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煤炭十二五规划.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20712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4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煤炭十二五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贵州省煤炭十二五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贵州省煤炭十二五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贵州省煤炭十二五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贵州省煤炭十二五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煤炭十二五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煤炭十二五规划.doc(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贵州煤炭十二五规划目 录前 言1一、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及规划简况2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概况2贵州省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及经济发展预期6二、煤炭工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形势7“十一五”煤炭工业取得的主要成就7存在的主要问题14面临的形势17三、煤炭需求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23“十二五”贵州省煤炭需求量预测23煤炭供需平衡分析26四、煤炭工业发展思路与开发布局27贵州煤炭工业的战略地位27发展方针28发展思路28重点矿区开发布局及其功能定位30五、煤炭工业“十二五”主要发展目标35“十二五”主要发展目标35“十三五”主要目标展望38六、主要保障措施39对不利资源条件的应对措施39重点抓好大型煤炭基地建设,着力

2、抓好煤炭结构调整41综合治理,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42落实和完善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措施44推进洁净煤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建设煤炭循环经济体系示范工程44加强煤炭资源管理,合理开发和保护节约并重45依靠科技进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46把改善民生作为煤炭工业和谐发展的要务46采取适合发展定位的强有力政策措施46附表:附表1产量规划汇总表48附表2新开工煤矿(90万吨/年)明细表49附表3“十二五”期间煤炭项目新增投资估算表52前 言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为此,发展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才是人民群众最为迫切的共同愿望。前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对贵州省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强调“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聚精会

3、神谋发展,这是中央对贵州的要求,也是贵州各族人民的期盼”。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十七大五中全会提出的“大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精神,初步确定“十二五”期间发展的主基调是“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要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理念,真正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把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贯穿于“十二五”的全过程,落实到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各领域,不断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切实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加速发展,就是要创造条

4、件,奋力拼搏,使贵州省经济发展速度在一个较长时期内高于以往历史时期、高于西部地区同期平均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加快转型,就是要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扎实推进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推进社会管理向全覆盖、社会化转变,推进社会形态由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变。推动跨越,就是要推动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推动经济总量登上新的重要台阶,推动人民生活水平由总体小康迈向全面小康。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全省生产总值确保实现8000亿元,力争翻一番、突破10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接近

5、3000美元”的目标。同时,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工业强省的要求,提出了煤炭工业发展战略:“把煤炭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和基础产业,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环境保护,积极发展煤炭精深加工,提高煤炭工业总体水平。按照大型化、基地化、规模化、一体化、多联产的要求,坚持高标准、高起点,推动化工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环保全面达标、资源综合利用。”在上述大背景下提出了贵州省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它涵盖贵州省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主要内容,经省发改委组织专家论证,进行了调整,并经审定后作为贵州省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基础。一、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及规划简况贵州省经济社会发

6、展概况1、GDP增长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按可比价计算,2009年GDP是1980年的14.44倍,总量翻了接近四番;是1990年的8.15倍,GDP总量比1990年翻了三番左右;是2000年GDP的3.5倍,接近翻了两番。我省GDP增长保持了快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增长速度。进入2000年,经济发展逐渐加速,从2003年开始,GDP每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经济环境在逐渐改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我省经济占全国的比重在1.01.5左右,经济总量偏低,与全国相比属于相对较为落后的地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1995年以来我省经济发展数据见图1-1、表1-1。产业结构变化见表1-2。

7、图1-1 贵州省历史GDP增长率变化表1-1 贵州省1995年以来经济发展数据表 单位:亿元、年份贵州省GDP(当年价)贵州增长率()全国GDP(当年价)全国增长率()贵州GDP占全国比重19967238.971177 10.01.016%1997806978973 9.31.021%19988588.584402 7.81.017%19999388.889677 7.61.046%200010308.499215 8.41.038%200111338.8109655 8.31.033%200212439.1120333 9.11.033%2003142610.1135823 10.01.05

