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模拟高考试题哲学选择题精选(7).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122363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各地模拟高考试题哲学选择题精选(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全国各地模拟高考试题哲学选择题精选(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全国各地模拟高考试题哲学选择题精选(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国各地模拟高考试题哲学选择题精选(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各地模拟高考试题哲学选择题精选(7).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2009年全国各地模拟高考试题哲学选择题精选(7)15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体现了 A社会有机体思想的创造性运用 B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C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辩证关系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和目标的完整性、全面性153交往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史观的概念是指人特有的相互交往关系的一种存在形式和活动方式,是以物质交往为基础的全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其表现有 A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推动社会关

2、系的变革与改善 C是科学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D有利于人自身的发展154以下属于社会规律的客观性的表现是 A社会规律与人的活动无关 B社会规律与人的活动有关 C创造历史的个人作用的合力是客观的 D社会发展结果不同于人们的预期目的155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A是交往理论的具体运用 B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广泛交往 C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D对世界和平和共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56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的关系要求人们 A认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B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 C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发现和利用社会规律 D在改造社会中改造社会规律和驾驭社会规律157生产力的

3、客观性在于 A它是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的物质力量 B它是前人实践活动的客观结果 C它是当代人的实践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出发点 D构成生产力的诸要素是物质的、客观的158生产关系是 A一种客观的物质关系、利益关系、经济关系 B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建立和改变的 C一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状况决定的159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 A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们的社会关系中最本质、最基本的关系 D区分不同经济形态的基本标志160生产关系的客观性的含义包括 A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发展 B人们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关系 C人们不能干预生产关系的变化 D生产关系体现的是人与人的物质关系161下列属于

4、上层建筑的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自然科学 C法院 D实践论162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的关系是 A政治上层建筑决定思想上层建筑 B思想上层建筑决定政治上层建筑 C政治上层建筑在一定的思想观点指导下建立起来 D政治上层建筑影响和制约思想上层建筑163社会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其基本结构是有物质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社会观念结构,其中社会观念结构包括 A生产方式 B军队、警察、法庭、监狱 C各种意识形态组成的有机整体 D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164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 A可以落后于社会存在 B可以超越社会存在 C可以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D历史继承性165社会意识(包括社会意

5、识形态)在反映和依赖社会存在的基础有相对独立性即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主要表现有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B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C社会意识各种形式的相互作用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性166意识形态的能动反作用集中表现在 A反映社会存在 B认识社会存在 C维护或批判现实社会 D调控社会和人的活动167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有 A信息功能 B教育、培育和塑造功能 C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功能 D认识功能168“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的著名论断表明 A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B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 C生产力决定

6、生产关系的产生、性质、发展 D人们不能自由地选择某一社会形态169科技革命的意义体现在 A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唯一决定力量 B推动社会结构、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和人们观念的发展 C科技成为现代社会发展首要的强大的动力 D科技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170我党实行群众路线的依据有 A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人民群众的观点 B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C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D尊重社会规律和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一致性17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的理论认为 A人是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的统一 B人是价值目的和价值手段的统一 C强调人的价值在于贡献而不是在索取 D强调人的价值在自我而不在他人172下列命题属

7、于历史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A王者,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B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C谋事在人,成事在人 D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173马克思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 A实践是整个世界的本质 B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C实践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D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174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天地之间,莫贵于民”。这表明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 A体现了朴素的重民价值取向 B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地位 C其本质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者的统治地位 D坚持了朴素唯物主义的历史观175社会规律同自然规律是不同的,其表现有 A社会规律是在人的自觉活动中形成、表现和实现的 B社会规律是由许多人的意志相互作用形成的合力 C社会规律是同人的活动无关的客观存在 D社会规律是在人的实现活动中发现和创造的176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