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知识基本概念.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20683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规划知识基本概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规划知识基本概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规划知识基本概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规划知识基本概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规划知识基本概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规划知识基本概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划知识基本概念.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规划知识基本概念 作者:佚名 规划园地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86 更新时间:2010-3-1 城市红线:是指城市规划区内依法规划,建设的城市道路两侧边界控制线,包括规划和已建成的城市主、次干道、国道、省道、高速公路、供水、排水、燃气、电力、电讯、管沟、消防疏散通道、防洪堤等内容。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按照城市现有绿地、风景名胜、自然地貌以及已批准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所涉及的绿化地域划定。新建工程项目的用地选址,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的要求。 市区将划定城市绿线的区域主要有:公共绿地、防护绿地、风景林地、道路绿地、生产绿地等;古典园林、风景名胜区、古树名木规定的保护范

2、围等;水体及其他对城市生态和景观产生积极作用的区域。城市紫线:是指城市规划区内依法规划、保护的历史文化建设的边界控制线,包括国家、省、市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和文物保护等内容。城市蓝线:是指城市规划区内依法规划、建设或保护的现有城市水体规划水期边界控制线。包括规划和已建成的自然的江、河、湖泊、溪流、沼泽地、自然湿地、水塘、水库、景观水系等内容。建筑红线:城市道路两侧控制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如外墙、台阶等)靠临街面的界线,又称建筑控制线。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绿带:在城市组团之间、城市周围或经相邻城市之间设置的用以控制城市扩展的绿色开敞空间。绿地率:城市一定

3、地区内各类绿化用地总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比例。公共绿地:向公众开放,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绿化用地,包括其范围内的水域。1、公园:指综合性公园、纪念性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古典园林、风景名胜公园和居住区小公园等用地。2、街头绿地:指沿道路、河湖、海岸和城墙等,设有一定游憩设施或起装饰性作用的绿化用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非农业人口每人拥有的公共绿地面积。计算公式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 城市公共绿地面积 / 城市非农业人口绿化覆盖率:一定区域内绿化覆盖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比例。绿化覆盖面积按用于绿化的乔、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垂直投影统计。小城镇规划管理中的几个技术问题(一)一、小城镇等级

4、、规模及分类(1)小城镇等级层次分为县城镇、中心镇、一般镇三个等级。(2)小城镇的人口规模分大、中、小三级,并宜符合表1小城镇人口分级规模的规定。表1 小城镇人口分级规模(万人)人口规模分级一般镇县城镇中心镇大35中1325小12注:1.东部、中部地区中心镇3万人以上为合适规模,规划应重点发展。2.除西部和边远地区外,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一般应减少1万人以下小城镇数量。(3)小城镇经济地区划分为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一般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4)小城镇按不同空间分布划分,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位于大中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紧临其中心城区的郊区小城镇,即“紧临型小城镇”。第二类,距中心城市相对

5、较近,沿主要交通干线等较集中分布的小城镇,即“近郊型小城镇”。第三类,远离城市,没有连片发展可能,相对独立,分散分布的小城镇,即“偏远型独立小城镇”。按空间形态划分,上述第一类小城镇多为“密集型”,第二类小城镇多为“线轴型”,也有“密集型”,第三类为“点状(分散)型”。(5)小城镇按功能分类一般可分为: 综合型小城镇:一般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小城镇。 特色产业型小城镇:利用当地特色资源,形成主导产业的小城镇。a. 工业主导型小城镇:工业主导地位的小城镇。b. 商贸流通型小城镇:包括以工贸为主的工贸型、以边贸为主的边贸型等类型小城镇。 其他类型小城镇,如历史文化名镇等。小城镇按功能详细分类可

6、按表2划分。表2 小城镇按功能的分类大 类小 类特 征作为社会实体的小城镇 行政中心小城镇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县政府所在地的县城镇,镇政府所在地的建制镇,乡政府所在地的集镇。城镇内的行政机构和文化设施较齐全 作为经济实体的小城镇工业型小城镇产业结构以工业为主,在农村社会总产值中,工业产值占的比重大,从事工业生产的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比重大。工农关系密切,镇乡关系密切。乡镇工业有一定规模,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有一定水平,产品质量、品种能够占领市场。工厂设备、仓储库房、交通设施比较完善农业型小城镇产业结构以第一产业为基础,多数是我国商品粮、经济作物、禽畜等生产基地,并有为其服务的产前、

