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全 全国4月~4月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与答案.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22044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全 全国4月~4月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超全 全国4月~4月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超全 全国4月~4月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超全 全国4月~4月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超全 全国4月~4月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超全 全国4月~4月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与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全 全国4月~4月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与答案.doc(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超全 全国2007年4月2013年4月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与答案 绝密 考试结束前全国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提出课程开发的“活动分析”方法的教育家是( )A查特斯 B奥利沃 C博比特 D施瓦布2从本质上看,“泰勒原理”的深层价值取向是( )A技术兴趣 B。实践兴趣 C解放兴趣 D知识兴趣3“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本质追求是( )A.技术兴趣 B实践兴趣 c解放兴趣 D知识兴趣4倡导教学是一项塑造儿童心灵的艺术。教师不是像卢梭所说的那样为自然之助手,而是儿童观念的提供者、多方面兴趣的控制者。持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教育家( )A夸

2、美纽斯 B洛克 C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5.在西方英语世界中,最早提出“课程”一词是在1859年发表的一篇著名文章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其作者是著名教育家( )A卡斯威尔 B坎贝尔 C坦纳 D斯宾塞620世纪末课程与教学的重新整合充分汲取了一个世纪以来人类认识发展和价值探究的精华,它追求的是一种( )A科技理性 B实践理性 C解放理性 D工具理性7“过程模式”是由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系统确立的,代表人物是( )A塔巴 B斯藤豪斯 C皮斯特 D坦纳8布鲁纳用“表征系统”的概念来表述儿童认知发展的特征。他认为儿童认知发展是由结构上迥异的三类表征系统及其相互作用构成的质的飞跃过程。它们是行为表征、图象表征

3、和( )A言语表征 B形象表征 C实物表征 D符号表征9为了激活新旧知识之间的实质性联系,提高已有知识对接受新知识的有效影响,奥苏贝尔提出了( )A比较组织者 B陈述性组织者 C说明性组织者 D先行组织者10范例教学的特殊之点在于“范例”,范例的基本特征要具备基础性、范例性和( )A基本性 B预备性 C要素性 D启发性11斯金纳根据操作条件反应的学习理论,将预先审定的教材精心组织成有逻辑的顺序,借助改进的教学机器,使学生能以个别化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称为( )A机器教学 B程序教学 C强化教学 D编程教学1 12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包括“认知领域”、“动作领域”和( )

4、A技能领域 B社会性领域 C情感领域 D语言领域13当课程开发以学科知识及其发展为基点,强调学科知识的优先性的时候,这种课程即是( )A永恒主义课程 B知识论课程 C要素主义课程 D学科中心课程14学生独立地解决由他本人或教师所提出的课题,教师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适当帮助,由此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是( )A提示型教学方法 B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C自主型教学方法 D课堂讨论型教学方法15夸美纽斯创立的“泛智课程”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A泛智论 B经验论 C文化论 D兴趣论16课程要素即课程的基本构成,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概念、原理、技能、价值观与( )A.方法 B过程 C

5、学生 D教师17将所选出的各种课程要素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找到彼此之间的 )A连续性 B顺序性 C整合性 D螺旋性18有意识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观和方法论去考察和探究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具有这种课程取向的课程类型称为( )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经验课程 D学科课程19在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正式课程”或“官方课程”,可称为( )A直线式课程 B螺旋式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20. 把整个班级分成许多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自主性的共同学习,这种学习形式称为( )A分组学习 B个别学习 C.同步学习 D交差学习21把某项课程变革计划付诸实践的具体过程,称为( )A课

6、程计划 B课程变革 C课程实施 D课程采用22真正的课程是老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既有的课程变革计划只是供这个经验创生过程选择的工具而已,这是 课程实施的( )A拒绝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 C忠实取向 D课程创生取向23以课程或教学计划的预定目标为依据而进行的评价,称为( )A目标本位评价 B目标游离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24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揭示和描述评价对象的各种特质,彰显其中的意义,促进理解。这种评价称为( )A效果评价 B C质的评价 D量的评价25。运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运用数理统计的手段,从大量个别情

7、境中归纳出课程开发的规律与程序,这种课程研究的方法称为( )2 A量的研究方法 B质的研究方法 C纵向研究方法 D横向研究方法26建立在数理逻辑结构的基础上,由概念原理和规律规则所构成的世界,称为( )A.科学世界 B儿童世界 C生活世界 D成人世界27基于每一所学校及学校所在社区的特殊需要而开发的课程,称为( )A校本课程 B校本课程开发 C国家课程 D国家课程开发28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这个区域被称为( )A实际发展区 B潜在发展区 C过渡发展区 D最近发展区29提供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而帮助学习者理解特定知识、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模式,借助于该概念框架学习者能够独立探索并解

