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育课程教学资源建设.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458671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PPT 页数:100 大小:22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教育课程教学资源建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网络教育课程教学资源建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网络教育课程教学资源建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网络教育课程教学资源建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网络教育课程教学资源建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络教育课程教学资源建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教育课程教学资源建设.ppt(10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网络教育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湖南广播电视大学 彭思毛2009年4月27日,题 解,相似概念:网络教育 现代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 开放教育,国家精品课程:国家高等教育精品课程 国家高职教育精品课程 国家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国家高等教育精品课程 以下省级精品课程、校级精品课程国家高职教育精品课程 以下省级精品课程、校级精品课程国家网络教育精品课程 以下中央电大精品课程、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中央电大非统设课程教学资源 要求达到中央电大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标准 同时要瞄准国家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目标奋斗目标,网络教育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文件: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实施方 案,课程考核方案等。静态学习资源:文字教材,视听教

2、材,CAI、IP课件,网络课程等。动态学习资源:学习支持服务。,国家网络教育精品课程标准,网络教育精品课程总体要求,1.网络教育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资源和教材、教学管理和支持服务等特点和网络教育特色的示范性课程。,网络教育精品课程总体要求,2.要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及网络教育规律和教学改革的方向,适合于在职从业人员业余学习和终身学习。,网络教育精品课程总体要求,3.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方法与手段,学习支持服务到位,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辐射和共享作用。,网络教育精品课程评审标准,一、教学理念与课程设计(10分),1-1 教学指导思想:根据

3、远教规律、成人特点、自主学习需要及网上学习支持服务要求进行整体设计。1-2 课程总体设计:根据专业、层次制定目标,选取适合培养应用性人才的内容开发资源,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学习活动和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二、教师队伍(15分),2-1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具有深厚的学科与专业背景,经验丰富,能力强,水平高,师德好。2-2 队伍结构:教学、设计、技术人员齐全结构合理。2-3 教学研究与从业经验:主要人员有网络教学、课程建设经验及教学、科研成果。,三、教学内容与学习资源(24分),3-1 教学内容:符合目标要求,知识结构合理,覆盖面达到要求,呈现适合成人学习,相关资源丰富、形式多样。3-2 人机交

4、互:页面布局合理、色彩协调、信息量适度,文字精炼、准确、规范,导航清晰、链接合理,提供交流园地,呈现、跳转快捷。3-3 技术特征:媒体形式、传播方式选择恰当,技术运用合理,符合CELTS相关标准。,四、学习活动(16分),4-1 学习活动组织:目标明确,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开展学习活动,提供指导和帮助,有支持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条件,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能力培养。4-2 学习评价:采用作业、练习、测试等评价形式,题量充足,反馈及时,记录学习交互过程。4-3 实践教学:根据课程要求提供实践方案、实践条件,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实践教学。,五、学习支持服务(20分),5-1 服务内容:提供课

5、程安排、内容答疑、资源使用、教学管理及与学习有关的支持服务和人文关怀。5-2 服务人员:配备辅导、技术、管理与咨询人员。5-3 途径与保障:服务形式多样、有保障制度,反馈及时有效,有服务记录。,六、教学效果(15分),6-1 学生反馈:成绩分布与及格率合理,有学生网上评价,满意度高,真实可靠。6-2 作业评价:学生按时提交作业,作业完成情况及效果达到教学要求。6-3 同行及自我评价:评价优秀,自评实事求是,真实可信;有良好声誉,资源实现了共享。,七、特色及政策支持,1.本课程在学科、资源、内容、技术、服务、设计等方面体现课程整体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的特色(80分)。2.所在学校支持鼓励网络教育精

6、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措施得力(20分)。,总分计算:,前六项:教学理念与课程设计、教师队伍、教学内容与学习资源、学习活动、学习支持服务、教学效果,占总分的 80%。第七项:课程特色与政策支持,占总分的 20%。,中央电大非统设课程教学资源建设规范,一、课程组,一组成 课程组由课程组长负责组建,编制课程建设申报表。课程组组成:课程组长、主编、参编、主讲、参讲、教学设计人员、技术人员。文字教材编写组:主编参编,总数不超过5人,原则上不设副主编。,一、课程组,二资格课程组长:副高,电大教师主编:本科课程系正高;专科课程系双师型,副高主讲:副高参编、教学设计人员、技术人员:中级,一、课程组,课程组长:课程

