期将G209改至沿恰比河西侧,使过境交通引向村落外围。规划在入口牌坊南侧村落主要道路旁,修建生态田园停车场。旅游车、小汽车均集中在此,游客下车后,步行约50

33、0米沿河道进入苗寨核心保护区,将XX村隐入山峦深处,增添了古村落的神秘感。在满足村落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减小对外交通对古村落氛围的影响。2、内部交通村落内部道路规划重点是理顺各村落之间的联系道路及入户道路。规划维持原有道路布局形式,将各村落居住片现有主路与G209有机相连,形成通达的通寨道路。同时对内部道路进行整治和完善,将景观较好地段适当拓宽,形成一个导向性明显的村内游览步行道。通寨道路宽度约3.54米水泥路;入户道路宽度为1.52.0米,采用天然面青石板路面。同时为完善旅游道路交通组织,规划增加部分景点联系道路,在村落东西两侧山体增加两条登山游步道,采用石头垒砌,宽约1.5米。2、村落中街巷

34、保持现有的尺度、比例和步行方式,保留原有步行空间感受。3、原有过境公路入XX村路段保留,作为游客进入古村落主要的步行通道,非特殊情况下不得有其它机动车辆进入。(四)重要节点保护更新规划为保持村落景观风貌的完整,突出村落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共生关系,规划对村落重要的景观节点提出建设方案: 1、入口景观区:依托现有入口牌坊在其附近新建售票处、停车场及游人集散中心,建设既要符合苗寨村落布局规律,又必须与整个村落环境相协调。规划应具有门户及标识性质,景观主要由绿化、构筑物及特色小品等组成,重点突出XX村的人文特色及文化内涵。2、村落中心景观区:村落中心景观区包括乡公所和村民活动中心。重点更新乡公所附近用地

35、,依照地势在乡公所前坪建设水景、农田及小型广场,结合微地形及乡土植物营造自然景观,同时与对面山体形成对景,形成良好的自然景观。村民活动中心包括村落医疗卫生室、村民办公用房及活动场地,靠近恰比河处设置亲水栈道,为村民及游客提供一定的公共活动空间。同时,对周围农田进行严格保护,严禁村落发展建设对此侵占,以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为主导。部分农田在不改变使用性质的前提下可开设为让游客参与体会苗族农耕文化的场所,提高村落田园风光的观赏性。3、田园风光保护区:恰比河沿岸规划为田园风光保护区,保护现有农田原貌,建设2米宽田埂游步道,增加游客的体验性及趣味性。4、观景平台:规划在西侧山体上增加观景平台,平台使

36、用防腐木与周围自然环境相结合,观景平台为游客及摄影爱好者提供了观赏村落的最佳角度。(五)旅游发展规划吉首市XX村旅游以中国湘、黔、鄂、渝之交苗疆文化古村落为游览核心内容,结合德夯苗寨、矮寨公路奇观和矮寨特大悬索桥等特色旅游资源共同打造集自然山水、苗家风情、农家休闲、民俗体验兼寻幽探古等内容为一体的原生态民族村落旅游精品区。规划将XX村区划分为旅游配套服务区、旅游核心游览区、传统农业观光区和外围游览观光区4个功能区。通过大众传媒和互联网等营销手段进行大力宣传。2.7 分期建设项目计划及投资估算建设时序分为近期建设、中期扩展、远期发展完善三个阶段,近期建设至2018年,中期扩展期限为2019202

37、4年,远期发展完善期限为20252030年。重点在于近期建设内容。近期建设(2013年2018年)完成搬迁拆除、村庄风貌整建、道路工程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中期扩展(2019年2024年)完成旅游服务设施、庭院绿化,远期发展(2025年2030年)的重点在于旅游服务设施的完善和旅游项目的开发等建设内容。二、投资估算表2-4 分期投资估算表(必要表格)序号建设项目建设性质单价投资估算(万)整建计划备注 一道路交通1村落游览道路新建、绿化280元/米2013-20182内部道路改建、绿化180元/米2013-2018其中50万用于改建,10万用于绿化风雨桥新建1000元/2019-20243停车

38、场新建、硬化260元/2013-2018二公共设施 1新建游客服务中心新建900元/2019-2024包括旅游接待、苗族特色商业、邮政代办点等功能用房面积约为1000平方米2新建活动中心新建800元/2019-2024包括村部办公、会议室、村民活动室等功能用房面积约为800平方米3其它新建2025-2030三村庄风貌整建 1庭院绿化新建2019-20242民居改造改建 20000元/户2013-2018修缮和整治现有建筑3拆迁新建居民住宅新建40-60万/栋2013-2018共10栋4新建居民住宅新建35-50万/栋2019-2024共10栋5水坝改建2013-2018改建滚水坝和拦水坝6民俗

39、类市政小品、文化宣传板等改建、新建2013-2018恢复古村落原有碾坊、水车、宣传牌、指路牌及景物标志等7集中绿地、广场 新建2013-20188河道整治改建2013-20189其他新建2025-2030四新建基础设施1电力、电信设施新建2013-20182给水设施 新建2013-2018给水水池、给水管网、集成污水处理、污水管道、水塘硬化、渠道硬化3污水设施 新建2013-20184环卫设施新建2013-20185防灾减灾设施新建2013-20186其他2013-2018土地平整五总计近期建设(2013年2018年)投资XX万元,中期建设(2019年2024年)投资XX万元,远期建设(20252030年)投资XX万元。附:保护发展规划图(重点反应各类保护区和控制界限、建筑分类保护措施、道路交通组织及旅游线路组织等,可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用一张图或多张图表达。)图2-1 分级保护规划图(必要图纸)图2-2 规划总平面图图2-3 建筑风貌保护及示意图(必要图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