8、0%2004167811.4159878 10.11.050%2005197911.6183217 10.41.080%2006228211.6211924 11.61.077%2007271013.7257306 13.01.053%20083333.410.2300670 9.01.109%20093893.5 11.23353538.71.161%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取得了较大发展,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经济体,发展成为以工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的经济体,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工业的快速增长,第二产业在经济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我省经济产业结构逐渐优化的

9、过程,也反映出社会在快速地进步。表1-2 1995年以来贵州省产业结构变化情况表年份产业比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贵州全国贵州全国贵州全国199532.4%20.4%33.6%42.9%34.3%37.5%199630.8%19.4%34.8%43.7%34.4%37.3%199729.4%18.4%35.8%44.2%34.6%37.8%199827.6%17.7%36.9%44.6%35.2%38.0%199926.3%16.9%38.5%44.8%34.7%38.6%200025.0%15.9%38.1%45.2%36.4%39.1%200123.3%15.1%38.3%45.3%38

10、.0%39.8%200221.8%14.3%39.7%45.6%38.1%40.3%200320.7%13.3%41.0%46.7%38.1%40.1%200419.6%12.8%42.0%47.1%38.3%40.1%200518.5%12.2%42.4%47.7%39.1%40.1%200617.3%11.5%43.4%48.3%39.4%40.3%200716.1%10.6%43.5%49.0%40.5%40.5%200815.6%10.2%42.9%49.1%41.5%40.7%200914.7%9.6%43.3%49.5%42.1%41.2%2、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省

11、经济取得了较大发展。经济产业结构逐渐优化的过程,也反映出经济社会在快速进步。我省产业结构与全国经济产业结构相比,第一产业比重明显高于全国水平;第二产业比重明显低于全国水平;第三产业比重与全国水平相当。因此,我省经济发展与全国相比有所滞后,还处在工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历年来产业结构变化见图1-2、表1-2。图1-2 贵州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图表1-3 贵州历史人均GDP发展情况表 (单位:万人、亿元、元/人、)年份总人口GDP(2005年价)人均GDP人均GDP增长率()19953420 802 2345 6.2 19963555 873 2455 4.7 19973606 952 2641 7.6

12、19983658 1033 2823 6.9 19994017 1124 2798 -0.9 20003756 1218 3244 16.0 20013799 1326 3491 7.6 20023837 1447 3770 8.0 20033870 1592 4115 9.1 20043904 1773 4542 10.4 20053931 1979 5034 10.8 20063955 2208 5584 10.9 20073975 2511 6317 13.1 20084037 2767 6856 8.5 20094091 3077 7523 9.7 “八五”期间1.10%8.74%7.

13、55%“九五”期间1.89%8.72%6.70%199020001.50%8.73%7.13%“十五”期间0.92%10.19%9.19%20002009年0.95%10.84%9.80%注:各年份总人口数据来源于各年统计年鉴和经济发展公报2、人均GDP增长分析2000年以前,我省总人口增长速度较快,“八五”期间年均增长1.10,“九五”期间年均增长1.89%;2000年后,人口增长有所减缓,“十五”期间年均增长0.92%,20052009年四年间年均增长1.0%,20002009年9年间年均增长0.95%。从人均GDP来看,其增长特点基本与GDP增长同步,从2000年开始,其增长率接近10,

14、增长速度加快。2008年,贵州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关口,经济开始进入快速成长阶段。贵州省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及经济发展预期1、“十一五”时期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要成就2009年全省生产总值完成3887亿元,同比增长11%。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38.18亿元,增长30.8%,是2002年以来增速最高的一年。2010年是“十一五”期的最后一年,一季度我省GDP同比增长12.2,预计2010年我省GDP增长12以上,全省GDP完成4500亿元左右。“十一五”期间贵州GDP年均增长11.53。2006年以来,全省上下奋力克服百年不遇的雪凝灾害、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和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

15、的影响,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预计年均经济增长12%以上,财政总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翻番,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要突破,特色优势产业实力增强,农村贫困面貌明显改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省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第一步战略目标提前实现,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时期。2、“十二五”经济社会要取得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

