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社论文:浅谈当前农信社不良贷款化解对策建议.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27337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用社论文:浅谈当前农信社不良贷款化解对策建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信用社论文:浅谈当前农信社不良贷款化解对策建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信用社论文:浅谈当前农信社不良贷款化解对策建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用社论文:浅谈当前农信社不良贷款化解对策建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用社论文:浅谈当前农信社不良贷款化解对策建议.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信用社论文:浅谈当前农信社不良贷款化解对策建议近年来,农信社立足县域、服务三农,有力地支持了农村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其自身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不良贷款前清后增、占比增大的现象依然困扰着农信社的稳健良性发展,严重制约了农信社的发展壮大。笔者就如何实现农信社不良贷款占比和绝对额“双降”目标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明晰市场定位,把握信贷投向。农信社网点分布点多、面广、线长,其信贷投向应充分发挥“小额、流动、分散”的特点,服务对象以支持“三农”及广大个体、私营等中小企业为主,避免与国有商业银行比贷款大户、比贷款规模。农信社应及时调整信贷投向,对产权不明晰和不能实施有效抵押担保的企业

2、贷款应逐步实施市场退出机制,新增贷款要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树立“支农促发展、支农出效益、支农防风险”的观念,加大对农户和个体私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受支持对象的特殊性,农信社信贷员队伍相当庞大,每个信贷员都负责几个甚至十几个行政村的贷款发放与管理,因此提升信贷人员素质是防范贷款风险和做好信贷工作的根本保证。首先要加强党风廉政和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提高信贷人员的政治素养和职业素养,增强其防腐拒变的免疫力和恪尽职守的履职度。其次要强化信贷业务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培训,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使全体信贷人员从严、从细、全面掌握信贷业务操作技能,提高信贷管理水平。最

3、后要完善信贷人员教育培训体系。每年都要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尤其是贷款新规的不断变化,让信贷人员有针对性的“充电”,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信贷工作需求。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健全内控机制,严控新增不良贷款。一是信贷人员要尽职尽责做好贷前调查,按贷款操作程序,严格审查贷款必备资料信息,确保资料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要深入调查企业的资产、效益和信誉,调查企业产品产供销及发展前景,查阅企业的账薄、凭证,核实相关数据,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及管理等各种情况,通过大量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的分析研究,形成客观、公正、有决策价值的结论。二是要严格按照贷款“三查”原则,实行“面谈、面签、照相”制度,加强对内授权、对外授信的

4、管理。联社业务管理部门要根据信用社的经营规模、经营实力和经济效益,实施不同程度的授权。对高风险业务上收审批,低风险业务下放管理,同时严格管控区域贷款,严禁跨区(乡)贷款。三是要进一步健全贷款经营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责、权、利相配套的考核制度,确立“谁发放贷款、谁负责收回,谁造成风险、谁承担责任”的贷款基本原则。对于临近退休的信贷人员发放的贷款,提前建立清收台账,加大清收力度。对离职信贷人员实行离职审计制度,违规造成的风险要追究责任。采取多种措施,盘活存量贷款。针对信用意识淡薄的公职人员,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按照有关规定给予严格惩戒。针对非公职人员的“钉子户”,通过媒体曝光、法院执行拘留等途径给予清收,达到清收一户、震慑一方的效果。另外还要学会依靠社会中介力量来清收。如,加强与律师事务所合作,实施“风险代理制”,利用律师的专业化服务,加快锁定风险和清收不良贷款的速度。在清收过程中还要讲究清收方法和策略,对一些暂无还款能力,但信誉较好的客户实行“放水养鱼”,组织信贷人员深入调查,根据贷户具体情况适时适度放贷,为贷户送信息、送技术、送资金,在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的同时,又可收回多年无法盘活的不良贷款,从而达到社农“双赢”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