7、产中、产后的社会服务体系渔业型小城镇沿江河、湖海的小城镇,以捕捞、养殖和水产品加工、储藏等为主导产业牧业型小城镇以保护野生动物、饲养、放牧、畜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草原地带和部分山区,同时又是牧区的生产生活、交通服务中心林业型小城镇分布在江河中上游的山区林带,由森林开发、木材加工基地转化为育林和生态保护区,以森林保护、培育、木材综合利用为主导产业,同时也是林区生产生活、流通服务中心工矿型小城镇随着矿产资源的开采与加工逐渐形成,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商业、运输业、建筑业、服务业等也随之发展旅游观光型小城镇具有名胜古迹或自然风景及人文资源,以发展旅游业及为其服务的第三产业或无污染的第

8、二产业为主。交通方便,游乐服务、饮食业等都比较发达交通型小城镇具有位置优势,多位于公路、铁路、水运、海运的交通中心,能形成一定区域内的客流、物流中心流通型小城镇以商品流通为主,运输业和服务业比较发达,多由传统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发展而来,服务半径一般在1520km,设有贸易市场或专业市场、转运站、客栈、仓库等口岸型小城镇位于沿海、沿江河的港口口岸,以发展对外商品流通为主,也包括那些与邻国有互贸资源和互贸条件的边境口岸的小城镇,这些小城镇多以陆路或界河的水上交通为主其他类型小城镇历史古镇文化名镇历史悠久,有些从十二世纪的宋朝或十四世纪的明朝开始就已经聚居了上千人口。具有一些代表性的、典型民族风格的或

9、鲜明地域特点的建筑群,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的文物,“文、古”特色显著小城镇规划管理中的几个技术问题(二)二、小城镇道路交通规划(1)小城镇道路分类与分级小城镇对外交通包括公路、铁路和水路,并以公路为主,铁路、水路为辅。 公路分类分级公路是联系小城镇与城市之间、小城镇与小城镇之间的道路,县(市)域和小城镇所辖地域范围涉及的公路按其在公路网中的地位分干线公路和支线公路,其中干线公路分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按技术等级划分可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 小城镇镇区道路分类分级小城镇道路是小城镇中各用地功能地块之间的联系网络,是小城镇的骨架与“动脉”。小城镇道路分级

10、如表3规定。表3 小城镇道路分级镇 等 级人口规模道 路 分 级干 路支(巷)路一二三四县城镇大中小中心镇大中小一般镇大中小注:其中应设;可设。(2)小城镇道路路网规划技术指标各级道路规划的车速、红线宽、车行道宽、人行道宽、道路间距技术指标和道路网密度规划技术指标如表4。表4 小城镇道路规划技术指标规划技术指标道 路 级 别干 路支(巷)路一二三四计算行车速度(km/h)403020道路红线宽度(m)2432(2535)16241014(1215)48车行道宽度(m)14201014673.54每侧人行道宽度(m)463523.5道路间距(m)50025050012030060150(3)小城

11、镇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技术指标 道路横断面规划宽度a.车行道的宽度车行道是道路上提供每一纵列车辆连续安全按规定计算行车速度行驶的地带。在小城镇道路上行驶车辆的最小安全距离可为1.01.5m,行驶中车辆与边沟(侧石)距离为0.5m。车行道宽度计算公式为: N=(A+B)M+C 式中: A车辆距边沟(侧石)的最小安全距离(m); B车辆宽度(m); C两车错车时的最小安全距离(m); M车道数。表5 各种车道的通行能力(辆/h)车辆名称机动车自行车三轮车大板车小板车兽力车通行能力300400750300200380150应当注意,车道总宽度不能单纯按公式计算确定。因为这样既难以切合实际,又往往不经济