8、决问题、建立建构意义。这种教学模式称为( )A情境教学 B支架式教学 C灌输教学 D随机访问教学30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的经验课程论与以派纳、格鲁梅特、格林、阿普尔等为代表的经验课程论,合起来统称为( )A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论 B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C批判经验课程论 D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1简述泰勒原理选择学习经验的一般原则。P8032简述表现性目标的涵义及价值取向。P16716833简述教学对话的性质。P20334简述经验课程的基本特征。P22735简述随机访问教学的共3点37什么是自主性教学,试分析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自主性教学方

9、法?运用它有什么积极的作用?P205-207四、材料分析题(16分)38下面是杰斯帕问题解决系列教学案例介绍:杰斯帕问题解决系列共包括12段以光盘为载体的杰斯帕历险经历(见下表)。这12段历险经历分属四个内容类别:复杂的旅行计划的制定、统计学与商业策划、几何、代数,每个内容类别包括三段历险经历,每三个历险经历在难度上从左到右递增。所有12段历险经历所涉及的问题都是开放性的,所以,每段经历都能有若干解决方案。 3 雪松河之旅学生们遇到杰斯帕时,他正在看报,并从报上了解到有一艘旧船出售。他决定去看一看船。于是,学生们跟着他来到雪松河码头。杰斯帕买下了这艘船,但他发现船上的灯不亮,他试着驾驶这艘船,

10、并看见船上有一个小小的、临时性的煤油罐。故事结束时,学生面临的挑战是他们能否帮助杰斯帕在太阳落山前驾驶这艘旧船回家。录相中包括学生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的全部信息。为了得到答案,学生必须利用他们有关速率、时间和距离的知识去计算船返航的速度飞距离以及煤气消耗率等。该问题情境适用于五年级和五年级上的学生。以上教学案例的设计采用的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哪一种教学模式?结合材料分析这种教学模式的特征。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C 2A 3C 4D 5D 6C 7B 8D 9D 10A 11B12C 13D 14C 15A 16A 17C 18B 19C 20A 21C22D 23

11、A 24C 25A 26A 27A 28D 29B 30A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1(1)为达到既定教育目标,给学生提供的学习经验必须既能使学生有机会实践该目标所隐含的行为,又能使学生有机会处理该目标所隐含的 以下是12段杰斯帕历险经历中第一段“雪松河之旅”的简介。 价值取向:表现性目标本质上是对“解放理性”的追求。它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表现,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与主体性,指导向于人的自由与解放。33教学对话是以教师指导为特征的。教学对话旨在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对话以学生的自由思考、自由表达为特征。34(1)以学习者当下的活生生的直接经验为课程开发的核心;(2)学习者是能动的创造

12、性的存在;(3)学习者是整体的存在;(4)重视学习者的个性差异。35内涵:对同一教学内容要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基于不同目的、着眼于不同方面、用不同方式多次加以呈现,以使学习者对同一内容或问题进行多方面理解、获得多种意义的建构。特征:在不同情境、从不同角度建构知识的意义和理解,由此获得可广泛而灵活迁移的、高级的、非结构性的知识。三、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36基本特征:(1)极大地依赖于个体成长、健康与适应的内驱力,坚决排除各种有碍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障碍。(2)强调情感因素,强调教学情境的情感方面而不是理智方面。(3)强调学生“此时此刻”的情形,而不关心他过去的情感和经验。(4)强调本

13、身就能促进学生经验成长的人际接触和人际关系。对我国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1)他的教学理论一反传统教学的基本思路,把教学的目标看作是学生人格、自我的健全发展。(2)把教学的重心由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上。(3)把教学过程的本质规定为学生内在经验的形成及生长。(4)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37定义:自主性教学方法是学生独立地解决由他本人或教师所提出的课题,教师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适当帮助,由此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如何运用:(1)确定适合于自主性学习的课题。(2)准备有助于自主性学习的学习手段。(3)分配适合于自主性学习的课题。(4)估计学生在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中

14、可能遇到的困难。(5)正确评价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与结果。积极作用:(1)可以提高掌握知识技能的效果。(2)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习惯。(3)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有助于消除学生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四、材料分析题(16分)38答案要点:哪一种教学模式:情境教学。(2分)特征:(1)学习者中心。(2分)结合材料展开酌情给2分(2)情境中心。(2分)结合材料展开酌情给3分(3)问题中心。(2分)结合材料展开酌情给3分 5 全国2007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课程代码:0046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

