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自考古代汉语免费小抄.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21141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自考古代汉语免费小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电大自考古代汉语免费小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电大自考古代汉语免费小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电大自考古代汉语免费小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电大自考古代汉语免费小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大自考古代汉语免费小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自考古代汉语免费小抄.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代汉语1、直切:用同音字来注音,如“根,音跟”。2、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称为“某某切”或“某某反”(唐前),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合声调,合称被注字的音。如“毛”,“莫袍切”。康熙字典用此法。3、偏义复词:古代汉语中的一种复音词,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而另一个只是作为陪衬。如“有缓急,非有益也。”“缓急”指的是“有急”,“缓”字无意义。4、本义:词的本来意义。如,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5、引申义 :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即从本义发展出来的意义。,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引申意义是“朝着”、“对着”。直

2、接引申是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间接引申是由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出来的意义,与本义为间接关系。6、假借义:如同朱骏声所说是“本无其义,依声托字”,与本义不相。如解通邂(解逅即邂逅)。7、六书:许慎的说文解字认为汉字形体的构造有六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A、象形:把事物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构成一个字,如日、月。B、指事: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如上、下、本、末、亦、刃。C、会意: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常常是两个象形字的结合,如及。D、形声:是由意符(也叫形符)

3、和声符两部分组成的,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如江、沐。意符相同的形声字意义上大都合意符所标示的事物或行为有关。如贝与财物有关,言与言语有关,心与心理有关。E、转注:说法不一。F、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如“令”本为“发号”的令,后来借用为“县令”的令。8、古今字:由于历史的发展,汉字的演变,产生乐一个新的字代表一个字的一个或者几个意义,分担那字部分的意义,那么前一个字为古字,新产生的字为今字。如“责”,其“债务”等意义已经为“债”所替代,但“责任”等意义担任着,故而两者为古今字。9、异体字:由于时间或地狱的关系,人们为同一个词造出两个或更多的字来代表它,形成乐形体结构相差较大

4、,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的字,如睹覩.10、简繁字:由于人们改革汉字,进行简化而产生的现象,简化字要比繁体字的书写简单,笔画较少,往往是一对一的关系,也有一对多的情况。今天所用的许多简化字是历代相传下来的。如礼禮、气氣等。有些简化字和繁体字之间词义毫不相干,因为同音而被采用。如后後、适適、征征、余餘.11、判断句:以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为谓语,表示判断。在古汉语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而是在谓语后用语气词“也”来帮助判断。如“董狐,古之良史也”。有时在主语后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现代汉语中主谓之间一般用“是”。12、叙述句:以动词为谓语、叙述人或事物的行动变化的句子。13、否定句

5、:表示否定的句子。必须有否定词,古代汉语中否定词可以是副词“不”、“弗”、“毋”、“勿”、“未”、“否”、“非”,可以是动词如“无”,可以是代词如“莫”。14、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临时改变词性,如名作动、形容词作如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作状语等等情况。如“秦师遂东”。15、韵母:指一个音节中除声母以外其他因素的总和,包括韵头、主要元音和韵尾。16、韵:只指主要元音和韵尾(如果有的话)。17、诗韵:韵头不同而韵相同的字如干、满、南、叹可以互相押韵,这些互相押韵的字放在同样的位置上就构成诗韵。18、韵脚:韵头不同而韵相同的字如干、满、南、叹可以互相押韵,这些互相押韵的字放在同样的位置上就构

6、成诗韵。汉语诗韵一般放在句尾,习惯上叫韵脚。19、韵例:就是关于用韵的格律:什么地方用韵,什么地方不用韵和怎样用韵。20,换韵:不一韵到底,中途变换成不同的韵押韵的押韵方式,交韵的情况不是。21、天籁:民歌随口而唱,随口用韵,随时换韵的情况。22、叶韵:古人为了说明诗经的押韵和谐,认为某字是改读某音,就是“叶韵”,或称“叶句”(叶,同“协”,和谐之意)。23、叶音法:一种应该否定的注音法。古人认为押韵可以临时改变读音,以求和谐,没有根据。24、双声: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如现代汉语中“珍珠”,“微妙”在先秦是双声。25、叠韵:两个字的韵母相同,韵头不同也可以,如现代汉语中“光芒”。26、古音通假:

