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家助学贷款与教育公平的经济学视角分析.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28651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国家助学贷款与教育公平的经济学视角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关于国家助学贷款与教育公平的经济学视角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国家助学贷款与教育公平的经济学视角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国家助学贷款与教育公平的经济学视角分析.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国家助学贷款与教育公平的经济学视角分析 摘要:国家助学贷款作为政府对学生的资助方式之一,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和节约政府的财政开支。研究助学贷款的理论可以加深对其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明确助学贷款的目标和方向,使助学贷款实践更加科学与合理,消除助学贷款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关键词:助学贷款;高等教育;教育公平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使得多数学生都可以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从表层意义上彰显出了教育的公平。然而,由于日益增高的学费和生活成本,又使部分困难学生家庭负担加重,甚至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基于此,为了保障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我国从1999 年开

2、始实施国家助学贷款。这项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上学问题,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一、教育公平的本质内涵教育公平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客观要求和必然反映。促使教育公平是现代教育体现其社会公共性的首要条件,是国家教育政策最终体现的基本价值。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教育公平放到了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中国教育要想改革和发展,必须发挥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教育公平一直是人类的追求和向往,在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教育公平理念的是孔子,他有教无类的主张,充分体现了打破世俗常规的种族性、贫富性等不平等观念带给教育的不公平性,初步提出了古朴的教

3、育民主的理念和构想1。当前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前提下,教育公平问题又成了热门话题,也成了教育决策者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这不仅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选择,也是教育价值取向的最终归属。教育公平在一般意义上分为:教育权利公平,教育程度公平,教育结果公平。不论哪一种公平都可以体现出教育的公正性,所以,无论在社会的什么阶段只要追求社会的安定,就必然会要有教育公平的体现。为了保证上述三种公平的存在和完善,不论哪种社会制度都会将它们予以制度化。然而,在理解教育公平的时候,大多所强调的也是制度化的公平。而对于制度化上的公平研究,对于研究教育不公问题更具有现实意义。特别是在我国现阶段,户籍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

4、上都为教育公平设置了障碍。并且由于导致教育不公的因素很多,在短期内无法消除。所以由于宏观条件下所指的制度化因素导致的教育不均衡现象,是不能纳入教育公平的范畴,它只是社会不公在教育领域的反映和延伸2。二、高等教育的经济学基础从经济学视角分析,高等教育不是义务教育,首要考虑的就是教育的投入成本。由于教育成本存在的复杂性,加上教育政策或制度上的不相同,如果将教育成本归类划分为同一个标准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但大多数专家和学者将教育成本划分为教学成本、生活成本和机会成本等。(一)高等教育成本的构成1.社会总成本。所谓的社会总成本就是从整个社会角度来看生产某一商品所花费的全部代价,不管这种代价由谁负

5、担。那么针对教育成本而言包括教学成本、学生图书文具成本和因高等教育放弃的收入。这种费用成本并不包括食宿成本,这是因为学生的食宿成本并不是专为教育而产生的。2.总货币成本。所谓货币成本是指每个个体为接受教育而承担的直接经济费用,该费用可以通过货币、实物等直接支付形式而表现出来,包括每个个体所必须为高等教育支付的货币或者实物。但不包括由于受教育而丧失的机会成本,因为这部分成本并不参与货币交易。3.高等教育教学成本。一般情况下都是通过各大学的支出反映的,包括学校为教学所支付的职工工资、日常固定支出和教学仪器设备支出,它不包括学生的基本生活支出,因为这些开支属于学生的个人活动,在统计中已经出现在上述总

6、货币成本中。4.教育机会成本。在经济学中,机会成本是选择一种投资而放弃另外一种投资所丧失的潜在利益。那么对教育而言,当学生选择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而放弃其他工作机会的收入,学校固定资产损失的利息和租金等3。教育的机会成本只是最近几年由于高等教育的收费才被提起,在我国尚处在理论摸索阶段。不论高等教育成本怎样划分,在国际上一些主要国家的实践可以发现,高等教育的成本都必须由以下四方面的资源来分担:家长、学生、国家和高等院校。研究还表明,对全体学生的平均性资助,如免费上大学和普遍性的生活资助效率低,纳税人负担重,对提高贫困学生进大学的促进作用有限。而成本的分担,给高校资金的获得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为高校的

7、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二)投资主体收益分担效应要研究教育公平,首先要研究高等教育的经济贡献或者经济收益。高等教育实际上就是一种人力资本的投资行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其个人收益率要远远高于社会收益率。而在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只是一个准公共产品,从而也就决定了高等教育的成本应该由政府和个人共同分担。具体分担多少,那就要看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发展阶段的不同,分担的比例也不相同。具体的分配标准或者分配程度如何,这是由政府决定的,而不是个人决定的,但是这种共同分配是必不可少且不可替代的。如果将高等教育用经济学的观点来考虑,那么共同分担则是经济学理论谁收益谁承担的最基本体现。这一理论最早是在美国加

8、州提出的,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美国著名学者约翰斯通在研究大学生资助政策的过程时,将这一理论进行了扩大化,并加以更深层研究,也为研究大学生资助政策的一个基本概念3。这一理论的根本就是从宏观的角度和视角上,要求高等教育的受益群体共同承担高等教育的直接成本,或者增加承担不足的社会群体的承担份额,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公平有效的大学生资助政策。对于每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受益群体可以粗略地分为宏观受益者和微观受益者。很明显,宏观受益者就是高等教育政策的制定者,亦即国家;微观受益者的范围就要广泛些,包括有学生供职的单位、学生现有家庭和新家庭。如果完全用经济学理论谁收益谁承担来分析教育公平的话,那么就显得过于复杂,而且所涉及的层面并不能完全由助学贷款来解决。所以,对于我国现阶段,为了从浅层意义上来解决高等教育公平问题,我国借鉴国外高等教育成本取向的成功经验,推出了助学贷款这一机制,并大力推行这一项惠民政策。随着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的逐步提高,这一政策在短期内是会被更广更深的执行,努力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教育公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