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大专科西方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小抄).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126281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电大专科西方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小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央电大专科西方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小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央电大专科西方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小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央电大专科西方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小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央电大专科西方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小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央电大专科西方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小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电大专科西方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小抄).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5秋西方经济学(专)考核重点整理内容(仅供参考)注:复习重点与上学期一样!第一部分 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一、考核对象。本课程考核说明的对象为07年以前入学的电大行政管理专业(专科)的学生和09年秋(含)以后季入学的电大金融学、会计学、工商管理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专科)的学生。开放专其他相关专业(物流管理和电子商务为主)学生都参照原6529卷号的考试,即基于网络的100%终考。二、期末考试有关问题的说明1、期末考试题型:填空题:在题目中的空格上填入正确答案即可。占全部试题的10。选择题:在所给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不需要作出解释。此类题目占全部试题的30。判断题:判断所给命

2、题是否正确。若论点正确,则划“”;若论点错误,则划“”。此类题目占全部试题的20。计算题:要求列出公式,并计算出结果,只列公式或只写结果都不完整。此类题目占全部试题的10。问答题:要求列出基本要点,并加以解释和说明。只列要点只能获得应得分数的60%。需要用图形分析的必须画图。此类题目占全部试题的30。2、考核形式。形成性考核形式为平时作业,期末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3、答题时限。期末考试的答题时限为90分钟。第二部分 课程考核内容和要求复习要求和方法:1.客观题题型:填空、选择、判断题请做好导学中的相关题型题目。或参考中央电大该课程的网络课程中( 2.主观题题型:计算题(以下内容中偏计算题型可以

3、对应自测练习辅助教材上的题目多做多练习)、问答题的复习范围请重点掌握以下具体各章的知识点,注重理解,不要死记硬背。在复习以下整理内容注重理解的基础上,实际上很多客观题型也就会迎刃而解的。3尽可能多做些模拟试题或历年试卷,相关重点内容的计算题和问答题可以多做做。(备注:下面有方框答案的题目是与上学期相比增加的考核重点)4.扫一扫微信二维码,每天会推送一些复习内容,手机上点点看看,复习复习。第二章 需求、供给、价格重点掌握:1.均衡价格的形成(1)均衡价格含义。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这时该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等称为均衡价格,该商品的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称为均衡数量。(

4、2)均衡价格的形成。均衡价格是在市场上供求双方的竞争过程中自发地形成的。当供大于求时,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会导致价格下降;当供小于求时,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导致价格上升;只有当供给量等于需求量,并且供给价格等于需求价格时,双方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此时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如果有外力的干预(如垄断力量的存在或国家的干预),那么,这种价格就不是均衡价格。2.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变动(自测练习42)(1)需求变动是指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变动。这种变动在图形上表现为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向右移,从而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向左移,从而均衡价格下降,均衡

5、数量减少。即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见图) (2)供给变动是指价格不变情况下,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变化所引起的变动。这种变动在图形上表现为供给曲线的平行移动。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向右移,从而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向左移,从而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见图) 第三章 弹性理论重点掌握:(侧重计算题型,自测练习62-64计算题)1.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与计算(1)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需求的价格弹性又称需求弹性,指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在理解需求弹性的含义时

6、要注意这样几点:第一,在需求量与价格这两个经济变量中,价格是自变量,需求量是因变量。所以,需求弹性就是指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程度,或者说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第二,需求弹性系数是价格变动的比率与需求量变动的比率的比率,而不是价格变动的绝对量与需求量变动的绝对量的比率。第三,弹性系数的数值可以为正值,也可以为负值。但在实际运用时,为了方便起见,一般都取其绝对值。第四,同一条需求曲线上不同点的弹性系数大小并不相同。(2)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要注意两个公式:a.一般公式:。b. 用中点法计算弧弹性的公式:。 2.需求弹性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总收益也可以称为总收入,指企业出售一定量商品所