12、。实际工作中应根据交通资料,如车速、交通量、车辆组成、比例、类型等,以及规划拟定的道路等级、红线宽度、服务水平,并考虑合理的交通组织方案,加以综合分析确定。如小城镇道路上的机动车高峰量较小,一般单向一个车道即可。在客运高峰小时期间,虽然机动车较少,为了交通安全也得占用一个机动车道,而此时自行车交通量增大,可能要占用23个机动车道。这样货运高峰小时所要求的车道宽度往往不能满足客运高峰小时的交通要求,所以常常以客运高峰小时的交通量进行校核。b.人行道的宽度人行道是小城镇道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满足步行交通的需要,同时也应满足绿化布置、地上杆柱、地下管线、护栏、交通标志和信号,以及消火栓、

13、清洁箱、邮筒等公用附属设施布置安排的需要。一条步行带的宽度一般为0.75m,步行带的条数取决于人行道的设计通行能力和高峰小时的人流量。一般干道、商业街的通行能力采用8001000人/h;支路采用10001200人/h,这是因为干道、商业街行人拥挤,通行能力降低。小城镇人行道宽度应结合人行流量按人行带的倍数计算,并应满足工程管线敷设要求。最小宽度不得小于1.5m。人行带的宽度和最大通行能力应符合图6的要求。图6 人行带宽度和最大通行能力(m)所在地点人行带宽度(m)最大通行能力(人/h)小城镇道路上0.751800车站、码头、公园等路0.901400 c.道路绿化与分隔带(a)道路绿化道路绿化是

14、整个小城镇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小城镇分散的小园地、风景区联系在一起,即所谓绿化的点、线、面相结合,以形成小城镇的绿化系统。在街道上种植乔木、绿篱、花丛和草皮形成的绿化带,可以遮阳,为行人御晒,也延长黑色路面的使用期限,同时对车辆驶过所引起的灰尘、噪音和振动等能起到降低作用,从而改善道路卫生条件,提高小城镇交通与生活居住环境质量。绿化带分隔街道各组成部分可限制横向交通,能保证行车安全和畅通,体现“人车分隔、快慢车分流”的现代化交通组织原则。在绿地下敷设地下管线,进行管线维修时,可避免开挖路面并不影响车辆通行。如果有为街道远期拓宽而预留的备用地,可近期加以绿化。若街道能布置林阴道和滨河园林,可

15、使街道上空气新鲜、湿润和凉爽,给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人行道绿化布置。人行道绿化根据规划横断面的用地宽度可布置单行或双行行道树。行道树布置在人行道外侧的圆形或方形(也有用长方形)的穴内,方形坑的尺寸不小于1.5m1.5m,圆形直径不小于1.5m,以满足树木生长的需要。街内植树分隔带兼作公共车辆停靠站台或供行人过街停留之用,宜有2m的宽度。种植行道树所需的宽度:单行乔木为1.252.0m;两行乔木并列时为2.55.0m,在错列时为2.04.0m。对建筑物钱的绿地所需最小宽度:高灌木丛为1.2m;中灌木丛为1.0m;低灌木丛为0.8m;草皮与花丛为1.01.5m。若在较宽的灌木丛中种植乔木,

16、能使人行道得到良好的绿盖。布置行道树时还应注意下列问题:行道树应不妨碍街侧建筑物的日照通风,一般乔木要距房屋5m为宜。在弯道上或交叉口处不能布置高度大于0.7m的绿丛,必须使树木在视距三角形范围之外中断,以不影响行车安全。行道树距侧石线的距离应不小于0.75m,便于公共汽车停靠,并需及时修剪,使其分枝高度大于4m。注意行道树与架空杆线之间的干扰,常采用将电线合杆架设以减少杆线数量和增加线高度。一般要求电话电缆高度不小于6m;路灯低压线高度不小于7m;馈线及供电高压线高度不小于9m;南方地区架线高度宜较北方地区提高0.51.0m,以有利于行道树的生长。树木与各项公共设施要保证必要的安全间距见表7