7、教学资源建设项目负责人,负责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各项任务。,一、课程组,主编:课程教学资源建设项目学术负责人,参与教学大纲、一体化设计方案编写、参编及统稿,对文字教材编写质量和进度负责。,一、课程组,主讲:参与教学大纲、一体化设计方案编写,对视听教材教学内容和进度负责。参编:参与教学大纲、一体化设计方案和教材的编写。,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教学大纲的含义、作用、依据和原则,课程教学大纲的含义,课程教学大纲是按照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作用及其性质、目的和任务,规定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体系和范围的基本纲要。,课程教学大纲的作用,实施教育思想和专

8、业培养方案的基本保证,进行课程教学、考核和教学质量评估的指导性文件,编写(制)教材和其他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的依据。,编制课程教学大纲的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说明,编制课程教学大纲的原则,课程教学大纲编制应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科体系、远程开放教育及电大学生的特点,以“必需”、“够用”为度选择教学内容,控制教学总量。要充分考虑课程体系中各门课程的知识体系及教学目标,避免教学内容在各门课程之间的简单重复。应明确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不同专业科类或专业层次中使用同一门课程时,可采用“一课多纲”的形式,分别编写,分类指导。,(二)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与格

9、式,课程教学大纲三个部分:教学大纲说明 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1.教学大纲说明,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与分 工、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了解、掌握、熟练应用等),2.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学时分配(课内学时数、学分数及教学进 度)多种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及其他类 型的教材)教学环节(多种教学媒体的使用、配合与 分工),3.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要求,此系教学大纲的核心部分。它具体规定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及体系结构,提出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尤其是实践环节)、创造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方面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表述

10、,即按教学单元(也可以按章节顺序)列出的知识点。知识点表述方式:采用陈述句,避免疑问句。除学术上有争议的知识点,一般不展开描述。,教学目的和要求的表述,表述要明确、具体、层次清楚。务必明确实践教学的学时、学分和教学要求。,教学大纲编制的基本步骤,课程组编写初稿研讨审定验收发布,三、课程多种媒体教材 一体化设计方案,多种媒体教材一体化设计方案是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总计划。其任务是科学选择教学媒体,确定各种媒体的功能定位,合理安排各种媒体的分工与配合。,(一)多种媒体教材一体化设 计方案的主要内容,总体设计思想、媒体编制方案、课程资源建设进度安排、教学过程建议和媒体使用说明。,1.总体设计思想 根据

11、课程特点和教学要求,通过对教学内容、学习者特点和学习需求分析,采用相应教学策略,形成教学媒体选择方案,即确定教学内容呈现的媒体类型和方式。,建议:文字教材录像教材或者文字教材CAI课件,2.媒体编制方案媒体编制方案包括:文字教材编写方案 视听教材编制方案 CAI、IP课件的编制方案 网络课程的编制方案,(1)文字教材编写方案 文字教材主要包括主教材、实验教材、导学教材及学习参考等。分为合一型和分立型。一般采用合一型。,文字教材编写方案包括:编写体例:篇章结构,版式设计等 编写纲目:知识点、字数、编者 样章 总字数控制:1学时5000字1学分90000字。,一部交付出版的完整的文字教材书稿应包括

12、:封面(书名、作者名)文前部分(内容提要、前言、目 录、学习指南等)正文部分 文后部分(附录、参考文献等),(2)视听教材编制方案 视听教材按载体形式分为:音频教材 视频教材,音频教材(录音磁带、MP3)音频教材主要有直录型和编辑型两大类。直录型音频教材是在录音室或现场直接录音而成;编辑型音频教材是录音素材经配乐、合成等编辑而成。,视频教材:录像磁带 VCD DVD CD-ROM,视频教材按讲授内容与方式分:系统讲授型:按课程内容体系,系统讲授知识和技能 专题型:对知识点或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如课程学习方法和要求、重点或难点教学内容、案例、实验、学科拓展内容等进行专门的讲授、演示、分析或介绍,帮