15、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A. 进步主义运动 ( )A.洛克C.杜威 3.在泰勒看来,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是( )A.确定教育目标C.组织教育经验 4.“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体现的是 ( )A.“经验论”思想 5.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工作分析”和“活动分析”是完全相同的,“工作分析”就是“活动分析”,“活动分析”就是“工作分析”B.“工作分析”和“活动分析”在基本精神上是完全相通的,但“活动分析”所指的领域要来得空泛C.“工作分析”和“活动分析”在基本精神上是完全相通的,但“工作分析”所指的领域要来得空泛D. “活动分析”和“工作分析”完全不同( )A.相关课

16、程 B.融合课程6 B. 教育心理学化运动 D.学科结构运动 C. 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 2.最早提出“curriculum”(课程)一词,并将其界定为“教学 B.斯宾塞 D.克伯屈 B.选择教育经验 D.评价教育计划 B.“兴趣论”思想 D.“泛智论”思想 C.“文化论”思想 6.布拉梅尔德在“未来中心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课程理念,这种课程理念被称为 C.广域课程D.轮形课程7.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这一命题中对师生关系的理解是( )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关系C.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 8.课程实施有三种基本取向,其中之一是 ( )A.哲学取向 9.

17、从研究方法上来看,行动研究属于 ( )A.量的研究C.课堂研究 10.“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本质是追求 ( )A.活动兴趣C.解放兴趣 11.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 ( )A.经典性条件反应和强化原理C.操作性条件反应和强化原理 12.柏拉图把“有德性的生活”视为教育的终极目标,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幸福”,昆体良认为“受过教育的人”的理想是“大演说家”。这种目标定位方式反映的是课程与教学目标的( )A.普遍性目标取向C.行为目标取向 13.帕克赫斯特提出道尔顿计划主要包括三种措施,分别是作业安排、实验室和( )A.及时反馈C.成绩记录 14.在课程计划或教学活动开始之

18、前,对需要或准备状态的评价是( )A.形成性评价 B.终结性评价7 B.学生主体教师客体的关系 D.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B.心理学取向 D.背离取向 C.相互适应取向 B.质的研究 D.实验研究 B.技术兴趣 D.实践兴趣 B.经典性条件反应和平衡原理 D.操作性条件反应和平衡原理 B.生成性目标取向 D.表现性目标取向 B.个别指导 D.合作学习 C.诊断性评价D.发展性评价15. “课程及相应的教学在有意识的教育安排下所发生的一切变化”,都可称为( )A.课程变革C.课程计划 16.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构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要素有情境、协作、会话和( )A.主体 17. 在课程发展

19、史上,关于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关系问题存在的三种典型观点是被动适应论、主动适应论和( )A.独立论C.平行论 18.“隐性课程”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杰克逊的一本著作中,这本著作是( )A.老师,再见!C.班级生活 19.“只谈论某一知识领域的结论,而不是集中于知识的探究本身”,这是布鲁纳所说的 ( )A.学习准备C.中间语言 20.理论化、系统化教学论确立的标志是( )A.普通教育学的出版 21.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课程思想的教育家是( )A.皮特斯C.斯腾豪斯 22.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标准有三个,其中之一是( )A.随机性C.连续性 8 B.课程采用 D.课程实施 B.资源 C.脚手架 D.意

20、义建构 B.统一论 D.超越论 B.爱的教育 D.隐性课程论 B.学科结构 D.发现学习 B.实验教学论的出版 D.爱弥儿的出版 C.大教学论的出版 B.麦克尼尔 D.斯皮伯格 B.活动性 D.积极性 23. 通过语言而提示课程 )A.示范C.展示 24.代表了评价发展方向的评价模式是( )A.目标达成模式C.差别模式 25. 1893年,以埃利奥特为首的美国“中等学校研究十人委员会”基于充分的调查研究,正式倡导在中学开设( )A.学科课程C.经验课程 26.认为“好的教学应当先于发展、引导发展”的教育家是( )A.布里格斯 B.麦克尼尔C.维果茨基 27. 帕克赫斯特为道尔顿计划确立了两条基