7、得到的全部收入,也就是销售量与价格的乘积。如果以TR代表总收益,Q为销售量,P为价格,则有:TRPQ。(1)如果某种商品是富有弹性的,则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即价格上升,总收益减少;价格下降,总收益增加。(2)如果某种商品是缺乏弹性的,则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即价格上升,总收益增加;价格下降,总收益减少。3如何用弹性理论解释谷贱伤农与薄利多销(1)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薄利”就是降价,降价能“多销”,“多销”则会增加总收益。“薄利多销”是指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小幅度降价使需求量较大幅度增加,而引起的总收益的增加。 (2)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

8、向变动。谷,即粮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缺乏弹性,其弹性系数很小,在粮食丰收、粮价下跌时,需求增加得并不多,这样就会使总收益减少,农民受到损失。4.收入弹性(1)收入弹性,指收入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计算收入弹性系数的公式是:(2)收入弹性的分类根据各种商品的收入弹性系数的大小,可以把收入弹性分为五类:第一,收入无弹性,即Em0 第二,收入富有弹性,即Em1。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收入变动的百分比。这时收入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而比较平坦的线。第三,收入缺乏弹性,即Em1。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收入变动的百分比。这时

9、收入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而比较陡峭的线。第四,收入单位弹性,即Em=1。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变动与收入变动的百分比相同。这时收入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而与横轴成45的线。第五,收入负弹性,即Em0。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的变动与收入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这时收入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3)我们根据收入弹性的大小来划分商品的类型。收入弹性为正值,即随着收入增加需求量增加的商品是正常商品,收入弹性为负值,即随着收入增加需求量减少的商品为低档商品。收入弹性大于1的商品为奢侈品,收入弹性小于1的商品为必需品。 5.需求交叉弹性的含义与计算(1)需求的交叉弹性又称交叉弹性,指相关的两种商

10、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比率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比率,即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交叉弹性的弹性系数计算公式为:(2)对于不同的商品关系而言,交叉弹性的弹性系数是不同的。如果交叉弹性为负值,则这两种商品为互补关系,其弹性的绝对值越接近于1,互补关系越密切;如果交叉弹性为正值,则这两种商品为替代关系,其弹性的绝对值接近于1,替代关系就越强;如果交叉弹性为零,则这两种商品之间没有关系。例题如果一种商品价格上升10,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增加了15,这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弹性是多少?这两种商品是什么关系? 分步解析: 步骤1:已知。 步骤2:根据交叉弹性的弹性系数计算公式,

11、将已知数据代入: 步骤3:根据计算结果,由于交叉弹性为正值,故这两种商品为替代关系。 试着算一算:出租车与私人汽车之间的需求交叉弹性为0.2,如果出租车服务价格上升20,私人汽车的需求量会如何变化? 6.供给弹性的含义与计算 供给价格弹性又称供给弹性,指价格变动的比率与供给量变动比率之比,即供给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供给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是: 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1.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总效用是指从消费一定量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总的满足程度。边际效用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边际效用与总效用的关系。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

12、;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减少。 2.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 (1)无差异曲线的含义。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在这一概念中,无差异的含义就是对消费者来说效用是相同的,满足程度是无差别的。(2)无差异曲线的特征: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这就表明,在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为了得到相同的总效用,在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时,必须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消费。两种商品不能同时增加或减少。第二,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代表相同的效用,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代表不同的效用。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

13、,所代表的效用越大;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小。第三,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因为在交点上两条无差异曲线代表了相同的效用,与第二个特征相矛盾。第四,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这是由边际替代率递减所决定的。第五章 生产理论1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与一种生产要素的最优投入(1)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定义。总产量指一定量的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平均产量指平均每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边际产量指某种生产要素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产量。(2)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参考教材P122图51)。第一,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情

14、况下,随着一种生产要素的增加,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上升而后下降。这反映了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第二,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在相交前,平均产量是递增的,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在相交后,平均产量是递减的,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在相交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第三,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以后,当边际产量为负数时,总产量就会绝对减少。(3)根据图形说明一种生产要素的最适投入。假定生产某种产品时所用的生产要素是资本与劳动,其中资本是固定的,劳动是可变的。根据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可以把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与