13、助学生加深理解所学内容,掌握思路和方法,开阔学科应用与发展视野等。,视频教材版式:标准本:一个标准本为25分钟,内容包括片头、讲授内容部分和片尾。播出本:一个播出本为50分钟,由两个标准本合成。,视频教材编制方案包括:录制纲目:讲次、内容、技术手段等。样带:15-20分钟,样章内容、主讲、技术指标。,(3)CAI课件编制方案 CAI课件是为课程教学设计的、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教学的计算机软件。它具有问答、分步骤演示、灵活查询、仿真教学和模拟练习、模拟考试、模拟实验等功能,具有很好的交互性。,CAI课件按功能定位的不同,可分为导学、助学,案例、测试等类型。CAI课件按运行环境不同,可分

14、为单机版和网络版两种。,CAI课件编制方案包括:CAI模块设计:模块内容、功能、相互关系等。CAI课件制作团队:团队负责人员、教学设计人员、程序开发人员、媒体制作人员、美术设计人员等。,(4)IP(流媒体)课件编制方案 IP课件是指采用流媒体技术,结合网页制作功能合成的,音频、视频与讲稿同步网络传送的网络课件。广播电视大学开发的流媒体课件主要以三分屏的形式呈现,故亦称三分屏流媒体课件。这类课件也通过中国教育数字卫星宽带传输平台的IP频道传输。,(5)网络课程编制方案 网络课程是指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包括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

15、撑环境两个组成部分。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课程教学内容由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网络教学支撑环境是指“电大在线远程教学平台”和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网络课程建设宜在该课程具备了相对完善的文字教材、视听教材、CAI课件和IP课件,以及比较丰富的网上文本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应用合理的教学策略,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对现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优化配置、合理补充,再开发而形成。,网络课程重点是交互功能包括人机交互和人际交互。网络课程要具有开放性,能够对教学资源进行持续的开发、更新、使用、反馈、整合等。网络课程中应避免使用与教学内容无关的、纯表现式的图片、配音、动画等。

16、无版权争议问题。,(二)多种媒体教材一体化设计方案 审定 审定会由承建单位组织,聘请4名专家(2名学科专家、2名远程教育专家)评审。评审会议材料准备:教学大纲、一体化方案初稿、样章、样带、其它媒体的样例,一体化方案评审档案。一体化设计方案初稿和样章会前1周送达专家,会议进程:主审专家主持介绍方案观摩样章、样带专家评议修改意见、审定结论形成评审档案 修订一体化方案:主审专家终审稿 审定后提交以下材料:一体化设计方案(终审稿)、样章、样带 一体化设计方案评审档案 一体化设计方案审定会会议通知及会议纪要,四、课程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建设(一)文字教材编写 编写主编统稿审定 审定会由承建单位组织,聘请3

17、名学科专家,编审分离。,会议材料准备:教学大纲、一体化设计方案、书稿、文字教材评审表档案。书稿于会前1015天送达专家 会议进程:主审专家主持报告编写情况专家评议修改意见、审定结论形成评审档案 修改书稿:主审专家书稿成品,(二)录像教材编制 主讲编写讲稿导演分镜头本录制后期编辑技术审查录像(音)磁带记录卡审查 修改 成品,录像教材的审查:教学内容验收承建单位录像教材评审档案 技术验收录制单位(技术标准)录像教材评审档案,(三)CAI课件制作 制作:CAI课件编制方案文字脚本制作自测技术报告 审定:承建单位组织审定会聘请4名专家(2名学科专家、2名远程教育专家)评审,会议材料准备:教学大纲、一体

18、化设计方案、CAI课件、文字脚本、技术报告等 会议进程:主审专家主持情况介绍课件演示专家评议修改意见、评审结论形成评审档案 制作成品:修订主审专家课件成品,五、课程考核方案(一)课程考核说明编写规范 课程考核说明是根据课程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结合多种媒体教材,以及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活动和测评活动的一般规律,对课程考核内容、考核要求、考核方式方法和应用手段等加以规范的基本文件。主要包括课程考核有关说明、考试说明、课程考核内容、试题类型及规范解答举例四部分。,1.课程考核有关说明 课程考核说明包括考核对象、考核目标、考核依据、考核方式等内容。(1)考核对象 明确本课程考

19、核对象的教育层次、科类、专业。(2)考核目标 根据课程目标,确定课程考核目标。,(3)考核依据 说明本课程所使用的教学大纲和多种媒体教材(包括教学大纲审定日期,教材主编、出版单位、出版日期等)。明确课程考核说明是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4)考核方式 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或其中一种方式。,(5)计分方法 说明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各自在课程考核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课程综合成绩中所占的比例及计算方法。课程综合成绩一般按百分制记分,60分及以上为合格,可以获得课程学分。形成性考核成绩在综合成绩中所占比例一般为20%,可根据课程特点有所增减。当形成性考核成绩在综合