7、古代汉语书面语言里同音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或本有其字,或本无其字,借用同音近音字表示,两个字本来形体不同,意义不同。如“蚤起”,蚤通早。27、三十六字母:传统认为,有三十六字母,字母指声母,古代没有拼音字母,只好找出三十六个汉字作为声母的代表,如见溪群疑等,反映了唐宋时期汉语声母系统的情况。而上古的声母现在研究为三十二个,被分为牙音、舌音、唇音、齿音、喉音、半舌、半齿。28、连绵字:由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分割的词,或有双声叠韵的关系,如玲珑、徘徊、参差,或没有,如蜈蚣、妯娌,或同音相重复,如匆匆、津津。29、疏:由于时代的变迁,前人的注解已经不再容易理解,出现了一种新的注解,作者不仅解释

8、正文,还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成为“疏”,也叫“正义”。十三经注疏中的诗经就是汉代毛亨传,汉代郑玄笺、唐代孔颖达等正义。传指阐明经义,笺指补充与订正毛传的意思。30、十三经: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十三经注疏多为汉朝或魏晋人的注。31、衍文:校勘学术语,简称“衍”,也叫“衍字”。用来指明古籍中多出了文字的现象。如“汉水以为池,水字衍”。32、脱文:校勘学术语,简称“脱”,也叫“脱字”。用来指明古籍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如“孔世家云:颀然而长”“孔下脱子字”。33、韵文:指有韵的文章,有完全的韵文,也有不完全的韵文。34、平水韵:

9、隋朝陆法言的切韵分为206韵,过于细,唐代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南宋平水刘渊,将同用的韵合并,成107韵,后人渐为106韵,被成为平水韵,一般叫“诗韵”。35、平仄;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在诗和韵文中构成一种高低长短相互交替的节奏,即所谓的“声律”。阴平、阳平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声。古代的入声现在转入其他三声中。36、黏: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出句的平仄类型必须是同一大类的。失黏:诗歌中不合乎黏的规则的现象。37、对:每联的出句和对句必须是相反类型的。也就是对句的平仄对立。失对:诗歌中不合乎对的规则的现象。38、孤平:诗歌中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是律诗的大忌。39、拗句:不依照一般

10、的平仄的句子,即该用平声的未用平声,该用仄声的未用仄声。拗救:诗人对于拗句,往往用“救”,就是一个句子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则在本句或者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合起来叫作拗救。40、对仗:诗歌特别是近体诗中,句法结构相同的语句相为对仗,这是正格。另外又一种情况,只要求字面相对即词类相同,不要求句法结构相同。对仗一般平仄相对。同类的词相对是工对。41、合掌:一联对仗出句合对句完全或者基本同义,是诗家的大忌,叫做“合掌”。42、流水对:对仗中的特殊类型。相对的两句之间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个意思连贯下来,也就是说出句与对句不是两句话,而是一句话。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

11、下襄阳向洛阳”。43、借对:对仗中的特殊类型。一个词有两种以上的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义,但是同时借用它的乙义或丙义,来与令一词相对。如“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取“寻常”本为“平常”之意,但又为古代测量单位,借对数目。44、填词:词初称为“曲子词”,了解音乐的词人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来写词,称为填词或倚声。45、词调:本指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后指把前人每一种词调的作品的句法合平仄分别加以概括,从而建立的各种词调的平仄格式。46、杂剧:一种带科(动作)白(道白)的歌剧,唱词往往是剧中人唱。只有套数,没有小令,一个套数称为一折,全剧通常四折,有时加上一个楔子。散曲:不是戏剧,没有科白,

12、与词的性质相近。47、小令:散曲的一种,等于一首单调的词。套数:由两个以上的同一宫调的曲子按照一定规则连缀起来的套曲。48、赘韵:曲中不必用韵的地方用韵。49、衬字:曲律中在规定的字数之外所添加的字,或者加在句首,或者加在句中,但不能加在句尾。绪论一.什么是古代汉语我们现在所说的古代汉语,都是指被记录下来的书面语,也就是古代文献语言.古代汉语属于历史语言,分成四期:上古汉语,秦汉以前的汉语;中古汉语,魏晋至唐代的汉语;近古汉语,宋代至民国;现代汉语,民国以来(确切定为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古代汉语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称作文言.(二)自唐宋以来逐渐形