17、,宜统一安排,避免相互干扰。表7 行道树、地下管线、地上杆线最小安全距离(m) 管线名称树木杆线名称建筑线电力管道沟边电讯管道沟边煤气管道上水管道雨水管道电力杆电讯杆污水管道侧石边缘挡土墙陡坡围墙(2m以上)乔木(中心)3.0 1.5 1.5 1.52.01.5 1.01.52.0 2.0 1.01.51.0 1.0 2.0 灌 木1.5 1.5 1.5 1.52.01.0 1.01.5 1.02.50.3 1.0 电 力 杆3.0 1.0 1.0 1.01.51.0 1.0 4.01.0 0.61.01.0电 讯 杆3.0 1.0 1.0 1.01.51.0 1.0 4.01.0 2.04.

18、01.0无轨电车杆4.0 1.5 1.5 1.5 1.5 1.5 1.5 2.04.0侧石边缘1.0 1.0 1.02.51.5 1.0 1.0 (b)分隔带分隔带又称分布带,它是组织车辆分向、分流的重要交通设施。但它与路面划线标志不同,在横断面中占有一定宽度,是多功能的交通设施,为绿化植树、行人过街停歇、照明杆柱、公共车辆停靠、自行车停放等提供了用地。分隔带分为活动式和固定式两种。活动式是用混凝土墩、石墩或铁墩做成,墩与墩之间缀以铁链或钢管相连。一般活动式分隔墩高度为0.7m左右,宽度为0.30.5m,其优点是可以根据交通组织变动灵活调整。国内小城镇的一块板式干道和繁忙的商业大街,限于路幅宽

19、度不足,而随着交通量剧增,为了保证交通安全和解决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混行而发生阻滞,大多采用活动式分隔带,借此来分隔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以及人行道。固定式一般是用侧石围护成连续性的绿化带。分隔带的宽度宜与街道各组成部分的宽度比例相协调,最窄为1.21.5m。若兼作公共交通车辆停靠站或停放自行车用的分流分隔带,不宜小于2m。除了为远期拓宽预留用地的分隔带外,一般其宽度不宜大于4.56.0m。作为分向用的分隔带,除过长路段而在增设的人行横道线处中断外,应连绵不断直到交叉口前。分流分隔带仅宜在重要的公共建筑、支路和街坊路出入口,以及人行横道处中断,通常以80150m为宜,其最短长度不少于一个停车视

20、距。采用较长的分隔带可避免自行车任意穿越进入机动车道,以保证分流行车的安全。分隔带足够宽时,其绿化配置宜采用高大直立乔木为主;若分隔带窄时,限用小树冠的常青树,间以低矮黄杨树;地面栽铺草皮,逢节日以盆花点缀,或高灌木配以花卉、草皮并围以绿篱,切忌种植高度大于0.7m的灌木丛,以免妨碍行车视线。d.路边沟宽度为了保证车辆和行人的正常交通,改善小城镇卫生条件,以及避免路面的过早破坏,要求迅速将地面雨雪水排除。根据设施构造的特点,道路的雨雪水排除方式有明式、暗式和混合式三种。明式是采用明沟排水,仅在街坊出入口、人行横道处增设某些必要的带漏孔的盖板明沟或涵管,这种方式多用于一些村庄的道路和乡镇或临街建

21、筑物稀少的道路,明沟断面尺寸原则上应经水力计算确定,常采用梯形或矩形断面,底宽不小于0.3m,深度不宜小于0.5m。暗式是用埋设于道路下的雨水沟管系统排水,而不设边沟。混合式是明沟和暗管相结合的排水方式,在小城镇规划中,宜从环境、卫生、经济和方便居民交通等方面综合考虑,因路因段采取适宜的排水方式。 道路横断面的综合布置a.道路横断面的基本形式根据小城镇道路交通组织特点不同,道路横断面可分为一、二、三块板等不同形式。一块板(又称单幅路)就是在路中完全不设分隔带的车行道断面形式;二块板(又称双幅路)就是在路中心设置分隔带将车行道一分为二,使对向行驶车流分开的断面形式;三块板(又称三幅路)就是设置两