20、成绩中占比例大于30%时,要求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成绩均达到60分以上,方可获得本课程学分。,2.考试说明 说明本课程终结性考试时量,闭卷、开卷或半开卷考试方式,笔试、机试或网考手段,以及允许考生携带文具或资料的规定。,3.课程考核内容和要求 考核内容是指根据教学大纲确定的知识点和教学重点难点按本学科教学单元或知识体系列出的考核知识点,分为重点掌握、掌握、了解三个层次,原则上重点掌握的内容占总成绩的70%、掌握的占20-25%、了解的占10-5%。,4.试题类型及规范解答举例 按照本课程考试试题类型举例,每种题型提供13道样题,并附标准答案及解答说明。,4.试题类型及规范解答举例 按照本课程

21、考试试题类型举例,每种题型提供13道样题,并附标准答案及解答说明。,(二)课程形成性考核管理与实施 1.形成性考核的目的 实施形成性考核,是强化素质教育,加强教学过程指导和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改革考核内容,改进考核方式、方法的重要措施;是科学测评学生学习效果,反馈学习信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2.形成性考核的基本形式 形成性考核基本形式:阶段性学习测验 教学实践活动 专题讨论 小组学习 学习记录等,(1)阶段性学习测验 它是根据课程教学安排布置的阶段性综合测验。综合性测验可以是小论文、研究报告、案例分析、学习总结等任务,也可以是类似考卷的测试任务。每门课程一般安

22、排6次,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测验的次数和质量评定成绩。,(2)教学实践活动 它是学生参与、体验、感受、操作的学习活动,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理论验证、实践、创新的过程。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综合表现评定成绩。教学实践活动一般分为两种形式:一是课程教学大纲规定必须完成的教学实践活动,学生不参加或考核成绩不合格不能参加终结性考试,此类教学实践活动称为“必做实验”,如口试,上机操作、实验、设计等;二是为提高学生实际应用和实践创新能力而在形成性考核任务中规定的教学实践活动。,(3)专题讨论 它是指要求学生在指定时间,围绕一定的主题,对课程的重点、难点或者拓展性内容集中进行的课堂讨论、小组讨

23、论或者网上讨论。指导教师可根据学生参加、发言、发言提纲、总结他人观点、参加讨论的体会等记录情况给予评价并评定成绩。,(4)小组学习 指要求若干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协作学习活动。小组学习要有学习时间、地点、方式、内容、参加者、学习效果、存在问题等记录。指导教师根据小组学习记录进行成绩评定。,(5)学习记录 指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文字教材、运用光盘、上网等手段进行学习,记录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掌握知识程度,对难点、重点以及疑难问题的理解等,这是考核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如“纸质记录袋”、“电子文件夹”等。指导教师根据学习记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学习指导,评价学

24、生的进步并进行成绩的评定。,阶段性学习测验、教学实践活动侧重考核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可称为学习内容考核;专题讨论、小组学习、学习记录侧重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可称为学习过程考核。,3.形成性考核的基本方法 根据形成性考核任务的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的考核方法。考核手段可以采取纸笔考核、计算机(单机)或网络考核等,考核方式可以采用开放式、半开放式考核或者封闭式考核。开放式考核指学生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或者一个较长的时间段,按照考核要求,自主完成考核内容;半开放式考核指学生受时间(或者一个较短的时间段)和地点的限制、可参阅资料,集中完成考核内容;封闭式考核即闭卷考

25、试。,4.形成性考核的设计原则(1)启发性原则。在内容设计上应从复述性考核向创造性考核方向转变,在题型设计上应该以客观性题型为主向以主观性题型为主转变,努力为学生创设发挥能动作用的活动舞台,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大胆创新。(2)综合性原则。以课程综合为主,通过课程内各知识点之间的综合,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跨课程综合为辅,通过多学科知识点之间的综合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多学科知识、协同运用多方面技能的能力。,(3)实践性原则。实现由陈述性知识测试为主向以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测试为主的转变,由抽象化、模型化、理想化设计向具体化、综合化、现实化设计的转变,以现实生