15、边际产量曲线图(见教材图)分为三个区域。区域是劳动量从零增加到A这一阶段,区域是劳动量从A增加到B这一阶段,区域是劳动量增加到B点以后。劳动量的增加应在区域(AB)为宜。但在区域的哪一点上,就还要考虑到其他因素。首先要考虑企业的目标,如果企业的目标是使平均产量达到最大,那么,劳动量增加到A点就可以了;如果企业的目标是使总产量达到最大,那么,劳动量就可以增加到B点。其次,如果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那就必须结合成本与产品价格来分析。2.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1)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定义。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

16、加,但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2)在理解这个规律时,要注意:第一,这一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技术水平不变。技术水平不变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技术没有发生重大变革。第二,这一规律所指的是生产中使用的生产要素分为可变的与不变的两类。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研究的是把不断增加的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不变的生产要素上时对产量所发生的影响。第三,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的变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产量递增、边际产量递减、产量绝对减少。(4)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是研究一种生产要素合理投入的出发点。 第六章 成本与收益 1.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

17、(1)会计成本。企业生产与经营中的各种实际支出称为会计成本,因为这些支出一笔一笔地记在会计帐簿中,所以称为会计成本。同时,因为这些支出是过去的支出,所以也称为历史成本;这种成本在企业中是显而易见的,称为显性成本。(2)机会成本。当我们把一种资源用于一种用途时,就放弃了其他用途。所放弃的用途就是把资金用于一种用途的机会成本。在理解机会成本时应该注意这样几个问题。第一,机会成本不是作出某项选择时实际支付的费用或损失,而是一种观念上的成本或损失。第二,机会成本是作出一种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若干种可能的选择中最好的一种,而不是其他。第三,机会成本并不全是由个人选择所引起的,其他人的选择会给你带来机会成本

18、,你的选择也会给其他人带来机会成本。(3)二者的不同:第一、机会成本不是企业的实际支出,会计成本是企业的实际支出。第二、机会成本在会计帐目上反映不出来,又称为隐性成本;会计成本能够在会计帐目上反映出来,又称为显性成本。2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的不同当考虑到会计成本和机会成本时,利润就分为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企业的总收益减去总成本就是利润。但成本包括会计成本和机会成本,成本的含义不同,利润也就不同。总收益减去会计成本就是会计利润,总收益减去会计成本再减去机会成本就是经济利润。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之和称为经济成本,所以,总收益减去经济成本是经济利润。总收益会计成本会计利润总收益会计成本机会成本经济利润在

19、正常情况下,机会成本大于零,所以,会计利润大于经济利润。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不是会计利润最大化,而是经济利润最大化。3.利润最大化原则 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无论是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还是小于边际成本,企业都要调整其产量,说明这两种情况下都没有实现利润最大化。只有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企业才不会调整产量,表明已把该赚的利润都赚到了,即实现了利润最大化。企业对利润的追求要受到市场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实现无限大的利润。这样,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就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企业要根据这一原则来确定自己的产量。 第七章 厂商均衡理论重点掌握:1.划分市场结构的标准(1)市场结构是指市场的垄断

20、与竞争程度。(2)各个市场的竞争与垄断程度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市场结构,根据三个标准来划分市场结构。第一,行业的市场集中程度。市场集中程度指大企业在市场上的控制程度,用市场占有额来表示。一般用四家集中率、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英文简称为HHI)两个标准来判断一个市场的集中程度。第二,行业的进入限制。进入限制来自自然原因和立法原因。自然原因指资源控制与规模经济。如果某个企业控制了某个行业的关键资源,其他企业得不到这种资源,就无法进入该行业。立法原因是法律限制进入某些行业,这种立法限制主要采取三种形式。一是特许经营,二是许可证制度,三是专利制。第三,产品差别。产品差别是同一种产品在质量、牌号、形式、包装

21、等方面的差别。产品差别引起垄断,产品差别越大,垄断程度越高。(3)根据以上三个标准,市场可分为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和垄断四种。2.市场结构的类型根据行业的市场集中程度、行业的进入限制和产品差别,可以把市场结构分为四种类型。(1)完全竞争是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形成这种市场的条件是企业数量多,而且每家企业规模都小。价格由整个市场的供求决定,每家企业不能通过改变自己的产量而影响市场价格。(2)垄断竞争是既有垄断又有竞争,垄断与竞争相结合的市场。这种市场与完全竞争的相同之处是市场集中率低,而且无进入限制。但关键差别是完全竞争产品无差别,而垄断竞争产品有差别。企业规模小和进入无限制