16、要取得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要努力成为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全省生产总值确保实现8000亿元,力争翻一番、突破10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接近3000美元。经济发展方式得到有效转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物耗水平明显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生态环境质量继续提高,人力资源和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水平明显提高。经过五年的艰苦奋斗,使贵州省综合经济实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登上一个新的重要台阶,力争在西部地区实现赶超进位,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条件更加充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二、煤炭

17、工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形势“十一五”煤炭工业取得的主要成就1、煤炭地质勘查“十一五”期间,煤炭资源地质勘查投入呈逐年增加趋势。据历年省国土资源公报,20062009年勘查投入8.75亿元,预计至2010年底将投入勘查资金11亿元。开展的勘查项目总数超过150个,发现了一批新的大中型矿产地,已提交查明煤炭资源量154.50亿吨(含新增煤炭资源量78.74亿吨)。据2009年贵州省国土资源厅资源储量表能源矿产载,截止2008年末,全省查明保有资源/储量549亿吨,其中,基础储量150.05亿吨,资源量398.95亿吨。2、煤炭生产2005年原煤产量10798万吨,2009年末达到13691万吨,增加

18、2893万吨,增长26.8%,年均增加723.3万吨,年均增长6.7%。由于资源整合、冰雪灾害和金融危机的影响,20052008四年间原煤产量在1.081.18亿吨间上下徘徊。其间,除2007年由于实施煤矿整合原煤产量同比有所下降外,其他年份年增长均在8%以上。2009年战胜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原煤产量比2008年增加1983万吨,增长16%。截至2010年9月末,全省原煤产量11219万吨,同比增长20.37,有望完成全年原煤产量1.5亿吨的计划,完成我省“十一五”规划目标。预计“十一五”原煤总产量可超过6.3亿吨,比“十五”原煤总量3.7亿吨增加2.6亿吨以上,增幅达70.3%。除满

19、足本省经济社会发展对煤炭需求外,20062009年四年间共调出省外煤炭9573万吨(不含焦炭),有力地支持了周边省份国民经济发展。我省“十一五”GDP与煤炭产量变化情况详见表2-1。表2-1 贵州省“十一五”生产总值与煤炭产量情况 年份项目指标“十五”“十一五”200520062007200820092010(计划)生产总值(亿元)1979.062270.892741.903333.4038874500原煤产量(万吨)107981181710864117981369115000调出省外(万吨)2617.152419.042692.532043.802417.663000电煤销量(万吨)3212

20、.314001.544320.384170.834645.374820注:20052008年资料来源为贵州统计年鉴2009;其他资料为年度报表及计划;调出煤量不包括调出的焦炭量。“十一五”期间,我省坚持“整合为主、新建为辅”的原则,大力推进了煤炭资源整合。整合前(2005年)全省共有各类生产煤矿2149处,核定生产能力10592万吨/年,平均单个矿井4.9万吨/年。按所有制划分:省属国有煤矿企业所属煤矿42处,核定生产能力3471万吨/年,平均生产规模82.6万吨/年;乡镇煤矿(含地方国有煤矿)2107处,核定生产能力7521万吨/年,平均生产规模3.6万吨/年。按井型划分:设计生产能力3万吨

21、/年的1786处,6万吨/年的325处,9万吨/年的21处,1530万吨/年的15处,30万吨/年以上的20处。30万吨/年规模以上的矿井数仅占矿井总数的0.93%。2009年末,全省煤矿总数1738处,总规模29347万吨/年,平均单个矿井生产能力16.9万吨/年。规模以上的矿井数234处,占矿井总数的13.5%;生产能力11798万吨/年,占总规模的40.2%。在2009年原煤总产量中,国有重点煤矿2638万吨,占总产量的19.3%;国有地方煤矿755万吨,占总产量的5.5%;乡镇煤矿10298万吨,占总产量的75.2%。“十一五”期间生产总值(GDP)和原煤产量的增长如图2-1所示。图2