13、成的口语实录,词汇.语法与现代汉语接近,称作古白话.文言的两大特点:(一)它是脱离口语的,因此带有超方言性(二)它带有人为的仿古性,因此是超越时代的.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对象,应以先秦两汉作品中为主,兼及唐宋以后的仿古文言文.二.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基本内容既属基础理论课,又属工具课.提高古代汉语也就是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不是学一点理论就能解决问题的,还必须阅读足够量的文言作品,以积累语言材料和产生语感.三.学习古代汉语的目的和意义1.文言文阅读与历史遗产的继承2.学习古代汉语是深入瞭解现代汉语的需要古代汉语.近代汉语.现代汉语是一脉相承的,现代汉语的句式,大部分来自古代汉语.有些古代汉语的特殊

14、短语和句式,虽然在现代汉语句法中不存在了,但在构词法中还有所保留.文言与白话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决定了学习现代汉语不能一点也不涉及文言.有没有文言知识,直接影响到对现代汉语理解的深入程度和应用的准确程度.四.古代汉语的学习方法1.处理好语感与语理的关系2.处理好分解与综合,微观与积累的关系在阅读时,要通过每一篇短文的学习,积累词汇,词义和句式,最终达到熟练和形成语感.3.处理好古代与现代的关系既要注意古今汉语的差异,也要注意古今汉语的沟通.4.处理好一般与重点的关系第一课汉字的结构与演变一.汉字的性质根据记录语言的主要角度或主要方式.手段的不同,可以将世界上的文字分为两大类:拼音文字和构意文字,

15、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汉字属于构意文字,一般也称为表意文字.它的形体结构是通过描写事物的外形或勾画事情.动作的情境来反映词义.表意文字发展的初期,通过描摹事物形体的外部特点或轮廓来构形的字为数很多.例如”門”,就是早期的象形字.在发展过程中,由主要描摹事物的外形轮廓来反映词义,发展为用图形或符号的组合来反映词义.这就是汉字中的指事字.会意字.例甲骨文:指事字:上下刃亦朱会意字:莫吹啓祝折构意手段的最高阶段是用义符和声符拼合的方式构造字形.这就是汉字中的形声字.例:皇煌簧惶蝗江河湖海淮遊泳泅渡汉语中的词绝大多数都是多义的,其中有一个义项与记录这个词的字形最为贴切,可以直接解释字形构

16、造的理念,我们这把个义项称为本义.是现有的书面语言材料中可以追溯的最早词义.二.汉字的结构需要掌握传统文字学的”六书”,要先掌握一个概念”造意”.造意是汉字形体中可分析的意义信息,来自原初造字时的一种造字意图,例如:”初”字从”衣”从”刀”,它的造意是”用刀裁衣”,裁衣是制衣的开端,这个形象用以表现”开端”开始”的词义,”开端”开始”就是”初”的本义.六书的具体内容:(一)象形象形是一种通过勾勒事物的轮廓来构拟字型的造字方法例:人大女又目耳口齒日月草木水戈户門牛羊犬豕馬鹿弓矢大凡用象形字记录的词,多是表示具体实物的名词,但有少数例外,它所表示的是这种实物所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例:高大).还有一

17、种称为”合体象形”(例:向眉栗)(二)指事指事是用形体简单的符号记录词义,或是在象形的基础上加抽象指事符或区别符号以构成新字.(三)会意会意是根据事物间的某种关系而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来构成新字的造字方法.两种类型:1.形合会意字:通过部件的象物性的组合来表示新意构成新字.字中构件摆放的位置往往也成为区别构意的手段,不能随意摆放.例:从,牧,莫,舂2.义合会意字:也就是会意字的造字方式从构件物象的组合发展为构件意义的组合.是语义的组合而不是物象的组合.例:臭,息,法,明(四)形声形声即根据事类(指意义)而造或选取一个字作为义符,再取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标声,即取譬相成,构成新字.1.

18、形声字类型(有追加声符构成的形声字,如星.鸡;有追加义符构成的形声字,如捨.趾;较晚的时候,有拼合义符和声符而成的形声字,如江,河.)2.形声字义符的表义特点(一个形声字的义符只能表示该字所记录的词义所属的范围,而不能表明其具体的词义.)3.义符和声符在形声字中的位置分布左形右声,右形左声,上形下声,下形上声,内形外声,外形内声,形在一角,声在一角.4.省声字和省形字(为了字形结构的匀称或出于简化的目的,省去字的形符或声符的一部分;省声字:产夜;省形字:弑,耈.)(五)转注学术界通常认为”转注”指的是汉字孳乳的一种方式.即某一个字由于意义的引申而产生分化字,分化字之间就是转注的关系.转注与前四