26、活中的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来设计任务,训练和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4)多样性原则。考核任务的设计要多样化,提出问题的角度要多样化,可以运用综合法、概括法、逆向法等各种方法,考核形式要多样化。(5)适应性原则。适应远程开放教育的特殊性和成人的学习特点,形成性考核方案要具有可操作性。,5.设计要求(1)形成性考核是课程考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把形成性考核作为课程考核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一体化的课程考核设计,处理好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的关系。(2)形成性考核设计,要有利于促使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开展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互,促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强化意义建构,为学生创造

27、学习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追求知识、创造性学习的热情。,(3)形成性考核任务设计应根据课程性质、特点选择适当的考核形式,体现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考核两个方面。设计适当的学习内容考核和学习过程考核比例。文经类课程主要考核学生的理解、应用、综合判断、想象与创造等能力;理工类的课程主要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应用、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等能力。,(4)形成性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一般不超过20%,特殊课程(如实验或技能要求强的课程)可以适当放宽比例。(5)形成性考核任务设计要明确考核要求、时间进度、考核形式、考核标准、考核比例等。,6.成绩评定和评审(1)成绩评定 形成性考核成

28、绩由指导教师评定。形成性考核成绩评定要客观、公正、准确。成绩一经评定,不得随意改动。各种形成性考核的成绩均按百分制记分。,(2)成绩评审 形成性考核成绩由市级电大责任教师评审,最终确定学生的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成绩评审后不得改动。,(三)终结性考核试题 试卷的编制与管理 1.命制原则(1)科学性原则。试题无知识性错误;试卷能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重点与覆盖面的相互关系。,(2)合理性原则。试卷的内容、范围、深度均不得超出考核说明的有关规定;试卷结构在题型、题量、题分、难度、区分度、认知层次比例方面分配合理;评分标准简便、准确,便于把握。(3)有效性原则。组成试卷的试题具有代表性,能够准

29、确地测评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命制程序(1)命题组根据考核说明和课程情况确定本课程建设题库(利用计算机进行组卷)或大型卷库(10套以上试卷)或小型卷库(46套试卷)。(2)命题组根据课程性质、特点和考核说明制定本课程的命题方案,设计命题双向细目表,明确考试内容的范围以及各个部分在试卷中所占的比重,认知层次分数比例,难度层次分数比例,题型、题量、题分,时间的分配。,(3)命题者根据命题方案,确定各种题型所需最低限度试题数量,编制试题。建设题库时,题库中可供组卷抽选的各类试题,须有试卷中该类试题10倍以上的数量。(4)命题组对所有试题进行审核,提出计算机组卷方案或完成组

30、卷工作。(5)对试卷进行试作。试作考试时间与正式考试时间比例原则上为1:2-1:2.5。建设题库,应对5套以上计算机组成的试卷进行试作。建设卷库,应对全部试卷进行试作。(6)对试作后的试卷进行分析、评估、反馈和修改。,3.编制要求(1)试题要文字简明、用词恰当、表意确切;(2)同一类型试题应采用同一格式。(3)试题要各自独立,不得相互关联。独立试题的分数一般控制在20分以内。(4)试卷编制要综合考虑试卷的总体难度、题量大小,做到难易适度、题量适当。(5)合成(包括计算机组卷)试卷时,要把同一题型的试题编制在一起,试题编排总体上从易到难,由简到繁,但成波浪形排序。,(6)各套试卷之间完全相同试题

31、的分数之和不得超过20分。(7)每套试卷可以有总的说明和要求,每种题型必须有答题要求或指导语,并规定每道试题的分数。答题要求和指导语要言简意明,不生歧义。(8)客观性试题答案准确无误。主观性试题参考答案要给出评分要点和评分标准,评分标准科学,便于掌握;解题各步骤、要点的给分不应出现小数;多种解法的试题要加以说明。,六、非统设课程教学资源 建设的管理 1.非统设课程学习包材料 文字教材 录像教材(压缩DVD)或CAI课件 考核说明和形成性考核册等,2.非统设课程教学资源一体化设计 方案提交的要求 课程建设申报表 教学大纲、评审档案、会议通知及纪要 一体化设计方案(终审稿),修订后样章、样带评审档案、会议通知及会议纪要 3.非统设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启动 建设方案验收合格签订协议支付启动费启动课程教学资源建设,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