22、道分隔带,将车行道一分为三,中央为机动车道,两侧为非机动车道。三种形式的断面,各有其优缺点。从交通安全上来看:三块板比一、二块板都好,这是由于三块板解决了经常产生交通事故的非机动车和机动车相互干扰的矛盾,同时分隔带还起了行人过街的安全岛作用,但三块板分隔带上所设的公共车辆停靠站,使乘客上下车穿越非机动车道较为不便。从行车速度上来看:一、二块板由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合形式,车速较低,三块板由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流,互不干扰,车速较高。从道路照明上来看:板块划分越多,照明越易解决,二、三块板均能较好地处理照明杆线与绿化种植之间的矛盾,因而照度易于达到均匀,有利于夜间行车。从绿化遮阳上来看:三块板可

23、布置多条绿化带,遮阳面大,因而非机动车在盛夏行车比较舒适,同时也利于防止黑色路面发生泛油等现象。从环境质量上来看:三块板由于机动车道在中央,距离两侧建筑物较远,并有分隔带和人行道上的绿化带隔离,可吸尘和消声,因而有利于沿街居民保持较为宁静、良好的生活环境。从小城镇用地和建设投资上来看:在相同的通行能力下,以一块板占用土地量最少,建设投资也省,三块板由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流后,非机动车道路面质量要求可降低些,这方面能做到一定的经济合理,但总造价仍要大一些,二块板大体介于一、三块板之间。b.道路横断面的选择道路横断面的选择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如小城镇规模、地区特点、道路类型、地形特征、交通性质、占地

24、、拆迁和投资等因素,经过综合考虑、反复研究及技术经济比较后才能确定,不能机械地规定。一块板形式,这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形式,它使用于路幅较窄(一般在40m以下),交通量不大,混合行驶四车道已能满足,及非机动车不多等情况。在占地困难和大量拆迁地段以及出入口较多的繁华道路等可优先考虑,还有如规定节日有游行队伍通过或备战等特殊功能要求时,即使路幅宽度较大,也可考虑采用一块板形式。三块板形式使用于路幅较宽(一般在40m以上,特殊情况至少36m),非机动车多,交通量大,混合行驶四车道已不能满足交通要求,车辆速度要求高及考虑分期修建等情况。但一般不适用于两个方向交通量过分悬殊,或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高峰小时不

25、在同一时间现象的道路;也不宜用于用地紧张,非机动车较少的山村道路。二块板形式适用于快速干道,如机动车辆多、非机动车辆很少及车速要求高的道路,可以减少对向行驶的机动车之间相互干扰,特别是经常有夜间行车的道路。另外在线形上有可能导致车辆相撞的路段以及道路横向高差较大或为了照顾现状、埋设高压线等,有时也可适当地考虑采用。经各地多年的实践证明,二块板形式虽可保障交通安全,但车辆行驶时灵活性差,转向需要绕道,以致车道利用率降低,而且多占用地,因此此种形式近年来很少采用,对于已建的二块板道路有的也在改建。有关小城镇道路的路幅宽度值,目前尚无统一规定,表8的数值可供参考。表8 小城镇道路路幅宽度参考指标人口

26、规模(万人)道路类别车道数单车道宽(m)非机动车道宽(m)红线宽(m)1.02.0主干道343.53.04.52535次干道233.51.52.51620支 路23.01.59120.51.0干 道233.52.53.01825支 路23.01.5或不设9120.30.5干 路23.52.53.01820支 路23.01.5或不设912 道路的横坡度为了使道路上的地面雨雪水、街道两侧建筑物出入口以及毗邻街坊道路出入口的地面雨雪水能迅速排入道路两侧(或一侧)的边沟或排水暗管,在道路横向必须设置横坡度。结合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 01-2003),我国小城镇道路横坡度的数值可参考表9取用

27、。表9 小城镇道路横坡度参考值车 道 种 类路 面 结 构横坡度(%)车 行 道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1.02.0其他黑色路面、整齐石块1.52.5半整齐石块、不整齐石块2.03.5粒料加固土、其他当地材料加固土或改善土3.04.0人 行 道砖石铺砌1.52.5砾石、碎石2.03.0砂石3.0沥青面层1.52.0自行车道1.52.0汽车停车场0.51.5广场行车路面0.51.5 小城镇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技术指标根据交叉口交通运行的特点,为使交叉口获得安全畅通的效果,必须对交叉口的交通流进行科学的组织和控制。其基本原则是:限制、减小或消除冲突点,引导车辆安全畅通地行驶。一般可分为平面交叉和立体交

