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16949体系二层程序文件.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124951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 页数:165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TS16949体系二层程序文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5页
TS16949体系二层程序文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5页
TS16949体系二层程序文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5页
TS16949体系二层程序文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5页
TS16949体系二层程序文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TS16949体系二层程序文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S16949体系二层程序文件.doc(1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程序文件目录序号文件编号文件名称发放单位1Q/MJG02012004文件控制程序2Q/MJG02022004记录控制程序3Q/MJG02032004经营计划控制程序4Q/MJG02042004管理评审控制程序5Q/MJG02052004培训控制程序6Q/MJG02062004产品质量先期策划(APQP)控制程序7Q/MJG02072004合同评审控制程序8Q/MJG02082004制造过程设计控制程序9Q/MJG02092004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控制程序10Q/MJG02102004生产件批准(PPAP)控制程序11Q/MJG02112004供方选择、评价控制程序12Q/MJG

2、02122004采购控制程序13Q/MJG02132004仓库管理控制程序14Q/MJG02142004生产过程控制程序15Q/MJG02152004特殊、关键过程控制程序16Q/MJG02162004销售预测控制程序17Q/MJG02172004生产计划控制程序18Q/MJG02182004设备管理控制程序19Q/MJG02192004工装管理控制程序20Q/MJG02202004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21Q/MJG02212004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22Q/MJG02222004测量系统分析控制程序23Q/MJG02232004实验室管理程序24Q/MJG02242004统计技术用控制程

3、序25Q/MJG02252004顾客满意度测量分析程序26Q/MJG02262004内部审核控制程序27Q/MJG02272004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28Q/MJG02282004不合格品控制程序29Q/MJG02292004持续改进控制程序30Q/MJG02302004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分发号: 厂企业标准文件控制程序编号Q/MJG02012004起草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发布日期实施日期版本修改次数1 目的确保与质量管理体系和产品要求有关的文件在发布时得到批准,确保在其使用处均可获得使用文件的有效版本。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以纸张(文字)及电子媒体形式发布的与质量管理体系或产品有关的文件

4、的控制,包括对外来文件的控制。3 职责3.1 企质科是文件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管理性作业文件的控制和国家、地方有关法律、法规有效采用和控制。3.2 技术科负责产品图纸、工艺文件、检验规范、试验规范、作业指导书、质量计划等技术文件的编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采标转化及企业技术标准的编制和管理;对本厂所有的技术文件(包括顾客提供的工程规范等技术文件)实施管理和控制。3.3 文件的各使用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文件的接收、保管、退还及二次发放。4 工作流程4.1 文件的分类a)质量手册(含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计划、程序文件、管理性作业文件(规章、制度、管理及考核办法)、中

5、、短期经营计划等;b)技术文件:产品图纸、技术标准、工艺流程、工艺卡片、作业指导书、检验规范、试验规范等。c)外来文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法律法规、顾客提供的技术规范、图纸资料等;d)质量记录。4.2 文件的编制、审核、批准和发布4.2.1 质量手册由企质科组织编制,管理者代表审核,厂长批准发布;4.2.2 中、短期经营计划由企质科组织起草、厂部审核、厂长批准;新产品开发质量计划由技术科长负责组织编制、技术质量副厂长予以审核、批准。4.2.3 程序管理文件及管理性作业文件由企质科长组织相关的归口管理部门编制、企质科长审核、管理者代表或分管副厂长批准发布。4.2.4 产品图纸、工艺文件、检验和

6、试验规范、作业指导书的编制,专用工夹 1量检具的设计、产品标准及其他技术标准的采标转化、企业技术标准的编制由技术科负责,技术科长组织审核,技术质量副厂长批准发布。4.3 文件的编号4.3.1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及企业标准编号按编写企业标准的一般规定执行。4.3.2 产品图样及工艺文件编号、工艺装备编号按图样及技术文件的管理规定执行。4.3.3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采用原来的标准号。4.4 文件的状态标识4.4.1 所有文件在发放前都必须进行状态标识,以表明其现行有效,文件分为“受控”和“非受控”两类。“受控”文件上标明红色的“分发号”序号(如01)和“部门名称”,“非受控”文件