19、书性质不同,并不是一种汉字结构的类型就可以了.(六)假借假借和转注一样,也不是汉字结构的类型,只是补足早期字不足的一种手段,或者因为有些虚词无法造字,只好借用一个与该词同音的字来记录*在六书中,前四书很明显谈的是汉字的结构形式,而转注和假借与汉字的结构没有关系.但六书是一个总体,所以我们也需要大致了解一下”转注”和”假借”这两个概念.三.汉字形体的演变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总的趋势是向便于识记.易于书写演变,也就是从象形性向符号化演变.分两大阶段:古文字阶段和今文字阶段.古文字阶段包括:殷商甲骨文.西周金文.战国文字.秦系小篆.今文字阶段包括:隶书和楷书.殷商甲骨文甲骨文是以汉字的书写载体命名的

20、字体称谓,指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形体特点:笔画瘦削,多有方折,刀笔味很浓.从构意手段上看,甲骨文主要是象形文字,即通过部件的象物性及其组合来表示语言中的语义,以达到时记录语言的目的.(二)西周金文金文也是根据文字书写的载体而命名的,指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金文又叫钟鼎文,钟鼎上的文字有阴文和阳文两种,阴文叫款,阳文叫识,故金文又叫钟鼎款识.形声字的大量增加,是汉字构形系统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三)战国文字战国文字是根据文字的通行时代而命名的.分作两大派系:秦系文字和六国文字.秦系文字上承西周金文,下启小篆,是汉字发展主线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战国文字的主流.(四)小篆小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21、实行书同文政策所规定采用的标准字体.得名于其形体特点.小篆的线条粗细均匀,分布均衡,由象物性的线条到符号化线条演变,是汉字书写元素所发生的重要变化,是汉字符号化进程中的质的飞跃,为汉字向笔画文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正因如此,小篆以后,汉字便进入了今文字时期.(五)隶书隶书是起源于战国晚期,到汉代趋于成熟的一种新型字体.隶书有秦隶.汉隶之分.秦隶又叫古隶,汉隶又叫今隶,得名于用途,是因为事务繁多,需要提高书写速度而产生的.汉字由篆文向隶书演变过程叫隶变.(六)楷书楷书本名真书或正书,后因其结构严谨,堪为楷模,故改称楷书.萌芽于东汉,流行于魏晋南北朝,完全成熟于汉唐,一直沿用至今.由汉隶演变为楷书的

22、过程,叫做楷化.*有一部分汉字,按照隶书和楷书来分析结构,往往不能得到构字理据,需要向上追溯到古文字,恢复较早的结构.第二课汉字的结构与词义的探索在古代汉语课中,我们学习有关汉字的性质和结构的知识,除了掌握汉字科学的结构规律之外,主要目的是在探求词义的过程中,学会通过字形结构的分析来瞭解词义,掌握词义.一.汉字形义统一的条件(一)只有早期汉字和有规律演变的字形才是形义统一的早期汉字例如甲骨文.金文.还保留着汉字的构形理据,是形义统一的,我们可以直接根据字形来探求词义,小篆也还保留了许多古文字的特点,许多字形的构形理据还是很清楚的,可以作为以形索义的依据.例:祝.閒汉字经过隶变,进入今文字阶段,

23、书写元素演变为笔画,汉字的象形性彻底消失.但是,大多数汉字的演变是有规律的,符合演变规律的字形,其构形理据仍然保留.例:秉.元.見.水通过分析字形结构来探求词义.这在训诂学上叫做”以形索义”.汉字在形体演变过程中,也有一些非规律性的变化,我们称之为”讹变”.例如:春,為追溯早期字形的过程,训诂学上叫作”复形”.(二)只有本字本义才是形义统一的1.本字是是对借字而言的.本字是指专为记录某个词所造的字,它的形体是以这个词的某一义项为根据而造的.例如:”亦”是”腋窝”的本字,”汝”是”汝水”的本字,”莫”是”暮色”的本字.本字是据词义而造的,是形义统一的.但是,文字在使用的过程中,同音借用的现象很多

24、.由于文字假借而使某字具有了与字形完全无关的意义,称作假借义或借义.在遇到文献中的假借字时,必须根据借字的语音追溯本字,训诂学上称为”溯本”.2.本义是对引申义.假借义而言的.讲解汉字一定要用本义来讲,才能合乎原来的造字意图,如果用引申义特别是远引申义讲字形,就会牵强附会.引申:词在应用过程中,会从本义出发,沿着本义的特点所决定的方向,按照民族心理和习惯,不断引申出很多新的意义,这就是引申.引申义虽然与字形关系疏远,但毕竟是有联系的,这种联系是可以追溯的;而假借义则与字形没有任何联系.二.汉字的结构与词义的探求1.纯表意字与词义的探求人们一般把没有示音符号的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称为纯表意字.