28、叉两大基本类型。小城镇道路上一般车速低、流量少,因此多采用平面交叉的措施,下面主要介绍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类型及其设计。a.平面交叉口的类型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类型,主要取决于相交道路的性质和交通要求(交通量及组成和车速等),还和交叉口的用地、周围的建筑物性质和交通组织方式等有关。常见的有十字型交叉、T型交叉、X型交叉、Y型交叉、错位交叉和环形交叉等形式。十字型交叉是常见的交叉口型式,适用于相同或不同等级道路的交叉,构型简单,交通组织方便,街角建筑容易处理。T型交叉,包括倒T型交叉,适用于次干道连接主干道或尽端式干道连接滨河干道的交叉口,这也是常见的一种形式。X型交叉为两条道路斜交,一对角为锐角(75

29、。),另一对角为钝角(105。)。这种交叉口,转弯交通不便,街角建筑难处理,锐角太小时此种形式不宜采用。Y型交叉是道路分叉的结果,一条尽端式道路与另两条道路以锐角(75。)或钝角(105。)相交,要求主要道路方向车辆畅通。错位交叉是两个相距不太远的T型交叉相对拼接,或由斜交改造而成。多用于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的交叉,主要道路应该在交叉口的顺直方向,以保证主干道上交通通畅。环形交叉是用中心岛组织车辆按逆时针方向绕中心岛单向行驶的一种形式,多用于两条主干道的交叉。平面交叉口类型的选择,应根据主要道路与相交道路的交通功能、设计交通量、计算行车速度、交通组成和交通控制方法,结合当地地形、用地和投资等因素

30、综合分析进行。改善现有平面交叉口时,还应调查现有平面交叉口的状况,收集交通事故和相交道路、路网的交通量增长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作出合理的设计。小城镇道路交叉的形式如表10所示。表10 小城镇道路交叉口形式镇 等 级规 模相 交 道 路干 路支 路县城镇中心镇大干 路C、D、BD、E支 路E中、小干 路C、D、EE一 般 镇大、中干 路D、EE支 路E小支 路E 注:B为展宽式信号灯管理平面交叉口; C为平面环形交叉口; D为信号灯管理平面交叉口; E为不设信号灯的平面交叉口。b.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平面交叉口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合理解决各向交通流的相互干扰和冲突,以保证交通安全和顺畅,提高交叉口以至整

31、个路网的通行能力。对小城镇简单平面交叉口的设计,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交通口上行驶的车辆有足够的安全行车视距,交叉口转角缘石有适宜的半径。此外,还应合理布置相关的交通岛、绿化带、交通信号、标志标线、人行横道线、安全护栏、公交停靠站、照明设施以及雨水口排水设施等。(a)交叉口视距。平面交叉口必须有足够的安全行车视距,以便车辆在进入交叉口前一段距离内,驾驶员能够识别交叉口的存在,看清相交道路上的车辆运行情况以及交叉口附近的信号、标志等,以便控制车辆,避免碰撞。这一段距离必须大于或等于停车视距。对于无信号控制和停车标志控制的交叉口,交叉视距可采用各相交道路的停车视距。用两条相交道路的停车视距作为直角边长

32、,在交叉口所组成的三角形,称为视距三角形。在此三角形范围内,应保证通视,并不得有阻碍驾驶员视线的障碍物存在。对于信号交叉口,驾驶员从认准信号到制动停车所行驶的距离与驾驶员反应、判断时间,以及制动前的行车速度、路面粗糙度等有关。视距三角形应依据最不利情况来确定。对十字型交叉口,最危险的冲突点应为靠中线的那条直行车道与最靠右的那条另一方向直行车道的轴线的交点。(b)交叉口转角的缘石半径。为使各种右转弯车辆能以一定的速度顺利地转弯行驶,交叉口转弯处车行道边缘应做成圆曲线或多圆心曲线,以适应车轮运行轨迹。这种车行道边缘通常称为路缘石或缘石,其曲线半径称为路缘石(或缘石)半径。小城镇道路平面交叉口缘石半