7、不标明分发号并作出明显的“非受控”标识。4.4.2 标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管理性作业文件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在封面、目录或首页上标明其文件号、分发号、版次和修改次数。在封面或首页右下角加盖部门印章或签署使用部门名称作为部门的区分标识。产品图样、工艺文件及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文件按其使用性质逐页加盖“试制用图”或“生产用图”印章和日期章,作为有效版本的标识;装订成册的技术文件应在其封面上标明分发号和日期,单页发放的技术文件可不标明分发号。使用部门还应在其封面或单页发放的技术文件上加盖部门印章或签署使用部门名称作为部门的区分标识。4.5 文件的发放、接收、换新和补发4.5.1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经打印机

8、打印的文件为原始文件,由企质科存档保存。各部门使用的文件为复印件,由企质科按需要进行复印。4.5.2 质量手册、质量计划、管理性作业文件、技术文件、直接采用的外来文件等,在其发放前由编制或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人填写“文件发放范围申报表”经管理者代表或分管副厂长批准后,发文部门填写“文件发放(接收)清单”编制分发号并按规定的发放范围进行发放。4.5.3 文件领用部门负责人在“文件发放(接收)清单”上签名领取注明分发号的文件。文件领用部门还应在本部门的“文件发放(接收)清单”上对所接收的全部文件予以登记建档。需对文件进行二次发放时,还应按本规定作出二次发放的记录。4.5.4 需将质量手册提供给第二方、

9、第三方时,须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归口管理部门作出状态标识并做好发放记录。4.5.5 当文件破损严重影响使用时,应将破损文件交原发文部门确认,办理更换手续后以旧换新,原分发号保持不变。4.5.6 文件一旦丢失,持有者应在发现丢失三日内报告原发文部门,并提出补发申请。经原文件批准发布者批准,发文部门备案后,补发给注有新分发号的2文件,原分发号文件作废。必要时将作废文件的分发号通知各有关部门,以防误用。4.6 文件的更改4.6.1 质量手册、质量计划、管理性作业文件的更改应由原编制或审核部门进行。提出更改的部门或个人提出更改理由及具体更改意见的建议。企质科长组织原编制和审核部门负责人对其更改的必要性进

10、行确认。文件原编制部门根据更改建议负责相应条款更改的起草,将更改前、后的文件相应条款填写“文件更改通知单”,仍执行原文件的编制、审核、批准的程序。非换页更改时,应在更改处以 “”或其他符号予以标识。4.6.2 图样及技术文件的更改,按图样及技术文件的管理规定执行。4.6.3 更改的实施企质科根据经批准后的“文件更改通知单”负责对全部受控文件实施更改,保存更改中涉及的资料,并在手册的修改页或需更改的文件上做好更改记录。由非原文件审批部门进行更改审批时,应确切掌握原文件审批所依据的背景资料后,被指定部门方可予以审批。永久性更改,应对发放范围内的所有文件统一实施更改,保证在用文件的一致性、正确性和完

11、整性,防止使用作废文件。临时性更改,应注明更改内容、适用范围及有效期限,更改通知应发放到所涉及的部门或人员。临时性更改失效时,更改通知由发文部门收回并作出明显的“作废”标识。4.7 文件的换页与换版4.7.1 文件中某一页经多次更改或需大幅度更改时,应进行换页。文件的换页由更改人以“文件更改通知单”提出申请,由该文件原审批者批准后进行。换下的原页由原发文部门收回,并作出明显的“作废”标识,保留原始文件存档,其余销毁。4.7.2 当文件所引用的版本变化及文件经多次更改或多页同时需进行大幅度更改时,应进行换版。文件的换版由更改人以“文件更改通知单”提出申请,由该文件原审批者批准后进行。原版文件由原