22、-1 “十一五”期间生产总值(GDP)和原煤产量的增长变化图3、煤炭建设 “十一五”期间在加快推进煤炭资源整合的同时,加快一批大中型矿井建设,弥补一部分淘汰小煤矿生产能力。截至2009年底,全省在建煤矿233处,建设规模9968万吨/年;2010年计划开工矿井计划新开工8处,建设规模960万吨/年。“十一五”期间建成投产矿井36处,新增生产能力1863万吨/年。结转到“十二五”197处,生产能力8105万吨/年。截止2009年底,已经完成了17个矿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并经评估取得相关的批复,包括:国家规划矿区11个;省规划矿区6个。17个矿区规划中30万吨/年及以上矿井开发建设总规模为1.55亿

23、吨/年,为全省煤炭资源的有序开发提供了依据,为全省煤炭工业向规模化、规范化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盘江矿区总体规划,现已修编并进行了评估,规划总规模5500万吨/年,上报待批中。4、大集团发展十一五”通过引进省外优强企业,由原来主要依靠省内四家国有煤矿企业(盘江、水矿、六枝、林东)的模式,转变形成了以国有大中型骨干煤矿企业和有实力的其它所有制企业联合开发格局,实现了煤炭行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盘江煤电2009年原煤产量达到1350万吨,工业总产值54.74亿元,进一步巩固了中国煤炭工业百强企业和贵州省十大企业之一的地位,初步打开了公司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水城矿业2009年原煤产量达到1016万吨,同

24、比增加205万吨,增长25.2%,工业总产值40.97亿元,跻身于全国千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行列。省外来黔的一些大型煤炭企业(如永贵能源、兖矿贵州能化等)借煤炭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的大好时机以及我省较宽松的投资环境,在省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加大发展和扩张的力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5、煤炭加工转化和综合利用煤炭洗选加工据统计,到2009年底止,全省共有大中小型选煤厂165座,原煤入选能力达8960万吨/年。其中:国有重点煤矿选煤厂23座,原煤入选能力共4369万吨/年,选煤厂平均原煤入选能力189.96万吨/年;地方国有煤矿选煤厂4座,原煤入选能力135万吨/年;乡镇煤矿选煤厂138座,入选原煤能力44

25、56万吨/年,选煤厂平均原煤入选能力32.29万吨/年。2009年全省原煤入洗量5661.23万吨,生产精煤3238.86万吨。目前,我省大中型选煤厂主要集中在盘江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水城矿业(集团)公司。煤矸石、煤泥和废渣的综合利用“十一五”期,加大了对煤矿瓦斯和煤矸石等煤炭开发共伴生物的有效利用,水城和盘江矿区等一批瓦斯发电、煤矸石发电等综合利用项目陆续建成投产;毕节、水城老鹰山等煤基气化替代燃料项目等一批新型煤化工基地正在建设中。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共伴生资源(煤矿瓦斯、煤矸石、煤泥、矿井水等)规模化利用和就地转化的步伐加快,全省煤炭工业综合效益逐步显现。在煤矸石、低热值燃料和粉煤灰的

26、综合利用方面成绩比较突出的是盘江煤电集团、水城矿业集团和六枝工矿集团。6、煤矿技术面貌“十一五”以来,我省各大煤炭企业煤矿技术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大中型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平均达到70.06%,比“十五”初期提高22.63%,采区回采率平均达到74.89%,比“十五”初期提高22.89%,其中国有重点煤矿平均达到85%以上。盘江煤电2009年全公司6处生产矿井的综采机械化程度达到100%,掘进机械化(含机械装载)达60.7%,煤炭资源回收率达87.5%。7、煤矿安全生产加大煤矿安全投入,安全生产形势稳步好转“十一五”以来,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逐步加大煤矿安全投入,对全省特别是国有重点煤矿进行安

27、全改造,煤矿井下装备和安全生产系统,建成了一批标准化、现代化矿井,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加强。2009年全省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由2005年的7.75降至3.17,减少4.58,下降59.1%。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步好转,基本保持稳定。近年来省内国有重点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基本上保持在1以下。2009年盘江煤电百万吨死亡率0.595,在条件近似矿井中处于较先进的地位。表2-3 贵州省煤矿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 (人/百万吨) 年份项目“十五”“十一五”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全国2.691.991.4851.1820.892其中,国有重点0.9580.6260.3830.044贵州