22、也保证了这个市场上竞争的存在。(3)寡头是只有几家大企业的市场,形成这种市场的关键是规模经济。在这种市场上,大企业集中程度高,对市场控制力强,可以通过变动产量影响价格。而且,由于每家企业规模大,其他企业就难以进入。由于不是一家垄断,所以在几家寡头之间仍存在激烈竞争。(4)垄断是只有一家企业控制整个市场的供给。形成垄断的关键条件是进入限制,这种限制可以来自自然原因,也可以来自立法。此外,垄断的另一个条件是没有相近的替代品,如果有替代品,则有替代品与之竞争。 第八章 分配理论1.劳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 (1)劳伦斯曲线。劳伦斯曲线是用来衡量社会收入分配(或财产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劳伦斯曲线与绝对平

23、等线越接近,收入分配愈平等。反之,收入分配愈不平等。(2)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根据劳伦斯曲线计算出的反映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如果把实际收入线与绝对平均线之间的面积用A来表示,把实际收入线与绝对不平均线之间的面积用B来表示,则其计算公式为: 。实际基尼系数总是大于零而小于一。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第九章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1.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自测练习167)(1)市场失灵指在有些情况下仅仅依靠价格调节并不能实现资源配置最优。(2)公共物品是集体消费的物品,它的特征是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这种特征决定了人们不用购买仍然可以消费,这样公共物品就没

24、有交易,没有市场价格,生产者不愿意生产。如果仅仅依靠市场调节,由于公共物品没有交易和相应的交易价格,就没人生产,或生产远远不足。但公共物品是一个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这样,市场调节就无法提供足够的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的供小于求是资源配置失误,这种失误是由于仅仅依靠市场机制引起的,这就是市场失灵。第十章 宏观经济学概论重点掌握:1.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2)在理解这一定义时,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第一,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国在本国领土内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劳务。第二,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值,因此,

25、在计算时不应包括以前所生产的产品的价值。第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最终产品的总值,因此,在计算时不应包括中间产品产值,以避免重复计算。最终产品是最后供人们使用的产品,中间产品是在以后的生产阶段中作为投入的产品。第四,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不仅包括有形的产品,而且包括无形的产品劳务,即要把旅游、服务、卫生、教育等行业提供的劳务,按其所获得的报酬计入国民生产总值中。第五,国内生产总值指的是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这就是要按这些产品的现期价格来计算。 2.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自测练习182第2、3题)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有不同的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其中主要有支出法、收入法,以及部门法。这里简单

26、介绍如何用支出法和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1)支出法又称产品流动法、产品支出法或最终产品法。这种方法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计算出该年内生产出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即把购买各种最终产品所支出的货币加在一起,得出社会最终产品的流动量的货币价值的总和。按支出法计算 GDP时包括以下项目:个人消费支出(耐用品、非耐用品、住房租金、其他劳务)、私人国内总投资(厂房、设备、居民住房、企业存货净变动额)、政府购买支出(联邦政府支出、州与地方政府支出)、净出口(出口进口)。(2)收入法又称要素支付法,或要素收入法。这种方法是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

27、相加。即把劳动所得到的工资,土地所得到的地租,资本所得到的利息,以及企业家才能所得到的利润相加,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按收入法计算 GDP时包括以下项目:工资和其他补助、净利息、租金收入、利润、公司利润(红利、未分配利润)、非公司利润(合营企业、农民)、企业税(间接税、公司税)、资本折旧、误差调整。计算步骤:步骤 1:明确题目的要求,是用哪一种方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步骤 2:明确支出法和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包括的项目。步骤 3:根据计算公式,计算出相应的结果。例题: 根据如下数据资料,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分步解析:步骤 1:明确题目的要求是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步骤 2:根据支出法