12、发文部门收回,并作出明显的“作废”标识,保留原始文件存档,其余销毁。4.7.3 文件换版时,应注明版别和标识,原文件分发号保持不变。4.8 文件的管理4.8.1 管理性文件经编制、审核、批准人员签字后,原始文件及电子媒体文件由企质科保管。原始文件由批准人在文件上签字予以批准。4.8.2 为防止电子媒体文件丢失,所有微机中的文件应存入移动硬盘备份,异地存放。电子媒体文件应进行编号(文件名称的简写)并登记台帐。电子媒体文件的批准通过批准人设置密码对文件、文件更改予以批准。4.8.3 文件硬盘的贮存和防护:应防磁、防潮、防止重压和磕碰。对保存的软盘每半年在微机上浏览一遍或提取一份文件,以检查贮存和防

13、护的有效性。3文件需要进行划改时,先对文件进行更改,之后对电子媒体文件进行更改,并打印一份更改后的原始文件。文件需换页或换版时,先对存在的电子媒体文件进行更改,打印一份原始文件,复印后进行换页或换版。应始终保持在用文件、原始文件、电子媒体文件一致。4.8.4 文件使用部门的负责人负责现行使用的有效版本文件的保管,不得擅自翻印、外借或自行涂改。4.8.5 技术文件的管理按图样及技术文件的管理规定执行。4.9 文件的处置4.9.1 文件宣布失效或作废时,由原发文部门依据“文件发放(接收)清单”及时收回所有失效或作废的文件,并填写“文件回收登记表”予以确认。4.9.2 作废的文件应作出明显的“作废”

14、标识并保留一份存档。4.9.3 为积累知识而保留的有参考价值的作废文件,由原发文部门作出明显的“保留资料”标识,并注明保留部门,保留部门应严格加以控制,以防误用。4.9.4 对回收后的文件需进行销毁时,由原发文部门责任人填写“文件销毁登记表”,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在有监销人员监销的条件下进行销毁处理。4.10 外来文件的控制4.10.1 可直接引用的各类外来文件,由该文件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后方可使用。文件的标识、发放和管理参照本节中第4.4、4.5和4.8条款的规定执行。4.10.2 技术科负责每年年初到有关部门核查所使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外来文件是否为有效版本。当这些外来文件换版时,应及

15、时更换过期文件,收回的过期文件上应作出明显的“作废”标识并保持检查的记录。4.10.3 企质科负责核查企业所执行的国家及地方有关法律、法规的有效性并保持检查的记录。4.10.4 销售科负责顾客所提供的质量协议原件的永久性保存,质量协议的复印件由销售科以“文件发放(接收)清单”登记,企质科、技术科、检查科予以签收保存。4.10.5 对顾客提供的产品图纸等资料,由技术科进行验证、评审,并注明“现行生产用图依据”明显标识,标明来图日期后由技术科存档作永久性保存,技术科负责转化为本厂的产品图样。4.10.6 顾客提出对其提供的图纸资料进行更改时,由技术科依据顾客提出的更改书面通知对原图纸资料进行更改。

16、如顾客提供更改后的新图纸资料,经技术科长审核,并注明“现行生产用图依据”明显标识,标明来图日期后由技术科存档,并在原图纸资料上标明明显的“作废”和“保留资料”标识后,作永久性保存。4.11 顾客工程规范的控制4.11.1 技术科在接到顾客工程规范后做好登记。4.11.2 技术科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顾客工程标准/规范进行评审,评审工4作要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4.11.3 评审内容a)现有的工艺过程中工序能力是否能满足顾客工程标准/规范要求,是否需要投入新设备、工装;b)特殊特性要求;c)人员技能、控制方法的要求。评审记录由技术科负责保持。4.11.4 对不能满足顾客工程标准/规范要求的,要形