28、省7.755.915.104.243.17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推进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近年来,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大力实施“科技兴安”战略,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技术创新,淘汰落后的生产技术和工艺,不断提高采掘机械化程度,增强矿井安全保障能力。8、煤炭科技进步完善了科技信息化工作的有关制度完善科技工作机构或部门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技交流工作积极推行科技革新,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煤炭企业科技成果申报和鉴定获得进展网络信息化迅速发展积极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9、保障能源供应近年来,我省加强了统计和信息调度工作,制定了贵州省煤炭经营企业布局规划,合理设置煤炭经营企业

29、,依法整顿煤炭经营市场秩序,努力维护煤炭市场供求基本平衡,确保了电煤供应。在战胜2008年冰雪灾害,保证电煤有效供应方面尤为突出。10、矿区生态环境治理生态环境的治理措施主要是:防流失、防垮塌、防渗漏和恢复植被措施,同时对矿井水实行达标排放并尽可能回用,选煤厂实行闭路循环,尽可能减少瓦斯排放。盘江煤电、水城矿业、六枝工矿三个国有重点煤炭企业以及近年外省进入企业永贵能源有限公司、兖矿集团等都加大对所在矿区的环境保护投入力度,确保对各种污染源的有效治理和达标排放。11、煤层气勘探开发我省煤层气资源丰富,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全省埋深2000m以浅的煤层气资源量达3.15万亿m3,占全国的22,仅次

30、于山西省列全国第二位。从2005年开展煤矿瓦斯整治工作以来,随着瓦斯抽采工作的不断发展,煤矿瓦斯事故起数、死亡人数逐年下降。见表2-4。同时,煤矿瓦斯抽采量和利用量逐年提高,分别从2005年的27220万m3和3790万m3提高到2009年抽采瓦斯76336万m3、利用量9204万m3。瓦斯抽采的途径基本为配合井下瓦斯治理和安全生产而进行的井下抽采。地面煤层气抽采工作开始起步。表2-4 贵州省煤矿瓦斯事故起数、死亡人数逐年统计表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瓦斯事故起数(起)1401068664633135瓦斯事故死亡人数(人)4023253122041

31、6669102瓦斯事故占总事故比例()41.1%34.9%37.3%29.2%29.96%15.23%23.5%存在的主要问题1、煤炭资源勘探程度尚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大勘探投入加大煤炭资源地质勘查的力度,以提高煤炭资源对开发的保证程度。2、生产结构不合理煤炭产业集中度依然不高。截至2009年底,全省煤矿总数1738处,总规模29347万吨/年,平均单个矿井规模16.9万吨/年左右。其中1504处是规模以下的小煤矿,占总数的86.5%,2009年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77.0%。煤炭大集团依然偏少,1000万吨以上企业只有二家,2009年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17.3%。全省大型矿井15处,生产能力322

32、2万吨/年,数量和能力分别占1.0%、15.3%。众多的小型煤矿资源量少,服务年限短,多数将在2020年前后报废,造成接替紧张,难以保障煤炭的稳定供给,须继续加快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众多的小煤矿采掘等技术装备水平较低,工艺比较落后,目前多采用炮采和炮掘工艺,回采工作面单产、原煤生产效率等指标都比较低;安全条件差,事故率高;多数小型煤矿的环境保护工作滞后,健全矿区环境保护机制与管理体系的任务较重。技术改造和扩建工作任务繁重。在煤炭的纵向产业链方面,还远未形成煤电、煤电化、煤焦化一体化的产业集群和规模效应,产业结构还比较单一。3、安全生产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整体上看,全省煤矿安全生产水平与党中央