25、在通过分析字形结构探求词义时,纯表意字通过整体构形与词的本义发生联系,而形声字则是通过义符与本义发生联系.2.形声字与词义的探求形声字是通过义符发生联系,因为大多数形声字的义符都能够标示本义所属的意义范畴.三.从汉字的结构探求词义的重要参考书-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文字学著作.这部书是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为了证实汉字的构意性质和形义统一规律而作的文字学著作.它收录汉字的原则是”今叙篆文,合以古籀”,即以小篆为字头,也收录一些古文.籀文字形.全书共十五卷,每卷分上下.第一卷至第十四卷是正文,第十五卷上是叙和部首表,卷下是后叙.据后叙载,该书收入篆

26、文字头9353字,另收入重文1163字.许慎对所收录的汉字的字形运用”六书”理论进行结构分析,证明汉字绝大多数都是由声符和义符(形符)组合而成的形声字,而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又是形声字的义符和声符的基础第三课古书的用字一.通假字(一)通假字的定义文字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着因声音相同相近而被借用的情况,也就是说,有时不写本字而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我们把借来记录同音词的字叫通假字,简称借字.(二)借义借字所承担的词义,称为假借义或借义.(三)通假字的辨识通假字是借字记词,以音同音近为前提,所以辨识通假字主要是以声音为线索,同时注意确定本字要有充分的证据.1.通假字的声音关系(1)上古的声

27、纽和韵部(2)古音相同相近的标准(3)通假字之间声音关系的判定从声音上看,借字和本字具有双声.叠韵或双声叠韵的关系.2.判定通假字的文献证据判定某字借用为某字,除了声音关系之外,还要有充分的文献证据,在没有旁证情况下,不可只据音同音近而轻言通假.二.异体字(一)异体字的定义异体字是指在某一历史时期音义完全相同.记词职能也完全一样,只是形体不同的字.(二)异体字的类型1.造字方法不同2.造字方法相同.构件不同3.造字方法相同.构件相同.写法不同.(三)识别异体字要注意的问题1.在历史上的某个时期曾经是异体字,但后来记词职能有了分工,变成了两个不同的字.例:咳-孩,份-彬,訝-迓2.在历史上意义或

28、用法不同的两个字,后来为了精简汉字,在作异体字整理时把它们视为异体字加以认同.炮-砲偷-媮霓-蜺三.分化字(一)分化字的定义由于词义的引申和文字的假借等原因,一个字往往承担着多项记词职能或承担着一个词的多个义项.为了使文字更为明确地记录语言,人们就使用更多的字形来分担文字的记录职能,这就是文字的分化.我们把用来分担汉字记录职能的字形称为分化字,把原先兼有多个记录职能的字形称为源字.(二)分化文字职能的方法1.假借其他字分化职能为了分化一个字的多个记录职能,有时人们会借用其它字来进行分担,使表义更为明确.例:何-荷,指-旨,女-汝.P482.利用异体字分化职能异体字是造字或书写过程中产生的形体冗

29、余,为了减少字量的目的,可以在异体字认同之后把多余的字形取消.利用异体字分化文字职能,则为异体字的不同字形赋予不同职能,使原本冗余的形体各司其职,各得其所.例如:猶(犹)-猷(音同犹,计谋.打算),亨-享,箸-著.采集者退散3.造新字分化职能分化源字职能最常见的方法是造新的字形.造新字的方式包括在源字基础上增加构件.在源字基础上更换构件或对源字作形体改造.例如:其-箕,赴-訃,母-毋.(三)分化字的类型四种:1.分化本义有些字被常用的假借义或引申义占用后,会另造一个新字来承担它的本义.例:孰-熟,然-燃,莫-暮,暴(暴的本义是:曬(晒)-曝,益-溢,要-腰,禽-擒,原-源,州-洲,止-趾,責-