33、径的取值对主干道可为2025m;对一般道路可为1015m;居住小区及街坊道路可为69m。另外,对非机动车可为5m,不宜小于3m。小城镇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用地面积如表11所示。表11 小城镇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用地面积(万m2)T字型交叉口十字型交叉口环形交叉口中心岛直径(m)环道宽度(m)用地面积(万m2)干路与干路0.250.40305016200.81.2干路与支路0.220.30304014100.60.9支路与支路0.120.17253512150.50.7小城镇规划管理中的几个技术问题(三)三、小城镇用地规划1、用地分类说明小城镇用地是指小城镇规划区范围内的各项用地的总称。小城镇规划区

34、范围内用地包括建设现状用地、建设发展用地和规划控制用地。根据我国小城镇的特点,小城镇用地的分类应与城市用地分类有所区别:对于在规划期内有条件发展成为小城市的县城镇和中心镇,可以参照城市用地分类标准;其他一般情况小城镇用地分类接近于或类同村镇规划标准的用地分类。同时,为适应小城镇规划的深度要求,小城镇用地按使用性质划分居住建筑用地、公共建筑用地、生产建筑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公用工程设施用地、绿化用地、水域和其他用地9大类,并将9大类用地按项目功能再划分28小类。2、小城镇用地规划标准(1)小城镇用地的分类及其代号应符合表12的规定。表12 小城镇用地分类及其代号类 别 代

35、 号类别名称范 围大类小类R居住用地各类居住建筑和附属设施及其间距和内部小路、场地、绿化等用地;不包括路面宽度等于和大于6m的道路用地R1一类居住用地 以低层为主的住宅建筑和附属设施及其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宅间路用地;不包括宅基地以外的生产性用地R2二类居住用地以多层为主的住宅建筑和附属设施及其间距、宅间路、组群绿化用地R3其他居住用地属于R1、R2以外的居住用地,如单身宿舍、公寓及其附属设施用地C公共设施用地各类公共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内部道路、场地、绿化等用地C1行政管理用地政府、团体、经济、社会管理机构等用地C2教育机构用地幼儿园、托儿所、小学、中学及各类高、中级专业学校、成人教育

36、机构等用地C3文体科技用地文化、图书、科技、展览、娱乐、体育、文物、纪念、宗教等设施用地C4医疗保健用地医疗、防疫、保健、休(疗)养等机构用地C5商业金融用地各类商业服务业的店铺,银行、信用、保险等机构,及其附属设施用地C6集贸设施用地集市贸易的专用建筑和场地;不包括临时占用街道、广场等设摊用地M生产设施用地独立设置的各种生产性建筑及其设施和内部道路、场地、绿化等用地M1一类工业用地对居住和公共环境基本无干扰、无污染的工业,如缝纫、工艺品制作等工业用地M2二类工业用地对居住和公共环境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工业,如纺织、食品、小型机械等工业用地M3三类工业用地对居住和公共环境有严重干扰和污染的工业,

37、如采矿、冶金、化学、造纸、制革、建材、大中型机械制造等工业用地M4农业服务设施用地村镇建设用地内的各类农产品加工和服务设施用地;不包括农业生产建筑用地W仓储用地物资的中转仓库、专业收购和储存建筑、堆场及其附属设施、道路、场地、绿化等用地W1普通仓储用地存放一般物品的仓储用地W2危险品仓储用地存放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品的仓储用地T对外交通用地村镇对外交通的各种设施用地T1公路交通用地规划用地范围内的路段、公路站场、附属设施等用地T2其他交通用地铁路、水路及其他对外交通在规划用地范围内的路段、站场和附属设施等用地S道路广场用地规划用地范围内的道路、广场、停车场等设施用地S1道路用地规划用地范围内