17、成书面文件,交销售科与顾客协商、落实。4.11.5 当发生工程更改时,简单的更改的评审由技术科进行,复杂的更改由技术科组织多方论证小组进行评审,并保持评审的记录。必须保存每项更改在生产实施中的记录,包括控制计划、FMEA的更新记录。4.11.6 控制计划、FMEA更改后,必须更改PPAP的记录,当顾客需要时,提交顾客评审、批准。4.12 质量记录为特殊类型的文件,应按照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进行控制。5 相关/支持性文件a)编写企业标准的一般规定;b)图样及技术文件的管理规定6 质量记录a)文件发放范围审批表;b)文件发放(接收)清单;c)文件更改通知单;d)文件回收登记表;e)文件销毁登记表;f)

18、文件软盘登记管理台帐。5分发号: 厂企业标准记录控制程序编号Q/MJG02022004起草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发布日期实施日期版本修改次数1 目的保持质量记录的有效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为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提供客观证据。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与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各种记录的标识、收集、编目、查阅、归档、贮存、保管和处置的控制。3 职责3.1 企质科是质量记录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管理评审记录、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含过程审核、产品审核)记录、纠正和预防措施记录以及供方质量管理体系开发的记录。编制质量记录控制清单,并负责所有质量记录表格的备案、标识和表格的印制

19、。3.2 检查科负责进货检验;生产过程检验及产品的最终检验和试验的记录;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校准、检定记录;测量系统分析记录;第二、三方检测报告以及产品不合格时的纠正预防措施记录的管理。3.3 技术科负责制造过程设计、产品质量先期策划、生产件批准、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过程能力确认及制造过程纠正预防措施记录的管理。3.4 供应科负责原材料、外协配套件供方质量档案记录,供方提供的原始质量记录的管理。3.5 销售科负责合同评审记录和销售服务记录,、顾客抱怨记录、顾客档案的管理。3.6 设备科负责设备购置、使用和维修,设备能力确认等记录的管理。3.7 人力资源科负责确定岗位人员资格、特殊工作人员资格的

20、考核和发证记录,以及员工教育培训记录等的管理。3.8 工艺装备科负责建立工装管理台帐、工装的验收、验证和周期检定记录的管理。3.9 生产科负责生产计划完成情况、工作环境记录的管理。3.10 生产车间负责工序质量控制、设备保养、工装验证和周期检定,特殊、关键过程操作记录等的管理。4 工作流程4.1 质量记录的分类a)质量报告:设计评审报告、产品质量分析报告、内审报告等;1b)质量记录表格:检验记录、入库单、纠正措施记录表等;c)来自供方的记录:采购合同、供方检验报告等。4.2 各职能部门根据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控制需要,设计或改进质量记录表格,经部门负责人审核、企质科备案、编制标识后进行

21、表格的印刷。4.3 质量记录的内容和形式a)质量记录的内容及格式应能真实、准确地表达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和产品形成过程的状态及结果,并起到证实和可追溯性的作用。b)本厂质量记录均为书面的形式。4.4 质量记录的填写a)质量记录填写的内容应真实、准确,字迹清晰。b)除只能定性描述的项目外,应采用定量的数据表示,其精确程度应能满足分析的要求。c)栏目的填写和签字应完整,据此能确认其有效性。d)质量记录不得随意更改、涂抹,笔误的更改采用划改,在更改处由更改人盖章或签字。e)质量记录的编号由年代月份顺序好组成。如:20030701。4.5 质量记录的标识、收集和保管4.5.1 各种质量记录表格均有醒目的标