33、、国务院的要求相比,与先进企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安全事故仍然偏多,2009年全省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3.17,为同期全国平均水平(0.892)的近3.6倍。(见图2-3)。图2-3 20052009年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统计图安全生产的基础尚不稳固,安全生产的体制、机制尚待进一步完善,全员安全生产认识水平有待提高,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还需强化。煤矿安全管理仍较薄弱,特别是小煤矿安全装备水平低,生产基础条件较差,安全问题更加突出,还存在较多的安全薄弱环节和隐患。在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煤矿安全生产将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4、煤矿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均衡,技术水平整体上还存在差距整体上看,煤矿企业的技术装备和

34、技术管理水平落后。煤矿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均衡,既有接近国内先进水准的现代化大煤矿(如盘江煤电、水城矿业等),也有为数众多、条件较差的小型矿井。我省煤矿在矿井的全员工效、工作面单产、巷道掘进单进水平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5、项目前期与基本建设管理工作亟待加强煤矿项目建设手续多、核准难度大,影响了大中型规划矿井建设进度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协调难度大建设项目管理有待加强6、小煤矿的整顿关闭、资源整合(技改)工作涉及面宽,工作进度缓慢7、政策性增支集中出台,煤炭税费负担重,成本大幅上升8、煤炭运输通道是制约煤炭发展的瓶颈我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中心腹地,但由于长期受

35、到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的制约,难以使贵州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9、环境保护与治理历史欠帐多,任务重多年生产的老矿区(盘江、水城、六枝)的“三废”治理,以及矿区水土保持、煤矿开采沉陷区治理等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需要很大投入,由于企业历史欠帐多,治理任务重,资金缺口大,环境生态治理工作任务很重。除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在矿区生态和环境保护方面做了较多的工作之外,占全省总产量近76%的地方和乡镇小煤矿还相当欠缺。煤电一体化,黔电外送加大了贵州节能减排工作的压力。矿区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严重,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煤炭资源开发强度受生态环境制约。10、煤炭科学技

36、术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整体技术水平还相当落后煤炭科技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煤矿企业的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低煤炭产品结构调整和综合加工利用步履迟缓。企业经济困难时没有能力上综合加工利用项目;市场好转、煤炭畅销时,又缺乏发展深加工、精加工的积极性,多数煤矿目前仍满足于生产和销售原煤。矿区生态环境制约煤炭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矿区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严重,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煤炭资源开发强度受生态环境制约。煤矿企业员工队伍素质低,工程技术人员严重短缺。面临的形势1、贵州省煤炭资源条件分析贵州煤炭开发的有利条件:各地质构造单元多为简单或简单中等类型

37、,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或中等,可采煤层多,煤层总厚度较大,虽然薄煤层及较薄的中厚煤层所占的比重较大,但赋存较稳定,一般多有13层稳定的中厚厚煤层,储量丰富,大多适合于机械化开采,适合建设大中型现代化矿井。煤层埋藏较浅,易开发,大部分探明储量在垂深500米以浅,地形起伏较大,多数矿井具备平硐或斜井开拓条件。储量丰富且集中,便于开发和合理利用。截止2008年底,全省煤炭保有资源/储量549亿吨。其中,六盘水、织纳和黔北三煤田保有储量占贵州煤炭总保有储量的90%左右,占云贵煤炭基地总保有储量的三分之二以上,其储量的集中程度在我国江南是唯一的,在全国亦是为数不多的。贵州省截至2008年底煤炭资源储量情况

38、,详见表2-5。贵州煤炭煤种齐全且相对比较集中,煤质较好。煤种包括气、气肥、肥、1/3焦、焦、瘦、贫瘦、贫及无烟煤多种,煤质以中灰、低中硫、高发热量为主,特别是低硫煤资源丰富,其保有储量占总保有储量的1/3,中、低硫煤保有储量占总保有储量的72以上。贵州为我国江南最大的优质无烟煤和炼焦用煤基地。表2-5 贵州省截至2008年底煤炭资源储量情况表 (亿吨)矿区名称累计查明资源量保有资源/储量生产煤矿已利用资源储量在建煤矿已利用资源储量尚未利用资源储量盘江矿区94.6396 92.3297 34.5340 12.1044 48.0012 水城矿区47.5423 44.4791 24.4121 13