28、的定义:GDP个人消费支出(C)私人国内总投资(I)政府购买支出(G)净出口。其中:个人消费支出包括耐用品、非耐用品、住房租金、其他劳务;私人国内总投资包括厂房、设备、居民住房、企业存货净变动额;政府购买支出包括联邦政府支出、州与地方政府支出;净出口出口进口。步骤 3:将题目提供的数据代入公式:GDP (318.4 858.3 1165.7) (426.0 154.4 56.8) (748.0) (363.7 429.9) 2342.4 637.2 748.0 66.2 3661.4( 亿元 ) 。 3.上学期试题题目 3.失业率失业率是表示一国失业严重程度的指标,也是反映宏观经济状况的一个重

29、要指标。失业率是失业人口与劳动力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 失业率的计算涉及到划分人口的概念。在总人口中, 16岁以下,65岁以上属于非工作年龄人口,其余的为工作年龄人口。在工作年龄人口中,有一些人不愿意从事有酬工作(从事家务劳动等),有一些人是正规全日制学校学生,还有一些失去劳动能力者。这些人属于非劳动力,其他则是劳动力。劳动力包括失业者和就业者。 劳动力与工作年龄人口之比称为劳动力参工率。 4.通货膨胀率的计算 通货膨胀率=(本期价格指数-上期价格指数)/上期价格指数100% 第十一章 长期中的宏观经济 1.哈罗德多马模型(自测练习199第1题和201第3题)哈罗德模型是在假设技术不变的前提下

30、研究资本增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的,其基本公式是:G SC 。在上式中, G 代表国民收入增长率,即经济增长率。 S 代表储蓄率,即储蓄量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C 代表资本产量比率,即生产一单位产量所需要的资本量。根据这一模型的假设,资本与劳动的配合比率是不变的,从而资本产量比率也是不变的。这样,经济增长率实际就取决于储蓄率。 第十二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总需求曲线的含义总需求指一个经济中对物品与劳务的需求总量,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与国外的需求(用出口减进口的净出口表示)。(1)总需求曲线的含义总需求曲线是反映总需求与物价水平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它向右下方倾斜,表示总需求与物价

31、水平成反方向变动。如图所示,纵轴 P 表示物价水平,横轴 GDP 表示国内生产总值。 AD 为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当物价水平从 P1 下降到 P2 时, GDP 从 Y1 增加到 Y2 。总需求曲线之所以向右下方倾斜,可以用财产效应、利率效应和汇率效应来说明。a. 财产效应。财产效应就是物价水平的变动就通过对实际财产的影响而影响实际消费。当物价水平上升时,实际财产减少,消费减少;当物价水平下降时,实际财产增加,消费增加。消费是总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物价水平就与总需求反方向变动。这种关系可以表示为:物价水平()实际财产()消费()总需求()。b. 利率效应。利率效应就是物价水平通过对

32、利率的影响而影响投资。决定利率的因素主要是货币供求。当货币需求稳定时,决定利率的主要是货币供给。货币供给即流通中的货币量。货币量有名义货币量与实际货币量之分,决定利率的是实际货币供给。当名义货币量不变时,物价上升,实际货币量减少;实际货币量减少,引起利率上升,利率上升引起投资减少。而投资是总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样,从投资的角度看,总需求与物价水平反方向变动。这种关系可以总结为:物价水平()实际货币量()利率()投资减少()总需求()。c. 汇率效应。汇率效应就是物价水平通过对汇率的影响而影响净出口。影响一国汇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利率。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情况下,资本从低利率地区流向高利率地区。

33、 如果一 国货币利率上升, 在外汇市场上对该国货币的需求会增加,从而汇率上升。汇率上升使净出口减少。净出口是总需求的一部分,从而净出口减少,总需求减少,把这种关系归纳起来就是:物价()利率()汇率()净出口()总需求()。2.如何运用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分析宏观经济(1)总需求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总需求变动会引起总需求曲线移动,从而使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和物价水平发生变动。总需求增加,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物价水平上升;总需求减少,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物价水平下降。 如图所示,如果某一经济以前处于充分就业均衡状态,总需求曲线 AD0 、短期总供给曲线SAS与长期总供给曲线LAS正好相交于一点