30、債.2.分化引申义当引申义与本义的距离较远时,有时会为引申义造新字,将引申义分化出去.例:昏-婚,坐-座,齊-劑,尉-慰,竟-境,解-懈,賈(贾)-價(价),說-悦,知-智,被-披,没-殁,反-返,食-飼,振-賑,張-帳.3.分化借义原来本义与借义共用一字,后来为了区别,用新的字形将借义分化出去.例:象-像,辟-避.譬.僻,采-彩,牟-眸.4.分化广义源字的表义很广,后来这个意义的一部分由分化字承担,源字和分化字的意义都变得更具体.例:受-授,祝-咒.第四课古代汉语词的构成词的形式是语音,内容是语义.因此,我们从语音和语义分析汉语词的构成问题.从语音结构上可以把词分为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多音节

31、词.从语义结构上有单纯词和复合词.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同时包含少量的双音词.双音词中,既有复合词,也有少量的单纯词即联绵词.联绵词是汉语词汇中特殊的词汇现象.一.单音词单音节词由一个音节构成.(一)单音词与汉语的字.词关系在古代语言学家笔下的”字”,相当于单音词.词是语言中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表意单位,它以音为义的载体,音和义在约定俗成的原则下结合起来,便形成口语的词.字是词的记录符号,它用字形来记录词,从词那里承受到音与义,因而形成一个形音义的结合体.第一,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汉字记录一个词.古人从来都把一个字当作一个词.古代的注释书和字书.韵书上所说的”字”,实际上指的就是词;而他们所说的”

32、词”,则专指虚词.第二,虽然汉字是为了记录词而产生的,但是,由于语言和文字各有其发展规律,就汉字与单音词的对应关系来说,字和词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异词同字现象:即一个字记录意义完全不同的两个词.异词同字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词义引申的结果.二是字用过程中的同音借用.异字同词现象:即一个词有不只一个记录符号,各个符号间多是异体字关系,也有的是分化字关系.(二)单音词与古代汉语中的双音短语有些双音节单位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同形的双音短语,很容易被作为双音词看待,但实际上并不是双音词,而是单音词的组合.二.复合词古代汉语的复音词以双音词为主,三音节以上的词极少,因此我们只讲双音词.从结构上看,

33、双音词有单纯词和复合词两类.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双音词,复合词大多数是由两个语素按照一定的构词法组合而成的.(一)复合词的结构1.并列结构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的语素并列构成的复合词.这两个语素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没有修饰.限制.补充.说明等关系.例如:倉廩干戈膏腴賓客祭祀傾覆斟酌謹慎和睦也有个别复合词是由两个反义语素并列构成的,例如”緩急”.2.偏正结构两个语素之间有修饰和被修饰关系的复合词.本文网例:布衣東宮天子儲候百姓錦衾狐裘羌笛3.支配结构两个语素之间有支配和被支配关系的复合词,又叫动宾结构.例:執事將軍當道持戟敗績知府司寇司馬拾遺稽首4.主谓结构两个语素之间有说明与被说明关系的复合

34、词.例:地震日食霜降夏至月食(二)复合词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复合词的形成是汉语由单音化向双音化发展的结果.例如:國家,春秋,社稷,尋常,俊傑.三.联绵词(一)联绵词的结构特点可从静态和来源两个方面进行认识.对联绵词进行静态分析,联绵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双音单纯词,因此没有结构问题,只有形式上的特点.记录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记音符号,它们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已经失去,只有两个字组合在一起才有词义.联绵词是有结构问题的.1.义合式.两个单音词,本可以单独解释和运用,凝固后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双音结构,成为联绵词.例:綢繆2.衍音式.这类联绵词是由一个单音词向前或向后衍化出一个表音音节,衍化出的音节虽然用汉

35、字书写,但没有表义作用.例:參差,囹圄,趑趄,菡萏.3.摹声式.摹拟声音而产生的联绵词.例:霹靂,蟋蟀,噓唏.古代汉语中有一些外族语言中音译过来的词,一般称之为”译音词”.也是一种”摹声”.(二)联绵词的语音特点在语音上多有双声双韵的关系.双声联绵词:指两个音节古音声母相同的联绵词.例:參差,仿佛,憔悴,躊躇,倉促,流連,忐忑,伶俐.双韵联绵词:指两个音节古音”韵”相同的联绵词.例:從容,爛漫,逍遙,蹉跎,彷徨,窈窕,輾轉(三)联绵词的形体特点写法比较自由,记录同一个词有时用不同的字,造成了一词多形的特点.第五课古今词义的差异与沟通从词汇史上讲,古今是要细细划分的;但从古代汉语的教学体系上看,