39、.9469 9.1833 六枝矿区25.0053 23.6048 5.9430 2.2150 16.8473 普兴矿区41.4279 41.2224 4.7990 12.8367 23.7922 织纳矿区织金区109.4467 108.8516 1.5460 104.3369 104.3369纳雍区62.5062 62.0590 1.4540 49.5062 49.5062 黔北矿区毕节区13.2284 13.2101 1.6360 11.0734 11.0734 大方区54.2525 54.2261 3.0621 40.4744 40.4744 黔西区23.9515 23.8707 3.37

40、70 12.5685 12.5685 金沙区16.3462 16.2423 1.5900 6.8422 6.8422 桐梓区36.6586 36.5436 1.3550 25.3656 25.3656 二郎区7.5235 7.5210 1.3520 3.8015 3.8015 其它矿区53.3754 50.3194 11.7830 6.8501 34.7423 总计585.9041 574.4798 96.8432 102.5259 386.5350 注:据2009年贵州省国土资源厅资源储量表能源矿产载,截止2008年末,全省查明保有资源/储量549亿吨,个别矿区在平衡已利用资源量和尚未利用资

41、源量时出现矛盾,推测系资源储量表统计漏项所致,本表做了局部补充调整,调整后的全省查明保有资源/储量574.5亿吨。多数地区勘探程度较高,地质成果较可靠,目前资源开发利用率仅为34.7%,尚未利用的资源储量386.5亿吨,其中,勘探、详查、普查、预查所占比率分别为33.3%、10.8%、22.3%、33.6%。资源保证程度高。我省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062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约2700m3,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2倍,总体上不存在资源性缺水问题。由于对水利的投入能力弱,部分地区存在工程性缺水问题。水资源丰富为煤炭资源开发和煤基产业链的延伸提供了有利条件。贵州地处大西南腹地,与

42、中南、西南各缺煤省(市、区)邻近,且有铁路相通,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战略实施更为其大规模开发提供了契机,贵州所处地理位置及运输条件占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贵州煤炭开发的不利因素各矿区瓦斯含量普遍较高,相当多的煤矿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薄煤层及较薄的中厚煤层所占比重较大,工作面生产能力受一定限制。织纳、黔北、普兴等矿区目前交通运输条件较差,煤炭产品外运通道在一定程度上还制约着两矿区的大规模开发。东部和北部局部地段煤层含硫量偏高,其开发受环境保护的限制。煤炭运输通道仍为制约煤炭发展的瓶颈贵州已有几十年的生产建设经验,加上安全工作不断得到加强,薄煤层开采技术和洗选降硫等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配套设施的日

43、臻健全,以及交通运输的不断完善,上述不利因素将会被逐步克服。2、煤炭在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我省已进入工业化发展阶段,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以能源的可靠供应为前提,为我省能源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据贵州统计年鉴2009年所载,2008年全省一次能源生产总量9847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占85.6%,水电占14.4%;能源终端消费总量7201万吨标准煤,其中,原煤43.6%,天然气占0.9%,电力占35.1%,其他占20.4%。煤炭是贵州主体能源,今后较长时期内以煤为主的能源格局不会改变,煤炭需求还将持续增长,煤炭产业发展事关全省能源发展大局。3、宏观经济走向与煤炭市场变化趋势宏观经济走向首先

44、,“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长速度会放缓,因此,能源需求增长速度也会相应放慢;其二,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我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国际气候变化的压力和国内生态环境的压力,使得低碳经济时代悄然到来,我国必须调整能源结构,加快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展速度,控制煤炭过快增长;其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节能减排一定程度上也会降低能源需求增速。由此看来,向低碳和绿色能源结构转型将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长远调控目标,对高能耗、高污染以及煤炭等相关行业的宏观调控仍将长期进行下去,“十二五”期间,煤炭需求增速不会高于“十一五”。煤炭需求增幅回落是大势所趋从贵州省自身发展需求来看,近几年发展速度加快,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总体上看,由于历史的原因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还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加快发展的愿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