34、E0 ,由总需求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所决定的均衡国内生产总值(Y0 )正好等于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Yf ),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均衡,物价水平为P0 。如果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即由AD0 移动到AD1。会使总需求曲线AD1 与原来的短期总供给曲线SAS相交于E1 点,决定了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为Y1 ,Y1 小于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Yf ,经济中存在失业;物价水平为 P1 ,低于充分就业时的物价水平P0 。(2)短期总供给的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短期总供给的变动会引起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或向下移动,从而会使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和物价水平发生变动。如果成本上升,短期总供给减少,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移

35、动,会使均衡国内生产总值减少,物价水平上升;如果成本降低,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下移动,会使均衡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物价水平下降。如图所示,总需求曲线 AD 、短期总供给曲线 SAS0 以及长期总供给曲线 LAS 正好相交于一点 E0 ,这时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正好等于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 Y0 ,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均衡,物价水平为 P0 。如果由于某些原因导致成本增加,会引起短期总供给减少,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即从 SAS0 向上移动到 SAS1 。在总需求和长期总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总需求曲线 AD 与新的短期总供给曲线 SAS1 相交于 E1 点,决定了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为 Y1, Y1 小

36、于 Y0 ,说明均衡国内生产总值减少; Y1 小于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 Yf ,经济中存在失业;物价水平为 P1 ,高于充分就业时的物价水平 P0 ,存在通货膨胀。(3)长期总供给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长期总供给也就是充分就业的总供给,即充分就业 GDP或潜在GDP。 随着潜在 GDP的变动,长期总供给曲线会发生移动。正常情况下,长期总供给曲线随经济增长而向右方平行移动。如果发生自然灾害或战争,一个经济的生产能力被破坏,长期总供给曲线也会向左移动。长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会对宏观经济发生影响。如果 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可以实现更高水平的充分就业均衡,而不引起通货膨胀。如图所示,总需求曲线 A

37、D0 与短期总供给曲线SAS0 以及长期总供给曲线LAS0 正好相交于一点E0 ,这时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Y0 正好等于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Yf ,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均衡,物价水平为P0 。如果技术进步,经济潜力提高,长期总供给曲线从LAS0 向右移动到LAS1 ,随着长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短期总供给曲线也向右移动,即从SAS0 向右移动到SAS1 。这一过程中技术进步会引起投资增加、消费增加,总需求曲线移动到AD1 。这三条曲线相交于一点E1 ,决定了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为Y1 ,Y1 与新的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Yf 相等,仍然是充分就业,但国内生产总值水平大大提高了,而物价水平不变。 第

38、十三章 短期中的宏观经济与总需求分析1.消费函数的含义 消费函数是消费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随收入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 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来说明。平均消费倾向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人们的全部消费实际上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自发消费,另一部分是引致消费。自发消费是由人的基本需求决定的最必需的消费,这部分消费不取决于收入。引致消费指收入所引起的消费,这部分消费的大小取决于收入与边际消费倾向。如果以C表自发消费,c代表边际消费倾向,则可以把消费函数写为:CC0cY 根据这个公式,

39、可以作出消费函数曲线(如图所示)。该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说明消费随收入增加而增加。其位置由自发消费C0决定,斜率由边际消费倾向c决定。在消费函数曲线与45线相交时,收入与消费相等。 2.乘数原理 (1)乘数是指自发总支出的增加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的倍数,或者说是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量的自发总支出增加量之间的比率。(2)增加的国内生产总值与引起这种增加的自发总支出之比就是乘数。如果以a代表乘数,则有:。该公式表明了,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就越大;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就越小。这是因为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增加的收入就有更多的部分用于消费,从而使总支出和国内

40、生产总值增加得更多。(3)乘数发生作用是需要有一定条件的。只有在社会上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时,总支出的增加才会使各种资源得到利用,产生乘数作用。如果社会上各种资源已经得到了充分利用,或者某些关键部门(如能源,原料或交通)存在着制约其他资源利用的“瓶颈状态”,乘数也无法发挥作用。此外,乘数的作用是双重的,即当自发总支出增加时,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要大于最初自发总支出的增加;当自发总支出减少时,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减少也要大于最初自发总支出的减少。第十四章 货币与经济重点掌握:1.货币市场与利率的关系利率是货币资本的价格,利率由货币市场的供求决定,货币供求的变动都会影响利率。右图中,横