36、一般是把现代汉语称为今,把现代汉语以前的文言文称作古,即把古代文献的词义当作一个整体对待,至于是先秦还是唐宋.明清,则不再细分.一.古今词义的差异词义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词的义项的变化.从实践辨识的角度分析,这种变化和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古代义项的消失,二是古今义项的微殊.(一)古代义项的消失所谓义项的消失,是指由于社会的发展变化,古代的一些事物消亡了或是人们的观念变化了,导致词的相关义项也随之消失了.(二)古今义项的微殊是指同一个词中的某一个义项在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中只有细微差别.1.广度宽窄2.程度深浅3.色彩褒贬4.词义特点二.古今词义的沟通(一)从现代汉语复音词.成语甚至方言口语

37、的词素中去瞭解古义在汉语词汇复音化的过程中,某些词作为单音词独立使用时,其古代汉语的词义已经消失了,但在作为一个语素构成双音词.成语时,古代的词义仍然存在.(二)从词义的共同特点和相互联系上去瞭解古义掌握了词的本义及其特点,就能够以简驭繁地去沟通和把握词义.第六课多义词和词义引申一.古代汉语中词的多义性词的每一个意义就是一个义项.具有多个义项的词叫多义词,而只有一个义项的词叫单义词.造成一词多义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词义的引申.例如:绝1.绳断:天柱折,地维绝.2.断绝: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3.穷尽:度汉兵远不能至,而禁其食物,以苦汉使.汉使乏绝.4.独一无二:故俗传恺之有三绝

38、:才绝.画绝.痴绝.5.诗歌体裁:夫诗有古近律绝,体莫备于唐代.6.渡过: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7.超过:虽墨孟之徒,不能绝也.引1.开弓: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2.延长.伸长:我君景公引领西望.3.牵挽:善张网者引其网.引其网而鱼已囊矣.4.导引.率领:项羽乃悉引兵渡河.5.退却:且引且战,连斗八日.6.序言:敢竭鄙诚,恭疏短引.7.延请: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8.招致:故知持权引谤,招幸者非己.采集者退散二.词义运动的基本方式-引申所谓词义的引申,是指词义从一点出发,沿着不同的方向,向相关的方面延伸而产生一系列新的意义的过程.词义引申是词义运动的基本方式.(一)词的本义与

39、引申义词的本义,理论上讲应该是词产生时的最早的意义.传统汉语语言学上把通过分析汉字的形体所得出的词的义项叫做这个词的本义.”绝”的本义是”绳断”,”引”的本义是”开弓”.所谓引申义,是指在多义词的数个义项中从本义引申派生出来的意义.上文中”绝”的后六项都是它的引申义.”引”的后七项是引申义.(二)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由本义派生出引申义既是词义内部运动规律的反映,同时又要受到本民族思维认识习惯的制约,因而本义与引申义之间的联系很复杂.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对于理解和把握整个词义体系是十分必要的.词的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1.相似关系引申义和本义所指称的事物在形状.功能.方式.特

40、点等方面具有相似之处,通过类比造成引申.2.因果关系引申义和本义之间具有因果关系,通过逻辑推导造成词义引申.3.动静关系动指动作行为,静指名称性状.事物本身与其性质状态及相关的动作行为有密切关系,从而构成相互间的引申.这种形式的引申往往引起词性的变化.4.时空关系时间和空间关系密切,表示时空的词可以互相引申.5.礼俗关系由于礼俗的原因造成词义的引申.(三)词义引申的方式词义引申的基本规律是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具体方式主要有两种.1.连锁式引申以本义为起点,向着同一方向递相派生出几个引申义的引申方式,叫连锁式引申.2.辐射式引申以本义为中心,依据本义的特点,向不同的方向直接派生出数个引申

41、义,叫辐射式引申.(四)引申义列从内容上看,词的引申义也不是任意排列.杂乱无章的,而是一个有序的义列.我们把根据词的本义特点所构成的引申义序列称为”引申义列”.第七课词义关系词义关系是指不同的词在词义方面存在的关系,主要包括同义关系和反义关系两种.一般而言,具有同义关系的词称为同义词,具有反义关系的词叫做反义词.一.同义词古代汉语词汇以单音词为主,相对于双音词来讲,单音词的义项更多,指向更广,词与词之间的同义关系往往更复杂.如:p102同义词的丰富为语言的运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是语言成熟的标志之一.(一)同义词的定义与特点定义:在一定条件下意义相同.读音不相关的一组词,互为同义词.同义词的