22、题和相应的标识。已有标识的,如计量室检定用表格,采用原标识。没有标识的,采用归口部门简称B(T)顺序号组成,如:质B01。4.5.2 各种质量记录的使用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收集本部门已填写的质量记录,并进行分类整理和装订,在封面上标明质量记录的名称、编目和收集期限后归档贮存,以便于查找。4.5.3 质量记录要存放于通风、干燥且适宜的环境,避免损坏、霉变和丢失。4.6 质量记录的保管期限a)内部质量审核和管理评审记录的保管期限为三年;b)购销合同、合同修订及有关供方的记录保存期限为五年;c)顾客有特殊要求的质量记录,按顾客要求的期限进行保管;d)国家法规要求的记录期限按有关规定执行;e)其他质量记

23、录的保存期限为二年。4.7 质量记录的借阅4.7.1 顾客及其代表要求查阅时,由保存相关质量记录的责任部门按合同规定的要求给予提供。4.7.2 原则上不得离开现场查阅,必要时,由保存相关质量记录的责任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出具借条借阅,以保证在保存期限内的任何时间都可以指明该质量记录的去向。4.8 质量记录的处理超过保存期限的质量记录,由各保存相关质量记录的责任部门负责清理,2列出“文件销毁登记表”,经本部门负责人审核、分管领导批准,由销毁人、监销人签字后销毁处理。5 相关/支持性文件质量记录控制清单6 质量记录文件销毁登记表。3分发号: 厂企业标准经营计划控制程序编号Q/MJG02032004起

24、草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发布日期实施日期版本修改次数1 目的为了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地发展,满足顾客当前和未来的期望,制订全面的、有竞争性的企业经营计划并有效实施,特制定本程序。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厂经营计划的制定和实施。3 职责3.1 企质科是本厂企业经营计划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制定、调整经营计划并负责对执行情况实施检查。3.2 厂长负责对经营目标计划予以批准并对其实施提供资源。3.3 各职能部门负责按企业经营目标计划规定的内容组织实施。4 工作流程4.1 中长期经营计划4.1.1 中长期经营计划应依据市场发展情况、竞争对手分析、企业的发展方向、投资计划、各部门现状分析制定。4.1.2 中

25、长期经营计划应规定产销量、市场份额、产品发展方向、质量目标、人力资源等内容。4.1.3 中长期经营计划由企质科起草,厂部审核,厂长批准。4.1.4 经营计划是受控文件,涉及本厂重大决策和机密部分,其内容可不交第三方审核。4.1.5 中长期经营计划的执行按年度经营计划来实施。4.1.6 经营计划需更新、修订时,需经厂部评审、厂长批准。4.2 年度经营计划4.2.1 年度经营计划的内容包括a)企质科编制“年度质量工作计划”(年度质量目标、内部质量审核计划、管理评审计划);b)技术科编制“技术改造计划”及“新产品开发计划”;c)销售科编制“市场信息预测报告”、“产品销售计划”;d)财务科编制本厂的财

26、务计划;e)生产科负责编制“年度生产计划”;f)设备科负责编制“年度设备计划”(更新、改造、修理);g)人力资源科负责编制“员工培训计划”;1h)各部门负责编制本部门的“质量目标”。4.2.2 各部门于每年12月底将下年经营计划报企质科,企质科予以汇总报厂部审核、厂长批准。4.2.3 年度经营计划应于元月30日前下达。4.3 经营计划的实施、调整4.3.1 年度经营计划由责任部门负责组织实施,计划执行过程的结果按要求月报(季报)报企质科。4.3.2 企质科经营计划下达后,随企业的发展需要进行调整或更改。经营计划的更改须经厂长批准。4.3.3 经营计划的调整或更改,领导未批准的,按原计划执行,年

27、度计划的调整应提前一个月进行,中、长期规划的调整提前三个月进行。4.4 经营计划的考核检查4.4.1 经营计划的执行情况,本厂由企质科按进度需求进行考核,考核结果须提交管理评审(按管理评审计划准备考核资料)。4.4.2 考核依据统计数字及原始凭证为准,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由责任部门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4.4.3 企质科负责提供本厂的综合“经营计划考核报告”,在管理评审前一周,报送厂长,作为评审的输入文件。4.5 经营计划完成情况及其他方面数据的收集:序号项目内容收集部门分析方法报送部门频次1销售情况统计本月销售报告、下月销售计划销售科趋势图厂长企质科每月2市场信息市场及竞争对手汇总报告销售科分