41、轴代表实际货币量,纵轴代表利率,MD为货币需求曲线,MS为货币供给曲线。MD向右下方倾斜,表明货币需求与利率反方向变动。MS是一条垂线,表示同一时间内,货币供给量是固定的。MD与MS相交于E,决定了利率为i0。 如果货币供给不变,货币需求增多,货币需求曲线会向右移动,利率上升;如果货币需求不变,货币供给增多,货币供给曲线会向右移动,利率会降低。 2.IS一LM模型(1)IS一LM模型是说明物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利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决定的模型。(2)自发总需求变动对利率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自发总支出的变动引起IS曲线的平行移动,从而就会使国内生产总值与利率变动。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自发

42、总支出增加,IS曲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从而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利率上升;反之,自发总支出减少,IS曲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从而国内生产总值减少,利率下降。右图中,IS0与LM相交于E0,决定了利率为i0,国内生产总值为Y0。当自发总支出增加时,IS曲线从IS0移动至IS1,引起国内生产总值从Y0增加到Y1,利率从i0上升至i1。反之,当自发总支出减少时,IS曲线从IS0移动至IS2,引起国内生产总值从Y0减少到Y2,利率从i0下降至 (3)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对利率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货币量的变动会引起LM曲线的平行移动,从而就会使国内生产总值与利率变动。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量增加,LM曲线

43、向右下方移动,从而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利率下降;反之,货币量减少,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从而国内生产总值减少,利率上升。右图中,IS0与LM相交于E0,决定了利率为i0,国内生产总值为Y0。当货币供给量增加时,LM曲线从LM0移动至LM1,引起国内生产总值从Y0增加到Y1,利率从i0下降至i1。反之,当货币供给量减少时,LM曲线从LM0移动至LM2,引起国内生产总值从Y0减少到Y2,利率从i0上升至i2。 2.商业银行如何创造货币 (1)银行创造货币就是银行通过存贷款业务使流通中货币量增加。(2)银行能创造货币的关键在于现代银行是部分准备金制度,即银行不用把所吸收的存款都作为准备金留在金库中或存

44、入中央银行,只要按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准备率(中央银行规定的银行所保持的最低准备金与存款的比率)留够准备金就可以,其他存款则可以作为贷款发放出去。客户在得到商业银行的贷款以后,一般并不取出现金,而是把所得到的贷款存入同自己有业务往来的商业银行,以便随时开支票使用。存款的增加就是流通中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这样,商业银行的存款与贷款活动就会创造货币,在中央银行货币发行量并未增加的情况下,使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商业银行体系所能创造出来的货币量与法定准备率成反比,与最初存款成正比,用公式表示为:DR/r。这说明法定准备率的高低决定银行能创造出的货币的多少。(3)银行所创造的货币量与最初存款的比例,称为简单

45、货币乘数,它实际上就是法定准备率的倒数。用公式表示为:。 第十五章 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1.供给拉动的通货膨胀 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是由于成本增加而引起的通货膨胀。成本上升,总供给减少,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在总需求曲线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会引起国内生产总值减少,价格水平上升。如图所示:原来的总供给曲线SAS0与总需求曲线AD相交决定了国内生产总值为Y0,价格水平为P0。成本增加,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至SAS1,这时总需求没变,决定了国内生产总值为Y1,价格水平为P1,经济中出现了通货膨胀。 引起成本增加的原因并不相同,因此,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可以根据其原因的不同而分为以下几种: (1)工资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工资是成本中的主要部分。工资的提高会使生产成本增加,从而价格水平上升。工资的增加往往是从个别部门开始的,但由于各部门之间工资的攀比行为,个别部门工资的增加往往会导致整个社会的工资水平上升,从而引起普遍的通货膨胀。而且,这种通货膨胀一旦开始,还会形成“工资物价螺旋式上升”。这样,工资与物价不断互相推动,形成严重的通货膨胀。(2)利润推动的通货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