42、主要特点是:第一,同义词是指在某个义位或是某几个义位上同义,而不是所有义位都同义.所有义项都相同的词是等义词,其数量是很少的,而且随着语言的成熟和规范,等义词会越来越少.第二,有些同义词的同义关系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P103第三,同义词之间在语音上互不相关.如果语音上也相同或相近,那就是出自同一个语源的同源词.第四,同义词是相互的.(二)同义词的差异1.理性意义的差异(1)范围广狭不同问.询.访在询问.征求意见的义项上是同义词.但“访”的适用范围比“问”“询”要小,“问”“询”的对象通常没有什么限制,而“访”通常是指君长就重大问题向臣下徵求意见.(2)性状情态不同p105(3)程度轻重不同饥.

43、饿在表示吃不饱的意义上是同义词,但词义的轻重程序不同.“饥”是吃不饱,腹中空.“饿”是严重的饿,指没有饭吃或长时间未进食.(4)侧重点不同恭.敬都有恭谨有礼.不怠慢的意思,但侧重点不同,“恭”侧重外貌;“敬”侧重内心.2.组合功能的差异.例:p1063.情感色彩的差异.例:p106(三)同义词的辩析1.语言环境分析法就是把一组同义词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分析,从它们所处语言环境的不同来确定它们词义上的差别.具体又有置换法和比较法两种.(1)置换法即把甲词换到乙词所处的句子中,看看是否通顺,句子的意思有没有变化,从而来确定甲.乙两词在哪个或哪些义项上同义.P107(2)比较法即从甲乙两词存在的语

44、句中分析归纳它们各自适用的环境和存现的条件,再比较二者的区别,从而确定两词意义上的细微差别.例P1072.对立意义分析法即通过甲乙两词的反义词来辨析它们之间的差异,通过不同的反义词来反衬出它们不同的特点.例P1093.探求本源分析法即通过追寻同义词不同的本义,确定它们之间不同的词义特点和指向中,从而把它们区分开来.例P109(四)同义词的应用1.连用文言文中,为了调整音节,常有同义词连用的现象.p1102.对用文言文中,为了工整对仗,又避免字面重复,常把一对同义词用在同一句或上下句的同一个位置上.P1103.同义构词文言文中,一些同义词经常连用,逐渐凝固成一个复合词.P111这类复合词的特点有

45、三:其一,在结构关系上,同义构词所形成的复合词一般都是并列式的,即前后两个语素地位平等.其二,在内容上,复合词的意义与同义词的义项相同,即取两个词相同的部分而不用其相异的部分.其三,这类复合词的语素往往保存着一定的独立性.二.反义词(一)反义词的定义和特点在一定条件下,义项相对或相反的词,互为反义词.第一,反义词是指构成反义关系的双方在某个义项或某些义项上相对或相反,并非一定要所有义项都相对或相反.例P112第二,某些反义词的反义关系存在于某个历史时期或某种条件下.例P112第三,构成反义词的双方必须表示同类的事物或概念.第四,构成反义关系的双方必须使用于同一个历史时期.(二)反义词的类别1.

46、绝对反义词又叫互补反义词,两个词表示的意义是互补的,二者之间是非此即彼关系,没有中间状态.如:男和女,生与死,动与静,是与非,内与外等.2.相对反义词又叫极性反义词,两个词表示的意义处于两个极端,二者之间有中间状态,即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互相排斥和否定.如:左和右,大与小,轻与重,长与短,高与下,甘与苦等.(三)反义词的应用在古代汉语中,有些意义相反的词经常并列使用,久而久之,它们便作为语素构成一个复合词,这种现象叫反义构词.例p114(四)学习反义词的意义P114-p115第八课古代汉语词类的划分一.划分词类的标准词类是指词的语法分类.在古代汉语中,词类划分的标准有两个:语法功能和意义.语法功能主要指能否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以及充当什么样的句子成分意义是指词是否具有词汇意义以及具有什么样的词汇意义.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二.实词的分类在古代汉语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代词和副词.(一)名词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时间或空间名称的词.主要语法功能是作主.宾和定语.在现代汉语中,除方位名词和时间名词外,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直接作状语,而是和介词组成介宾短语.但是,在古代汉语中,名词可以直接作状语.名词或名词短语还可以在判断句中直接作谓语.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