28、析报告厂长企质科每月3内外部培训情况本月培训报告、下月培训计划人力资源科分析报告厂长企质科每月4生产情况生产月报表生产科分析报告厂长企质科每月5过程能力分析控制图技术科分析报告厂长企质科每月6顾客信息顾客满意信息分析销售科分析报告厂长企质科每月4.6 数据分析及报表注意事项4.6.1 各部门要切实做好数据收集工作,指派专人收集信息、数据,保证其客观性和真实性,并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4.6.2 每月的数据下月5日前按规定报出。4.6.3 对数据分析发现的问题,提出纠正或预防措施,并予以实施。24.6.4 企质科负责数据和信息的上传下达,对部门间的配合及厂部决策进行协调落实,对各部门的工作实施情况

29、进行监视。4.7 经营计划的保存经营计划及总结资料于第二年二月末前移交企质科存档,保存期为五年。5 相关/支持性文件a)各项经营计划、计划考核办法;b)计划考核报告;c)编制计划说明。6 质量记录a) 月份主要经济指标计划表;b)主要指标月份报表;c) 月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一览表;d) 月会计报表项目分解表。3分发号: 厂企业标准管理评审控制程序编号Q/MJG02042004起草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发布日期实施日期版本修改次数1 目的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以满足ISO/TS16949:2002标准和本厂质量方针、目标的要求,对质量管理体系适时评审,以促进自我改进机制

30、,是质量管理体系逐步完善。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厂的管理评审。3 职责3.1 厂长主持管理评审会议并形成管理评审决议。3.2 管理者代表参与组织管理评审,报告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和改进需求。3.3 企质科参与实施管理评审,负责改进指令的跟踪验证、记录保持。3.4 各职能部门领导参与管理评审,负责提供相关报告,并执行改进指令,实施改进措施。4 工作流程4.1 管理评审的时机4.1.1 本厂管理评审每年进行一至两次,两次评审之间隔不得超过12个月。4.1.2 发生下列情况应进行管理评审:a)外部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影响质量管理体系适宜性时;b)市场需求发生重大变化时;c)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或用户有关质量

31、申诉连续发生时;d)内部组织机构发生重大变化时;e)厂长认为必要时。4.2 管理评审方式本厂的管理评审一般采取会议方式。4.3 评审准备a)企质科在管理者代表领导下策划并提出“年度管理评审计划”,并就议题、日程安排作出规定,报厂长批准后执行;b)本厂各职能部门准备评审资料:管理者代表提供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及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销售科负责提供外部顾客满意度情况报告、内部顾客满意度分析报告以及实际的和潜在的外部失效及其对质量、环境或安全的影响;1企质科负责提供质量目标及经营计划完成情况报告、内部顾客满意度分析报告、本厂公司级数据分析及说明、内部质量审核报告、纠正和预防措施验证报告、以

32、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的报告;人力资源科负责提供培训效果有效性评价报告;技术科负责提供新产品开发情况报告、技术改造报告;检查科负责产品质量分析报告、纠正和预防措施验证报告;财务科负责提供质量成本分析报告;各部门提供持续改进情况及改进的建议报告;c)评审活动开始前十天,企质科发出“管理评审通知”到各相关部门。4.4 评审实施a)管理者代表报告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和改进需求;b)各职能部门作专题报告;c)对评审内容进行讨论、分析和评价;d)厂长对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和适应性做出评价和结论,并对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提出指令性要求。4.5 管理评审输出a)管理评审会议记录应详细记录时间、地点及参加评审人员的各项