21、本原则,这两条原则分别是“自由原则”和 ( )A.个性原则C.自然原则 28.“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认为“经验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 )A.自我完善C.德性养成 29.“课程是一个情境化的社会过程”;“课程是一系列事件”;“课程是学生有机会学习的东西”;“课程是由师生交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不断生成的建构”。以上观点强调课程是一种( )A.制度课程C.理想课程 30.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的旷世教育名著是 ( )A.爱弥儿C.教育漫话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9 B.呈示 D.口述 B.过程模式 D.回应模式 B.STS课程 D.选修课程 D.裴斯泰洛齐 B.合作原则 D

22、.兴趣原则 B.兴趣发展 D.持续生长 B.体验课程 D.正式课程 B.爱的教育 D.理想国 31.简述“课程审议”的基本自主型教学方法,反映了人本主义教学思想,也可以说是非指导性教学,特征P142教师是促进者)10 全国200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的身份是( )A.先知者 B.管理者C.促进者 D.指导者 2.“中间语言”概念的提出者是( )A.加涅 B.布鲁纳C.施瓦布 D.奥苏伯尔 3

23、.赞科夫发展性教学理论的教学原则是( )A.艺术性与科学性统一,理论与实践统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统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统一,集体与个别统一B.直观原则,兴趣原则,活动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可接受性原则C.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D.教学与训育统一,问题解决学习与系统学习统一,形式训练与实质训练统一,主体与客体统一,认知与情感统一 4.范例教学中“范例”的基本特征是(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B.学术性,科学性,范例性C.情境性,理解性,范例性 D.创造性,主动性,范例性 5.“指向教育的总体方向,体现的是普遍的、总体的、终极的教育价值

24、”,这是指( )A.课程与教学目标 B.教育目标C.教育目的 D.培养目标 6.教育目标具有层次结构;教育目标要以学生具体的、外显的行为来陈述;教育目标超越了学科内容。这三个典型特征是属于( )A.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特征B.艾斯纳的表现性目标的特征11 C.斯腾豪斯等人的生成性目标的特征D.传统的普遍性目标的特征 7.在第三次技术革命和信息时代,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表现为( )A.主导与依附的关系 B.平等与共存的关系C.对等与融合的关系 D.独立与对等的关系 8.“学校课程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持这种观点的是( )A.被动适应论 B.主动适应论C.滞后论 D.超越论 9.“

25、教学设计是一个连续创造的过程,指向于人的解放”,教学设计的这种特征反映的课程实施取向是( )A.忠实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C.课程创生取向 D.实践取向 10.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所采用的评价,是(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 D.游离性评价 11.美国的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把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历史分为四代,其中认为“评价在本质上是描述教育结果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程度”的是( )A.第一代评价 B.第二代评价C.第三代评价 D.第四代评价 12.“以所有与方案有利害关系或切身利益的人所关心的问题为中心的一种评价模式”,这种评价模式是( )A.差别模式 B.

26、目标达成模式C.外貌模式 D.回应模式 13.当今时代,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非常重视“选修制”、“经验课程”、“综合课程”,这种重视实际上体现了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即追求( )A.国际性与民族性的内在统一 B.平等与高质量的内在统一C.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内在统一 D.教师主体与学生主导的内在统一 12 14.按照斯皮罗等人的观点,随机访问教学作为一种教学途径,更适合于( )A.初级学习 B.中级学习C.高级学习 D.以上都适合 15.当前中国社会所面临的许多教育热点问题,如“重点中学”存废问题、择校问题、义务教育阶段经费筹措问题等都反映了人们已开始自觉追求( )A.教育质量 B.

27、教育地位C.教育公平 D.受教育权 16.泰勒认为,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三个标准是( )A.独立性、序列性和整合性 B.连续性、层次性和整合性C.连续性、序列性和整合性 D.连续性、序列性和复杂性 17.根据施瓦布等人的观点,学科结构指的是( )A.学术结构与心理结构的统一 B.学术结构与句法结构的统一C.实质结构与句法结构的统一 D.实质结构与心理结构的统一 18.在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教学的教育性”规律,第一次把教学与道德教育统一起来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卢梭C.洛克 D.赫尔巴特 19.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奠基者、开创者是( )A.博比特 B.查特斯C.哈里斯 D.泰勒 20.

28、“教之于学就如同卖之于买”,这句话说明( )A.教不同于学 B.学不同于教C.教与学是相互独立的两项活动 D.教与学是相互依赖、对立统一的 21.泰勒模式的深层价值取向是( )A.技术兴趣 B.实践兴趣C.解放兴趣 D.实践理性 13 22.最早提出“curriculum”(课程)一词的教育家是( )A.洛克 B.康德C.斯宾塞 D.杜威 23.杜威提出实现课程与教学统一的具体途径是( )A.经验 B.活动C.做中学 D.主动作业 24.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确立的标志是( )A.拉特克称自己的新的教学技术为“教学论”B.赫尔巴特出版普通教育学C.卢梭出版爱弥儿D.夸美纽斯出版大教学论 25.