38、路面宽度等于和大于6.0m以上的各种道路、交叉口等用地;不包括各类用地中的单位内部道路S2广场用地公共活动广场、停车场用地类 别 代 号类别名称范 围大类大类U工程设施用地各类公用工程和环卫设施以及防灾设施用地,包括其建筑物、构筑物及管理、维修设施等用地U1公共工程用地给水、排水、供电、邮政、通信、燃气、供热、殡仪等设施用地U2交通设施用地公交、货运及交通管理、加油、维修等设施用地U3环卫设施用地公厕、垃圾站、环卫站、粪便和生活、生产垃圾处理设施等用地U4防灾设施用地各项防灾设施的用地,包括消防、防洪、抗震、防风等G绿地各类公园绿地、防护绿地;不包括各类用地内部的绿化用地G1公园绿地面向公众、

39、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绿地,如公园、路旁或临水宽度等于和大于5m的绿地G2防护绿地用于安全、卫生、防风等的防护绿地E水域和其他用地规划范围内的水域、农林种植地、牧草地、闲置地、各类保护区和特殊用地等E1水域江河、湖泊、水库、沟渠、池塘、滩涂等水域;不包括公园绿地中的水面E2农林用地以生产为目的的农林种植地,如农田、菜地、园地、林地、苗圃、打谷场以及农业生产建筑等E3牧草和养殖用地生长各种牧草的土地及各种养殖场等E4保护区文物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E5墓地E6未利用地规划建设尚未利用的土地E7特殊用地军事、保安等设施用地;不包括部队家属生活区、公安消防机构等用地(2)小城镇建设用地应包括表1

40、2小城镇用地分类和代码中的居住建筑用地、公共建筑用地、生产建筑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公用工程设施用地和绿化用地8大类。(3)小城镇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宜按表13规定的4级指标选取。表13 小城镇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分级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分级一二三四人均建设用地指标(m2/人)608080100100120120140(4)现有小城镇规划,其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宜以现状建设用地的人均建设用地为基础,按表14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级别和允许调整幅度选择确定。表14 小城镇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水平(m2/人)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级别允许调整幅度(m2/人)60一可增01560.180一

41、、二可增01080.1100二、三可增、减010100.1120二、三可减010120.1140三、四可减015140四可减至140以内 注:允许调整幅度是指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对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水平的增减数值(5)小城镇规划基本建设用地的居住建筑、公共建筑、道路广场及绿化用地中公共绿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宜符合表15的规定。表15 小城镇基本建设用地构成比例类 别 代 号用 地 类 别占 建 设 用 地 比 例(%)县城镇、中心镇一般镇R居住用地28383343C公共设施用地1220(22)1018S道路广场用地11191017G1公园绿地812610四类用地之和64846585小城镇规划管理中

42、的几个技术问题(四)四、小城镇工业园区规划1、经济发展是城镇建设的重要基础,城镇建设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经济发展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乡镇企业在促进小城镇建设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缺乏规划指导,小城镇工业发展存在问题很多,突出的主要问题是:(1)企业多点分布,造成小城镇工业布局十分分散,用地比重过大,功能分区混乱,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很差。(2)产业结构层次普遍较低,越来越多的高能耗、重污染劳动密集型的“夕阳工业”转移到一些小城镇,污染严重。(3)企业规模小又过于分散布局,沿道路带状布置现象较多,造成基础设施很难布局,企业规模效益差,治污能力弱。(4)缺乏或不注重形成特色产业。2、小城镇工业园区规划技术指标体系相关标准(1)小城镇工业园区用地构成中,各项用地面积和所占比例应符合下列规定: 小城镇工业园区用地平衡表的格式应符合表16要求,参与工业园区用地平衡的用地应为构成工业园区用地的五项用地,其他用地不参与平衡。 工业园区内各项用地所占比例的平衡控制指标,应符合表17的规定。表16 小城镇工业园区用地平衡表项目面积(公顷)所占比例(%)人均面积(m2/人)工业园区用地(M)1001.工业建筑用地2.工业仓储用地3.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4.道路用地5.公共绿地其他用地(E)工业园区规划总用地 注:“”为参与工业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