33、建议及评价意见;b)管理评审报告,内容包括:评审的目的、依据、评审结论、质量管理体系需改进的要求、责任分配、完成时间等;c)评审报告须于会议后五日内由企质科整理,并由厂长签署后下发。4.6 改进措施的实施和监督4.6.1 评审报告提出的改进措施,由责任部门按规定填写“纠正/预防措施记录表”并负责实施。4.6.2 企质科负责对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价。4.7 管理评审记录与档案4.7.1 每次评审之后,由企质科负责收集、整理管理评审记录、报告并立卷归档。4.7.2 管理评审形成的记录、报告,应保存三年。5 相关/支持性文件a)文件控制程序;b)质量记录控制程序;c)管理评审报告。6 质量记录a)会

34、议签到表;b)管理评审会议记录;c)各种输入报告。2分发号: 厂企业标准培训控制程序编号Q/MJG02052004起草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发布日期实施日期版本修改次数1 目的通过培训,使所有从事影响产品质量的员工具备所需的能力,以保证产品符合规定的要求及质量体系有效运行。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员工培训的管理。3 职责3.1 人力资源科是员工培训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确定各岗位的任职条件,规定其岗位职责。组织员工的技能培训和资格考核工作,组织协调各部门实施员工培训教育计划。3.2 技术科负责工程技术人员、特殊及关键过程操作工专业技能、一般工序操作工操作(技能)相关知识的培训。3.3 检查科负

35、责检查员(计量员、理化员)及服务人员的产品检验标准、检验操作规程和相关知识及岗位技能的培训。3.4 设备科负责操作工的设备操作技能培训。3.5 其他部门、车间协助人力资源科开展员工培训工作。3.6 厂长对员工培训工作负领导责任。4 工作流程4.1 培训对象及内容4.1.1 培训对象为从事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所有员工,包括合同工及代理工作人员。4.1.2 培训内容a)各类人员的岗位基本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知识更新等;b)统计技术知识;c)对负有设计责任的人员使用工具的培训;d)应将不符合质量要求给顾客带来的后果告知岗位操作人员。4.1.3 对从事特殊工作的人员进行资格考核,做到持证上岗。4.2 培

36、训计划4.2.1 人力资源科根据本厂实际情况,结合中、长期经营计划及行业发展趋势,编制中、长期职工教育培训规划,报厂长批准。4.2.2 各部门根据本部门员工的能力现状提出培训需求,人力资源科与厂主要领导及各部门负责人分析和确定生产经营活动的需求与现有人员的素质差距,1制定年度职工教育培训计划,经厂长批准后,每年一月以文件形式下发各部门,并认真组织实施。4.3 培训实施4.3.1 人力资源科根据培训计划,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培训方式。培训方式分为内培(内部人员授课)、外培。4.3.2 采用内培方式时,各职能部门按年度培训计划,对所分管的专项教育培训内容进行认真准备。4.3.3 采用内培方式时,

37、每期培训班结束时要有出勤考核、成绩单、效果评价表、培训班小结,并整理归档,建立员工培训档案。4.3.4 对内聘的兼职教师和外聘的专业管理、技术人员,由人力资源科对教师资格进行认可,提出申请报厂长批准后实施。4.3.5 员工外出学习须经所在部门主管领导同意,报人力资源科批准,并作外出培训登记备案。4.3.6 年末时,人力资源科对一年内作的培训工作进行总结。4.4 培训程序要求a)员工培训工作要真抓实干,培训内容逢培必考。各类人员培训合格后填写成绩单,进行学习登记,不合格者不上岗;b)培训过程要求真务实,认真做好考勤,严格考试制度,保证培训效果;c)新招员工由人力资源科组织相关部门对其进行岗位知识