29、认为“教学就是从外部对心灵进行塑造”的教育家是( )A.卢梭 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 D.杜威 26.“将所选出的课程要素根据学科的逻辑体系和学习者身心发展阶段由浅至深、由简至繁地组织起来”,这指的是课程组织的( )A.连续性 B.阶段性C.整合性 D.顺序性 27.“美德即知识”命题的提出者是( )A.柏拉图 B.孔子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28.以“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为理论基础的课程形态是( )A.“因素课程”说B.“泛智课程”说C.赫尔巴特主义课程论D.功利主义课程论 14 29.“谁的知识最有价值”的提出者是( )A.斯宾塞 B.吉鲁C.阿普尔 D.威利斯 30.在“未来

30、中心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布拉梅尔德提出了( )A.STS课程B.环境教育课程C.国际理解教育课程D.轮形课程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1.简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 4个特征P97-10032.什么是课程与教学目标?P145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P17733.如何理解教学方法的本质? P194-19534.支架式教学的含义与基本特征是什么? P358-35935.简述程序教学的含义与教学设计的原则。 P135-136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36.叙述课程实施的三种取向,并分析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如何实施课程。P274

31、-28437.比较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三种基本取向,并谈谈对改进我国课程与教学评价有哪些启示。P321-323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16分)38.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多次提到综合课程问题。如“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请结合实际分

32、析在我国为什么要倡导综合课程?依据上述材料说明在实际工作中应怎样落实综合课程。 P238-241答:为什么倡导综合课程:文化或学科知识的发展是相互作用、彼此关联的,而我国长期以来具有相互隔离、彼此封闭的情况;学生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生活息息相关,而我国的学生往往与社会生活相脱节;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整体性,而我国的学生整合知识经验的能力不够强。怎样落实综合课程?p24015 2008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课程代码0467)一、单项选挥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C2.B3.C4.A5.C6.A7.C8.D9.Clo.A11.Bl2.D13.C1

33、4.C15.C16.C17.C18.D19.A20.D21.A22.C23.D24.D25.C26.D27.B28.B29.C30.D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1.注重学习过程的探究性(2分);注重直觉思维(2分);注重内部动机(2分。32.含义:它是教育目标的下位概念,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如不同学科的目标、具体教学过程的目标(2分)。环节:确定教育目的(1分。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来源(l分)。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取向(l分)。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l分)。33.教学方法体现了特定的教育价值观,指向于实现特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2分);教

34、学方法受特定的课程内容的制约2分);教学方法还受教学组织的影响(2分)。34.含义:通过提供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而帮助学习者理解特定的知识、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模式,借助于该概念框架学习者能够独立探索并解决问题、独立建构意义(3分)。基本特征:重视社会交互作用和文化在知识理解和意义建构中的作用,认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不仅是一个个体的过程,还是一个社会和文化的过程(3分)。35.将预先审定的教材精心组织成有逻辑的顺序,借助教学机器,使学生以个别化的方式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1分)。原则:积极反应(1分)、小步子(1分)、即时强化(1分)、自定步调(1分)、低错误率。(1分)。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

35、,每小题12分,共24分)36.三种取向:(1)忠实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忠实地执行课程变革计划的过程(2分)。(2)相互适应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变革计划与学校实践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2分)。(3)课程创生取向,认为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2分)。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实施:根据回答情况酌情给分,满分为6分。37.目标取向的评价在本质上是受"科技理性"或"工具理性"所支配的,其核心是追求对被评价对象的有效控制和改16 进。这

36、种评价取向推进了课程与教学评价科学化的进程,它简便易行、好操作,因而一直在实践中处于支配地位。这种评价取向的缺陷在于忽略了人的行为的主体性、创造性和不可预测性,忽略了过程本身的价值,对于人的高级心理过程而言它的作用非常有限3分);过程取向的评价在本质上是受"实践理性"所支配的,它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价情境的理解、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这种评价取向的价值在于开始承认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把人在课程开发、实施及教学运行过程中具体表现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对人的主体性、创造性给予一定的尊重。该取向的不足之处在于它并没有完全走出目标取向评价的藩篱,对人的主