38、及技能培训后,再进行考核、评定,合格后颁发上岗证,持证上岗;d)工人经岗位培训后,由人力资源科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考核、评定,合格后颁发上岗证,持证上岗;e)特殊工种的操作人员(如计量员、理化员、电工、司机等)按有关要求参加相应的外培,取得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f)对从事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的操作人员、检查员,由人力资源科组织、技术科和检查科配合进行专业技术和技能培训,培训结束经考试(考核)合格后颁发上岗证,持证上岗;g)内审员组织外培,人力资源科负责登记证书编号;h)员工培训和资格考核、评定工作由人力资源科视具体情况分层次进行;i)人力资源科应对每次培训效果进行评价,一般为半年进行一次汇总,并做好有

39、效性评价纪录。人力资源科的评价应采取不同方式(培训后测试和效果审核鉴定等)进行。4.5 员工激励和授权通过质量知识竞赛、产品安全性培训、设定质量风险金、竞选质量标兵等一系列活动,增强员工对质量和技术重要性的进一步认知,并达到激励员工为实现公司质量目标而努力奋斗。4.6 培训记录由人力资源科负责保存。5 相关/支持性文件2a)年度教育培训计划;b)员工激励管理办法。6 质量记录a)培训需求申请表;b)教师资格认可登记表;c)人员资格评定表;d)职工教育培训卡片;e)培训班实施计划。3分发号: 厂企业标准产品质量先期策划(APQP)控制程序编号Q/MJG02062004起草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发布

40、日期实施日期版本修改次数1 目的对产品质量先期策划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产品质量满足顾客要求。2 适用范围适用于顾客提供图纸的产品的质量先期策划和制定控制计划的控制。3 职责3.1 技术科是产品质量先期策划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监视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各阶段的工作进度和质量。3.2 技术副厂长负责组织成立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小组,协调解决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各阶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3.3 各小组成员负责开展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各阶段工作的具体活动。4 工作流程4.1 产品质量先期策划(以下简称APQP)小组的成立和APQP工作计划的编制4.1.1 当顾客进行新产品开发或产品改型时,销售科积极与之沟通,达成试制意向

41、。技术科负责与顾客签订“技术协议”,根据“技术协议”及顾客提供的其他技术文件编制“项目任务书”,报厂长批准。4.1.2 技术副厂长负责组织成立APQP小组,小组由技术科、检查科、生产科、设备科、工艺装备科、供应科等部门指定人员及顾客代表参加,必要时可邀请供方代表参加。4.1.3 厂领导指定APQP小组组长,负责小组内成员的职责及工作安排,并对相关部门进行协调沟通。4.1.4 APQP小组组长负责编制“APQP工作计划书”,经APQP小组成员讨论,报厂长批准后实施。“APQP工作计划书”应随着APQP的进展适时进行修订。4.1.5 “APQP工作计划书”的内容:先期策划各阶段主要工作内容、责任部

42、门、责任人、计划完成日期、实际完成日期以及输出要求等。必要时,采用甘特图对工作计划进行描述。4.2 计划和项目的确定4.2.1 顾客产品设计的评审a)本厂不进行产品设计,但要对顾客提供的产品图纸、技术资料进行评审。b)APQP小组用“设计信息检查表”对设计的可行性、有效性进行评价。对评审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与顾客联系解决。1c)评审中应确定需进行先行试验及可靠性研究的项目(如果有)。4.2.2 顾客信息的收集与分析a)检查科负责收集顾客以往的投诉、建议等方面的信息资料;b)销售科负责收集顾客经营计划及业务发展规划,识别顾客现在和未来最关注的事项;c)APQP小组应对竞争对手以及标杆企业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其质量、成本、服务等项目,作为开发的基准数据。4.2.3 技术科应完成以下工作a)初始材料(含外协件)清单(包括供方名单);b)初始过程流程图;c)产品特殊特性初始明细表;d)过程特殊特性初始明细表。4.2.4 APQP小组组长负责编制“产品保证计划”并对其进行评审。“产品保证计划”应包括:a)产品/过程要求;b)可靠性和质量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