37、体性的肯定不够彻底(3分);主体取向的评价在本质上是受"解放理性"所支配的,它倡导对评价情境的理解而不是控制,它以人的自由与解放作为评价的根本目的。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是一种"交互主体的"关系,评价过程是一种民主参与、协商和交往的过程,所以价值多元、尊重差异就成为主体取向评价的基本性格。主体取向的评价体现了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时代精神(3分)。启示:根据回答情况酌情给分,满分为3分。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16分)38.为什么倡导综合课程:文化或学科知识的发展是相互作用、彼此关联的,而我国长期以来具有相互隔离、彼此封闭的情况;学生的发展与当

38、代生活息息相关,而我国的学生往往与社会生活相脱节;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整体性,而我国的学生整合知识经验的能力不够强。(上述每个要点最多3分,没有依据上述要点回答,也可根据回答情况酌情给分,但本部分回答最多不能超过9分)怎样落实综合课程:确定作为综合课程组织核心的主题、问题和概念的选择标准;教师与行政人员要对综合课程进行恰当规划与合作;开发综合性评估形式;建立单一学科知识与跨学科知识相结合的教师培训计划。(上述每个要点1分,没有依据上述要点回答,也可根据回答情况酌情给分,但最多不能超过4分;根据结合材料情况另给1-3分 全国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课程代码:00467一、单项

39、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以下属于“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早期代表的是( )A.多尔17 B.麦克尼尔C.博比特D.阿普尔 2.泰勒认为,为获得恰当的教育目标,就需要对所得到的教育目标的有关资料进行两次甄选,分别是( )A.哲学的甄选和心理学的甄选B.学生的甄选和学科专家的甄选C.社会的甄选和学生生活的甄选D.教师的甄选和学生的甄选 3.通过把事物、现象的经过与过程直观地、动态地呈现出来而进行教学的方法,被称为( )A.示范B.呈示C.展示D.口述 4.确立了“同时

40、诚实地尊重学科本身的逻辑和儿童的心理逻辑”的课程形态是( )A.活动课程B.学术中心课程C.科目本位课程D.隐性课程 5.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课程论专家是( )A.古德莱德B.帕里斯C.斯金纳D.兰德 6.按照美国课程理论专家派纳的观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研究的范式正从“课程开发范式”转变为( )A.课程解读范式B.课程理解范式C.课程实施范式D.课程评价范式18 7.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B.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C.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D.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 8.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的身份是( )A.

41、先知者 B.管理者 C.促进者 D.指导者 9.泰勒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曾指出,泰勒原理“是作为特定环境条件下的产物而形成的”。这里的“特定环境条件”指的是( )A.经济大萧条 B.泰罗主义C.八年研究 D.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 10.“将所选出的课程要素根据学科的逻辑体系和学习者身心发展阶段由浅至深、由简至繁地组织起来”,这指的是课程组织的( )A.连续性 B.阶段性 C.整合性 D.顺序性 11.教师与学生交往的主渠道是( )A.课外活动 B.课堂 C.游戏 D.提问 12.从研究方法上来看,行动研究属于( )A.量的研究 B.质的研究 C.课堂研究 D.实验研究 13.根据施瓦布等人的观

42、点,学科结构指的是( )A.学术结构与心理结构的统一B.学术结构与句法结构的统一C.实质结构与句法结构的统一D.实质结构与心理结构的统一 14.代表了评价发展方向的评价模式是( )A.目标达成模式 B.过程模式 C.差别模式 D.回应模式 19 15.布卢姆认为,“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包括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 )A.情感领域 B.思维领域 C.意志领域 D.思想领域 16.功利主义课程论的主要代表是( )A.巴格莱 B.狄尔泰 C.斯宾塞 D.皮特斯 17.“教学设计是一个连续创造的过程,指向于人的解放”,教学设计的这种特征反映的课程实施取向是( )A.忠实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 C.创生取向 D.实践取向 18.在第三次技术革命和信息时代,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表现为( )A.主导与依附的关系B.平等与共存的关系C.对等与融合的关系D.独立与对等的关系 19.以“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失控所招致的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急剧恶化”作为直接社会背景而产生的课程形态是( )A.轮形课程 B.环境教育课程C.国际理解教育课程 D.STS课程 20.1893年,以埃利奥特为首的美国“中等学校研究十人委员会”基于充分的调查研究,正式倡导在中学开设( )A.轮形课程 B.STS课程 C.经验课程 D.选修课程 21.提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课程评价专家是( )A.斯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